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美术教学论文:幼儿园美术教学三维目标设定有效性的探索
幼儿园美术教学论文:
幼儿园美术教学三维目标设定有效性的探索
【摘要】目前幼儿园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和幼儿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依然普遍存在,美术课中所设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还只是停留在观念的认同上,没有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在研究美术有效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研究的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即从幼儿园美术教学三维目标的功能和如何设计、操作美术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研究。
【关键词】美术教学;有效;三维目标
根据国家教委指示精神及新时期人才观的需要,我们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正在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然而。从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状况看,并未出现我们所期待的重大变化,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指导着幼儿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是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研究如何实现美术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效性和如何设计和操作美术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如何实现美术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效性。
1、首先美术教学的三维目标应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应该是“目标在前,内容在后”,但现实中似乎是“内容在前。目标在后”的现象很普遍。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现在,幼儿园所教的美术教学内容都是我国有关部门按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来选定的,而不是有了美术教育内容之后。才去定美术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则可以作适当的变化,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能选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只要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的内容才有可能被选作美术教育的内容,也只有那些最有利于《纲要》中目标实现的内容才能被选为日常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
2、美术教学的三维目标应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按照目标教学论的观点,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应是:幼儿学习的结果类型,即教学目标。因为教学方法是手段,所有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所以说,我们在美术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一定要考虑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不同种类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3、美术教学的三维标应决定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具、学具、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都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手段本身并不是教学目标,但离开了目标的手段是毫无意义、纸上谈兵的。
4、美术教学的目标应决定教学环境的布置
很显然教学环境的布置主要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要为幼儿知识的掌握、巩固服务,为幼儿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及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环境。幼儿教育环境的布置要考虑它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标。同时,我们还应充分挖掘现有环境中隐含的教育价值,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二、如何设计和操作美术教学的三维目标
1、首先教学目标设计的是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是幼儿预期学习结果或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应是幼儿通过美术教学活动之后,他们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上的变化;不应说“教师做什么、怎么做”而应该确定出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幼儿。教学目标的书写的则是“幼儿„„”,转向以幼儿为目标主体,表述为幼儿“能够„„,学会„„”。由原来的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心幼儿的“发展”。
2、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描述要尽量是具体、明确、可观察的。应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笼统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以具体明确的表述方式说明幼儿完成学习任务以后要达到的“目的地”,如不能清楚地表达幼儿要达到的“目的地”,那么,教学活动的效果更无从说起。因为目标的不明确,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的安排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都是不利的。制定具体、可测量的教学目标,其目的一是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针对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层次性。目前的教学专家认为认识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反映记忆、理解、运用+层次,不能把教学目标都笼统地陈述为“掌握„„”,因为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就不易操作。此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可以参考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的划分方法。
4、对一些需要长时间多层次的教学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如情感、态度、能力、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目标,一般而言不是一次、二次教育活动所能达到的,并且它比认识、技能领域更内在些,所以要把它们具体化为可观察具体的行为确实不容易。遇到这些教育目标时,教师只要明确规定幼儿必须参加的活动,此活动分为几个层次就行,而不必精确规定每个幼儿应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什么。
