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花岭“实践体验育人”交流材料
在活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
小学“实践体验育人”工作交流材料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践行三雅教育,营造和谐教育生态,办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特别是《江夏区”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下发以来,我校在构建德育工作网络,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着力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道德实践活动中,让孩子在活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之路。下面,就我校前段“实践体验育人”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六个一”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近年来,我校针对学生对学校德育教育不感兴趣,教师空洞说教理论的可信度下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理想的现象,坚持“六个一”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锤炼品质,塑造性格,陶冶情操的同时,将积极的内心感受内化为良好的道德情操,外化为健康的实践活动
1.坚持每周一次升国旗仪式。升旗时师生同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根据不同时期的教育任务及德育工作重心,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由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情理相融地进行演说。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
2.坚持每周一次主题班队会。主题班队会主要以各种节假日为载体,立足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实际,开展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专题教育活动。
3.坚持每月每班一期板报。做到月月有主题,期期有检查,回回有小结,年终有总评。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锻炼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归纳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
4.坚持三年级以上每班每天向广播站投稿。每班每天选出好新闻好的文章上报校园广播站,在每天的广播站中播出。激发了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兴趣,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小小播音员。
5.坚持每月一个道德主题实践活动。如9月的“行为规范”教育,10月的“爱国主义”教育,11月的“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12月的“诚信、守
纪”教育等。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学生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提升了道德品味。
6.“六一”主题活动
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乐于助人、珍惜生命”的道德品质,去年的六一活动老师和同学深情演绎了诗歌《生死不离》、《爱的奉献》等节目,在歌曲《爱的奉献》中,举行了义卖活动,师生们纷纷解囊相助。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还激发学生做个有爱心的人,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在节日的气氛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强化道德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六个一”的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目前,我校的德育教育已经呈现 出内容鲜活、形式多样,过程扎实,效果明显的喜人局面。
(二)、探索“四自——四会” 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针对目前独生子女多,家长过分呵护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 人际相容性差、心理承受力差、过分依赖等突出特点。我校积极探索“四自——四会”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改掉陋习,不断提高。
1.在自理中学会生活
自理能力是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小学阶段更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关键阶段。学校从学习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自理能力三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来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努力做生活的小主人。如花岭之星:要求学生做到,坚持“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争章,“五小”(生活的小主人、学习的小标兵、妈妈的小帮手、同学的小伙伴、社会的小卫士)评比等活动,培养自理意识和基本生活能力。开展防震、防火、防暴、防盗,溺水营救等演习和知识讲座活动,锻炼自理、自护能力和处理生活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尝试家长评、老师评、同伴评、学生自评等多元评价方式,督促、激励学生把自理当作一种美德、一种习惯,让学生在自理中学会生活。
2.在自主中学会做人
我校提出:让学生做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为此,学校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处事。聘请了学生卫生监督员;实行大、中队干部的公开竞选制,通过竞争上岗“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结果子”,培养了一大批工作热情高、能力强,有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优秀学生干部。有了这样一批优秀学生干部队伍,小到平时的文明卫生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等日常管理,大到策划、主持组织学校、少先队的各项活动等,大队部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些做法让学生懂得了“要做事,先做人”、“从小立德,长大立身”的道理;培养了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激发了自主热情和竞争意识;增强了民主观念和自主能力。也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人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3.在自学中学会自育
