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尚文玉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院 软件工程学院/系,黑龙江省 宁安市 邮编157421)摘要:针对当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存在教学质量问题(即:学生对老师教过的东西还不会),在分析自身实际基础上,本文提出高校应该严把教学质量关观点,结合自身实际,在软件工程课程方面提出诸多建议。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问题;对策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是指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系统的系统、规范、可度量的方法,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来构建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工程概论、项目管理、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维护、软件开发工具、设计模式等诸多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软件课程,是计算机或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为代表的国外大学已经开发出非常实用的工程软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它包括1O个知识体系、58个知识领域。
1.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软件工程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后经改革,学校逐渐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新增各种实验课,但对于软件工程,仍存在诸多问题。1.1教师的分配问题
软件工程课程需要教师对软件工程涉及的诸多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并拥有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当高。一般来说,教师需要精通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并有参与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经验。而现在,虽然也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但大部分的教师是没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所以讲课也是纸上谈兵,空洞无味,学生无法将老师所讲与实际的联系,更是无法体会到讲课的意义,造成了学生不爱学的现状。1.2讲课内容过于理论化
软件工程的理论并不是空洞的理论,它的许多理论及规范均来自于实际需要和前人的经验总结,它的目标是实实在在地做出一个满足用户要求的系统出来,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实践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从事工程实践的技能,包括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编写文档、源码设计与控制、使用工具等基本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技术与具体的软件项目相结合,以实例增进学生理解,以实践锻炼学生的工程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脱节的现象,有时甚至缺乏进行教学实践的场所与环境,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软件工程的精髓,更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1.3死板的讲课方式
对于一名学生而言,课堂上最重要的听懂这门课程,然而,据笔者所知,大学课堂上,多媒体授课方式是被“鼓励”的;但是校方的鼓励过于严格,这种硬性的鼓励让部分教师无法灵活自如的讲课,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老师将经历投入在了做好课件,做出漂亮的课件,这种所谓的漂亮的课件让学生们看得眼花缭乱,课上“充实”,课下“空洞”。1.4“不专业”的课程安排
软件工程这门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产生的较晚,多半学校是按照国外的已经很成型
2.2深入研究性教学
“问题”是研究性教学的核心.研究性教学就是始于问题、围绕问题,为分析解决问题而展开的师生共|日1合作的活动。问题的来源主要在以下几方面:a)是从教学内容(或学科内容)所标示的重点和难点中寻求与发现所研究的问题;b)是从大多数学生感兴趣且有争论的教学内容中寻求与发现所研究的问题;c)是从与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相联系的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寻求与发现所研究的M题;d)是从模拟科学家的实验过程,验证学科中相关的定理、结论或原理的过程中寻求与发现所研究的问题;e)是针对具体的教学情景,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所引发的有价值的疑难和矛盾中寻求与发现所研究的问题;f)是直接从相关文献翻阅和学习中寻求与发现所研究的问题。
研究性教学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自己要会研究.还要擅跃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首先,教师对所讲授的课程要确有研究。其次教师应改革“权威性教学”以减轻对学生创造力的压抑;最后,教师应采取有助于研究性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地组织教学。2.3灵活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鼓励和引导探索式学习,课堂讲解采取课堂互动讨论,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每次课堂教学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查阅文献,欢迎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和软件演示。鼓励学生走进企业,与软件从业人员进行接触与交流,真正体会当前软件工程业界的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为了便于学生进行网上自学、讨论交流、项目提交、在线测试、教学效果评价,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院应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电子教案、课程案例、实践项目、课程评价反馈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得以加强,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变成主动地探索知识。
5.结语
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式能更好的完成“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总之.针对软件工程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的特点,根据软件行业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校方给出实际的对策,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突出课程基本理论和概念知识的同时,更侧莺于对学生的软件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英文摘要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Shang Wenyu(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college /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province zip code 157421)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problems(i.e.: the student to teacher taught things also won't), in the analysis of its practical basi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university shoul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view, combinative oneself is actual, in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 puts forward many suggestions.Key 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teaching;problem;countermeasure
