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没有孩子是差生——50个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有感
读《没有孩子是差生——50个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有感
“师生关系”,“问题学生”是伴随着教育事业一直存在的,也是每位教育者不容忽视的,虽然时代在进步,但这些问题却一直存在,而且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化。
——题记
本书由吴法源和王莹两位编者汇集了50个“问题学生”的成功教育案例,展示了许多优秀教师高超的教育艺术特色。案例范围包括了小学到高中,而且还有很多比较尖锐的学生问题如:早恋、沉迷网络、厌学、叛逆、娘娘腔、自闭等等,每个案例都是非常有代表性,而且也是贴近现在的学生实际的。书中通过这50个案例也分别阐述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就像前言中所说,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导致“问题学生”产生的首要因素。社会教育的失效是导致“问题学生”产生的间接原因。而学校教育的失当才是导致“问题学生”产生的直接原因,由此可见,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书中也就是通过这50个案例展示了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爱默生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这是我看完本书最大的感受,确实,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欣赏他们成长的脚步。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尊严的成长。而且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在学生小小的心灵里,同样包藏着艰辛和快乐、苦涩和幸福。一个群体中的学生总是各有差异、形形色色的。对待那些学习上马马马虎虎,在品德上又多半不给人好感的学生,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责任在于是全体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为此,老师不能只抓“西瓜”,而忽略了“芝麻”。教师要在实际工作中因材施教,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把“爱”撒向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好的方面,肯定和表扬他们可爱的地方,并且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关心他们爱他们。作者所列举的这50个案例中,有一些也是我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比如:每节课快下课的时候就要去厕所的学生。这是五年级的一个男生,每到快下课大概还有五分钟的时候他就要去厕所,刚开始我没在意,以为他是真的要去,但是接着上了几次课之后,他几乎每节课都有这样的要求,我就感觉不太对劲,后来慢慢的我才发现,他们每次去完厕所之后很少有在下课前回到教室的,直到有一次下课后我走到二楼大厅发现他居然躲在男厕所的门口在玩呢,从那以后,每次上课他在提出这样的要求我都会特意的提一下,也不明说,只是不再让他出去,叫他忍一忍等到下课再去,如此几次之后,他也就没再提过这样的要求,也算是帮助他改掉了这么一个小毛病。
另外书中有一个案例提到了一些有点“娘娘腔”的学生。自从“超女”的冠军李宇春出名成功之后,现代人对审美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中性这个词严重影响了现在的一代人,甚至有些人的打扮让你很难辨别出他(她)的性别,女孩没有了阴柔之美,男生也丧失了阳刚之气。在我所教授的班级有也有这样一位男生,不仅喜欢和女孩子玩,还特别爱哭,胆子也比较小。说起话来柔声细语,最可怕的是爱撒娇,通过本书我了解到,原来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父爱饥渴症”。主要是因为父
爱的缺失,从婴幼儿到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男孩往往被母亲、女老师所“包围”,男子汉气概成了他们人格构建中的稀缺元素,为此书上也提出了改变措施:首先是让学生父亲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以及必须改进的紧迫性,其次通过一些亲子游戏,增进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后运用名人故事展现“父爱”的魅力。有力有效的解决“娘娘腔”这一问题
最后,无论书中各个案例中不同学生存在的各种不同问题,归根结底,老师要会观察学生,研究学生,爱学生。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学校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考试分数。在不断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孩子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教化、提升。但是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而育人首在育心。只有真正的爱学生,关心学生,很多教育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也许就是现在学校在提倡的爱的教育。其中神髓还很奥妙,值得我不断的摸索,探讨。
