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立陈寅恪海棠诗笺证

时间:2019-05-12 03:2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三立陈寅恪海棠诗笺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三立陈寅恪海棠诗笺证》。

第一篇:陈三立陈寅恪海棠诗笺证

内容摘要:

一、海棠为盛春花事,诗中格韵甚高。自南朝沈约首唱,晚唐两宋诗人多有吟咏,以韩偓、苏轼等作最为传诵。历代海棠诗有两项特点可注意,一是与牡丹、梅菊等相比,海棠不仅不能居于文化意义系统之最中心地位1,而且吟咏较为晚起,某种意义上更是「新」花,即李德裕所谓「外来花木」。2二是海棠又往往与送春、暮春相关,联系着某种即将消逝的美好价值。近代诗人陈三立陈寅恪父子写过若干首海棠花诗。三立在1902、1904年和1912年十余年间,写过五首海棠诗。而寅恪则在1935、1936年和1945、1948和1950年也前后写过五首海棠诗,不仅数量相同,而且两人写海棠诗的时间,也同样的长。这表明,他们都对于海棠有着持续的写作兴趣,这无疑已成为义宁诗学的一个传统题目。细绎这两代诗人的海棠诗,其内在精神无疑也具有深刻的联系,最重要的即是,这两代诗人,都发生了一场自觉的父亲认同(三立与宝箴、寅恪与三立)。认同过程的诗意,既体现在精神的持续对话中,也体现在理解的心灵相守中。发掘此一诗案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肯定,义宁陈氏的海棠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美、最有丰富深刻意蕴的海棠诗,这有助于古代诗学传统的重新发明;而且也有助于二十世纪人文思想遗产的再认。是为小引。

一、海棠为盛春花事,诗中格韵甚高。自南朝沈约首唱,晚唐两宋诗人多有吟咏,以韩偓、苏轼等作最为传诵。历代海棠诗有两项特点可注意,一是与牡丹、梅菊等相比,海棠不仅不能居于文化意义系统之最中心地位1,而且吟咏较为晚起,某种意义上更是「新」花,即李德裕所谓「外来花木」。2二是海棠又往往与送春、暮春相关,联系着某种即将消逝的美好价值。近代诗人陈三立陈寅恪父子写过若干首海棠花诗。三立在1902、1904年和1912年十余年间,写过五首海棠诗。而寅恪则在1935、1936年和1945、1948和1950年也前后写过五首海棠诗,不仅数量相同,而且两人写海棠诗的时间,也同样的长。这表明,他们都对于海棠有着持续的写作兴趣,这无疑已成为义宁诗学的一个传统题目。细绎这两代诗人的海棠诗,其内在精神无疑也具有深刻的联系,最重要的即是,这两代诗人,都发生了一场自觉的父亲认同(三立与宝箴、寅恪与三立)。认同过程的诗意,既体现在精神的持续对话中,也体现在理解的心灵相守中。发掘此一诗案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肯定,义宁陈氏的海棠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美、最有丰富深刻意蕴的海棠诗,这有助于古代诗学传统的重新发明;而且也有助于二十世纪人文思想遗产的再认。是为小引。

二、先说陈三立写于1902年的〈余寓园经去岁积涨花木尽萎独海棠数小株盛开感赋〉:

往者淫霖为祸灾,三尺涨潦埋蒿莱。园居几榻隔涛浪,鱼鳖戢戢嬉高台。嘉卉瓖木尽烂死,蚀入地底殭根荄。其间大杏六七树,花时烂漫赪霞堆。莺鹊狂翻宾侣赞,日绕百市倾金垒。祇今兀立枝干秃,生意剥泄缠殷雷。亦有千竿作丛竹,陨叶漫诞连莓苔。桑槐梨枣惯满望,龙蛇之阨随摧颓。嫣然春色断不尽,海棠三两偏繇开。垂丝细朵斗妩媚,璎珞珠蕊明琼瑰。朽株槎枒若丧我,独映红紫笼纤埃。飞寻蜂蝶无意绪,咫尺光景从惊猜。世间万事换窠臼,盛衰荣落谁论哉。猥抱愚昧测苍帝,而曰倾覆栽者培。戕杀肆虐岂有择,汝偶不死遗墙隈。长养雨露冒恩泽,玲珑栏楯遮灵胎。至人玩物通造化,春际天地还生哀。魂翻眼倒呼竖子,为我赤脚移远梅。3

诗题已经点明:一场大暴雨之后,百花枯萎,而海棠独盛。这正是诗旨所在。后来陈寅恪说:「诗若不是有两层意思,便不是好诗。」4这也是义宁诗学的通则。从最初浅的意义上说,这首诗无疑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赋,即写于真实的一场大暴雨之后,描写寓园一片狼藉中的海棠花开。如果我们将写于两年后的「海棠两丛凝雪色」,「历历阿爷手布列」联系起来,则可知这里的海棠花原是三立父右铭老人亲手种植,写实的意味更浓了。二是比兴,看似写花,实有寄托。即将暴雨喻为一场大灾难的到来,将花喻为美好的事物遭受摧残,而海棠独秀于破败零落之中,表达诗人对于「盛衰荣落谁论」的揣测与某种希望。未尾「至人玩物通造化」,以自然现象,来暗示哲人对历史的眼光。因而,以海棠为寓托的意味也很浓。从所感所见,到玩物悟理,是融赋与比兴于一炉的写法。那么,大暴雨喻指什么?诗人通过独盛的海棠,究竟悟到的理又是什么?