第二篇:软件工程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
时间:2009-03-22 08:47 来源: 作者: 点击:1059
学院在课程体系制定、课程计划安排上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与规范的操作程序。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由学院主管院长负责,对国内外大学、大型IT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确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构成,而后由主管院长召集相关教师起草方案,再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和企业专家进行论证,并报学校教务处审核、批准,由此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同时,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学院通过增加或变更选修课、开设讲座等方式动态调整。目前,软件学院主要课程设置按课程体系关键域分类如下。
1)数学基础(本科):大学数学I、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等。
2)软件基础(本科):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编程与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C/C++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
3)硬件基础(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基础、数字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4)专业技术(本科):大型数据库技术、软件体系结构、系统级编程技术、数据挖掘、嵌入式系统、J2EE应用开发、.NET架构软件开发、设计模式、建模与测试、信息安全、软件开发案例分析、并行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络与分布式计算、计算机图形学等。
5)工程管理(本科):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企业管理、网络营销、商务谈判技巧、软件度量及应用、心理学、商务英语等。
6)数学基础(双证硕士):应用统计、组合数学、应用数学方法等。
7)软件理论基础(双证硕士):现代软件工程、面向对象与构件技术、高等计算机算法、移动计算等。
8)数学基础(工程硕士):运筹学、工程数学基础、应用数学方法等。
9)软件理论基础(工程硕士):分布式系统、现代软件工程、软件重用与构件技术、软件工程实例分析等。
第三篇: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
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
摘 要:介绍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内容特点,结合软件工程教学的现状及培养目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方法;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
软件工程是为了解决“软件危机”的困扰应运而生的一门工程性学科,它指导着软件开发人员以工程化的手段规范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师利用实际项目及实践教学环节对软件工程的核心理论进行深入的讲解。
一、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传统的软件工程的教学围绕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展开,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等内容。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的内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更新,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现在的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中,增加了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UML统一建模语言、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度量、软件复用及构件工程等知识。在讲授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和基本原理的同时,我们向学生介绍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能力成熟度模型)以及ISO9000等国际标准。布置学生课后了解敏捷开发、软件复用、构件接口等新技术。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软件工程领域中项目管理这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CMM指导之下的软件开发的过程管理方法越来越科学,软件质量和开发过
程的评估体系也逐渐完善。学生应该了解这些新的理论、方法和
技术。
二、软件工程的教学模式
软件学院和常规的计算机专业在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区别。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一般有纯英文教学或双语教学。常规的计算机专业在软件工程上采用纯英文教学的目前极少,但有不少采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对于软件工程这样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阅读国际软件工程权威们召开的研讨会报告原文,了解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几个问题:(1)授课者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把握好教学过程中使用英文的比例;(2)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软件学院基本选择国外软件工程专家专著类英
文原版教材,如,Roger Pressman的经典教材:《软件工程?实践者之
路》(第六版)(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3)毕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有别于传统的中文授课方式。教师课后要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映,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并做好课后辅导和答疑工作。
三、软件工程教学方法
软件工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采用以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教师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讲解理论知识中的重、难点,学生通过网上课件浏览、自行查阅资料等方式学习其余内容。没有扎实的理论做指导,在今后很难成为一个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当然,要很好地理解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体系是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个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的、易于理解的、实际的软件项目案例,在教学中结合该案例讲授每个知识点。该案例最好来源于授课教师参与过的项目,授课教师对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比较了解。讲解项目的每个知识点后,再布置一些让学生做的案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能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2.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反思性实践”
