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对当今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时间:2019-05-12 03: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对当今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与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对当今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第一篇: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对当今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对当今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从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要重视引导其对新科学、新科技的关注;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要让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实验观三个方面,对当今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进行了探讨。

科学教育小学生科学观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时时处处都能明显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时代发展和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开设《科学》,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旨在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一、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2001版的《科学课程标准》在对课程性质的阐述中,第一句话便是:“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如果追问一下“科学启蒙”的内涵,我想,首先应该是对科学“兴趣与热爱”的启蒙。

但在现实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一些科学课,又常常会将“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不时地疏忽或遗忘了。本应该教师演示的实验,因为图省事,老师只是讲解了事;本应该组织学生去大自然观察,去挖掘去探究的活动,改在教室里,上成了讲解课„„这样的科学课,让原先兴致勃勃的学生索然无味,让本该放光的眼睛失去了光彩。这样的科学课,如何能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与兴趣?

这是三年级的学生在上了我的科学课以后写成的一篇日记,已经刊登于2012年3月份的《扬子晚报》学生习作专栏。

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常州市西横街小三(2)班许迪文

“叮铃铃”,上课了,我飞快地跑进科学室。“这节课我们去花坛里研究土壤!”袁校长拿着几把铲子说。到了楼下,我拿着铲子在花坛的角落下手了,发现几根树枝和许多粒小石子,但一个小动物都没有。我又决定到花盆里挖掘土壤,“咦,一只小小的蜗牛!”我小心翼翼地把蜗牛放到花盆边。我猜想,是不是其他同学会发现一些惹人喜爱的东西呢!

“集合!”一个响亮的声音从我耳边传来。大家一起跑进科学室,热烈地讨论起来。我偷听到吴家骏挖到了一窝蚂蚁,洞里除了有蚂蚁,还有蛋糕碎屑、蚂蚁的卵„„白质彬发现了黄色和红色的土壤,大家认为黄色是一直没浇水的土壤,红色是一直被车压的土壤。你认为呢?

这节课我懂得了土壤是蚂蚁、青蛙和蛇温暖的“家”;土壤不仅有灰色、黑色、灰褐色,还有红色和黄色,这是由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决定的。

这真是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这一篇习作,打动我的,不是学生那生动的文字和细致的描绘,也不是我的课为孩子的习作提供了良好的写作素材,而是文字中所透露出来的孩子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和从中感受到的乐趣。它也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科学》教育的真谛: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永远比科学知识本身更重要。

二、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新科学、新科技的关注www.xiexiebang.com

我们的社会在日新月异,我们的科技在突飞猛进。在这种飞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如果我们今天的教育,还依照过去的模式,“用昨天的知识来教今天的孩子,去迎接明天的挑战”,将完全不符合时代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小学科学教育,绝对不应该以教知识为主,必须更关注培养学生对当今科学、新科技的敏锐与关注。

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在做好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的同时,不应该再以教传统知识为主,而应将最新的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引入课堂。比如说,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智能汽车的研制、苹果手机的风靡,安卓系统等智能手机的大量运用、IPAD、IPHOTO、PM2.5、智能语音和手写识别系统、人面识别系统、航天航空技术、医药卫生„„大量最新科学技术的出现,都应该成为小学生科学教育必须引入与拓展的内容。

引入课堂的目的,也不仅仅是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来替代陈旧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借这些最新的科技与发明,来培养学生对科技的敏锐与关注。这才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科学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对当今科学技术具有良好敏锐感觉的孩子,才能真正在社会生活的科技中去学科学,成为与时俱进的小小科学迷,最终成为科学的主人。

三、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要让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实验观

2011年的新版《小学课程标准》是这样来阐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为什么一向作为“术课”看待的《科学》,会成为“核心课程”?为什么新版《科学课程标准》给了科学如此高的地位?细细想一想,其实本应该这是这样。因为我们的小学科学教育的特性,是与我们的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的。你看,不是吗?科学教育始终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一直坚持“真正把实验权还给学生”。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这样的教学,不正是一直在践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始终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吗? xgnzx.com

当然,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将实验权还给了学生的同时,老师还必须树立科学的实验观。之所以这么说,是由学校客观条件与小学生实验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比如,由于受实验条件制约,不能更完全更科学地控制各种决定实验结果的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实验可能精确性还不够等原因,对于最终的实验结果,可能与理论上的不一定完全一致。