第二篇:没有孩子是差生
《没有孩子是差生》读书笔记
“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孩子无知无识地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切社会性都是成人世界给他的,在这里我只想请成人们记住这一段被教育书刊反复引用的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羞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与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之中,他就学会了着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读着引子中的这些话,我已经无法再放下这本书,这本出自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之手的珍贵的教育札记。于是,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整本书,如春风拂面般,我感受到新的教育理念正唤醒着我对教育的理解,一个只知埋头苦干,却不会与时俱进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而她,朱国红老师,从“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保健者”、“反思研究者”的角度,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驱使下,在教育的沃土上勤奋耕耘,在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里播撒下美好希望的种子。在这部书里,她通过用自己的心血所凝结的文字向自己的同行和家长娓娓道来,回答了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学习观;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富有人性和理性的教育策略与方法;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在内心深处永不言“差生”的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一、预防篇:谁制造了差生
“爱是生命的维生素,这个比喻太恰切了。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孩子绝对不可能健康成长,但爱也要科学,也要健康,也要讲究方法,就像维生素的使用。在学校,老师的教育应该在责任的基础上倾注感情,而家长的爱要注意适度,因为过度的爱也会使孩子的成长偏离正常的轨道。„乏‟与„泛‟,都会使„爱‟这个美好的字眼蒙尘。有多少孩子就是因为„乏爱‟或„泛爱‟而沦为„差生‟。”
在这部分,朱老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泛爱”有时比“乏爱”更有害,尤其是让家长了解到如何才是真正地爱孩子。要让孩子自觉,首先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孩子才能由“管”到“放”,才能真正自觉起来。“差生”正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的受害人。让学生罚抄,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布置低效的作业,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等一系列沉腐的方法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沦为老师眼中的“差生”。“其实差生和优生只有一步之遥,全凭我们评价的标准来定夺,从这个角度看,孩子是差生;可是换个角度,我们就可能惊喜地发现,哪有什么差生啊?每个学生都是那么丰富的生命个体,他们个个都是那么优秀!”朱老师独到的见解,让同为教师的我不禁为自己曾经的论断而自惭形秽。朱老师是一位紧跟时代脚步的好老师,并用自己鲜活的教育案例,告诉同行们对付新时代
教育中的新问题。如坚拒请客送礼,让孩子的童真保持长久一点,引导孩子正确接收时尚等。她深入浅出地告诉家长,怎样成为孩子的老师。朱老师的教育心得是最让我感动的。特摘抄如下。
(1)父亲的忏悔
听着,儿子,当你躺下睡了,小手托着嫩腮,微汗的额头粘着卷曲的金发我要告诉你这些话。我独自一个人悄悄走进你的房间。就在几分钟之前,我坐在书房里阅读文件的时候,一阵难于抑制的后悔波浪淹没了我。带着不安有罪的心情,我来到你的床边。
这些是我想到的事情,儿子:我对你太暴戾了。当你穿衣服上学的时候,我责骂你,因为你没有洗脸,只是用毛巾随便擦一下。为了你没有把鞋子擦干净,我又叱责你。当你把东西随便扔在地板上,我又生气地呼喝你。
吃早饭的时候,我又挑你的毛病。你把咖啡洒在桌子上。你吃东西狼吞虎咽。你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你的面包涂上太厚的牛油。当你去玩,而我去赶火车的时候,你转过身来,摆着你的小手说:“爸爸,再见!”而我却皱起眉头回答说:“挺起胸来,两肩向后张!”