「戊戌政变之失败,由于政令太骤,此康梁辈之主张也。康长素上光绪书,谓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速变全变,惟有革命。三立先生父子虽倡导维新,力主变法,然极不满康氏之躁进。先生〈崝庐述哀诗〉:『平生报国心,只以来訾毁。称量遂一施,堂堂待惇史。惟彼夸毗徒,浸淫坏天纪。唐突蛟蛇宫,陆沉不移晷。朝夕履霜占,九幽益痛此。儿今迫祸变,苟活蒙愧耻。』未尝不以庚子之祸,种因于戊戌新党以激进取败,反令老朽氏庸之辈盘穴中枢,徒败国事也。」6

因此,这里不是一般泛咏的海棠,而是诗人「寓园」中的海棠,即陈宝箴老人亲手种植的花;以花寄意,即暗指义宁陈氏的新政理想。这理想,是在「速变全变」的格局下,这是残败中的春意,变化戕杀中的生命。

喜新而不弃旧、并且不刻意地自居于「新党」,同时,忧虑着新的和旧的可能都一齐遭毁灭之灾,──这大概可以粗略概括这首诗所表现的较复杂的文化态度。试与陆游的名诗比较:

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时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7

大概只有前二句伤春惜花之情是相通的,而后二句祈福护花之心,却已经变得很现实,且多有危疑,甚而毁灭之忧,因为毕竟已经没有「通明殿」这样的所在了。上帝不护花,成坏乃天演之偶然,正是近代诗与古代诗不同之处。

三、毁灭之灾的大背景,是全变格局;落实一点说,又与康梁戊戌政变的路线有关。后来三立撰〈右铭先生行状〉,特别指出陈宝箴湖南新政的实践,是踏踏实实做改革的具体事情,与康梁式的自上而下激进路线不同:「故府君独知时变所当为而已,不复较孰为新旧,尤无所谓新党旧党之见。」8这与他辛丑年托衡恪转寄范肯堂诗:「若论新旧转茫然」9,是一样的意思。三立之所以强调泯除「新党旧党之见」,乃在于主张只做不说,不唱意识形态高调,不激化矛盾,不以朝夕更张的方式,毕其功于一役。可惜历史选择的是危言激行的浪漫政治,试图「欲以数纸诏书,一夕顿致中国于富强」10,结果当然是改革的成果毁于一旦,三立最痛心右铭公的事业如水流花落:

凡累年所腐心焦思,废眠忘餐,艰苦曲折,经营缔造者,荡然俱尽。„„俯仰之间,君父家国无可复问,此尤不孝所攀天斫地、椎心酾血者也。11

于是,再来看三立写于1904年的〈崝庐墙下所植花尽开甚盛感叹成咏〉:

那际兹时花竞发,暄天暖日摇空天。红白桃株最滟滟,火齐璎珞光属联。云烘霞起笼四野,中来缟袂携手仙。海棠两丛凝雪色,垂鬟嫣立娇且娴。游蜂浪蝶不得嗅,相与荡漾灵吹还。12

写这首诗的时候,老人已由朝廷下诏官复原职,且有疆吏欲延聘起用13,已经对政治怀疑、对功名淡然,他决然不再出仕。然而诗中的慨叹,强烈的今昔之悲,恰表明他并不能真的忘怀政治。诗前半以乐景写哀,从极动人的花光春色写起,以花事之美盛,喻全盛时期的维新大业及其人才;后半恍惚中神思荡漾,诗人因花忆旧,抚今思昔,感慨莫名,感花魂、恸情思而入幻境:

历历阿爷手布列,始盈棰耳今齐竿。生世糜躯殉黔赤,娱老未及持觞看。„„孤儿瞠视眩今昔,掩蔼酸涕增汍澜。呜呼!安得追攀魂魄流赏久踯躅,然后鸣佩扶盖从飞鸾。14

无论是「红白桃株」,还是「海棠两丛」,都是陈宝箴亲手所植。这里一方面是写实,一方面也是寓托,追思宝箴老人湖南新政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功绩。三立老人戊戌后十年的诗,与父精神魂灵相往来,哀亲人、述往事,思来者,总结中国历史巨变关头大教训。

四、八年后的1912年春天,三立住金陵,又连写了三首海棠诗。第一首是〈晚过恪士园亭看海棠〉:

为恋海棠好,临餐独晚过。函光归自媚,袅梦更如何。小立蜂声聚,微怜凤颊酡。休将亡国涙,留拟别宫娥。15

俞明震(恪士),诗人的亲家、退休的前清疆吏、名诗人。此时与三立相邻,常以诗相往来。16「函光归自媚」一句,写出海棠的格韵,即内敛、韬晦、自尊,无疑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袅梦更如何」一句,联系上述前两首海棠诗,读来当有深意。「梦」即后来寅恪「寒柳堂记梦」之梦,对一个过去的时代的感伤。未两句,分明是以前清遗民之身份口吻,痛伤昔日变政理念之花果飘零。这里是屈骚美人香草的笔意。

数天后,忽有俞家—女仆来告:前日赏看的新开海棠,忽「飘萎满地」。于是又有诗:

终风暴且寒,号空挟雨注。暄辰遭二憾,劫我春光去。众芳遽萧条,残英吹满路。牵怀海棠花,此花如宝璐。照影溪水侧,蜂蜨强遮护。屡过叹盛满,了无御侮具。园女持事来,狼藉果无数。亭亭绝代姿,一瞬成自污。世事莫不然,呼酒凭顿悟。17

「牵怀海棠花,此花如宝璐」,由上述已知,海棠与义宁陈氏的家族魂有关。这是它所以「牵怀」的原因之一。其次,“宝璐,美玉也。”《楚辞˙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18「海棠」又是诗人逃避乱世,怀宝高蹈的象征。然而在风暴雨狂面前,也逃脱不了众芳芜秽,残英飘零的命运。海棠花之喻,不仅是如韩偓那样的关切:「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再否,侧卧卷帘看」,也不仅是如齐已那样的伤春:「风雨冥冥春闇移,红残绿满海棠枝」19,──由前述、也从题目中「海棠新花」之「新」字,可知应是哀叹昔日新政理念与实践,终成飘花零蕊。但是仔细玩味「屡过叹盛满,了无御侮具」,以及「亭亭绝代姿,一瞬成自污」两联,以及「照影」、「自怜」的姿态,根据陈寅恪所说「国身通一」,以及「文化高于种族」的观念20,这里的咏家族魂也即是咏文化魂,这里的海棠,应隐有一种感叹:千年固有文化之熟极而坏,以及文甚而衰,海棠分明隐喻着某种「美好、高贵而软弱无助、易遭损辱的事物」。「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如李易安闺中的「卷帘人」,不能懂得女词人的身世之悲、家国之感,三立老人的复杂心事,俞园的女仆当然也是无从知道的。未句「世事莫不然」之顿悟,分明说出,不仅是改朝换代,而且在这个时代,大大小小的事物,都在一种流转无定之中,莫不含有转瞬成污的悲剧意味。

