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疾控中心组织参观工业园区“三线建设”文化园
县疾控中心组织参观工业园区“三线建设”文化园
5月14日上午,县疾控中心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了工业园区“三线建设”文化园。
参观活动中,各党员干部认真听取讲解、倾听视屏资料介绍,观看胜利机械厂和前进机械厂建设生产的珍贵图片及实物展示,详细了解了“三线建设”的发展历程和“三线人”扎根农村,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大家被这种精神所震撼,并纷纷表示,要借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弘扬和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将其带到工作中去,要坚定信念,立足岗位,为全县疾控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参观疾控中心总结
参观疾控中心报告
2013年11月11日,伴随着“双十一”节日热烈的气氛,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两个班五十名同学开展了大学的第一次班级社会实践活动,到大连旅顺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参观调查。活动进行了一下午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作为负责人之一,我从此次活动之中收获了许多。
前期准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期准备工作足够充分,那么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
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联系疾控中心方面,然而,整个联系的过程并不顺利。我先挑选一个工作日到旅顺口区疾控中心,想要取得负责人的同意并讨论一下具体的时间和流程,几番周折之后却被告知人不在,只留下了一个电话。由于疾控中心工作繁忙,多次联系后最终将时间定为11月11日。在联系过程中,我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学到了许多与人打交道的方法和技巧,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胆量,收获了许多。
社会实践进行时 1.向着目标出发
下午一点半,我们预防两个班的同学准时乘坐租用的校车前往目的地。大家都显得兴奋又好奇。而我,作为负责人之一,不仅对下午的活动充满期待,更是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安全,清点人数、组织指挥,时刻提高警惕。很快,我们就顺利到达了旅顺口区疾控中心。
2.王老师的科普讲坛
下了车,迎接我们的是来自疾控中心的王老师。王老师热情的带领我们走进工作楼,在一楼的科普展厅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讲解。
首先,王老师叙述了就业的观念及目前疾控中心的发展。之后,王老师根据展板上的内容依次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点防护的疾病,如夏天肠道传染病、伤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而随着科技发展,其实目前最严重的就是电脑和手机引起的疾病,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就要注意用眼卫生,并且经常做一些颈部、腰部的小运动,让自己处于健康的状态。另外,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百病预防为主,其实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营养,保持平静心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战胜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疾病。
3.了解病媒微生物
听完了王老师的精彩讲解后,我们又来到二楼的病媒生物展示室参观。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展示室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病媒生物,其中最常见的四害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展示室内的老师也热情地为同学们讲解,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同学们都听得聚精会神,受益匪浅。
4.参观实验楼
离开了病媒生物展示室,我们一群人又浩浩荡荡的前往实验楼。实验楼中我们分别参观了环境、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霉菌实验室、涉水产品实验室、气相色谱实验室、原子吸收实验室、离子色谱实验室,看到了各种先进的实验仪器,了解了目前国家在预防方面的发展现状。
过程中,老师不仅为我们传授了专业知识,更教给我们一些将来就业需要的能力与技能。其中老师不断强调看懂仪
器使用书的重要性。只有看懂仪器使用书,才能正确的使用仪器,从而进行科研,所以我们需要培养相关的技能。除此以外,不仅要培养专业技能,更要全方面发展,如文学功底、电脑、开车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老师的一席话中,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加有了奋斗的目标与方向,更加懂得自己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做。
5.分别时刻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完成了所有参观流程,依依不舍地与疾控中心的老师们道别并致以感谢。预防两个班的同学们在大门处合影留念,第一次班级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总结
刘向曾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社会实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从课本中收获知识只是一方面,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以后才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益的人才。从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1)专业的知识。在各位老师热情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许多 专业性知识。如一些疾病的预防方法、病媒生物的相关知识等,增加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
