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13ye专题

时间:2019-05-12 03:4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13ye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13ye专题》。

第一篇: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13ye专题

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13ye.txt什么叫乐观派?这个。。。就象茶壶一样,屁股被烧得红红的,还有心情吹口哨。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一生看一个女人是不科学的,容易看出病来。学校代码 10345研究类型基拙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题目: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币胜支_ 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 级:20062006210046 后,译。

声匕J二。张文彬指导教师:舒志定 研年

中图分类号:G424论文提郊巾司:之009年5月18日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 STIJDYTHEAESTHETICEXPE班 ENCEEDUCAI„ IONOF PRIMARY5CHOLARS’COMPOSITION 作者姓名:张文彬

Name:Zhang门叭 /enbing 指导老师:舒志定 Tutor:ShuZhiding 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

SPecialty:EducationTheory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Collegeofeducation,ZhejiangNormalUniversity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 摘要

学生在学习母语、提高运用母语能力的同时,也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培育 完善人格、抒发审美体验的过程,作文正是承载了用书面语言表现自我、张扬个 性、抒发情怀和升华个体精神的重要任务。然而,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中却由于存 在训练和命题方式单

一、授课范式陈旧、评价措施简化等弊端使小学生对作文缺 乏兴趣,甚至厌恶写作。而且,作文中由于缺少真实体验多存在说空话、假话等 现象,阻碍了他们通过作文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下一项巫待解决的任务。

把审美体验引入到小学作文教学中,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关于美的感觉和美的 思索,都有美的体验和进行美的创作欲望。小学生更是对美有一种独特的感受和 向往,作文实际上也是他们一种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审美体验作为 一种情感体验,关注的是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它能使人领略到生命的意趣和 情调,在审美过程中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这同教育的本真意义是相吻合的。利用审美体验的特点,结合作文教学规律,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范式,对改变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困境,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和谐与全面发展,是一种积极有 益的尝试。

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审美体

验教育的意义,并论述了教育与审美、语文教育与审美的关系和审美教育在语文 教学中实施的理论来源,以及从整个华语教学区和现有研究视角来看在作文教学 中引入审美体验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趋势。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审美体验中美、审美、体验和审美体验的概念进行了相关 的论证,从概念的论证过程中思考它们与教育的关联。提出并论述了审美体验的 五个特性,即:亲历性、个体性、情感性、直觉性和创造性。第三部分对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小学生从道德发展、语言表达、认知、情感、活动和审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根据研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活动规律 探讨他们在审美体验中的独特表现。并从词汇、段落的组合、写作兴趣提高和人 格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审美体验在小学作文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根据对美的研究和分类及在论文写作期间对金华市金东区东关小

学五年级学生作文的跟踪和研究,把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的各种独特表现分别 展开论述和评析,从小学生特有的视角中探寻审美体验教育的意义所在。第五部分提出了通过提升教师审美素质、打造审美课堂教学、有效安排课外 活动、改革作文评价措施和加强阅读训练等具体措施来增进小学生的审美体验和 创新作文教学。并根据调查资料、教学实践和特级教师的相关教学案例进行了分 析和论证。

在结语部分,进一步强调了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审美体验教育对作文教学和学 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要辩证地看待审美体验,既不能无限夸大审美体验的 作用,也不能只把它当做是提高写作成绩的考试工具,同时避免和道德教育混为 一谈。任何教育措施都不是消除教育中存在弊端的万能良药,只有正确地认识和 定位审美体验在教育中的作用,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才能真正使审 美体验不仅能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小学生认识人生的本 真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 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生;审美体验;创新 STUDYTHEAESTHETICEXPERIENCEEDUCAI,IONOF P租 MARYSCHOLARS’COMPOSITION ABSTRACT 认飞 ilethestudentsarelearningmotherlanguageandimProvingtheabilityof usingit,thatit,5alsoaProeesstoenriehegosP试t,eultivateeonsununatePersonality andexPressaesthetieeXPerienee.ComPosition15justtakingthe而 Portantassignmeni thatusing叭厅

ittenlanguagetoshowego,PromoteIndlvlduality,exPresssensibility andimProveindividual’ 5sPirit.However,therearesomedisadvantagesinteachingof PrimaryeomPositioninouxeountrynowadays.Suehas,thetrainlngandgiven ProPositionwaysaresimPlified;teachingmodesaredatedandevaluationmeasures arePredigested,and50forth.ThesemakethePnmaryseholarslostinierestsof eomPosition,andevendisgustit.TheeomPositionsarefullofemPtywordsandflam

wordsbecauseoflackingtrUlyexPerienees.ThatdelaystheProcessofimProvingand surpassingego,makingPersonalityeonsummatedanddeveloPed.ThecomPosition teaehingreforminPrim娜 sehoolhasbeeomeanemergentassignmentWhiehneeds tobesolved.UsingaesthetieexPerieneeinPrimaryeomPositionteachingbeeauseeveryone hasthefeelillgandthinkingaboutbeauty,theexPerieneeofbeautyandthedesireof beautyinvention.PrimaryseholarsesPeeiallyhavePartieularfeelingandye田爪ing aboutbeauty.ComPosition15aetuallyaProeessforthemtofeel,apPreciateandereate thebeauty.AesthetieexPerieneeasakindofemotionaleXPeriencefocusesonthe trUlyfeelinginPeoPle’ 5eoeklesofthehe叭.IteanhelPPeoPlereaiizelife’ 5interests andseniimenis,alsolmowthesignifieaneesandesseneeswellaboutlife.fthasthe essencePurport诚 thedueation.It,5aPositiveattemPttoquestforanewmodelabout eomPosition,removethediffieultiesinPrimarycomPositionteaehing,andPromote

PrimaryseholarstodeveloPharinoniouslyandentirelybyusingtheeharaeteristiesof aesthetieexPerieneeandeombining诚 theomPositionteachingPrineiPles.Thedissertationmaiulytalklngabout15inthefollowingseetions.First,itbringsfop刃 ardthesignifieaneethatbringsaesthetieexPerieneeinto

effeetineomPositionteaehingaeeordingtotheProblemswhlehexistsineomPosition teaehingnowadays.DiseourseuPontherelationsbe七刀 eenedueation,Chineseand aesthetie,andthetheoryoriginwhyaesthetieedueationcanbebroughtintoeffeetin

Chineseteaching.ItalsomeniionsthatithasbeeomeatrendtoattachimPortanceto 111;

aestheticeXPerieneeedueationinthewholeareaswhiehsPeakChinese,andtheresult ofstu即 ingitProvesthetrend.Seeond,demonstratetheeoncePtsaboutbeaut又aesthetie,exPerieneeand

aesthetieexPerieneeinordertofindouttherelationsWitheducation.Bringforward anddemonstratefiveeharacteristiesaboutaesthetie,WhichareselfexPerience,individuality,emotionality,Intuitionandereativity.伽rd,stu勿 theprim娜seholars’ moraldevelopment,languageeXPression,Pereeive,emotionandaesthetie.肠 ytoProbeintotheirsPeeialbehavesinaesthetie aceoulingtotheireharacteristiesandactivityrules.A刀 ddemonstratetheimPortance ofaesthetieexPerieneeinPrimaryeomPositionfromwords,ParagraPheombination,writinginterestimProvement,PersonalitydeveloPmeni,and50on.Forth,analyzeanddemonstratetherePresentationofaesthetieexPerieneein Primaryscholars’comPosition,andtrytofindoutthe51加 fieaneeofaesthetic exPerienceexisteneefromthesPeeialangleofPrimaryseholars,viewaceordingtothe StudyaboutbeautyandeomPositionswhicharefromDongguanPrimarySchool,JindongAiea,Jinhuaeity.Fifth,bringforwardthattbroughimprovingteachers’ aesthetlediathesis,create aesthetieteaching,翻以

angingaetivitiesafterelasseseffieiently,reformeomPosition evaluationmeasuresandrelnforcingreadingPraetieetoimProvePrim娜seholars’ aestheticexPerienceandereatenewmodelsofeomPositionteaching.Andalso analyzeanddemonstrateitbasedontheinvestigativedata,teaehingPraetieeandsome suPe币 neteaehers,teachingeases.hithelastPart,relnforeethe51加 fieaneeofbringingaestheticeXPerieneeinio effeetinPrimaryeomPositionteaehing,皿 dPoinioutthatt巍 ngaesthetieina dialeetieWay.TheeffeetofaesthetieeXPerieneeean,tbeexPandedInfi川 tely.Itean,t justbetakenasexamtoolsforimProvingtheachievemeniineomPosition examinationormistakenwithmoraledueation,either.Anyedueationmethodsean,t deal丽 thalltheProblems.50,theusageofaesthetieexPerience15oulyreeo加zed 即

dideniifiedeorrectlywithreasonableteachingmethodsandstrategies,aesthetie eXPerienceeannotonlyadvaneethelevelofPrim娜seholars’ eomPositionbutalso helPthemreeognizetheessencemeaninginlife,eultivateeorreetsenseofworthand Positiveattitude,eonsurnrnateandsu印

assegoeonstantly,achievethefullyand healthydeveloPmeni.KEYWORDS:ComPositionteaehing;Prim娜 scholars;Aesthetieexperienee;Innovation IV目录

摘要.......................................................„„l ABSTRACT................................................„„日l

一、绪论..................................................„„1(一)问题的提出..........................................................................................„„1(二)文献综述..............................................................................................„„4 1.教育与审美...........................................................................................„„4 2.语文教育与审美的关系.......................................................................„„6 3.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理论来源...........................................„„7 4.加强审美教育是华语教学区的主流趋势...........................................„„8 5.现有的小学作文研究视角.........„„,.................................................„„10(三)研究意义............................................................................................„„n(四)研究方法与思路................................................................................„„13 1.研究方法.............................................................................................„„13 2.研究思路.....................................„„,.................................................„„14

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15(一)概念界定............................................................................................„„巧 1.美.........................................................................................................„„巧 2.审美.....................................................................................................„„16 3.体验.....................................................................................................„„17 4.审美体验.............................................................................................„„20(二)审美体验的特性................................................................................„„21 1.亲历性.................................................................................................„„21 2.个体性.................................................................................................„„22 3.情感性.................................................................................................„„23 4.直觉性.................................................................................................„„24 5.创造性.................................................................................................„„25

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27(一)小学生特征分析................................................................................„„27 1.道德发展方面.....................................................................................„„27 2.语言表达方面.....................................................................................„„28 3.认知方面.............................................................................................„„28 4.情感方面.............................................................................................„„29 5.活动方面.............................................................................................„„30 6.审美方面.............................................................................................„„30(二)审美体验在小学作文中的作用........................................................„„311.利于对事物的准确观察和描述.........................................................„„犯 2.利于准确把握词汇和作文内容.........................................................„„33 3.培养写作兴趣.....................................................................................„„34 4.发展健康人格.........„„‘.....................................................................„„35(三)小学作文教学中影响审美体验因素调查........................................„„36

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41(一)自然美之体验....................................................................................„„41(二)艺术美之体验.......................................................................„„,......„„43(三)社会美之体验.............„„‘...................................................„„,......„„46(四)真善美之体验.......................................................................„„、......„„48

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52(一)提升教师素质审美体验之源........................................................„„52 1.拥有丰富的美学知识.........................................................................„„53 2.彰显“里美”的人格魅力.................................................................„„54 3.内外兼修做到“表里如一”.............................................................„„55(二)遵循审美规律重构课堂教学........................................................„„55 1.引领学生感受美.................................................................................„„56 2.引领学生鉴赏美....................................................................„„,......„„56 3.引领学生创作美.................................................................................„„57(三)寓教于乐丰富课外活动................................................................„„64(四)心灵碰撞改革作文评价................................................................„„67 1.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发现美.............................................................„„67 2.谈心式评语激发学生体验美.........................................................„„69 3.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探究美.........................................................„„72(五)文海畅游加强阅读训练................................................................„„73 1.在审美中阅读.....................................................................................„„74 2.在阅读中体验.....................................................................................„„75 3.在体验中表达.....................................................................................„„77

六、结语.................................................„„79 参考文献...............................................................................................................„„81 附录:对目前作文评价态度及对作文评价者的期望问卷调查表....................„„8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7 致谢......................................................„„88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89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89

一、绪论(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高科技的激烈竞争必然要

加剧人才的竞争,教育因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着新人。教育的使命是 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①当代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要求教育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时代 发展的需要。作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以其对人发展的 独特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 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 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 体。”②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人的存在独特性,与动物相比,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 种能动性,不仅体现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使人在改造世界中展示 着人的理想、意愿。根据这一观点,学校教育生活中如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学校生活中收获精神的愉悦,这是现代学校教育要研究的课题。语文作为小学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任务,更 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能够影响学生对真假、善恶、美丑等基本思想道德价值观 的判断,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陶冶 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等。”③语言的审美性质、文 学的审美性质、语言文学的摩仿性与生成性、语言文学的感应性和想象性等都决 定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实验稿)④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 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6:36.叹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明.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9.⑧李兆新.也谈语文学科性质〔几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6):161一162.④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犷

一、绪论

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作文是语文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 有效途径,在学生的审美教育中也起着积极作用。作文写得好坏不仅与个人的文 字表达有关,更与个人生活中的美的体验有关。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写作是在无 动于衷的情感状态下的酣畅淋漓的语言表白,任何的语言创作都需要个人的情感 推动。诚如《毛诗序》中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审美体验正是对这种个人 情感心理因素起着决定作用,个人的创作的过程也是审美情感激发的过程。写作,不但用文字记载了生活美的个人发现,而且使关于生活美的个人体验 得到了情感宣泄,因而写作是个人的审美创造活动。叶圣陶指出:“既然要写出 自己的东西,就会连带地要求所写的必须是美好的: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 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迹,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 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出情性的自然。”①这种在内心郁 积而爆发出的情性自然表白,往往取决于个人对生活美发现达到一定深度的同 时,对于美的体验也达到了一定强度。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审美体验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造成了许多学生在作文中由于缺乏美的体验而没 有情感倾诉的欲望,写的作文干巴巴没有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小学作文教学中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训练方式机械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分数”被赋予和代表了太多的含义,它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也反 映了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和教师甚至是学校的声誉联系在一起。在这种 情况下,“分数”成了老师和学校追逐的对象,怎样能取得较高的分数就怎样教,各学科教学也是围绕着“得高分”这一最高目标展开,在作文教学和日常练习中 也不例外。考试中作文考什么,怎样考,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会围绕考试作 文展开教学和训练,至于学生对此有无兴趣,能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则不在考虑之中。

在考试作文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类似题目,“由于命题落套,常是《记一 件有意义的事》、《暑假里的一天》、《一个我最敬爱的人》之类,几乎是爷爷写过 爸爸写,爸爸写过姐姐写„„”②缺少创新,学生在上学期间不只一次地碰到这 ①张定远.作文教学论集叫.北京:新蕾出版社,1982:7.②周一贯.儿童作文教学论网.浙江:宁波出版社,2005:3.一、绪论

样类似的题目,他们只好不厌其烦地在脑海中反复搜索这种素材,天长日久许多 学生也像背八股文一样对此类题目有了对付的方法,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难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学生的创造灵性逐渐被扼杀了,只会千篇一律地人 云亦云,说些假大空的门面话,真正说自己话的时候却失语失忆。”①现在一些学 生作文选到处泛滥,所谓的一些写作方法无一不是为了迎合考试的需要,把写作 当作某种可操作的模板向学生灌输。这样,许多学生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就把其 中的方法熟记于心,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题目都有一套对付的方法,写出来的文章 很少有对自己真实情感和亲身体验的真情表述。“我的一位朋友曾调查4所城镇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中上等学生42人的作文(抽查)。其作文材料的来源,基本上 写自己所见所闻的仅3人,占调查人数的7%;半真事半编的(学生语)4人,占 调查人数的10%,基本上编的或抄范文的35人,占调查人数的83%。”②说真话、写真事对于学生来说似乎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普遍感觉无感可发,无话可写。其次,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提高。在一些地区,教师不仅按照教材的 规定让学生完成相应的文章数量,而且还硬性规定每人每天必需写一篇日记。学 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使得他们每天疲于应付完成作文的篇数,根本没有闲情雅致 来仔细琢磨自己的文章。长此以往,很多小学生从内心里对作文产生厌恶的情绪,惧怕写作文,不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日记中,也多是以流水账形式轻描淡 写地写一点,有的为了应付检查甚至到处搜罗一些文章抄到日记本里了事。由于 安排的写作次数过多,教师也根本没有时间来认真检查和指导学生的作文,作文 写的质量究竟怎么样,存在着什么问题也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教师评价单一,缺乏与学生情感的有效沟通。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 中,教师写的作文评语却多趋于模式化、大众化,评语的落脚点也主要放在评内 容、评结构、评表达、评词语上面。有些教师则居高临下,对学生的作文以“俯 视”姿态加以评价,动辄冠以“该文立意不够明确,表达不够恰当”,“该文缺少 新意,词不达意”,或“写作不够规范,望今后更加努力”等话语搪塞学生。教 师在评语中没有体现出因人而异和因文而异,更缺少与学生感情的真诚交流,学 生看到的多是一些套话和模棱两可的建议,得不到有益的启迪。师生之间没有通 过评语实现内心的沟通和交流,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看淡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 ①谢卫平.试析现行语文教育明.当代教育论坛,2oo7(3):93一94.②田本娜.我与小学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35.一、绪论 价,从开始时的翘首期盼到后来的漠然视之。

在作文评价中,因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识不足,不能准确把握小学生 各阶段发展的特点,使得许多老师惯用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和衡量学生的作文,存 在“超习作、超目标、超阶段、超年龄”等现象,①无形中拔高了作文评判标准,这样既使学生在作文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也不会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学生长期 得不到表扬和肯定,不能从中汲取精神发展需要的营养,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的建立,最终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

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在小学教育中作文教学的主要目 的仍是应对考试,而忽视了对人的全面培养。这扼杀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机械地游荡于毫无意义的为了作文而作文的牢笼之中,丧失了审美洞察 力,不能自主地、主动地利用审美视角去观察、体验、描写周围美好世界。因此,重视作文中的审美体验教育,增强小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帮助小学生以更乐 观、快乐的心态欣赏周围的世界,学会去感恩日常生活世界,从而有助于促进他 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就是说,这已不仅仅是作文教学问题,而且涉及到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 问题。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在不断比较和取 舍中慢慢形成,作文是观察和记录小学生成长过程的晴雨表,只有让学生释放出 真实的色彩,教师才知道他们的成长历程是否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还是一团涂鸦 之作。

(二)文献综述 教育与审美

雅斯贝尔斯指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

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 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 迪其自由天性”。②学习和传承人类文明是教育的神圣职责,但是,教育更突出的 任务则是对一个人的完整塑造,是“人的自由天性”的激发。因此,教育不能把 ①田本娜.我与小学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36.②[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北京[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1:3.一、绪论 人只当做是一只需要装满知识的“容器”,而是强调学校教育要尊重人的自由个 性,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爱知识、爱学习、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健康公民,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在当前的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强调了“知识内容的传 授”,“目前教育重理性知识的传播,轻情感体验的积累;重语言、概念、逻辑和 推理能力的训练,轻情绪感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与调节能力的培养。因此导致 了学生在情感与认知发展上的严重失调,进而也使学生在思维、个性与人格发展 上愈加地片面和扭曲。”①结果造成学生对人生存价值和学习目的性迷茫,缺少学习信念和强有力的意志支撑。

教育不应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育也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绝顶

聪颖的科学家、思想家或者是技艺超群的艺术家。对人的教育,是对人进行完整、全面的教育,是“使人成其为人”,而不能强加于人的功利性需要。②教育更应关 注怎样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措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人的潜力 挖掘出来,使受教育者能够自主探寻知识的本源和事物的奥秘,追求人性的完美。“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海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那些能够启迪人的灵魂的教育,着重于完整人 的塑造,而不是“知识人”的塑造。

