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的体会
初中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的体会
现行的生物新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创新的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在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以七年级上期教材为例:在七年级上学期教材中有9个“观察与思考”,6个“探究实验”,8个“一般性学习实验”,4个“模拟制作”,还有一些“课外实践”和进一步“探究”,这些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增加动手机会,通过多种方式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真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我认真阅读了有关探究性方法的大量资料,用于教学中,边教边思考边总结,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进行探究性教学的。
一、组织学生做好探究课前的准备工作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转折时期,初步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对新的学习任务、新的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新知识间的关系辨别不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出新旧知识的异同,探究性学习准备过程是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培养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的重要过程与环节。
1、课前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和质疑。在探究学习中,组织课前预习质疑,应当从个人到小组再到组间,这样既可以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使每位学生上课都有备而来,对焦点性问题展开学习,学生不仅是问题的提出者,而且也可能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如在“青春期”一节的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质疑,提出几十个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形态、生理、心理3个方面。这几个问题中,有的是谈自身的改变的问题,例如“妈妈说我小时候长得挺快的,可是近两年来,我的个子好象根本没长高,跟原来一样?”“我脸上以前没有小痘痘,可现在脸上总会长出小痘痘”?“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产生疑惑,“听大人说,身体发育迟对智力有影响,是吗”?通过学生自己的课前预习和讨论质疑,加之教师于其中穿插点评和讲解,许多焦点性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学生沉浸在对自身生理变化的科学探究了解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还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2、针对学生 疑问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前,教师可针对学生疑问、围绕探究性学习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再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准备好探究性实验的仪器和材料,学生小组方案制定完成后,交给教师审阅,教师可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建议和仪器。另外,一部分实验
材料也可由学生自备,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对“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①准备,按教材对探究计划制定步骤,一组设置了4个瓶子,我校七年级七个班需要准备许多瓶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和另一位生物教师就发动学生从家里带盛豆腐乳、果酱等的瓶子。实验前的1周左右,教师分发给学生40粒种子,按教材的设计分别放入1到4号罐头瓶,引导学生自己探究。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按教材的设置要学生探究水分、空气和温度3个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但往往有很多学生会认为种子的萌发还需要阳光。因此,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做出另外的假设,例如有的学生做出了光和空气也能影响种子萌发的假设,此时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方法是将做出以上假设的这些学生的2号瓶,除了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探究以外还要将此瓶用黑布包裹作为探究“光”因素的对照组,1周后学生发现2号瓶无论是否用黑布遮盖,瓶里的种子都会萌发。所以,就否认了光是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的假设,最后得出结论: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进行这个探究过程的同时,学生还会发现用黑布包裹的种子萌发后颜色发黄,没有黑布包裹的种子萌发后的颜色是绿的,对此现象的解释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课下通过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因此,又可验证: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分析
教师要组织学生重视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规范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创新精神。
1、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在小组实验中,学生人人动手,相互指导,相互评价,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称量仪器天平的使用,用滴管滴加液体的方法。
2、在实验中要精心设计步骤,如在观察心脏的结构时,可分四步进行。①观察心脏有几个腔,这几腔上下是否相通?左右是否相通?②观察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各有几条?③观察心脏的哪些部位有瓣膜,用水从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灌进去,看看水从哪里流出来,想一想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④用手捏捏心脏四个腔的壁,看看哪些壁厚?哪些壁薄?想一想为什么?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通过测量来获取数据,培养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数据的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中的数值往往可能存在误差,需要设置重复组,也就是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因此,进科学实验,设置重复组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实验的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数据的平均值。
三、组织学生完善探究方案,撰写探究活动的得失体会
教师应当注重通过探究活动的反思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完善探究方案,撰写探究活动的得失体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教师也可以从这个侧面了解学生对科学实践或探究性学习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取向,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中,我也感到有些困难
1、教材中各种实验增多,组织学生探究各个问题,课前备课量在。
2、探究多,观念变化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选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促使学生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化成探究性学习。我已从事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受定势思维的影响,更多是考虑把问题讲明白,较少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就生物实验教学而言,过去教师极少做探究实验,旧教材的实验更多是验证性,教师只要保证将实验顺利验证正确就行,而现在不仅要在实验中贯彻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还需要教师自己要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利于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学习,它不仅仅体现在实验中,更体现在平进的教学中,因而探究性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3、活动多,课堂组织累。目前,我任课的班级有8个班,其中七年级四个班,九年级四个班,每个班的学生都在50人左右,探究实验课上,放手让学生实践时,教室内的气氛与菜市场(热闹)没两样,学生忘我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连时间都会忘记,遇到不理解课改的同行还以为教师是在“放羊”,让我有些担惊受怕。
4、课时紧,赶课累。目前七年级生物学科教学时数每周二课时,与教材要求的3个课时相关较远,教材的编写是经过专家按《标准》精心安排的。所以教师真不敢轻易砍去教材中的内容,赶课就成了自己教学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将是教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近一年来,我在备每节课、每项活动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艰辛的劳动,但看着同学们快乐地学习,看着同学们的合作意识的增强,看着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由衷地感到欣慰与快乐。参加课改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老师说到“一年来的教学收获是过去6年的总和”。可以说,教师与课改一同成长。
第二篇: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心得
1.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心得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中学生物新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习惯于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不相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识别和解说,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解决问题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据此具体说来,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但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墨守成规,照搬硬套,否则只有造成教学的公式化,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欲望。
1.探究性讨论活动,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生物学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例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澄清疑问。
2.探究性实验,生物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很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生物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已知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去探求结论。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由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从而提出问题——骨为何具有这两重特性,与什么有关系?之后教师稍微复习初一生物中植物种子成分的鉴定实验,从而引导启发学生假设:骨含有无机物有机物。接着,通过骨的锻烧及其在盐酸中的浸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并据此结论让学生畅谈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练应注意的事项。