(2)能力的锻炼。组织一次班级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各方面的能 力都有所提高。与工作人员和同学们的交流提高了我的沟通表达能力;安排各项工作使我的组织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得到锻炼;和小伙伴们一起工作提高了我们团队合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我要时刻注意同学们的安全,注意时间进行的节奏,注意各项事务的安排,这增强了我的责任心,磨练了我的品格,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很好的铺垫。
(3)就业的了解。参观过程中,疾控中心干净、舒适的工作环 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也有了一定了解。过程发调查问卷的心的工作有了过问卷反映出正常,工作时时间短,出差来说工作条件的。而这类工上的学历,而的工作经验。
中我们通过分形式对疾控中一定了解。通这类工作班制间适中,加班情况少,总的还是很优越作需要本科以且最好有一定调查结果有利于我们对未来的工作有一定了解,明确奋斗的方向,树立奋斗的目标,从而充实有效地度过大学生活。
(4)除了以上几点收获,还有一点令我感触颇深。我意识到了 勇气的重要性。以前的我是一个内向,害怕失败的人。所以在联系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时候,其实心里是十分恐惧的,害怕遭到冷冷的拒绝,但是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热情使我倍感安慰。在发放调查问卷时,虽然屡遭拒绝,但是我已经在磨练中可以坦然面对并锲而不舍,勇敢地向奋斗的目标前进。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都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确立了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我相信,通过书本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我们都会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班级:预防二班
姓名:张茜雅
第三篇:工业园区参观心得体会[推荐]
洮北工业园区参观心得体会
9月30日,区组织部全体人员到洮北工业园区参观调研,作为一名借调人员有幸参加,深感激动和喜悦。整个过程让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
一路驶过,从起步区到规划区、到控制区,让我感受到的是我区的地大物博,优越的土地资源为我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通过讲解员的讲解,让我了解到白城洮北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现状,规划蓝图,以及发展前景。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映入眼帘,一声声施工的马达萦绕耳畔,一句句真诚的喝彩沁人心脾。洮北经济开发区遵循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四高目标,将开发区打造成发展工业的最佳场所。今年以来,洮北经济开发区全力以赴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按照 “一年打基础、两年成框架、三年出形象、四年大发展、五年大跨越”的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紧创新招商机制方式,激发招商内生动力,为洮北经济开发区起好步、开好头奠定坚实基础。这块位于白城市区东部,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的地域,在不久的将来,将为我区的工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一个小时的时间是短暂的,回想起这60分钟,令人回味让人收获更使我难忘。难忘出发前的集会,难忘途中的目不暇接,难忘洮北蒸蒸日上的活力。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时间愈短暂,经历愈宝贵。我相信这次的参观调研不仅仅对我是一段特殊的经历,更是是一种深刻的历练。
第四篇:工业园区组织乡镇人员到市工业园区参观
新举措突破招工难与就业难不协调瓶颈-------明光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乡镇人员到园区参观
2011年1月20日上午,明光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苏巷、管店、三界、石坝四个乡镇的相关领导及父老乡亲共计200人来园区参观,从本质出发,切实解决招工难与就业难不协调瓶颈。
随着明光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投产企业不多增多,在用工上出现缺工、难招工的问题,同时明光乡镇存留十几万的剩余劳动力,为解决好招工难与就业难不协调这一瓶颈,工业园区管委会大胆创新,集思广益,力推新举措,突破这一难题。乡镇人员到园区参观是明光工业园区管委会实行新举措以来帮助企业招工及乡镇人员就业搭好台、建好桥协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更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帮助企业做好招工工作,通过将农村赋闲在家及外出打工回来的人员带到园区企业现场参观,切身处地了解园区企业的建设和规模,为进一步提高园区企业招工效果做好基础工作。乡镇一行参观了甚泰服装、华信电子、瑞丰五金、榄菊日化等企业,一路上,乡亲们感慨明光园区近几年来的发展,有位从沿海打工回来的大姐说道:本以为像这些企业只有在沿海城市才有,真没想到我们老家明光也有很多这样大的企业,这位大姐边说边带着自豪的笑容。当参观完甚泰服装有
限公司后有位大哥当场表态,决定和几位家里的亲人今年不到外地去转到明光园区这边来工作,有位来行人员看到招工简章后,说道虽然这边的企业工资比沿海一些企业少了点,可背井离乡到外地工作,离开亲人以及沿海的高消费也让人感觉到在外地打工的不易,在家乡工作就好了,不仅可以常和家人在一起同时还不耽误地里的农活;顺便支援下家乡的建设,一位大姐呵呵地笑道。同时一位企业的负责人也表态,如果在企业工作的乡镇的人较多,公司会安排公车实行上下班接送,这样对于家在乡下的人员,每天同样可以回家。当听到父老乡亲们及企业负责人这番话语,一方面增加了我们招工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工作的重担,作为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我们要努力工作,加快园区建设,促进明光经济发展,给企业一个交代,给领导一个交代,更是给明光广大父老乡亲们的一个交代。
第五篇:三线建设参观感悟—李照龙
遗存的时代记忆 不朽的时代精神
——贵州大学 李照龙
