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如何防范职务犯罪解读

时间:2019-05-12 04:3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干部如何防范职务犯罪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干部如何防范职务犯罪解读》。

第一篇:青年干部如何防范职务犯罪解读

青年干部如何防范职务风险

职务包括:职权,职责,义务和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问题报告》曾把“职务犯罪年轻化”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青年干部职务犯罪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结构方面的,亦即权力的失控,还有社会层次上综合因素方面的,等等。

一、青年干部职务违纪违法的现状

为什么要把预防青年干部的职务犯罪提高到足够的认识高度呢?职务犯罪高学历、低龄化现象已日趋明显,由以前的“59岁现象”到现在的“49岁现象”、“39岁现象”、“35岁现象”,甚至“26岁现象”,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数据:刑事案件40%是职务犯罪,40%是青年干部职务犯罪……

十八大以来反腐,网络反腐风暴。

八项规定。官员成为高危职业。全国一个月查处一个省部长,三天一个厅局长,一天三个县处长,一小时18个机关干部。去年共查处16万人。比交通死亡人数高得多,一小时11人。

当提倡消费和对物质财富的崇拜成为社会的主流并被有的人理解出歧义时,在无所顾忌的社会通俗文化影响下,政治信仰缺失,实用主义泛滥,一些年轻官员按捺不住,开始朝“实惠”下手,甚至出卖自己的操守。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青年人思想不成熟,面对各种思潮、生活方式,如果不加强思想教育,遇到复杂的情况,就会迷失方向。由于放松了思想教育,近年来一些党的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表面上讲的是为人民服务,背后讲的却是实现个人价值。而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升官,二是搞钱。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不少青年干部的生活作风腐化。然而,此时,这些违法犯罪的青年干部正事业稳定并渐入佳境,有的刚刚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被党组织、社会和家庭寄予厚望,他们的犯罪,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那么,在我国目前各项权力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可能一下就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思想、道德、纪律和法制等各个领域的教育,从思想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就更加显得重要。“职务犯罪年轻化”的趋势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这种变化对青年干部的影响更直接、更有冲击力。从犯罪机会的角度来讲,职务犯罪的机会主要是两方面因素的结合。一是职务权力存在的本身。基于国家管理的需要,公共权力拥有支配特定财务和他人命运的力量。作为权力的行使者,既有可能不自觉地消极渎职,也有可能有意识的滥用权力。当结合另一个因素即社会没有或者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这种可能性就转为必然性。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不可能直接行使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力,只能通过授权少部分人代为行使,使得公共权力又存在的必然性。“惩治于既然”和“防患于未然”是反腐败斗争的两个重要方面,因 此,我们对青年干部的腐败问题要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二、青年干部职务违纪违法的特点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青年干部职务犯罪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首先是涉案金额数目巨大,大案要案急剧增多。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而现在青年干部职务犯罪涉案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屡屡出现,10万元以上的占了63.5%,上百万元的也屡见不鲜。北京海淀区检察院近年查处的不满30岁的犯罪嫌疑人中,最高数额达7100万元。

其次是犯罪分子文化程度高,手段高技能、高智商。据统计,2001年,本科以上的占27.9%,2002年为34%,2003年为36%,远远超过45岁以上职务犯罪的学历比例。1997年至今年3月,广州地区35岁以下青年职务犯罪总人数364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29人,占62.9%,研究生17人,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年龄段的犯罪比例。

第三,主要集中在受贿和挪用公款两个罪名。受贿数额大、受贿方式多样化,一次性受贿数额越来越大。以往受贿人受贿的对象以现金和购物卡居多,而现在发展到信用卡、银行借记卡、房产、股份等多种形式,受贿数额也从一次百、千、万元上升到数万元甚至是数十上百成千万元。

第四,行政管理、金融、建筑部门、国企的青年干部掌握着资金信贷、审批管理、调配处罚、工程发包等各种实权,是职务犯 罪的高发区域。其中,国企青年干部职务犯罪有上升趋势,北京市检察院统计显示,国有企业是“26岁现象”高发区;行政执法部门经过整顿后,犯罪率出现下降趋势。引起注意的是,在文化、科技、教育、司法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职务犯罪也不断出现。

三、青年干部职务违纪违法的原因分析 腐败的原因:

腐败不是中国的特产,美国“镀金时代”1871-1913崛起,腐败严重。此时腐败特征:顶层腐败,***;官员颓败,集体不作为;政策失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体制衰败,用人腐败,农村换届选举,三拍(拍脑门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社会颓败,向钱看,向上爬。

经济发展了,社会管理滞后,活动场所;效率和公平失衡,贫富分化,阶级阶层分化。城乡差距,3—6倍,东西差距,城镇化率52%,发展体块,消化不良,不可持续。人均GDP几百美元到6千美元,东莞6万美元;人和自然关系失调。网民更愿意分享负面消息的比例为62%,全球为41%。

国民心理:弱势心理(没有保障),抱怨心理,闹事心理,仇官仇富心理。互不信任。道德滑坡。信访问题增多。

(一)、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增大了青年干部职务犯罪的诱发力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与计划经济的弊端同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使职务犯罪的诱发力增大。

私有观念的存在,以及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的助长,诱发了部分青年干部的贪婪心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私有心理和私有观念的存在本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然而,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我国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经济建设上面,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加上一些传媒过分地渲染西方国家高消费的物质享乐,对社会风气起着不良的导向作用,使不劳而获、享乐至上等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有了广泛的市场。一些青年干部把正常的私有心理和私有观念内化为贪婪的自私自利心理。在这种不良心理支配下,外化为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行为。

同时,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使一些青年干部产生对商品金钱顶礼膜拜的心理,外化为权钱交易行为。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和资源配置市场化,以及商品交易和流通的平等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消极的负面效应,如一些人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信奉商品拜物教、金钱拜物教。特别是一些以工资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公职人员,现阶段的经济收入与消费支出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不平衡心态,在思想上萌发权钱交易的念头,一旦有适当的环境和条件,就会把权力作为私有化了的商品进行交易,换取金钱。(经商,做学问,从政)