五、然而不久后的另一首海棠诗,则表明三立老人毕竟是诗人。《园丁为购海棠二株移植庭前隙地戏咏》云:

闲情忘转徙,成癖爱花株。移作双鬟对,休传一世无。还魂宁得所,寄命与为徒。明岁春光满,新妆评老夫。21

题目「海棠二株」四字并不虚设,实即遥承1904年作〈崝庐墙下所植花尽开甚盛感叹成咏〉中的「海棠两丛」,暗示此乃其父陈宝箴亲手所植之花之再世,所以才有第五句「还魂」。「还魂宁得所?」此一问,其实是与先父的隐秘对话:时代如此巨变,即使父亲之魂兮归来,就一定找到真正家园么?然诗意一折再折:「还魂」的另外一个含义是指前些日子刚刚飘萎死去的「海棠」。诗人暗示即使「还魂」而不能得其所,也要以「还魂」为「寄命」之事,终身赴之。因为经之营之、使美好的事物「还魂」,本身就是一项高贵的事业。诗人实以花之死而复现(还魂),不仅寓含中国文化之死而再生之意,更表明,既以之为生命之所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欤,君子人欤?」22)同时亦为天命之寄托(《庄子˙大宗师》:「与天为徒。」23)这即是尾联乐观情感的真正来源。尤可注意「新妆」一语,三立老人分明还是看好旧文化可以转成新文化的,虽然此意后来在陈寅恪那里更引发了深切的忧思。无论如何,寄命托孤之说,无疑仍是义宁陈氏微至之学问,同时也是深切之信仰。

由此可知,陈三立海棠诗品,要义有三:

一、一花一史,「海棠」不仅携带着传统诗学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负载近代维新政治史的重大信息。

二、寄托极深,不仅叙事抒情,而且说理,乃吸收宋诗理趣道艺因素,是屈子香草美人传统的发展。

三、前后绾合,绳绳相连,创造了一种持续用心、暗线相连的主题诗学。

六、下面我们再来看陈寅恪的海棠诗。他的这五首诗有两个特点是必须先指出的,第一,他自觉学习了父亲诗法的上述第三特点,也是前后绾合,自成系统,即诗中辞语自相关联,须联系所有五首诗歌,才能确定某一首或某一诗语的含义。第二,他的一个新创,即与三立海棠诗相绾合,成一互文结构,即有意与父亲成为对话关系。尤须将上述三立诗歌与此互释,方可通解诗人旨意。这两个特点,实可谓诗歌的内外两层暗码系统。可以将陈寅恪诗本身,称为内部系统;寅恪与三立诗,称为外层系统。这两个系统当然是相互关联的。分开来说是为了理解的方便。除了「寻春」、「残春」、「送春」等较为明显的关联之外,我们先从其它两个重要的诗语来看外层系统。1,梦魂。

寻春只博来迟悔,望海难温往梦痕。24

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25

寻梦难忘前度事,种花留与后来人。26

小园短梦亦成尘,谁问神州尚有神。「不信神州尚有神」,王湘绮《圆明园词》句也。27

这些诗歌,首先令人惊异地表明:陈寅恪完全读懂了乃父陈三立在海棠诗中寄寓的「牵怀」情感与「还魂」心事!现存文献完全找不到三立给寅恪讲诗的记录。我猜想即使寅恪守在三立先生身边,诗人之间心事也是原不必用除了诗之外的语言来讲明的。上引诗句原来都是跟三立海棠诗中的「袅梦」、「追攀魂魄」、「还魂」等关键诗语隐隐相关联。28表达的意思是:第一、非一般泛泛意义的梦、魂,至少有一个特定的意思是:与先父先祖梦魂相来往、相追寻,生动强烈地表明了义宁陈氏家族精神生命之持续不息、生生不已,即所谓「寻梦难忘前度事,种花留与后来人」。诗人似乎告诉后人,这是一个极富近代政治意识、极富精神传统的文化家族。正如吴宓一语中的指出:「故义宁陈氏一门,实握世运之枢轴,含时代之消息,而为中国文化与学术德教所托命者也。」29其次,二三十年代的学术文化之春,以及战后复苏民族文化之梦,在诗人看来似只不过是一场短短的春梦而已。此即所谓「短梦成尘」、「魂梦难温」也。第三,梦已成空的感觉,与父亲对自己的希望,与三代知识精英对中国文化命运的前赴后继的操心联系起来,就越发成为「遗恨塞乾坤」的深重悲哀了。

2,种花人、惜花人、后来人。

世上欲枯流涙眼,天涯宁有惜花人。30

吃菜共事新教主,种花真负旧时人。31

寻梦难忘前度事,种花留与后来人。32

相当频繁的「种花」意象,与三立海棠诗中「历历阿爷手布列」、「成癖爱花株」、「牵怀海棠花」等,隐隐相关。不仅表明此一「种花惜花」并非泛泛抒情,乃是原有一精神谱系,而且更表明对于「繁枝容易纷纷落」的现实面前,人们纷纷共事新教主,而背叛、遗弃、辜负旧时种花人。诗人只能悲叹,此一精神谱系只能成为一种非常个人化的隐秘的存在而已。如果我们不联系三立海棠诗来读,就不能读出此一整幅的历史内涵,其中相当真切的精神承诺、尤如宗教徒那样的隐忍精神。

从陈寅恪海棠诗自身前后相绾、环环相联的诗语系统来看,最重要的是海棠花的形象有一个丰富复杂的变化。如果不注意这个特点,就不能从整体、从变化中去理解「海棠」及其中国近代民族文化命运的象征意义。

先看第一、二首:

此生遗恨塞乾坤,照眼西园更断魂。蜀道移根销绛颊,吴妆留眄伴黄昏。寻春只博来迟悔,望海难温往梦痕。李德裕谓凡花木以海名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欲折繁枝倍惆怅,天涯心赏几人存。33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闻道通明同换劫,绿章谁省涙沾巾。34