人,在席勒看来是被理性和感性所规定的,而审美可以把人的感性和理性统 一起来,只有在审美的状态下人才是完整的人,“能对纯粹的形象显现进行无所 为而为的自由的欣赏”④。审美目的是引领人摆脱世俗的功利主义束缚,追求美 的景致、美的心灵、美的人际关系、美的生活以及完美的人性等。审美的过程,也是人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它以美的事物来陶冶和感化人的情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变得高尚,塑造完美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个性和谐、人格完善的人。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审美即教育。”“二者都是为了让人的天性得以完满

实现,都是人称其为人的必要条件。而只有体现了审美特性及其价值取向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性化教育。”⑤审美和教育都是人存

①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1.。卢世林.审美游戏与中学课程教学[J].教育研究,2008(4):74一9.叹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凹.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1:4.④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凹.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350.⑥卢世林.游戏、审美与教育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20一124.一、绪论

在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在对人的培养和塑 造过程中,教育与审美彼此不能割裂,不能离开教育谈审美,也不能离开审美谈 教育,否则人性和人格就不会获得完整意义上的发展。2.语文教育与审美的关系

现在的语文教育过于强调理性教育,把理性教育上升到了感性教育之上,“如 教育思想上重道轻文,教学范式上以讲解分析代替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方法上满 堂灌的讲读式,测评方法上重客观轻主观等。”①培养的学生日渐对生活中真、善、美的感知能力变得迟钝和漠视,鲜有事物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和美的 感受,这样的人才显然不是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针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学者建议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应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审美素质的培养,增强学 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从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来看,语文教育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探索历程,在60年代提出的“不要把语文课上成 文学课”,大大削弱了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和审美教育。尽管在80年代文学教 育被重新提起,但是对于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关系没有给予足够认 识,使得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展迟缓。在最近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审美教育 再次受到重视,希望通过这次改革能够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素质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是学生审美素质主要培养途径之一。对于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

系,有的学者认为:“审美教育和语文教育两者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教育内容、形式、手段上是互相交叉、重合的关系。”②还有学者认为“作为审美对象,语文 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 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所以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③在实际教学中怎样体现和贯彻实施审 美教育,把审美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最重要的 就是要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挥选文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引 导学生去鉴赏、体验、领会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从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中获得美 ①谢卫平.试析现行语文教育闭.当代教育论坛,2oo7(3):93一94.②彭立勋,曹军.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彭立勋教授访谈录田.教研天地,2001(1):4一5.③曾晓峰语文教育与审美素质的培养闭.语文教学与研究,2oo0(l):50一51.一、绪论 感享受”。①

每一门科目都蕴含着自身独特的美的特点,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发掘并引领 学生感悟到里面美的内涵。比如,在学习数学时立体几何展示给学生的立体美;科学课中呈现给的学生的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美;思想政治课中融入的人性的美;体育课上运动员用自己的身体勾勒出的运动弧线的美等。语文学科以其自身的鲜 明特点决定了它与审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如都具有情感的、形象的、直觉 的、体悟的等方面的特点”。②在语文教材中纳入的既有感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 叙述,又有对某一自然场景和物品的细致刻画和描述,还有抑扬顿挫、回味无穷 的诗歌、民谣等。可以说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的意象的间接性,蕴含 的丰富性,求之言意之表的含蓄性,对人的审美思维有着更高的要求、更深刻的 培育作用”。③

语文教育中包含着美的因素,开展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两者互为推进的手段。有学者这样认为:“语文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 审美素质的有力手段;反过来,审美教育也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语 文学科本来就兼具艺术性,语文教学必须融进美的因素,运用审美的把握方式,才符合它的学科特点,也才能使语文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鲜活生动起来。审 美教育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情感、动力系统,学生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既可提高 语文学习兴趣,发展语文能力,又可形成对美的敏锐感受力,发展理解美、表达 美、创造美的能力”。④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吸收美,在审美中 学习语言文字之美、段落组合之美、文章意境之美,两者互为推手,相得益彰。3.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理论来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创立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为了促进学生的最佳 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 超越所给的信息”。⑤认知结构理论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和内部动机,这与语 文学习中要求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是一致的。审美教育也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

①彭立勋,曹军.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彭立勋教授访谈录闭.教研天地,2001(l):4一5.②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川.南京师大学报,2001(3):71一76.⑧赵红.美育与语文教育闭.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91一92.④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南京师大学报,2001(3):71一76.⑧施良方.学习论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95.一、绪论

动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体验,发挥直觉思维和想象力在自我探索中获 得知识和精神的提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本能需要,必须以人的“自我需要” 为目的,把人培养成为一个知情合一的、有充分独立性和创造性地的人。代表人 物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而不是单纯的教育者 和指导者。①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在语文教育也要引入审美体验,立 足于培养人的情感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目标,重在使学 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之中,认知和情感都获得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科学知识虽包含真理性却不是最终正确的答案,不能 以知识的权威性来压迫学生学习;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在日常生活中他 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对世界的主观印象,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 础上生成新的知识经验,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学习是每个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的过程,是对新旧知识经验冲突后的重新理解、组合和吸收。从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的观点可以看出,审美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是要增进学生学习知识的主 观投入力度,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知识的碰撞中产生灵感的火花,重 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经验储备,以利于下一步的学习。加德纳在《心智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 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职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存在智能。这种理论的提出 为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发展思路,而现代语文的基本特征包括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等五个方面,②因而,要求语文教学改变单纯是语文知 识传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尤其是要重视语文的审美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而对生活的世界有更深刻的体验,以利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 目标。

4.加强审美教育是华语教学区的主流趋势

鉴于审美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无论是在中国大陆地区还是 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的语文教育改革都加强审美教育的力度,把审美体验研究 ①刘复兴浏月芳.现代教学思想与实践[明.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9:52.②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凹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1.一、绪论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国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 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论述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 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 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 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程的总目标中把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 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放在首要的位置。香港在制定中国语文教育主要任务时提到要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得到审美、品德的培育和文化的熏陶,以美化人格,促进 全人发展”。①关于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通过文学的 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陶冶性情,发展个 性,美化人格,促进全人发展,进而传承文学遗产”。②并提出要“通过课内外各 种形式的阅读和语言交际活动、丰富的文化传播媒体,掌握语文规范,培养审美 情趣,发挥创意”。③香港还把“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加强文化的学习,培 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④作为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发展方向。台湾地区在制定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要“培养学生有效应用中国语文,从事思考、理解推理协调、讨论、欣赏、创作,以扩充生活经验,拓展多元视野,面对国际思潮”。⑤

澳门地区在中国语文课程定位中认为:“语文科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

德的素质、身体心理的素质、审美的素质以及个性获得健康发展的素质,以适应 社会的需要,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⑧在培养技能中把培养学生的审美发展能力 作为重要目标,“a.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认识美的本质,美的基本社会 形态有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b.逐步培养学生能运用正确的审美观,在现 实生活中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c.培养学生具有创作语言美、行为美、心 ①黄小燕,周敬山新课程语文教与学[叫.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0.。同上,10.③同上,11· ④同上,11.⑥同上,12·

⑥同上,12.一、绪论

灵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塑造一个美的自我形象走向社会”。①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不仅在教育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中也起着重 要作用,加强审美教育是促进人的理性和感性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人 的身心和谐发展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5.现有的小学作文研究视角

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审美教育,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进而促进学 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己经引起了广大基层教师的注意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 研究。通过对中国期刊网的搜索可以发现近年来一线教师发表的关于论述审美教 育与作文关系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郭秀丽:《审美作文教学》(((内蒙古教育》,1996年10月);刘明贵、孙谦:《论作文教学的认知、教育和审美功能》(《小学 语文教学》,1997年第3期);茹卫平:《试论作文教学中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10期);马振海:《浅谈作文教学的审美创造思维》(((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张运武:《审美教育与学生作文潜力 的激发》(((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3期);贺玉庆:《加强审美 教育提高作文水平》(((怀化师专学报》,2002年第2期);梁妮:《浅谈语文教 学中的审美教育》(((广西教育》2003年第10期);赵光爱:《通过审美进行作文 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巧期)等。

通过对这些已经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和梳理,发现一线教师己经意识到当前 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审美教育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的建议。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的阐述:一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美的能力、写作中表现美的能力和作 文鉴赏过程中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和审视生活提高审美的能力;三是使作文在儿童的世界里发生和发展;四是引起 审美注意、培养审美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感受并形成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 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五是以阅读教学为阵地,运用审美直觉性、情感性这些 特点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达到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目的;六是在作文教学中提出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学会美的构造、领悟美 的情理、写出美的文字;七是重视作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审美运用„„当然还有

①黄小燕,周敬山.新课程语文教与学[明.福建二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4.一、绪论 一些其它建议,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近年来对小学作文也比较关注,曲霞:《小学作文创造 性教学策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提出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把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重要手段;徐蓓春:《个性化小 学作文教学初探》(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提出把培养学生优良素质最终形 成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全人格作为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李新农:《我国小 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归纳了小学作文 教学方面的种种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陈军辉:《论小学作文教 学儿童化》(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提出了实现小学作文儿童化的基本路经 和实践策略;王琪:《小学作文“先放后收”的基本理念与教学研究》(山东师范 大学,2007年),提出先鼓励学生“放胆”去写,然后要求学生“小心”规范各 种写作要求。

尽管以上关于作文中审美教育的论述和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小学作文改革的

论述各有各的优点,但本人认为这些文章还没有完全认识小学作文在小学生成长 中的重要意义,没有引导学生利用作文来认识和体验生存的世界,更没有从理论 的高度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的意义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以审美教育为手段推进小 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具体细则。因此,本文从拟从审美体验研究入手,探寻审美体 验在小学生作文中的表现及其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优化小学作文的教学和 评价措施,创新作文教学策略,主旨即在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又在于使小 学生走出作文创作的困境,在审美情感释放中体验写作和存在世界之终极意义。(三)研究意义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小学生乐学、好学作文课,愿意积极参与并真实抒发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挥作文教学在小学生成长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改变作文教学中简单、粗放的教学模式。叶圣陶先生在 《论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也提到:“小学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 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 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可以看出,怎样协调“教书”和“育人”

之间的关系,探讨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巫待解决的一、绪论 任务之一。

把审美体验引入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是因为审美体验教育所强调的理想并不 像有些人简单地认为它只表现在音乐和美术的技巧、能力上,它还担负起各学科 中对学生精神的陶冶,培育美感情操、姿态优雅与品德操守的和谐一致。审美体 验要求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体验,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 从内心深处去把握和描写亲身所见、所闻、所感,在反复对比和写作过程中体验 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美和真善之美,并消化吸收这些美的因素以促进自 己健康成长。强调学生在写作中要投入真实情感,不再做“无病呻吟”的虚假文 章。审美体验要求教师用审美的眼光和美学的理论方法重新审视语文教材的篇章 结构、语言文字,淘挖其中美的底蕴,把显性的美的因素条分缕析加以归纳深化,把隐性的美的因素钻探出来,让它像动物中的反当现象一样来一个切破嚼碎,然 后吸收为我所用,这样做下去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

在对学生的审美体验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明白显性的美,还要促使 学生深入思考,从审美的角度和审美的意识出发把握美的内涵。“爱美是人类天 J胜,凡是天性中所固有的必须趁适当时机培养,否则像花草不及时下种、不及时 培植一样,就会凋残萎谢。„„美育必须从年轻时就下手,年纪愈大,外务愈纷 繁,习惯的牢笼愈坚固,感觉愈迟钝,心理愈复杂,艺术欣赏力就愈薄弱。我时 常想,无论学哪一门专门学问,干哪一行职业,每个人都应该会听音乐,不断地 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②重视小学生的审美体验研究能够 督促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了解他们的独特审美情感 和审美取向,在教学中以一种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细微发展和点滴进步,精 心培育学生的审美情操,努力发现学生的文章之美、心灵之美、成长之美,用心 与心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上进的热情,与学生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与烦 恼。

“一个不愿意虔诚地信仰美、追求美的民族,很难说已经真正觉醒。”③中国 现代教育的启蒙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在蔡元 培看来,对美的信仰和追求会使一个疲惫的民族真正振奋起来。小学作文教学中。李志成.对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思考明.社科纵横2000(3):74一75.②朱光潜.谈美感教育[A].中华现代思想宝库【C].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2124.⑧张应杭.审美的自我〔明.山东汕东人民出版社,2007:19.一、绪论 引入审美体验教育,有助于改变过去对教育的评判标准,“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 标准不能单纯只看教育者的考试成绩或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看其人性是否得到 和谐发展,是否能在生存环境中保持人性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并将其和谐地融入 与自然、社会、他人所构成的生活世界之中。”①把审美体验融入到小学语文作文 中,对于改变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困境,促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以人为本 和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任何论文的撰写都离不开对文献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参阅了大

量的美学、教育学、语文教学等国内外相关资料,以期在历史发展的足迹中明辨 自己研究的方向。审美体验重视对现实世界的体验并用文本的形式呈现,所以,必须对重要文本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理清论文写作的脉络,才能有所突破和发 展。

问卷调查法:针对涉及到的学生对教师作文评价的态度和评价选择方式中存

在的问题,本文采用问卷的调查方法对金华市金东区东关小学三、四、五、六年 级的每个年级中两个班进行了调查,共计学生326名。从数据分析中可以清楚地 看出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态度和情感倾向,有利于对症下药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 施。

访谈法:为了能够获得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真实原因,以及语文教师

在教学中的困惑和采取的相关措施,还有小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及认识问题,本文 在写作期间对有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的金华市金东区东关小学甲老师和南湖 小学乙老师等进行了深入访谈,并与一些小学生做了交流,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一 手材料。

案例分析法:本文参照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小学生的作文、教师的作文教

学方法、作文评价方式等问题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从这些案例中研究 和探讨作文中的审美体验问题及利用审美体验提高小学生审美意识和作文教学 ①卢世林.审美游戏与中学课程教学明教育研究,2008(4):74一79.一、绪论 水平的可行性。2.研究思路

本文从审美体验的角度来研究小学语文作文中的问题,以此为途径探究小学 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审美体验问题及其对作文教学改革的意义。研究初期,着 重对文献的搜集和梳理,力争把审美体验的发展脉络和研究价值及其对教育的指 导意义理清楚。然后,结合小学生发展的身心规律和特点分析小学作文中审美体 验缺失的因素有哪些;论证审美体验与小学作文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分析小学 生作文中的审美体验表现等。

研究的后期,深入课堂,认真观察和记录小学生在作文中的表现,看他们是 否能够把自己亲身体验到的事物恰如其分的表述出来,是否与自己在研究初期的 判断相符,并论述如何通过增进小学生的审美体验改革小学作文教学。在研究中 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根据审美体验的特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 在审美中把握美好的事物,在体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人间的真情,陶冶性情、发展个性。

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一)概念界定 美

关于美的解释有多种,从字源学上分析,“美”在原始汉语中的意思是“羊 大为美”。在《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甘,美也。从口含一”。①从解释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古人主要是从形状和味觉 上对美进行界定的。在《辞海》中的解释有以下几种:①指味、色、声、态的好;②指才德或品质的好;③善事、好事;④赞美、称美;⑤喜欢、称心。②古希腊 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我们对“美”的事物有一个共同的观念,凡是符合大多数人 审美观念的事物就是美的事物。柏拉图以更加具体的说法指出美就是“变化中有 统一”。③亚历士多德更进一步地说美是“秩序对称和明了”。④西塞罗也认为均衡 是美的条件。⑤康德(Kant)认为:“美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地使人愉快的。”⑥他又 指出:“美是道德精神的象征”。⑦黑格尔(Hegel)则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 显现。”⑧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认为:“那交织在艺术作品中的光芒便是 美,美是真理根本上作为敞开物被呈现的途径。”⑨可以看出,人类对美的认识是 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中国关于美的认识和理论发展是非体系化的和经验性的,儒家、道家和禅家 的美学思想集中反映了我国对于美的感悟、认识和理解。儒家认为美在社会,在 于人的修养。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更看重美是人的内在需求,并且美要符合善、仁才有美感的价值。孔子曾经说过“里仁为美”(里仁篇)⑩,就是说村里乡邻之 ①(汉)许慎.说文解字〔Ml(卷四上),北京:中华书局,1963:175.②辞海缩印本凹.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2巧7一2158.③转引自:(台湾)郑耀男.孔子审美思想对美育教学启示[J].研究咨询,第12卷,第5期:23一28.④同上.⑧同上.@转引自:艺术设计美学(书摘)匡 B/oL].[2005一11一 3]httP://www.tushueheng.eon“boo灯14379o4.htrn-。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网.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515.⑧转引自:蒋才娇.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看黑格尔的形象论[J].南华大学学报,2008(6):87一89.叹德]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A].诗、语言和思【M」(英文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6.。李泽厚.论语今读阅.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74.1

5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

间要温馨文雅、忠厚仁厚、代人如己,这才是和谐的邻里相处的美丽画面。孔子 还指出,从政要“尊五美,屏四恶”,做君子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由此 可见,孔子对美更侧重于仁与善的道德层面上。道家认为美在道,在自然。也就 是说美在自然界,在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它是自然界天然呈现给世人 的景观;同时,它也是指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本性,不仅是指物质 和社会领域,也指精神领域。道家强调追求美要去除人心灵上的遮蔽,达到“虚 静”和“坐忘”的状态,去除各种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才能求得美。禅宗是继儒家 和道家之后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家学说。从禅宗的观点来看,美在 于意境,也就是心灵的视界,强调心灵的觉悟。美是非理性、非逻辑和非概念的,是在冥冥之中对万事万物、是非善恶的大彻大悟。

美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有丰富的含义,主要是指:能引起人感觉愉快的事 物;身心愉快的感觉;与坏相对的良好;与欠缺相对的完美;与邪恶相对的善良;艺术;审美等。①可以说,美即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 存在,同时,美又存在于人的主观世界之中,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人类内 心深处永恒的积淀,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美的本质、根源来源 于实践,因此才使得一些客观事物的性能、形式具有审美性质,而最终成为审美 对象。”② 2.审美

在英语中,审美(Aestheti。)源自于希腊字“aisthetika”,意思是“透过感官

觉察的事”(thingspere即 tiblethroughthesenses),此字的动词字根为“aisthe”,意思是“去感觉,及由感官去觉察”(tofeel,to即 prehendthrough伍 esenses)。十 八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Baomgarten)主张美学成为一个独立科学而且把它 命名位“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因而获得“美学的父亲”称号。③鲍姆嘉 通于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Aosthetica)为名的书,认为美是感性知识的完善,在用美的思维去思维时情绪不必太强烈。鲍姆加登的美学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 学基础上的,他坚持审美活动就是人的自我“完善”。①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阅.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9.②李泽厚.美学三书凹.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434.⑧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86.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 最早提出美育这个概念的1S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Fr.SChiller)在给丹麦

亲王二十七篇《美育书简》中论述了自己对审美的看法。席勒是德国的剧作家、美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认识到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人只 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调和理性和感性实现心灵的自由,而形成完善的人格。席勒 指出要使近代文化危机得到解放,须通过审美教育去恢复人的完整性,即感性与 理性的统一,从而恢复社会的和谐和团结一致。①席勒认识到人有两种自然要求 或冲动,一种是“感性冲动”,另一种是“理性冲动”。感性和理性只有借助于文 化教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进而达到统一。这需要在人身上唤起一种冲动,即 “游戏冲动”。游戏冲动的对象是美,而美就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人只有寻 求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人格的完整”与“心 灵的优美”。席勒的“游戏”说尝试着把文学艺术看作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在 这种“自由的游戏”中通过审美活动,人才能把感性和理性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美是游戏行为的对象,人的理想中的美是单一的,而经验中的美是双重的。要把 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人成为审美的人。可以认为,审美活 动是一种不带功利目的的活动,审美活动通过调和理性与感性才能形成完美的人 格。人不单只是精神的或者物质的,而审美的功能就是要平衡人的理性与感性。3.体验

