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5 11:2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论文》。

第一篇: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审美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中美育的教学要求。充分进行审美教育工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思想意识。职业中学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科目,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开展审美教育是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责任。特别是在新时期背景下,职业中学的教育不仅要不断增强学生技术的培养,而且也要兼顾学生人格修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让学生逐渐树立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进行相应的探究,通过对相关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向学生渗透审美理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满足中职语文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审美能力

职业中学的学生是一群比较特俗的受教育人群,主要是因为这群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承受的压力更大,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更多。同时,不管是在知识层面还是学习能力上,都次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而且,对于职业中学生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偏重于专业技术的教育,对于学生鉴赏、人文方面的教学则较少,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审美意识缺乏,审美能力较低。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意识到这个现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渗透审美教育。

一、职业中学的教师本身就要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践行者和引导者。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审美鉴赏能力,并且精通美学伦理,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审美教育。首先,职业中学语文教师不断学习和修养,构建自身崇高的人格品质,从而树立正直、诚实、廉洁、公正以及坦荡谦逊的品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师者形象,在人格上感染学生,以自身“美丽”的人格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自身语言美和姿态美,也就是说要有完美的业务素养。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就是艺术的策划和实施者。所以,教师要始终站在艺术的高度开展语文教学,科学、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和非肢体语言。比如,在讲课的过程中,讲到动情处,教师要神情兼备、口齿清楚、普通话发音正确、语调清晰、节奏明快、韵律恰当,并懂得遣词造句,达到妙语连珠的效果。借助自己的眼神、肢体等动作向学生传递文章中的艺术美感,让学生受到教师的行为的感染,从而感受到美的存在。最后,专业中学的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在课堂上能够引经据典,把握美学主体和形象,将语文课堂始终笼罩在美的环境下,让学生处处感受美。

二、咬文嚼字,欣赏语文语言美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多美的元素,这就需要相关教学工作和在实际教学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不断从语文篇章中挖掘出美的信息,向学生进行美学渗透。语文篇章中的很多文章在遣词用句上都很有考究,特别是在一些借景抒情的散文篇章中,更是挖掘美学的重要素材。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仔细推敲于文中的词句,尽量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发现语言中的美[1]。比如在《荷塘月色》中一段落对“月色”进行了描写,分别用了“泻”、“浮”、“笼”等动词,也正是这些动词的使用,使得朱自清描写月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个时候,教师就让学生试着对这些动词进行仔细琢磨,看看能不能用别的动词替换,替换之后的效果怎样。比如把“浮”换成“升”,在语句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纵观全句,发现没有原文的美感,而仅仅是叙述月亮升起的过程,使荷塘不再具有一种朦胧和美感,也不能够更加全面和清晰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课文中“美”元素的存在,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效果。

三、展开联想,感悟意境美

意境是在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汇,特别是在一些诗歌当中,意境的存在感更为浓烈。在教学中,只要抓住了意境,就等于抓住了诗歌的灵魂,抓住了作者的心灵,由此来感悟和探索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变得非常容易。同时,通过意境,让学生更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诗歌,让学生更加大胆地展开现象,感受诗歌的意境。比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一诗歌时,要求学生感受“徐志摩”在康桥上对母校的留恋这一情景,展开联想,仔细品读文中的意向和意境,把诗歌中的语言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色彩鲜明和线条清晰的美丽的意境[2]。由此,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意向,并根据文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一诗句来感悟全诗以及作者内心深入的情感,领略诗歌的意境美,从而有效渗透审美教育。

四、感受人格的洒脱,体会人格美

在教学中,想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心灵于课文情感的平等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平台上,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促成学生人格和文章任务人格的对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行路难》这一内容时,在开头的“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就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心境,到诗词中间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让学生感受作者豁达的人格,到最后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学生感悟作者不畏险阻、面向未来、心怀宽广的人格美,从而培养学生大度、洒脱的心境,让学生在逆境中学会保持乐观、自信、积极的心态,形成自身的人格美。

五、结语

总的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应爱不断提高自己身的意识,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美育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宜地向学生渗透审美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满足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满足学生审美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解相梅.浅谈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J].职业,2008,11:117.[2]张天喜,张晓明.给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语文美育教学与研究[J].渭南师专学报,1998,04:95-99.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论文