(二)控制弱化和监管缺失提高了青年干部职务犯罪的可能性 在转型时期,一些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力和监督制约机制不落实等社会控制弱化和监管制度的漏洞的存在,增强了一些比较薄弱的青年干部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从而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

首先,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内控不力是经济案件高发的直接原因。例如,在用人制度上存在不正之风,民主推选少,领导任命多,公开竞争少,暗箱操作多,致使个别思想品德差、业务素质低,甚至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年轻干部占据了领导岗位;又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内部管理混乱,责任制不落实,日常检查不到位,监督制约乏力;等等。(失德)

其次,监督制约制度种类不少,然而实效甚微。一方面,人大监督、纪委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都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另一方面,监督机关或个人不具有超然的地位,其人、财、物均受制约于部分被监督者,监督权难以全面实施,为职务犯罪留下了通道。法律不健全,拐卖妇女儿童,刑法中醉驾问题,性犯罪问题:强奸,猥亵。喂养式腐败。

再次,惩罚制度不严密。一个国家现行的惩罚机制和结构是决定该国腐败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加大惩罚力度将会降低腐败行为。我国腐败高发的事实,表明对腐败惩罚的措施、力度、密度等方面存在着重大问题。

四、青年干部职务违纪违法的心理透视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犯罪心理是客观与主观的辨证统一。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过程。犯罪心理在形成过程中,都经历了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内化、外化、强化三个阶段。青年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过程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心理特征也有共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心理:贪欲,情欲,财欲

1、生怕吃亏的心理

有些年轻干部认为自己虽然有比较好的工作,经济条件并不差,但和社会上大款相比,没有人家潇洒,不趁现在手中有权,抓紧多攒一些钱,就没有机会了。在犯罪最初阶段,他们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当陷入犯罪的泥潭时,错误地认为这是对自己工作多年的补偿,不捞白不捞,导致其名节不保。

2、贪图虚荣的心理

拥有实权的某些青年干部爱慕虚荣,一心追求个人享乐,被金钱、人情和关系所包围,深感以前的日子过得清苦,现在应该潇洒走一回了,因而在位高权重之时,挥金如土,生活奢侈糜烂,甚至染上黄、赌、毒恶习,入不敷出后,便从接受一般礼品到收受巨额钱财,断送前程。

3、盲目从众的心理

这部分人主观片面地认为,中央虽然加大了反腐败力度,但社会上贿赂之风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现在社会上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很多领导干部都在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取好处,与他们相比,自己这点小问题算不了什么。

4、投机自欺的心理

不少青年干部侥幸地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智商较高,身份特殊,见多识广,保护伞厚,且行为隐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赃证匿藏天衣无缝,或相信朋友不会出卖自己,在自信能侥幸过关的情况下走上犯罪道路。

5、钱权互易的心理

一些青年干部为别人办了事,帮了忙,内心总希望“投桃报李”、“按劳取酬”,甚至自认为“用我的权换你的钱,天经地义”,于是,什么党性原则、荣誉尊严、道德良心乃至自由生命都可以置之脑后。一朝权在手,未办事先谈酬,谈妥酬劳再办事。

6、欲罢不能的心理

少数意志薄弱的年轻干部,在所谓的“人情往来”中不知不觉收受他人好处,或想继续贪图,或受到威胁,欲罢不能,明知早晚要翻船,仍如飞蛾扑火,“不见棺材不落泪”,自毁前程。特别是那些经济状况差,工作时间较短的青年干部尤为突出。

7、攀比摆阔的心理

这些年轻干部认为虽然自己不奢侈,不沾嫖赌,不上歌舞厅,可是每当看到人家住着装饰豪华的别墅式住宅、开着高级小轿车,腰缠万贯、挥金如土,就有了“我不比别人差,为什么该受穷”、“别人有的我也要有”的攀比心态,于是就摆架子,讲阔气,大肆收 受贿赂。

8、小打小闹的心理

这种人,“大贪没胆、小腐不断”,靠零打碎敲的“小腐败”敛财。用混同于日常的人情往来来逃过反腐监督的视野,送者敢送,收者敢收,分开看不起眼,累积的后果却相当惊人。结果在“出不了大漏子”的心理中越陷越深。

五、青年干部预防违纪违法的对策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说过:“一个良好的立法者关心预防犯罪,多于惩罚犯罪”.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内部存在着两种机制:一是产生犯罪的机制;二是抑制、预防犯罪机制。从犯罪发案率的高低,可以看出这两种机制相互较量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注重青年干部预防职务犯罪的重构工作。

(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权力体制 在制度意义上说,民主是以选举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权力产生和运行的机制,它包括选举、限任、质询、弹劾、罢免等项具体内容。而在权力意义上讲,民主就是通过民权限制官权的制度,在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方面,有着诸多的优越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改革干部的委任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对各级的官员,尤其是年轻官员,由过去的上级委任为公开考试,如目前全国各省所搞的公开招聘试点以及任职前的公众评议等,就是很好的探索。这些探索,在不断完善后,要逐步形成制度,每一级干部的提升要经过公开的选拔考试和公众评议。坚决杜绝 干部提拔的暗箱操作,一把手、一言堂现象,因为它极大地破坏了正常的组织程序。在提拔、选用干部时,要做到公开、透明、民主。通过竞争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逐级的考试选拔,提高透明度,尽量减少吏治中的腐败。完善权力体制,应当在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寻求对策,改善权力运作的体制环境和相关环境,以改变传统体制中过分集权、缺乏制约功能的弊端。

实践证明,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权力腐败的发生,通常呈反比关系。尽管民主政治做不到完全根除腐败,但确实可以起到减少腐败发生和控制腐败规模的作用。