有一个很简单但又很典型的实验例子——水的沸腾。老师问:水的沸点是多少度?孩子举手:100度。老师:你有依据吗?中国孩子说:当然,这是标准答案。老师说:大家现在烧水,水沸腾时测量一下。于是,学生们立即拿烧杯烧水,水开了拿温度计测量,果然不是100度。孩子郁闷了。按科学性讲,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是100度。而学生切身的实验感受与结论,又常常不是科学的结论。因为我们日常的实验条件,很难控制标准的气压。面对这种可能与结论不相符的实验,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呢?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科学实验观。

树立科学的实验观,就是要正确看待学生实验与科学结论不一致的现象,能从科学的角度告诉学生产生不一致结论的原因。我们必须清楚让学生实验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验证前人实验结论的“正确性”,而是在引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习得方法,形成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科学实验而言,其根本目标,不在实验结果,而在“实验过程”,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中,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童年生活,发展个性品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也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实验观,才能真正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定量观察、测量采集数据、统计、计算、分析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实现真正的科学启蒙,给了孩子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成为孩子终身受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本钱”。

第二篇:对当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反思(模版)

对当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反思

一、从一个典型案例看当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由于教育活动尚处于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更新的过渡阶段,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存在一定问题。请看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中班科学活动:蔬果的沉浮

师:这里有很多蔬菜水果,有什么呢?

众幼:(七嘴八舌)西红柿、香蕉、苹果、土豆、葡萄……

师:现在老师让小朋友动动脑筋,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是沉的,还是浮的?猜猜看。

幼:会沉下去;会浮起来;沉下去……

师:先猜猜,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沉还是浮?看,这里有很多这些蔬菜水果的照片,你们去拿一张,如果觉得是沉下去,就把它贴到这个黑板上画的大鱼缸的下面;如果觉得是浮起来的,就贴到大鱼缸的水面上。(小朋友纷纷去猜、去贴了……)

师:后面的桌子上,放了很多的蔬菜水果,你选一种放到旁边的水桶里,看看会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尝试,但比较感兴趣的是东西丢到水桶里溅起水花的样子,并没有仔细观察,也没有尝试每一种蔬果。)

师:来,老师再试一次。(老师在自己的座位前放一透明的玻璃水缸,还有5种蔬菜水果,放一串葡萄进去)怎么样?

幼:沉下去了。

师:一起与老师说:葡萄是沉下去的。(幼儿重复)

师:现在知道了吧,西红柿是浮的,土豆是沉的,葡萄是沉的,苹果是浮的,香蕉是沉的。(有个孩子说:香蕉是浮的)

师:这些东西到底是沉还是浮,你们再拿一张照片去贴到另一块黑板上画的鱼缸上。(幼儿纷纷去贴)

师:有没有贴错的。

幼:没有。

师:再仔细看看。

幼:有错的。(有幼儿上去纠正)

师:再看看,有没有错。

师:我们再看看刚才没有试之前贴的照片有没有错。

幼:有错的。(幼儿上去一一改正)

师:现在再看看有没有错。

幼:没有。

师:(总结)苹果是浮的,葡萄是沉的,土豆是沉的,西红柿是浮的……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用你的动作表现一下蔬菜水果的沉浮。(苹果是浮的,一起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土豆是沉的,一起收起手臂,蹲下去……)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当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忽视科学方法与技能的培养。尽管教师在观念上已开始从单纯注重科学知识的教学转移到全面注重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上,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幼儿的操作、探究,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空有形式。本案例中教师课后反思时觉得自己既给幼儿提供了操作的材料,也提供了探索的机会,“活动效果不错”,“新《纲要》上所提倡的新观念我都反映了”。但从活动看,“知识中心”的价值取向仍比较明显,幼儿的观察技能没有得到引导,猜想没有验证,实验缺乏价值,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及科学的态度、精神在活动中没有真正的地位。

(二)科学活动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压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然而,实践中的科学教育活动过多地把知识的学习作为首要目标,老师为了完成既定目标,没有时间和条件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学习发展的特点,不知道幼儿喜欢探究什么,能探究什么,怎么探究。如本活动,活动基本是在教师的领导下进行的,告诉他们蔬果的沉浮,总结出一个结论,孩子的操作有些“象征性”。

(三)科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不能给幼儿搭建感悟或认知的支点。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要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但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活动的形式,热衷于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上下工夫以吸引幼儿,而很少关注教学语言的使用,致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往往出现“启而不发”“不感不悟”的现象。虽然这一现象在上述案例活动中不明显,但也是当前科学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如大班的《热胀冷缩》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将水银温度计插入热水中,这时红色水银柱缓缓上升。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细管中红色东西慢慢上来了。

师:为什么细管中红色液体会上来呢?