“体验”自古就受到众多哲学家和教育家的青睐和重视。在西方,从古希腊 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始,哲学家就开始对体验的怀疑、寻找和探讨,柏拉图称 之为“迷狂”,迷狂是灵感的表现形式,诗人如果想写出好的诗篇必须要进入迷 狂状态,这样才能获得灵感,激发出创造力。亚里士多德虽然错误地把想象划入 记忆的疆域,但却反映他对想象的关注。“想象是在直观心象的流动中形成的整 体意识体验。”②在18世纪“体验”这个词还不存在,直到19世纪70年代的《体 验和文学创作》中狄尔泰(Dilthey,Wilhelm)首先使用了“体验”一词,并立即 被欧洲其他语言作为外来词采用。狄尔泰认为体验与生命有着紧密的关联,“我 们通过体验和理解所领会的,是作为把人类包含于其中的脉络而存在的生命。”③ ①朱光潜.西方美学史阅.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47一448.叹日』竹内敏雄.美学百科辞典凹.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98.⑧〔德]狄尔泰.精神科学引论【Ml(第一卷).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0.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

他把体验看作是生命的特征,通过体验可以领悟存在于生命之中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即等同于体验。在狄尔泰看来,“我们只有通过体验、而不是通过毫无根据 的幻想,才能把握人类发展过程的最终结果。”①通过对“体验”的系统论述,狄 尔泰把“体验”从哲学意义上首次定义为哲学范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鲜 活的生命,人类之所以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能够用心(甚 至是生命)体验各类事物存在对于人的价值和意义。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以身 “体”之,用心“验”之。

伯格森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指出:“所谓直觉就是那种心智的体验,它使

我们置身于对象的内部,以便与对象中那个独一无

二、不可言传的东西相契合。” 他认为“直觉”与“体验”有着紧密关系,通过直觉我们可以感知存在于探究对 象内部深层次中只可意会的东西,进而触动我们的心灵。这种体验能够以直觉的 方式超越理智的阻碍直达自由的本体世界,并破除所有遮蔽把理智和直觉完美结 合。在我们周围存在着真实的事物和虚假的事物,要想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真相必 须去掉覆盖在事物身上的遮蔽,还其本来的面目,这样我们感知到的事物才是真 实的,做出的判断才是准确的。就像是一个柑橘,如果你不把它的外壳剥掉是不 会知道橘瓣的颜色和味道的。当你把橘皮完全剥掉时,才会体验到它真实的味道、色彩、松软,才能完整地给出恰当的评价。

现象学大师胡塞尔(EdmundHusseri)把体验理解为一种意向关系,“认识 体验具有一种意向,这属于认识体验的本质”。②“现象学是对生活世界的研究 —一个即时体验而尚未加以反思的世界,而不是我们可以为之下定义、分类或 反映思考的世界。”③在胡塞尔看来,所有的“体验”都具有意识,因而也就具有 意向性。现象学的任务就是利用体验的意向性来探知世界的本来面目,达到认识 世界的目的。海德格尔从存在本体论和艺术本体论的角度对“体验”进行论述,他认为“体验”是对存在真理的领悟,是存在的前提。在海德格尔的本体论体验 说中,他把“体验”等同于“思”,认为“思”是存在之思,是探寻存在之本质 的必然要求。物质世界在没有经过人的“思”之前并不具有丰富的内涵,当人们 把自己的情感和评判标准注入到所观察的事物之中并通过一定的渠道把这种蕴 ①〔德l狄尔泰.精神科学引论阅(第一卷),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72.叹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阅.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48.③咖]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视野中的教育学凹.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n.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

涵表达出来后,世界才会映射出其丰富的色彩。在我国古代就有“诗言志”的说 法,孔子就提出“兴于《诗》”,“诗可以《兴》”。从中可以看出“诗蕴蓄着人类 对于美的活生生的体验”,①“兴即审美体验。”“诗言兴即诗言审美体验。”②海德 格尔同样认为“体验”与诗是一体的,在诗中最充分地体现思。“歌唱和运思同 源皆系诗之近邻。”③他把客体看作是人的存在经验和人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人 只有在进入到“思”的状态下,才会实现主体与客体浑然交融,达到主客一体、主客统一的和谐境界。“通过审美,或者可以说通过体验并且在体验的决定性领 域中,艺术作品就成了感受和表象的一个对象。只有当艺术作品成了对象之际,它才变为可展览和可收藏的东西。”④海德格尔关于“体验”的论述也体现在了他 对艺术的论述之中。他指出体验对艺术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体验使得艺术 品成为欣赏的对象并使其有了珍藏的价值和意义。艺术作品往往是源于创作者发 自对人类生命的表达和对已探知世界的描述,通过体验才能很好地实现作者和大 众的意义传达。按海德格尔的理解,美与真理同存在于艺术品之中,“体验”艺 术品是对美的追求,也是对真理的追求,是去除真理遮蔽的过程。“艺术品以自 己的方式敞开了存在者的存在。这种敞开,即显露,亦即存在者的真理产生于艺 术品中。在艺术品中,所是的真理将自身设入作品。艺术乃是真理将自身设入作 口”⑤ 口口。

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在他的解释学“理解”框架中纳入了“体

验”概念,他提到的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实际上就是一种欣赏体验,也就是欣 赏者对作品的再体验。真理存在于作品之中,通过对作品文本的理解能够解释作 品的本真意义。语言是理解文本的桥梁,承载着真理的存在,对语言的体验显得 尤其重要。一方面,作者用语言把自己对世界万物及人内心世界的体验记录下来,另一方面,读者经过对文本的阅读能够重新体验作者创作时的体验。

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事物演变的轨迹。从以上哲学 家的论述中可见人们关于体验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从最初把体验理解 为生命的基本特征,到认为是去除遮蔽认识真理的重要途径,然后发展到通过体 ①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二23.②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25.叹德]海德格尔选集〔阅.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1163.④〔德]海德格尔选集〔间.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1047.气德]海德格尔.物与作品[A1.诗·语言·思【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40.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 验可以理解文本达到认清事物本质的高点。体验成为沟通人的心灵世界,感悟事 物本来面目和生命真谛的重要渠道。通过体验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真理才能更深入 地通达人的灵魂,在内心深处不断的累积、升华,这也就是体验在人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审美体验

对于审美体验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伽达默尔认为:“真正 的精神潜沉(深层体验)敢于打破它的现实性,以便在打碎的现实中重建精神的 完整。能够这样携带着向将来开放的视野和不可重复的过去而前进,这是我们称 之为审美体验的本质。”①日本当代美学家今道友信曾经提到:“无论谁,都有美 感和对于美的思索,我把这种美感和对于美的思索叫作美的体验。”②在国内,学 者对审美体验也有不同的解释。王岳川和王一川都把审美体验当作人生体验的一 种特殊形式。王岳川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是审美经验强烈 而深刻,丰富而高妙,充分而激烈的动态形式,并以其舍身处地,情感激烈,想 象丰富,灵感突现,物我两忘,浑化同一为其鲜明特征。”③王一川说:“审美体 验,是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获得的对人类活动的有限中的无限、刹那中的永恒 的体验,或者说,是对人类活动的永恒动荡中的暂时安定、无限失落中的有限超 越的体验。”④王苏君则认为:“审美体验既是人的生命存在的需要,也是对人生 意义的终极关怀和追问。我们可以把审美体验看作是所持有的一种生存方式,一 种人类理解世界意义的方式。”⑤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审美体验中的美,不同于我们日常语言中的花的美,云霞的美,而是这种形形色色的美的想象所共同蕴含的美—美的本体,本体的 美。”⑥审美体验是人对蕴藏于事物本体中真理的不断探索和发现,在此过程中经 过真善美与假恶丑、真理与谎言的对决才会把最精华的关于美的淦释储藏于人类 智慧的宝库。审美体验使人通过对世界上存在万物的解读,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 中,在获得美感的同时,更追求一种对人生命存在本真意义上的超越。它不仅是 ①【德〕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阅.北京:三联书店,1991:13.②[日〕今道有信.关于爱和美的思考「叫.北京:三联书店,1997:157.⑧王岳川.艺术本体论凹.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160.④王一川.审美体验论凹.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22:122.⑧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3:22.⑥王一川.审美体验论四l.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126.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 追求自由体验和生命体验,而是超越了这两种体验。“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在于 它的启示价值,即人们在审美的直觉感受中领悟宇宙人生的意义和真谛。”①“审 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审美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 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②通过 对美的世界执着追求,“我们就不会在市场经济锚株必较的拜金主义甚至声色犬 马的诱惑中迷失自我的心性;我们不会在西方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中沉 沦;我们更不会因社会价值观的转型、激荡甚至冲突而使自我陷于迷惘、困境甚 至悲观绝望之境”。③由此可见,审美体验是对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体验和感知,是对美的追寻与人性自我完善的完美结合。(二)审美体验的特性

从对审美体验的论述来看,审美体验自身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有审美体验 的亲历性、个体性、情感性、直觉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亲历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逐步实施,在教学中能 否凸现主体亲历特征,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旨,也是提高学生素养和教学质量的 关键。审美体验离不开形象和情感的感受、经历、感悟和熏陶,审美主体的自主 亲历性在审美体验中不可获缺。所谓审美亲历性,也就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 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并用自己的方法体验和掌握美的内涵,在认知活动中强化情 意活动,在亲身感受和体悟中对所观察事物表现出的美的特征有比较深刻的感 知。实践表明,主体的亲历性能够加深审美主体的切身体会和印象,也是审美体 验自主性、探究性的基础和保证。

如果说体验是一种特殊的主体亲历的实践活动,那么审美体验就应该是主体

亲历的审美活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才会获得知识、情感和意义,那么同样,只有在亲历的审美活动中,审美体验才会获得认识、情感和意义。“只是通过亲 自参加人类的社会实践,把我们个体存在融入社会存在之中,我们才可以体验到 ①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24.②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6.③张应杭.审美的自我四].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9.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 人类之美,人生之美。”①对于美的事物的解读是不可替代的,只能靠利用自己的 感官亲自体验才会有所收获,即使有他人的帮助,也不会达到自己亲历的真实感 觉。孔子在登上泰山之后才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李白在亲 眼所见庐山瀑布之后才写下了《望庐山瀑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的传世佳句;而曹雪芹更是在亲身经历了封建王朝的兴衰之后才写下了史 诗般的历史巨著《红楼梦》。如果作者没有亲身经历,他们是很难单靠想象来写 出如此美妙的诗篇、巨著的,对事物的把握和描绘也不会如此恰到好处,惟妙惟 肖。2.个体性

审美体验具有个体性的特点,它是指个人当下发生的体验,带有很强的主观

J哇。无论是哲学家的经典语录,还是艺术家手中的惊世之作,都反映了他们独具 的个体内心世界和亲身体验及其对事物的个性理解。跟据个体性的原则,独立的 个体应该而且有权拒绝别人对事物的本质规定,他只能而且必须自己通过自己的 视角来确立自我对世界的主观印象。这不仅是个人应有的权力,而且是每一个人 都应尽的义务。独立的个人不管以什么理由,无论以真理的名义,还是以权威的 名义,都不能放弃自我的个性。

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是唯一的,是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而存在的。德国哲学 家莱布尼兹有一个著名的命题:“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人类群体 中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个体审美的境界更不会相同。还有,由于每个 人的经历不同,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环境熏陶不同,对世界万物的感知、觉察、体 悟能力不同,他们眼中的世界一定是不同于另外一个人的世界,他所描绘的和记 录的也一定会与众不同而独具特色。独特的个性对审美境界追求的重要意义集中 体现在歌德如下的判断中:“一旦一个思想和一种个性结合,就会发生使这个世 界几千年来都惊诧不已的事情。”②审美体验的本质要求就是个体要从自我的视角 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强调个体对事物的亲身体验和独特理解,强调释放个体的独 特感受,这时呈现出来的才是每个个体在审美过程中唯一的个性表达。我们也就 能够见到在审美体验的关照下,人的个性会得到丰富多彩、灵性飞扬地体现。在 ①王一川.审美体验论四l.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127.。郑杨梅.个性心理探幽凹.山东二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1.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 人类历史的长河里,还没有两个人创作出完全一样的艺术、文学等传世巨作,伟 大的创作也是与创作者的独特个性分不开的,可以说是他们个体独特的审美体验 造就了他们艺术作品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 性才使得这些作品弥足珍贵。3.情感性

在心理学上,情感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自己需求、愿望和观点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沟通的媒介,是达成通向理性的基 础。而在哲学人类学基点上,则把艺术看作情感的形式(符号),即体验的形式。“情感”不同于一般感情、印象,而是源于人类生命里深层神秘处的东西,相当 于歌德所谓“现象的最强烈瞬间”。①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投 入情感参与,也就是主体对自己情感的觉察和认知。体验本质上说是一种情感性 的经历,没有情感的投入就不会有真正的体验。“特别是情感的投射和移情是美 的现象产生的根源。因此,没有人就没有美,这又是说,没有人的情感也就没有 美。”②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情感都贯穿于其中,只有真实的情感投入,才会有 审美体验的发生、发展和深化。朱光潜认为在审美中美感经验的获得是因为人的 情感会转移到观察的事物中,产生“移情”现象,“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 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因为我 们根本就不分辨所发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的还是属于物的”。③

审美体验的主体是活生生的、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审美体验的目的之一是引 导人的情感理性发展。审美体验是通过对美的追求合理引导情感的投入和发展,创作者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观者也会通过对作品情感的投入来解读 并了解创作者当时的情感。“情感愈强烈,就愈明晰生动。”④可以看出,情感是 审美体验中联系创作者、作品、观者三者的一条纽带,只有在情感存在的基础上 才能做到见景生情、由感而发。恩格斯在年轻时曾经描绘过自己情感投入对大自 然这一“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审美体验时的美妙享受:“你望一望远方的碧绿的 海面,波涛汹涌翻腾,永不停息。阳光从无数闪耀的镜子中反射到你的眼里,碧 ①卡西尔.人论【叫.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86.②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凹.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③朱光潜.谈美凹.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④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二292.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 绿的海水同蔚蓝的镜子般的天空和金色的太阳溶化成美妙的色彩—于是,你的 一切忧思,一切关于人世间的敌人及其阴谋诡计的回忆,就会熔化在自由的无限 的精神的骄傲意识中。”①情感的投入和激发在审美体验中有时是人的情感无意识 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比如在听国歌、唱国歌时,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都会感到热 血澎湃,被歌曲中激昂的旋律感染和打动;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每一 个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都会对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产生怜悯之情;而在读完((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后,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无疑会打动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会有这些感受,就是我们的情感在审美中自然 参与的结果。4.直觉性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理论中,直觉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笛卡 尔认为:“通过直觉能发现作为演绎推理之起点的无可怀疑而清白的概念。”②斯 宾诺莎则认为:“直觉知识是第三种知识,直觉是高于推理并完成推理知识的理 智能力,通过它才能认识得到无限的实体或自然界的本质。”③莱布尼兹认为“直 觉是认识自明的理性真理(如A是A)的能力。”伯格森则认为直觉是心灵的直 接感知,它超越了智力,并能从内在的体验解释生命的本质。“智力在生命周围 活动,从生命外部采取尽可能多的视点,将生命拉向自己,而不是进入生命内部。然而,直觉却将我们引向了生命的最深处。”④现在多认为人的直觉和动物本能相 似,把直觉看作是一种先天的、神秘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体验能力,运用 它可以直接掌握宇宙的精神实质。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对审美中的直觉是这 样评述的:“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 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直觉 时的特质”。⑥

审美体验无疑就具有直觉性,它同样是一种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 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人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说明和解 ①[德〕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汇M1(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33.竹德1库尔特·考夫卡.黎炜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田〕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1.③【德〕库尔特·考夫卡.黎炜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3.④[法]伯格森准叮造进化论阅.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0.⑥朱光潜.谈美凹.广西:广西示范大学出版社,2004:4.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 释,“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①人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生来具有的对事 物本真的观察力,它超越了所有的遮蔽而直奔主题。人对事物中美的认识来得即 快又直接,多凭的是一种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不能或难于用概念加以说明,虽不 能说明,但却又在感受之中,可以意会但却难以言传。比如,当我们看到巍峨的 高山、浩瀚的大海,自然就会被大自然的壮美所折服和陶醉,此时,任何对它们 常识性的介绍和说明都是苍白的和多余的。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对美的感知和 获得与直觉相关,有时候是刹那间的创作灵感或许就预示着一幅佳作的诞生,这 样的作品往往显得更有活力和灵性。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看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跨 越千山万水的豪迈,才促使他写下了《长征》中“五岭透逸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的佳句。而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中那美丽而又“神秘的微笑” 几百年来更是引起世人的无数猜想。直觉在审美体验中带给人的是事物中最美、最精华的部分,它能激发起人的创作欲望和情感,同样也会带给人心灵上最强烈 的震撼。5.创造性

创造性是审美体验的重要属性之一。人们在从事艺术创作、文学创作、科技 创作等人类实践活动过程中,创造新的物质和思想存在形式是最基本的追求,如 果没有创造,人类活动势必会在原地踏步进而失去前进的动力。创造性并非像想 象当中的那样在人身上难以觅迹,“它极可能是每个人都有的遗传因素。它是一 种共同和普遍的东西。在所有健康儿童中肯定会发现它的存在。”②创造活动是人 类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人的本质在于创造性,人之所以能够延续存在和不断发 展也在于人的创造性。在审美体验中,人的创造性表现的更为突出,歌德指出: “我们都不应把画家的笔墨和诗人的语言看得太死、太狭窄。一件艺术品是由大 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就应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照和欣赏。”③在 审美体验过程中,自由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是很重要的,王朝闻先生也指出:“没 有想象谈不上体验”。④审美体验的创造性正是通过大胆自由的联想和想象才得以 实现的。

。朱光潜谈美凹.广西:广西示范大学出版社,2004:19.吐美1马斯洛.林方译.人性能达的境界[明.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叹德]歌德.歌德谈话录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38.④王朝闻.论剧作阅.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犯.二、审美体验及其特性 审美体验的本质特征是启迪人的灵性,使人在自由想象的世界中去感知、感 悟,这也是人实现创造的心理状态。“只有拥有一颗充实而自由的心灵,只有在 精神上摆脱了压抑和枯索,才能迸发出创造和创新的火花”。①审美体验是人在审 美活动中的自由体现,作为人的精神活动,它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每个人的 成长经历和人生体验都是不同的,造就了每个人独特的内心感悟能力。不同的人 在欣赏某个自然景观或某个艺术品时的内心体验不可能完全一致,表现出的情感 也应该是风格各异的。正是这些风格各异的审美体验促使人去追求感觉发现和形 式创造,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放在被观察和体验对象的位置设身处地地去体 验和感悟,进而获得超越自身经验的创新体验。正因为人具备了创造性的审美体 验,才会在艺术和文学等的创作中进发出新奇的灵感,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的精 神家园。世间本不存在天堂、地狱、牛鬼、蛇神、狐妖等怪异东西,但在吴承恩 和蒲松龄笔下创造出的《西游记》和《聊斋志异》经典文学著作里,我们却似乎 真实地感受到了它们的存在。

嗡斌语文美育叙论阅.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2002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参加会议的

专家认为:审美和艺术教育为主的人格素质教育,已成为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 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面向新的世纪,人类应该审美的存在,我们应该将我 们后代培养成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①审美体验的培养应该从小学生开始抓起,小学生性情纯洁,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感知的渴望,更可贵的是他们的心灵 还没有被周围的事物异化,他们发出的声音或许是推动我们这个世界前行的最原 初的动力。

(一)小学生特征分析

要想在小学中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创新,就必须对小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 识,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兴趣取向,这样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的放矢,有 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本文研究的小学生,是指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阶段 的学生。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已经能够运用 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并在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 进步。并且,他们的“自我中心”程度下降,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 的各个方面,发展了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从而增进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②本 阶段的小学生主要有以下特征: 道德发展方面