在接到三线建设实践考察这个任务的之前的我,虽然曾听人提起过我们贵州的三线建设,却是知之未深。便上网搜索了一下做个大致的背景了解,在百度中的文辞之间重温那一段历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东南沿海的攻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我不禁佩服那一时期谋划运筹我国国防科技这一盘大棋的国家领导人、决策者,惊叹他们是怎样的胆略和气魄。且我最初的感受也基本局限于此。
第一天从贵阳出发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下了高速后途经蜿蜒的环山公路,在两旁葱郁树林的映衬下,我们来到考察参观第一站“三线建设”011基地——安顺云马飞机厂。行程的一开始我们便认识了云马厂当初从北京来的第一批投身支援三线建设的已过八旬的刘金雄老爷爷,参观行程中刘老结合他自己人生历程,讲述了云马厂的发展,在刘老的回忆和讲解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的老一批三线建设者的心历路程。了解到刘老他们从青年时期投身国防科技建设事业的信念,以及为了国家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一生的不悔的自豪的情怀。“我有十分力,不出九分力,出完十分力,再加一把油”、“为了让毛主席睡好觉”、以及“献青春、献终生、献子孙”的“三献”精神······一行听完刘爷爷慷慨激昂的言辞,这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最切身的感受到了何谓艰苦、何谓奉献,也感受到了什么才是更高一层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云马厂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三线建设的故事,这更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老这样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建设者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当然的,就像无论是任何小说、电影、或是电视剧一样,艺术总归是源于生活,在时间空间的进程中爱情无论何时何地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风景,此行最触动我的便少不了三线中的爱情故事。刘老在和我们的交谈中,也有他在那艰苦时期下朴实的爱情。那时他们的爱情没有像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的各种诱惑,也没有的不切实际的虚无与奢求,刘老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爱情,从他的述说中我们听到的事携手搀扶的纯真。在他讲诉自己爱情的过程中脸上始终洋溢的是最淳朴温馨的笑容,说实话也让我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重新用一个新的标准审视自己的爱情观。
第二天我们来到参观第二站——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博物馆一进门浮现的是一座凝聚了各类电气及机械原件的制作而成“大三线建设”立体雕塑深深震撼到了我,那时那刻的我感觉就好像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理解的抽象当中的三线精神实质化了就那么静静的站立在你身前,不发一言,就那么静静凝视着你。看雕塑上的那些各类三线建设时期的原件工具,便感觉好像那一段时期的种种便是在你面前发生的一样,就好像雕塑再对你诉说他的过往、他的种种。仿佛那一瞬间心便沉淀了下来。随着博物馆的讲解员一路参观完整个博物馆,那一样样静静陈列的物件、一张张图、一段段文字在眼前浏览而过,便觉有太多的道不尽,有太多的说不完。
第一天的在刘老的的带领下参观的云马飞机厂虽然是以云马厂的厂区介绍,发展历史两个大方面展开,在刘老的讲诉中,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从微观的角度在历史荣光下的不朽三线精神,三线建设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人文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参观对我们而言可以说是一一个区域为代表,在宏观上去了解整个三线建设的历史脉络,这一项决策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的举足轻重,对我们国家国防科技事业推动的作用。
在考察参观前对三线建设以及三线精神的理解和在参观之后的理解与感触真是难以比及。两天的行程,两天的切身体会,真的是让我正真的了解了三线建设,更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三线精神”,这种亲身感受得来的理解与认知和我们在教科书上所学的,在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它来的更直观,它让我们懂得更透彻更深刻。
这一次的考察出行,毋庸置疑的关于三线建设、关于三线精神已经是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参与者的心底。关于艰苦创业,关于团结协作,关于无私奉献等等我相信我们如今再来看待这些问题时我们更能站在一个不一样的立场和高度。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星移斗转也在不断变迁。而三线建设这一历史遗存的记忆必然不会褪色,他将一直一直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在那里伫立散发它不朽的光芒,我们也必须要铭记着一段历史。与此同时在我们继承发扬三线建设那个时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践行于我们的人生历程时,我也在考虑在物质生活,精神文明有了巨大跨越的今天的我们,曾经特殊时期下的产物在今天是否还能适用,新时代下的青年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践行三线精神!仅仅是感动的精神是无用的精神,精神的传承最终是人的传承,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此时肩上不仅担负着这一份精神的传承,我们还必须要做到把这一份精神具体的解析并和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结合起来,将这份精神带入到广大同学中去。在我的理解中,三线精神里面不仅仅是只有投身报国,还有更多的是民族情怀,对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的深厚情感,还有用一辈子干一件事的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最后我只想在此对我们老一辈投身三线建设,投身国防科技事业建设的建设者们在心里默默鞠一个躬。
贵州大学 李照龙 2015年4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