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线建设参观感悟—李照龙
遗存的时代记忆 不朽的时代精神
——贵州大学 李照龙
在接到三线建设实践考察这个任务的之前的我,虽然曾听人提起过我们贵州的三线建设,却是知之未深。便上网搜索了一下做个大致的背景了解,在百度中的文辞之间重温那一段历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东南沿海的攻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我不禁佩服那一时期谋划运筹我国国防科技这一盘大棋的国家领导人、决策者,惊叹他们是怎样的胆略和气魄。且我最初的感受也基本局限于此。
第一天从贵阳出发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下了高速后途经蜿蜒的环山公路,在两旁葱郁树林的映衬下,我们来到考察参观第一站“三线建设”011基地——安顺云马飞机厂。行程的一开始我们便认识了云马厂当初从北京来的第一批投身支援三线建设的已过八旬的刘金雄老爷爷,参观行程中刘老结合他自己人生历程,讲述了云马厂的发展,在刘老的回忆和讲解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的老一批三线建设者的心历路程。了解到刘老他们从青年时期投身国防科技建设事业的信念,以及为了国家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一生的不悔的自豪的情怀。“我有十分力,不出九分力,出完十分力,再加一把油”、“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以及“献青春、献终生、献子孙”的“三献”精神······一行听完刘爷爷慷慨激昂的言辞,这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最切身的感受到了何谓艰苦、何谓奉献,也感受到了什么才是更高一层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云马厂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三线建设的故事,这更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老这样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建设者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当然的,就像无论是任何小说、电影、或是电视剧一样,艺术总归是源于生活,在时间空间的进程中爱情无论何时何地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风景,此行最触动我的便少不了三线中的爱情故事。刘老在和我们的交谈中,也有他在那艰苦时期下朴实的爱情。那时他们的爱情没有像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的各种诱惑,也没有的不切实际的虚无与奢求,刘老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爱情,从他的述说中我们听到的事携手搀扶的纯真。在他讲诉自己爱情的过程中脸上始终洋溢的是最淳朴温馨的笑容,说实话也让我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重新用一个新的标准审视自己的爱情观。
第二天我们来到参观第二站——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博物馆一进门浮现的是一座凝聚了各类电气及机械原件的制作而成“大三线建设”立体雕塑深深震撼到了我,那时那刻的我感觉就好像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理解的抽象当中的三线精神实质化了就那么静静的站立在你身前,不发一言,就那么静静凝视着你。看雕塑上的那些各类三线建设时期的原件工具,便感觉好像那一段时期的种种便是在你面前发生的一样,就好像雕塑再对你诉说他的过往、他的种种。仿佛那一瞬间心便沉淀了下来。随着博物馆的讲解员一路参观完整个博物馆,那一样样静静陈列的物件、一张张图、一段段文字在眼前浏览而过,便觉有太多的道不尽,有太多的说不完。
第一天的在刘老的的带领下参观的云马飞机厂虽然是以云马厂的厂区介绍,发展历史两个大方面展开,在刘老的讲诉中,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从微观的角度在历史荣光下的不朽三线精神,三线建设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人文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参观对我们而言可以说是一一个区域为代表,在宏观上去了解整个三线建设的历史脉络,这一项决策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的举足轻重,对我们国家国防科技事业推动的作用。
在考察参观前对三线建设以及三线精神的理解和在参观之后的理解与感触真是难以比及。两天的行程,两天的切身体会,真的是让我正真的了解了三线建设,更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三线精神”,这种亲身感受得来的理解与认知和我们在教科书上所学的,在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它来的更直观,它让我们懂得更透彻更深刻。
这一次的考察出行,毋庸置疑的关于三线建设、关于三线精神已经是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参与者的心底。关于艰苦创业,关于团结协作,关于无私奉献等等我相信我们如今再来看待这些问题时我们更能站在一个不一样的立场和高度。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星移斗转也在不断变迁。而三线建设这一历史遗存的记忆必然不会褪色,他将一直一直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在那里伫立散发它不朽的光芒,我们也必须要铭记着一段历史。与此同时在我们继承发扬三线建设那个时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践行于我们的人生历程时,我也在考虑在物质生活,精神文明有了巨大跨越的今天的我们,曾经特殊时期下的产物在今天是否还能适用,新时代下的青年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践行三线精神!仅仅是感动的精神是无用的精神,精神的传承最终是人的传承,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此时肩上不仅担负着这一份精神的传承,我们还必须要做到把这一份精神具体的解析并和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结合起来,将这份精神带入到广大同学中去。在我的理解中,三线精神里面不仅仅是只有投身报国,还有更多的是民族情怀,对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的深厚情感,还有用一辈子干一件事的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最后我只想在此对我们老一辈投身三线建设,投身国防科技事业建设的建设者们在心里默默鞠一个躬。
贵州大学 李照龙 2015年4月20
第二篇:参观李元龙纪念馆有感
参观李元龙纪念馆有感
迎着和煦的春风,怀着崇敬的心情,4月10日上午,我们金牛湖街道大学生村官队伍一行在组织委员的带领下,来到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村委会,在“人民的好支书—李元龙纪念馆”开始了我们这一次满怀敬意的学习之旅。
“为官要讲官正,做人要讲人品”,这是李元龙同志的座右铭。当的“村官”虽不大,可他把它当作一个了不起的“官”去做。他说:“官”不论高低,“权”不论大小,只要你是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老百姓就会记着你。李元龙书记的家并不富裕,工资也不高,但在李书记的带领下,全村人渐渐的脱掉了贫困的帽子,意气风发的走在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老百姓的事无小事,这是他心中永恒的信念,每天都在为全村的发展、老百姓的每一件事而辛勤的奔忙着,终于积久成疾的他倒下了!李书记是每一个大泉村人心中的好干部!