“反思性实践”注重学习中人的因素,采用反思思维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美国教育家DonaldSchon在他的《反思性实践者》中指出,作为一个实践者,要不断地在行动中对行动进行反思,并不断地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在学生的课程设计或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学生从软件系统的开发开始,反思自己和他人如何开发和使用算法。然后,再进一步反思与开发和各步骤相关的策略、规则和理论等。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的体验、教学心得、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反思以随笔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上,学生通过阅读,将这些言传性知识内化为个人的实际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可以进行经验交流。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不停的相互追问中,教师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3.注重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布置大型项目,将学生划分为6~10人的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担任项目经理、客户、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等角色,小组成员角色可以互换,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阶段的任务。教师、助教可以扮演用户的角色,帮助学生提高在需求分析中的谈判与沟通技巧。最后,学生分组上台,讲述本组对项目的理解、分析、论证和决策过程。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对每个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提出意见。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间不仅能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整合,拓展并完善自己,还可以从中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会负责。经过课程设计,学生的创造性、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
发展。
四、构建多元化教学辅助平台
1.建立网络学习的平台
可以设立软件工程学习网站,教师在网站上公布教学课件、课程进度、作业和实验要求等内容,并且将要补充介绍的一些先进技术放在网上供学生自行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学习经验,随时和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和答疑。
2.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软件工程课程实践环节的主要场所,软件工程的课
程设计要求实验室配备合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工程工具软件,以便为教学研究和学生实践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学校应该与管理规范的软件企业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伙伴关系,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并且经常请企业里有丰富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为学生作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规范方面的专题报告。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软件开发的实际问题、行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确定自己今后的专业研究方向。更为重要的是,让企业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就业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五、综合考评方式
软件工程课程的考试方式要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期末理论考试不是考核的重点,应该采用结构合理的考核方式,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由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程设计、期末笔试组成的综合评价学生的考核体系。我们的考核方案为:作业、课堂表现占20%,课程设计(小组为单位)占40%,笔试占40%。
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密切注意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软件行业需求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
力,造就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和软件行业急需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备军,宋超.反思和抽象在“软件工程中人的因素”课程学习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6(1):52-56.[2]肖春景,乔永卫.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7(2):133-135.[3]林怀忠,杨小虎,陈越.软件学院中“软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4):34-36.[4]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作者单位 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学电子与信息
工程学院)
编辑 韩 晓
第四篇: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一些体会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一些体会
陈中育
(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在分析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对学生软件开发习惯的一些影响,提出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的一些基本要求。
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开发习惯;教师素质
Some Pedagogical Experience of SE Curriculum Instruction
Chen Zhong-yu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321004, China)
Abstract: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E curriculun instruction,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E curriculun instruction upon the develop style of the students, Presents some basic requirement of teacher culture about SE curriculun instruction.Keywords: SE;Curriculum Instruction;Develop Style;Teacher Culture
0引言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人从事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近十年,在教学过程中深感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因为软件工程与计算机专业其他先行基础课程的密切关联,更为重要的是软件工程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以后的软件开发思路和工作规范,甚至关系到我们国家整体软件产业在世界软件产业中的生存空间。