审美素质是构成社会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学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文化素养体系。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以此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人格、陶冶情感、发展智力、从而实现语文素质教育在素质培养方面的整体目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是美感产生的基础,是审美的核心。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生活中的美。

1.要重视朗读。组织朗诵教学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朗读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朗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过程便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启发培养学生美读,品味其情调,或情绪激昂,或豪放悲壮,或凄切哀婉,或伤感低沉,朗读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美感。优美的朗读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有较强的冲击力,朗朗书声之中优美的意境、传神的描绘、美学蕴味往往能充分而酣畅地体现。美读还能创设情

感氛围,领读或教读始终伴随着感悟和理解。

2.在作文教学中,可通过种种活动,让学生走进电视、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体验生活,感知自然之美、人情之美,从而提高其审美感知力。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文学作品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展示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评价、爱憎态度。读者阅读作品产生共鸣,就受到了美感的熏陶。中学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抓住撼人心灵的故事情节,感人至深的形象,通过鉴赏,使学生感受到心灵之美、自然之美、理趣之美、人格之美。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鉴赏力。首先,在传授知识中培养鉴赏力。应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一些文学常识,诸知文学形象、文学典型、意象、意境,诸如作者的风格流派甚至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作品鉴赏思路都会有所不同。写景类文章表现的是自然美,蕴含的是意境美。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仅仅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审美教育的关键。首先,发挥想象,创造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弦外之音与言外之意的过程,即为创造美。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思维过程中的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成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作品是以语言文字来创造形象的,教学中必须将语言形象转换、补充、再创造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画面,把作者没有直接说的意思补充完整。这样方能创造性地提示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想象作为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其依赖于过去的感知、记忆的表象、抽象思维的参与。其次在构思过程中发现美,在写作过程中创造美。在作文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美。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加生活积累,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美、人情美,并引导学生发现美并展示美、创造美。

第三篇: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由于职业中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要让职业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让学生能够充分把握语文知识点,并能够很好地运用,就必须对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利用教材培养语文基础能力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应用文、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而教材编写的侧重点在于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将传统的课堂向实践课堂转变。教材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示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其范本的作用,并结合教材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安排好训练时间,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将三十分钟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听、读、说。听课文的朗读、时政要闻、带情景的诗词、节目的介绍、名人名言等范文。读前一环节的内容。对所听和所读的内容进行复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的主题,如季节、节日等。像圣诞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素材和资料,让学生介绍圣诞节的来历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热情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才是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和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充实自身,有效地避免反复的练习与分析。学生不能被动地成为教材的灌输对象,而要成为教材的探索者。也就是说,语文课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一个拥有语文实践的课堂。教师是语文课堂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以及合作者。教师就如同导演,戏还是要演员出演。学生就像演员,在导演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协助,绝对不可本末倒置。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开展演讲、表演、诗朗诵等活动或比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如讲解《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将课程变成一场朗诵比赛或是鉴赏课。再如讲授《雷雨》时,可以将课堂变成一堂话剧表演课。学生通过对剧本的深入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心理,从而对文章的主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为学生创造课后实践机会

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实践能力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课前、课上、课后无论哪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都非常重要,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为学生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是每个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做的。如根据课文的内容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作品。每学期开学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课外阅读目录,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几本阅读。阅读期间,可以每周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动力。语文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也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故事会、辩论会等,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四、让课前、课上、课后有效衔接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低,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上,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是中职院校教师要不断进行的工作。让课前准备、课上实践、课后巩固形成一条有力的教学战线。课前,教师引导学生熟悉、理解吸收教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做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实践活动。课后,教师要将精力转移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与运用上。这样,教师才能对教学的目标任务以及方法有更高的认识,让语文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做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让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和谐、平等的氛围。这样,也能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如讲解《故都的秋》一文时,课前,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教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课文,课后学生模仿《故都的秋》写一篇秋的独特的场景或印象特深的景象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家乡秋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尽早步入社会、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学生,由于学生对文化课热情程度较低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中职院校语文教师更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增设有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前准备,课上实践和课后巩固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机整体,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中职院校学生发挥作用。

第四篇:审美心理研究论文

浅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审美差异

摘要:不管是在东方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化中,还是在古希腊及罗马的巨大艺术成就中,山水画与风景画这两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字:风景画、山水画、审美比较