法治是出路。

(二)依法严惩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

面对违法乱纪,最好的办法是预防,中医里有治未病,不生病是最高的境界。其次的办法是警示教育,有了疾病的先兆,那么就吃点小药,谈谈话,批评警示一下,防止继续扩散蔓延。最后的办法也是最差的办法就是惩处,病得重了,不得不服开刀,用最痛苦的手段来解决。无药可救了,就放弃,让法律来惩处。

依法严厉惩治职务犯罪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要求,它是有效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关键,也是对职务犯罪进行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三)加大社会反腐的舆论监督声势。

“洞房”与“牢房”相距很远,却又很近。网络反腐还将持续。因慑于整个社会反腐的强大声势和监督机制、法制环境的日臻完善,迫使“蠢蠢欲动”的年轻干部闻风丧胆,不敢越雷池半步。

(四)全面强化青年干部的思想道德预防。青年干部应当记住“四个务必”,做到“五慎”、“七廉”.一是要务必守得住根本,即“人生为什么,入党做什么,掌权干什么?”,自我迷失。务必保持心理平衡、务必管得住家人,防止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做违纪违法的事情,务必培养过硬的工作作风。世界上没有圣人,不是计算机复制出来的。

二是慎初、慎微、慎独、慎欲和慎交友。世间万事始于初,“小节”被轻易忽视,在矛盾侥幸的复杂心态驱使下迈出第一步而不能自已,一步一步地陷入罪恶的深渊。孔子在《礼记。中庸》中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我们并不是禁欲主义者,但要守住思想堤防,时时以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选友要准,交往有度,不离原则,经得起情、色、财、位、名等的诱惑。豢养官员。

三是要“七廉”.《周礼。天官冢宰。小宰》一书中写道:“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是否廉洁并且善于办事,二曰廉能,是否廉洁并且推行政令,三曰廉敬,是否廉洁并且谨慎勤劳,四曰廉正,是否廉洁并且公正,五曰廉法,是否廉洁并且守法,六曰廉辨。是否廉洁并且明辨是非。” 即心底无私,才识过人,尽职守责,品行方正,秉公执法,是非分明。再补充一个“廉俭”,即清廉如水、淡于财欲、志行修洁、固守清俭。这对任何一个阶级社会、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制度的官员都是基本 要求,用社会学的语言来说,是当官者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要求,也是当官者必须具有的人格品质。

自己要保持廉洁自律

党性修养,纯洁性,个人修养。

1、懂纪懂法。风险点: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串通招投标; 失职渎职;玩忽职守,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党和国家、人民以及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1人死亡、3人重伤、10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0万以上入刑。

滥用职权;不正确履行职权,越权,审批,减免。死1人,伤2人,轻伤5人,损失20万,影响恶劣的入刑。

徇私舞弊,徇私情,贪图财物,照顾,讨好;舞弊,弄虚作假,滥用职权或不作为等。死1人,伤2人,轻伤5人,损失20万入刑。

2、知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为善。珍惜。客不修店,官不修衙自己要注意什么。不要迷失自我,不要迷信。

2、负责。

3、低调。不能猖狂。

4、谨慎。知道害怕和收敛。有双眼睛。

5、善良。见到要饭的给点钱,要钱的给点饭。积阴德。

6、自省。反省,对比。人格问题,人格也成为个性。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碎尸案,杀人案。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遏制以罚代刑防范职务犯罪

遏制以罚代刑 防范职务犯罪

提要

行政执法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工作量大,强度高是其工作特点,因此在执法过程出现一些瑕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些瑕疵是人为性故意行为,就必须究其原因,以示警示,敲响警钟。本文以土地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以罚代刑现象为背景,从其产生原因、以及同职务犯罪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并对防范以罚代刑和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进行积极探讨,对于规范行政执法,防止职务犯罪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院近年来受理的土地管理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的涉及土地违法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违法行为大大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刑事犯罪追诉标准,行政机关只做单一罚款和恢复原状的行政处罚,并没有依照规定将已经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向公安机关移送,造成了土地违法案件屡禁不止,屡罚不能见效的恶性循环,纵容了土地违法行为的蔓延。

一、典型案例透出以罚代刑

典型案例: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某殡葬管理所设立的殡葬服务机构(下称殡葬服务部)未经批准占用耕地35200㎡建陵园,经调查取证后,做出限期拆除在非法占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申请行政复议也未提起行政诉讼,行政机关逐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审查,行政机关提供的证据显示,殡葬服务部在某乡所属农村擅自占用集体土地的面积为东西长220米,南北宽160米,约52.8亩。建设殡葬服务设施的施工始于1994年,殡葬服务部取得工商登记的时间是2005年,行政执法人员现场勘

测时间为2008年。涉案土地现状为殡葬服务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部分墓地已经投入使用。殡葬服务部的违法占地建设行为从1994年延续至2007年,在长达13年之久的时间里,占地50多亩,大兴土木并面向社会公开进行殡葬墓地招揽服务,该行为的性质绝不是行政违法这么简单。

土地是国家的命脉,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各国政府尤为重视土地的保护。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用耕地罪定罪处罚‛。同时规定‚非法占用耕地‘数量较大’,是指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五亩以上或者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 《行政处罚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第三十八条规定:‚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如下决定:.....(四)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 ,移送司法机关‛;第六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结合本案的基本事实,殡葬服务部占用耕地已达52.8亩,2

从其占用的性质看,未经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属于非法占用;从其占用的数量看,占用耕地52.8亩,早已超出刑法有关非法占用耕地罪关于占用耕地十亩以上的追诉标准。因此,将殡葬服务部占用土地建陵园的行为定性为涉嫌非法占用土地刑事犯罪是无可无非议的。行政执法机关在对违法占地行为人进行处罚时,明知《行政处罚法》有‚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法律规定,非但不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而以行政罚款了结此案,其行为也已涉嫌职务犯罪。

二、以罚代刑涉嫌职务犯罪

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文所引案例是一起典型的应当移交而不移交且情节严重的案例。

