薛跃娥听后感 王奕力[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3:2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薛跃娥听后感 王奕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薛跃娥听后感 王奕力》。

第一篇:薛跃娥听后感 王奕力

“最美乡村教师”——薛跃娥教育思想讲座有感

早早的来到了九中,期待着今天的主角——薛跃娥,虽然这是月我第一次听薛老师的讲座,但作为青岛教师的代表,我对她早已十分熟悉。她在2011年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一切准备就绪后,讲座开始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为自己感到骄傲,能够加入一帮如此优秀的教师队伍中,我感到很兴奋。只听会场十分安静,每一位教师,每一张年轻的面孔都在聚精会神的听讲并做笔记。马局长郑重向大家介绍了薛月娥老师。我们也观看了她的获奖视频。薛老师真是我们青岛人的骄傲。

薛老师用她平凡质朴却能打动人心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乡村教师的不平凡。让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坏学生是培养出来的”。又有多少老师知道这个道理呢,城市我不知道,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深信这一观点,身边有太多的例子,明明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就因为上课调皮点,或是上课不赞同老师讲的某句话,就罢课,罢课还不止,如果是女老师,会用农村泼妇的言语攻击,若是个男老师,拳脚相加是逃不过的,我相信人性本善论,即便是自私的,那也只是人性,如果一个老师不能容忍一个学生犯错,或者使用伤自尊的形式进行所谓的体罚教育,如果是个人完美的孩子,又何必让你教,你的一言一行,不再是单单你个人的问题,甚至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命运,这样的老师,农村很多,最起码在我小学初中的时候有很多,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乡村教师的素质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乡村教师,我想我应该以薛老师为榜样,不能因为所处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差一些就不认真工作。环境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态度是可以改变的,薛老师当年的条件更加恶劣,可是她对待工作的那种热忱让我动容。正如薛老师所说,和孩子在一起每一天都在过节日,孩子们带给我们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我们当以薛跃娥老师为榜样,发挥青年人能吃苦,敢拼搏的精神,创造最美乡村教育,让孩子们与城市中的孩子一样,智力,能力一起发展。...

第二篇:崔跃松报告听后感

我聆听崔教授的演讲,切身感受到崔老师精彩地演讲,绘声地描述,真是妙语连珠!崔老师以一个个生动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诠释“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带给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很多的启示。

他的讲座通俗浅显,直白明了,生动、真切地吸引着每一个听众。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实写照。他运用典型的案例,动人的故事,深入浅出的特有方式授课,并凭借崭新的理念,敏锐的触角,独到的见解,质朴的语言,创新的思维,率真的个性等诸多优势传道授业解惑。没有说教,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刻意的回避,感情真挚,令人深思,催人奋进。在崔教授的报告中,他提到了教师队伍观念,用小伙子卖领带的贴切故事给我们讲述服务就是共赢的过程,我们教师上一堂课实际就是共赢,针对如何服务?服务方面的理念: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服务的观念就是要能够站在学生的位置,学校的位置思考、体会。在生活和工作中不用食指和小指,多用拇指。他告诉大家:小指是失败的教育;食指是指责的教育;拇指是成功的教育。他希望每位老师都应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文学、业务水平,要身体力行地学习。不登泰山怎么知道泰山的雄奇、险峻。教师应有丰富而广博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作为教师多多运用自己的大拇指,夸赞一下学生。崔老师以其幽默而富有激情的演讲,将自己在丰富阅历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深入思考。他围绕“爱”娓娓道来,觉得一个人为人需要爱自己、爱他人、爱事业;而为师得把“尊严”“自由”“名声”三个词铭记在心。做有用的人,做有爱的人,做心胸宽广的人(宽容),有用的人的三个特征:有尊严、有自由、有名声。

我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这个词的重要性,只要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就肩负着责任,责任牵引着我们去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我们应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而去做好我们的工作。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工作,在工作中我们要有一颗善良之心、关爱之心、宽容之心。

崔教授还提到了“合作”这个词,在我们的工作中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我们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不断的合作中提升自我,找到工作的乐趣,找准工作的重心。