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自育。教师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和实际,以丰富的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积极自育。另外开展了“晨读午写”创建活动,确立了“每日一读一写”(早读30分,午写20分),“每周一课”(阅读课),人人办借阅卡,班班有图书角,家家有图书柜,每学期评比“书香阳光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接受能力提高的同时,自行受到思想感染和情感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
4.在自强中学会创造。
在校内,学科渗透,全面发展,强化办学优势。通过课堂;“阳光一小时”和课外活动,全面实施弘扬民族文化、学生“五个一”技能训练方案,即:每位学生必须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汉字;会演唱一首歌;会“两操一舞”掌握一项以上体育技能(乒乓球、中国武术);掌握一项书画技能。采取分层动态递进制,把各项技能的训练目标分解成五个阶段完成,体现渐进性、阶段性和连续性。通过每学期“五个一”技能训练,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进步台阶,以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感受每一点成功,每一步成长,从中增强自主、自信、自强和创造意识。
随着“四自——四会”活动的深入,“四自”行为越来越成为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比勤劳不比享受”、“比学习不比吃穿”、“比节约不比浪费”、“比文明不比野蛮”的良好正气已蔚然成风。
(三)、尝试“阳光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孩子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实践、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为此学校尝试“阳光行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健康成长。
1.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学校组织开展“我是食堂师傅阿姨”活动,让学生体验学校食堂阿姨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开展“我当一次小老师”活动,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自豪与清苦;开展“我是消防宣传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强化法规意识;开展消防、防震、疏散等演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自救与互救。
2.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开展“我给妈妈洗洗脚”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学会感恩。感谢妈妈为我们的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让孩子在简单的生活体验中体会到妈妈平时工作的辛苦。从而达到让孩子学会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的教育目的。
3.在“文明礼仪规范月”活动中体验。
2010学年开学初,以学校整体搬迁进入新校舍为契机,学校开展了主题为:走进新校舍,你准备好了吗?“文明礼仪规范月”活动。活动分为几个部分:首先,通过仪式教育、参观新校舍、讨论、作文比赛、寻找身边的文明行为、制定班级公约的内容,规范学生行为。其次,每周制定一项文明礼仪训练内容。如:第一周为“文明用语大家说”,以此展开行为训练。第三,在全校的集会上,进行文明礼仪的讲座,通过讲座,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通过这次活动,使学校整体文明水平得到了提高。
4.在大自然中体验。开展踏青、春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开展“数星星、识星座”活动,让学生了解宇宙之浩瀚,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开展“新区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学生认清环保的重要性,争做一代“绿色少年”。
学校通过开展“阳光行动”系列体验教育活动,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去想;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去干;解放孩子的眼晴,让他去看;解放孩子的嘴,让他去谈;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到大自然和社会里去体验更丰富的生活。以此提高孩子们的道德认识,升华孩子们的道德情感,提升孩子们的道德行为。
二、主要感受
大花岭小学德育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开展,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感受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领导认识到位,是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区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下发后,从教育总支、学校领导和各处室都高度重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的贯彻落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营造了积极、健康的育人大环境。总支领导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帮助,给我校提出了问题、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二是体系构建到位,是德育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学校从党支部到政教处到班主任;从校长到教导处到各任课教师;从少先大队到中队到小队;从学校到家庭到社区,构建了完善的德育组织体系。并且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实践教育;各科教育、兴趣教育、都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思想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家庭教育的角角落落;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还初步构建了各年级互相衔接的评价体系;构建了年级、班级德育评价、学生品德评价的诸方面相互联系的评价体系;构建了评价德育条件、评价德育过程、评价德育效果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三是制度措施到位,是德育工作稳步推进的必要条件。《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下发后,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研讨,制定了三年有效德育工作规划;确立了以“党风促校风,校风带教风,教风领学风”的德育工作思路和全员育人的思想;建立了评价体系;健全了管理机制;开通了校园网站、电子备课室、图书阅览室等育人渠道。四是氛围营造到位,是德育工作快速行进的有效途径。学校重视文化氛围对人发展的影响,利用集体的智慧提升校园环境品位,让个性文化誉满校园: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语言,让每一片绿成为有益的教诲;让每一名教师成为学习的楷模;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行动的榜样。全方位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书声、琴声、教诲声,声声入耳;德育、智育、体美育,育育生辉”的温馨家园,让德育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013、3