当前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办软件学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先行开设软件工程专业,这也说明软件工程知识是整个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核心内容。本文作者试图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来分析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坚持让学生着重学习哪些知识、使学生得到什么能力的培养。
1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特点
(1)课程特点
《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要求基础课程较多、应用实践性较强、与产业标准行业规范衔接、概念多、涉及面广的课程。属于在高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方法;自觉遵循软件工程方法论中的一些规范和工业领域中的一些行业标准;目的是提高软件开发的生产率,减少软件开发和维护中的错误,确保最终用户软件产品的质量。
(2)要求基础课程较多
要求学生在学习软件工程之前已经完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先行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都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些重要基础课程,也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计算机领域开发的技术能力。
任何大规模的软件项目开发最终是由很多开发组织、很多开发人员的集体参与、协作完成。具体的技术工作就是依赖于这些先行课程的能力,而软件工程所涉及的却是从工程技术、工程组织、工程管理、软件体系框架上的一系列难题。
(3)应用实践性较强
我们认为目前高校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在软件工程师,而不是计算机科学家,这应该是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作为软件工程师一个根本的能力就是实际软件开发能力问题,在课程学习尤其是软件工程的课程学习必须坚持软件开发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的结合,把握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在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实际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4)与产业标准行业规范衔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对于中国的软件业而言,如何抓住机遇,跻身国际软件强国之列,已经成为一个首要的问题。毫无疑问,现实的中国软件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国情与我们类似的印度经过短短的十几年发展时间,印度以其软件公司的规范化和软件开发实力占有了全球市场的相当大份额,印度的软件出口额几乎是中国的30倍。目前,中国软件企业有5000家,是印度的5倍以上,但其中80%是小作坊式企业,不能形成较大的规模,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开发没有很好地执行软件规范化和行业标准所造成的。
造成这种局面,我们的软件教学体制也有责任,我们必须在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中认真学习软件开发的通行规范和标准,课程教学与与产业标准行业规范衔接。
2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对软件开发习惯的影响
(1)什么是软件开发习惯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行为习惯与做事风格是等同的两个概念,记得在史济民主编的《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一书中是这样描述风格的。所谓风格,就是作家、画家和程序员在创作中喜欢和习惯使用的表达自己作品题材的方式。
从70年代以来,软件工程发展到今天,编码的目的从最初的强调程序执行效率到强调程序结构清晰到对象封装。伴随着程序设计语言从过程设计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随着软件工程技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运用,人们逐步认识到,在大型系统的开发中,规范一致的开发习惯非常重要,增进成员之间的相通讯交流,减少因不协调而引起的问题,提高软件重用程度,软件开发的习惯也从过去的个人作坊到团队合作,从过去的强调过程代码编写到强调流程管理,从过去的强调代码实现到强调规范化文档编写,从过去的过程模块技术到现在的组件技术、构件技术、应用中间件技术。
(2)程序设计语言选择习惯
任何软件系统的实现都必须选择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来完成,选择语言工具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很好的解决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开发小组成员能否使用某种语言工具。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很多学生选择语言上主要看自己是否喜欢和掌握程度来决定,虽然这样的大多数语言能解决大多数问题,但这样的选择原则是错误的,也不利于跟踪和利用最新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软件工程是发展的,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我们的开发方式也必须随之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就软件工程现状而言,我认为任何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员都必须掌握两种语言。其中C是非常基础的语言,它对于培养软件开发的基本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软件开发习惯,培养模块化、结构化等基本软件开发技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掌握了C,也就获得了通向程序底层环境的通行证,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深入到任何的层次,解决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而C++的最大特点,除了对C的基本特性的继承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可以培养程序员完整的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及基本的技巧,还可以使得开发人员充分了解WINDOWS等多任务操作系统上程序运行的基本原理,从而为实际的应用开发提供最基础的思维模式。
(3)善于合作开发的习惯
我们必须看到,现在的软件业已经不是发展初期的软件业了,如今软件业的产业化规模已经相当大,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一个产品需要有非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什么是产业?它是一个通过计划、合作、创新,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创造价值的活动。对于
一个产业来说,个人作坊式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几乎是中国软件产业的一个软筋。
我们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大都积累了编程经验,也参与过一些开发实践,但是我们在软件工程教学中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开发、团队作战等思想时,他们马上感到无所适从,觉得自己一身编程能力无法得到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说明:每个人的技术特长需要封装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细节上,一个成功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产业化运作,包括规划、开发、测试、包装、宣传、营销、客户服务。必须强调编程高手孤高倨傲、急功近利是非常有害的。
(4)用软件工程观点思考问题的习惯
我们周围很多从事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开发的专业人员有一种普遍的错误认识,认为软件开发主要的是技术问题,认为“不采用软件工程”也能做好软件产业化工作,这正是我们国内软件产业界落后思想的表现,也是软件企业短视、个人自由散漫、高傲自大的表现。如果这样的思想被多数人认可,将是我们软件产业界的一大悲哀。
曾经有一位同事这样评价软件工程这们课程,说软件工程其实就象是教育学,当然他的态度是教育学并不重要软件工程也不重要。如果我们的计算机教师都是这样的观点,那么我们怎么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软件工程的重要性呢?