2个半小时的报告,崔跃松先生始终轻松自如的微笑,时时幽默风趣的语言,个个鲜活具体的事例,许多深入浅出的道理,一些新颖独特的观点,都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老师们。他的“不喝一口水、不看一张纸、不超一分钟”的惯例更是让老师们由衷地佩服。

听了崔教授的报告,就像是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重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工作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我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带着一颗炙热的“心”燃烧自己,用善良、宽容引领,继续着这份光荣的人民教育事业。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第三篇: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 王晓奕 薛法根

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实录及评析 作 者:

王晓奕/薛法根 作者简介:

王晓奕,薛法根,江苏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原文出处:

《小学教学:语文版》(郑州)2012年第3期 第17-19页 期刊名称: 《小学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2年08期

师:课文是这样描写这两棵樟树的。(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生自由朗读)

师: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生:这是两棵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的樟树。生:这是两棵不高、枝干伸向四面八方的樟树。

师:不高,却很不一般。读好这些描写,就能读出这样两棵樟树的不一般。(出示: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生读得较平淡)师:体会一下这些词语的含义,想象一下樟树的样子,再来读。(生读得有明显进步)师:啊,这两棵才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掌声)这些词语勾勒出了这两棵樟树的特点,我们读书就要读出这些特点。来,一起读!

(生齐读第4自然段)

师:这段话围绕樟树写了它的枝繁叶茂,蓬蓬勃勃。(板书:枝繁叶茂)其实,课文每一自然段都是围绕樟树写的,用心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段话围绕樟树写了什么。

【以读代讲,以问促读,学生在不经意间体会到了这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也概括了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那些看似寻常的词语在这一问一读中,骤然凸显出独有的意味,不用图片、音像,依然可以让学生凭借语言获得樟树的形象感。这样的方式,简单而富有语文味。】

师:谁愿意读课文开头的几个自然段? 生:(读第1自然段)“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师:两棵什么树?没写,往下读。生:(读第2自然段)“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师:这到底是两棵什么样的树呢?还是没写,往下读。生:(读第3自然段)“这是两棵樟树。” 师:啊,原来—— 生:(全体接读)“这是两棵樟树。”

师:其实这三个自然段就写了一个意思,什么意思? 生:在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师:这三个自然段写得非常有意思,有什么意思?

生:课文一开始不告诉我们这是两棵什么树,让我们有读下去的好奇心。师:越是不写,读者就越想看。这样的写法真有意思。

【阅读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容易“滑过去”的文字上作“停留”,方能欣赏到文字背后的“语言风景”。而这,来自于教师对文本语言的敏锐感知,来自于教师“适时打断”的教学机智。】

(生读第5自然段)

师:请重读一遍最后一句话。生:“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师:这句话太重要了,你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很重要吗? 生:因为这段话就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师:对,这是这段话的中心句。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板书:可贵之处)在哪里?聪明的你一定知地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写了在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樟树,樟树的香气能够永久保持,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师:很好!阅读要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指板书)课文写了四部分内容,而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哪一部分? 生: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师: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樟树的可贵之处的。(生自由朗读)

生:拿樟树和别的树进行对比,突出了樟树香气的可贵。生:写石榴树其实是为了写樟树。生:很多树没有香气,而樟树有香气。师:懂了,这就叫欲扬先抑。

生: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师:写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直接写。(板书:直接写)怎么永久保持?

生:“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师:枝枯叶落的时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香气依然不变,这就是“永久”。这句话是具体写。(板书:具体写)

生:“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师:这句话没写香气呀?

生: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师:这句话从香气的作用、功能写香气永久保持,这是侧面写。(板书:侧面写)直接写、具体写、侧面写,同一个意思用了不同写法,强调了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生齐读)

师:我们读到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还要读出作者对樟树的独特情感。这种独特情感就藏在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关联词中,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第5自然段,强调突出关联词:而„„却„„而且„„即使„„仍然„„只要„„就„„)

师:这些关联词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喜爱樟树的香气。生:赞美樟树的香气。生:对樟树有一种敬畏。

师:体会得很细腻。谁能通过这些词语,把作者蕴藏其中的情感表达出来?(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请记住,课文中的关联词常常关联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态度,阅读时要特别留意。现在,谁有本事根据这些关联词背诵这段话?