皮亚杰称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处在由道德他律阶段进入道德自律阶段,他们开 始能够设想他人的立场,以行为动机而非结果来进行道德判断;道德判断也开始 呈现多样化,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不止一种,而是有多种演化方式;他们开始重视 同伴和自己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不再单纯地相信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制定的标

①仪平策,王祖哲.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匡B/OL〕.(2002一9)[2008一9一25』http二 //nhilos叩hy.cass.c晌r 岁油u汀幼叮以hui/饮unl7htm ②彭腆龄.普通心理学四」.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19.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准,逐渐有了自我判断能力,并根据事情发展的原因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这个时 期,他们也开始注意观察外界的事物,内心会对发生在周围的事物产生看法,会 作出自己的评判。尽管有些是不成熟的或看似荒谬的,但却是他们内心体验的真 实结果。

2.语言表达方面

小学生开始由单纯地使用口头语言向运用书面语言过渡来表述自己的思想,进行交际。这意味着儿童开始通过书面语言来掌握几千年来所积累的经验。①书 面语言是一种更复杂、更严谨的表述方式,也是传递人类文明的主要方式之一。掌握好书面语言是学习知识重要起点,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财 富,而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必 然途径。

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人在书面语言的表达形成过程 中大体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头脑中产生所要表达的思想,选择所要写出的内 容,这是写作的构思阶段;二是选择表达思想的言语形式,或利用语法规则把要 表达的思想转化为言语的信息,这是写作的转换阶段;三是执行阶段,把头脑中 的言语信息变成用文字表达的文章。②这三个阶段的转换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才 能流畅运转。另外,小学生的词汇量偏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语言表达的准 确性和丰富性。但是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有初生 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美国语言学家格雷夫斯教授发现儿童在写作起步时完全是以 自我为中心。他们对写作毫无畏惧,不管别人是否看得懂,都认为自己是在写东 西,是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儿童早期的这种自信是他们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之源泉。3.认知方面

洛克的“白板说”曾经在教育的发展史上流行一时并且至今在很多人的头脑 中还有一定的影响。洛克认为,天赋观念论者所说的那些天赋的原则和观念,实 际上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断言,人的心灵最初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 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洛克在他的《人类理解 ①朱智贤.儿童心理学阅.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19.②张厚桨等.心理学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56:106.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论》里指出:“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 验的。”现在有些家长和教师同样认为,在没有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之前他们对此 是无知的,由此也在一些教育问题上滞后于学生认知的发展。这种观点忽略了儿 童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忽视了儿童潜意识获取知识的能 力,片面强调教育和经验的作用。卢梭就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 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 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①

当今社会,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说我们是处 在信息爆炸时代似乎也不过分,知识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大大提高了小学生们获 取知识的能力。家长和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学生的旁边,即使在旁边也 无法了解学生对许多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小学生对有些知识的获取是和教师 同步的,在某些方面甚至强于教师。他们对许多知识的理解更多地是来自于课堂 之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比如:通过观看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他们可能就 了解了什么是勇敢、团结、奸诈、狡猾、阴险等;而看一部青春剧,他们或许就 会对感情、恋爱、婚姻等有了最初朦胧的认识。现在小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方面的 发展是丰富的,远远超出了成人的想象,教师所做的应该是怎样指导和帮助他们 用正确的方法来疏导这些信息带来的冲击。4.情感方面

虽然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经过几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之后,言语、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他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情 感问题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在与其沟通过程中却并不像想象的那么 容易,学生独特的成长经历产生的情感积累有时会成为巨大阻力。比如:某个学 生的父母离婚了,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他也不想让同学和老师知道,因此他 把整个事情藏在心里;再有,有的学生看到自己的父母或者是要好的同学做了不 好的事情,但他也不希望让别人知道这件事,内心一直处于矛盾之中;还有,现 在小学高年级甚至出现学生早恋现象,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小学生在与人情感 交流方面还不成熟,类似事情在心里长期堆积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 ①〔法]卢梭.爱弥儿凹.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引.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影响,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发现、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成长过程中类似 的情感遭遇问题。5.活动方面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特别是在当前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小学生对于游戏的渴望是发自内心的,是源于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 游戏中,小学生可以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们可以在游戏 中摆脱外界的束缚,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并利用手中及周围可用的东西,按照 自己的想象和共同制定的规则玩耍。他们可以揭竿为枪、指木为马、画地为牢,只要是他们能够想到的,在游戏中都会想方设法地把它表演出来。从这一点来说,游戏在他们身上又是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往往是艺 术,艺术往往是游戏。”①在我国,学校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城市比例 更大,他们缺少与同伴沟通和交流,对于良好性格养成造成一定障碍,而通过参 与集体游戏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游戏在对学生性格养成方面起着重要的 作用,“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游戏在①情绪的稳定,②身体和运动能力的发展,③社会性和道德性的发展,④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促进孩子人格 的全面发展。”②或许是人的本性促使小学生选择了游戏,选择了一条能促进他们 身心和谐发展的最有效途径。6,审美方面

随着小学生身心的快速发展,其审美体验能力、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也在同 步发展。有学者把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发展概括为以下四方面的特征:审美态度开 始确立,形势构造能力比较发达,情感投射能力增强,艺术理解能力深化。③小 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和了解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秘密,任何新异奇特的东西都会吸引 他们好奇的目光。尽管他们审美体验的能力相对较弱,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领 悟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但是小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却表现的很活跃。在成人眼 中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的事物都会引起小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审美想 ①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叫.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6.叹日]高野清纯.小学生心理网.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171.③杜卫.美育论[明.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259一263.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象。比如:看到蚂蚁搬家,他们会被蚂蚁团结一致、努力劳动的场景感动;看到 鲜花盛开,他们会被绚烂多姿的色彩带入童话般的梦幻世界,仿佛自己就是童话 中的公主和王子;看到飞舞在高空里的风筝,他们或许会把自己化身为精灵的小 燕子漫天飞舞;哪怕只是看到一个圆圈,他们也会把它看成是太阳、苹果、橘子 等形形色色的东西。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强烈求知的欲望,是人认识世界的内在驱 动力使然,这种驱动力有助于他们审美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更注重形象性和直觉性,而对观察对象的整体性把握 不是很好。他们需要的是意义浅显、表述较为直观的艺术和文学作品,比如在浙 江绍兴流行的《铁脚斑斑》儿歌:“铁脚斑斑,斑过南山。南山里曲,里曲弯弯。新官上任,旧官请出。”还有自明代李介立在《天香阁随笔》中就有记载并流传 至今的《打铁歌》:“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还要家去学打铁。”这两首儿歌都涉想成趣,自感愉悦,音韵自然,如出天赋,自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①在阅读金华小学生的日记时,偶 然发现了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琅琅上口,极易传唱。“五月五,是端午;门 插艾,香满堂;彩线保平安,鸡蛋送吉祥;浓香咯咯哒,端午粽飘香。”当然还 有像《两只老虎》、《小燕子》、《小老鼠上登台》等脍炙人口、老幼皆知的儿歌也 以其独特的魅力百年传唱、经久不衰。在各种作品中,小学生也喜欢那些图文并 茂、贴近现实生活、浅显易懂的呈现方式上,这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 涵,并把这些内涵化为自己人生思想的一笔宝贵财富积累起来。(二)审美体验在小学作文中的作用

审美体验在小学生的审美心理发展过程中,随着他们的审美能力、审美观念

和审美趣味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丰富着、积淀着、发展着,尽管看上去还比较稚嫩,不是十分丰富。伴随着他们的审美体验变得更加浪漫和更加活跃,找到一种表述 这些奇妙感受的方法和途径也就自然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通过观察丰富多彩的 世界,还是阅读作家笔下描述的奇幻世界,在经过一定的积累之后,小学生自然 而然地会发展到要把自己内心体验吐露出来的感觉。作文正是承载了这一任务。作文把小学生在审美体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审美经历和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用

①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16一 317.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审美体验的文字表达形式。同时,小学生作文也是 小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重要进程,他们用纯洁、真挚的声音表达了 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最初体验。

在小学作文中引入审美体验的重要性就在于它通过引导小学生用语言文字

描述自己在审美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到自然、社会、科技、人文、语言的美及其 魅力所在,与德育、智育、体育互为补充,塑造学生新的、全面健康发展的和谐 人性。具体来说审美体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利于对事物的准确观察和描述

一篇作文写的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之前作者对周围事物细致的 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的外部表现、独特特征、发展进程等有比较详细的了 解和掌握,在写作时才会有所侧重、有所突出、有的放矢,才能够准确地把握事 物的各种特征,写出令人信服和欣赏的好文章。

一个人的审美体验是重要的,在生活中要善于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 物。一个人的审美注意又是短暂的、可控的,也就是说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用 审美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而是要学会运用审美注意来增强自己的审美体 验。审美注意的特点在于人能把各种心理因素倾注在、集中在对象形式本身,从 而充分感受形式。线条、形状、色彩、声音、时间、空间、节奏、韵律、变化、平衡、统一、和谐或不和谐等等形式、结构的方面,便得到充分的“注意”。让 感觉本身充分地享受对象形式的这些东西,并把主观方面的各种心理因素如感 情、想象、意念、愿望期待等等,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其中。①只有经过细致地 观察才会有充实的、丰富的审美体验;反过来,为了获取所期望的审美体验,就 必须学会运用审美注意去认真观察。小学生审美体验的培养和形成需要教师长期的指导训练,然而,只有使学生 的审美体验成为一种自觉的个人习惯,他们才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和善于运 用。“习惯的重要性并不止于习惯的执行和动作的方面,习惯还指培养理智和情 感的倾向,以及增加动作的轻松、经济和效率。”②有了良好的审美习惯,还必须 学会如何准确地把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会明白自己的表达是否 ①李泽厚.美学三书阅.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75.叹美]约翰·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明.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6.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与观察到的事物、场景等相一致。作文正是承载了这一任务。语言文字又是作文 必用的手段,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准确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述的尽量准确、完美,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给予示范指导,让学生体验到句子描述准确与否带来的意思 上的细微变化。例如下面一个句子的表述变化,“花开了。”一“玫瑰花开了。” 一“明明精心栽培的玫瑰花开了。”~“勤快的明明精心栽培的玫瑰花开了。”一 “勤快的明明在院子里精心栽培的玫瑰花开了。”一“勤快的明明在院子里精心 栽培的玫瑰花开出了火红的花朵”„„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句子描述的是 否完整、准确给人美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相信随着学生自身审美体验的逐渐丰富 和自觉运用审美注意来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慢慢形成,他们一定会追求最完美的 表达,并把作文写得更加翔实、优美。2.利于准确把握词汇和作文内容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显也比较单纯,尤其是在语言基本知识和词汇方面 的欠缺,使他们在作文的表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词不达意,或曲解词语意思等情 况。还有,对文章主题内容的把握和事物的整体描述也不到位,没有把他们内心 想要真实反映的东西恰如其分地用语言呈现出来,这种失衡会激发他们掌握语言 进而能够准确、多样表述的欲望。随着学生审美体验的逐渐丰富和发展,外面的 世界在他们眼中不再是苍白而又没有意义的,会变成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和秘密 的神奇世界。在作文中如何把自己对外面世界和内心真实感受描述出来,如何把 思想情感表述的更加深刻和丰富,完成这种表达就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反复酝酿和 揣摩,对每个词汇和每个句子到做到反复地推敲,只有吃透每个词汇真正涵义才 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完整。

一篇好的作文是组成这篇文章所有句子的最佳组合。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单

独的个体,要想完成对事物的整体描述并给人以美的享受,要求对这些句子的意 思必须充分理解并恰如其分地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就像儿童玩的拼图一样,只有 把分散的图块放在正确的位置才会组成准确而又完整的图画。小学生在尝试按照 自己的想法用语言描绘事物的时候,正是反复地排练了这些句子组合。句子只有 被正确地组合之后,他们才会欣赏到用语言表述出来的如其所望的美丽事物,否

则,他们看到的只是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的句子组合。前面的文章是美的,后面

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的文章则是需要完善的美。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他们必然能够找出双方的差异并 进一步完善。追求美好事物是每个人的天性使然,好的作文和精彩描述也是每个 小学生追求的,在体验世界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把自己眼中和 内心的世界表述得更加完美,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创作出优秀的文章。3.培养写作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样的科目,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但在目前的小学生中,却有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对作文怀有恐惧感,根本 谈不上什么写作兴趣。有学者通过调查更是验证了这一点。如下表所示: 表3.1宁波徐扬威等进行的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扩

露露~之乏 乏对作文的兴趣 趣作文的真实性 性内容文从字顺顺 农农村4年级学生 生72.3%的人有惧怕 怕89%的作文中有假话、、占 45%%% 心 心心理 理套话 话 话 城城镇4年级学生 生61%的人有惧怕心 心85%的作文中有假话、、占 62%%% 理 理理 理套话 话 话 这种惧怕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学生自身能力方面的关系,又有教师 在作文教学中不合理引导和评价造成的原因,但主要的一点是因为学生没有从作 文中享受到快乐的体验。从心理学来说,就是学生写作方面的欲望没有得到强化,相反在经历了过多挫折之后有所减弱。其实,“作文就是用笔说话。”②用笔说出 自己生活中经历过和体验过的事情。对于小学生的作文在内容上不能要求过于苛 刻,而主要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为主。“兴趣是我们生命所寄托着 的。一个人的世界,不能大于他兴趣所及的范围,唯有这个范围方是他内在的真 实的世界。”③因此,教师要设法引导把写作纳入到学生的兴趣范围中来,也就是 使写作发生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里,而不是虚假的、未从经历过的世界里,只 有这样,写作要求才会与学生的亲身体验产生碰撞进而引起学生共鸣。

学生在审美体验过程中,活动场所往往是在教室之外,在周围熟悉的环境中、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在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实践中、在一次次愉快的课外阅读 中„„这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借助语言文字在教室里的单调学习方式。审美体验 ①叶昂龙.小学作文“自由式”教学设计I明.宁波:宁波出版社,2003:108.②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叫.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55.⑧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凹(卷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6.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是在五彩斑斓的、声光的、动态的(静止的)、有趣味的环境里进行的,对学生 各种感官和大脑的刺激是课堂学习所不能比拟的,在学生记忆里留下的印象也是 比较深刻的。可以看出,审美体验更适合小学生比较好奇的心理,更容易激发他 们自发学习的兴趣,他们渴望感知外面的世界,渴望更多的美好体验。“他们想 听到云雀嘀沥的婉转歌唱来平息他内心的那种奇妙骚动,他想去青草地篱笆墙捉 红红的蜻蜓来宣泄那种深深隐藏的征服欲,他想知道雨后的天空为什么有时候会 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来暂时满足一下他那永无止息的好奇心”。①在审美体验中,小学生与观察对象之间会产生情感交流,感官从对象的表象上获得印象,在幻想、联想中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这种奇妙的愉悦感受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创造力。因 为,把它表述出来也会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体验,这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用语言来阐 述审美体验中愉快经历的兴趣,并转化为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愉悦而不是心理恐 惧。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但在恐惧的心理阴影下,这种学习兴趣是绝对不会 建立起来的。利用审美体验带来的心理愉悦是摆脱写作恐惧心理,培养写作兴趣 的重要渠道。4.发展健康人格

从上面的调查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作文中有许多学生是在说空话、套话,甚至是假话。有时候为了完成老师的命题作文,而自己又确实没有这方面的亲身 体验和相关知识,学生最后只能是硬着头皮去“创作”。还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 写生活中不好的方面,认为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得高分,要求学生必须写一些词藻 华丽、冠冕堂皇的文章,实际上是在变相地让学生说假话,把学生控制在成人设 定的生活世界里,压抑了他们真实情感的发挥,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不利 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还要生活在自己的 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成长,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 获得自己的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正是在他自己的 世界中,他才能形成和发展他自己接受和人生的美。正是在他自己的世界中,他 才能形成和发展他自己接受成人教育的独立的心理基础,并在这样一个虽稚弱但 却独立的心理基础上自然地而非被迫地接受成年人的教育并不断充实和完善自

①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阅.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00.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己的内部世界,使自己渐渐成长起来并不失或尽量不失童年美好的心灵状态。”① 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以前人们 多关注于语文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而对作文在这方面的作用却有 所忽视。在小学作文中引入审美体验研究,就是要着重引导小学生对审美观念的 认识、了解和运用,借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每个个体在思考和回应美感 事物或有关艺术问题的推理能力时,都是源于个体的心智活动,也是源于内心对 美的事物的思辨和摄取。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可能都直接或间接地再现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此事与创作者密切相关,至于作品的效果则在于读者的感觉、理解与诊释。到底什么是美的?什么样的美才是我们应追求的?不仅学生要思考 这些问题,教师也应该站在更高的理论高度上进行思考,只有教师真正明白了美 的内涵和真谛,才能够引领学生在美的领域里探寻。

在小学语文作文中倡导审美体验教育研究就是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尊重每 一个教育个体及其行为,利用语言的魅力并通过对“美”的感知帮助学生树立真 实的、丰富的和多彩的世界印象。“无论是快乐、惊奇、痛苦、恐惧、愤怒,还 是羞怯、厌恶、兴趣、内疚、悲哀、忧郁、烦闷等等类型,人在审美心理中得到 不同程度的体验,最终达到情感上的愉悦满足状态。”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从审美体验的角度进行多元思考,包括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作者与实物之间 的关系、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际案例等,培育学生 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批判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 么是恶„„只有把这些基本问题都弄明白了,学生才会迈出人生中坚实的一步,使他们的人格更加健全和丰富。

(三)小学作文教学中影响审美体验因素调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前作文教学现状,以及小学教师对审美体验的认识情况 和影响小学生审美体验的因素,本人走访了金华市金东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甲老 师,以下是访谈调查记录。

本人:“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能接受这次调查,请问当前影 响小学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①王富仁.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明.读书,2001(6):l3一20.②黄良.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36

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甲老师:“主要是老师课时多,教学任务重,班里学生人数又多,老师们对

作文可能就是简单的布置一下,然后批改、讲评。由于要应对考试,老师们多是 从一些应试技巧上来要求学生,对于他们有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来是有所 忽视的。”

本人:“还有其它原因吗?”

甲老师:“再就是作文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学生对于经历过和体验过的事

情不知道怎样表述;学生缺乏审美情感,写的作文读来无味。我们也很想改变,但是又不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只能是沿用老套路了。”

本人:“我看到了有些老师的作文评语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并没有指出学

生作文中的问题和优点所在,这样有利于和学生沟通交流吗?是不是会影响学生 对作文的热情和水平提升?”

甲老师:“这样做确实不恰当,但是语文老师课时都很多,像我们学校每个

班里有40多个学生,老师们在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和处理其它事物之余没有 多少时间坐下来认真地看每个学生的作文并全面评价。写评语的还是好的,有些 只写个优、良或差,那就更不负责任了。” 本人:“您以前对审美体验了解吗?”

甲老师:“我们当时接受的教育就是强调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不过对

审美教育的内涵理解的还不是很深,刚才听了你的解释更进一步知道了它的重要 性和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本人:“您认为多数老师对审美理解的深刻吗?他们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 和运用学生的审美体验来促进教学吗?”

甲老师:“多数都理解的不深。不太注意,应用的也很少。” 本人:“您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甲老师:“首先是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不高,对美的本质认识不够深刻,也

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作用;其次是教育的导向问题,现在各地还是主要以 考察学生的分数为主,这就决定了教学是围着考试转,是为考试服务的,忽视了 学生的全面发展;再就是教师压力大,无暇顾及,教师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 务,而且还要面对教师自身队伍的各种考核,使得教师疲于应对;最后是学生的

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还没有给予审美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和发展

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空间。”

本人:“是的,您的分析很有道理,的确存在着像您所说的上述问题。那您 认为,学生在审美体验方面发展不足对作文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甲老师:“学生的审美体验匾乏在作文中表现十分明显,一是学生没有认识

到作文的重要意义,只是为了作文而作文,常常感觉无话可说,有时是被老师强 制完成的;二是写的作文枯燥,空话、套话多,缺少真情实感,多是记‘流水帐’;三是发现不了周围美的事物,描述的事物单调且没有生气;四是没有从社会中一 些感人事迹中汲取营养,并转化为提升自己道德水平的动力;五是由于平时不注 意观察积累,前后写的作文有许多的雷同之处,有些甚至是抄袭来的,当然,还 有像一些作文只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上等表现。”

本人:“看来加强小学生的审美体验教育是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不能回避的一 项课题,您在的作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审美倾向吗?”

