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沙立先生2011年主要事迹
陈沙立先生2011年主要事迹
陈沙立,祖籍广东,出生在泰国,现移居在加拿大,任加拿大翡翠国际工业集团总裁,国际著名慈善家。
作为跨国集团掌门人,陈沙立先生积极投身祖国的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投资500多亿元人民币,为海南、新疆、河南、辽宁等地的港口码头、高速公路、机场扩建、能源化工等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
作为爱国慈善家,陈沙立先生非常关心祖国的教育、医疗、扶贫、敬老、环保、文物保护等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集团及其个人已累计捐款捐物高达11亿5000万元,其中个人捐款约1亿4500万元,被誉为企业家版的白求恩。2008年12月,被评为“中华十大财智人物”。2010年6月,荣获第二届“中华杰出商业领袖”特等奖。
2011年6月30日,陈沙立飞赴海南,为海口市秀英区荣山村捐款300万元现金,对学生、老人及残疾人进行帮助。同时再次向海南小动物保护协会捐款20万元,希望大家为保护海南的生态环境共同努力。
2011年10月30日,陈沙立捐助全国21所贫困小学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他向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陈沙立慈善基金捐款1000万元,完成了他在西藏、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四川、内蒙等32个省市区捐建了100所华侨小学的夙愿,全国人大副委员 长、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陈昌智出席了捐赠仪式。据统计,陈沙立先生个人为百所华侨小学共捐款7000多万元。
2011年12月24日,陈沙立在海南看到一些可爱的小鸟不行变成某些食客的口中餐时,非常痛心,他当即掏出12万元买下了笼中鸟予以放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如潮好评,被誉为企业家版的白求恩。
陈沙立先生也非常关心祖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了让老人们能安度晚年,自2011年初开始,他个人出资280万元,先后组织了20多批老人到国内外旅游。期间,当他得知由于种种原因,有57位老人在单位倒闭后,养老保障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的消息后,主动协调有关单位,并个人捐资270万元为这些老人补办了养老保险。陈沙立的爱心善举,受到了受助百姓的交口称赞。
陈先生说,作为炎黄子孙,能为祖国的教育、医疗、助残等公益事业,是他的心愿;如果通过他的善举,能够影响带动更多的华人华侨回报祖国的话,他将会感到更加的高兴。
第二篇:沙汀先生简介及作品
沙汀(1904.12.19—)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杨朝熙、杨子青。生于四川安县。7岁开蒙读私塾。少年时期经常出入于四川西北的城镇乡间,谙熟地方军阀和毫绅们的腐败情形。17岁进入成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受五四新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1926年毕业后曾赴南京、北京,求学不成返回四川。192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故乡从事革命活动。不久,成都发生二一六惨案,他隐蔽一段时间后,1929年流亡到上海,与省一师同班同学艾芜(汤道耕)乡遇,共同走上文学道路。1931年写出第一篇小说《俄国煤油》后,曾与艾芜联名写信给鲁迅先生求教小说的题材问题。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随即加入“左联”,成为“左翼文学新人”之
一。以后陆续发表《丁跛公》、《在祠堂里》、《代理县长》等作品,着力表现真正熟知的四川农村社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回川。1938年秋与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代主任。又随贺龙转赴晋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据地。新的生活给他的创作带来新的色调。他写出著名的《随军散记》(即《记贺龙》)、《奇异的旅程(即《闯关》)。1940年回重庆发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馆里》。此作对国统区乡镇统治者之间围绕兵役的勾心斗角,作了辛辣的讽刺。这时的作品还有《磁力》、《联保主任的逍遣》、《老烟的故事》、《堪察加小景》等。1941年皖南事变后避居故乡山区,写出《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3部长篇以及其他作品。《淘金记》写大后方地主劣绅为发国难财争夺金矿而引起的内讧。这一时期的短篇《范老老师》、《呼嚎》、《医生》等,表现人民争民主、反内战的新主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沙汀担任全国和四川省文学界的领导工作,同时继续创作,写了《卢家秀》、《你追我赶》、《老邬》等,转而歌颂新型的农民。1976年后重新执笔,以不凡的创作活力连续发表中篇小说《青枫坡》、《木鱼山》、《红石滩》。
沙汀自30年代以来。主要以四川作为他故事的背景。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含蓄深沉的艺术气质描写中国现代农村。他擅长描写四川社会风习,渲染场面气氛,捕捉人物的典型细节。他的小说以极强的幽默感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著称。
沙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任上离职退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仍不倦地在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著作书目]