(生流利地背诵第5自然段)

师:像这样文质兼美的语段我们不但要理解、体会,还要积累。来,一起背一背。【一篇文章可教的语段很多,善教者绝不面面俱到,而是聚焦在重点语段作比较透彻的解读。此处教学呈现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分辨中心句,理清语段层次;了解对比写法,知晓樟树香气独特;比较“同中有异”,领会三种写法;提示关联词语,练习美读背诵。最为可贵的是对语段中关联词的指导,点出了语言表达的一个秘密:实词表意,虚词表情。关注诸如关联词这样的虚词,可以更为真切地感悟到文本中不易觉察的作者情意,这是教给了学生一把解开文本情感世界的钥匙。诚然,直接写、具体写、侧面写,从如何写的角度来揭示了表达的不同,但学生对此未必能透彻地理解,因而可以暂时不教,或者可以用更为形象的方法。】

师:课文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话,请你读一读。(出示)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生读)师:“瞻仰”怎么理解? 生:就是看的意思。

师:天花板能瞻仰吗?前面的讲台能瞻仰吗?(生摇头,大笑)

师:什么是需要瞻仰的? 生:李老师。师:李老师是谁? 生:我们的班主任。(众大笑不止)师:(严肃地)没什么可笑的,不知者不怪。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很敬爱李老师,真的难能可贵。不过你要记住,对于还健在的人,不能用“瞻仰”这个词,否则可要闹笑话的。

(生感激地点头)

师:瞻仰的对象有特殊的意义,是庄严的,神圣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所以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你瞻仰过什么?

生:我瞻仰过毛主席纪念堂。

师:是的,创造新中国的伟人,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瞻仰。生:我瞻仰过鲁迅故居。

师:瞻仰伟人故居,这是一种崇高精神的熏陶。那些值得我们瞻仰的人或物一定会增加你生命的厚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第6自然段)【“一花一菩提”,一词一境界。在学生理解错误的时候,教师巧用故谬法:“天花板能瞻仰吗?”学生在轻松的笑声中理解了“瞻仰”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在学生用错了对象,众人皆当笑话的时候,教师看到了孩子原本的用意,一句“不知者不怪”,化尴尬于无形,对众人也作了一个善意的提醒。“瞻仰”一词的精彩教学,折射出教师的美好情怀和教学境界——比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人的精神品质。】

师:如果这两棵樟树长在田野里,人们会特地前去留影纪念吗?(生摇头)

生:人们要纪念的是宋庆龄。师:因此,这两棵樟树就有了象征意义。人们看到这两棵樟树就想到了—— 生:宋庆龄。

师:所以文章不是以“两棵樟树”为题,而是题为—— 生:(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师: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老师也发了一份资料给大家,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在哪里?请你把一些重要的内容画下来。

(生默读资料,圈画宋庆龄的可贵之处)

师: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在哪里?(生纷纷举手)你能不能写几句话,用上“无论„„总是„„”“只要„„就„„”“即使„„仍然„„”这些关联词,来赞美、颂扬宋庆龄?最后一句要这样写: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生动笔写)

师:写一句的合格,写两句的优秀,写三句的了不得,能写四句的不得了!(众笑)

生:宋庆龄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即使孙中山逝世,她仍然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哪怕蒋介石等人用钱收买她,她仍然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

师:概括了宋庆龄一生的品质,而且你连用了两个关联词——优秀!