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是在两个不同民族、两种不同文化意识、两种不同审美理念的造就下而形成的两种不同风格、不同视觉感受的画种,但其表现对象则都是自然景观。两者无论是在绘画的审美观念上,还是人们的审美习惯上,都不尽相同。西方风景画着重于对自然景观的再现,通过特定技法摹仿自然、还原自然,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真实感。中国山水画则追求自然景观在创作者内心的感受,山水之美流于内心的精神世界,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而西方的风景画则可称为自然的人化。本文将从中西方写意与写实这一绘画特点来论述、比较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审美上的差异性。

一 西方绘画的自然再现——写实美

众所周知, 西方绘画最大的特点是写实, 与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形成了两门不同观念的绘画体系,彼此之间都有各自发展的方向和特定的审美群体。西方的绘画艺术, 主要是受古希腊和古罗马审美思想的影响, 追求艺术上的理性精神, 重视视觉上的真实感。也因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①因此艺术家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则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②,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当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这就使得西方的早①

②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与自然。在了解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他们笔下刻绘的真实的自然,也就可以领会了。这是与中国的山水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美的认识,表现在艺术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艺术上的再现是西方古典绘画的基本特征, 这可以从古希腊所留下的建筑遗址中得以证明。在人体雕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准确的人体比例和自然的人物动态, 与生活中的人十分相近。这与古希腊的哲学家、美学家们所倡导的审美思想、审美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指出“艺术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摹仿”。③所以西方的画家无论是对人物画、风景画、还是静物画都十分重视刻画审美客体在自然中的具体形象的真实感, 并运用写实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家的内心对自然客体的审美感受。风景画也不例外地继承欧洲绘画的写实传统, 以自然、朴素、写实的手法来真实地表现大自然景象。

西方的风景画家在绘画创作上不把过多的主观情绪表现于作品中, 求真、求实, 直接对景写生, 所表现的自然景观也都是自己早以熟悉的、平凡的、生活化小景,是以一种生活化的心态来表现他们所见到的自然景观。乡村的房舍、街景码头、林荫小道都是西方风景画家常常表现的对象, 立足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并不刻意表现与自己生活无关的名山大川, 只注重对象中所蕴藏着的和谐美、形式美。中国的古典山水画家则不然, 他们不把那些平凡的、不起眼的、生活化小景作为自己山水创作的对象, 因为他们立志高远, 负有精神使命, 必须对自然界的景观进行改造、重组, 将自己的特定山水情怀寄托在作品中。所以, 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相比较, 中国山水画的美是一种离生活较远的、又高于生活的、理想化的美。西方风景画的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朴素的美、生活化的美。比如英国画家康期太布尔的《运草车》, 从景象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辆运草车正涉水而行, 红砖农舍的背后是高大的树木,色彩层次丰富, 原野辽阔而深远, 还有天上飘动的云彩, 但整个画面透着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给人一种真实生活的美, 给人们的审美启示是对自然的热爱, 对生活的热爱。

二 中国绘画的美学追求——写意美

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是,“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④

如果说西方风景画是以写实为特征的话, 那么中国的山水画则是以写意的③

④ 宗白华译:《西方美学名著选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肖驰:《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形式进入人们的审美视觉的。所谓的写意就是“求神似、不求形似”,艺术所表现的客观对象不能太似,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是相对写实而存在一种视觉状态。追求绘画过程中用笔、用墨的畅快感, 以达到精神上的“畅神”,中国绘画的写意性, 比之于西方绘画的写实性,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审美理念有关。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同于西方哲学。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正是道家的玄学风靡四方的时候。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处师造化,中得心源”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的宗旨, 大自然的景观是怎样并不重要,心中的自然是怎样才是重要的。中国的山水画家不象西方画家那样对景作画,而是把对景写生的画稿作为再造心灵山水的素材。中国画家认为,在绘画上仅仅停留在“处师造化”上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该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对自然的景观有独特理解,“中得心源”在心中进行加工改造, 使自然的景观得以升华成为艺术美。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写意与写实性, 在审美的追求上, 也有本质的区别。西方风景画所追求的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真实的美感, 是大众共享的艺术。而中国山水画家所强调的是个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比如一些文人山水画家的表现仙隐遁世的逍遥之乐的创作。中国的山水画家与西方的风景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观时, 用审美思维方式来表达客观对象, 所要赋于的思想内涵也是不同的。西方画家主要还是表现自然在视觉中的真实感, 并不需在画中过多地表现自我, 或暗喻自己品德的高尚, 而中国的山水画家认为山水除了它的貌相外, 还有它的精神品德, 借崇高型的山水来表现画家的胸怀宽广, 借山水画来表达自己的仁与德, 借山水画以明志。

