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海关医改三年总结
山海关区医改工作汇报
(2012年2月10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医改工作的决策部署, 三年来,我区坚持把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全区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医改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区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改组织机构。首先,2010年4月份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为加强对医改工作的领导,区政府调整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医改领导机构,负责整个医改工作组织与领导,同时还配备专门力量,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其次,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要求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区卫生局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落实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区医改工作的要求,区卫生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成立局医改办,明确专人负责医改工作。第三,根据我区2010年4月25日制定下发《山海关区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医改文件(简称“1+9”医改文件),全力促进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收入分配、补偿机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切实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按时实现我省、市、区的工作目标。第四,2011年 4月29日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我区于5月4日常务副区长王家喜、副区长李厚纯主持召开了我区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对当时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行了调度,会议结果经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召开了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并对基层包保医改责任制进行具体部署。按照省、市政府“万名干部下基层”包保医改活动要求,我区基层医改包保责任单位为市食药监局,责任人为鞠世闻。2011年5月9日我区决定区卫生局领导班子抽调5名科级领导干部,深入到乡镇、村指导推动医改工作的落实。建立一级包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医改工作包保责任制,确保我区医改各项任务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时限要求扎实推进。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1年度,全区共有94个行政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47720人,参合率为95.55%,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097.56万元。目前已受益5332人次,补偿876万元。
二、基本公共卫生
2010年度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已拨付219万元,拨付率为80%。目前,已着手制定2011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草稿)。(1)居民健康档案:截止2011年12月底,已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29957份,建档率52.4%,电子档案22430份,建档率42.8%,其中65岁以上老人2491 份。城区1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档78609份,建档率85.0%,电子档案41073份,建档率44.4%,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11203份。全区建档率74.9%,电子建档率43.8%。(2)健康教育:各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利用电子屏幕、宣传栏、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对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健康宣讲。(3)预防接种:2011年,共建立预防接种证1449人,为适龄儿童按规定全程接种一类疫苗,疫苗强化免疫接种60887针次,一类疫苗各单苗合格接种率均达98%以上,加强免疫单苗合格接种率达98%以上。(4)传染病防治:全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及时率100%; 2011年,登记传染病病人和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人604人,协助管理非住院结核病人16人,管理艾滋病病人1人,感染者3人。(5)儿童保健:2011年辖区内新增活产数1488人,建立新生儿保健手册1488册,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1398人。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4%。(6)妇女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规范的孕产妇保健服务,系统管理率达94%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以上。2011年新增孕产妇1483人,新建孕产妇保健手册(卡)1468册,在孕期接受5次及以上规范的产前检查服务1468人,产后28天内接受过1次及以上产后访视的产妇1398人。(7)老年人保健:开展老年保健服务,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对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6654人。(8)慢性病管理:加强高血压、糖 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工作。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实行高血压健康管理6442人,实行糖尿病健康管理2339人。(9)重性精神病管理: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登记管理、工作,辖区登记重性精神病人127人。(10)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此项为新增项目,具体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中,拟定2012年全面开展。
三、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我区于2010年4月29日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2010年10月20日,区医改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区基本药物网上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2010年3月,成立了山海关区卫生局药事委员会和区卫生局药品网上招标采购办公室,招采办由局药事委员会直接领导。配备了工作人员2人,负责我辖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和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督促基层采购单位要严格按照药品网上招标采购和配送工作的有关要求,规范操作、认真签约、履行合同、确保供应,做好药品网上采购计划、验收、付款、使用等各项工作。2011年,区财政共安排药品零差率补贴12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四、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
(一)财务制度改革
按照《山海关区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 革的实施意见》(山政办【2010】75号)及《山海关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办法》,成立了山海关区卫生局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中心,配备工作人员5人。一是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对全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管理。二是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确保乡镇卫生院规范正常运转,区财政支付中心开设了核管中心专门账户,用于各卫生院经营收入和费用拨付,落实了网采药品中心直接结算。三是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督导各卫生院按要求落实各项财务制度。