总之,在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我们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目标问题为起点,在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和同伴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让研究成为与教师实践相联系的“支架”,使教师内隐的个人教育知识、实践智慧得以外显化,以此实现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了幼儿全面快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1月版。
[4]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幼儿团教师教育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版
[5]许鸿、陈蓉辉:《幼儿艺术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
[6]郭亦勘:《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桂2005年6月版
[7]《幼儿团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教育出版社
[8]马拉古奇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台湾光佑文化事业滚粉有限公司1999年版
[9](美)鲍里奇/易东平:《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2002年版
第二篇:幼儿园美术教学目标
一、各年龄阶段绘画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
(1)认知目标
·初步认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学会辨别红、黄、蓝、绿、橙等几种基本的颜色,并能说出名称; ·学会辨别和感受直线、曲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2)情感目标
·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能愉快大胆地作画。(3)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蜡笔、水彩笔、棉签等工具进行涂染;
·能画出直线、曲线、折线,并能表现线条的方向、粗细、疏密;
·学会用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4)创造目标
·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面画满;
·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创造各种图式。
2、中班(4-5岁)(1)认知目标
·能较准确地把握形状的基本结构,理解形状符号的象征意义; ·认识常见的固有色,说出它们的名称。(2)情感目标
·喜欢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3)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图形组合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会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初步有目的地设色、配色;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围绕主题安排画面,能表现出物体的上下、左右位置。(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按意愿作画。
3、大班(5-6岁)(1)认知目标
·认识物体的整体结构和各种空间关系;
·增强配色意识,提高对颜色变化的辨析能力;
·知道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能表现不同效果的作品。(2)情感目标
·在安排画面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均衡、对称、变化等形式美。(3)技能目标
·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人物、动物的动态;
·能运用对比色、类似色、同种色等多种配色方法,注意色彩的整体感和内容的联系; ·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表现一定的情节,并变化多种安排画面的方法。(4)创造目标
·综合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
(二)各年龄阶段手工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
(1)认知目标
·初步熟悉泥工、纸工等材料、工具; ·了解泥的可塑性质; ·了解纸的性质。(2)情感目标
·通过玩泥、撕纸等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3)技能目标
·掌握泥工中团圆、搓长、压扁等基本技能;
·学习撕纸、粘贴,初步撕出简单形状并粘贴成画;
·初步学会用自然材料(石子、豆子、树叶等)拼贴造型; ·学会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蘸上颜色在纸上敲印。(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运用印章、纸团、木块等材料在纸上按意愿压印。
2、中班(4-5岁)
(1)认知目标
·进一步熟悉泥工、纸工及自制玩具的工具和材料。(2)情感目标
·通过泥工、纸工及自制工具的活动来积极投入手工作品的创作,并培养儿童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技能目标
·能正确使用剪刀剪出方形、圆形、三角形及组合形体,并拼贴成画; ·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折出简单的玩具; ·学习用泥塑造出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掌握撕纸的基本技能,撕出简单的物体轮廓。(4)创造目标
·能大胆地运用泥按意愿塑造;
·能大胆地用纸按意愿撕、剪出各种物体轮廓。
3、大班(5-6岁)
(1)认知目标
·了解各种纸张的不同性质,知道不同性质的纸张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对自制玩具的材料加以分类,以获得选择、收集这些材料的经验。(2)情感目标
·体验综合运用不同手工材料制作作品的快乐; ·喜欢用手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3)技能目标
·用泥塑造人物、动物等较复杂结构的形体,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和细节; ·能集体分工合作塑造群像,表现某一主题或场面; ·能用各种纸张制作立体玩具;
·能用无毒、安全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并加以装饰。(4)创造目标
·能综合运用剪、折、撕、粘、连接等技能,独立设计制作玩具。
(三)各年龄阶段美术欣赏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
(1)认知目标
·知道从自然景物、艺术作品中能享受到视觉艺术的美。(2)情感目标
·喜欢观看、欣赏艺术作品;
·对美术作品、图书中的各种形象艺术感兴趣; ·初步体验作品中具有不同“性格”的线条; ·通过欣赏老师及同伴的作品培养对欣赏的兴趣。(3)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线条表现力度感、节奏感。(4)创造目标
·初步运用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2、中班(4-5岁)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基本内容。(2)情感目标
·能体验作品中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 ·通过欣赏产生与作品相一致的感受。(3)技能目标
·感受作品的色彩变化及相互关系;
·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鲜明性和象征性,并体验其情感; ·感受作品的构成,体验作品的对称、均衡、节奏。(4)创造目标
·通过欣赏,说出自己喜爱或不喜爱作品的理由,并对作品作简单评价。
3、大班(5-6岁)
(1)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美术要素; ·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和创作意图。(2)情感目标
·喜欢各种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3)技能目标
·能感受作品的色调、色彩之间的变化;
·能感受作品中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能感受作品中的形式美。(4)创造目标