甲老师:“是的,但是还没有把它系统化为一种教学方法,所以用得也很少,方法也比较单一。有时候只是简单地提醒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最好 能写在自己的日记里。有些学生还是能做到的。”

本人:“您认为小学生在审美方面有什么不足和优势?”

甲老师:“不足嘛,我想小学生主要是年龄小,语言储备不够丰富,有时候

能看到,但却不容易用语言描述和记录下来。但是小学生比较单纯,没有受到其 它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美的事物有着天然的向往和追求,还有他们的想象力很丰 富,富有同情心,这些都是他们在审美体验中的优势。有些东西在小学生的眼里 是美的,但是大人却发现不了,或许我们己经麻木了美的存在,而他们正处于对 美的探索之中吧。”

本人:“您讲得非常好,我同意您的观点。那么对于学生作文和审美体验,您是怎样看待二者的关系的?”

甲老师:“应该说作文给审美体验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在审美体验

过程中萌生的各种审美情感都可以用自己的笔把它记录下来。记录的过程实际上 又是历练学生文笔的过程,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我想两者是互相促进的。但是由于作文课有教学任务的限定,有些东西还是要靠学生用记日记等形式来逐 渐积累。”

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本人:“您认为作文教学中影响小学生审美体验的因素有哪些?”

甲老师:“影响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教师对审美体验的教育意义没有引起

足够的重视,没有把培养小学生的审美体验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操作和实施;其次是教师在作文教学设计中过度依赖教案,很少主动设计切合自己学校和学生 实际情况的教案,上课按照死套路,难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最后在上课导引、词语及语句解读、题目设计和作文讲评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缺陷。”

本人:“是啊,看来我们需要努力改善的地方还很多。您怎么看课外活动对 小学生审美体验的影响?”

甲老师:“课堂教学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课外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陶

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对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很有帮助的。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大 多比较单调,每天只是来回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很少有机会到大自然里去切身体 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和同龄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团结、友情、互助、谦 让、合作等意识比较薄弱,更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他们的生活,丰富 他们的情感和体验。”

本人:“小学生的作业多不多?有没有影响他们的课外活动?”

甲老师:“尽管每年都说要给学生减负,但是还要组织考试和评比,老师们

迫于教学压力,真正能给学生减负的并不多。这当然要占用学生很多课余时间了,使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被压缩了不少。”

本人:“看来关键还是要靠教育大环境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

担过重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吗?” 甲老师:“不是很多。主要是太忙,没有精力去设计和组织。还是靠学生自

发地做一些游戏,有时候我会给他们提些建议,比如到田野里多去看看、多参加 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等。”

本人:“您了解了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后会在作文教学中自觉运用 吗?”

甲老师:“会的。以前由于了解不够所以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够好,在以后 的作文教学中我会尽量设计一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运用审 美体验,在写作中能够记录自己的真实体验。我想美的事物学生是喜欢接受的,能用自己的语言真实记录更是他们追求的,爱屋及乌,他们也一定会更喜欢语文

三、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写作。”

本人:“不好意思,打扰您这么长时间。最后,请问您对审美体验在作文教 学中的发展前景怎么看?”

甲老师:“没关系。美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审美

体验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良好的审美行为、陶冶性情都有着积极 的作用。当前,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更强调对人性的尊重,更着重 于人的全面发展,这都为审美教育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只要实施方法得 当,审美体验在作文教学乃至真个语文教学中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基础教育研究的源泉,他们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基础 教育研究的重点,重视他们的呼声,关注并努力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才是教育研 究服务的宗旨。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审美体验必须要克服 教师审美素质不高、缺少先进教学方法、学生课外活动单调等方面的困难,还要 充实小学生的审美体验,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加阅历和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 地发挥审美体验教育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为了 审美而审美,无病呻吟,也要遵循小学作文的基本教学规律,规范文辞、渗透技 法、放飞心灵、写真生命。

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

在过去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在甲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本人对东关小学五年 级学生作文的题目布置和内容设计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审美体验的 内涵和要求在授课和作文讲评方式上与甲老师一起探讨、设计,着力引导学生从 审美体验的角度重新审视作文的意义,力求在写作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 考和凝练讲真话、讲自己的真情实感。经过对这段时间学生的作文分析和归纳后,发现审美体验对小学生作文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他们的眼里世界竟是那样的与众 不同、充满活力和神秘感。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美和真善之美在他们的 内心世界里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只有对学生作文认真分析和研究之后才 能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并引领他们向着正确的目标 前进。

按照不同形式的划分,美可以分为壮美、优美、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形式美和真善美等形式。每一种类型的美都有其独特和值得研究之处,但考虑到小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受审美能力限制等因素,本文只研究小学生在写 作过程中的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真善美的体验,以及审美体验教育对学 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一)自然美之体验

碧波林涛、日月云霞、飞禽走兽、鸟语花香等自然景物和动物的美构成了

自然美。大自然以秀、奇、险、幽、均称、秩序、韵律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协调 统一,和自身的容貌、形体、色彩、姿态来吸引人、感动人,成为令人赏心悦目、寄兴移情的对象。早在《论语》中,“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便是把山水化成人 的品格、情操的象征物。在对自然的描述中,我国古代的诗人、作家写出了许多 不朽的美文佳句,充分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如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 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尊,涧户寂无人,纷 纷开且落。”不仅客观、忠实、简洁地把自然描述的既幽静之极,又生趣盎然,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

而且充满了深刻的哲理。还有杜牧空灵美丽、柔婉清秀的“斯人清唱何人和,草 茎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夕;李白大气磅礴的千古佳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旧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 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对自然美的描写可谓是登峰造 极,也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美是一种怎样的感悟和敬畏。

自然变成人的审美对象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把自然由原来的与人对 抗变为对人有益的并休戚相关的对象,自然物由此构成了人的自我确证和自我观 照,并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是一种“自然的人化”(马克思语)。人在欣赏自然美 时往往会舍弃功利性而多注重于它形式的雄浑、雅致、新奇、韵味,如宋代画家 郭熙所言:“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阳人坦坦,秋山明镜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霆豁塞人寂寂”①。在作者的眼中,一年四季山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都能 使人感受到美。当然,有时人也会把自己的情感转嫁到自然景物之中,如“感时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高兴时觉得山川含笑,悲伤时觉得日月流泪。自然美不 仅能够陶冶人的性格、情操,而且对人的性格、气质具有熏陶作用,并有利于培 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林芳草同学在描述春天的校园时写道,“踏着晨光我们像一只知快乐的小鸟

飞进校园。春天到了,花坛里的小草从地底下探出头来,花坛里百花争艳,婉紫 嫣红,有红如火的桃花,白如雪的含笑花等。青的草,绿的叶,各种鲜艳的花像 赶集似的聚拢来,还有几只忙碌的小蜜蜂,把校园打扮得生气勃勃,十分美丽。” 在她的笔下自己化身为一只快乐的小鸟,小鸟是快乐的、无拘无束的,可以在大 自然中自由地飞翔。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既优美又充满了生机,“小草从地下探出 头来”,“各种鲜艳的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反映了她眼里的花草都是可以交流 的朋友,充满了童趣。这时候或许她还没有明白什么是拟人的写作手法,而在文 章中却能描述的惟妙惟肖,说明她是凭借着一颗童心和自然交流,用自己的语言 和春天对话。

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强调珍惜自然资源,关爱大自 然,小学教育中要深入贯彻这一科学发展思想。对自然的关爱和保护不是单靠宣 传和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只有亲身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之后才会对自然有很深 ①转引自:郭熙.林泉高致集·山水训: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网(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14.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 的感情,才会有难以割舍的情怀。大自然的春天是美丽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更是 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王梦婷是这样描写的:“就连小叶黄杨也更加猖狂起来,那葱绿的小芽儿使劲向你招手,那着急的样子让你一见到它就捧腹大笑”。“粉红 色的月季花争奇斗妍,谁也不让谁;含笑花咧开了它的小嘴儿,白里透红的脸蛋 让你情不自禁地凑上去闻闻这扑鼻而来的香气。”秋天的自然美景同样使她欢欣 不已,“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枝头,跳秧歌舞;柿子像一个个灯笼似的压弯了枝丫;橙黄的橘子穿着绿裙子转圈圈,有的害羞地用橘叶半遮着,藏在后面偷偷地瞧着 我们,还有的干脆躲在绿叶中,让你找不到他们„„”各种自然景物既美妙又活 泼可爱且充满了生命力,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能有 这样的自然美体验,相信她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大自 然。

只有美的体验,才会有美的描述。大自然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了自身的美丽,也同样吸引着学生用细致的目光认真观察,从中悟出许多道理。这种感悟在他们 的心里更能激起波澜,更能够储存悠久。张婷在观察小羊吃草过程中得到了启示,“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群可爱的小绵羊。突然发现,小羊的吃法是一个 启示,似乎在表达着人类应该和他们一样,认真做事,一丝不苟。它们贴着嫩草,一根接着一根把草咬断送进嘴里,小嘴一歪一歪的,有趣极了!美味不停地在舌 头上翻着跟头,慢慢地划着滑梯滑进肚子里。”“在路上,我不禁这样想,如果人 类也能从羊吃草当中学点做事认真、全身贯注的精神就好了。”尽管在表述的时 候有些句子还不太连贯,意思表达也不是很到位,但是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 的是她能从自己的观察中感悟到了要认真做事的道理,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作文 的章法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做人的道理正是在这一点一滴的感悟中慢慢 积累。(二)艺术美之体验

“艺术美是人类对现实美的全部感受、体验、理解的加工、提炼、熔铸和结 晶,是人类对现实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并能克服现实美的种种局限和不足,通 过艺术作品把它普遍传达到社会中去,推动现实生活中美的创造。”①我们在现实

①李泽厚,汝信.美学百科全书t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600一601.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

生活中无处不可以感受到艺术美的存在,大到如上海东方明珠塔、鸟巢国家体育 馆,小到一枚邮票、各种徽标等;动如部丽华领跳的舞蹈《千手观音》、杨丽萍 的独舞《雀之灵》,静如齐白石《枫叶寒蝉》画中的蝉儿;伟大如中国气势雄伟 万里长城、埃及巍峨壮观的金字塔,普通如一间平平淡淡的山间草房„„这些艺 术作品之所以让人们感到是美的,就是因为他们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 物,融入了人类的观念、目的和态度。它们把表现在个别判断的生活形象中的美 集中起来,提炼出来,使之能更深刻、更全面、更普遍地反映出生活的本质、规 律、理想,反映出生活的真理。①艺术美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人类摆脱自然奴役 后,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进行的独立自主的创造,即来自于现实生活,又是 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超越。

艺术美不仅能够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对人具有教育意义,“艺术的本领就在

把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很明晰地很正确地而且很美妙地说出来,供人欣赏的同时也 给人教育”。②在体验艺术美的时候,艺术对人灵魂的触动和震撼是不可预测的,是奇妙而又难以言表的,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其蕴含的精神感染。“听人家唱 歌或者吹弹乐器,唱的奏的若是活泼愉快的调子,听得人也觉得自己活泼愉快了,宛如树林中的小鸟,溪沟里的流泉;唱的奏的若是激昂慷慨的调子,听的人也觉 得自己激昂慷慨了,宛如赴难不惧的勇士,拔剑而起的义士。那时候,心中一些 卑鄙、琐屑、自私自利的想头全溜走了,思想和情绪进入了一种较高的境界。”③ 作为特殊的劳动产品,艺术品的创作包含了人类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它有别于鸟 儿筑的巢、蜜蜂筑的蜂房,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和超越性。马克思在比较蜜蜂和建 筑师的活动时指出:“最整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 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己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④在体验艺术美时候,会 自然地感受到人类自身的伟大和其折射出的人类智慧光芒。

许多人在小时候都曾迷恋过某种乐器,小提琴、电子琴、笛子、口琴等等,甚至一个用泥巴做成的哨子都会成为自己珍爱的宝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掌握 这种乐器的兴趣,但更主要的还是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带给他们情感上的独特享 受。赵晓丽在《我的小口琴》中写道:“我有一个很美的口琴,自从第一眼看见 ①李泽厚.美学旧作集凹.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33.②朱光潜.西方美学史【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91.③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网(卷2).北京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98,④〔德l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凹.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02.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 它,我们就成了好朋友。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简直形影不离了。这不光是因为它 上面的图案让我爱不释手,更主要的还在于小口琴能读懂我的心。每当我不快活 的时候,它就唱起欢乐的曲子,替我赶走愁闷;每当我高兴得时候,它又会用悠 扬的歌声向我祝贺。还有什么比这更可爱的呢?我真想喊一声:‘啊!朋友,我 心爱的小口琴’。”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还没有掌握通过和 朋友或父母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更多地是选择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其它 形式倾诉自己的喜悦或苦闷。音乐以其复杂多变的表现形式,和带给人情感上的 奇妙冲击,成为小学生们喜欢的对象。无论是高兴,还是苦闷,都可以通过不同 的音乐把自己的情感释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 丽的白塔,四面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 风。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 地歌唱„„”每当听到身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又有多少成年人的心被带回了梦 中的童年。艺术美的体验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给人精神上的滋养也是其它 表达手法不能比拟的。

在作文中,小学生的艺术美体验主要表现在他们喜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

作一些童话故事。可喜的是,小学生在这些艺术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环保理念,保护环境意识和珍惜地球资源的意识也大大增强。这显示了在当前环境污染问题 和资源浪费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危机感和责任感已经在小学生思想认识里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也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 识。案例: 水娃娃出走记 方芯

一天,水娃娃高高兴兴地起了床,说:“啊,我今天又要去做好事啦!”她穿 好了衣服,唱着歌儿就出发了。

她路过农田,滋润了秧苗;她经过河床,唤醒了小鱼;她跑过森林,浇灌了 树木;她奔向发电站,推动了机器,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她顺着水龙头来到了 一户人家家里。主人正在洗菜,只见他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把菜放到水龙头下就

走了,水娃娃可着急了,心想:这洁净的水就这样白白流走了,多可惜啊!主人

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

啊,主人,快快回来吧!可过了许久他才回来把菜端走,更可气的是,lI$走时,竟然没有关水龙头,大量的水流入了排水管道,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水娃娃看见 了,心痛得不得了,就提醒她说:“你好,主人,你不该这样浪费水,你知道现 在世界上水多„„”“缺乏”都没讲出口,主人就打断她说:“哪轮得到你来教训 我们,我们人类才不缺你们这点儿水呢!”这时,在一旁旁观了好一会的小鸟忍 不住发话了:“水娃娃,快点到别的星球去吧!那儿的居民如民珍惜资源,不然,你们也会像我们地球上的鸟类一样,濒临灭绝的!”

听了这番话,水娃娃立即动身带着水族到别的星球去了。

从那天起,家家户户都停了水,渐渐地,村庄里,田野里,城市里,地球上 的各个角落,都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大地变得死气沉沉。人们都开始反省自己,那户人家也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决定到别的星球去向水娃娃认错。他们坐上宇 宙飞船,来到了水娃娃居住的星球,只见那儿的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再想想自己星球上现在的状况,他们流下了悔恨 的泪水。他们来到一口明净的池塘边,对水娃娃说:“对不起,我们不该那样对 待你,其实,我们人类是离不开水的!”于是,主人就把他所拍摄到的照片给水 娃娃看:田野里,农民们再也没有了力气。蔬菜们都低下了头,永远沉睡了„„ 再看看那勤劳的老黄牛呢,也失去了力气,干脆整天呆在大树下,动也不动。那原 材反活泼的小狗们,也很虚弱了„„原本美丽的大海呢?已经完完全全消失了,只 剩下一堆干土。原本河水哗哗的小河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生命力。原本郁郁葱葱的 森林,大树已经全部枯萎了,树干甚至裂开了,泥地全部干枯了.树枝有气无力地 低垂着头„„水娃娃看在眼里,心一下子就被揪起来了,说:“那好吧,这次我 就原谅你,但绝不能有下一次了!”“一定,一定,我们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了!” 最后,地球上的人们又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三)社会美之体验

社会美即表现在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又表现在实践活动的产品

中,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多层次和多侧面中,人是社会美的核心。①人类在经历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用自己的才能、①李泽厚,汝信.美学百科全书阅.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88.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

品格、意志、智慧、情感等书写了一幅幅美丽动人、壮观雄伟、可歌可泣的画卷,把人类生存的世界演绎的多姿多彩,展现了社会中的美。如:远古时期人们手持 棍棒、石头、弓箭集体狩猎时的美;秦始皇坟墓中一队队、一列列兵马俑无声而 又令人震撼的美;梁山伯与祝英台浪漫爱情传说的美;岳飞英勇抗击异族侵略的 美;百万雄师过长江的美;神州飞船遨游太空的美„„人的社会劳动是创造美的 根本源泉,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朱光潜曾经提到的著名案例:“一个海边 的农夫逢人称赞他的门前海景时,便很羞涩的回过头来指着屋后一园菜说:‘门 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这一园菜还不差’。”①人们在从事劳动创造社会产 品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从把劳动作为单纯的谋生手段到把自己的审美因素与劳动 产品相结合的演变过程,真正把美的因素融入到了自己的社会生活当中。人是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美中也起着核心作用。人的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主要是指人体自然的比例、对称、和谐、均 衡;内在美又被称为心灵美、精神美,主要是包括理想、学识、修养、品德、情 操、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人的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而内在美 又是人美的根本和持久所在,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说:“身体的美若 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②人在注重外表美的同时,更应该 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在美,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做内外皆美之人。汉川5.12大地震的突然来袭给四川人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和平时期的中国人民也被这惨烈的景象震惊了。然而这也激发了中华民族不畏艰 难、顽强抗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了,从东海之滨到 雪域高原,从惜懂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人们纷纷捐款捐物、出钱出力,或 者是参加到义务献血的队伍,或是争当志愿者奔赴抗震第一线。灾区里的人们更 是演绎了泣鬼神、惊天地的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感人事迹。既有像谭千秋似的老师 们舍身护住自己心爱的学生,又有慈爱的母亲紧紧护住身下哺乳的孩子,还有更 多社会上互不相识的人心手相牵、相互鼓励、相互施救,整个社会涌动在抗震救 灾的滚滚洪流中,是社会美的激情爆发。社会中的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同学之 爱、朋友之爱„„还有素不相识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及社会的大爱在此次抗震中 都能处处被发现、被感动和震撼。有一首祭奠汉川地震中死去孩子的网络诗— ①朱光潜.谈美【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②古希腊罗马哲学【明.北京:三联出版社,1957:111.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更是令人深深体会到母子情深、生死离别的世间真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心灵得以洗礼。

此次特大地震也给从未经历过这样残酷灾难的小学生们精神上带来冲击,他 们看到灾区的场景也在思考自己的责任。蒋昊存在《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中 说:“这场大地震让学生们失去了宽敞明亮的教室;父母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孩子;孩子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和温暖的家庭。我看到这一切,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地 震无情人有情,地震是压不垮中国人的!学校举行了集体募捐活动,虽然我们捐 的钱不如城里孩子多,但爱心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只要我们每人都捐出几块 钱,这些钱汇合在一起就能成为一条充满爱心的大河,向灾区源源不断地流去。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期盼;我们的脸蛋显得更加成熟„„这都是因为你们一 一灾区的小朋友,是你们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强;是你们让我们大家心手相连;是你们让我们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从这些稚嫩而又坚强的话语中能体会到孩 子们朴素的关爱之心、互助之心和责任之心。他们能够看到地震带来的巨大灾害 和给灾区学生带来的心灵创伤,虽然他们还小不能为灾区做太多事情,但是有他 们真挚关爱的目光和柔弱而又坚强的小手扶持,灾区小朋友一定能感受到这份宝 贵的支持和帮助,体验到社会大家庭众志成城、团结和睦、互帮互助之美。(四)真善美之体验