(二)人事制度改革
区编办共下达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数为52人,根据《山海关区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于5月底完成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的聘任工作,于6月底前完成了专业岗位人员的聘任工作,共计37人。并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对于乡镇卫生院岗位竞聘后空缺需补充工作人员,区卫生局、区人劳局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年度招聘计划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公开信息、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等规范程序组织实施。7月15日,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汇报,并原则通过了空缺人员系统招聘方案。对已聘用人员严格落实 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进行绩效考核。
(三)分配制度改革
制定了《关于落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和《山海关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2010年度,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已经全部兑现。2011年,区财政共安排资金37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各项费用支出。已拨170万元。改革后,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收入较改革前人均增加1.2万元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南关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情况 南关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于2010年5月完工,7月投入使用,现已完成验收及审计,正在工程结算中。
(二)路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情况 山海关区路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67平方米,项目预计总投资729万元。该项目已于2010年10月份开工,预计2012年6月可投入使用。
(三)空白村卫生室建设进展情况
我区共有三个乡镇97个村,乡村医生54名。村卫生所已由去年54个增加至63个。
六、存在困难
(一)基本药物网上招标采购送货不及时;
(二)乡镇卫生院医疗改革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确保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防范“崩盘”风险发生,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二)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阶段性考核;
(三)开展乡镇卫生院自聘人员竞聘上岗工作;
(四)正确对待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即:原石河卫生院外科、妇科承包科室问题;原马头卫生院债务问题;原户远卫生院、窑河卫生院闲置房屋处置问题。
2012年2月10日
第二篇:三年医改总结
Xxx医改工作汇报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医改工作的决策部署, 三年来,我区坚持把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全区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医改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区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改组织机构。首先,2010年11月份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为加强对医改工作的领导,区政府调整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医改领导机构,负责整个医改工作组织与领导,同时还配备专门力量,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其次,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要求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区卫生局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落实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区医改工作的要求,区卫生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成立局医改办,明确专人负责医改工作。第三,根据我区2010年12月20日制定下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力促进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收入分配、补偿机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切实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按时实现我省、市、区的工作目标。第四,行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我区由区长杨刚主持召开了我区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对当时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行了调度,会议结果经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召开了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并对基层医改责任制进行具体部署。我区卫生局领导班子深入到乡镇指导推动医改工作的落实。建立一级包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医改工作包保责任制,确保我区医改各项任务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时限要求扎实推进。
一、基本公共卫生
2011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已拨付119万元,目前,已着手制定20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居民健康档案:截止2012年1月底,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0245份,建档率87%,其中65岁以上老人3972份,建档率90%以上。健康教育:各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利用宣传栏、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对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健康宣讲。为全区适龄儿童按规定接种疫苗,五种疫苗接种率达100%。传染病防治:全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及时率100%; 2011年,登记传染病病人和及时报告传染病病人55人,管理结核病人40人,管理艾滋病病人1人,感染者1人。儿童保健:2011年辖区内新增活产数72人,建立新生儿保健手册80册,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72人。儿童保健覆盖率达100%。妇女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规范的孕产妇保健服务,系统管理率达100%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2011年新增孕产妇69人,新建孕产妇保健手册(卡)69册,在孕期接受5次及以上规范的产前检查服务66人,产后28天内接受过1次及以上产后访视的产妇72人,老年人保健:开展老年保健服务,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对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3972人。慢性病管理: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工作。35岁以上人群实行诊首诊测血压制度,实行高血压健康管理2592人,实行糖尿病健康管理477人。重性精神病管理: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登记管理、工作,辖区登记重性精神病人109人。