首先,从刑法规定分析,本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具有行政执法权的特殊主体,既包括一线的执法人员,也包括审批岗位的执法人员,还包括领导主管人员。

其次,从本罪规定的主观因素分析,应当是出于故意才构成犯罪,即明知所办案件已构成犯罪,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

我们应当看到,行政执法机关对于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的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行政执法人员对案件的性质是十分清楚的,其之所以不积极移送的原因不外乎是行政权力的无限膨胀和部门利益所致。在现行法律规范体系中,立法机关从社会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考虑,设立了自由裁量权法律体系,其宗旨在于视违法行为情节和危害性的不同,赋权于行政机关自

由裁量。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将自由裁量权滥用,动辄施以最高限处罚,更有甚者,仅仅由于被处罚人的态度不同就课以不同的处罚,行政权力肆意的扩张,权力行使的随意性,几乎渗透到所有的行政执法领域,导致行政权力的滥用,严重违背了立法宗旨,也违背了法律授权,造成不良的社会效果,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同时,行政机关部门利益、钱本位意识也是导致案件故意不予以送的原因之一。从现行的行政执法运行体系来看,虽然表面上处罚和收款部门是分开的,一般的做法是委托银行开一专户,并冠以某某政府行政处罚专户,但最终罚款还是以某种方式转入到处罚机关,实质上是将应当上缴国库的罚没款缴纳了单位的现金库。也正是由于这种运行机制,行政执法机关非常清楚,如果案件一旦移送司法机关,无异于断了自己单位的财路,部门利益无法实现,最终导致了案件的不移送。

第三,从本罪侵犯的客体分析,以罚代刑首先直接侵犯了行政执法依法行政的正常活动秩序,滥用了行政处罚权,也侵犯了国家立法、司法的尊严;另一方面,由于行政执法机关将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以罚款处罚予以消化,也妨碍了司法机关惩治犯罪职能的正常行使,这时的行政机关实质上是充当了违法犯罪行为人的保护伞。

第四,本罪的客观方面的要求是情节严重。从本案的违法行为性质、危害后果等方面分析,无容臵疑可以定性为行政执法人员存在严重的徇私舞弊,其以罚代刑以达到严重的程度。其中,本案违法行为人严重破坏土地的行为已达到刑法规定的可以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程度,且违法行为人涉嫌群体,而非一个人所为,而且行政执法人员对行为人违法占地的面积是明知的,自始至终就没有将案件移送的意思表示等等,这些4

足以说明情节的严重性。

综合以上分析,职务犯罪的成因不外乎管理制度和个人因素两方面。我们的用人机制不完善,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录用、考核、任免等制度,现行的制度徒有虚名,还不能突破关系网、金钱网的束缚,加之行政执法法出多门,职权交叉、争案源、争管辖屡见不鲜,自由裁量有立法无监督,执法活动不透明,一人执法较为普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已不是什么秘密,‚交钱了事‛在一些领域中成为一种潜规则,久而久之纵容了执法的随意性,放任了违法行为人,以至于在部分执法人员身上吃、拿、卡、要、违法、违纪等问题经常出现。另一方面,受社会上贪图享乐、攀比等不良思潮影响,加之个人品行、修养的不够,对于权力行使无拘无束,放纵个人私欲,一些执法人员被拉下水,成为了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保护伞。

三、以罚代刑成因

(一)、立法与制度缺陷

立法滞后现实是成文法体系所不可避免的。不可否认,我国立法机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我们也应当清醒的意识到,一些本因以立法解决的问题,由于部门利益群体之间利益之争,迟迟不能立法,导致了管理的真空地带,使不法行为游走于法律的边缘。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行政执法运行体系也是导致以罚代刑重要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行政执法人员乐于对违法行为主体课以罚款处罚,往往是自身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的,罚没款虽然形式上缴入专户,但最终要和行政执法人员罚款数额直接挂钩,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现在交警为何对于罚款敬职敬业,反而冷落了维护交通秩序这一根本的法定职责。根本原因在于,你罚款越多,自己获取的利益越多,行政执法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行政执法人员谋取私利的合法工

具和外衣。

(二)、执法人员素质因素

司法实践中,行政执法机关在遴选、培训执法人员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一些执法人员对于岗位法律规范还没有来得及完整的学习一遍,更谈不上领会立法宗旨,就已被指派到了一线执法岗位,加之其手中的处罚权不受约束,人人手里拿着罚款单,动辄就对相对人施以罚款,无形中助长了执法人员无法无天的潜意识,助长了行政权力的无限扩张。

(三)、监督制约机制的空缺,是以罚代刑总要因素。行政执法的现实状况表明,对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监督制约机制基本是空白。执法人员手中的罚款单随意就开出,没有什么部门可以对其行为进行监督,而对于被处罚主体提出的申诉也仅仅停留于表面,加之法律意识的淡漠,诉诸司法救济者寥寥无几,这些都助长了行政执法人员我行我素的优越性意识。另一方面,行政处罚缺乏第三方介入监督,容易形成暗箱操作,虽然也有处罚前的告知和听证程序规定,但欠缺了第三方的监督,你听你的证,我罚我的款,听证流于形式,有的连形式都没有,加之处罚并不向社会公开,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缺位也是以罚代刑盛行的原因之一。

(四)、人情案作怪。

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像网络一样错综复杂,行政执法人员来自于社会,必然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执法过程中,要面临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包括权势的压力和人情的压力。一些领导干部对执法人员的指手画脚,以及压案、销案行为,难怪社会上会出现违法行为人对执法者不屑一顾,动辄就把某某领导挂在嘴边,而我们的一些执法机关的领导也时不时地给执法人员以暗示,称某某领导关注此案等等,使得执法人6

员进退两难。另一方面,一些执法人员碍于关系,对于有亲属、朋友找上门来的说情风,无免疫力,往往网开一面,对违法行为人以宽恕方式处理,该罚的不罚,多罚的少罚,该移送司法机关的也就以罚代刑‚私了‛。