中国古代先秦儒家学派主张“里仁为美”、“充实谓之美”,认为只要有了较 高的道德修养,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规范就是美的。体现了善既是美,“人 好善而恶恶,其实就是因为善是美的而恶是丑的。”①而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美就在于数的比例、和谐。人的美感愉悦在于内外和谐的 契合,真是美的体现。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布罗瓦在《诗简》里说:只 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真应该到处统治,寓言也非例外:一切虚构中的真正 的虚假都只为使真理显得更耀眼。②人类关于真善美的探索始终都没有停止,也 形成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理解,其中,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真善美是紧密联系 但又有区别的三个范畴,真是指不依赖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物质世界及 其运动交化的规律,善是指人的实践要和现实性,即人的目的的实现,美是真与 ①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209.②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网.北京汰民文学出版社1963:183.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 善的统一;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基础上的自由形式”。①也就是说,美作为 自由的形式,是合目的性(善)与合规律性(真)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和过程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真善美有了新的理解和诊释,人们用 现代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审视真善美的意义。“在致知取向上,不是追求绝对的 终极之真,而是探索时代的相对之真,把真理理解为过程;在价值取向上,不是 追求绝对的至上之善,而是探索时代的相对之善,把价值尺度理解为过程;在审 美取向上,不是追求绝对的最高之美,而是探索时代的相对之美,把审美活动理 解为过程。”②这阐明了在当下社会中,怎样理解真善美,在审美取向上应该有怎 样的取舍,追求什么样的美,并把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给 审美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用审美的标准评价教育活动就是求真与求善的辩证统一。在人类实践和教育 活动中,美的境界是真和善的统一目标。真实的表现是自然的流露,而非矫揉造 作,因此是美的;相反的那些虚假的表现即使是刻意地去追求美,也会令人感到 是丑的。朱光潜以东施效肇为例予以说明:“西施患心病,常捧心肇眉,这是自 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肇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 恶”。③对“善”的追求是人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自身生命意义和境界 的设定与反思,是人向往并努力实现可能生活前景的美好憧憬。“我们人生的审 美追求,体现在德性上必须要追求善,即培养自我人性中善良的道德品性。只有这 样我们的人生才可能是美的,自我的生命因善而美。”④教育活动中要着重探求 “真”和“善”,求“真”就是要对学生知识、能力、智力这三个方面予以充分 考虑,进而促进学生形成张力、寻求发展;而求“善”则是要对学生思想、情操、德性这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金林,小巧玲珑,唱歌、跳舞、学习一样不落后,组织能力也不错,还是个 很心细的孩子。她在日记《老师,您好象做错了》写到:“全班同学都写好了。老师让一位同学把好的那些作文贴在了墙上,自己却把那些差的扔进了纸篓里。我的心不禁颤了一下。老师,您知道么,您扔的不是纸,而是我的作品,我的心 血啊。老师,希望您能注意。这次我知道您不是故意的,对么?”学生在作文练 ①李泽厚,汝信.美学百科全书凹.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667 ②孙正幸.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自我阐释明.新华文摘,2oo8(l0):37一41.③朱光潜.谈美阅.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5.④张应杭.审美的自我【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7.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习中的表现势必会有差异,有的好些,有的稍微差些,但在本质上却都是学生真 实的劳动成果,理应得到教师同等的重视。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或许是在很轻松 愉快的状态下就把作文完成了;而写得稍微差点的学生,或许是费了九牛二虎之 力、查阅了很多资料才最终完成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后者更应该得到教师的表 扬和鼓励,这样更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尊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把稍差些 学生的作文贴在墙上,实际上就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肯定和赞赏,对这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金林在日记中大胆的给老师指出了这样做的缺 点,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老师也及时改正了自己的做法。当小偷是为人不齿的,但在小学生笔下的《假如我是小偷》,却让我们看到 了小学生们纯真、善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案例: 假如我是小偷,我要偷走小孩的烦恼,让他们整天高高兴兴。假如我是小偷,我要偷走肮脏的垃圾,让地球更加美丽。假如我是小偷,我要偷走可恶的小偷,让百性整夜不关门户。一一金里帅 假如我是小偷,我要偷走奶奶的皱纹,让她永远年轻。一一胡雯菲 假如我是小偷,我要偷走爷爷的白发,让他健康长寿。

一一张郑扬

四、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探析 假如我是小偷,我要偷走妈妈的艰辛,让她轻松快乐。一一祝嘉晨 假如我是小偷,我要偷走爸爸的奸声,让妈妈安然入睡。一一俞晶

假如我是小偷,我要偷走大人的说话不算话,让小孩美梦成真。一一季奥深 假如我是小偷,我要偷走手口足病菌,让孩子健康成长。一一方承运

从他们稚嫩的话语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他们的心地是那么的善良和纯洁,富 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小孩的烦恼”、“肮脏的垃圾”、“可恶的小偷”、“奶奶的皱 纹”、“爷爷的白发”、“妈妈的艰辛”等等都成了孩子们要偷走的对象,他们想要 宁造的是一个欢快、安全、年轻、美丽和干净漂亮的的家园。真佩服他们如此丰 富的想象力,也真为他们如此正直、善良、纯洁和美好的心灵而感动和骄傲。在 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生来就追求真善美的本性,也看到了社会发展的希望。通过对小学作文中小学生审美体验记录的解读,可以欣喜地发现在小学生内 心深处埋藏着审美的种子,教育的力量使得这些种子生根、发芽,作文又把这些 个性鲜明的内心独特体验呈现在我们面前。透过学生语言中传递出来的信息解读 他们的内心情感和情趣爱好取向,引导他们向着教育设定的目标发展,是每一个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教师还要有“画龙点睛”之笔,恰到好处地帮助 学生敞开心扉、抒发情感、求真求实,充分领悟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美

和真善之美的魅力和内涵所在,培养纯真的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

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叶圣陶曾经说过:“小学教育的意义,概括的说来便是使儿童在行为上得到

新的人生观。要达到这个目的,须承认人生必须是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 造的,社会的,而以教育做手段使学生养成这种种品德和习惯,以致达到最高的 高度。”①审美体验和审美习惯在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中对于小学生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内在于学生发展的各个过程之中,表 现为学生对周围世界的真情流露和美好憧憬,跃然于学生的言谈、笔记和作文之 中。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教育中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是被忽视,这里面的 原因很多,不仅包括教师自身审美知识匾乏和审美素质偏低的原因,也包括教师 对小学教育的认识态度及课堂教学运用等一系列因素。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之中最 重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 不成。”“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②因此,采取措 施提升小学作文教学中美的“趣味”(审美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开展审美体验 教育,培养学生人格中对美的事物追求的自觉性,改革和创新作文教学方法,使 小学生作文在审美体验的引领下回归教育的本真意义便成了当前的重要任务。主 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升教师素质审美体验之源

教师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 者。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使命,决定了在各级各 类学校中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牢固树立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并做到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对 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审美体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优秀教师的素质 ①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阅(卷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3.②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饮冰室合集阅(卷38),北京:中华书局,1989:I2.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和形象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美育,一方面,教师的美好形象对学生起着最直接、最有力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正因为学生受到教师优良素质和形象的感染,所 以教师的教学内容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就能完满的 实现。”①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灵魂”的设计和 塑造不仅要求自己具备渊博的学术知识,还要有很高的个人修养,“教师的手段 全仗他的修养,教师若没有修养,便同没有技术的工匠一样对着机械只好瞪着眼 看,不知道如何使用”。②修养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后天修来的;修养不是单纯 地与知识同步增长,还要有自己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努力。“凡是人生的一 切,从‘外砾’得来的,虽言表名理,行和正谊,也不过是被动的;若是‘自觉’ 得来的,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③美育是净化和美化学生“灵魂”的重要教育 途径之一。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情操,并能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深 入浅出地运用,达到历练文笔,陶冶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拥有丰富的美学知识

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审美因素,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引导学生甄别审美范畴,包括崇高美、优柔美、悲剧美、喜 剧美;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审美注意能力、审美观照能力等;也有 赖于教师激发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包括审美质疑能力、审美替换能力等等。如果 教师自己都不知道“美”为何物,也不知道怎样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指导 学生势必会成为一句空话。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 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 能鼓舞和推动别人的人。”④做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肩负着普及 学生审美知识和加强学生审美教育的重任,要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余自觉学习美 学知识,广泛浏览美学读物。对于美学的经典著作要有必要的了解和研究,还要 ①王国健.论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闭.教育研究,2001(8):30一33.②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阅(卷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巧.⑧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阅(卷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8.④【德l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46.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反思总结,把学到的美学知识和个人理解内化为自 身的审美素质。“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进入人的生活,当他们能够 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体验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① 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生搬硬套地把一些美学知识讲解给学生,受年龄和智力等因素 的限制小学生对美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把美学知识学以致用,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怎样追求美,怎样描绘 美„„达到这样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基础教育美育的目标。2.彰显“里美”的人格魅力

“里美”是指教师在道德上要做美的表率,身先示范,为人师表。教师要塑 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尤其是带领和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美、真善美,自己必须要有 很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学校里发生的感人事迹,教师都 要有及时发现和评价的能力;对自己周围的公益事情,教师要有率先垂范的能力;对学生或他人有违社会公德的不良表现与行为,要有及时制止和教育的能力。“里 美”是教师自身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升华,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升华。“魅力也 是教师的不可缺少的品质„„在教育活动中重要的是使魅力激起积极的审美情 感,这种审美审美情感能最充分地促进教育客体和主体的相容性。”②一个“里美” 的教师不会动手体罚学生,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不会对学生 抱有各种偏见,而是把所有学生视为自己教育的职责,把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放在 心里同等位置;更不会一知半解敷衍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刻苦钻研、精心施教,把知识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力量,与学生一起体验美的求学历程„„

当前形式下,教师既面临教育中功利主义的影响,又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等不 良思想的诱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势 必会迷失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并对教师角色定位产生误判。坚持做“里美”的 教师,就是要坚守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和教书育人之理想,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干扰,努力提升自己个人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做学生的学习榜样 和道德楷模,把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对学生的热爱化为教育中的实际行动。小学语 文教师多数担任班主任工作,肩负学生的思想教育重任,相信“里美”型的教师 ①[美]克莱德·E·柯伦.周南照译.教学的美学闭.教育研究,1985(3):47一8.叹前苏]H·A贾雄编.储慧芳等译.教学·教育技艺原理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03一604.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也有利于各种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的开展。3.内外兼修做到“表里如一”

“表美”是指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和道德的化 身,也是美的化身,为此,教师必须处处做到“为人师表”、“表里如一”。教师 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很强的人格魅力,也要有很好的外在形象。教师为人师表须 有外在形象上的规定性,外在形象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体现了教师的职 业素质和道德修养。马卡连柯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 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①教师的“表美”不仅仅体现在教室和校园里,也体现在 教师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中。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应展现严谨治学、科学施教,且 对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的教学风格;而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为人正派,并具有高 尚优雅之情趣;在穿着上要干净整洁、落落大方,既不追求雍容华贵,也不遨逞、落入俗套;在社会交往中言谈高雅、举止文明,既展现自己良好的个人素质,也 维护教师形象„„“可以这样说,选择做教师的人必须认识到自己在任何情况下 都应当表现出应有的修养与品位,教师应当努力成为一道随处可见的文化风景 线。”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会 成为学生评价和模仿的对象。“表美”的教师自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也会 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喜欢,这样,在不经意间教师已经把美的形象和美的习惯潜移 默化地传递给了学生,教育的力量也在悄无声息中进行。(二)遵循审美规律重构课堂教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当然也不例外。美的事物以其自身独特的表现 形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也是小学生最容易和最乐于接受的。“作为美感十分丰 富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通过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 确的审美观点,分辨美与丑,判断善与恶,识别真与伪,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③审美体验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美是通过具体的 形象表现出来的;其次,人的美感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的,在这两者基础之上 ①[前苏]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66一407.②檀传宝.论教育美育明.教育研究.2000(12):30一33.③李吉林.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A].李吉林文集【M」(卷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8.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美的事物才经由感官在人心灵深处激发深层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审美体验成为可 能。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中遵循审美体验规律,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带入审 美的境地,激发他们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引领学生感受美

小学生的审美内容,必须是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只有注重美育中的形 象性,才具有美的感染力,才能使小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描写大自然美的课 文,要让儿童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姿态、意境的美;描写人物的课文,要让儿童 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中去感受人物形象的美,并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 言,理解人物内在的心灵美。”①美的形象不仅蕴藏于教材之中,还存在于教师的 知识储备之中,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发现教材中的美,还要把教材中的美与自己 知识储备中的美融合在一起,这将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全面地体验相 似的美,加深内心的感受。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展示教材描绘的具体形象,引领学生 感受美,让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与美全方位地零距离接触。教师 必须认真选择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先后循序和组织形式等,例如:可以借助实 物或多媒体把事物美的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也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畅想巍 峨的高山、广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溪水等,在心中体验这种种神奇的 美。小学生年龄小,更喜欢直观的、形象的、丰富的表达方式,更愿意在教师创 设的教学情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因此,教师合理地计教学的呈现方式便成为作 文教学中关键一点。2,引领学生鉴赏美

把美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让学生能够领悟到美的魅力和美的内涵,就必须 引领学生学会鉴赏美。“从儿童的认识来说,这是促进儿童从感性向理性的飞跃;从思维特点来说,这是引导儿童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②这种过渡是十 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不稳定的感性体验过渡到稳定的理性情感,才有可能 使学生把从美的事物中抽离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因素积淀为学生自觉的日常道德。李吉林.从审美教育着手发展儿童的情感[A].李吉林文集[明(卷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7.②李吉林.从审美教育着手发展儿童的情感囚.李吉林文集阅(卷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7.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行为。

人在鉴赏美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所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艺术的感染力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理解不同形式的美表现 出来的寓意。还要使学生成为审美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畅所欲言,与教师一起投 入到审美体验的乐趣中,从而把握各种活动的审美特性。教师要通过精彩的词汇 和语段讲解让学生领会全文的感知关照,获得生动而又深刻的美感。例如:《小 蟒蚌找妈妈》描写青蛙外形的美,用了许多非常贴切的动词和拟人手法:“荷叶 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呱呱 地唱着歌。”教师可以采用其它的描述写法,让学生体会用词和写作手法哪一种 更能把一只又美又可爱的大青蛙生动地表述出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 对美的鉴赏能力。3.引领学生创作美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高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最终目的 是为了使每个儿童成为美的创造者。”①学生在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过程中势必会产 生强烈的情感,而小学生的情感是外露的,他们往往更急切地想表达这种内心的 感受。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给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创造美的训练,以强 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对美的独特情感,使美的观念和美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更 加鲜明、更加持久。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把美的感受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对语言的实践 运用中获得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感受到和体验到的美的事物,就会通过 语言的细微色彩进入学生的心灵,并扎根、发芽。学生完成作文的过程,也就是 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作文教学中创造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 以从词汇练起,也可以从整句练起,还可以进行小段落创作练习。关键是教师根 据作文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组织学生进 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而不是采取死板的僵硬的教学方法,使一切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还要求教师在教 学中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看似复杂的问题通过巧妙的教学环节设计引导学

①李吉林.从审美教育着手发展儿童的情感[A].李吉林文集凹(卷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加06:118.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路、迸发出灵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虽然展现的舞台是课堂,表演只有四十分钟,但却要教师 课下付出几倍于此的时间认真准备。研究作文命题、查阅相关资料、考虑呈现方 式、设计教学环节„„可以看出,一节好的作文课是教师辛勤汗水与智慧的结 晶。下面是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特级教师武宏钧的一篇作文教学案例,他在精 心设计的作文课堂教学中遵循审美规律,巧妙地引领学生逐步感受美、鉴赏美和 创造美,使整节课精彩纷呈,表现出了深厚的教学功底。案例:习作题目:我爱秋天

设计理念: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抓住秋天景物的特色,自主写作,抒

写童真趣,放飞童心,表达童心,体味快乐。使学生自由地表达热爱生活的思想 感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来。习作指导流程:

一、前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 1.话题交流,真情告白

①同学们,秋天来了,一群群大雁向南飞,一朵朵白云天空飘,一片片树 叶落下来。你喜欢秋天吗?说一说你喜欢秋天的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 ②一个秋字,可以组成很多的词语,你谁能给秋字找个朋友? ③“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谁能说出这句诗写出了什么季 节的景色?你是怎样理解的。2.成语点睛,诗句引趣

①秋天的诗句很多,秋天的成语更多。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关于秋的成语。暗送秋波百岁千秋冰壶秋月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春秋笔法秋波盈盈秋风过耳秋风落叶秋风扫落叶 秋风扫叶千秋人物千秋万代千秋万古千秋万世千秋万岁 秋风团扇秋风统扇秋高马肥秋高气和秋高气夹 叶落知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三秋一叶报秋

一叶知秋一字千秋盈盈秋水有事之秋一叶落知天下秋 ②秋天的诗句也很多,读一读下面的描述秋天的诗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58

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一唐·王绩

秋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一唐·王勃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 秋风一一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唐·岑参 ③说说你最喜欢那一句诗,为什么? ④秋天的诗也很多,读一读下面的描述秋天的诗: 山行(唐·杜收)远上寒山石径料,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山居秋琪(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⑤说说你最喜欢那一句诗,为什么? 3.激发情趣,游戏引路

猜一猜:下面的一首儿童诗会写哪些景色?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田野里/秋天在树林里/秋天在果园里/秋天在小溪里/ 秋天在校园里/秋天在„„/我爱秋天。②议一议:这首小诗有什么不足?