三 小结

以上是对中西方山水画和风景画在审美理念上的分析比较,当然,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不止于此。可更应当承认,随着历史的发展, 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中西绘画在本质上,只会越来越接近一致,不会越来越分离。要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取得更大的发展,就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 扬自身优势,传承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并将其向外推介。同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热情地接纳与汲取外来优秀绘画艺术的营养,按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沿着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结合时代的特点,现实的实践去认真地总结、探索与创新, 真正实现

中国绘画艺术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舒也:《中西文化与审美价值诠释》,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吕志强:《当茶遇到咖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马奇主编:《中西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肖驰: 《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宗白华:《西方美学名著选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五篇:瑜伽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该文以瑜伽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为题,阐述了瑜伽运动的美学特征,以及瑜伽教学通过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净化心灵、塑造完美人格等途径进行美育教育,在瑜伽教学中通过培养和强化学生正确审美观念、建立适应于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创建优美教学环境等方法实施审美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瑜伽;教学;审美教育

瑜伽一词来自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合一、连接和束缚,即集中人的注意力并加以引导。几千年来,瑜伽作为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是印度瑜伽修炼者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修炼法,是印度圣哲先贤在深沉的静和定思考状态下,从直觉感悟生命的认知。瑜伽可以平衡、强化、协调修炼者的身体和灵魂,教授修行者如何将自我的灵魂与神性相结合而获得解脱。瑜伽指明了完美的身体健康和思想控制,以及修炼者的人生观、世界观、自然三者的完美统一的方法。目前,瑜伽在全国广泛流传,成为广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1瑜伽的美学特征

1.1形式美

形式美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形式将身体运动的美表现出来,其审美意义相对独立,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的事物存在于体育活动过程中,其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人们在创造美和欣赏美时,都要从形式美开始。形式美是修炼者在瑜伽活动中通过视觉直接感受到美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外观感受。形式美主要包括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基础的材料(如形体、色彩、声音)和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把自然物质因素进行组合,形成一定的规律(如对称、均衡、整齐、节奏、比例和谐)两大部分。

1.2内涵美

瑜伽的内涵美表现在变化和精神2个方面。瑜伽美在修炼者的动作中变化,身体持续换位,动作幅度不断增加,在三度空间中将动态变化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轻柔的音乐变化为瑜伽动作的起伏创造客观条件,音乐与动作在结构上形成内在联系,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瑜伽动作也随之变化,亦产生韵律美。在整套瑜伽动作中,加入相对有难度的动作,会让学生在练习中融合产生力与身体美、智慧、个性品质美和气质等多种心理品质。练习瑜伽持之以恒,可使修炼者思想开朗、坚毅豁达、精神充沛、身心平衡、充满活力,学会养心、知足、安宁、冷静与无私,能平静地面对悲伤、焦虑等问题,能以淡定之心对待生活,使其精神得到美的享受。瑜伽美在精神指在练习中,学生起初身体习惯原有的动作节奏和生活规律,无法承受动作姿势的能量,身体不断颤抖,进而坚持不懈,用心掌握要诀,进入新的练习体位法状态时,身体就自然、平稳,会变得更加舒适。瑜伽的精神美使学生姿势美、意志自信,同时又带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想象。

2瑜伽教学是学校美育教育途径

通过瑜伽课开展美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瑜伽运动是形式美、内涵美和艺术美等多种美的集合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让学生从教学的动作和环节中获得美的熏陶,提升美的素质。作为一项时尚健身项目,瑜伽深受学生的欢迎,这为在瑜伽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瑜伽课上开展审美教育,即将美育和体育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实践实现两者的教育作用。因此,瑜伽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体动作,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2.1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亦称艺术鉴赏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等。瑜伽因其运动形式独特,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着美,同时学生也在练习中感受到美的形式和内涵。在瑜伽运动中,悦耳的音乐、优美的体式、优美的服装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美的氛围。学生既达到了塑身健体,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在瑜伽审美实践中,学生通过瑜伽动作来展现自身美的同时,也在鉴赏其他同学的美。瑜伽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审美教育,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2陶冶净化心灵