第二篇:学校实践育人交流文章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超前,进入小学后,孩子们普遍自我意识强,常常我行我素。把在家里和学前幼儿班的一些不良行为带到学校。我们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要苦口婆心的劝说孩子改正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大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架势,每日忙得不可开交,但问题依然不断。许多孩子“高分低能,高分低德”。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当务之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
二、具体做法
(一)、调查了解学生日常行为存在问题。首先由班主任反馈,然后在学生中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在学校最易出现问题的一些行为习惯。
(二)、征集方案
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总结自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班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方案,为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德育处对所有方案评分,得分纳入总分评文明班级。
(三)、制定全校工作方案
在调查和综合班主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附件:回龙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一、教育目标
培养少年儿童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使广大学生有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
二、教育内容
着眼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少年儿童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三、教育途径
(一)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回龙小学校内日常生活好习惯》
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不在楼道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
3、爱护书吧内图书,看后放整齐,不丢地上。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
5、洗碗互相礼让,不随意泼洒水。
6、大同学关心爱护小同学,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7、文明就餐,吃饭时不说话,不争抢、不浪费饭菜,不边走边吃。
8、文明观看比赛、演出;文明参加比赛,不因输赢闹矛盾。
9、捡到他人物品及时归还或交给老师。
10、不在校园吃零食,饭前便后洗手。
11、见到老师、客人主动用普通话问好。
12、口痰吐在卫生纸上,鼻涕用卫生纸擦干净。然后把卫生纸丢进垃圾桶。不向地上吐口痰,擤鼻涕。
13、定期整理书包,随手整理好学习用具,课前做好上课准备。
14、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事不拖拉,当天事当天完成。
15、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不攀爬不采摘,不往花园丢垃圾。
16、爱护校园公共设施,不破坏,不乱画
17、集会快静齐,不东张西望,窃窃私语。
18、升国旗要站端正,不说话,不打闹。
19、诚实有担当,出现意外不推卸责任。20、安全知识要牢记,保护自己和别人。
把以这20条作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二)各班按上面标准开展文明礼貌月专项活动,每周每一项都要评出一名优秀个人,然后把评比结果交到德育处。
(三)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遵守规则。
(四)利用班队会专课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五)利用黑板报宣传此次活动、每周升旗仪式德育处总结,强化活动开展。
(六)每周一教师例会上请低中高年级各一位班主任老师交流在活动中的做法及困惑。一方面让大家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让全校教职工都知道这项工作,重视这项活动。
(七)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分段抽查学生掌握《回龙小学校内日常生活好习惯》20条的情况,并打分,活动结束后纳入总分评文明班级。
(八)活动结束后各班写活动总结,德育处评分,得分纳入总分评文明班级。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调查摸底、班主任制定方案,德育处制定相应方案(2 月中旬)各班要搞好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了解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养成教育的工作重点。
(二).自2月下旬开始,进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阶段。周周评比,根据习惯养成需要21天的法则,活动在三月中旬结束。
五、考核、评比
(一).学校德育处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将对每一项进行评分、记载、考核。各班主任要注意材料的积累。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养成教育先进班级的班主任优先评为“先进班主任”,期末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养成教育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体系。
(二).活动结束后,学校将评选表彰“习惯之星”和“文明班级”
(四)实施并努力修改完善方案
三、成效
通过活动,我校孩子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他们改掉了一些陋习,如:随地吐口痰,在楼道追逐打闹,洗完碗到处乱泼洒水,边走边吃饭,饭菜撒到到处等不良行为;养成文明的习惯,如: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观看演出比赛文明,爱护学校公物等;提升了生活能力(整理书包、书吧);培养了自我约束能力:升旗、集会不东张西望、窃窃私语,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这些成绩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四、启示