幼1:因为外面是热水,所以水柱上来了。

幼2:是不是下面的水把它(管子中的水)推上来了?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请你们摸一下,细细玻璃管底部并没有破,可管子里面有什么变化?

幼:是热的。

师:因为外面是热的,里面的水也就热起来了,温度升高,液体的体积变大了,所以水柱就上升了。

孩子们一脸茫然地听着……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引导幼儿思考水温———体积———水柱上升的问题中抽象、枯燥地说教,在进行引导时,并没有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更没有给孩子提供感悟与思考的情境,致使幼儿原有的认知经验无法过渡到理解当前的问题上,幼儿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强加于他们的抽象的概念。

(四)重视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忽视非正规和偶发的科学活动。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往往是以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教师按照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地选择主题、内容,思考要提供的材料,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非正规和偶发的科学活动,一般较为自由、随意,多是在区域及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的。正

规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顾及不到每个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顾及不到幼儿各自探究的欲望,因而需要通过非正规与偶发的科学活动来补充。但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关注比较多的是正规科学活动,在组织科学活动中把较多的力气花在主题的选择与系列活动的安排上,强调全体幼儿统一进行探索。笔者通过访谈发现,教师比较忽视非正规与偶发的科学活动,既不支持,也不压制,致使幼儿经常出现的探索、发现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

二、从“儿童是小小科学家”反思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

“科学家们,由于他们急切的好奇心,在他人眼中,常常显得很孩子气。”反思当前幼儿园组织科学活动的过程会发现,科学活动没有充分顾及到孩子是一个小小的科学家,教育活动中更多的还是通过幼儿的参与、操作,老师得出预先设计好的科学结论。然而,美国在这方面却与我们不同,②美国的科学活动组织一般是通过三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提供非正规和随机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老师不加任何干预与指导;第二阶段,活动处于老师个性化的指导之下,老师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与水平提供不同的内容、材料,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和学习速度进行活动;第三阶段,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从具体的感觉发展到抽象的概念。比如,同样是教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我们习惯于通过幼儿的日常观察和经验,告诉他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而美国则习惯于让幼儿亲自参加较严格的实验过程,如给幼儿提供同种和同样大小的两盆植物,让他们每天给一盆浇水、一盆不浇,并贴好标签,注意观察和记录其过程与结果,以此类推,一次一个变量,一盆施肥,一盆不施,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暗室里,最后引导幼儿概括出植物生长的条件。在我们的观念中,还没有把幼儿当作一个真正探索的小科学家来对待,科学教育不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与理解能力,没有鼓励幼儿进行直接的科学活动,因此幼儿难以获得独特的、富有挑战性的直接经验。

三、以互动———建构组织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对科学的认识,所形成的科学概念,所理解的科学理论,往往是从生活经验中发展出来的,这些概念有些类似于正式科学概念,有些则似是而非。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是以自

发概念为中介,必须把自发概念融入科学概念体系中,以他的经验来思考科学概念,并且在具体与抽象间来回思索,最后才能凝聚发展成一个稳固的概念系统。如何从幼儿的“天真理论”出发去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探索的技能、方法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以幼儿自发概念为“切入点”,让幼儿从“做中学”,以互动———建构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创造意识,为幼儿提供“支架”,通过幼儿手动、心动、人动、他动,以支持、协助、引导幼儿“向上”发展科学概念。

手动即亲自动手操作,运用各种感官以扩至于全身活动。教师应尽量通过实地化与活动化教学③帮助幼儿发展科学概念。所谓实地化教学即是指教学活动应尽量在自然发生的现场实地进行,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徜徉、自主探索。活动化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或在幼儿自发启动的科学活动中通过幼儿具体操作并运用相关的方法(如观察、推论、分类、比较、预测、实验等)获得科学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发展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心动即是指幼儿在具体操作的同时也促动幼儿积极思考,以达身心合一。一般通过两种情境活动来进行,即“经历科学能力的活动”和“解决问题情境的活动”。④第一种情况中,幼儿经历观察、比较、推论、分析、预测、实验、沟通等历程,思考必然运行其中。如关于“蔬果的沉浮”,通过老师提问,幼儿猜想、操作、比较、验证,幼儿也获得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如“如何让蛋站起来”,幼儿在运用各种方法试图解决如何让蛋站起来的问题时,思考也必进行其中。当然,这两种活动情境要真正发生作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对话就尤为重要。在对话中,教师通过“穿针引线”尤其是提问来引导幼儿讨论,促使幼儿的探索不断进行下去。