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我区于2011年4月1日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2011年2月28日,区医改办下发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基层采购单位要严格按照药品网上招标采购和配送工作的有关要求,规范操作、认真签约、履行合同、确保供应,做好药品网上采购计划、验收、付款、使用等各项工作。2011年,区财政共安排药品零差率补贴431674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三、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
1.财务制度改革 一是,对全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管理。二是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确保乡镇卫生院规范正常运转,区财政支付中心开设了核管中心专门账户,用于各卫生院经营收入和费用拨付,落实了网采药品中心直接结算。三是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督导各卫生院按要求落实各项财务制度。
2.人事制度.改革区编办共下达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编制数为76人,根据《公开竞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工作实施方案》,于5月底完成了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的聘任工作,并完成了专业岗位人员的聘任工作,共计76人。并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汇报。对已聘用人员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进行绩效考核。
3.分配制度改革.制定了《关于落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已经全部兑现。改革后,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收入较改革前人均增加1.5万元左右,极大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区医改还存在一些不足,离上级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基层医疗机构要求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药品后,部分需要使用非基药品才能治疗的病人无法在乡镇卫生院就医,而区级医院只要求按比例配备使用基本药物药品,故部分病人只能进入区级医疗机构就医,导致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出现下滑。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编制少,工作人员均是兼职,业务量大,而各种培训和医改任务繁重,沉重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和疏导。宣传工作滞后。医改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广泛、广大群众期望值高,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但由于宣传工作滞后,没有合理引导广大群众的预期,社会各界的知晓程度不高,因此,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不能积极主动地理解、支持和参与医改,影响了医改的顺利推进。
五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深入学习、调研、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就我区的医改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1.深化认识,扎实搞好医改工作。各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特别是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深化对医改工作的认识,按照上级的要求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认真做好医改的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医改工作。
2.切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切实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核心是建立补偿机制,关键是基层医务人员要正确引导患者用药。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让广大的基层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意义,掌握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措施及方法,积极主动地引导患者用药,彻底消除不合理用药和不良用药习惯。各卫生院必须全部严格使用基本药物。
3.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引导舆论。针对宣传工作滞后的问题,建议各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协作,把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性,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强政策解读,重点宣传改革进展和初步成效,客观反映政策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医改的知晓率,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理解、支持和参与医改,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六2012年医改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入推进新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 为契机,全面稳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及措施:
1.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让利百姓,完成医改各项工作任务。
2.开展医院管理年及“三好一满意”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3.加强人才技术培养与引进。
4.进一步加强卫生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医德医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做好医患矛盾纠纷的化解调处,确保卫生行业稳定。
2012年2月22日
第三篇:宁乡三年医改总结
宁乡县三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宁乡地处湘中东北部,是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家乡,面积2906平方公里,人口135.4万人,辖33个乡镇。“十一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由7.1亿元增至25.5亿元,年均增长29.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全国第169位上升至第73位,五年前进96位,人均可用财力为732元,居全省第88位,是全省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044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个,乡镇卫生院33个,专科医院1个,村卫生室4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个体医疗诊所40个,其它537个。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1742人,其中正式在编职工1531人,开设床位1079张。2007年~2009年,我县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分别为2124万元、2659万元、3264万元,虽然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2009年8月,宁乡县被列入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同年12月,被列入省首批绩效考核、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试点县。2011年6月,被列入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县,8月,被列入全省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县。围绕多项改革试点任务,我县始终坚持“群众少生病、患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的医改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攻坚克难,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一、主要做法