(一)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培养一个习惯,你首先必须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你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你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愿望,你才能有坚强的决心,你才能有坚决的行动;只有有了一次次坚决的行动,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二)教育广大师生充分明确一个好习惯的可行性
要培养一个习惯,开始前的可行性分析很重要,这样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否则,脑袋一热,盲目去做,常常会半途而废。回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不是经常对某件事情有很大决心?比如信誓旦旦要从明天起一定要长跑、一定要每天一小时学外语、一定要每天练半小时毛笔字等?为什么热度只维持了几天、几个星期就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瘪了下去?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可行性分析。
(三)充分认识到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习惯是个庞大的体系,像大树一样根、干、枝、叶。它可以是学习上的习惯,也可以是健康上的习惯、消费上的习惯、与人相处的习惯等。这么多习惯在培养的时候要统筹安排,分清主次,明确先后,有步骤地去培养。开始时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进到突变,要宁少勿多、宁易勿难。对旧习惯的克服,要放在有了毅力以后再进行,要先培养好习惯,在好习惯的培养中,人的毅力会慢慢增强,当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就有了力量去对付那些坏习惯。如果一开始就去碰那些坏习惯的话,容易受到阻力,挫伤人们对习惯培养的信心。
(四)习惯养成贵在坚持,关键在前一月,重在持之以恒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一个新习惯的形成,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要垂死挣扎。另外,我们的肌体、心灵也需要时间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外的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记忆的角度讲,人也需要不断复习建立的好习惯,要求强化它。
第三篇:区一小实践体验育人总结材料
强实践育人之路,夯德育立校之基
江夏区第一小学实践体验育人总结材料
在区教育局印发《江夏区“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并明确提出有效德育工作的“五大体系”和“六大育人项目”后,我校作为“实践体验育人项目”试点校,做到了早启动,早安排,对照《方案》全力实施,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一年多来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方案,加强领导,为育人项目保驾护航
在认真领会教育局文件精神后,我校迅速制定了《江夏区一小实践体验育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亲自挂帅的专班,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对实践体验育人项目的具体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实践体验育人专班:
组 长:方珍、朱来意 副组长:刘战武、雷蕾、盛以贵
组 员:肖勇、谢巧云、伍爱文、马秀华、胡燕、童杰、各班班主任 实践体验育人项目由政教处具体负责实施。
二、抓实常规,注重效果,让体验育人常态化
(一)融“争星夺章”于实践体验育人,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班级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在课堂中渗透,与各项活动交融,并延伸到家庭,社会中,使学生在每一空间、每一时间接受养成教育。
1.十个好习惯我知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首先学校政教处组织召开班主任会,学习和布置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的精神和要求。各班制定班级养成教育活动实施细则,并在黑板上开辟“好习惯”专栏,明确每周训练和达标的重点。然后由大队部举行“十个好习惯”争星夺章活动的启动仪式,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动员广大学生背诵一日常规,上学、升旗、上课、课间、两操、集合、放学、回家“八做到”,学习十个好习惯的具体内容。
2.十个好习惯我能行——广泛开展“十个好习惯一小之星”争星夺章活动
我们给每名学生发一张《十个好习惯“一小之星“争星夺章表》,并对全体教职工做了要求,要根据十个好习惯中讲文明、讲卫生、勤俭节约、自立自强、认真学习、尊重他人、注意安全、遵纪守法、锻炼身体和热爱艺术十个方面的表现,实时奖励给学生星星贴花,让他们粘贴在争星表相应栏中。每学期班主任300颗星星,其他教师100颗星星。学生每获得10颗星星,政教处将颁发一颗奖章,每天佩戴在衣服上。每月政教处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授章活动,学期末召开表彰大会,根据获得奖章数授予进步之星、期盼之星、一小之星等荣誉称号。
3.十个好习惯伴我行——开展“瞄准榜样,放飞自己”主题活动 通过发现、评价、放大、生成四个阶段的活动,引导师生瞄准榜样,向榜样看齐,从而使十个好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发现亮点:学校领导层、班级教师群体利用早晨集会、中午读报、大课间活动,引导学生擦亮眼睛,去发现身边同学的亮点,向班主任和政教处推荐。
评价亮点: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四维评价,形成典型材料。放大亮点:进行表扬,在全校推广。
生成亮点: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整合,生成学校的德育校本。
(二)融家校共建于实践体验育人,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确立“一所学校,三本连心”家校交融模式。一所学校即家长学校,三本连心即学生基本信息本(班主任随身带)、家校联系本(全体科任教师参与)、家访记载本(课外访万家)。
1.办好家长学校,狠抓“三落实”和“五结合”
“三落实”首先要做到时间落实。每学期上两次课,每次上课前事先通知家长,以便家长安排好工作按时参加。其次教学要落实。做到学生入学,家长入校,学生毕业,家长结业。再一个教员要落实。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优秀家长讲课。
“五结合”要做到班级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教育与树立典型相结合,单向教育与双向教育相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3月18日下午,学校邀请中国“感恩教育校园万里行”报告团到我校举办“感恩励志教育”专场报告会,学校1600多名家长走进校园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整个演讲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演讲团用鲜活的事例诠释了母爱和师爱的伟大,震撼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他们一次次被感动,落下热泪。演讲活动采用了师生互动、孩子和家长互动的形式,让老师、家长、孩子零距离接触,一个紧紧的拥抱,一声轻声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让整个操场被爱的气息所笼罩,大家都沉浸在感动感恩的氛围中。2.全员家访,家校互动