生:哪怕国民党反动派武力威胁,用钱收买,宋庆龄总是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师:再读读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应该先说用钱收买,再说威胁。师:改一改。

生:哪怕国民党反动派用钱收买、武力威胁,宋庆龄总是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师:在“武力威胁”前加上“甚至”就更好了,再来试试。

生:哪怕国民党反动派用钱收买,甚至武力威胁,宋庆龄总是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师:看,现在就通顺了,准确了。

生:如果人民有需要,她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只要宋庆龄活着一天,反动势力“四人帮”就不敢撤掉宋庆龄亲手创办的儿童艺术剧院。樟树有香气,宋庆龄有正气,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师:你更了不起,不仅用了两个关联词,用得恰到好处,还点出了树与人的联系。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

生:香气能永久保持。

师:而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正气永存!这两棵见证着宋庆龄光辉一生的樟树,至今依然挺立在她故居的庭院里。老师希望有一天你们能把这两棵樟树移植到自己的心田里。

【补充阅读,是为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服务的,而不能喧宾夺主,淡化对文本的学习。阅读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可以对宋庆龄与樟树的可贵之处有一个更为深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从课文读到课外,提升阅读理解力。教师在学生补充阅读的基础上,创设了表达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关联词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样的练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而教师评点中的机智点拨,则让学生在及时的修改中渐渐增长了能力。这样的补充阅读,有法有度,事半功倍。】

【总评】

我们常常感叹现时的语文课堂媒体课件泛滥,表演作秀无度,更有甚者,用“声色光电”替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情感体验,淹没了语文的育人价值,削弱了教学的成长功能。各式各样非语文的方式败坏了学生对语文的“胃口”,致使阅读教学变得肤浅而庸俗。回归教学常识,回到教学常态,回复教学常规,摒弃那些教学的“花架子”“噱头”,用语文的方式教学生学语文,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纯净起来,是我们的渴求,更是学生的渴望。何谓语文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指导学生运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方式,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这句似绕口令一样的话语凸显出来的“听说读写”四个字,就是语文的基本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领域。在王晓奕老师的这堂语文课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这些最朴素、最简单,然而也最有效率、最有意味的语文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文本的常用方法,甚至已经渐渐化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朗读、背诵、写话,理解、体会、运用,以读代讲、以问促读、读写结合,提问、归纳、点拨„„没有花哨的表演,也没有煽情的音乐,更没有诱人的动画,就在师生静静的阅读中,原本平平淡淡的语言,甚至毫不起眼的词句,也能生出那么多的韵味,读出那么丰富的情意。可以说,学生是用最语文的方式,沉浸到了文本的语言中,既从中领悟到了樟树与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又从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可贵之处”。由此,学得简单而轻松,却又学得厚实而睿智。

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或许正是一条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顽症的科学路径吧!

第四篇:薛瑞萍老师听后感

聆听经典感受现代

--听薛瑞萍老师报告会有感

我有幸聆听到“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薛瑞萍老师的精彩报告,之后感触颇深。薛老师以其丰富渊博的学识、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给我们展现了阅读的益处。我想,不只是我,在场的所有人都一定会觉得受益匪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雷叔叔的胳膊粗,乐队里专敲架子子鼓;闪电阿姨腰儿细,空中舞台跳霹雳......”所有人都跟随她的节奏,一起认真地看着每一页,每个人都宛若回到了童年。看看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在和一些无聊的动画片、电脑游戏打交道。如果我们身边多了一些这样有趣又有益的书籍,孩子们怎能不爱读呢?如果就这样兴趣盎然的一路读下去,或早或迟,或深或浅,都将内化为他们的精神气质。

在薛老师眼睛里,她认为阅读的意义首先在于享受阅读的幸福和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读书可以替代很多没有必要的“所谓”的德育活动。中国文化中的“知书达理”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书香班级少是非”真是一点都不假!孩子们都去读书、都爱读书,哪里来的混乱?哪来的打架?又哪里来的无事生非呢?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爱我们的文化,让他们感觉到我们中国文化里的美,这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现场,我聆听了薛老师行云流水般的背

诵。当一串串封存在文字里的好听的声音从她嘴里敲打着悦耳的音符,跳跃而出的时候,在座的每一位听众都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偌大的课堂、百余名老师,分明就是薛老师教授的、一个个听话的“孩子”,在跟着她一起吟诵《江南》。伴随着古琴的韵律,仿佛又见到了那个美丽的水乡……之后又跟随她读了很多儿歌,我仿佛又重返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不难得知,她的学生们每天都在接受这样的熏陶,那些幸福的孩子们啊!你们的身心无不在接受那美好、优雅的塑造!听了薛老师的讲座,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亲近文学、亲近阅读、亲近母语。作为最基层的教师,我们一边振奋,一边茫然。什么是语文?我们今天应该怎样教语文?听了薛瑞萍老师的报告,我迷蒙的眼睛渐渐清晰。语文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自己潜心读书,带领学生潜心读书。