然后,下午又是如此。当我走回来,看到你跪在地上玩弹球,长裤子上好几个洞。我立刻勒令你回家,押着你走在我前面,使你在你的朋友面前丢尽了脸。“裤子是很贵的,——如果你花钱去买,你就会小心了!”儿子,你想,这竟是做父亲所说的话。
你记不记得,过后当我在书房里阅读文件,你走进来的样子?怯怯缩缩地,眼中带着委屈。我抬头看到你,对于你的干扰,觉得非常不耐烦,而你在书房门口犹豫着。“你要干嘛?”我大声责问着。
你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呆立在门前。突然,象流星坠向地球,你飞快地扑过来,抱着我的颈子,亲了我一下,而你的小胳膊,带着充满心中的热情,紧紧地搂着我,而这种热情即使没有受到注意,也不会枯萎。然后,你就走开,蹬蹬蹬地上楼去了。儿子,就在你走开之后,我手中的文件掉了下去,全身浸在一种非常难过的恐惧之中。我怎么被习惯弄成这个样子?那种挑毛病和申诉你的习惯,——竟是当你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我给你的东西。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我不爱你,因为我对你的期望太高了。我是以我这种年龄的尺度来衡量你。
而在你天生的品质中,却有着非常美好、真实的特点。你小小的心,却大得像那拥盖着群山的黎明。这一切都在你自动跑来道晚安中表现出来了。儿子,今晚上其他的一切不重要了。我在黑暗中来到了你的床边,跪在这里带着惭愧!这只是轻微的补偿。我知道当你醒来的时候,我如果把这些告诉你,你也不会懂的。但明天我要做一个真正的父亲!我要跟你做朋友,当你难过的时候,和你一起难过。当你欢笑的时候和你一起欢笑。如果我再说讨厌的话,我就咬断自己的舌头。我要严肃地一再告诉我自己:“他还是一个男孩——一个小男孩!”我想我过去是把你看作一个大男人,但现在我看着你,儿子,你疲倦地蜷缩在你的小床里,我看出你还是一个小婴儿。似乎昨天你还是搂在你母亲的怀里,小头偎依在她肩上。我对你的要求真是太过分了,太过分了!
(2)“子不教,父之过。”很多孩子在学校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很好地接受学校的教育,追根溯源,发现早在幼年时期,就已经接受了家里的麻将桌、酒瓶子、扑克牌、游戏机,父母通宵达旦地玩游戏,看电视,搓麻将,有的家长嗜酒如命,或是穿梭于夜总会、舞厅、赌博场,或是参与偷盗、嫖*等违法乱纪的事情。这一切,无疑都在影响着孩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
学校里的所谓“差生”,就是由于在家里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而又不服从老师的教育所造成的。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大教育环境。而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又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自己口头上说要孩子好好学习,就算是尽到责任了。却不知,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好的行为习惯,会引导孩子去学习;不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也会进行效仿。试想,父母总是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孩子自然不会总把家里弄得一团糟。这就是环境使然。父母为孩子提供尽可能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在家庭中得到放松、休憩、安宁。
“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以及存在于家庭中的子女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第一所学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建立“学校——家庭教育体系”的理论明确告诉我们,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1+1〉2的良好的教育效果。
(3)很少看到有孩子说出父母老师曾经发自肺腑地说过的什么话,鼓励着他们,启发着他们。所以我又搞了一次调查,要求学生就写写来自于家长、老师的一句话,给了你自信和力量,给了你启发和思索。
这次,孩子们提到的爸爸妈妈对孩子说过的话:
1、今天已属于过去。(不管胜利与失败)
2、凡事多问问为什么。
3、我并不要求什么,只希望你能好。
4、总会有人比你强,但记住你不是差劲的,惟一要做的是努力。
5、我舍不得,给你留着呢!
6、相信自己,你是我最棒的孩子!
7、一切,从头再来!
8、胜利还在半路上。
9、你就是枯萎的桃花心木。
10、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11、阳光总在风雨后。
12、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13、谦受益,满招损。
14、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15、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16、相信自己,你一定会成功!
17、你会越来越棒的!
18、考100分的时候别忘了考70分的时候。
19、你能行,你最棒,相信自己!
20、蜘蛛网是网不住雄鹰的翅膀的。
老师对孩子说过的话:
1、你是最棒的!
2、有一种礼物是诚挚的爱。
3、一切都要愉快。
4、人生能得几回搏,爱拼才会赢!
5、别紧张,输了就输了,重新来过!
6、敢争第一,永不言败!
7、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8、放下就是快乐。
9、不要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10、别让悲观的泥潭淹没你。
11、我是中国人!
12、能忍则忍,顺其自然。
13、每个人都很聪明,你也是的!
14、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用一个崭新的自己去面对新的生活。
15、我是你最好的朋友!