·在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时,能讲述自己独特的观点。
第三篇: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范文]
幼儿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1.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彭丽华 湖北,十堰 442000 2.十堰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李平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针对目前幼儿园常见的美术教学现状,做为教研人员总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基本理念,让孩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灵动的展现自己的想象和创新,更加多元的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对比实际美术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试图通过问题的呈现提示和引领一线的老师们更多的学会读懂孩子,在读懂孩子的基础上顺应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把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开展的更为生动和有效。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 有效性 读懂孩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原本应该轻松、快乐、有趣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呈现出许多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就是亟待解决的话题。
回顾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我们可以发现:
一、幼儿园美术教学现状
1、美术教学类型的单一
幼儿园实际的日常美术课中,老师们的美术教学以油画棒和水彩笔为主要的绘画工具。纸工活动要用剪刀,危险,而且活动后的纸屑不好收拾;泥工活动脏、有味道,作品不易保留,时常会把橡皮泥类的东西丢在地上不易打扫;水墨画要用毛笔和墨汁,麻烦,而且容易脏桌椅;欣赏活动不容易上,加上老师自身素质的原因,活动效果不够明显,所以几乎省略。
2、美术教学形式的枯燥和乏味
在实行分科教学的幼儿园,大部分教美术的老师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年龄偏大,课堂上以老师讲解、示范、孩子完成作品、讲评为主要教学形式。因为幼儿老师的繁琐工作性质所致,老师们通常会利用平时的美术教学进行嗓音的保护和
[1]调节,因为只有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才会安静的闭上小嘴巴,投入去创作。于是,简化了的课堂程序和少动嘴、少动脑替代了幼儿园的日常美术教学,课堂上,一支白色粉笔、一幅成品范画即是活动流程的全部,而正规的美术活动只有在举行观摩活动时才会刻意准备和精心设计。
3、美术活动中的色块作品繁多
走进幼儿园,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幼儿作品以涂色块为主。形式为彩笔或记号笔勾线,油画棒涂色,或彩笔水、或水粉涂色。而在历年“六一”临近的各种绘画竞赛中,也以此类的作品居多,因为画面大,孩子的耐心有限,于是大面积的水粉涂色成为主流,而近些年油画棒颜色的鲜艳也为作品的装饰增添了不少色彩。在一些兴趣班里,有些老师为了“省事”,也以先勾线,后涂色为主要活动形式,一是效果好,二是可以把兴趣班时间灌满。
4、幼儿作品的相似和雷同
在孩子们的作品栏里,我们会经常看到雷同和相似的作品。如:画面的上半部分一般为笑哈哈的太阳和花朵状的白云,间或有几只小鸟,中间是树、房子,近处是花;小猫、小鸟、小鱼、小花和树永远都是一种姿势和造型;小姑娘是小辫子、喇叭裙,小男孩是方方正正的衣服等等。是偶然还是教学僵化的必然?值得我们去深思。
5、幼儿作品中的成人迹象
名目繁多的幼儿绘画竞赛中,我们喜欢看幼儿作品,因为它稚嫩、直接,又不乏天真和可爱,但名利的驱使,或是宣传的必须,让很多的幼儿作品蒙上了浓浓的成人痕迹。出现最明显的就是画面线条过于流畅,线条太直、圆形太圆,表情太细致;还有一些就是选材过于成人化,主题偏离幼儿的实际生活;更有甚者是色块涂得太过均匀和细腻,失去了儿童作品所特有的“笨拙”和“缺陷”的美。事实上,孩子的作品自然流露即是“好”,真实再现即是“真”,能勾起赏画者无尽的回忆和遐想就是“美”,过分的雕琢反而让孩子的作品没有了生机和灵性。
6、活动中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因为美术活动中以幼儿绘画为主,老师只是示范和指导,所以大部分老师在 2 孩子们作画时就“无事可做”,或聊天、或做杂事,直至时间到了收作品时,老师才给予一些的点评。事实上,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作品的结果和绘画的效果,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孩子握笔的姿势和绘画的习惯培养,其中不乏绘画工具的整理收拾和完成作品的耐心和专心。
7、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匮乏、单调
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你看看,你怎么和老师画的不一样?”曾经,“和范画像不像”成为一些非专业人士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看见常有的评价方式是:一种是对出色的作品进行全班性展示和说明,对不够“标准”的作品或是对比一下,或是避而不谈,结束时所有的作品进入作品袋里面对所有家长展示;另一种则是在公开的观摩活动中运用的,由孩子来评判自己的喜好,做上标记(贴红花或其他卡通),谁的作品得的多,谁的就算好,其它的作品“视而不见”。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一直是值得思考和斟酌的环节,这个环节很重要,但往往落实起来就不够理想,或忽视孩子的感想,或忽视作品专业化的引领,或是评价的过于片面„„总之,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在语言上匮乏,在方式上单调。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应该“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同时强调“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对比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现状,如何更为有效的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和实践的话题,下面就个人的实践经验,谈一下美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探讨。
二、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以及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载体,它是以儿童为主体,在教师创设的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引发儿童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大胆表现的教育活动系列,旨在促进儿童全
[3]
[2] 3 面、健康、和谐、整体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有效教学活动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
1、适宜化教学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因为孩子年龄、个性及环境的不同,导致幼儿的兴趣爱好也有许多的偏差,于是,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考虑其适合和适宜度是很重要的。小班美术教学中,由于年龄偏小,老师的选材就显得更为重要,必要之时还要搭好“桥”,以便幼儿顺利踏入绘画的乐园。如在小班上学期的公开观摩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执笔初步绘画出比较有规则的横线、竖线,课前老师把“大灰狼”绘制在绘画纸上,再以故事和音乐导入,引导幼儿用横线和竖线把“大灰狼”关在“铁笼子里”,以防伤害小动物,并告诉幼儿线条绘制时的要求,孩子们兴趣索然,很快投入细致的“工作”中,孩子们在游戏中悟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教学目标也很容易达成!