二、中作文,奇思妙想我能行 1.奇思妙想,开启心路

①读一读,想一想:下面这段话好在哪里?模仿写一段话。然后选择两名

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丛孟盛显里里.瞧,那一片丛鱼,红得多么好看,简直一片火似的。古今

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树却不知要逊色多少

呢。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这人喜

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爱。叁鱼业主.显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澄澄的颜色。虫造鱼上缀满了一颗颗 红玛瑙似的果子。董互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 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由紫 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②读一读,议一议,下面这段话有什么启发?模仿写一段话。然后选择两

名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你学会了什么修辞方法?你看到了这段文字的特色是 什么?)丛叁直里墅里.田野里庄稼成熟了:谷穗染黄,黄得像金;高粱泛红,红

得似火;棉花吐絮,白得如雪;一大片一大片的,列成方阵,布满田野.尤其是 那谷穗,沉甸甸的,像狼尾巴一样向下垂着;还有那高粱穗像红绣球,缀满着闪 光的珍珠;玉米穗像大棒子,毗牙咧嘴地笑着;那满坡的豆子,浑身都结满了豆 芙,微风中,像摇响了的铃档似的,荡起了一层层的涟漪。农民们喜气洋洋地忙 着收割,小伙子们穿着秋衣,姑女封1系着花裙,州门挥着银镰,一阵阵的笑声抖 掉了各自脸上的汗珠。这秋色秋情多么让人耳目一新呀!③读一读,悟一悟,下面这段话有什么启迪。模仿写一段话。然后选择两 名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体会哪些句子写的好,为什么好?)秋天在公园里。瞧,一簇簇菊花扑入眼帘。菊花的亦色各种各祥:有红的,红的像火;有白的,白得似雪;有黄的,黄得如金。真是美不胜收、五彩缤纷。菊花的形状千姿百态: 有的卷曲,像外国姑娘头上的卷发;有的洁白紧密,像老爷爷下巴上的胡 须.各种颜色的各种形状的菊花混成一片,成了菊花的世界!菊花的海洋!④总评:比较这三段话的异同。

教学策略: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使学生较容易地进行模仿练习;分段练

习,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读、议、写三位一体,有机融合,使作文的过程变成了 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2.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①看表格,明章法,导写作。

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题题目 目我爱秋天 天 开开头 头总写对秋天的喜爱 爱 分分写一一具体描写秋天在田野里...分分写二二具体描写秋天在花园里 里 分分写三三具体描写秋天在树林里 里 分分写四四具体描写秋天在„„ „ 结结尾 尾总结全文、抒发感情、赞美秋天天 ②读例文,学方法,品文意。

A、教师出示范文,指导学生阅读。(把上面的三段合成一篇文章,加上开 头和结尾。提示两至三种开头和结尾方法。)B、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1)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的好?说说你的理解?(2)范文中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秋天的景色的?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谈一谈你的启发和感受。3.教师学生集体点评和小结: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交流评价习作。4.快速行文,一气呵成

引言:指导学生写出一个新颖的开头和结尾。然后指导学生把刚才写的三

段连起来,组合成一篇文章。有针对性地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习作。鼓励学生 快速习作,在30分钟内能完成习作初稿。

三、后作文:快乐体验更新颖

(引言: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习作老是批改。关住的是结果,忽视的是

过程。本案例把开放评价引入作文课堂,使习作评价这一环节变得生动有趣。通 过自评、互评,二次习作,定格写法。)1.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1)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

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2)把自己最满意的句子或词语划出来,写出自己得意评点。说明自己这 样写的好处。

(3)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 意见;或同桌交流批改。

(4)学生自评。学生自我评价,说说自己的进步,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 快乐。

2.集体会诊,创新行文

(1)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注意听,明白 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2)师生评价。教师的评点要有特色;一段只评一点。具体说要注意以下 三点:①有利于学生听了后能“一文能得一点”,对学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②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或从作文特色切入,从而揭示主旨。或直奔主旨,分析此文特色对揭示主旨的作用。“评点”务必抓住作文特色。“评 点”抓特色的途径是:从作文的字里行间去发掘。“评点”写的是“文章中有,字面上无”的内容。

(3)二次生成作文。根据同学、老师的意见各自修改习作。

教学策略:在学生自改、互评的基础上评议习作,目的就是引领学生在“愿

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终 身受用”的“自改能力”。自改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可以征 询别人的意见,把作文修改得更好。通过互评,可以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借鉴 他人的优美词句。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 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快乐。作者作文有感性体验,但不一定上升到理性认识一 一“评点”给作者以再培养。有利于学生不仅学会作文,而且学会阅读评价别人 的习作。

3.佳作展览,评选最佳

①小组内互评、交流,推荐“最佳”在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评,提修改 建议。

②鼓励大胆提出自己习作中有自己个性的片断、语句,在班上大声朗读、自评,其他同学谈体会。

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③优秀习作、有进步的习作贴在班级“佳作角”,供大家赏析。④特别优秀的有个性的习作推荐在校文学社刊物发表。

教学策略:此环节意在帮助学生书里写作信少,激励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 乐,变“要我写”为“我爱写”,“我写作,我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 趣,逐步使学生认识到习作是一种生活的需要。4.变粘抢叨新,自由表达 引言:写作的好方法是练出来的,习作灵感是悟出来的,习作既能是创新 实践后得到提高的。此环节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变化格式,“跳一跳摘桃子”,及早跃进思维的最近发展区.①总结所学的章法模式。

②点拨学生变化创新。换一种方式描述秋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热爱生活的 感情。

题目:我爱秋天的/X,秋天在哪里„„

开开头:总写(变格 1)))开头:总写(变格 2)))分分写:秋天来到田野里 里分写:我爱秋天的田野 野 秋秋天来到果园里 里我爱秋天的树林 林 秋秋天来到校园里 里我爱秋天的校园 园 秋秋天来到小山上 上我爱秋天的公园 园 秋秋天来到„„ „秋天来到„„ „ 结结尾总写 :::结尾,总写 ::: ③学生选择上面的一个习题,课外练习。

教学策略:“后作文”的变格练习是创新、是提高、是飞跃,是由技巧形

成技能的过程.通过变格的练习,做到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写作方法,掌握布局谋 篇的章法模式。通过这一章法模式的练习,掌握描述秋天景色的一种写作模式。拓展因为是拓展练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材,自主习作,自鸣天籁,“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

这篇作文教学案例思路清晰,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即能够按照课程教材要求

①武宏钧.习作案例:我爱秋天〔EB/OL].(2007一7一2)[2008一11一10]httP刃www.pep.eom.e叭iaoy明iaoshi/zhuanji /xy--tejijiaosh订wuhon自u哟iehu/200707/t20070712产03283.htrn 6

3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呈现教学内容,又能拓宽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关于 秋天,小学生心中多是感性印象,或许能感觉到秋天是美丽的,但对他们来说用 哪些词汇和语言来描述秋天的美丽似乎还有一定的难度。本案例在上课之初,教 师就引导学生回忆和学习了关于秋天的成语、诗句、范文,把美丽的秋天景色展 现在学生面前,也从多个不同的视角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把学生脑海里秋天 的印象由感性向理性引导。在后面的习作练习后,教师又创造性地让学生以小组 的形式对作文相互评价,让学生有了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的机会,进一步丰富了 自己文章素材的来源。最后的佳作展评和章法练习使学生学到了一篇好的文章是 怎样谋篇布局的,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这样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对学生写作能够起到巨大的 推动作用,让学生很轻松地在教师的引领下把文章完成,并且还增加了他们关于 秋天的知识储备,学到了很好的写作技巧。相信以后无论是写《我爱春天》、《我 爱夏天》还是《我爱冬天》类似的作文命题,学生们一定能自如地手到擒来。这 与有些教师忽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形成天壤之别。有的教师认为作文课就是让 学生写作文,没有什么好讲的,也懒于课前准备。上课时把作文题目布置下去,下课时把学生的作文本收上来,如此而已。学生思路打不开,也没有相应的参考,只能是抓耳挠腮、穷尽脑汁地凑齐字数,完成作业。如此下去,作文的的质量怎 能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谈何而来,只能是“谈虎色变”了。(三)寓教于乐丰富课外活动 美来自于自然、社会、艺术创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等,多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安排课外实践活动来增加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机会,丰富作文 写作的素材。文章既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的艺术化和高度概括,没有亲身观 察和体验是很难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的。没有见过孔雀,自然想象不出孔雀开屏 时的艳丽;没有见过大海,自然不曾体会大海的宽广、海浪波涛汹涌时的壮观;没爬过山的人,也想象不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景色是多么令人心旷 神怡;没有经历过磨难的人,也一定体验不到患难见真情中友谊的真挚„„ 教师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 的审美体验储备,以便在作文中能够“有情可诉”、“有感可发”。通过课外实践

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享受审美体验带来的乐趣。可以安 排学生深入大自然,看一看苍翠欲滴的竹林、婀娜多姿的野花、漫天飞舞的柳絮;听一听潺潺的溪水声、哪卿喳喳的鸟鸣声、风吹树叶哗啦啦的声响;闻一闻清风 扑面带来的泥土气息、各种鲜花吐露的芬芳„„这时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才是全 方位的,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和描绘,只要静静地细心体味就会处处感觉到美 的存在。也可以安排学生走进敬老院,让他们帮助打扫卫生,给老人讲故事等,养成尊老爱老的好习惯,传承华夏文明。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学生去参观历史博 物馆或艺术展览,从出土的文物中感受人类历史的脚印,从艺术作品中领悟人类 神奇的创造魅力。在学校里,课下可以安排学生练习绑腿跑、接力赛等有助于培 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游戏,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 校组织的各种劳动或艺术创作比赛等,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体验劳动和创作带来 的美的享受。教育从来就是一项系统的培育工程,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的短视行为,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关 键在于教师能否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合理有效地运用。

李吉林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我是一棵蒲公英》时,就很好地发挥了课外实践 活动的作用。案例: 一个晴朗的早晨,李吉林带着班上的孩子来到开满野花的小河畔。小草、野 花,都沾上了晶莹的露珠。孩子们像小鸟来到树林里,欢叫着,蹦跳着。他们一 会儿拉着李老师去看野花,一会儿又让李老师告诉他们野花的名字。“哦,这是 婆婆纳,这是荞菜花,这是知风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呢!”孩子们认真 地辫认着。

“大家看,那边还有更美的野花!”李吉林把孩子们带到蒲公英丛生的田野 的一角,金色的小花立刻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围在蒲公英旁细细地观察起来了。要使儿童的观察由笼统到精确,由整体到局部,由表面到内在,是少不了教师的 指导的。李吉林让孩子们按“叶、茎、花”顺序观察并指导他们边看边描摹各个 局部一一

蒲公英的叶子向四面展开。” 蒲公英的茎是又嫩又细的管子。”

五、增进审美体验创新作文教学 “它的茎青里透红,又细又长。” “金黄色的小花,真像野菊花。” “也像一裸小巧玲珑的向日葵。” “我觉得像小姑娘的圆脸.”„„

其间,老师轻轻地点一点:“色彩呢?有点像什么?”有意启发儿童观察植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中积累

小学生作文中积累

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辩证统一

吴民

学生作文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它要求学生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畅达的表达倾吐和强烈的创造意识。21世纪的门槛已跨越,今天的人们正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关键性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已改变了原有的“强化阅读训练,淡化作文训练”的观念。可教师煞费苦心地传递写作技巧,学生仍被动接受,痛苦地承受作文训练的现状,没有大的改变。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为学生的积极性、生动性、创新性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培养割裂开来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广泛积累材料,为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1、广泛积累的含义。积累不同于盖房建塔,累砖式的罗列,积累表面上被看作是词语、句子数量的累计,其实严格考虑积累应包括对材料、观点、方法、语言、价值观、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摄取和整理。

2、积累的方法和途径。积累的能力应靠观察力、思考力、联想力和想像力多重作用来培养。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获得亲身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的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通过观察,还可以获得写作的灵感,通过观察把学生引到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感到可写的东西是那么丰富,从而激发

学生的写作欲望。

⑴、要想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以我手,创我意”的境界,就一定要不断充实学生的作文素材,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谈到观察与写作的问题时指出“无论记载实有、描写、假设,都须预先有了这如实摄取情态的功夫,然后下笔。

⑵、把观察到的事物或现实充实成作文的素材,扩展成备用的材料。积累信息应是加工后有目的的、有感情的记忆过程。在观察阶段运用思考,可以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看出那些闪光的东西,整理成丰富的写作内容,在这方面,可这样做:

a、设立课前三分钟,即利用一天中一节课组织教学的时间,请同学们交流记录现象最深的事,再简明地谈谈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加深认识。

b、写好日记,孟伟哉在谈到写日记的体会时说过:“写日记的结果,一是锻炼了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锻炼了我的观察能力和习惯,硬丰富了我的词汇,四是养成了我拿起笔就写的习惯。我确实亲身尝到了写日记的甜头。”这段话对写日记的好处作了很好的概括,同时写日记有利于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

b、鼓励学生做摘抄日记和笔记,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时

整理,指导他们分门别类,方便查找。

c、提供班级展示平台或指导编报活动,提供多元指导,克

服想法、简单认识肤浅的不足。

⑶、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把积累到的信息提取出来,再次加工、创造性地表达出来。多向命题,激发情感。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应。作文命题可以是借鉴型命题、智能型命题,也可是实用型命题。总之,好的命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文思,使他们感到有事可叙,有论要发,有情可抒,积累可用。在教师引导积累和写作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引导学生抒真情,写真事,诱发动机,让学生自由选材,倾吐自己的心声。

⑷、在积累中,鼓励求同存异,汲取别人的思想或技巧。在积累古人或他人传下来的东西时,要鼓励批判。对他人(自己)多元认知中,难免有不深刻不全面的现状,对古人遗传的知识、经验,也有与现代社会不融的地方,教师应创造氛围,提倡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辩驳、讨论,更正错误思想,培养科学客观的精神。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渠道。

1、开放学生多种观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⑴、可以绘画与写文结合、实践与写文结合、操练与写文结合、表演与写文结合。将积累的技能、知识、态度应用于写作中。

⑵、充分挖掘课文中积累语文材料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篇优秀的文章,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美文大家都愿意欣赏,学生在积累鉴赏时,教师要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指导创新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a、模仿型。抓住原谅中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甲迁移到乙上。例如:学

《鸟的天堂》一课,让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树》;学了《凡卡》,b、变通型。变通教材东方的写法来命题,属于必定性质的作文训练。例如:我教了《竹石》一诗后,请学生写《我对竹石的看法》,根据“养不教,父之过”这一《三字经》让学生写《我与爸爸》。c、感想型。即读后感或观后感。d、读写型。如根据《凡卡》写《凡卡梦见了爷爷》,根据〈〈少年闰土〉〉写〈〈长大的闰土〉〉。(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和墙报上开辟“我书”、“我写”、“小评论家”、“新发现”等栏目。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

三、抓住创新思维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新的生理基础。人的大脑左半球是智力活动区,而右半脑具有创新能力,所以创新需要有分析、计算、排列等作为基础,需要左右两个半球的配合,但是,集其大成者是右脑的创造功能。

2、创新思维有三个特征。即:发散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根据创新思维的特征,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3、冲破定式,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在作文训练时,方式有: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想象,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5、引导学生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总之,积累与创新是学生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一定是抓住这两个环节,使学生的作文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

1、内容方面:无内容可写,存在编、套、抄现象。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而是作文选,想办法去编、套、抄。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

2、表达方面:“挤牙膏”或“流水帐”式写法。东拼西凑,甚至把与中心、主题无关的扯进来,犯“跑题”的错误。写出的作文简单,支离破碎,落入俗套。

3、思想方面:不表达真情,存在假、大、空现象。作文失去儿童化的语言,而带有成人化的腔调,无法如实体现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童真童趣。

4、速度方面:凑凑合合下笔,磨磨蹭蹭,涂来改去。学生挠头皮咬笔竿,先是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没有认真思考,然后再闭门造车,写作极慢。

一、小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

1、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以及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但纵观小学生的写作,存在缺乏真实情感的倾向。比如套用与自己作文主题关联不大的句子,但却很难作文的思想表述出来。还有很多学生都喜欢在习作的最后一段进行抒情,套用一个感叹句。如 “这真是有意义的一天!”此类的句子的出现真的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吗?

2、立意雷同现象严重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不知道要有立意。因此一个班级写一篇作文,故事情节类似,人物命运一致的现象非常多。比如在以“第一次xx ”为题的写作中许多学生会写做饭、洗衣服等。这样文章雷同现象严重。

3、文章内容缺乏必要的整合

很多小学生占有了大量的材料,却不知道如何选取、剪裁,于是造成了要么中心不突出,要么材料太杂乱,形成了为材料而材料的随意堆砌的局面。这样仅仅依靠大量的材料来构造文章,内容分散缺乏必要的整合,整篇文章就显得杂乱无章。

二、小学生在写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引导不当

2、兴趣不足

3、缺乏素材。

4、缺乏练笔。我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词汇和语言的积累的缺乏,而这些东西和平时的生活观察是分不开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养成观察身周的习惯,这样也就有了生活的素材积累。平时我让学生观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观察要尽量做到准确、细致、透彻。作文要写得真实,观察必须准确;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作文要写得深刻,观察必须透彻。不要走马观花。如说,人们高兴的时候要笑,伤心的时候要哭,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有时候也有特殊的情况,至深的悲痛常无眼泪,极大的欢乐却往往是热泪盈眶。就说“笑”吧,也有各种各样的笑,如哄堂大笑,捧腹大笑,嫣然一笑,掩口而笑„„表示友好、亲切的微笑;表示敌

意、轻蔑的冷笑„„第二,观察生活要善于抓住特点。第三,观察生活还要善于思考。在观察之余还要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看书的同时要记住书中好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学生在无形之中积累了语言。

二、是老师缺乏行之有效的引导和训练的方法

一直以来,学生怕写作文,我也怕教作文,因为缺少作文教学经验,因为找不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和训练方法,这次参加国培,听了袁老师的《七步快速成段法》,令我眼前一亮,大有久旱逢甘雨之感,以后我将在袁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克服缺点,找准作文教学的方向。

此外,我认为还应注意: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总之,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应该全面兼顾,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能力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材料问题。表达问题,能说不能写,词不达意,空洞无物,干巴巴。构思问题,无新意,炒现饭。立意问题,思想肤浅,观点陈旧,不知所云,为赋新词强说愁,牛头不对马嘴,胡说八道,让人啼笑皆非。

1,观察,记录,体验,读书。

2,根据孩子性格培养文风,多读经典作品,多练习。3,引导联想,思维导图。4,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生活在乡村的小学生写作文,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与影响,出现的问题很复杂。我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作文常出现的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思路不开阔,缺乏观察力。

我们农村的小学生生活在山区,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他们很少能走出大山。有的小学生小学毕业了可能连县城也没到过。生活圈子的局限性,使我们的小学生在生活中抬头见的是山,低头见的也是山。再加上农村文化生活的缺乏,使他们见闻短少。农村单调的生活也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习以为常,缺乏观察能力,因此在作文中往往打不开思路。

二、题材单一陈旧,缺少新意。

翻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本,不难发现其中所写的事无外乎都是这样:第一次煮饭,把饭煮糊了;难忘的人或事无外乎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如何关心自己等等。所写的题材往往是哥哥写了,弟弟妹妹接着写。在三年级了到六年级还在继续写。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

三、套写改写,抄袭成风。

为了应付作文,又怕自己所写的文章不如意。不少小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不经思考。随便从作文书中抄一篇完任务。所抄来的文章,有的有板有眼但不符合自己实际,有的不伦不类,张冠李戴。看来实在好笑,但又不得不掩卷长思,为什么会样?