16、你是他们的榜样。
17、我开心、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
18、你们是老师的上帝,能教你们是我的荣幸,所以,我爱你们每一个人!如果这样的话能经常出现在老师父母的口中,效果比前面的冷嘲热讽会好很多啊!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会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案例《多给孩子一份鼓励》
(4)每次考试前,我布置学生复习时制定一个小目标,你希望这次考多少分带着这个目标认真复习。考试时,让学生把目标成绩写在试卷上,老师批阅时如果学生确实努力了,即使他离着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也给他一个目标成绩,然后再写上一段鼓励的话语,并且悄悄告诉学生,老师“贷”分给她了,下次要努力还给老师。
-------案例《贷给孩子一份快乐》
二、转化篇: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科学有效地方法=没有差生朱老师从学习、纪律、性格和,品德四个方面,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破解“差生”问题的许多困惑,用自己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工作体验与感悟去警示可能制造“差生”的学校。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下面的这些教育心得,我想我会受用终生的。
学校应该是给孩子提供欢乐和成功的地方,惟其如此,才会让孩子们永远地保持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类心灵的每一个领域里成为主宰者,不能在活动和成就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如果他没有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自尊感,如果他不能自豪地抬起头来走路,那么个性就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人格上的尊重和关怀,让每一个孩子都感觉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成功和创造的快乐,是教育的重大责任啊!
对待“差生”,我们要舍得多投入,才会有高产出。投入什么呢?情感!多在他们身上动动脑子,想想他们喜欢什么,看看他们爱做什么爱想什么,设身处地诱导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克服自身的弱点,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成为孩子们终身愿意为之的一项活动,还愁学生学不好吗?
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一定共性。比如先玩够了,才想起要写作业;忘记带课本忘记带文具,有的低年级小学生甚至忘记带书包;上课了,才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急匆匆地做下节课的准备;上课不专心听讲,东瞧瞧,西望望,爱和同学窃窃私语;不预习不复习不听讲,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写作业时磨磨蹭蹭,没有时间观念……如此种种。
这些习惯看似都是小事情,但是时间长了,最大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是做什么事情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给他安排得满满的,补习这个复习那个,孩子看似整天都在学习,为什么成绩就是不好?这就是学习效率与质量的问题。
--------------摘自学习篇“差生”这个词语其实我们很少明确提出,没有哪个教师会在班里或者在孩子面前直接这样指责学生,但是教师的态度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有时候是直接地影响到了受教育的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更多时候是影响到整个受教育的群体。
对于顽童有时候就是需要让他们品尝一点“痛”的感觉。教育的味道应该是多元的,甜味固然易于接受,但是一味的品尝甜,孩子也有腻味的时候。这时候灵活地换一点“苦”,也未尝不是好方法。
教育札记: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和老师。四大金刚的转变,可以说是以柔克刚,出奇制胜。在孩子们毕业的时候,他们集体写了一首小诗送我:
温柔是一种力量 才更加谦和懂得欣赏 地生万物
她来自真诚与善良 因为有爱在 海纳百川
温柔能熔铁化钢 才不会动辄剑拔弩张 温柔
尽管她并不张扬 因为有爱在 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安稳能够制服粗暴 声音不高
平静足以战胜疯狂 却足以在孩子的小脑子您的柔声细语
里回荡 足以激荡孩子幼小的心因为有爱在房