四、遏制以罚代刑

从根本上根治土地违法案件的蔓延,是一项长期的、多部门共同协调方能完成的系统工程。

(一)、提高执法人员的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把治理土地违法案件上升到是否是依法行政和是否是渎职行为的高度去认识。要认识到‚以罚代刑‛从法律层面上的实质就是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的形态。在面对土地违法案件已达到法律规定的追诉标准时,是从部门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处以罚款加恢复原状了事,还是严格执行法律规范,以涉嫌刑事犯罪移送公安机关,不同的处臵方法性质截然不同。前者由于客观上造成没有移送,无论是对涉嫌犯罪的立案标准缺乏准确了解而错误地界定进而以为不必移送立案只需行政处罚,还是由于对行政执法活动中发现涉嫌犯罪案件缺乏刑罚意识而疏忽大意没有移送,均不影响该行为的性质,即可以归咎于执法素质和业务水平低下,属于失职行为,但情节严重的则构成渎职犯罪。

(二)、应当建立土地违法巡察制度。土地是国家的命脉,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管理和利用好土地,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如果仅仅从处罚环节上防止‚以罚代刑‛,并不能有效遏制土地违法案件。从移送到法院的土地违法案件的情况看,并不是在违法行为人实施土地违法行为的伊始被查处的,而是土地被破坏到相当程度后才被查处,且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过程,有的长达多年。因此,有必要建立土地违法巡察制度,实施包片负责,责任到人,不定期和定期巡察相结合,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三)、建立土地违法究责制。一是以辖区为单位,辖区行政首长为第一领导责任人,土地所在地基层组织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在任职同时签署土地责任书,强化领导责任,把土地管理和利用基本国策变为土地辖区行政长官的具体职责,发现土地违法案件,先问责,并有其负责全程监督处臵,处臵不良的究责免官。二是相关司法机关同土地管理行政机关建立案件移送与监督究责制。行政管理机关对于符合刑事立案条件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同时向检察机关备案。对于该立不立、立而不诉等问题,由政法、人大监督机关进行督察,实行渎职究责。

(四)、改革行政执法理念,实行以事立案。土地违法案件有时不能及时确定行为人,因而行政机关,往往以此为由不予立案也导致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查处。面对土地违法案件的特点,要转变观念,对于发现的土地违法事实,或者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经过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范的追诉标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犯罪嫌疑人不能确定的案件,依法作出的立案决定,并做证据保留,依法定程序移送公安机关。

(五)、加强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对于影响较大或有代表性的土地违法案件,实施公开听证程序,并对行政处罚的具体违法事实及处罚结果进行分类公开,以便于行政相对人进行横向比较。行政处罚的程序和结果公开不仅有利于接受监督,对于排除对行政执法活动的各种干扰也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由内至外地克服以罚代刑。

(六)、实行行政处罚公示制度。将行政处罚所认定的违法行为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处罚内容等事项,在固定栏目予以公示,接受舆论和公众的监督,同时也是一种对社会公众的8

普法教育方式。

(七)、规范案件审批报告制度。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的规范要求,制定出详细的自查、部门复查和上报回访制度,案件承办人员无论是简易程序合适普通程序处罚的案件,首先由承办人写出自查报告,报部门复查,然后定期书面报告上报主管机关的法制部门,由法制部门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的规范进行审核,定期回访,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使执法人员不愿也不敢以罚代刑。

(八)、以典型案例教育执法人员。

可以参考党员干部警示教育的方式,遴选出典型案例,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教育活动,采取以案释法的形式,揭露以罚代刑的社会危害性和其种种表现方式,并通过正面宣扬先进的方法,在执法人员中倡导公正执法、弘扬正气,并及时总结本部门的检验教训,一案一评,将规范办案的法律规范印成小册子,人手一册,弘扬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正气。

(九)、司法提前介入,防范于未然。

司法机关提前介入行政执法机关,并不是依据法律规定行使司法监督权,而是以司法机关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违法案件为典型,进行提前介入打预防针,防患于未然,通过专题授课、案例分析、法律规范辅导、典型案件的现场观摩以及答疑解难的方式,将规范的行政执法授之于执法人员,促进依法行政制度化、规范化。

(十)、检察机关派驻要害、敏感部门。

检察机关对法律的实施依法行使监督检查职权,有权对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法律监督是保障国家法律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的有效措施。可

以借鉴检察机关派驻看守所的方式,定期向敏感、要害部门的行政机关派驻检查员,并实行检查员轮换制度,以此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

(十一)、开门接受监督。

行政执法需要全方位的监督,这种监督包括人大的法律监督、媒体舆论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

人大监督,应建立重点案件、典型案件报告制度,通过案件报告制度建立起规范的监督体系。

舆论监督要发挥客观、公正、及时的特点,开辟专栏,以案说法。同时还可以通过专题讨论,专家点评等方式,对热点问题进行舆论监督。

公众监督在现行体制下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公众缺乏阐述观点、发表见解的途径,因此,不妨主动创造条件,在固定地点开辟专栏,定期或不定期的将案件公之于众,提供反馈意见的途径,并及时对反馈意见进行公开答复,还监督权于民众。总之,只有遏制以罚代刑,才能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同时,只有通过分析以罚代刑产生的内外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和解决职务犯罪。

第三篇:积极防范银行业职务犯罪

预防银行业职务犯罪调研报告

一、银行特殊性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的金融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内部人员涉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呈现出逐年增多趋势,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主观上法制观念淡薄,价值观念扭曲、拜金主义、极端享乐主义滋生蔓延所造成的。但从客观方面来讲、银行系统在体制、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银行业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商品经济的消极因素是滋生金融犯罪的温床。交换的属性和市场价值规律会产生某种盲动性,必然有竞争,而犯罪也受竞争支配,因此,即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的消极影响仍然是产生犯罪所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这些因素表现为:拜金主义、追求盈利不择手段、个人本位和利己动机。银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商品经济发展中的消极因素也经常会侵蚀到银行从业人员队伍中来,这是金融系统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的社会因素。