在第一首里,海棠花的形象是一个亮相。海棠花既代表「往梦痕」,即接着三立诗意说,是他们义宁陈氏三代所护持的民族文化的旧理想,同时,也代表了陈寅恪自己从西方多年留学所学来的西方学术文化的新传统,如现代理性、自由精神等。所以,在「望海难温往梦痕」之后,陈寅恪有一句重要的自注:「李德裕谓凡花木以海名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这句话其实已经点明了「海棠」形象中加入的外来、新变因素。如果说三立老人那里,「海棠」还只有比较朦胧的「新政」色彩,而在寅恪这里,这一色彩则比较明确了。诗人甚至用反复加注的方式来强化这一色彩。「海棠」形象中这样「中西体用资循诱」的两重性,恰是陈寅恪一贯的文化立场。35在三十年代的那种激烈战争、国共两党你死我活的情境下,这样的文化旧梦,在诗人看来实在是再「难」重「温」了。

七、第三首作于1945年。题目〈乙酉春病目不能出户室中案头有瓶供海棠折枝忽忆旧居燕郊清华园寓庐手植海棠感赋〉,吴宓钞稿作〈乙酉春患目疾闭置病室偶见海棠一枝忆北平清华园寓中曾手植此花今不知如何矣〉,相比较后者更有感情色彩,应是初稿。诗云:

今年病榻已无春,独对繁枝一怆神。世上欲枯流涙眼,天涯宁有惜花人。雨过锦里愁泥重,酒醒黄州讶雪新。万里旧京何处所,青阳如海隔兵尘。39

前述第二首以老杜、东坡的颠沛苦难自比:「梦回锦里愁如海,酒醒黄州雪作尘。」40这里「雨过」「酒醒」两句照应,表明十年来并没有什么变化。而在兵荒马乱的流离生活中,诗人泪眼欲枯地想念的,仍然是清华园,仍是「此花今不知如何」的文化命运。海棠的形象,无论是遥想的,还是眼前的,背后都有一看花人深情之眼。

第二篇:陈 国 重庆三立学校培训心得体会

重庆三立学校培训心得体会

六枝特区梭戛乡中学 陈

怀揣一颗忐忑的心,我踏上了开往重庆的火车。晚上,在火车的轰鸣中,我似睡似醒。第一次离开家乡,心里多了一分惆怅和迷茫。“明天一早,学生们看不见他们的老师,心里会怎么想呢?是高兴、疑惑还是……

到了,到了,终于到了,坐了近一天一夜的火车和汽车,我们到了重庆三立职业培训学校——这次培训的目的地。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它不是我想象中的学校,既不见师生云集也不见校舍林立,与其说是学校,倒不如说就是地地道道的休闲度假之所——康乐度假村。然而,当时还有点糊涂的我,在后面几天的学习中对这所学校的认识就有了180度的转变。下面就这次培训谈一下我的切身感受。

一、对三立学校的认识

原以为三立学校会象某所高校一样,让人身临其境会有师生云集、高楼林立,庄严而又肃穆,崇敬之心会油然而生的感觉。到后,我心生疑虑,在我们的下塌之所既不见庄严的办公大楼也不见高耸的教学楼,办完相关手续后,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干练的中年妇女,事后才知道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经介绍,我们才知道一个星期的培训主要在度假村内进行,也即是说度假村就是三立学校的一个培训基地。每天在嘉陵江边晨读,在小树林集合进行素能训练,在礼堂听教授的讲座,再到食堂就餐,最后回寝室休息。环节虽多,但不凌乱。三立学校就是靠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来塑造人,她以“三立”为目标,“三立”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即为人处事,首先要做的是树立自己的道德风范,并且感染给其他人,使所有的人都跟着你向善。然后才是立功,救国家民族于危难,挽狂澜于即倒。最后才是写书立言,讲自己的言行,自己对事情的理解积累写成书流传下去。“三立”虽引自古语,但今天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仍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管理上,她奉行“学校、家庭、军队”的管理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向社会诠释了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另一种新型关系——“同学、亲人、战友”,让大家体验到了家庭中的温馨、学校中的成长、军队中的磨练。通过这种模式,她着力打造有着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团队,让每一位学员树立起集体利益至高无上的信念。虽然三立学校没有自身固定的教学场地,但可堪称是一所承优良传统立新理念没有围墙的学校。二、三立学校的领导和老师

在这次短期的培训中,我见到的三立学校的领导、老师并不多,5个人中,一位是该校的副校长,有两位是我们的班主任和班主任助理,另外两位则是总教和教练。相处几天下来,他们每一位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让我想起了毛老人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这句话。在他们身上每一位学员既能感受到严厉也能体验到爱,严不仅是对学员,也对他们自己。一天下午集中,有两位学员比约定时间晚了5分钟左右,结果,集体被罚做下蹲40个,班主任对大家说,也许是她没对大家说清楚,自罚做下蹲60个,当我们在旁边做的时候,迟到的这两位学员忍不住掉下了泪。还有一次,我因为不太适应重庆的气侯,生了两天病,竟被细心的班主任看出来了,百忙中对我问寒问暖,真让人感动不以。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三立学校的领导、老师身上整体体现出来的那种敢说“对不起”的精神。一天中午活动结束之后,因班主任老师安排失误,我们吃饭比正常时间晚了半个小时,结果学校的校长、总教和班主任分别向大家进行道歉,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更是忐忑不安,其实象她每天忙得连饭都顾不了吃的人,只须和大家说一声就是了,可她竟然为此要求学校对她进行处罚。

三、培训中的点滴感受

一个星期的培训,时间虽短,却让我们每个人感受颇深。一是集体形象,每次上课我们的班主任要让我们先集中点名,检查我们的服装是否划一,我们的营员牌、座签是否都摆放一致,我们的营员包是否都是logo朝外,真让人有到是军营的感觉。二是每天都要进行半小时的晨读,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指定篇目,大家齐声朗读,旨在坚持,培养晨读的习惯,亨受国学的宏大和深厚。三是每天都坚持写感想、写心得,这让我想到了“吾日三省吾身”,总结当天的得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言行。四是纪律和情感并融,让我们欢笑也让我们流泪。在开班仪式上我们所体验到的庄严,在组与组之间“残酷的”比赛中我们饱含热泪为我们的组长和营员的加油中,在闭幕式上营旗降落的瞬间,有时觉得时间好快好快,有时又觉得时间好慢好慢,但我坚信,这次特殊的培训将永远在我心中打上难忘的烙印。