“差生”转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温柔”也罢,“平静”也好,其内涵都离不开一个“爱”字。没有师爱的存在,陶行知先生不会写出“教育是从爱里产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的教育名言;没有师爱存在,夏丏尊先生不会告诉我们“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由此可见,当我们把师爱放在首位,眼前的学生不是我居高临下时需要训斥的敌人,他们是我的弟弟妹妹,他们是我的挚爱好友,他们是我的儿子和女儿。这样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哪里还有什么差生?他们都是需要我们给于关心和爱护的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
-----------摘自纪律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是现实中,我们很多父母不能很好地成为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对工作却敷衍了事;要求孩子孝敬父母,自己却不能孝顺老人;要求孩子不撒谎,自己却时常言行不一;要求孩子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认,自己却不能
给孩子道歉……更有的为人父母者,在言行上不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品味低俗,不能抗拒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诱惑,什么“包二奶”“第三者”现象,给孩子造成心灵的巨大伤害。
俗话说:“己不正,何以正人?”孩子在这样的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形成不良行为,不良心理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自性格篇
孩子撒谎是被师长吓的怎样体现对孩子的人文关怀?到底是谁在教孩子学会撒谎?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成人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以心灵的安全感,给孩子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给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间,让孩子真诚地面对每一个人。
“早恋”是家长和老师强加于孩子的“早”,说明这种恋爱不适宜,但绝不是说这种心理不健康。现在孩子发育早,发育快,很多孩子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会萌发对某个异性同学的好感,而至初中、高中阶段,从没有对异性产生过好感的孩子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是有的孩子自制力强一些,能够把这种想法埋藏在心底,不泄漏自己的心事和秘密;有的孩子便可能走得近一些,接触得多一些。
一般的老师家长都视“早恋”如洪水猛兽,采取围追堵截等断然措施,誓不让“早恋”有一息生存之机。但在感情问题上,越是过激的措施,往往越难奏效。感情问题时最讲究方法的。一个处理过学生早恋问题的老师曾对我说:“行动、思想、感情这三者当中,感情是最难控制的,想要控制感情,必须先控制思想,要想控制思想,必须先控制行动。”
多年以前,我自己还是个学生时,我的班主任赵圣燕老师对我们讲恋爱婚姻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很策略。她讲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恋爱就像是坐火车。在乘坐火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于是,你不假思索地和他(她)交往起来,可是当火车又到了一站的时候,上来的乘客中有一位更加优秀的更加适合你的,这时候,你已经没有了选择的权利。所以说,恋爱这件人生的大事情,选择的时机不能太早,太早了没有比较,没有全面的考虑,难免失误,而人生是不容许我们犯这样的错误的,它会用一生的幸福来惩罚我们一时的性急。
如果我们这样给孩子平心静气地讲述,孩子们应该很容易接受。一句话感情问题宜疏不宜堵。
----------摘自品德篇
朱老师用一个个动人的案例启发着教师、家长和影响学生身心成长的每一个人。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当时时处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妈妈,我更应该努力工作的同时。做一名称职的家长。感谢朱老师,感谢这本让我终身难忘的书,希望所有老师都相信,这个世界没有差生,希望在所有家长都坚信,你的孩子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第三篇:没有孩子是差生
《没有孩子是差生》读后感
作者:信息林
2012-06-07
“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我非常赞成这句话,无论是作为一名家长,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应牢牢的记住这句话。作者朱国红是一名小学高级教师,她对每一位“差生”的成因分析得非常的透彻,以及想方设法去改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一个孩子的学习态度就是改变了孩子的命运呀!这是一位多么用心,多么负责,多么善解人意的教师呀!