2、管理因素。应该来讲,我国银行系统的规章制度是比较健全和严密的,但从绝大多数的发案情况看,“十案九违规”,多与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懈有直接关系。由于管理上存有许多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这是之所以发生职务犯罪案件的一个重要内部

原因。如,有的内部存在会计、国库、发行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印鉴、凭证、票据保管不严,对过期作废的重要凭证不及时清理,随意摆放;有的不严格执行各种电子化管理系统,不按保密要求管理使用和定期更换密码口令。这就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诱发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

3、用人机制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也象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新设金融机构、扩大营业网点,员工队伍迅速膨胀,也带来注重扩张,相互竞争,用人失察、失教、失管的问题。在选人、用人上把关不严,人员上岗定位后疏于教育管理。只注重业务培训,忽视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

4、个人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化,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也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价值目标。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也必然产生一种异化,这就是对利益特别是对不正当物质利益的追逐,随之而来的是拜金主义的价值观、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和不切实际的消费观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在侵蚀和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由于金融行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的经济环境使金融业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的矛盾焦点,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资金,千方百计拉拢腐蚀金融干部职工。而在金融队伍中,有的本身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就不高,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与社会上消极腐败思想一拍即合,同流合污。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和膨胀,于是部分金融从业人员贪婪成性,不顾政策、法律的约束,公然把贪污、受贿、挪用、侵占公款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直接手段,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三、防范职务犯罪的有效对策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体制创新来预防和减少金融职务犯罪。当前金融活动失范、金融秩序混乱、金融职务犯罪上升,从根本上而言是体制不健全、机制不顺畅、监管不严密所至,是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阵痛”。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业都处于国家的高度保护之下,主要担负执行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职能,导致政企不分,金融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不突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经验缺乏,防范金融风险和违法犯罪的能力不足。同时,在推行金融体制改革,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漏洞,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体制完善,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将金融体制和管理中的漏洞减少到最低限度,消除金融职务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

2、加强内控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的文化氛围之中

管理者是一个行的核心,素质的高低、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对一个单位、部门有效防范案件风险起着重要作用。一是管理者应强化自身对所辖范围案件防查的领导意识,建立健全案件防查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案件防查工作要求。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提升执行力。工作中应加强对重要岗位员工的管理,抓紧落实对基层机构(网点)负责人和重要岗位员工的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并深入有效地开展对

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和走访座谈等活动,全面把握以上员工的行为动态;对业务检查发现或从案件反映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处理,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对屡查屡犯的问题,严肃追究检查人员和违规人员的责任。三是应加强对银行业务稽核的监管和参与管理的力度,制止银行管理中违章、违法行为和人员管理中的不正当竞争问题。四是对各项业务活动,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对整个业务活动的监控、监督、稽查机制,减少业务的风险隐患和案件的发生。

3、重视选人用人,加强队伍建设

银行系统在招录工作人员时,应该保证招录过程的公平、公开,保证用人质量。选拔高级管理人员不仅要考察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还要十分重视对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重点岗位人员要实行岗位轮换、定期交流、定期稽核、强行休假等制度。银行系统在业务工作之外,要注重对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重点岗位人员的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广泛宣传廉洁自律典型,弘扬正气,而且应关心员工的思想动向,加强对员工异常行为的预警分析,及时发现并遏制职务犯罪的苗头。要开展经常性的政策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消除因不知法而犯法、不知规章而违规的盲区,逐步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养,促使员工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必须加强对全体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遏制和防范职务犯罪的屏障,保持队伍的健康肌体。银行系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和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要认真组织职工学习习近平几年国家颁布的金融法律法规和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学习《商业银行法》、《刑法中的金融犯罪》、《金融违法行为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其次,要在职业教育的同时,加强法规建设。一方面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与有关法律法规相衔接;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教育职工自觉遵守各种法规制度。第三,要结合职业教育,在职工中筑起一道抵御金融犯罪的坚固防线。要教育职工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掌握防范要领,讲究防范策略,实行有效防范。第四,要运用典型教育法,教育职工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要结合金融犯罪典型案例,以案说法,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同时定期聘请检察机关、司法机关为银行职工开设法制教育课,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案件防范警示教育活动,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追根求源,使银行职工提高法律素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把好关,达到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目的。第五,各商业银行应结合本行业特点,制定一套健全完善的《员工行为准则》以及违规处理办法,做到“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是职工循有轨,韬有矩,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总之,银行系统要通过坚持不懈地抓教育,抓监督,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健全多方位防范机制等有效对策,防范各类案件事故的发生,有力地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第四篇: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控制,防范职务犯罪

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控制、防范职务犯罪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谁拥有它,谁就拥有了等量的财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银行不时受到不法分子的侵蚀。在银行内部,有些人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贪污、盗窃、侵吞银行财产,或违规经营,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防范职务犯罪和违规操作的发生,维护银行资金的安全,是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防止职务犯罪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查防结合,从严治行,始终把防范职务犯罪工作作为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遏制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

一、银行内部管理和控制的主要存在缺陷分析

(一)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偏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金融机构普遍把内部控制等同于各项业务规章及工作(管理)制度,这种认识说明诸多商业银行及其人员并未真正理解内部控制的根本含义,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机制,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控制。事实上,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从其表现形式来看,内部控制不仅包含了成文的规定,甚至也包括企业中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如企业文化中的一些核心内容,也构成了企业内控的重要指导。