别了三立学校,怀着依依离别之情,我们踏上了归程,但开班典礼上“修师德、练师功、强师能、树师表、铸师魂、学而不厌、自强不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立学高身正之志、存播种幸福之心、举弘扬民族科学之旗、扬创新教书育人之帆、尽心竭力、育复兴中华民族之才、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塑造学生” 的誓言将会伴随我一生、影响我一生。

第三篇:元白诗笺证稿读后感 [国学数典

]今日读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颇有所感,元白诗笺证稿读后感。其中云诗人最能垂范后世之作亦必为其自身所最得意之作,而欲理解德宗时诸人之杰作,必须了解其时诸人之关系,方可理解诸人作品相互借鉴模仿砥砺之联系。盖当时白陈之《长恨歌》与《传》,乃受元李《莺莺传》之影响;而《长恨歌》创作之成功又给元稹《连昌宫词》之写作以启发,卒有长庆体之成熟。

掩卷长思,恍然而悟先生当日写《王观堂先生挽词》采用长庆体之初衷。盖王国维1912年曾作长庆体长诗《颐和园词》述清朝一代兴亡,寓其家国之思,此诗诚为王国维生平最得意亦最为杰出之作。先生明乎此,故于王国维殉清后作《王观堂先生挽词》以表其志,而其体裁固已相同,其起始年代亦接于清亡之时,其手法亦是咏人兼述史,抒情杂议论,私揣其意,固在付平生之所学以成就今时元白之佳话也。时至今日观之,王陈二人之此二诗,实堪称彼时诗坛最为杰出之作品,比之于元白亦当不逊,先生之心愿盖以达成矣。

斯引二先生之诗于其下,以俟君子观其壮美:

颐和园词(壬子)王国维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

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

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征捷奏先。

迅归欃抢回日月,八荒重睹中兴年。

联翩方召升朝右,北门独付西平手。

因治楼船凿汉池,别营台沼追文囿。

西直门西柳色青,玉泉山下水流清。

新锡山名呼万寿,旧疏河水号昆明。

昆明万寿佳山水,中间宫殿排云起。

拂水回廊千步深,冠山傑阁三层峙。

隥道盘行凌紫烟,上方宝殿放祈年。

更栽火树千花发,不数名珠彻夜悬。

是时朝野多丰豫,年年三月迎銮驭。

长乐深严苦敝神,甘泉爽垲宜清暑。

高秋风日过重阳,佳节坤成启未央。

丹陛大陈三部伎,玉巵亲举万年觞。

嗣皇上寿称臣子,本朝家法严无比。

问膳曾无赐坐时,从游罕讲家人礼。

东平小女最承恩,远嫁归来奉紫宸。

卧起每偕荣寿主,丹青差喜缪夫人。

尊号珠联十六字,太官加豆依前制。

别启琼林贮羡余,更营玉府蒐珍异。

月殿云阶敞上方,宫中习静夜焚香。

但祝时平边塞静,千秋万岁未渠央。

五十年间天下母,后来无继前无偶。

却因清暇话平生,万事何堪重回首。

忆昔先皇幸朔方,属车恩幸故难量。

内批教写清舒馆,小印新镌同道堂。

一朝铸鼎降龙驭,后宫髯绝不能去。

北渚何堪帝子愁,南衙复遘丞卿怒。

手夷端肃反京师,永念冲人未有知。

为简儒臣严谕教,别求名族正宫闱。

可怜白日西南驶,一纪恩勤付流水。

甲观曾无世嫡孙,后宫并乏才人子。

提携犹子付黄图,劬苦还如同治初。

又见法宫冯玉几,更劳武帐坐珠襦。

国事中间几翻覆,近年最忆怀来辱。

草地间关短毂车,邮亭仓卒芜萎粥。

上相留都树大牙,东南诸将奉王家。

坐令佳气腾金阙,复道都人望翠华。

自古忠良能活国,于今母子仍玉食。

宗庙重闻钟鼓声,离宫不改池台色。

一自官家静摄频,含饴无异弄诸孙。

但看腰脚今犹健,莫道伤心迹已陈。

两宫一旦同绵惙,天柱偏先地维折。

高武子孙复几人,哀平国统仍三绝。

是时长乐正弥留,茹痛还为社稷谋。

已遣伯禽承大统,更扳公旦觐诸侯。

别有重臣升御榻,紫枢元老开黄阁。

安世忠勤自始终,本初才气尤腾踔。

复数同时奉话言,诸王刘泽号亲贤,读后感《元白诗笺证稿读后感 》。

独总百官居冢宰,共扶孺子济艰难。

社稷有灵邦有主,今朝地下告文祖。

坐见弥天戢玉棺,独留末命书盟府。

原庙丹青俨若神,镜奁遗物尚如新。

那知此日新朝主,便是当时顾命臣。

离宫一闭经三载,绿水青山不曾改。

雨洗苍苔石兽闲,风摇朱户铜蠡在。

云韶散乐久无声,甲帐珠簾取次倾。

岂谓先朝营楚殿,翻教今日恨尧臣。

宣室遗言犹在耳,山河盟誓期终始。

寡妇孤儿要易欺,讴歌狱讼终何是。

深宫母子独凄然,却似滦阳游幸年。

昔去会逢天下养,今来劣受厉人怜。

虎鼠龙鱼无定态,唐侯已在虞宾位。

且语王孙慎勿疏,相期黄发终无艾。

定陵松柏郁青青,应为兴亡一拊膺。

却忆年年寒食节,朱侯亲上十三陵。

注:原诗注可参照陈永正所注之《王国维诗全集》

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陈寅恪

(汉家之厄今十世,不见中兴伤老至。

一死从容殉大伦,千秋怅望悲遗志。

曾赋连昌旧苑诗,兴亡哀感动人思。

岂知长庆才人语,竟作灵均息壤词。

依稀廿载忆光宣,犹是开元全盛年。

海宇承平娱旦暮,京华冠盖萃英贤。

当日英贤谁北斗,南皮太保方迂叟。

忠顺勤劳矢素衷,中西体用资循诱。

总持学部揽名流,朴学高文一例收。

图籍艺风充馆长,名词愈野领编修。

校雠鞮译凭谁助,海宁大隐潜郎署。

入洛才华正妙年,渡江流辈推清誉。

闭门人海恣冥搜,董白关王供讨求。

剖别派流施品藻,宋元戏曲有阳秋。

沈酣朝野仍如故,巢南何曾危幕惧。

君宪徒闻俟九年,庙谟已是争孤注。

羽书一夕警江城,仓卒元戎自出征。

初意潢池嬉小盗,遽惊烽燧照神京。

养兵成贼嗟翻覆,孝定临朝空痛哭。

再起妖腰乱领臣,遂倾寡妇孤儿族。

自分琴书终寂寞,岂期舟楫伴生涯。

回望觚棱涕泗涟,波涛重泛海东船。

生逢尧舜成何世,去作夷齐各自天。

江东博古矜先觉,避地相从勤讲学。

岛国风光换岁时,乡关愁思增绵邈。

大云书库富收藏,古器奇文日品量。

考释殷书开盛业,钩探商史发幽光。

当世通人数旧游,外穷瀛渤内神州。

伯沙博士同扬搉,海日尚书互倡酬。

东国儒英谁地主,藤田狩野内藤虎。

岂便辽东老幼安,还如舜水依江户。

高名终得彻宸聪,徽奉南斋礼数崇。

屡检秘文升紫殿,曾聆法曲侍瑶宫。

文学承恩值近枢,乡贤敬业事同符。

君期云汉中兴主,臣本烟波一钓徒。

是岁中元周甲子,神皋丧乱终无已。

尧城虽局小朝廷,汉室犹存旧文轨。

忽闻擐甲请房陵,奔问皇舆泣未能。

优待珠盘原有誓,宿陈刍狗遽无凭。

神武门前御河水,好报深恩酬国士。

南斋侍从欲自沉,北门学士邀同死。

鲁连黄鹞绩溪胡,独为神州惜大儒。

学院遂闻传绝业,园林差喜适幽居。

清华学院多英杰,其间新会称耆哲。

旧是龙髯六品臣,后跻马厂元勋列。

鲰生瓠落百无成,敢并时贤较重轻。

元佑党家惭陆子,西京群盗怆王生。

许我忘年为气类,北海今知有刘备。

曾访梅真拜地仙,更期韩偓符天意。

回思寒夜话明昌,相对南冠泣数行。

犹有宣南温梦寐,不堪灞上共兴亡。

齐州祸乱何时歇,今日吾侪皆苛活。

但就贤愚判死生,未应修短论优劣。

风义平生师友间,招魂哀愤满人寰。

他年清史求忠迹,一吊前朝万寿山。

注:原诗注见《陈寅恪全集.诗集》(三联书店)蒋天枢作注

第四篇:人生三立

也谈“人生三立”

人生一世,当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2012年5月20日11:42

人生之立有多种说法,我说的是“立德、立业、立言”,未知你立了什么?

现在的青少年朋友,许多是独生儿“小皇帝”,常常是早就学会了享受,至于如何开创自己的前程和事业,创立什么样的事业,则十分惘然。原因是我们时下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只是指望他们读好书,找个好工作,拿到高薪水,成个好家庭,好像这就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了。这种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似乎就是最高境界。中国人口多,孩子多,加上近年就业形势紧张,本科生擦皮鞋、研究生做拉面之类现象时有发生,据有人调查研究,一个孩子从幼儿班小朋友培养到本科毕业生,大约要花费三十五到四十万元。于是,有人便说,早知如此,何必读书,还不如趁早擦皮鞋,赚钱算了。钱,赚钱,成了这群人的唯一目标,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人无志不立”,人如果没有志向和抱负,就不可能创立功绩,成就事业。那么,人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呢?

古人早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三立”说教,这就是所谓“人生三不朽”,其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史册。公元前五百四十九年,鲁国穆叔(即叔孙豹)到晋国去,前来迎接的范子宣向穆叔问道:“古人有言,死而不朽,何谓也?”豹闻之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穆公看来,人生“不朽”的最高境界是“立德”,其次是“立功”,第三是“立言”。于是,“三不朽”之说自此开始传播,流传后世。

直至唐代,有一位学者对“三立”作了诠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如此,“三立”之说有了明确、清晰的“定论”,并影响年轻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不少有志者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标。

后来,对“三立”产生了不同的说法,如“立志、立功、立言”,又称“立言、立行、立德”,还有“立业、立家、立德、立言”的四立之说,等等。

其实,“立志”便是“立德”,社会发展到今天,以我之见,人生之可概括为“立德、立业、立言”。人生在世,首要要“立德”,就是要树立自己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这种品格和情操可以浓缩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次是“立业”,就是创立自己的事业和功绩。古人云“功者,事业也”,立功就是立业。事业包括家业和个人事业,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解决吃饱肚皮,养家糊口的实际问题。要以健康、积极和向上的人生态度,打理好自己的家业,努力追求个人事业包括学业的成功。人无贵贱之分,人格面前人人平等。或普通员工,或一官半职,或开店办厂,或砌房造屋,或临危不惧“拯厄除难”,或报效国家与民众“功济于时”,都是“立业”之范

畴,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再次是“立言”,就是创立能够流传于世的包括著书立说的言论,这是人生的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立德、立业、立言”三者相互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树立高尚的品格,会有助于创立事业,建立功绩,在这个基础上,也有可能“立言”。但是,“立德”者未必能够“立业”,“立业”者又未必能“立德”。比如,有些有钱人,虽然创立了一点家业或事业,但从来没有积德行善的想法或行为,这种人就是所谓“为富不仁”者;有些人虽然是“忠良之辈”,为人不错,但又未必能创多少业绩;能够“立德”“立业”者,又不一定能“立言”。立言是“人生三立”中最不易做到,也是人生“虽久不废”的重要之举。“立德、立业”者未必“不朽”,“立言”者定能“不朽”!