朱老师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请家长进课堂、带领学生外出参观、游玩,每一个活动都渗透着教育。朱老师善于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感恩,她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是科学的,她对孩子是关心的。从书中我看到了她带领下的一个个活泼向上,热爱学习的集体。
现在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学校也难不免也陷入竞争的大潮。领导要成绩,教师要成绩,家长要成绩,一切向成绩看齐。什么是成绩?八十、九十不叫好,个个狠不得科科满分。科科一百,真的就是好吗?不,再来个奥数、奥英再来区分一下好与不好吧。最终的结果是迫出一个个年龄越来越小的厌学者。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落伍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在我们这所学校,孩子们天生与正常学校的孩子相比就有差异,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接受。而且正因为这些孩子的特殊性,他们彼此间的差异也更大。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如何面对这些差异如此大的孩子开展好教学工作呢?我觉得对孩子的教学要求进行分层次是必需的。教师必须力求在每一节课上,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一点点进步,都能获得一定的成长,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曾经讲到:“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是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且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工作中,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去影响与感染你所教的学生,一个充满教学热情的老师一定能感染并影响学生,并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教育效果取决于教育心态,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就会拥有一群积极学习的学生。改变心态,改变态度,生活就会有所改变,教育效果也将会有所改变,朱老师成功的教育在于拥有一个经久不变的热爱教育的心态。
第四篇:《没有孩子是差生》读后感
《没有孩子是差生》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没有孩子是差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前几天,在书店给儿子买书时,我被一本名字叫《没有孩子是差生》的书所吸引。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书的作者叫朱国红,网名清澈小舟,是一位小学高级教师。书中作者那独特的教育观点和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令我眼前一亮。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好好儿读读这本书。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富有人性和理性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为我解除了好多的困惑。使我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作为教师和家长,先前的一些不妥当的做法。
书中的《教给孩子学会欣赏》一文,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朱老师在自己所教的班级中搞了一次主题为“真情面对面”的活动,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图表,要求学生写出班上其他同学的优点,在班会上读给大家听后,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老师再把每个学生得到的赞美汇总,分发到各自手里。这样每个学生手中就握着全班同学对自己的赞美。并要求每个学生在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大声地把“赞美”纸上的内容读一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这一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关注周围同学的点滴进步,同时也体会到了被人赏识的幸福,树立了自信。使同学们加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做法。就在我刚刚送走的这届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两个月,为了抓好班内的纪律,使我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也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良好的班风中努力学习,顺利毕业。我借鉴了上师范时学生会的那套管理办法。
第五篇:《没有孩子是差生》读后感
《没有孩子是差生》读后感
《没有孩子是差生》是朱国,一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的作品。《没有孩子是差生》这本书从预防篇、转化篇、和网上行三个方面向我们肯定: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也激励着我。
作者向我们介绍:在一次语文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给多音字组词,其中有一个字“差”给了两个音:差chã(一声)chà(四声),34个学生的班级,竟然有32个学生在第二个空里填写“差生”,占全班人数的94.1%。作者为之震惊。根据这种情况,她有对所教班中7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的回答同样令人震撼。87.2%的学生提到”差生”一词是从老师口中和眼神中得知的,因为老师经常这样说“你怎么这么差啊!”。剩下的12.8%的学生是在父母的口中知道自己是个差生的,因为爸爸妈妈经常用恶毒的语言粗暴地对待孩子,后悔生出了这么笨的孩子。79%的学生因为感觉这个词语格外刺耳而留下了深刻印象。17.4%的学生则是因为被老师或者家长称为“差生”、“笨蛋”等记忆在心。94.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差生。87%的学生不愿意称学习或纪律不好的同学为差生。在“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这个问题中,100%的学生提到了“尊重”。
其实所谓的差生,不过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尽管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有的品德行为不良,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让学校家长都颇感头疼;有的不遵守纪律,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有的学习成绩很糟糕,拉了班级总分的后腿,让家长也很没面子„但是一切都是孩子的错吗?
固然,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差生,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保健者。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差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差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差生。在班集体,要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差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则强化差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隔膜。班主任对差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了。怎样让差生感受到班主任关心他们呢?
1、安排座位,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
2、课堂提问激励差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
3、班级活动,要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要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与好生相比,差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
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风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这是指差生犯错之后,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态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要试着吸收差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克服处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差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差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这本书上就介绍了作者利用差生来管理班级,将称为“滚刀肉”的班级带为优秀班级的案例。
差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差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差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心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差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差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差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
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深深吸引着我,感动着我,也激励了我。一个个动人的案例也在启发我们教师,家长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每一个人。最后我就用这本书使我从感性上进一步印证了一个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只要我们教师、我们家长怀着五颗心——爱心、诚心、信心、耐心和恒心,“差生”就会永远消逝!“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愿每位老师和家长都能炼就这五颗“心”。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孩子无知无识地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切社会性都是成人世界给他的,在这里我想用这一段被教育书刊反复引用的话与大家共勉: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人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的生活。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