六(4)班熊天成、熊文彬、黄诺兰三名同学的家庭作业经常不做,秦卫兰和任永慧两位老师在家访中了解到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不做作业的原因是不会做。通过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沟通,老师安排这三名同学中午在校食堂就餐,牺牲自己中午休息的时间给他们补课。一学期过去了,三名同学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家长非常感动,给老师写信表示感谢。
学校班主任老师把学生基本信息本随身携带,保证随时能取得联系;各科教师通过家校联系本和家长每月沟通,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通过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将学校温暖送给千家万户,把学生家庭情况带回学校。
给家长的一封信是学校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的又一种方法,每逢长假,无论是酷暑严冬来临之际,学校都要给家长写一封信,恳请家长关注子女思想教育,特别是安全教育,让家长感到学校时时刻刻都把孩子的人身安全放在心中。
三、精心组织,依托资源,让体验活动丰富多彩 1.开展“三进”活动
一进社区。社区是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最佳场所,我校与龙井社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到节假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在社区中学习,在社区中成长。今年3月5日下午,学校大队部五年级两个中队的队员们,高举少先队队旗,唱着队歌,迎着春风,带着清洁工具走进龙井社区兴才路,开展“爱我江夏,清洁家园”学雷锋活
动。活动中,队员们分工明确,配合得当,有的拣、有的扫、有的铲、有的倒,低的地方学生擦,高的地方教师清,对路边的路灯杆、垃圾箱、墙壁、门头旁的各式各样的小广告、顽固污渍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干劲十足。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苦打扫,整个街道焕然一新,队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雷锋精神。路人、周围的居民、业主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学校还经常性的在社区开展以环保、治安、义演、募捐、志愿者等为主的公益性活动,有以“一日营业员”、“一日推销员”、“一日小报童”、“一日管理员”等为主的体验性活动,还有关于“环保问题”、“文明意识”为主的考察、研究、采访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一学期作轮换,以丰富不同年级段学生的活动内容,增强丰富的实践与体验。学校根据活动开展要求,还建立了会议制度、分析汇报制度、活动展示制度等,同时设立“活动优秀辅导奖”、“社区优秀小公民”等,每学期对活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
二进江夏。江夏区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如项英烈士纪念墓、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山舰教育基地等,这些场所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地方。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4月3日上午,大队部组织新一届少先队大队委成员及五(3)中队全体少先队员来到熊廷弼公园项英烈士纪念碑前。师生们首先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寄托哀思,接着由两名少先队员代表向烈士敬献花篮,大队辅导员胡燕向队员们介绍了项英烈士的生平事迹,大队长肖奕代表全校1800多名少先队员表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烈士遗志,将踏着烈士足迹奋勇前进,为家乡的建设和祖国的繁
荣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最后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庄严宣誓: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烈士精神,好好学习,争做时代先锋!这次祭扫活动朴素庄严、肃然有序,使队员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队员们立志勤奋读书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增强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三进武汉。武汉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高校毕业生人数全国第一,科教综合实力名列前茅。我校充分利用武汉市大学资源的优势,先后与武汉纺织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建立了手拉手关系。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大学生来学校担任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学校12个兴趣小组有7个是大学生担任辅导教师,他们青春活泼的气质和专业知识的精湛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学生们在快乐中学到了本领。其中葫芦丝队的一批小队员受邀参加了地质大学华韵笛箫协会的专场音乐会,同大学生们一起同台演绎,他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大学生的阵阵掌声。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在给小学生作了两次环境教育报告后,感受到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表示愿与我校建立手拉手共建校,把我校作为他们开展环保教育的基地校,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他们还表示将在今后邀请小学生去现场参观大学校园,感受大学生活的气息,树立从小热爱学习、亲历环保的远大志向。
2.布置特殊的实践作业
学生每年都有寒、暑假,学校为了能让学生度过平安而有意义的假期,总是精心设计布置寒、暑假综合实践作业,让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快乐成长。学校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作业外,还针对
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了不同的生活德育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低年段的作业是自己穿衣,自己整理房间和学习用品;中年段的学生可以帮父母做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摘菜、拖地、抹桌子等等;高年段的学生可以帮父母做饭、洗碗、洗衣服等等。假期中孩子们不仅能主动完成这些综合实践作业,一部分有心计的学生还用照相机定格下这些生活的瞬间,用手中的笔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劳动的过程与收获。