瑜伽教学中的美育就是将美学理论借助瑜伽的各种动作,对学生实施美育,愉悦和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精神升华。学生在瑜伽练习中,内心平静,通过有序的呼吸和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进入凝神、忘我的境界,在良好的环境下,伴着音乐进行练习,忘却一切烦恼,陶醉在美的氛围中。通过瑜伽练习,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其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灵平静并得到净化。

2.3塑造完美人格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是美育的重要职能。要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学校阶段是学生个体审美观念建立的时期,在瑜伽运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练习中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发展。随着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其审美意识不断增强,并认识到美的真谛,从而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使自身的情感和心灵得到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相互支持、理解、合作,共同完成动作,可体验到协作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和发扬团队精神,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也得到发扬。

3瑜伽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3.1培养和强化学生正确审美观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阶段,对美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和渴望,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体育课一项重要任务。瑜伽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审美观进行引导,向学生教授美学知识,并结合瑜伽运动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美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在教授动作过程中进行美的渗透,使学生获得美感,并培养标准的体形和姿态。瑜伽动作中包含着一定的舞蹈元素,造型上展现了舞蹈中婀娜多姿、轻盈灵动、刚柔之美。将瑜伽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舞蹈瑜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在瑜伽课融入舞蹈,既培养学生的气质和形态,又进一步提高审美意识,强化学生的审美观念。

3.2建立适应于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瑜伽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必须建立较好体现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去完成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瑜伽运动具有动静结合、内外联系的运动特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有效地提高审美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观看专项技术图片或瑜伽视频,从运动学、美学等角度讲解动作原理,分析动作所具有的美感,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与理论相结合,多角度地感受艺术的熏陶,并穿插点评和说明。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剂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3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在瑜伽教学中,教师作为美的引导者,自身要先能感受美、塑造美,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美、学习美。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和修养,其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才能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所以,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在瑜伽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审美教育,成为美的传播者。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仪表风范和言谈举止,示范动作准确优雅,向学生进行美的传递。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认可和鼓励学生,用情感感召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里产生愉悦感,其审美能力也随之提高。

3.4努力创建优美教学环境

优美舒适的教学环境是影响整个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和顺利实施审美教育,必须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学校尽可能为瑜伽课提供专门场馆,专门用于瑜伽教学。良好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心情愉悦,更能激发其练习兴趣和积极性。在瑜伽教学中,布局合理、清洁、舒适的教学环境,富有艺术感染力。学生置身于一个美的环境中,自然美的良性刺激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学习教师教授的瑜伽教学内容。因此,为了保证瑜伽教学以及审美教育的效果,务必要重视教学环境的安排和建设,必须努力创建一个让师生满意的瑜伽教学场馆。

参考文献:

[1]周松峰,房磊.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11(7):46-47

[2]缪慧梅.浅析瑜伽教育与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64-165

[3]续姜.论高职院校瑜伽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6(3):209-210

[4]黄武平.表象训练在普通高校瑜伽教学中的应用[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3):316-319

下载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研究论文

    中 学 语 文 特 级 教 师 研 究 语文特级教师对我的影响 2014年9月11日,我开始教育实习。和我同一批次的实习生都很羡慕我,因为我的指导老师足够优秀。在跟随他实习的这两个月......

    生活教育理论下中学语文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生活即教育”。中学语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应当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支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正确解读陶行知的生活教......

    中学语文论文:中学语文古典诗歌审美教学探究

    中学语文论文:中学语文古典诗歌审美教学探究 【中文摘要】我国新树立起的教学理念开始特别强调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精神,即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这就决定了语文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四川省彭州市天彭中学简雪梅 李元建[摘要]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按照美学教育规律,指导学生到文学作品中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理论若不包括对审美教育的研究,就是不完备的理论。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进行各种美的创造外,还要通过审美教育,实现自身的美化。审美教育是指运用美学理论和美......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论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实现方式 楚雄州双柏县第一中学周楚怡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论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实现方式产生的原因以及艺术语言所具有的......

    谈谈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2

    谈谈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 化州市第四中学 谢富权 内容提要① 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来展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本文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