人动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在精心安排的各种科学活动中,通过小组或团体方式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互动交流,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澄清自己的思路,或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未曾注意的观点,促进概念的理解,或通过讨论,解决自己的认知冲突,调整自己的观念。这其中老师的“支架”或“穿针引线”的作用必须淋漓尽致地发挥,以使幼儿充分

协商。

他动即让儿童与周围环境互动。户外环境、区域(角)要精心布置,操作材料要及时提供,活动时间也应弹性调整,以利于幼儿的探索和问题解决。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寻求科学的答案,其间更多的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的现象:合作学习中有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势,在一边独自‚偷闲‛。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悠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小组长)太霸道,从来不听我的,也不让我‚玩‛实验器材。‛孩子的一席话,使我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

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一种正常现象,这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个性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但教师的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些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把握这些问题,整理这些认识,学生的小组讨论就有序而就不是这个样子。当然对参与差的学生,我们可以让组长为其开小灶,或是你特意为这些学生提出小要求,当然要求是为这个探究活动做些什么,是直接参与的。这样的参与对其慢慢适应小组活动,参与小组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会慢慢自信起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解决的方案,于是我就在班上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科学课以外的合作教育训练:蚂蚁搬食物的活动:首先我说:‚当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个蝗虫的尸首,他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积极汇报自己平时的发现,‚对,小蚂蚁迅速找来同伴齐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家’。那你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于是,我选择一些简短的文章交给孩子们讨论。某些同学发现了问题,在小组里提出,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学习合作的气氛慢慢有些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小组的探究中来了。可是又有了新问题:小能人们的积极性不再高涨了,在汇报的时候,手不愿举了。哇,我在无形中又伤害了一些孩子的心灵。怎么办?由于小能人是在每位老师的呵护中成长的,他们也养成了一些骄傲自大的性格,当不在被众星捧月时候,他们感到了失落。面对这种情况,于是我又采取另一种做法:我对小组进行重组,能力强集中在一起,选择能力一般的做组长,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进步,能力相对弱的组成一组,选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来带动整个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有些组员在小能人的影响下,甚至可以到其他组去当组长了。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更融洽了。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说没有效果的话,不做没有效果的事。‛我想说:不要组织没有效果的小组。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企业管理进修学院学习中心

平时作业

年级层次:13秋季本科

专业:小学教育

姓名:乔瑛

学号:11***2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教育研究

1.设计一个适合四年级学生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要求:包括问题的提出;

探究的目的;

需要的器材;

探究的方法;

探究的过程与步骤(包括时间安排);

一、问题的提出:天气研究。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二、探究的目的:1.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2.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需要的器材: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四、探究的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内容: 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2.,给《昆虫》一课,设计两个不同的新课导入活动

要求:既能引出探究的主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一:

1、提问:同学们是不是很爱看动画片?下面老师就为大家播放一段小动物的视频,请观看。

2、播放视频资料。通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二:

1.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即学生课前捉到的虫子),并请学生进行汇报。2.教师记录,并请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找到这些虫子的区别。在观察基础上按虫子的足对虫子进行分类。

3.观看一节课,写出自己对课的评价。

要求: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评议,字数不能少于500个字。《昆虫》

本课在低年级《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本课是按照观察、比较、抽象、归纳概括、判断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前活动──捉虫子。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可以观察到很多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并为本课提供一些实物材料。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建立昆虫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三层:1.把捉来的虫子按足的数目分类。2.比较三对足的虫子外形还有哪些共同特征。3.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第三部分,指导学生根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虫子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第四部分使学生了解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这部分内容可以不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只要求学生知道。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直观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而演绎推理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在信息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上网收集信息生成ppt的能力。本校处于郊区,能够见到的虫子比较多,且学生从小就有玩虫子的经历。所以对虫子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对本课有浓厚的兴趣。

整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教师能够清晰的抓住知识点,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兴趣。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白沙镇小学 陈廷军