穆叔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说:“以豹所闻,此之为世禄,非不朽也”,又称“若夫保姓爱民,已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至于保持家世,坚守宗庙,世代香火不断,没有一个国家不是这样的。俸禄薪水高赚了大钱的人,不能说是“不朽”。“文章千古事”,“百年文章可治病”,穆叔“人生三立”理论的意义在于把立言作为一种不朽的事业,这对于中国后代文人十分重视写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里,我要告诫广大青少年,要胸怀大志,具有古人“人生三立”的境界。贫寒时,要坚守自己高尚的品格,富贵时,不要忘乎所以,切记“立业”,报效国家和人民。在短暂和漫长的人生之旅,最好还要能写点东西。一位西方作家说,一个人一生至少写一本书,哪怕只有几页。

“人生三立”决非权宜之计,而是整个生命行程的目标。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常志。

立德立功立言

(一)古时有部经典名《左传》,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后来唐代的一位学者对这“三立”作了精僻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于是,“三立”有了定论,在中国历史上成为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即使是现在,人们还常常提起,不过多了一些批判,也多赋予了一些新意。

从传统的意义上讲“立德立功立言”的概念,主要是说人对社会的影响,并以此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且不论其中蕴涵着的封建思想的糟粕,仅就字面的通俗含义来看,立德就是做圣人,做好事,做一个社会认可的“光辉榜样”,用现代语言就是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雷锋”。立功就是做英雄,做征战四方屡建奇功的大将军,或是安民有道明镜高悬的大清官,再或是拯民于水火的救世主,反正在当世要有功德无量的口碑,对后世要有功业千秋的记载。立言就是做文章,著书立说,而且这个文章是传世之作。从道理上说要接近绝对真理,从文采上看要万世流芳。这“三立”的标准不能不说是极高的,但正因为其高,才使得历史上一代代士子们将此作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终生。“三立”的概念看起来是人对社会的影响,但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框架中,人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人们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淹没在封建社会的依附关系上,所以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都在为当时的封建统治服务。所谓“学成文

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极贴切的注释。当然,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下,确也培养出不少有德有才的人,成就了一些历史名人,对当时的社会安定和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封建统治者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所获得的好处却是太多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立德立功立言”作为现代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还有没有意义呢?我想还是有的,不过其内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人的生命是为了某一帝王或某一朝代而存在,开口闭口为了“我大唐基业”“我大清江山”云云,将人们的社会活动牢牢地束缚在封建王朝的桎梏之中。所有的德、功、言必须在封建思想允许的范围内,稍有逾越必斧钺相加斩尽杀绝。现在的人们理所当然的要摒弃那些过时的以及貌似先进其实陈腐的观念,在社会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自行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决定自己的作为,走一条全新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路。

过去的“立德”主要讲的是私德,个人修养多年,一遇外部社会的冲击,瞬间即可土崩瓦解。现在要讲的首先应是公德。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种秩序和规范需要人们自觉去维护,这甚至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对所交往的人讲诚信,救死扶伤等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人会有很好的品行。这时候的立德,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任何人都是不可回避的。真正无穷的力量是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榜样,所以没有必要呼唤圣人或“雷锋”出现,每人自觉或不自觉的“立德”,就将形成真正文明的社会环境,这比起塑造一些头上有光环的道德大师供人们去瞻仰实际得多。

当“立功”不再为某个朝廷所驱使的时候,这个词会因其平民化而显得生气勃勃。什么是“功”?现在可解释为每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一个企业家办好他的工厂,一个科学家取得科研的突破,一个工程师完成了某个项目,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获得丰收„„等等,都和军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样,立下了功业。在人们完成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立功”从来就不是只有大人物才能做的事,而是平民百姓对社会的贡献。问题只是在于,做成的每一件事,不仅要利在当代,更要功在千秋,这个“功”方才立得起来。

“立言”在历史上是最具风险的事,从当年司马迁因说直话而遭到宫刑,到明清的文字狱使无数小知识分子丢掉头颅,直至前几十年文化被“革命”,万马齐喑究可哀,使人们觉得立德易立功易而立言最难。其实,立言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理,发现真理,给这个世界留下人类的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是只有勇气就可以办到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立言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要总结历史,要研究现实,要预测将来,还要敢于说真话。而历史是扑朔迷离的,现实是错综复杂的,谁能洞若观火?!能够“立言”的人,中国还是有一些的,但毕竟不多,象鲁迅那样的人算是吧。

人生在世,要活得有意义,主观上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愿望,客观上也就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物质财富抑或是精神财富。那么怎么去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立德立功立言”一说还真如古人所论,“虽久不废”,始终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规范。

(二)《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春秋时代,继承夏商周以来建国的经验及教训,人们开始重视对祖先的崇拜,时常以自己出身于某名人家族(都是三皇五帝的后代)而自豪。晋国的当政者范宣子就对来访的穆叔夸奖自己是出于“陶唐氏”后代,认为自己的家族是不朽的。引来穆叔的上述的议论。

穆叔认为:有学问、有作为的人最高境界是“立德”,其次“立功”、“立言”,认为这种传统“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显然。穆叔的见解远远高于范宣子,尽管范宣子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仍不免有“世俗偏见”。但是,在中国古代的“门第观念”始终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种状况,到了隋唐时期有了改变:始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为读书的平民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人们开始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对《左传》上述条目进行了自己的“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孔颖达的“疏”即解释,赋予了这段话以时代的内容,并被后代教者多所演绎,逐渐成为有志向的读书人的金科玉律。有志向的读书人,在读书做学问时就以自己理解的、力所能及的“立德立功立言”的远大目标要求自己。

这一远大目标,即使以现代的眼光看来,也未尝不具备一些借鉴意义。

首先让我们结合时代要素来分析一下“立德”、“立功”、“立言”的现代含义。

穆叔说“太上有立德”,亦即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孔颖达说“立德,为创制垂法。”我们不妨对照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

邓小平高瞻远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首先在思想领域发动改革,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本统一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扫清了思想障碍。随后就是一步步深入地大张旗鼓改革,形成了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称为“崛起”的局面,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不可逆转的势头。邓小平对于现代中国厥功至伟,无可替代,近期无人能够超越。因此可以说邓小平对现代中国是“立德”,即“创制垂法”,此“制”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国两制、市场经济,垂此之“法”,为继续改革开放之路,不可回头。

这无疑是一个“太上”的“立德”。

一个极端浮躁的时代如何践行自己的主张?