四、心中有千言,下笔却无语。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积累词语少以及表达能力有关外。更重要的是本地方言思维与普通话表达之间的矛盾。学生平时说话和思维时习惯用本地方言,而作文时却要求用普通话表达。这样,我们的学生就处于一种在作文时用脑子里相好方言词汇去一个个对照学过的普通话词语,即心中所想与笔下所写不一致的矛盾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关系,积累词语多少关系,有时候学生很难把方言词语与普通话对上号,就造成了这种“心中有千言,下笔却无语”的情况。

那么,我们又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灵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写作素材都来自于生活。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小事得都是值得一写的。而作文就是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但作文是一个过程,不能一步到位,要经过选材---构思---成文这几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是联系紧密的。其中关键是选材。要指导学生选取好的

材料就一定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选材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可以采用记日记的方式。要求学生把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记下来。刚开始,很多学生可能感到“没有什么好写”。或者都是记一些“流水账”,这不要紧,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一些具体的要求。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基本上能把他们喜欢什么,接触什么人以及对事物、人的认识和感受写出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也就会更加留心周围的生活。到写作文时,日记中的生活片断就会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找到写作灵感,写出的思路一定会茅塞顿开。

二、旧题新作、创出新意。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的生活也是精彩纷呈的。学生所写的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是他们童稚的思维对生活的表达。哪怕所写的是最平常的“放牛”这样的小事,我们作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对他们所写的内容多作指导,少作批评。就能使学生在平常小事的旧题材中翻炒出一些新鲜感来。比如,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这篇作文时,在指导下有一个学生写的放牛就与众不同。他在文章中写他的爸爸得了胃出血病,他听别人说多喝泥鳅汤可以治好这种病。所以在星期天他去放牛的时候,把牛赶到山里,就去田里捉泥鳅了,由于太专注,而忘了照顾牛。就这样,牛偷吃了别人的禾苗,他也被本就因病干不了活心情烦燥的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被打的他一声不吭。晚上,他把抓来 的泥鳅燉了汤,端给爸爸。他爸爸终于明白了“牛偷吃了别人的禾苗”的秘密。他一把搂住儿子,父子俩抱头痛哭。这篇作文从“牛偷吃了别人的禾苗”一事中,反映出了父子之间的深情,的确与众不同。事后,经我调查,这是一件真人真事。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悉心指导,题材虽旧,学生也会写出新意来。

三、指导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学生懂得去抄范文,并不得是坏事,至少说明他们有写出好文章的愿望。我们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告诉他们,抄袭的文章再好,毕竟不是自己的。我还注重作文前对学生的辅导。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怎样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等等。必要时,我还要口头作文或是写出下水作文并打印好供学生传阅,以最简单、最明白的方式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努力,学生就会发现身边其实也有很多东西可以一写。于是学生心中的话匣就打开了。学生能写出一篇篇好文章就不是难事了。

四、土洋结合,异曲同工。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在写作中的矛盾很突出。为解决“心中有千言,下笔却无语”的问题,我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注意把书面语言和口语联系起来。不仅教会学生生字、词语听正确读音,还要告诉学生这个词语在方言中怎样说。时间久了,学生的书面词语积累多了,相应的口头语言也就积累多了。到写作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方言就很容易找到相对应的普通话词

语。心中想什么,笔下就写什么。"土洋结合教学的的运用对解决学生作文时“心中有千言、下笔却无语”的矛盾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思维与表达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了。

总之,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再创造过程,出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

摘要:农村小学生的习作中往往存在题材单

一、内容空泛、结构混乱以及写作技能差等问题。其成因有教师方面:一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教学生应付考试的“作文诀窍”却忽视了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由于对学生要求过高而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方面:一是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观察实践而形成了无话可说的烦恼,二是写作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形成了思路闭塞的焦虑。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丰富素材储备、以学促写迁移写法、鼓励为主纠正为辅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提高农村孩子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常见问题 成因 对策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农村孩子在习作方面与城市孩子的差距显得尤为明显。按理说,农村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都会像少年闰土那样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家乡的美丽风光,善良勤劳的农民形象,淳朴浓郁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的生活源泉与学生笔下作文中的内容贫乏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在批阅孩子们的习作时,有时让你啼笑皆非,有时又让你味同嚼蜡,总之,很难找到几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佳作。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不断研究探讨的问题,也是困惑学生的难题。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作文遇到的问题更多。在农村学校执教的十余年间,我发现了问题,也摸索了一些解决的办法,现就此浅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常见的问题

(一)题材单一,缺少“鲜”味儿

读到孩子们的文章,总觉得像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写人大多都写爸爸妈妈,内容则是自己生病了,爸爸妈妈是怎样着急、怎样照顾自己的;写景则多是家乡的小山坡一年四季景色的

变换;写事就是和小伙伴捉鱼、钓龙虾„„题材极为类似。

(二)内容空泛,缺少真情实感

只要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是一脸的痛苦状。“哎呀!又写作文了,写什么好呢?”“老师还要求写四百字,天哪!”真可谓怨声载道。好不容易作文交上来了,仔细一看,刚开了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像“挤牙膏”似的挤出来的作文,能有什么精彩可言呢?

(三)结构混乱,不懂得布局 很多学生对“总分”“总分总”“并列”等结构形式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在作文时却往往结构混乱。有的事例太多,详略不当;有的事例太少,一笔带过;有的段落之间分得不明确,没有突出文章主题。例如,一学生在写《春天的小山坡》时,先写了小山坡上的桃花、梨花等各种花的鲜艳多姿,接着写坡上长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第二段开头又是“山坡上的野花不计其数,红的、黄的、紫的„„”,这样结构就显得混乱不清晰了。又如,一学生在写《我的文具盒》时,第一段是“我的文具盒表面有许多的草莓,有绿的、蓝的、紫的、红的„„”,第二段开头是“还有一个大草莓”,接下来又叙述了文具盒里面的东西。这样的分段不清晰而且没表达出文具盒的特别之处。

(四)写作技能差,语病多,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很多学生的作文句子不通顺,例如“如果困难找妈妈”。错别字很多,如“一坐大山”、“重心写”等。有些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使文章产生歧义,如一学生写:第二天,爸爸对我说“妈妈,昨天晚上腰疼的都没睡好觉”,其中,逗号明显用错了。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中,引号的运用错误最多。

二、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原因 究其根源,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分数,教师往往采取似乎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从写什么到怎样写,都给学生提出许多框框,这样不但不能点拨学生思维的方向,还束缚了学生的心态自由,学生只是消极被动接受,逐渐产生了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另外,老师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字数写足,批改作文时看到字数多的总是多给分数。这就让一些教师在教学生应付考试的“作文诀窍”时忽视了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在批改学生文章时,老师的要求高,给学生的作文分数低,红色的批语中,总是批评的话多,鼓励的话少,在平时单元检测时,更是压低分数,把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得荡然无存。

(二)学生的原因

必须承认,农村学校的学生从小到大,由于种种原因生活比较单调,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观察、实践,因而脑中一片空白。而且,经调查了解,几乎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两本《优秀作文选》、《小学生作文大全》等,学生作文时,习惯于依葫芦画瓢,时间一长,学生养成一种坏习惯—对身边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只有感知了的事物,才能出现再造想象,没有感知或感知模糊、没有体会,就不能再现、再造想象,更不能形成鲜明的观点,因而就有了无话可说的烦恼。我还了解到有近60%的学生时常为有话写不出、不知怎样写而烦恼。这是因为在调动平时一切积蓄写作成文时,不只是对贮存信息提取的思考,还有对信息形成表象的想象、分析、辐射和聚合。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它给小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形成了思路闭塞的焦虑。

三、对策研究

(一)观察实践,丰富素材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文字。”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把这两者相容就是观察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这源活水中去汲取资源、培养观察能力,炼就学生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如此才能保证作文教学遵循写作心理历程:现实→思维→语言→文字,才能使学生从闭门造车的习惯中解脱出来,并且变“无事可写”为“处处有素材”。其次是参与活动积累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非常广阔,除了课堂,还有课外,除了学习,还有活动。课间活动、班级活动等不仅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最感兴趣的,也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例如,班级拔河比赛、才艺展示、主题队会、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这些活动就是学生写作的素材,也会在学生的作文中留下真实而生动的纪录。

(二)以学促写,迁移写法 其实,我们的课文就是最好的作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那又怎样结合课文,以学促写呢?我认为首先是应该让学生多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的《彩色的非洲》一文时,我们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上十分鲜明的特色。这篇课文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色彩斑斓”与“多姿多彩”意思相近但用词不重复,可见作者遣词造句十分讲究。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这些都要引导学生好好的领悟。其次是结合实际适当仿写。虽然说写作讲究的是创造,但也可以适当仿写。如,《燕子专列》一文的开头,作者采用设疑法: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当学生遇到这类主题的作文时,就可以学习这样的写法开好头,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再如,在学习了《草虫的村落》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一种小动物。不过,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要注意求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最后是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作文在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只要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当然,除了课文以外,博览群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语言积累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

(三)鼓励为主,纠正为辅 叶圣陶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兴趣、情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发生转变。他们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而变得乐于写作,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记“闷棍”而丧失兴趣,因此,在批改作文、写评语时,我们尽量做到有针对性、鼓动性、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用婉转带有鼓动性的话来评价,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受到鼓舞,提升学生的兴奋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在内心深处触发了他们继续努力写作的激情,从而把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一旦学生有了这种内在的自主的需求,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苦事、累事了,甚至会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另外,推荐学生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方法。但是,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毕竟是少数,我们可以在班级中创办作文专刊,让更多的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老师多摸索,多反思,即使困难再多、路途再远,也同样能收获秋天的喜悦。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作文中的积累

浅谈小学生作文中的积累

临邑县德平镇中心小学 王兰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些词句都是说积累的神奇作用的。小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积累同样很重要。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需要积累些什么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积累。

一、积累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是很难写出好作文的。那么写作素材从哪里来呢?首先,小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每一次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积累写作文的素材。比如临邑县教委每到假期都会倡导“双十双百”活动。“双十双百”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十种食物制作,学会十种手工技能,认识一百种植物,同一百人交谈。食物的制作要写出制作过程及感受;手工也要写出制作过程,并对作品写出评价;认识植物的时候除了要搜集标本,还要记录相关的知识,比如植物的形状,属于什么科等等;和人交谈的时候,要写出交谈记录。参与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亲近自然、认识世界、接触社会,养成热爱劳动、热爱自然、乐于合作的积极情感和良好习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无形之中也促使学生积累了写作文的素材。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作为班主任老师或者语文老师,要把这样的综合性活动组织好,让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能通过活动真正有所收获。比如我在实施“双十双百”活动的过程中,分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学生积极利用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系列假期实践活动,进行社会服务和调查;开展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体验活动。开学后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成果展,如厨艺比赛、手抄报、植物标本制作、摄影比赛、专题演讲等等,从中评选出美食之星、巧手之星、博识之星、交流之星。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积累了很多的活动经验和感想,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不愁没话说。

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之二是多出行、多看书。“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一个人一定要多出行,多读书,小学生更是如此。不少学生怕作文,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生活内容太单调,没有可写的材料,出行就弥补了这一不足。出行不单单是指旅游,还包括参加一些婚礼、葬礼,参加一些孩子过满月,老人过生日的庆祝活动等。在出行中感悟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一些风俗民情。正所谓见多识广,见识的多了,生活内容就丰富了,作文的题材就有了。

学生怕作文的原因之二,还在于读的书太少,或者没有认真读书。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写诗也会吟”,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表达自然会流畅起来。

二、积累修辞手法的运用

运用好了修辞手法,就如给文章披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能使之华丽而有韵味。很多名家的作品对修辞手法都有很经典的的运用。比如陈淼写的《桂林山水》中的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些比喻句、排比句的巧妙运用,把桂林的山描写得惟妙惟肖,读起来朗朗上口。

朱自清的《春》也大量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手法,使整篇文章充满生机,读起来令人精神振奋,心境豁然开朗。比如描写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描写果树开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描写春天的细雨:“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最经典的描写要数春天带给人的生机和活力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这篇课文之所以让人百读不厌,就是因为作者把自己对春天的观察和感悟用精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修辞手法的运用,给文章变得形象生动,增强了感染力。

小学生无论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还是在课外阅读中,要善于积累和感悟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逐渐学会把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不至于干巴巴的没有色彩。

三、积累写作技巧

同样是一件事,有的人描述起来绘声绘色,有的人描述起来却没有吸引力,为什么?说明说话是有技巧的。小学生写作文也一样,需要一定的技巧。写作的技巧有很多,比如选择新颖的题材,巧妙的构思,选一个夺人眼球的题目,选择倒叙或插叙的手法,在作文中间穿插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等等。有一个小学生写了一篇名为《收购爱心》的文章,文章写的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有一个富豪,向一个充满爱心的村子里的村民收购爱心,并承诺会花大价钱收购,十年后再把爱心返还。村子里的人们就把爱心卖给了他。结果从此村子里的人们不再和睦,吵架、偷东西,人们的生活也不再安宁。后来有人想把卖爱心的钱退回去,要回爱心。可是富豪却说,需要花十倍的价钱才能把爱心赎回去,人们觉得上当了,就赌气把卖爱心的钱丢到了水里,结果爱心又神奇般的回到了村民当中。人们忽然醒悟:爱心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不能用来买卖。文章的题材很有教育意义,构思很巧妙,而题目的选择也很精妙。一看题目,就会叫人产生好奇:爱心怎么能收购?小学生要向我们描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我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读那篇文章的,读完感觉回味悠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技巧的积累也应该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这需要小学生扩大阅读量,并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或者自己的阅读中慢慢领悟。

有志者事竟成,小学生只要有写好作文的信心和决心,多读书,多积累,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来。

第五篇: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园地教师文苑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办法

李忠贤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且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小学生作文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归类如下:

首先是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引导,无写作动机。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只有一个“写作文干什么?不就是给老师完任务嘛。只要将字数划够,给老师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我们知道,人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比如,一个学生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一个顾客去商店采购商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即使是像吃饭、喝水、走路这些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动机可以说是人活动的原因和动力。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可见,写作动机对作文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作文有重大影响的写作动机。

他们不但是如此说,而且也是如此做。从他们的作文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是在给老师完任务”的心态促使

下写作文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如果老师不规定文章的字数,他们150个字左右就完成,甚至有100个字就完成了一篇文章。(当然并不是字数少就不能写出好文章)而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一旦规定了字数,他们又是想方设法的凑字数,小学作文中,频率最高的就是“写人”篇。有一个五年级学生在《我的爷爷》的末尾中这样写道:

“我奶奶每天给爷爷吃一个鸡蛋,妈妈还说让爷爷多喝点猪油,爸爸也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也很高兴。”

看了这些后,谁都会说:“这到底是在写谁呢?或许是在写《我的家》。”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生作文中却很普遍。

二、观察少,胸中无积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想写点什么,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内容。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观察少,胸中无积蓄。我们知道: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它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人们在观察进程中,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和情景刺激、触动。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常常促使观察者进一步观察,调动生活积累,迅速进入写作的构思。

2.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渠道。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会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细节、画面等等的获得与积累,无不有赖于观察。“理”就是道理、根据。而道理、根据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果缺少观察,所下结论要么是马虎的,要么就成为谬论。这是

为获取直接材料作铺垫。

其次还有间接材料。那么观察对阅读,接受和理解书刊资料中的间接材料也是大有裨益的。

3.观察是认识和发现客观事物的基础。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观察开始的。写作中说明,描述客观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状,特征都需要以观察作基础。如写一篇关于狗的说明文,必须认真观察狗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才能写出来。“狗打喷嚏天要下”,是否真是这样的?“蚂蚁搬家雨稀稀”,像类似的问题只有认真观察后才能下结论。

可见,在观察中才能悟出客观事物的意义,并因此而触动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三、积累少,字词不能正确使用。

要写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够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识字是写作的起点。识字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文字只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一种工具,识字的目的是掌握语言文字,用以阅读和写作。

2.写作的基础是识字。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话构成的,而一句话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词构成。所以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字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五年级的学生在《祖国,我对您说》中这样写道:

“在远古的时候,中国和英国战争不断……”

显然是有问题。结果学生说他指的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又不能确定具体的时间,于是他写出了上面的话。可见这个学生对“远古”这个词不理解。因此,对于学过的生字、新词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使用自如。

四、缺少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的训练。

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必须经过训练。而读和写的密切结合是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环节,读是吸取;写是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只读不写,当然作不出好文章;只写不读,写也不能很快提高。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作,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没新的方法!”可见训练的重要性。

而经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真是缺少这种训练。他们中有90%的人从听觉中得到信息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强。(这或许与历代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有直接的关系)而有60%的人会读,也就是能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有50%的人可以与人交流,也就是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能用文字表达出自己感受的学生只占到17%~~20%。

从这几个数据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缺少训练。

其次,客观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教师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的小学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师不能按要求写出一定的文章,也不能准确、简明、扼要的将一件事情完整的用语言表达清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说话重复,导致作文中语句重复。

二、引导和训练的方法欠妥。经过调查发现,许多老师也在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但是,他们训练的方法欠妥。比如:在每次寒假或暑假回来之后,老师布臵的第一篇作文便是《寒、暑假见闻》。许多学生在写不出新的见闻,又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便抄袭他人之作。之后,只要老师布臵的作文是《XX见闻》时,他们就会将原来的那篇文章原封不动的搬出来,以应眼下之急。

有的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说一段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时间一长,学生便将那段感受或见闻倒背如流,并且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表扬。而真的达到训练目标的又有多少呢?

三、讲评的方法不正确。

讲评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以及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许多教师的讲评方法不正确。

1.教师的讲评方法不正确。许多教师在对第一篇作文批阅后,在作文的讲评中,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吸引不了学生,也提高不了学生对教师讲评作文的兴趣。教师尽管讲了本次作文的许多成功之处和不足,但学生收获甚微,甚至一点收获也没有。这样就是老师的讲评发挥不了应有的效力。因此,要改变教师讲评作文的方法,做到“师生共评”,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2.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不正确。教师在批改作文之前,首先应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学生写作对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准确找出文章的优点的缺点,然后再写出评语。

然而许多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连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没有抓住就盲目地写批语。因此,许多批语文不对题。有的老师为了尽显其美,对文章的内容只字不提,在批语中只写道:“语句不通,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等批语。

既然在小学作文中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那么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总结后,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首先教师要能写出一定的文章,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作文。只有自己动手写“下水文”,才能真正体会到作文之道,指导才会得法。其次,教师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定的文章,以身作则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写的好还会得到许多的荣誉。教师也可适当地推荐学生去参加一些征文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二、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实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丰富写作材料。

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不管是活动,还是电影电视;也不管是实验,还是故事新闻,都应该有选择的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和观看,以扩大见识,丰富思想。而这些活动、实验、电影、电视的内容,也就是学生写日记、写作文的材料。

在组织这种活动的时候,一般应该事先提出明确要求,目的是使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参加完活动和看完影片之后要组织讨论,从而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这样做,往往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也是一样,在写出好文章之前首先要有良好的写作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习惯是在长期的不断的观察练习中养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不论走到哪里,不用提醒、不用勉强、便能自觉地,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投入对周围的人物、事物的观察中去,使观察成为一种“天

性”,并随之做出笔记。我每次在给我的新同学上第一次作文课时,我都会做这么一个实验:每人找一个小器皿,然后跟着我在器皿里面倒点水,加点盐、醋、味精和红蓝墨水。之后用指头搅拌并品尝。我是用中指搅拌,食指品尝,并说“好香”。而同学们由于不认真观察,结果将中指放在口中品尝,摇着头说“好怪的味道”。如此反复几遍,最终让同学们看出其中的奥秘,并且告诉他们不认真观察的结果。这样,就激起了学生认真观察的兴趣。

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长练笔、不停笔。比如日记,要一天也不间断地记下去,日积月累,作文水平才会提高的3.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动笔行文之前往往是充满信心的,而等写出初稿后又觉得心里想说的话没能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要反复修改,以达到最美。古今文章大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视文章修改的美谈。欧阳修改文章是“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写《资本论》从初稿到定稿经过多次修改,第二卷前一部分原稿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有八种之多;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手稿,在反复读了两百遍后才定稿付印。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一般低于评价的能力。他们往往能够正确的分析别人的行为,却不善于全面而确切的分析自己的行为。所以,应该让学生从修改其他同学的文章或者教师挑选的文章,逐步过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应逐步提高难度。开始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批语或符号动手修改。以后,可以对

照教师的讲评自己修改。最后,学生应能在交给老师之前自觉修改。一名六年级学生在《我的哥哥》中写道“啊,多好的哥哥呀!”结果写为“啊,好多的哥哥呀”。像这类问题只要认真修改是可以避免的。

四、加强听说读写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在听说读写中,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而读和写是书面语言。无论是心理学、语言学、还是教育学都一致认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人类科学和个体语言的发展,都是口头言语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不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

其次,在这四个能力的发展中,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一天天逐渐成熟的,不是某一天突然可以说许多的话。

总之,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应该全面兼顾,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能力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下载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13ye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作文中审美体验教育研究13ye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作文中的经典开头结尾

    小学生作文经典开头 1、童年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童年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童年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童年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审美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中美育的教学要求。充分进行审美教育工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思想意识。职业中学的语文作为一门......

    《情境体验在小学作文中的实践的研究》报告(共五则)

    《情境体验在小学作文中的实践的研究》报告 吴家镇小:雷彩虹 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首先,我们提出“情景作文”是源自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这种反思主要来自两大......

    小学生作文中可以用到的诗句

    小学生作文中可以用到的诗句 语文的学习重在日常积累,作文的写作更是如此。积累些古诗词、名言警句用在作文中,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能为作文增色不少! 关爱、爱国: 老吾老,以及人......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毛病(一)(范文大全)

    小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的毛病(之一) 言不尽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作文经常会出现言不尽意的问题。比如有学生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站在龙顶山上往下看,山下的景色美极了......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集中体现,是 学生对于所学的字、词、句、篇综合能力的训......

    让细节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

    让细节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裙袂飞扬”让细节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裙袂飞扬”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 加以生 动细致的描绘, 它具体......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 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