逝去的是生命,永存的是精神,李元龙书记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参观的每一个大学生村干部。破旧的自行车,布满补丁的衣服,记录着他生前的朴实无华,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是重重激荡着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村官的心,使得我们久久不肯离去,在心中纷纷表示要以李书记为榜样,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身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也更加感觉到自己肩头的压力和重担。李书记的精神感染并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用自己的青春热情和聪明才智,努力改变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
第三篇:龙家小学参观调查报告李金鑫
龙家小学参观调查报告
在经历了50个小时的火车旅途以及一天的汽车转乘,我们华中农业大学赴余庆县龙家镇支教队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贵州省余庆县龙家镇龙家小学,龙家镇是一个位于余庆县西毗邻湄潭县的古老的乡镇,它的文化受湄潭跟遵义的影响较大,龙家小学是龙家镇的一个文化代表,拥有百年的历史!龙家镇一共有一中学,七个小学,但是其他几个学校都没有龙家小学如此的文化底蕴,可以说龙家小学在整个中国的小学当中对于学生的思想建设都是首屈一指的,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梁校长带我们参观了整个学校,我们在得知这个小小的校园居然有300棵银杏树之后都被深深的震撼了,校长更是向我们介绍了,龙家小学是国际绿色学校,这在全国的小学中是绝无仅有的,据梁校长介绍,龙家小学之所以有这么多树是因为他们相信树能传情,每逢有校外爱心人士来参观,调研,或者向我们这种支教团体来到龙家小学,走之前都会留下一颗树留作纪念,就算过了几十年树还在感情就还在,学校一旦有老师结婚也要种一棵“爱情树”代表他们的爱情天长地久,在参观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华农的支教前辈比如“雨露”团队和以前有名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都来过龙家小学,并在这留下了他们的纪念树。学校除了绿化好之外,另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非常到位,我们支教队都表示这在之前我们都没有见过,龙家小学建立的童心向党展览馆可以说是在全国独树一帜!孩子的党性就要从小开始抓起,在这个建设过程中龙家小学创下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保存学生信件全世界最多,之前几十年的信件都完整的保存在龙家小学的校史馆里面,龙家小学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个学校不一样的教学理念,直到现在都有很多校友回来看看以前写过的信件,这种感动难能可贵。另一个世界纪录就是有世界最多的毛笔手抄乡村学校校史,百年的悠久历史,都通过一代代教师的毛笔记录下来,秉承前人精神,为后人点亮明灯。童心向党展览馆门口两句简单的对联很好的表现了这点“校像园圃我像苗,老师栽培茁壮成长,党是太阳我是花园丁浇灌绚丽绽放”。袖珍党校,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这都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成果。
跟紧党的步伐,思想教育从小抓起,龙家小学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创造更好的成绩!!
