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工业园区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研究
新时期工业园区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研究
内容摘要
园区新经济组织的团建工作必须符合园区的特殊情况,使团的基层组织在布局上更加合理、组织动员能力上更加完善、服务上更加贴近青年需求。本文从园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入手,进行个案访谈、问卷调查和资料查阅,研究和总结了目前我区工业园区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现状和经验,深入思考新经济组织中的建团模式、组织结构、团组织运行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工业园区 新经济组织 团建 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营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比例日益提高,整个社会的就业方式、组织方式和动员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园区的出现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已经日益成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重点。
普陀是上海都市工业较为集中的地区,目前共有8个工业园区(区级2个,街道镇兴办的6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星云经济园区、新杨工业园区、长征工业园区等。园区内聚集了两千多家民营企业,企业业态复杂、行业众多,既有小巨人型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也有劳动密集型传统工业。员工中进城务工的比例相当大,同时也聚集了大量的“三高”青年,园区青年具有流动性较强、构成多样性以及需求落差较大的特点。
近年来,团区委非常重视新经济组织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进城务工青年工作,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区实际,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进一步创新园区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方式方法,特组织实施了本课题。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普陀区新杨、新长征、星云三个较大的工业园区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团干部和新经济组织普通青年分别设计了两份问卷,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了解企业园区基层团建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与镇、工业园区、企业基层三级团干部进行座谈和个别访谈,初步了解工业园区团建工作的特点和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展开讨论,共召开了4个座谈会,个别访谈12人次;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各工业园区收集到的情况,针对团干部和企业普通青年设计两份问卷,发放到长征、桃浦两个镇的工业园区。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4份,有效率为97.7%。其中收回团干部问卷36份,企业青年问卷50份。第三阶段,课题组收集了国内的相关资料,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组织课题攻关,形成了本课题报告。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普陀区工业园区青年工作基本情况
1、以园区团总支(团委)为带动,园区新经济团建工作得到顺利推进
中共普陀区委一向重视新经济组织党建和团建工作,团区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园区党组织的支持下,8个工业园区团总支(团委)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工业园区团建工作的有力支撑点,目前共建立园区企业团支部(总支)92个,团员1712人,覆盖园区青年两万余人。
2、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在园区青年中得到普遍认可和支持。
表1:企业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满意度(%)
内容
对象 完全满足基本满足有点脱离实际完全跟青年的实际需要脱节
团干部8.873.517.70.0
青年员工12.872.310.64.3表1的数据显示,园区团组织总体能够满足团员青年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有15%左右的认为目前的团组织活动脱离青年实际缺乏吸引力。团干部和青年员工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表明园区的团干部对目前团组织工作开展的现状和存在不足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调查显示,81.8%的园区青年认为团组织比其他政治性团体更加贴近青年、了解青年,说明团组织在园区青年中具有较高的公信力、认同度和归属感,几年来在工业园区开展的团建工作得到了园区青年的普遍认可。