语文就这样简单明了,却又如此丰厚美好。

第五篇:王跃武先进事迹

农民党员献爱心精心浇灌团结花

——英艾日克乡八连村农民老党员王跃武先进事迹

‚汉族、少数民族永远是一家人‛这是英艾日克乡八连村一位汉族老党员王跃武常说的一句话,30多年来,他不仅这样说,也用实际行动这样做了。

王跃武,男,汉族,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八连村农民,担任八连村党支部调解员之职。

一颗诚心,彰显党员之本。

王跃武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一定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甘为公仆,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务宗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各项工作。工作以来,以他的热情、勤奋,为八连村村的农民增收和民族团结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跃武同志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精神,并做详细的学习笔记。在村党支部例行的‚三会一课‛和党员学习日中认真学习《党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等,真正把自己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也为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八连村民族团结工作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唱响‚共产党好、礼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结合教育

1月活动为载体,使群众性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不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工作中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已,努力挺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人、带动人。他为人正直,注意顾全大局和干部的整体形象,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经常与同志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敢于大胆地、坦诚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敢于同不良倾向做斗争。他认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关系。八连村做为英艾日克乡唯一一个汉族大队,他始终把团结和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加强与邻村少数民族群众沟通和团结,他积极捐款捐物,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少数民族群众。

英艾日克乡有23个行政村,其中有两个村是民汉村,王跃武同志就是其中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农民党员。刚开始王跃武的维语并不好,听不懂也不会说,村民们在私下议论‚一个不懂维语、不懂维族风俗习惯的汉族人怎么能和我们相处好呢‛?听了村民们的议论王跃武没有说什么,可是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村头街尾,他都主动接近维族老乡,谦虚的向他们学习维吾尔语、了解维吾尔族的各种风俗习惯,渐渐的王跃武这种积极热情的态度感动了老乡们,老乡们也愿意和他一起劳动、聊天了。王跃武在村子里不仅积极学习维吾尔语,还默默的观察着村民们的生活状况,谁有困难了,谁家有矛盾了他都会主动热情的去帮助协调,村民都非常信任他。

一颗爱心,彰显博爱之本。

著名的诗人艾青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中常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王跃武同志就是这么一个对各族群众、对他的工作岗位情牵梦萦,魂牵梦绕的好人。

王跃武常说:‚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党员,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的生活也比以前富足多了,所以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各族群众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2002年3月担任八连村党支部调解员一职到现在,王跃武始终支持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工作,坚持做好每一件分内之事,用一颗爱心赢得村民的一致好评。

八连村村务纷繁复杂,群众时常会因为浇水、耕地、宅基地等小事,在民汉村民之间产生矛盾。轻则产生误会,重则发生摩擦。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王跃武同志总是先把两人叫到一起,耐心问清事情发生的原因,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对矛盾双方进行开导,本着一家人的态度,不把矛盾留到以后,使双方能够当场握手言和。村民小曹和邻村的艾合买提都是当过兵的年轻人,脾气火爆。有一次他们两人之间因耕地灌溉而发生摩擦就是王跃武同志不偏不倚当面化解了矛盾。现在小曹和艾合买提在生产、生活上相互帮助,亲如兄弟。而村里王家的婆媳发生了口角,邻村阿里木江家的孩子上不起学,李家的生活困难等等诸如此类调解事例举不胜数。

2010年11月11日,王跃武个人出资1万元购买了1吨面粉、200公斤清油,40件绒毯,慰问了他所在村附近的40户维吾尔族贫困党员和群众。王跃武的这种善举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不少民族兄弟都在他的帮助下过上了小康生活、度