科学测算,做足医改前期准备。算好帐、管好钱,是推进基层医改的重要前提。2009年9月,由县人民政府牵头,迅速组织财政、审计、人事、编制、卫生等部门成立调查组,对乡镇卫生院近三年的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药品综合差价率、人员工资、日常运转经费和债务情况进行摸底,掌握基层医改推进的准确基数。摸底工作完成后,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的收入与支出,收入方面核定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各级财政投入等项目,支出方面核定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物化成本。根据测算结果和县域实际,确定我县2010年医改经费投入为1.58亿元,主要来源是上级财政投入3800万元、县财政配套投入2000万元、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1亿元。2011年医改经费投入为1.8亿元,其中上级财政投入4800万元、县财政配套投入2200万元,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1.1亿元。
把握重点,落实医改各项任务。围绕医改责任书,县政府组织财政、发改、人社、卫生、编委、药监等部门,召开了医改责任分解落实专题会议,下发了任务分解文件,各单位对照任务分解目标,分别制定了医改责任落实方案,五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一是加快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011年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4.33万人,参保率95.12%,城镇职工医保12.9万人,并制定了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医保政策。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县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助比例为75%,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助比例为60%。对大额医药费用实行二次补助,全年累计补助最高限额提高到8万元。城乡“三无人员”和1-2级残疾人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五保户、幼保户在县内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按80%的补助比例补助。医疗救助全面启动。实施社会精神病人药物救助,近三年,累计药物救助51776人次,发放药物价值407.15万元。启动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试点工作,12例符合政策的患者获得救助。制定《宁乡县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解决“三无”人员医疗问题。二是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把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作为推进医改试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及早启动,强力推进。从2010年1月1日起,33家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品种,实行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针对运行中出现的“少药”问题,及时、科学增补了90个基本药物品种。为扩大基本药物制度惠民成效,2011年8月,启动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试点,2011年12月31日起,全县412个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据测算,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以来,通过直接降低药品费用,间接控制大处方,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等多种途径,累计减轻群众药品费用1.28亿元。三是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充实公共卫生力量,新增公卫人员138人。免费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型精神疾病管理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开展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麻疹强化免疫、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四是逐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全县33家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一次改、扩建,412家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初步建立,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了救护车及救护人员。认真落实市为民办实事4家乡镇卫生院、10家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完成中医医院住院大楼项目,长沙市宁乡精神病医院住院楼项目即将竣工。县人民医院完成易地建设二期工程,县公共卫生服务楼建设项目正积极推进。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五是着力打造县乡村三级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全县33家乡镇卫生院和412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了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医疗、药品管理、新农合即时即报、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六大信息功能全面启动。县人民医院投资1200多万元,推广以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诊疗服务“一卡通”为内容的信息化手段,全力打造数字化医院。六是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宁乡县(2011-2015年)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配置的合理性和均衡性。积极推行便民服务措施。重点推行同级医院之间、上下级医院间检测结果互认。开展预约诊疗、“门诊一站式付费”试点,缓解“挂号难”、“付费慢”等问题。实行无假日医院,推进无假日门诊及无假日检查。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费用控制、专家名医下基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等措施得到落实。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推行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由卫生、公安、维稳、司法、保险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成立医患纠纷调解中心。结合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了“开门评医”活动,加强和改进医德医风。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积极解决广大农村患者就医难问题,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健全机制,创新医改工作特色。一是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按照“政府统筹,一院一策,节余提奖,亏欠不发”的原则,建立了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为核心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县对院、院对人的双层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经费下拨、在岗职工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健全卫生队伍建设机制。积极推进“因事设岗、科学定编、以岗定薪、竞争上岗、妥善分流、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强化保障”的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服务人口、业务量原则,全县科学定编1632人。创新“一考核两测评末位淘汰”、“三推荐五公开八程序选贤选能”的干部竞选机制,公开择优选聘7名卫生院院长,淘汰了后5名卫生院院长,彻底打破了乡镇卫生院以往“只上不下”的用人机制。建立了“定岗定编不定人,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分流人员201名(其中区域统筹调剂25人,提前退休59人,到村卫生室73人,自谋职业44人)。近三年来,卫生系统引进专业技术人员56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74人。