上课时间快到了,我正准备着要上课的教学材料。四(1)班里的几名小组长们,争先恐后的来到办公室,按时搬运他们班下午第一节课的科学循环教材。

突然听到一位学生,用带着好奇的声音说道:“真奇怪,高高的楼房顶上怎么会长出几棵树来呢?”我停下手中的事和另外几名同学抬头向窗外望去。街对面楼房顶边缘的墙缝间,长着两三棵梧桐树,有两棵树已有碗口粗了,高高的耸立在城市楼宇之间,宽大的手掌叶在风中摇摆。

忙碌的生活和工作的我们,无暇顾及身边这些与己无关的现象,更无心去探究它。今天,听到提出问题的同学不经意间的问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才发现它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也促使我有责任帮助他们弄清楚楼顶长树的原由。我拿着收拾好的教学材料,招呼着小组长们说道:“你真是个观察细心,爱提问的好孩子。对于你刚才提出的问题,等我们回到班里,让大家帮你一块来探讨这个问题,好吗?现在你们把书搬到教室里去吧!”

几名小组长,连忙搬好各自小组的科学书,高兴的和我一起向四(1)班走去。“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科学课之前,先研究一下,他刚才在老师办公室里发现的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全班同学听到我讲的一番话,立刻用奇特的目光注视着我。于是,我把在办公室里发生的事讲给了全班同学听后,引导性地提出了问题。“同学们,请猜一猜梧桐树的种子是怎样来到楼顶上的呢?”

“我猜是风将梧桐树的种子吹到楼顶上的”一名女生首先说道。“我猜是小鸟将梧桐树的种子当成食物吃到肚子里,在空中飞行时通过粪便,将种子排泄在了楼顶上。”一名男生反驳到。“我猜测是小鸟将种子唅在口中,在空中飞翔时经过这里,将种子掉落在楼顶上的。”一名学生又说道。“种子落在了水泥楼顶上能发芽生长吗?”我顺势问到。“不能。”全班同学都反驳到。“可为什么楼顶上切能长着梧桐树树呢?”我又问到。“我推测是楼顶上有长年累月飘落沉积的灰尘,再加上雨水的冲击,灰尘和种子都聚集在了楼顶边沿。

种子遇到适应的温度和雨水的浇灌就会生根发芽,逐年长大的。”一位胖的可爱的小男孩,像推理家似的站起来说到。我和班上的同学听了胖男生的发言,不由自主的给予了他强烈的掌声。教室里充满了激烈的探究氛围。“唉!好多年了,我们只见梧桐树枝长多了,长粗了,可并没有见它的主杆,像长在地面上的树那样有十几米高呢?梧桐树总是只有一两米来高的样子,这又是为什么呢?”我给充满活跃地教室泼出了又一个问题。听了我的提问,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同学们你看我,我望你的眨着眼睛思考着。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示意二组举手的一位女生站起来发言。“老师,我想是地面的树可以通过根,从地下吸收它们身体想需要的养料和充足的水分,而楼顶的树不能像生长在地面的树那样有优越的生长条件。它们没有充足的养料和水分,只能有点就吸收,没有了就坚持着,所以,楼顶上的树没有地面上的树长的高。”“地面上的树干高大是因为它有强大的根系,可以抵挡大风的吹袭,而楼顶上的树没有强大的根系,不能抵挡大风的吹袭,它们为了保护自己,所以长的矮。”旁边一位同学补充到。教室里再次为这两个发言精彩的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我们又一次走进了另一个科学探究的世界。

下载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对当今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与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育——对当今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些思考与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这节课要学习的是科学课《 神奇的水》,由于桌上摆了好多杯子瓶子,学生们都好奇地睁大了双眼,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刚一开始,我就用小游戏巧妙组织课堂,转移学生的......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之合作探究 小学科学课是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探索寻求答案的课程,其间有很多活动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出乎我意料的现象,每当小......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月相变化》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月相,了解月相是有变化的,而且存在着规律性和通过模拟实验来修正原有认知,初步建立月相变化的规律。 这是一篇比较难上的课文......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要求每一名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以探究为核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课 ——教育叙事之合作探究 三四年级科学教师 高福霞 小学科学课是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探索寻求答案的课程,其间有很多活动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

    小学科学教育叙事(一)《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他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无论......

    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考

    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幼儿;科教;选择;定位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孩子们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

    教育与脑神经科学--心得体会

    《教育与脑神经科学》心得体会 当我翻阅起这本书时,才发现原来教育与我们的大脑竟然如此相关,明白了人脑的结构与功能,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背书,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喜欢现代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