2、故事化教学
孩子们天生是喜欢故事的,如果在美术活动中用故事的形式导入和范画,能很快激发起幼儿的创作欲望,而且能极大激起幼儿的创作想象,最重要的是在故事的讲解中老师自然而然的激励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去任意发挥。如大班孩子们的美术活动“海底世界”,大部分幼儿的经验积累是有限的,老师需要些许的范画使孩子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创作更加多彩,老师采取随意创编故事让海底世界的“宝贝”们逐个登场,并添加上不同的表情和相应的对话,让整个的范画环节生动起来,孩子们似乎是在听故事,但眼睛没有离开老师的运笔,耳朵始终倾听着故事的发展和变化;最后老师请孩子们自由选海底世界的“形象”和不同“表情”,配以自己的创作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活动中孩子是快乐的、轻松的,作品也自然是孩子内心愉悦的充分展现。
无论大班还是中小班,孩子们都对故事百听不厌,恰如其分的运用也能让它在不同领域的活动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情境化教学
适宜的情境能大大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就能迅速引发出孩子们的回忆和联想,延伸出更多的灵感和潜 4 力。在如今多媒体普及的时代,淋漓尽致的运用好它,就可以创设出许多活灵活现的情境,它融合了声音、影像和非常直观的可视屏幕,甚至孩子们刚刚完成的作品就能及时出现在屏幕,让多媒体中的情境与幼儿互动,产生出的教学效果是令人吃惊的。例如大班的一次美术观摩活动《画妈妈》,老师运用诗歌配图,并插入范例,让想象、绘画方法和对妈妈的浓浓情意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透过画面理解了对妈妈的爱,学会了运用各种各样的常见水果和蔬菜来进行替代绘画的技法,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4、多样化教学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形式多样,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样的教学内容,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而对孩子们来说,更多了许多的体验和尝试。比较常见的教学内容有简笔画、水彩笔画和油画棒绘画,有时会穿插一些折纸、添画等,而水粉画、水墨画常常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美术竞赛中才突击进行,还有一些幼儿园会采用兴趣班的形式让绘画品种多样些来吸引孩子们的参与。事实上,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后,美好的童年体验和尝试很重要,孩子也应该是平等的,不能把应该给与幼儿的体验与赚钱画上等号,而应该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形式,让美好的体验在孩子的脑海留下记忆。例如:印染画、撕画、贴画、剪纸、泥塑、名画欣赏等等都应该有所安排和尝试。
5、趣味化教学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的兴趣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的喜好和活动的趣味性,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有趣,那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很快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幼儿园的教学应该趋向于趣味化、游戏化。同样的教学内容,用心的老师会迁移出相应的生活体验,融入游戏进行教学,孩子们也会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致盎然、充满朝气;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讲、孩子听、孩子画、老师点评,使原本有趣的活动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再好的教学内容也会让孩子们逐渐丧失兴趣。
三、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思考
孩子们喜欢美术活动,因为它能通过绘画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无法言表的 5 心情感受,也因为它有五彩斑斓的色彩让孩子们陶醉其中,更因为它能通过小手的灵动很快呈现出不一样的世界,让每一个孩子更容易体验到变化和成功。所以,幼儿的美术作品一直是幼儿园大小活动必然呈现的成果和骄傲,因为美术是孩子们参与面最广的活动之一,也是最容易装扮幼儿园气氛的代表之一。
源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普及性和广泛性,也结合自己入园看活动的感受,我认为一线老师在美术活动中应该关注和解决好如下的问题:
1.孩子美好的童年记忆中,什么最重要?