先后邀请各级各类专家教授,开展卫生专业培训100余次,培训近万人次。三是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县财政统筹保障医务人员基本工资、“五险一金”、离退休人员补助和公共卫生经费,绩效工资和工作经费在医疗业务创收利润中解决。卫生局成立绩效考核和会计核算中心,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原则,实行卫生院经费集中核算和绩效管理,规范收支行为,提高医改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保障,确保医改顺利推进。实施基层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始终将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扎实推动。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医改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听取医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医改工作具体措施。二是强化投入保障。在县级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和新增财力,来保障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基本工资、“五险一金”和离退休人员适当补贴,全力确保医改顺利进行。三是强化监督保障。卫生局建立“四个一”监管机制,即每日一查网、每周一报表、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考评,定期分析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和临床用药情况。发改部门实行班子成员联片、工作人员联点负责制,定期和不定期督查药品价格管理。乡镇卫生院实施“八个一”规定动作,即制定一套政策宣传方案、临床医生人手一本基本药物目录、人手一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每月开展一次基本药物使用业务培训、建立一块价格公示牌、建立一本价格台帐、设立一个举报意见箱、聘请一批价格监督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到位。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09年—2011年农村居民参保情况
2009年全县农民参合率92.7%,农民人均筹资水平100元(个人缴费20元,各级财政补助80元)。2010年参合率94.15%,农民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40元(其中个人20元,各级财政补助120元)。2011年全县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为城乡居民医保,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居民按30元/人、城镇居民按40元/人的标准参保,各级财政补助200元/人。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2009年—2011年医改前后乡镇卫生院业务数据对比
门诊人次:由2009年49.87万人次,增至到2011年65.53万人次(2010年64.65万人次),增长幅度达31.42%。而次均费用由102.23元降到100.76元,降幅1.44%。次均药品费用由57.70元降到35.94元,降幅37.71%。药品零利润销售政策执行后,老百姓就近就医的人数明显增加,得了实惠:老百姓花更少的钱,享受了更便捷更完善的医疗服务。
住院人次:2009年54076人次、2010年56348人次、2011年58426人次;住院天数2009年303874天、2010年339031天、2011年391148天。2010年比2009年住院人次增长4.2%,2011年比2009年增长8.04%,住院天数大幅度增加,日均费用、日均药品费用减少。日均费用由2009年的193.50元下降到2011年的151.70元,降幅21.60%;日均药品费用由2009年的90.53元下降2011年的51.27元,降幅43.37%。说明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较廉价的医疗服务,医改前老百姓有病不到医院诊治、住院病人要治疗10天才能治愈的,治疗5天待病情好转就出院,医改后药品实行零差率,老百姓只要生病就到卫生院诊治,住院病人要住到完全康复才出院,老百姓的医疗消费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医疗收入:2011年比2010年增长21.82%、比2009年增长53.29%,每年平均26%以上的增长幅度。药品收入:药品收入在业务收入的比例由2009年51.33%,2010年降到39.50%,2011年降到34.78%,平均降低幅度8.3%。药品收入总额由2009年5625.37万元,降至2010年4382.01万元,2011年4361.01万元。平均降低幅度11.24%。按照医疗收入的增长幅度比,药品实际下降37.89%(26.65%+11.24%)。老百姓得了实惠,以药养医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
2011的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日均费用比2010的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日均费用有所提高,原因一是国家配套医疗设备,患者增加检查项目;二是有基本药物增补品种,提高药品使用范围。
健康指标: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6万份,其中电子健康档案73.5万份,完成常住人口的54.03%。为2.92万名6岁以下儿童、10.35万名5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健康体检,老年病检出率13.1%;对2.06万名孕产妇进行了12.76万次访视;有1.38万个家庭享受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工作,一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8.58%,为群众减免疫苗费用937万元;为8.54万名妇女开展了“两癌”检查。免费婚检1.02万人,免费为1.27万名早孕妇女发放叶酸。在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助中设立1078万元的健康体检专项资金,为重点人群免费提供健康体检,减免群众公共卫生服务费用1500余万元。近年来,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改成效:我县基层医改启动以来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俊、省委常委副省长郭开朗(现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肯定宁乡形成了操作性强的“宁乡医改模式”。宁乡医改经验被国家财政部编入“全国基层财政局长培训教材”并连续七期在全国基层财政局长医改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及经验交流。宁乡基层医改做法和经验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健康报》、《中国卫生》、《中国农村卫生》、《实践科学发展观巡礼》、《创新社会管理与经验》,卫生部网站、财政部网站等10余家国家级媒体,和《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领导参考》、《湖南经济调研》、湖南新闻网站、湖南频道网站、湖南卫生信息网站等20多家省级媒体上广泛宣传推介。我县接待省内外学习考察团198批2000多人次。我县绩效考核工作受到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的多次表扬,并在全省第二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全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培训班上作示范演示,并在全省医改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全省县级医院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县人民医院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宁乡基层人事制度改革经验在全省卫生工作大会上作典型发言。2011年8月,县卫生局被中国医疗卫生协会、中国医院管理研究会、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促进会评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成就优秀集体”,局长喻国军被评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杰出贡献人物”。
三、问题与建议
一是乡镇卫生院债务问题。中央、省市县各级下发了乡镇卫生院债务化解相关文件,要求债务计算时间原则上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我县乡镇卫生院绝大部分基本建设是在2009年以前完成,但由于历年来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不到位,卫生院偿还能力有限,基本建设项目大多未及时结算入账,另有部分债务放在短期债务内,截止到2009年底,财务报表上仅2069万元负债,而实际债务1.27亿元,按照政策要求能化解的债务十分有限,乡镇卫生院债务包袱依然沉重。