法律外的航线(短篇小说集)1932,辛垦
爱(短篇小说集)1935,天马
土饼(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苦难(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随军散记(散文)1940,知识出版社;又名《记贺龙》,1958,中青 磁力(小说、散文集)1942,三户
淘金记(长篇小说)1943,文生
小城**(短篇小说集)1944,东方书店
奇异的旅程(中国小说)1944,当今出版社;又名《闯关》,1945,建国
困兽记(长篇小说)1945,新地
播种者(短篇小说集)1946,华夏出版社
兽道(短篇小说集)1946,群益
呼嚎(短篇小说集)1947,新群
还乡记(长篇小说)1948,文生
堪察加小景(短篇小说集)1948,文生
医生(短篇小说集)1951,海燕
沙汀短篇小说集 1953,人文
沙汀选集(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过渡(小说散文集)1959,作家
祖父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63,上海文艺
青枫坡(中篇小说)1978,人文
过渡集(小说、散文集)1979,人文
涓埃集(小说、散文集)1980,四川人民
沙汀选集(1—4卷)1982—1984,四川人民
敌后七十五天(日记)1983,三联
木鱼山(中篇小说)1984,上海文艺 沙汀(小说选集)1984,香港三联
沙汀作品选 1985,四川少儿
沙汀文集(1—4卷)1986—1988,上海文艺(未出齐)
睢水十年(回忆录)1987,三联
红石滩(中篇小说)1987,湖南文艺
杂记与回忆(散文集)1988,重庆出版社
走出牛棚之后(中篇小说集)1987,作家
[研究资料书目]
论沙汀的现实主义创作(黄曼君)1982,长江
沙汀研究传记(金葵编)1983,浙江文艺
沙汀研究资料(黄曼君、马光裕编)1986,社科
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王晓明)1987,上海文艺
沙汀小说艺术探微(李庆信)1987,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三篇:沙尼汗事迹
平凡中的伟大
——记阜新街文化路社区居民沙尼汗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沙尼汗,女,维吾尔族,1962年12月出生,阜康市阜新街文化路社区文化小区的居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负责人。
沙尼汗是阜康市有名的好媳妇,婆婆在世的时候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不能走路,晚上腿疼得睡不着,她就起来给婆婆揉腿,白天把婆婆抱到院子晒太阳,推着婆婆到外面散心。文化小区有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24位空巢老人,最大的90岁,最小的58岁。为了照顾这些空巢老人,社区把家庭模式的居家养老点设在了沙尼汗家。她能照顾好婆婆,就一定能照顾好24位空巢老人。社区给沙尼汗交纳五金,每月发1000元的工资,如今她的工作就是给24位空巢老人做饭,照顾他们的生活。
24位亲人让她牵挂
在沙尼汗心里,24位空巢老人,就像她的亲人一样,24位老人来自不同的民族,口味不一样,为了老人能吃好,她精心安排了食谱。贴在墙上的食谱,每天都不重样,周一早餐花卷、豆浆、素炒花菜。午餐米饭、大盘鸡。晚餐包子、馒头、玉米粥、酸菜粉条、韭菜炒鸡蛋。食谱两周调整一次,有花菜、鸡蛋、奶茶、牛奶、拉面、饺子、臊子面、八宝粥、红烧豆腐等几十个品种,病号饭根据需要单做,平时老人如果有特殊需要,马上根据老人的需要另做。
24位老人中有的老人吃饭没个点,吃早餐时半上午来了,吃午餐时半下午来了,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来。沙尼汗一点都不觉得麻烦,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做。她理解老人,他们老了,像孩子一样,肚子已经不听时间的话了。
沙尼汗买了一个冰柜,亲戚问她为啥不买冰箱,她说冰箱冻不了多少饺子。亲戚以为她要开饺子馆,她笑着摇了摇头。她买冰柜是为了24位老人,每年春节、古尔邦节,她都要包2000多个饺子分别送给24位老人,每到这时,是沙尼汗最忙的时候,她要给老人们包饺子,社区的汉族和相邻村组的人家还要请她去帮着炸馓子。几天下来,腰酸腿痛,累得真想歇一天,但一想到给老人包饺子还没有包完,又
赶紧跑回来。她太惦记那些老人了,每天都要把贴在墙上老人的照片看一遍。如果哪位老人哪天没来吃饭,就跑到老人的住处去问为啥不来吃饭,是不是不舒服。如果老人病了,就问老人想吃什么,她给老人端水端饭,洗脸擦身,倒屎倒尿。一次有位老人走了,她心里空落落的,伤心了很长时间。
照顾老人,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她想老人,老人也想她,即便是春节、古尔邦节也要到她那里吃顿饭。她很高兴,过大年了,大伙就应该在她这里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她看着老人们在一起吃饭、说笑,感到无比踏实,她给老人们唱歌、跳舞,把老人们看过来、看过去,多想一直能这样天天看到他们。冬天是沙尼汗最累的时候,50多岁的她,要把老人们买的煤炭一筐筐倒到院子里,再一块一块抱到房子里。要把老人们门前院子里的雪打扫干净。每天还要帮老人生火,倒炉灰。有的老人晚上不回来了,就把房子的钥匙给她,要她晚上帮着看炉子,不要让火熄了把暖气片冻坏了。这是件很操心的事,白天忙了一天,睡到夜里两点多钟,突然想起来有位老人屋里的炉子忘了添炭,又赶紧起来,打着手电到老人家里去看一看。
天气转热了,沙尼汗也不肯闲着,她是个爱干净的人,屋子被炭火熏了一个冬天,不能让屋子看上去脏兮兮的,她买了石灰,把老人们的屋子粉刷得清清爽爽。老人们很心疼,经常抱着她说:“孩子,我们的好孩子,你吃苦了。”
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习惯了照顾老人们,如果见不到老人们,她会很不习惯。
这就是我们的沙尼汗,她并不伟岸,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并不张扬,却用自己扎实的工作作风在默默奉献;她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诺言。