现在国家实行“公务员招聘制度”,博士可以报考副县级、硕士则可以报考乡镇级官员,大学生则要从村官做起。这就为读书人铺就了各种台阶,只要品德好,真正想“立德”的人最终都可以达到自己理想的境界。

对于没有“当官”的人,我们还可以理解“立德”为自身的人品道德修为,“言必行,行必果”、诚信待人即可为现代人的“德行”标准,此标准无须基于别人,自身修炼即可。

孔颖达说“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我认为,每个知识分子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能力、环境和机遇,“拯救”或帮助人们度过厄运、厄境,克服险厄等。

至于“立言”这一途径,对广大知识分子来说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只要认真读书、认真思考、下大功夫,将现代的社会问题加以深入研究,人们都可以有感而发,切中时弊的,此之谓立言。

一般理论家、专家、学者也完全应该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但是当代的知名“专家”、“学者”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其“言”即理论很少能够流传时间很久。谓予不信,看看改革开放初期的红得发紫的名人言论,到今天还有多少指导意义?不是强人所难:一个理论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一定的时期,其所存续、具有参考意义的时间应该更久一些。但是,一个理论不是“流行歌”,不能流行一阵就被扫入历史垃圾堆。近代以来的大师级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胡适、王国维等人的言论至今使人不忘,稍逊一些的冯友兰等亦可盖棺论定,还有健在的李泽厚等诸君的理论亦非常坚实有力,这里不必一一列举。而某些在建国前后、改革开放前后迅即成名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名家”,身死则理论随之湮没,岂不令人深思?

现当代的学术名人则更可置疑,除几个大家如季羡林等先生以外,一些人的学术功底以及为人品行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这样的人,在这个“浮躁”到了“狂燥”地步的社会氛围里,还很“吃得开”,(在学术、人品等方面,这实在是一个令后人提起来都要脸红的时代),并且都还在到处演讲,身后也有一些附庸风雅的人们趋之若鹜。

我认为,“时髦学术明星”的人品与学养,与“立德立功立言”等方面都是背道而驰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千年前诗人说的话,至今还有思考的现实价值。

第五篇:三立企业简介

山东三立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简介

山东三立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2010年,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新型免烧砖机与农业机械设备等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公司坐落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山东高唐,东临省会泉城济南,西仰战国古都邯郸,京沪、京九铁路、大广、青银高速在此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迅速便捷。

公司总投资1亿6千万元,总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生产厂房3万多平方米,科研开发中心5000多平方米,职工600余人,其中包括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近百人。拥有免烧砖机全自动、半自动QTY4-15型、QTY6-15型、QTY8-15型、QTY10-15型、农业机械微耕机、玉米播种机、玉米脱粒机、秸秆收获粉碎机、中耕农药喷洒机、水泵等多条先进的生产线,各类生产、检测设备齐全,通过不断优化整体工艺装备,为公司生产高品质的各类产品提供了保障。各种产品以其出众的品质、卓越的性能和优美的外观畅销世界各地,以优良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好评,并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四年耕耘,锻造了同心奋进的专业团队;四年拼搏,铸就了无与伦比的不朽品牌。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公司紧随市场脉搏的跳动以“超越客户期望、创造客户价值”为经营理念,始终采取免烧

砖机订单式生产和服务方式,力争把产品做的更加精细,切实为客户提供专业周到的个性化服务,有效的促进了客户利益和公司发展的完善结合,同时公司开发农业机械产品的多元化,努力实现打造国内首家“农机超市”的发展目标,尽快完成农机产品“一站式”采购的战略布局,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改进管理机制,实施“广纳贤士、训育人才”的用人、育人、留人的人才管理策略,以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创造一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此,山东三立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热忱欢迎广大客户前来洽谈。

山东三立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下载陈三立陈寅恪海棠诗笺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三立陈寅恪海棠诗笺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采矿证新立材料清单

    采矿证新立材料清单 1、采矿权申请登记书(原件) 2、市县采矿权申请初审意见书 3、以地质地形图或地质图为底图的矿区范围图(以拐点标定,并附国家直角坐标和矿区面积) 4、地质报告......

    陈英泰“三立”培训心得体会(共五则范文)

    “三立”培训中的点滴体悟 白果镇双山小学陈英泰 渐渐地,渐渐地,离别的日子近了,怀着些许不舍,我们即将告别“三立”职业培训学校。在离别之际,心绪激荡,脑海里承载着“三立”培训......

    发言材料(十破十立)(陈万能)

    保基乡开展以“十破十立”为主题学习讨论活动 发言材料 乡党委书记 陈万能 同志们: 按照县委以“十破十立”为主题学习讨论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全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

    “三立培训”心得体会

    “三立培训”心得体会初到三立,其实是抱着一种悠闲的态度而来的,因为认为这样的培训不过是走走过场,和之前那些培训没有什么不同,而这次我们跨省来到了直辖市重庆,更多的就把此行......

    三立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嘉陵江畔的感动 ——三立培训有感 丁奎春 威宁县二塘镇中山小学 岁月的风铃摇醒尘封的记忆,如今又被感动在三立培训的日子里。三立培训,短暂的嘉陵江畔那段刻骨铭心的时光,回......

    三立培训心得体会(合集)

    三立培训心得体会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小学班主任管理素能特训营第一期 盘县坪地乡松柏小学吴 凌 在春光明媚、阳光灿烂的季节,我们九十八人一行踏上奔驰的列车,沿着滚滚长江驶向......

    学风之三破三立

    学风之三破三立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心得 黄承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的号召。当前,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在党内广泛开展,学习之声响彻大江......

    三立培训感想

    心性磨炼,温情暖心 2012年怀着一种随意的心情踏入了三立培训基地。在以往经历的培训中,我都是自由的,随性的。没有团队,没有心性磨炼,更没有温暖人心的瞬间。 一、我的改变 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