特别是在新春佳节期间,特殊的实践作业对孩子们更加有意义。他们会按照班主任老师的要求,精心理财压岁钱。有的向长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新春小礼物,表达自己的一片孝心;特别是留守儿童在思念父母的同时,他们有的会亲手制作精美的新年贺卡寄给远方的父母,有的会通过手机发送拜年短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这些感恩活动,学生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劳动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了感恩父母,培养了他们的感恩之情,让家长们感受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全员合力,精心施教,实践体验育人成效显著
一年多来,我校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教育局有效德育工程的指引下,全员参与,大力开展实践体验育人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武汉市第六届少先队特色队比赛金奖、最佳创意奖、武汉市第八届青少年环境表演大赛一等奖、武汉市青少年“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书画大赛团体二等奖、武汉市小学生红歌传唱校园行合唱比赛银奖,实践体验育人精品案例《瞄准榜样、放飞自己》荣获湖北省德育精品案例优秀奖,丁红群老师执教的《做合格家长》荣获湖北省家长学校优质课一等奖,干亚丹老师的《生态金字塔》与《环境保护法》在全市中小学优秀法
制教案评选中获三等奖。王际洲同学勇救落水儿童被授予“湖北省见义勇为好少年”,肖奕同学品学兼优被评为第二届“湖北美德少年”,昌雨欣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受到区文明办的表扬。
今后,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实践体验育人项目,进一步高扬实践育人的风帆,乘风破浪,致力德育创新,让实践体验育人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四篇:环境育人交流材料
美化育人环境 建设品牌学校
(创建领域:学校管理)峄城区峨山镇金山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工程。因此,学校本着“以为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建设理念,按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督促到位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把“学校环境育人”确立为学校品牌,努力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近年来,在区、镇教育部门领导下,在地方党委、村委的关注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推动了学校工作全面发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简述于下,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着力校园环境建设,切实营造宜人的学习环境——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是校园环境育人的有效载体,是实施校园环境育人工程的基础条件。“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2009年3月,把“学校环境育人”确立为学校品牌起,我们便着力建设校园环境,立志打造花园式和谐校园。
同年4月,我们按照《金山小学环境育人实施方案》具体步骤,逐条落实,稳步推进,先后三次邀请园林专家及区镇级领导来我校实地考察调研,以期发展能因地制宜、布局能科学合理。近两年,我们栽种银杏、榕树、红枫、石榴、垂柳等20类绿化树种,培植蜀桧、海棠、女贞、百日红、广玉兰、十里香等30余种育人花卉,建设以励志藤、劝学亭、曲径奇石为主要景点的休闲娱乐区,以田径运动场、篮球运动场、健身器材场为主的运动景观区,以柿子园、石榴园等八大种植区为主题,园区内圆外方,意喻教育有规有矩才可成方圆的劳动实践基地——仕子园的三大文化景观区。目前,学校绿化面积占校园面积的35%,校园内外环境宜人,空气清新,色彩明艳,翠绿的草坪与斑斓的花木相应成趣,整个校园春意盎然,一派生机。
漫步校园,绿意充盈眼眸,读书声萦绕耳旁,惬意之极难以言表。春天,整个校园掩映在绿色的世界里。微风吹来,迎春花儿摇曳,告诉同学们春天来了,一年中最好的时光里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桃花明媚登场,满枝满丫的桃花预示着同学们在新的一学年里的丰厚收获。杏花的烂漫吸引着同学们驻足观看,常让人想起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的兴盛。夏天,整个校园是个葱葱郁郁的世界,芙蓉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芙蓉花,石榴树开满了火红的石榴花,放眼翠绿的草坪让人倍感精神。秋天的校园如诗如画,火红的枫树、金黄的银杏、浓翠的松柏浓妆展现,石榴、梨树、柿子、核桃、李子、板栗枝头攒动、硕果累累,穿行于曲径奇石之间,抚摸着奇石上苍劲的励志大字,满满的收获让我们更有自信。冬天,校园内一片银装素裹。大雪下的劝学亭似乎更有风度,围坐在厅内石凳上盘点一年的收获真是别有情趣。闲暇之时,走进百米文化长廊,诵百家之言,赏百家艺术,悟百家思想,思自我得失,感受知识的浩瀚,自我提升之欲油然而生。
人的情绪就像一张白纸,环境因素的种种变化,都会在它上面留下痕迹,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的效应。我校校园环境正发挥着高效的育人功能,一草一木必将成为宝贵的校园环境育人资源。
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育人氛围——课程育人 校园文化是校园环境育人的重要内涵,是实施校园环境育人工程的核心内容和必要条件。校园环境建设之际,我们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本着“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软硬件一起抓、两手硬”的原则,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学校环境育人的发展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而且可以渗透到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去。因此,积极探索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把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各自特点的深刻把握之上,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育人制度和机制。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把育人教育与本学科的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育人目标列入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之中。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上开展爱祖国、爱家乡、尊老爱幼等全面育人功能;语文课通过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科学课和数学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人文内涵和深厚的人文教育价值,数学课我们着力开展数学家们的科学献身、实事求是和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态度的育人功能;音乐、体育、美术运用其特殊的形式,发挥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并进行相应的德育