过了难关,他自己都记不的了,而受他帮助的群众却永远的记在心里,也克力村的阿不都说:‚老王是个好人,帮助别人从来不计回报,只要你是真有困难,找到他一定能解决,我们附近几个村子的人可没少麻烦他,共产党员亚克西,我们谢谢他。‛这无不表现着他们对王跃武同志的情真意切和深深的感谢。

一身行垂范,彰显楷模之本。

身为一名农村党员,他一直冲在前、干在先,以朴素的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王跃武同志始终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旗帜鲜明地与‚三股势力‛做斗争,坚决维护国家和人们的利益,自觉做到了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传谣、不信谣。他始终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时刻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努力办好关系各族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他时时注意从点滴做起,为人民办好事,每次献爱心捐款都是她最积极,捐款也捐得最多。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后,王跃武同志积极响应村党支部的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积极动员村民为灾区的民族群众捐钱捐物,并呼吁自己的家人也加入进来共同为灾区的人民献爱心。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他以身作则,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他心里时刻想着弱势群众、装着弱势群众,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以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最大快乐。去年夏天的一天,王跃武同志在回家的途中,碰到一位内地来阿瓦提打工的汉族同志衣衫褴褛,满身异味,声称探亲没找到人,路费花光,3天没

吃饭了。王跃武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尽自己所能,给予他吃饭的钱和少许路费。

2003年夏天的一个深夜,邻村的古丽巴努气喘吁吁的跑到王跃武家,流着泪说:‘丈夫多力坤不让8岁得儿子上学,想让儿子去学经。我不愿意,想让儿子继续上学,可多力坤不同意,还打了我…’王跃武闻知此事,火速赶到多力坤家,耐心的劝说道:‘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孩子上学不用交学费。孩子只有上学、学知识,长大之后才能有出息、有本事,难道你想让你的儿子以后也种地,干一辈子农活吗?’多力坤低下头、想了想,愧疚的说道:‘阿卡姆,你说的对,是我糊涂…’现在多力坤的儿子已在天津的一所内高班学习,多力坤逢人就说:‘我的儿子能有今天,都是王阿卡姆的功劳。’

阿卡姆,这个在维吾尔语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称谓,但是它彰显了王跃武同志对待民族同志的一片情。他以润物细无声的行动感染了各族群众,润泽了心田也浇灌了这朵民族团结之花。他就是这样一位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默默奉献的好党员。多年来,坚持为民族同志人民办好事,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为各族干部群众办好事实事,以身作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的好,好在平凡。他没有石破天惊的义举,但是能让各族群众感受到温暖与阳光。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为民族团结的大厦增砖添瓦的人!

下载薛跃娥听后感  王奕力[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薛跃娥听后感 王奕力[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敏勤听后感

    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工作,努力做一名出色的教师。 ——听王敏勤教授有感 一.教师的成长历程揭示,名师的造就需要十年的磨练,刚刚从教 1-4 年的教师,从一名大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热情......

    王德娥个人工作总结

    2016—2017上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王德娥 时光荏苒,来新纪元匆匆忙忙半年结束了。回顾2016,收获满满。“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

    学习规范心得体会王娥

    学习心得 1.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

    人大代表王青娥先进事迹

    春风化雨 无私奉献 ——府谷县优秀人大代表王青娥 一位大昌汗镇家喻户晓、口碑极好的中学英语教师,府谷县十七届人大代表,以教学成绩优异得到学校和教育局的肯定,以教学水平高......

    2010年工作总结(王德娥)

    2010年工作总结 王德娥 2010年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全面进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赞誉,作为图书馆成员的一分子,本人积极发......

    王奕心暑期作文两篇

    快乐就在于—勤读书 无锡连元街小学六(2)班王奕心 我想,应该有许多人对于“快乐就在于…….”这一题目联想到“快乐在于读书”,然而,大部分人只是浅浅地认为读书就是快乐。我也不......

    体育部薛力筝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部门:体育部 姓名:薛力筝 体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运动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它也越......

    王竑锜讲座听后感

    王竑锜讲座听后感 王竑锜讲座听后感 编者按:百善孝为先。在我国,'孝'千百年来一直以伦理之本、道德之首而倍受推崇。'孝'居百行之首,更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昨日,著名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