二是公立医院改革问题。我县公立医院人员多,摊子大,过去医院为谋求自身发展,大多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截至2011年底,县人民医院总资产4亿元,总负债2.7亿元,负债率达68%,债务构成主要是基建工程款和设备购置款。根据国家有关公立医院改革精神,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之后,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巨大,补偿资金难以到位。建议各级财政加大对公立医院改革财政支持力度。
三是基本药物目录问题。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限制了较大规模中心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如我县双凫铺中心卫生院现有干职工19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32人,开放床位240张,有较强的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局限于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临床用药需求难以满足,服务能力受到局限。建议除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药物目录外,给予中心卫生院20%—30%的增补药物权力,满足当地群众实际用药需求。
第四篇:太和卫生院三年医改总结
太和镇地界村卫生室2011年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加快我院医改工作,我院在县医改领导小组及卫生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将医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院医改工作推进情况
(一)积极主动开展新农合工作,让农民得到实惠。
医改工作实施以来,我院花大力气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工作,通过早宣传、早发动、早参合、保平安的宣传,参合率均在98%以上,大病参保逐步被农民认可,参保率逐年增加,2012年达到了90%。新农合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可报销85%,门诊减免40%,简化报销手续,做到出院时即得到了报销,门诊当场减免,大大方便了参合农民,得到了群众的信赖和赞扬,增强了参合的积极性和信心,使农民得到了实惠。
(二)严格执行药物零差价政策,让利于民。
从2010年11月1日起,我院及辖区内卫生室均配备及使用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物,并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卫生院及卫生室用药均实行零差率销售,群众就医得到了实惠。
(三)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今年,我院除确保正常的基本医疗服务外,花大力气,抽出人力,合理安排,做好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三年来,为居民建立档案14201人,建档率87.54%,录入居民健康档案12200份,录入率为60.56%。
2、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接种制度,实行卫生院及卫生室定点接种2011年共接种2582人次,接种率在99.49%以上。
3、免费为三岁以下儿童体检451人次,指导做好保健工作,逐步提高我乡儿童健康水平。
4、免费为我乡孕产妇做产前检查82人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9%,住院分娩率达97.9%。
5、为慢病患者体检并每年访视四次,为糖尿病患者登记建档100人,高血压患者登记建档640人,精神病患者登记建档80人,并进行系统管理,健康指导。
(四)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为了顺利推进我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我院召开医改工作动员会议,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把医改有关政策宣传到每位职工,我院严格按照南XX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XX县XX乡卫生院及卫生室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批复执行,调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适当拉开差距,使医务工作者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五)加强村级卫生室的建设。
三年内共投入6万余元对属危房的XX卫生室进行重建,现已投入使用,对6个卫生室进行了规模化建设,共投入资金4万余元,统一制作了宣传栏、科室牌及部分设备,进一步健全和加强村卫生室建 设,以使其更好地发挥村卫生室的功能,改善了就医环境,得到了患者的好评。
通过以上一系列医药体制改革群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更加增强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出现了良好的态势,在院及门诊病人明显增多了,费用明显下降了,检查及用药更加规范。
二、医院医改工作的具体做法。
1、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我院医改工作,县卫生局领导多次带领有关工作人员到单位调研并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在医改中的各种问题,让医改工作顺利推进。
2、做好医改政策的宣传工作,将医改政策宣传到位,让群众理解医改的目的和意义,支持医改工作。
3、认真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卫生院多以召开医改工作会议,组织并学习医改有关政策、加强职工沟通、使广大职工理解医改并积极参加医改各项工作。
医改工作我们在摸索中顺利完成,要使医改更加深入顺利开展,取得明显成效,群众得到实惠,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调整和不断完善。
地界村卫生室
2012年5月15日
第五篇:三年医改公共卫生回头看
三年医改公共卫生工作
一、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一是精心设计了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我局经过反复酝酿,2010年11月22日,制定下发了《铜川市耀州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暂行办法(试行)》,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督导考核办法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2011年4月7日再次印发了《铜川市耀州区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暂行办法》,对前述考核办法的部分指标内容进行了修订。与2010年考核办法相比,修订版的考核办法更加量化、细化。二是突出层级管理,建立了二级绩效考核制度。我区建立了区卫生局全面考核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区妇幼、疾控、监督等专业机构分别对其管辖业务工作进行考核,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其内部科室及村卫生室进行考核的考核机制。2011年7月4日,我局制定下发了《铜川市耀州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指导意见(试行)》,《指导意见》规定对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考核由各乡镇卫生院组织实施,每季度考核一次,并建立考核档案.区卫生局组织区疾控、妇幼、监督等相关部门人员对各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结果进行抽检复核。对乡村医生的最终考核结果作为向乡村医生兑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续聘的依据。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定了本单位的考核办法,基层单位的考核办法更加具体化、量化。三是突出激励效应,建立考核通报反馈制度。一方面,建立了绩效考核通报制度。区卫生局对每次考核的结果进行通报,对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完成的情况进行排名,对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对工作存在问题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创先争优的工作局面,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建立了绩效考核反馈制度。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考核组对被考核的机构进行现场考核反馈,形成考核整改意见书,既肯定成绩,又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责成限期整改,真正起到了以评促改的作用。