渗透,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音乐课要尽力引导学生弄清要教唱的歌曲的曲调与歌词之间的联系,了解歌曲是重抒情,还是重抒写;是重哲理,还是重励志;了解该歌曲所要构成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唱歌曲。就达到了传授知识、提高欣赏水平、辨别是非能力的目的,从而发挥了音乐育人的功能。
校本教材开发既是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山小学本着“以爱为源,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我们依托环境特点申报了“学校环境育人研究课题”。两年来,我们在环境与育人、环境与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大做文章,如:开发《校园文化手册》,做到人手一册,规定时间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明道理、增素养;我们还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了我校的校本课程——劳动教育实践课,编成相关教材《果树栽培与管理》;2011年我们又利用我们的环境优势,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编写了两套教材,并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库,建立了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已于今年秋季学期进入课堂投入使用,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乡情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文化宣传载体建设,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
三、搭建学生素质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育人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校广泛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多的个性
发展和特长展示平台。我校校园文化宣传载体主要有校报、校本教材、广播宣传、橱窗专栏、图片展览等。充分发挥黑板报、广播站和宣传橱窗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创新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级针对不同特点,设计班风、班级寄语,开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德育阵地作用,利用黑板报、展板、手抄报、广播室等途径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1、举办好每年春季学期的文化艺术节。自2009年以来,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形式一年比一年多样,效果与规格一年比一年高。传统的项目主要有:歌舞比赛,诗词朗诵赛,硬笔书法、绘画评比,小制作、小发明展评,手抄报制作展评,实验操作竞赛,谜语竞猜活动等。
2、举办好每年秋季学期的运动会。每届运动会既有传统性项目,也有新增加的趣味性项目,不断步入规范化。
3、切实抓好大课间及阳光体育活动。我校大课间及阳光体育活动于2008年秋季学期正式启动,正逐步规范化,内容包括广播操、健美操及班级专项分组活动(学校制定分项活动以供班级选择,班级也可以自行设计活动项目)。从集队到每一个活动环节,从活动到离队都有明确规定,做到了生动活泼,井然有序。
4、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学校活动中的主力军的作用。我校少先队历来重视团队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在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团队组织还结合自身实际和学校状况经常
性地开展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良好。少先队组织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5、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两条基本途径。读书增知,实践悟理。学生可在活动中提高其综合素养。学习充分可利用图书室藏书,每学期分年级开展1-2次专题性的读书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大学生搭建较多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展示平台,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6、我们坚持做每周星期一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宣讲历史名人、民族英雄故事。每班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座右铭,集中在教室内固定的地方展示。展示座右铭前,要由班委组织召开班会,每个学生在班会上对自己座右铭的内涵进行解说。通过这一凝聚师生精神动力的活动,把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成了师生文明规范的自觉行为。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环境育人工作,重在建设,贵在规划。育人校园环境的营造,必须强化规划意识,把握营造原则,选择恰当的着力点,深化其人文内涵,强化其教育功能,才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和谐、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要把握环境教育的渗透性、潜在性和长效性,使学校环境育人功能最优化、管理经常化。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同化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实践育人
突出实践育人加强中小学生基础道德建设
——丰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稿
一、贯彻中央八号文件主要工作和举措
(一)抓整体规划,提高德育工作主动性。
1、召开教育大会。今年9月,我区召开了教育大会,对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明确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为背景,以各类教育基地和社区等文化教育资源为依托,突出实践育人,加强基础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努力培养具有良好文明素养、高尚道德情操、身心和谐发展的“四有”新人。
2、制定实施意见。区委区政府和教工委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
3、以督评促发展,引导创新,推广经验,强化管理。今年督导中小学55所,占三分之一。
4、开展调研,全面把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完成了多个方面的调研任务,全部形成调研报告,及时解决了调研中的一些问题。