(二)重建设,轻执行。衡量内控体系有效与否的标准并不在于银行制定了多少制度。这种认识偏差反映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而忽略了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这完全是形而上学的认识。作为高风险行业,银行在贯彻企业文化等不成文规范的同时,更加要执行成文的法规、制度。制度执行不力,内控形同虚设,为不法分子作案提供可能。如XX银行XXXX支行行长巨额金融诈骗案中,尽管票据的审批程序中有着至少5个关卡,而他之所以可将客户的资金挪用,就在于他采取了“飞单”(又称“跳票”)的融资手段,即用高息揽存的方法,把企业的大额资金套进指定银行,然后通过各种手段把固定期限的存款划转至另一家企业使用,到期时再把本息回笼。而这种做法是被监管机构明文禁止的。

(三)缺乏领导监督约束机制。各级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一般是“控下不控上”,对各级领导的约束主要靠他们的觉悟和道德约束。事实上不可能每一个管理者都有很高的自我约束能力,往往会出现个别人员滥用手中权力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组织架构下,分支行行长往往被赋予过多的权利,包括财务管理、核算管理、授权管理、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涉及支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理论上讲,有更多的作案机会和可能。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利益诱惑、私欲膨胀的情况下,支行行长轻而易举会走上犯罪道路。如XX银行XXXX支行“XXX”案中,连续三任行长合谋贪污4.85亿美圆,就属于典型的关键人员作案。

(四)没有做到内控先行,或有违规现象产生。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对业务开展前缺乏细致的规划和研究,仅作原则性规定,摸着石头过河,各级机构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出于不同的利益驱动,即使在同一银行、同一业务中,操作方式也五花八门。这既不利于统一管理,也不利于控制风险。如去年各商业银行规范教育储蓄时就出现了各种问题。此外,当前个别商业银行,由于

银企关系和经营机制扭曲,造就了一些劣质客户,有的甚至和银行形成了腐败的利益共同体,银行经营环境不容乐观。

(五)稽核力量薄弱,内控制度牵制乏力。集中表现在:有些银行尚未设立专门的稽核监督部门;设有稽核部门的人员配备不足,尚不足总员工数5%的国际一般水平;稽核部门容易受到行政干预;稽核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以XX黑龙江XX案为例,该行此前针对支行的稽核监督明显缺失,如果不是上市公司XX高速到银行对帐,恐怕该案还不会被发现。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实行系统领导的稽核管理体制或者总稽核负责制,作为同级行的内部机构,地位不超脱,职能不独立,难以对领导决策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稽核,结果是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对审查出的问题不经领导同意还难以上报。

(六)不相容岗位制约失灵。如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割裂,甚至相互抵触。各部门为其自身利益盲目行动,没有进行应有的风险核算或成本核算,导致存款结构、存贷结构越来越不合理,不良贷款日益增加,大大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七)不合理激励约束机制的逆向激励。不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往往会导致逆向激励和道德风险问题。比如,大多数银行仍存在“重发展,轻内控”的思想,表现在激励约束机制上就是总行对各级分支机构的考核指标仍以规模指标和速度指标为主。此外,大多数银行都设立了数额不等的营销奖励基金,业务拓展费等经费项目,对那些营销突出的分支机构和个人进行奖励,但却很少有银行设立类似的基金来奖励那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做得好的分支机构。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形成一个对权力的制约、控制制度。要从体制、机制上构建防范案件发生和防止违规经营的防护墙,纵横结合,疏而不漏,使犯罪分子伸不了手,违规经营者操作不了,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

(一)银行要设立对重大经营问题的决策机构和决策机制。银行要建立和健全较完整的防范、监控机构,还要建立一套防范案件和违规经营发生的相互制约的机制。根据《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的要求,相互制约机制要按照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互相制衡的原则设置。按决策系统设置成立的机构如“贷款审查委员会”、“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全行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制定各机构的工作制度、职责权限、议事规则,有利于防止重大问题的决策少数人说了算,独断专行。

(二)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好整章建制工作。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保障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根据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要求,要着力于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好整章建制工作。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和银行经营安全的旧规定要及时废弃,新业务的开展,必须做到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先行的原则,每项新业务的开办一定要全面衡量风险,制订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方案,最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和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方针、政策,做到依法稳健经营。

(三)加强金融队伍建设,提高全员政治觉悟、道德水平。一是对机构负责人和新员工任职前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纯洁金融队伍;二是加强专业素质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当前要在全体员工中开展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教育,努力提高员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三是要严禁员工参与赌博、吸毒、嫖娼等行为,杜绝以上行为在银行员工中发生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下去,因为长治才能久安;四是要构筑员工遵章守法的思想防线。使员工明

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提升全体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五是业务管理中坚持每天进行库款核对,加强节假日的营业管理,坚持领导带班制;六是要经常了解管理员工的思想、工作、作风状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告诫,督促改正。要了解员工8小时内外的思想行为动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使不良行为在员工中深恶痛绝,不敢为、不想为。

(四)在完善银行监管体系,强化其职能的同时,应明确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保证其自身的纯洁和正气,只有如此,才能实施有力的金融监管。推进廉政建设,做到防查结合,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净化内部作风。要设立正常的工作机构,专职监督、检查职能。防范案件和违规经营的发生。就目前来说,城市银行应设置监督部,专施内部监督的职能。在内部按稽核、检查员、总会计、事后监督员职责设置岗位,由监督中心调派到各个岗位任职,并经常轮换。向监督中心负责并汇报工作,通过设立以上机构和岗位,实行相互监督约束、共同负责的责任制度,使城市银行内部形成顺序递进的三道监控防线,这三道防线的主要工作是:

1.设立柜台业务岗位的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互

控防线,属于单人单岗处理业务的,要有相应的授权和监控系统。要重点加强岗位职责划分,实现岗位相互制约;事中加强双人管理、换人复核及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的控制,事后加强检查。要实行以“权限管理”为核心、以业务活动为主线、以事前审查、事中检查复核、事后监督为重点的业务全过程控制,将独立、严格、及时的监督寓于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之中。信贷业务,要执行审贷分离,从审贷岗位的内部分离到审贷机构的彻底分离,使不同的信贷岗位、机构各施其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调查、评价每一笔信贷业务,做出合理决策,防范信贷风险。信用等级的评定,要由基层行信贷员根据核实的企业财务报表,执行总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报信管部门复查。在统一授信工作管理中,要按照总行《中国工商银行统一授信管理制度》的规定,根据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行业资产负债控制线,确定全行业授信基数。按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调整系数,调整授信额度;最后结合对借款人的定性分析,决定对该企业的最高授信额。通过授信管理,建立起银行防范贷款风险防线,强化内控,防止同一借款人的无限度信用扩张。

2.设立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程序,形成第二道监控防线。即会计、出纳、储蓄专职检查员,对银行相对应业务进行经常的定期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实行前台业务事后监督集中处理,票据凭证集中存放;设立“中心金库”,确保出纳业务安全高效运作;资金汇划清算实行三级审批,由会计部门划帐;财务费用开支控制,要按职责权限逐笔审批;大额装修、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制度。

3.形成以内部监督部门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反馈的第三道防线,即监督管理部门,对全辖实施定期的检查监督和不定期的专项稽核,使检查经常化,制度化。及时制止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违规经营行为。对违反规章制度,违规经营的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落实整改工作。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范职务犯罪。银行要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对全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领导、监督。认真组织广大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基层负责人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委《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要按照党和国家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银行案件防范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规定,做到一级抓一级,级级有责任,要确定各级经营机构在党风廉政建设和案件防范工作

中的责任和权利,促使“两个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有效地防范腐败现象的滋生。要认真搞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据《廉政准则》和廉政自律其他规定,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准则和从政行为。

(六)结合实际,围绕“权、钱、人”三个重点,从体制、机制、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实施“查处、教育、改革、建制、监管”的综合治理措施,全方位最大限度地遏制各种案件的发生。就向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时讲的“金融活动必须用纪律、法治来保证,整个经济活动也必须用纪律、法制来保证。当然,这些纪律、法制要反映和体现客观经济规律、市场规律的要求。没有严密的纪律、法制,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的发展,都不可能有秩序地顺利运行。”

在我国已全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金融机构经过5年的培训即将到期,因此金融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体制。要创造更加严谨、适用的金融工具,同时要搞好软硬设施的配套。在依靠国家营造外在氛围的同时,强化银行内部管理,有效防范案件事故的发生。要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维护金融秩序,维护国家、存款人的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刘胜非,李雪娇,银行治理之本是优化内控环境[N].中国证券报,2006-2-6

[3]李洪涛,以内控建设为平台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4]江泽民,视察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讲话,中办通报,1993,(15)

[5]丘金用,陈文椿,韦华腾,《法学概论》,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五篇:预防职务犯罪、廉政风险防范心得体会

时刻严以律己,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时刻做到克己奉公,严以律己,永远保持一名中共党员的优良品质。

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不管是在什么岗位上,或者是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做到: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把确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放在事业和人生的首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要严于律已,防微杜渐。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耐得住清贫,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努力做到慎微、慎独、慎始、慎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三是,要自觉地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党员干部,特别是各部门的领导,要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把自己置身于组织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之下,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四是,要扎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扎实开展廉政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努力使自身和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反腐倡廉教育,使其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章,更好地遵纪守法,规范自己用好手中的权利,在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中形成一股良好的廉政之风,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我们每个中共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随时都要加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要从一些反面典型中吸取教训,深刻反思,珍惜一名中共党员的荣誉,珍惜家庭幸福,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要做到平时学习不放松,牢固树立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观念,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法律保障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平日警钟要长鸣,要做到以善小而为之,以恶小而不为,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管好自己,为党的事业尽心尽职,做一个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持平常之心,力戒贪欲。

俗谚说:家有黄金千吨,一日不过三顿;家有千间房,晚上一张床;储水万担,用水一瓢;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这些都是戒贪欲的金玉良言。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淡泊名利,慎欲自守,努力修怀德自重和清政廉洁之心。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党性修养,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排非分之念。只有这样,才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拒腐蚀,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才能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下载青年干部如何防范职务犯罪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干部如何防范职务犯罪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统筹发展中职务犯罪防范的思考

    城乡统筹发展中职务犯罪防范的思考http:// 添加日期:2011-05-18 14:38:46 来源:拍案网--延安市洛川县检察院【大 中 小】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关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

    防止商业贿赂防范职务犯罪表态发言

    防止商业贿赂防范职务犯罪表态发言我认为,防止商业贿赂,防范职务犯罪,首先是要在意识上树立起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观念,增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自身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

    试谈基层税务人员如何防范职务犯罪

    试谈基层税务人员如何防范职务犯罪 2009年08月03日21:45:48编辑:金冈来源:江苏国税网 税务机关是国家税收工作职能部门,肩负着为国聚财的重任,代表国家行使税务管理、税款征收、......

    学习廉政风险防范预防职务犯罪心得

    恪尽职守,廉洁从税 ——学习某某局长廉政风险防范预防职务犯罪的讲话精神 为了提高全地税系统对廉政风险防范的认识,高度重视预防职务犯罪,市局邀请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给地税......

    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分析

    开课学院:刑事司法学院任课教师:何正泉 课程名称:现场勘查课程号及课序号:B0500440-0 使用对象:治安、职侦10级等考核时间:第十九周(20130111) 考生姓名:林婉璐学号班级:1005050107职......

    青年干部

    编者按:继2014年6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和7月14日中央召开全国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座谈会后,近日,中国青年报刊登《选拔年轻......

    青年干部

    年轻干部应做到“四多四少”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张玲 今年3月8日,在我们这批新履职干部的集体谈话会上,市委常委、组织部朱冬明部长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干部修养课。朱......

    青年干部推荐材料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申报材料 ——江苏钟山宾馆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ⅹⅹⅹ同志ⅹⅹⅹ同志讲求实效,勇于创新,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密切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在团的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