我们的问题决不在于需不需“软件工程”的争论,这本身就是无可置疑的。问题在于怎样去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服务于我们的软件开发工作,这才是关键之关键。如果没有真正理解软件工程的根本思想,生搬硬套一些规程、一套文档格式和一些方法,只能给软件开发工作带来干扰和破坏,不会产生任何建设性作用。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普及的是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把它灌输到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之中,那么,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究竟是什么?我想也会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我认为这样几点应该是共同的:(1)软件的开发一定要以产业化的思想来看待,强调合作和规范,杜绝随意性;(2)软件的开发过程一定要采用某种方法进行进度和成本的控制;(3)软件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保证的措施一是提高开发过程的质量,二是通过严格测试;(4)客户的需求永远是软件开发的终极目标,客户的需求一定要准确,并且一丝不苟地满足;(5)软件开发的所有成果必须存在于容易理解的书面文件中,而不是仅仅存在于软件开发人员的头脑中。
3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的一些特殊要求
(1)丰富的大型软件系统开发经验
软件工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实践开发经验、大型系统分析能力的教师
很难胜任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任务,这是软件工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个很重要的素质,目前无论业界还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最缺的正是这样的专业人员。
(2)良好的语言沟通和文字表达能力
虽然作为教师本身就应该有这样的素质,但是软件工程教学中这种素质尤为重要,面对用户需求理解和表达,面对计划报告的书写,面对合作团队的组织、沟通和协调,等等,都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素质。
(3)一定的市场运作能力
我们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你所开发的软件产品必须被用户接受被市场认可,了解市场把握市场善于运作市场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之一。
(4)较强的工程经济分析能力
软件作为一个工业产品,它应当赚取足够的利润,才能使软件开发组织生存下去。因此,从事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师应当具有较强的工程经济分析能力,能够分析软件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并做出合理的投资效益预测。
(5)健康的心理素质
开发软件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成功开发一个软件产品,要经过反复修改,要花费大量的进间和精力,这些都要求软件人员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成果分享精神。
4结束语
以上这些思考只是从软件工程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些问题,希望以此话题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和争鸣。
作者简介:陈中育(1964--),男,浙江浦江人,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数据库。
第五篇: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本站推荐)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本文以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讨论了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评判角度不完善、教学技能的单一性、实践与理论的衔接性差方面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教育教学
一、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评判角度不完善
高校对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目前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平均值法和任课教师为住的评价法。两种评价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都遵照了教育测量的规律和原则,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有着不少问题。单一的平均方法或者任课教师主导方法都不能适宜平面构成课程科学评价的需要,评价者应当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模式并且有意识地关照课堂过程,收集有关学生学习的多种资料,在动态中系统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技能过分强调单一身份
当前的平面设计教育也像工业品生产一样,不同的“生产线”生产不同“产品”,再现出学生的知识结构过于狭窄单一,严重不适应社会对创新发展的需要。平面设计基础教育主要是培养设计创造型人才,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平面设计的水准,而人的综合素质靠单一的“生产线”是不可能完成的。平面设计教育不仅要培养创新型的平面设计师,更要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即那些不仅精通本专业知识,而且平面设计视野宽阔,对相关学科的知识都能有所涉猎,对其它人文知识有浓厚兴趣的人才。复合型人才适应了社会要求面方的现状,适应人才就业的趋势,多元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的互补性相得益彰,会使他们在多种岗位上大显身手,起着“以一代多”的作用。
(三)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衔接性差
平面设计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是课程教学改革中重中之重。因为,传统的平面设计实践课程主要在课堂中练习以及实验室体会,往往忽略平面设计在社会实践中重要环节,学生做实验课程相当少,无法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基本上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与社会实际需要存在了脱节,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平面设计的要求。因此,平面设计在实践工作中需要选择对口的工厂、企业或者设计单位之间进行合作,从而进行模拟或实际设计工作来增加学生的实践课时,使得课堂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课堂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的过程。