三.探究性学习与能力培养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努力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观察、再观察”,前人之言已经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探究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多源于观察。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其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尽的计划。同时,在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最后,观察时,要伴于积极的思考,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各观地加以分析。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给出了实验设计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动,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只给学生提出问题,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都要靠学生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诸多益处。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
总之,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
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2.以“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为题进行了实验探究,以下是实验探究中的两步。
(1)提出问题:干燥的绿豆种子不能发芽,浸没在水中的绿豆种子也不能发芽,而潮湿的绿豆种子在合适的温度下就能发芽。那么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建立假设:请围绕“绿豆种子的萌发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你的两个假设。
假设一:绿豆种子的萌发与温度有关。假设二: 假设三: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体会
2016第二学期教学心得体会
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进行反思,然后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经过这几年的磨练,我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有一些心得,现表述如下。
一、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对象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
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的专题讲座,在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一切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上面是我经过几年的初中生物的教学反思,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也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反思,然后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体会浅谈
谈
中 生 腾 冲教 物 教 学 体 会县 小 西 中 学丽 华 浅 初师:韩
浅 谈 初 中 生 物 教 学 体 会
关键词:
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课程资源
摘 要:
虽从事初中生物教学不多几年,但也经历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学,现在正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以及给广大师生带来的惊喜和收获。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下面就其中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个人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但是去年开始生物成绩计入中考成绩,一下子让老师们觉得束手无策。因此,要教好生物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操作呢?在上生物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
(1)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进入新课堂前,用新颖别致的引言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2)步步设问,引流而上,体验思考的乐趣。通过设置疑问和设定目标可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情绪状态,诱发学习的需要并指向学习任务,引导他们进行探索,通过探究解决疑问使学生产生适度的兴趣,进行积极的认知和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并进行创新。
(3)激发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欲,一定的表现欲往往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坚持完成某一项任务或工作。对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可故意给他们创造时机表现自己。
(4)引入竞争,满足学生好胜心。学生对一些复杂结构的学习,容易厌倦,且很难完成记忆。在此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兴趣盎然地去学习和记忆。对一些生理活动过程的记忆也采用此法。
三、合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就本学科而言,它包括教材、实验室及相应设备仪器、本学科的杂志等书籍、教具、校园及社区内的生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网络和电视等。在备课、授课中我注意做到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充分挖掘教材;(2)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3)准确地使用课程资源;(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四、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五、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
总之,反思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我国活动教育的回顾与前瞻(代序)》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委员吴惠青
2、《愉快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
3、《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4、《活动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
第五篇: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龙山县湾塘乡初级中学 李湘军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性活动,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探究学习组织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是我们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做好第一个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第一个探究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理解变量和初中阶段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允许出现一个变量。在教学中个人认为,教师在实验中无论学生选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中的哪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为使实验设计更加完善,教师及时给予点拨:(1)需要做对照实验吗?需要探究几个变量?这么多变量需要设计几组对照实验?要几个实验装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探究实验重点在于控制变量法,每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其余条件都相同。这次活动需要较长的观察时间,教师要有耐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这样,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引导学生熟悉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七个步骤的记忆,而忽略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不能只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在教学中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比对课本示例,完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中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有意识地设计了针对思维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子设计出完整的探究性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分散教学难点,而且可以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而明确实验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也是学生实验设计的难点。
我们可以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不同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总结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从实验目的获取。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什么?(光)
方法二: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推出。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首先演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别泡在浓糖水和清水中的萝卜条所呈现的不同现象。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不同溶液中的萝卜条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如果将已经皱缩变软的萝卜条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浓糖水和清水有何区别?萝卜条的细胞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原理是细胞吸水或细胞失水,找出实验变量——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主要在实验设计中理解“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巧妙地设置对照组”、“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关键,一举突破了实验设计的难点,所以对紧接其后的探究性实验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不能形成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
1.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中增加将天竺葵的叶片与银边天竺葵叶片直接进行对比实验,用淀粉的产生部位同时也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无疑是对生物教师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
只要我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始重视,以方法入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多创设探究思维训练情境,学生才能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善生物学知识体系,才能使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