我觉得应该是快乐。美术活动中的快乐从哪些方面体现呢?首先应该是快乐的感受和体验;其次是自我情感的及时表达和抒发,并能得到回应和理解;最后是成功感的归宿。
2.美术活动中,孩子们自主、自由吗?
孩子们天生是好动、好问的,可实际的教学中,老师怕孩子动、怕孩子说得过多,事实上是老师怕自己预设的活动不能按计划完成,所以有意控制着孩子。我们该怎样把握好孩子的自主、自由的“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顺应孩子年龄特点的同时,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3.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重要,还是培养兴趣重要?绘画的学习习惯要不要强调和重视?
答案是直接和肯定的,因为大部分老师已经意识到,只是在实践时,有时会忘掉,有时会忽略。
4.美术活动中,老师如何起到适宜的“鹰架”作用?
这就需要老师在活动中把握好“孩子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关系,如何衡量和把握,关键还是看活动中的孩子的表现。
幼儿园的美术作品彰显着孩子们的个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再现与创造,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得有没有效关系着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表达能否得到实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6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更要知道“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4]创造的萌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02.1 [2]、[4]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9 [3] 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
第四篇:美术教学论文-幼儿园
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学指导语的研究
曾经在一片文章中看到这么一段话:“情景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煽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的飞向美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这说明教师细致、正确、有趣的绘画语言能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美丽情景的唤醒和启示,激发创造的欲望和灵感,在孩子不经意间千变万化的创造中,呈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美术教学活动是一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集体活动能使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系统地、有重点地学习,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性。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凡是全班幼儿共同感兴趣的或有着共同经验基础的内容,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也是适宜的。那么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孩子的经验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提升呢?我想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悬念性的指导语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好奇心,要用合适的指导语去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而不能为了图省事,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这样就会禁锢孩子们的想象力。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带领小班的孩子逛小区,并且布置了一个任务去寻找树叶的颜色,孩子们很高兴,一路上睁大好奇的眼睛四处观望,突然,有个宝贝大声喊到:“老师,那里有树叶长错了”,我应声看去,有颗树上面长了几片红红的树叶。“你为什么说这个树叶长错了呢”?孩子一本正经的回答:“妈妈说的,树叶的颜色是绿的”
当孩子们收到的信息来自权威,或以绝对的形式表述时,就只会照单全收,然后被困在固定的思考模式中,“树叶长错了”的故事,让孩子省略了感知,省略了观察,同时也限定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和创意的能力。
而幼儿美术教学中应该把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放在首位,运用引导、发现、讨论、思考等方法,重视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幼儿的各种直觉器官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这个时候教师的指导语就会对幼儿的认知和想象产生巨大的启发作用。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之
一切,它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因此,爱因斯坦下了一个断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二、游戏(拟人)化的指导语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我们班有位非常喜欢画画的孩子,她妈妈经常拿了很多画让我看,画的很认真,颜色漂亮,但每幅作品的房子的外形几乎都一样,三角形的顶,方形的窗和门。孩子说以前老师上课时画的样子就是这样的,我发现范画束缚了孩子的创造,限制了表达的自由和空间,蒙住了孩子敏锐的眼睛和观察,画的再象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呢?