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沙尼汗用道德、亲情和真挚的爱照顾着老人,用她的行动描绘着人世间的真情,她那朴素而美好的爱,动人又动情。沙尼汗是平凡的,但谁也不能否认,那样一份无私、一份奉献同样也是一道亮丽而夺目的风景。(阜康市创建办供稿)
第四篇:陈董事长主要事迹
陈坚主要事迹
陈坚作为回乡投资的先行者之一,从当初拥有强烈的出国创业理想者,转变为现在回乡投资创业者。从事国际贸易20余年,陈坚具备了十分丰富且专业的国际商贸、市场运营的实战经验。
2009年,作为葡萄牙“中国城”集团董事长、葡萄牙华人企业联合会会长的他受到浙江省平湖市政府邀请,在平湖市和上海市的交界处新埭镇投资一个占地1069亩的进口葡萄酒博览交易城,融葡萄酒博览推广、培训检测、拍卖收藏、展示交易、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餐饮休闲于一体,建成后它将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品牌葡萄酒进口商贸平台。至此,陈坚的事业重心也转移回了国内,积极返乡投资。
作为平湖市霞杜葡萄酒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坚凭自身优异的成就被评为2011十大“风云浙商”之一。同时,陈坚也带领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资助贫困大学生,赞助平湖市首届“城市佳人”形象选拔大赛,赞助平湖大型七夕节青年联谊活动,并且多次举办葡萄酒知识公益讲座及品酒会,为城市营造了浓郁的人文环境。2012年5月,公司被平湖市评为“2012社会公益大使”。
第五篇:陈杨事迹
在资助政策下展翅飞翔
——记陈扬同学典型事迹
陈杨,女,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旅游专业的一名学生,1997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句容市下属镇华山村。村庄坐落在山边,交通闭塞。爸妈务农,家境贫寒。小陈扬从小就有很多梦想,她喜爱音乐,想学习钢琴,她喜爱舞蹈,想去学跳舞,但经济拮据的父母却无能为力。初三中考时,原本成绩比较优秀的她,却不敢参加中考,她怕她的成绩上重点高中需要交费,因而毅然决定上中专校,因为国家对中职生有资助,不仅不需要交学费,而且还可以每年领到1500元的生活补助,这对她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她感谢学校,感恩国家政策。“一定要学出样来”这一念头在她的脑海中留下烙印。
报到后,她选择了旅游专业,这符合她活泼的个性。在学校里,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学有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班级有劳动任务,她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学校有活动,她总是踊跃参加。她总是想,自己的学业来之不易,是党和国家让她有了继续学业的机会,她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由于陈杨的出色表现,她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她学习认真,课堂上总能看到她专注的眼神,课后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遇到不懂的问题,她总会跑到办公室向老师请教。很多教过她的老师多很惊讶,因为职高生能这样虚心学习的确实太少了。今年她准备导游证考试,并且还要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导游技能比赛,但她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倦怠,在她的脸上始终只有阳光。她给自己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双休日她不回去,就连暑假她也没有放弃一天的兴趣小组学习。她的努力表现也影响了班级很多同学,她们约好在不久的将来共品胜利果实。
在努力学习理论的同时,陈扬同学还不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每次有机会,她总是首推对象。2012年4月,还是高一的她,就被选在句容农博园做景区讲解,由于她活泼开朗,能说会道,专业技能过硬,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2012年10月,她到句容“开元大酒店”做中餐服务员,稚嫩的她勤学好问,师傅也赞她上进,顾客夸她优秀。2013年2月,在学校的安排下,她远赴浙江“雷迪森”大酒店,该酒店是五星级,管理正规。因客房部事务繁多,工作累,许多同学怕进,但她却主动要求老师把她分到客房部。在客房部,她礼待顾客,工作细心,不怕苦,不怕累,深得经理的喜爱,并表示希望她能留下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杨同学凭着她坚强的意志,刻苦的精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1年10月,学校小品比赛获得一等奖;2011年12月,学校歌唱比赛,获得“校园十佳歌手”称号;2012年3月,参加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获得铅球第二名;2012年11月,参加镇江市导游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2012年12月,主持学校元旦文艺汇演;2013年4月,主持“茅山杯”象棋比赛开幕式,并进行才艺表演,获得一致好评;2013年5月,带团去无锡“三国城”、“水浒城”,并组织公益活动;2013年6月,去句容神牛家具城做接待;2013年6月,“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比赛,获省一等奖,并代表江苏省赴北京参加全国比赛,获三等奖。
“长飞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陈扬对未来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