5、走进校园,开展德育工作交流展示。云岗中学、北京十八中、丰台二中、北京十二中进行了德育工作展示;同时走进黄村一中、北京二十中学习交流德育工作。
(二)抓养成教育,加强基础道德建设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加强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一方面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另一方面是按照知行统一的原则,在道德教育中淡化说教,注重感悟和体验。
1、全区中小学开展《文民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礼仪”小品赛、学生装展示会、环保调查小分队、一日常规新童谣、“诵读古经书,学做儒雅人”、“家庭道德作业”、“二十二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等实践体验活动在各校广泛开展。
2、抓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发挥区域内历史文物、革命圣地、航天科技、现代经济发展等宝贵教育资源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分批命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基地。首批已经命名的30个基地,全部实行对学生集体活动免费开放。区政府和教工委教委分别制定了活动指导意见
3、充分利用首都和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与北京航天城共建,举行“庆神州、爱科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4、法制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并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在配备法制校长的基础上,确定并培训校内法制辅导员;启动全区中小学“律师进校园”工程。
(三)抓学科德育,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1、发挥“两课”作用。结合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育人作用的同时,强调各门课程都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培训和指导,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区校两级分别在干部和教师两个层面进行培训;分片开展研讨;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工作。
3、探索德育综合实践课程。“历史课开进博物馆”,学生把博物馆当成大课堂,在参观学习的同时,演出历史剧和进行模拟考古活动,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育人的过程和学生的生活接轨,这就是我区在大堡台汉墓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写照。类似的活动课程在区教委、区教研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已经逐渐丰富和成熟,丰台区科技馆建设模拟航天发射器,开辟了科技教育新领域;丰台二中的政治活动课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了南宫村;东高地一小思想品德课“小课大上”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社会等。
4.开发德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我区出台了《校本教材开发指导意见》,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正逐渐走向规范化、多样化、特色化。目前,全区性的地方教材有《知丰台爱丰台》、《探索丰台》、《中学生安全教育手册》《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手册》,同时正在开发《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各校的校本教材众多,如十八中的《我爱我家》,首医附中的《花乡的花》,十二中的《形体艺术教育》,十中的《热土》等等,使教育更加贴近了实际,贴近了未成年人,突出实践育人特色,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抓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成立了丰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2、开展了全区性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3、启动了以32所学校为重点的新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工作。
4、在市教委数字德育平台的建设中,丰台区成为三个试验区之一,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建设任务。
二、贯彻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精神的思路和设想
(一)工作思路
筹备奥运和丰台新城区建设为背景,以文明礼仪伴我行教育为主线,强化管理,突出实践育人,着力于基础道德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努力培养具有良好文明素养、高尚道德情操、身心和谐发展的新时代首都青少年。
(二)近期工作设想
1、强化行为规范,抓养成教育。加强常规管理,落实一规一则,规范学生行为;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树立十个文明形象,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研究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2、加强业务培训,抓队伍建设。开展德育工作交流研讨和专题培训;颁布《中学德育常规管理工作手册》;抓实践考察,走进校园,学习和交流先进德育工作经验;建立机制,评选丰台区优秀德育工作者。
3、突出实践育人,抓体验教育。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引导学校广泛开展30个教育基地实践活动;全面落实“四个一”工程,促进道德知行统一;唱响国歌,建立集体活动唱国歌制度。落实军训要求,规范高中军训工作。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总结交流活动;推进“律师进校园”工程;加强不良行为学生管理,理顺工读招生办法。
5、培育德育氛围,抓评价导向。落实《市教委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方案》,建立有效评价机制;修订德育管理条例,加大德育导向力度;挖掘和培育学校德育工作典型加大宣传力度。
6.探索主体德育,抓德育研究。利用研究会平台,开展主体德育课题研究;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提高教育实效性;召开研讨会,研究网络德育模式,推进数字德育建设;建立家长教师协会试点.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我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抓住有利契机,依托丰台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逐步形成丰台区德育工作的特色,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