我尝试让孩子画仙鹤,首先给孩子看了图片和录像,让孩子置身于美的情景:月光如水,波光粼粼的湖面有微风轻轻吹过,低吟着舒缓的乐曲。美丽优雅的仙鹤如同超凡脱俗的白衣仙女,悠闲的漫步,时而沉思低语,时而梳理羽毛,时而翩翩起舞„„
看之前引导孩子知道观察和看是不同的,观察里面有分析有对比有思考,观察的越细致积累的形象就越丰富,有的孩子看完了以后,还是不会画,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尝试拟人化的引导,比如“仙鹤很爱美,常常喜欢戴红色的小帽子”、“仙鹤是天生的舞蹈家,细细长长的腿走路很优雅”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把仙鹤的特征在段时间内牢牢的记住,并绘画出各种各样的动态,孩子们的热情也被点燃了,画出来的作品也不是千篇一律了。
三、激励式的指导语能发展幼儿的创作个性
每当幼儿画完一副作品,教师都要评价,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激励式的指导语能让幼儿乐于听,乐于接受,要恰到好处,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对思维活跃、大胆想象的幼儿给予鼓励和表扬,并激励所有的幼儿积极地去思考想象。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有创新、有童趣、别具一格。
综上所述,指导语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是非常关键的,甚至关系到一次美术活动的成败。幼儿教师应该以指导语为切入口,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发现问题,再进行针对性的语言指导;对平时美术活动中的难点问题,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自己的提问和指导语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的指导语尽量要做到童趣、短小和灵活,教师要用亲切、自然、纯真的指导语让幼儿感受到天真烂漫之
情;要用比喻、夸张等方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刺激幼儿的感觉,引导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多样化的指导语让幼儿喜欢上美术活动,更容易接受各种各样的绘画技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表现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引领孩子遨游在多彩的世界里!
2010-7-6
第五篇:幼儿园美术教学论文评选
幼儿园美术教学论文评选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策略的运用
作者姓名:
汤
丹
作者单位: 诸暨市浣纱幼儿园
撰写日期:二00六年本月十日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策略的运用
美术教育,在教师眼中,是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和激发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孩子的眼中,却只是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无声的语言。它可以说是孩子与外界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借助绘画,幼儿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绪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了解表达出来。新《纲要》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面向全体”、“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美术的目标不是培养少数画家。传统美术教育活动以灌输、临摹、教师示范为主,在实践中我们已加以否定,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性美术活动,即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认为这样既保护孩子自尊心,又发挥了创造力,但问题是孩子虽然有思想、有个性,但是却什么也画不出来,老是叫“老师,这个我不会画”,究其原因,是他们本身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前面两种教育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怎样进行美术教学?”“如何才能让幼儿的画板而不僵、灵动、有个性呢?”带着此疑惑,我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贯彻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鉴于此,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谈谈我是如何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
一、激发兴趣,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兴趣‘的重要性,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做每件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培养、激发他们的“兴趣”。但在现实工作中,却时常发现这是那么的空洞、抽象,“如何培养?”“如何激发?”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施,我发现营造宽松氛围,给幼儿一个有利的环境,是培养幼儿“兴趣“之源。环境包括周围生存环境和心理环境。大到幼儿园整体布局、构造,小到幼儿旁边接触的伙伴。小班一开学,我就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宽敞的美工角,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投放了少量的蜡笔、彩色笔、铅笔,圆珠笔等各种画笔、纸张,尽可能保证孩子们能自由进行涂画,尤其是午饭后一段时间,我引导幼儿三三两两参加活动,在人员搭配上,注意强弱合作,让幼儿互相交流,学习。由于没有压力,慢地他们不再需要我组织、引导,而是习惯性地变得喜欢到美工角里去活动。对幼儿的作品,我总是耐心地理解,用童心去欣赏,然后,带着诚心去听孩子介绍,并且,真心地给孩子一个“你画得真棒”、“你真是一个小画家”之类的鼓励和肯定。每当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带着开心的笑容从我身边走开时,我知道,我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因为,我给了他们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对画画的兴趣。那时,我们班孩子一有空总是画画、涂涂,弄得“美工角”总是人满为患。而越挤,孩子就越想去,结果,常常听孩子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画画?”主题墙是展示幼儿成果的大舞台,我常常留出大部分的空间给幼儿,让他们的作品在上面得到展出,使他们渐渐地对教室的活动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建立一种“我能 画好”的强烈自信。