华中农业大学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实践基地李金鑫
二0一四年七月于龙家
第四篇:照金参观学习体会
天天奋斗,天天快乐
王宏
“日照锦衣,遍地似金”的景色,只在照片里有幸目睹;观今鉴古,学史明理的感受,只有切身体会才能铭记,参观、学习、思考、理解,这些全部让我在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参观学习中体会到了。
2016年6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鼎兴园林党支部组织的赴红色热土——富平进行以“学习党规党章、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党日活动。
上午我们前往照金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此次实地参观学习让我对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理想以及自己的目标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更坚定的抉择。人的理想确定以及目标的建立都跟自身的信仰密不可分,而且是建立在坚定信仰的基础上的,我是2013年5月24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对这一份自己选择且坚定了3年的信仰,我将受益终生。
一天的行程被安排的合理而紧凑,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参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习仲勋陵园,丰富了我的革命知识。照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它有力地震憾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造成了国民党内部的恐慌和混乱;同时,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兵力,配合支援了陕北、渭北、陕南、陇东地区的革命斗争;唤起了千万万陕甘边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的觉悟,鼓舞了西北人民争取解放的勇气和信心,它又是红二十六军发展壮大、走向胜利的坚强阵地。在创建与发展革命根据地伟大斗争中,党进行了一系列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建立红色政权,建立群众武装,开展根据地建设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坚强的革命骨干,为以后进一步开展陕甘边革命斗争创造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物资基础。照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接受了实地革命传统教育的时候,让我看到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感慨颇深,我更加深深的体会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照金革命根据地的这段历史所记录的恒久不变的奋斗精神,同样在今天也意义犹存。历史条件发生变迁,但我们今天面对新的挑战时,更需要讲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在生活中,不铺张、不浪费,坚守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工作中,要勤勉、要奋斗,践行踏实肯干的作风。纪念馆里革命家们用过的每一件物品深深震撼着我,留下的每一张照片都凝聚着他们精神形成的轨迹,他们不为索取,只为奉献的精神,使我的灵魂得到启迪,将令我受用一生。
我们党支部全体成员站在老一辈共产主义先烈的雕塑像前,郑重的举起右拳,铮铮有声的念着入党誓词,把党的宗旨、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牢记于心。就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一样,基础在学,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学习优秀党员的言行与信念,关键在做,工作上积极进取,勇于承担责任,多练多实践,生活上乐于助人,注意个人品德,不贪图享受,不奢侈浪费。离开纪念馆,看到门口树立着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三位革命家的雕像,我肃然起敬,心中涌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平静,我暗暗下定决心,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得更好,这种精神将继续鼓舞我前进。
下午我们一行人前往陕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仲勋陵园参观学习,深刻缅怀习仲勋同志追求真理、一心为民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学习继承习仲勋同志遗志,发扬革命传统,立志改革奋进。
进入陵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的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1943年毛主席亲笔为习仲勋同志题词,这既是毛主席对习仲勋同志的中肯评价,也是习仲勋同志一生奋斗历程的总结。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习仲勋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起起伏伏,始终坚持真理、维护团结,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毫不动摇。
来到墓前,一座不高的石刻塑像,这算得上是陵园唯一的“奢侈”之物,塑像描绘的是习仲勋老年时情景,他坐在椅子上,深情慈祥的地望着前方,望着生他养他的富平大地,望着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人民。同志们深怀崇敬的心情,敬献花蓝,并向习仲勋同志的雕像三鞠躬。在环绕陵园瞻仰习仲勋同志雕像的过程中,大家都为习仲勋同志“天天战斗,天天快乐;奋斗一生,快乐一生”的精神所鼓舞,并从内心深处缅怀这位从渭北大地中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
习仲勋同志坚持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群众疾苦,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无论是在关中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还是在绥德保卫边区北大门,习仲勋同志始终是党和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衷心拥戴。毛主席称赞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1945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受党中央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到东北开展工作。在选配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这一年,习仲勋33岁,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习仲勋同志曾要求干部说到,“要老老实实把屁股放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坐的端端的”。大家深刻领会到群众路线是何等重要,他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真正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
参观完后,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更要自觉践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生活中要严于律己,工作上要踏实肯干,树立标杆,为其他员工做表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第五篇:照金参观学习心得
“照金精神”指引我前行
——照金红色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心得 12月23日,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铜川照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学习,参观了纪念馆,重走了红军路,收获颇丰,感触颇多,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礼,激励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扬“照金精神”,不懈努力,不断取得更高的成就。
一、照金之行的感悟
(一)体会红色革命
在照金革命纪念馆,看着一张张承载着历史的照片,一件件让人心酸的生活器具和简易武器,听着讲解员讲述着先烈们艰难前行的革命历程,革命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仿佛在眼前显现,先烈们经历千难万险坚持到胜利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人震撼。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悠然而生,一种静穆的气氛在空中弥漫,自己身临其境,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青山依旧,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艰苦岁月里依然威武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先烈,不会忘记那段艰辛的革命历程。
(二)触摸历史的印记
在薛家寨革命旧址,亲身体验,重走了红军路,这次的内心震撼更加强烈。当我爬在犹如华山上那样陡峭的台阶上两腿打颤时,经过在山的夹缝中简易的红军军寨气喘吁吁时,无数次小憩后登上山顶遥望四周险峻的悬崖峭壁时,当时的心情无以言表。先辈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换取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一刻,我对革命先烈除了敬畏还是敬畏,对党曲折的成长历程,除了敬仰还是敬仰,在敬畏和敬仰的感受当中,指引着自己向革命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之情。
(三)一次精神的洗礼
两个地方的参观学习,重温了革命历史,在平凡的日子里领悟了一种伟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照金精神”——实事求是的求实态度、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现在依然散发着令人奋进的时代光芒,激励着我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现在的生活工作中,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履行本职,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取得以更好的的工作成就。
二、照金之行的启示
(一)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没有经历过战火,没有体验过战争的残酷,尽情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日益富足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照金之行,我们不仅仅是去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更是教导我们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唤醒的爱国热情转换为前进的动力,激励自己怀着一种信念,去不断拼搏,奋发图强,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