二、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传统的设计教学循守着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模式,没有根据培养什么样的设计人才,来设置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先理论,后实践”,这不符合平面设计的原则。我们应该把大学四年的各门课程认真分析一下,看一看学生能够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这种脱离实际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经济技术造成的无机形的负面影响
难以估量。工业设计专业的基本目的是培养能够设计大量新产品的人,以满足学生和企业需要。如果我们学校培养的人不会设计东西,学生一毕业就可能失业,我们的学校最终会被社会淘汰。为了企业生存,也为了学生的生存,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二)学生个人缺乏实践性追求,导致平面设计创新意识的薄弱
有大部分学生对平面设计存在着片面理解。简单的认为设计的好坏在于艺术性,在于好看;认为能画好几张招贴就是能力,能很好的表达设计思想就是素质。从而导致忽视消费者、忽视市场的想象。以致于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以后,才发现理想中的设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竞回是这么远;才发现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这种差距就是学生缺少实践性的观点,缺乏实践性追求。缺少对市场的把握,这种心态导致学生与社会脱节,使自己丧失了与生俱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在高校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应该锻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践,投入到市场中去。并不断的加强市场调研、设计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忽视市场的态度,提高学生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加强实践性及创新意识。
三、完善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途径
(一)教学思维观念
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样教与怎么样学的问题。当前平面设计教学的发展,传承了国外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国外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对平面设计教学有启发性意义的内容那就是“教学”、“研究”与“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平面设计教学模式。我国的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一套对平面设计课程的信息解读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同时还需要充分的调动学习生的主动性。教师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师对课程知识独白、传递信息的过程,而且还需要与学生们一起探索、和研究,让学生达成建构知识过程,形成自己的意识观念,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充实平面设计的教学内容
完善平面设计的灵活多元化教学方法,首先建立在大课程的基础之上,以小课题形式出现,把书本中一些单一的小知识点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针对平面设计课程内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科学的课题设计,根据学生们各自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可以针对书本的知识模块内容的某一小部内容提出在一定范围内的多种具体条件;教师还可以根据书本设计出新课题、性质、方式等要素后,由学生们再进行方法选择、题材选择和媒介选择等。这种课题的设计还可以体现出横跨多门课程内容,同时也反映出课程范畴之内的某些专题内容。如相关元素与形态、结构与平面色彩、材料与色彩等平面设计课题。这些课题是在对平面设计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内容的整合与挖掘后,并结合其它与之相联系的学科内容,进行可操作性设计。
(三)完善教学方式及手段
平面设计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师生们需要以循序渐进教与学方法共同深入探讨问题,具体地表现在:计划、理解、分享、行动、反思、再思考、修正等的各环节中。课题教学设计需要在开阔的视域中寻找具有独特的切入点,其设计内容需要体现在平面设计的意识上。平面设计的课题启示和方法要做到三多化即是:多元化、多维化、多样化的。为消化平面设计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的客观对象、平面设计作品、主观意象、形式语言中获得启发,还可以从
相近学科中借鉴有益教学经验,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们在一种积极的、分散的思维中进行愉悦地学习习近平面设计的内容。如:在课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们身边的一些实例着手,并充分利用相关学科对平面设计的事件进行合理的分析,使之产生联想与共鸣。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运行相应的设计手法完成。如观察、摄影、速写、色彩、平面图形的制作、图式资料收集、分析鉴赏等。
结论
综上所述,文中针对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改变教学思维观念、充实平面设计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及手段。所以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除了强调多才多艺外,还需要把目光放得更远些,即是强调学生对平面设计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以及能驾驭设计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平面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邝卫国.张雄.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2009 [2]周宗明.图形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爱民.平面设计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