二、“教”“学互动,以孩子为中心,培养独立意识。
传统的美术教育与放任自流的开放式教育都存在着弊端,“如何让孩子的作品避免千篇一律”、“如何让孩子的画面充满灵动之气”、“如何克服孩子无从下手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一开始,我就归纳、总结一些根本原理、法则和规律,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小到如何涂色,大到如何表现具体的物体。一步一步通过采用涂色训练、局部布局示范、引导欣赏、动手剪剪、折折、同伴交流等形式各异的方法让孩子既解决了表现的难点,又培养了他们各自的个性和不同的表现手法。例如在“春天”的绘画活动中,我先组织幼儿到花园中“寻找春天“,再回教室启发幼儿说说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你看到了什么?再根据幼儿的讨论,示范一部分表现起来有难度的物体,如侧面放风筝的小朋友,仰天看的小动物等,然后让孩子进行自由创作,结果,一个活动下来,不同画法、不同造型、不同色彩,个性鲜明的几十幅作品就出现在我的面前。上墙以后,一个色彩斑斓、生动鲜明的美丽春天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活动后,我不定期引导幼儿在其它小朋友的作品中找找不同的地方,说说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一来,小朋友就无意中学到了很多表现手法,不次活动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里,这跟教师单纯地说教相比,起到功倍事半的效果。另外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肯定让孩子又一次获得了满足、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观察,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素材积累。
“观察是有一定目的、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如何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我认为,首先要有观察的目标,另外,观察的预备知识也很重要,以使观察时更细致深入,而且便于综合整理。例主题“蚂蚁”中的绘画活动,课前我要求幼儿利用各种方法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引起幼儿对“蚂蚁”的兴趣。第二天,各种剪贴、下载图片,连坏画等蚂蚁资料都集到了一起。幼儿一有空,便互相借阅、讨论。在有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我又把他们带到了教室旁的花坛边,让他们对蚂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接着,又编了一个《蚂蚁王国》的故事,形象、具体地介绍蚂蚁的形态、习性,并让他们讨论对蚂蚁的认识,说说看到的蚂蚁活动情况,最后,指导他们绘画。不多久,一张张形象可爱,内容丰富各异的“蚂蚁王国”就出现在我的面前,有一二只蚂蚁单独行动的,有成群结队在“锻炼身体”的,有爬在树上的,有扛饼干屑的„„画面内容生动、丰富极了。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引导幼儿有目标地观察,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是不可能产生满意的效果的。
四、引导想象,让创新思维贯穿美术活动始终。
培养想象力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同时,又是美术教育的一个过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关键是抓住一个“想”字。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要围绕教育目标启发幼儿开动脑筋多想,只有多想才能出成绩,其次,要寻求变异,不限制孩子们的想象,例在前段时 间爆发 “禽流感”时,由于日常生活中时常讨论到这个话题,我就结合主题活动,让小朋友在认识各种车辆的基础上,设计一辆多功能车,结果,幼儿设计出各种奇特、新颖、功能齐全的“汽车”,有集灭菌、洒水、绿化的新型环保车;有集救人、清扫、消毒的救护车;有保卫安全、抓小偷、送迷路小孩子的服务车„„总而言之,幼儿追求独特、不雷同,喜创新的特点在画面上一览无遗。这一切,说明让孩子自己放手画,不仅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而且让幼儿自由表意的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五、家长参与配合,共同对孩子施加良性影响。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认识到家的重要性,我们就利用“交流栏”、“家长会”、“平时交谈”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引导家长懂得一点儿童画,协助老师进行辅导,鼓励幼儿在家绘画,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表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家园步调一致地对幼儿施加良性影响,我特地布置了每周一次绘画作业,让孩子在家多画,并不定期地让孩子带作品回幼儿园,夸张地用画展、奖星星,评奖等方式激励、表扬。由于家长的参与,进一步丰富了绘画 内容和形式,开拓了幼儿的思路,同时,也能让老师从中捕捉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从而生成一些新的,有创意的绘画主题活动。时间一长,其效果不言而喻,重要的是,这项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六、把握尺度、合理、客观地评价幼儿画。
我们知道,衡量一幅画的标准绝对不是“像”与“不像”、更不是“对”与“错”。俗话说:成熟是一种美,幼稚也是一种美;生活中的真实是一种美,艺术的夸张也是一种美。对幼儿的作品,需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纯洁的心灵去感受,需要我们正确、合理地去评价、鼓励。要懂得保护幼儿的自信心,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应想方设法去引导、提醒。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发现小朋友的表现能力特别强,再也听不到“我画什么呀?”“这个怎么画”“这样画对不对”之类的声音。代之而来的是一张张生动、丰富、有特色的作品。幼儿在绍兴市、诸暨市的大赛中屡屡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实践证明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只有运用一定策略,才能真正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才能让美术活动的意义、作用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