(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班,为基层单位培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现有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基层卫生人员技术培训。在年初召开的全区卫生工作会上,聘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业人员针对《规范》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服务方法进行讲解释义,区妇幼、疾控、监督等业务部门定期对基层单位的规划免疫及妇幼专干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各乡镇卫生院每月月初召开乡村医生例会,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并安排部署当月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同时,区卫生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交流工作经验,针对重点任务和主要问题,研究部署工作。二是创新服务模式,突出家庭医生团队作用。2011年,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别组建了数量不等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辖区居民签订公共卫生服务协议,开展契约式服务。2012年初,我局将这一好的做法推广到全区各乡镇卫生院,要求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与辖区居民特别是围产期妇女、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离休老干部等重点人群建立契约服务关系,零距离为群众服务。为保证服务质量,我们对医生服务团队与居民签订的服务协议进行了统一,对医生团队提供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为落实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我们在全区各乡镇建立了驻村责任医生制度要求各乡镇卫生院按照“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确定辖区驻村责任医生,对其分片管理的村卫生室进行基本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业务指导、扶持,对村卫生室实行药品“三统一”工作的落实情况、新合疗门诊报销的兑付情况等进行督察。
(三)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服务项目有效提供。
1、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0‟311号)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在预算中足额安排本级财政应当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年初,区财政局会同区卫生局根据当年上级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制定当年的区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预算,连同上级财政部门下拨的补助经费划入区财政局集中支付专户,统筹安排,专款专用。二是采取预拨加结算的方式,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及时足额拨付专项资金,保证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是加强资金监督,提高资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审计部门定期对专项资金的落实、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2011年我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提高到人均25元。
2、全面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启动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建立了城镇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城镇居民建档率为82%,农村居民建档率为92%。并统一更新全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头标示、科室标牌,更新制作了各项管理制度,所有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管理制度全部更新上墙,全区共制作各种制度牌匾216块。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提高到了8556人、2520人以上,;发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做到应检尽检。
3、继续规范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巩固无脊灰区县成果,开展实施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行动计划,控制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全面推行规范化接种门诊和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全年完成冷链运转12次以上,完成常规免疫61499针次,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的脊灰、百白破、卡介苗、乙肝、流脑、乙脑等单苗接种率及“七苗”全程接种率均在95%以上。加强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完成1997—2001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第三针次的接种工作,应接种9348针次,实际接种9138针次,接种率为97.75%。
4、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和处臵能力。完善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体系建设,加强传染病管理,充分发挥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系统作用。2011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乙类传染病524例,报告丙类传染病315例,其他传染病96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265.19/10万,死亡率为0.32/10万。传染病报告率为99.21%,漏报率为0.79%,报告及时率为99.21%,准确率为99.21%。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服务项目有效落实。1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我区全面开展,截至目前,各项工作均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配套资金有效落实,及时将公共卫生经费拨付基层项目单位。三是项目管理有效落实。通过精细化管理,全过程量化考核,创新了项目管理方式,规范了项目管理内容,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四是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开展绩效考核,及时、足额兑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拓展了服务内涵,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以医养防”到“以防促医”的转变。五是医务人员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内部分配机制有效结合,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理念得到体现,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了医务人员从“消极应付工作”到“积极主动服务”的质的转变。六是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全程量化考核工作,既保证了11项服务内容落到实处,又推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从“坐堂行医”到“走家串户”的转变,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群众满意率从2010年的86%上升到了2011年的95%。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卫生资源特别是公共卫生资源总体质量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卫生资源的配臵落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及可及性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二是卫生人才不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各乡镇卫生院甚至区级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存在空编、缺编现象,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导致基层卫生单位难以吸引到合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