3、园区企业中青年社团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小政府、大社会”格局逐步形成,青年社团不断发展壮大是必然的趋势。各类青年社团作为共青团组织的外围组织,是团组织发挥凝聚力、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有效载体。调查显示,我区工业园区青年社团得到蓬勃发展,有31个理论学习、兴趣爱好、学术专业、交友联谊、社会公益等各类的青年社团组织,比较突出的有红星美凯龙公司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和读书心得交流会、桃浦镇园区青年论坛、长征镇园区青年篮球协会等。同时各种具有青年社团雏形的松散型青年组织(如公益互助小组、网络社团等)也大量出现,所开展的学习、娱乐、体育等活动受到园区企业青年的普遍欢迎。调查显示,有57.8%的园区青年参加过社团活动,70%左右的青年员工对这些青年社团比较认可,其中38.4%的青年觉得社团作用明显,受益很大。
(二)普陀区工业园区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经验总结
1、扭住“龙头”,不断伸展联系团员青年的组织纽带
共青团团结、凝聚广大青年的优势在于其完整、严密的组织体系,因此我们始终坚持“组织纽带”这一团与广大团员青年之间的联系方式,加强和推进园区新经济组织团的组织体系建设。工业园区里面的每个新经济组织既是一个个体,同时又是园区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充分认识到园区管理层面统筹协调企业个体的作用,采取了“分步建团、有效推进”的方式,首先组建园区层面的团委(总支),并以此作为园区建团的支撑点,按照“党建带团建、活动促团建、群建帮团建、(企业)团建助效益”的方针,逐步在园区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建团工作。从实践情况看,各园区团委(总支)在工业园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发挥了承上启下、联系各方、示范带动的“龙头”作用,为形成完整的团的组织体系、团结凝聚园区内团员青年、开展团建工作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如长征工业园区团总支,已由2000年成立时的5个团支部,发展为17个下级团组织组成的团的网络化工作体系,较好地发挥了团结、凝聚青年的作用,团的组织纽带在园区内得到延伸。
2、聚焦服务,争取企业对团建工作的最大支持
园区团建离不开企业的支持,针对部分园区企业对团建工作的消极思想,我们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健康发展;通过“号、手”争创、“新人奖”、“能手奖”等评比活动,发挥团的育人优势,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青年员工素质,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让青年走进经典”系列精品文化活动,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帮困助残、环境保护活动,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企业公关、营销,帮助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通过质量明星月活动提高企业青年员工的信誉意识、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认识到团建工作不是在“添乱子”,而是在“添帮手”,使之了解团组织的性质和任务,充分认识加强团建工作对提高企业从业青年的思想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水平以及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赢得企业对团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一个企业内部认同团建工作的宽松环境。
3、大胆创新,积极构建多样化的团组织组建方式
实践中,我们依照“党团联系、资产联系、行业联系、区域联系”等基层组织设置原则,以“谁管理谁建团、谁建团谁管理”为指导,充分尊重企业的首创精神,鼓励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多样化的建团方式,丰富园区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实现企业效益和建团目标相统一。
一是独立建团。针对工业园区团员青年人数多、有一定建团基础、符合建团条件的,采取独立建团模式,如九州通药业团总支、雅风家具团支部等。企业独立建团具有组织完整规范、活动针对性强、企业支持力度大的特点,易于团组织开展经常性、常规性的组织活动。目前,独立建团占我区工业园区建团总数的75%。
二是行业建团。现代工业园区存在行业趋同、同业聚集、从业人员专业背景相同的特点,相互之间易于沟通和交流。针对这一特点,从有利工作、方便青年、自愿合作的角度出发,我们对园区内同一行业的企业横向建立联合团组织,如桃浦镇的物流园区联合团支部的建立,使团组织能够针对行业特点、青年实际开展的组织活动。
三是工业坊建团。工业园区为方便管理,一般按照标准工业厂房的区域位置把工业园区划分为若干个工业坊,一个工业坊由数十间标准工业厂房组成,每个工业坊内一般存在着1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由于处在同一区域,各企业间的团员青年有着较为方便和经常的联系,便于开展统一的组织活动。为此,我们在长征工业园区内开展了工业坊建团试点工作,即每个工业坊内设立一个团组织,由它组织坊内的团员青年开展团的活动。实践证明,这种区域建团的方式既符合园区团员青年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又有利于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管理和服务,是工业园区团的基层组织设置的又一有效模式。
四是挂靠建团。工业园区中存在大量规模小、团员青年少而且流动性大的企业,有些不符合建团的基本条件,有些虽然符合,但是欠缺建团的条件,发展还不稳定。对此我们采取了选取建团基础好、团员青年多、企业规模大的企业牵头,联合其他企业一道建团的挂靠建团模式,如桃浦镇新杨联合团支部,是新奇生电器公司团组织联合挂靠在它之下的15家企业团组织一起组成。这种建团模式可以使企业间互相学习借鉴、带动帮助,既有效地整合了资源,又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团建的发展。
4、不拘形式,大力发展各种园区青年社团、群团组织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引导和服务青年社团,实现团对青年的有效覆盖,采取了“体制内建团”与“体制外建团”并重、团的建设和青年社团建设并举发展思路,按照“形式多样、服务青年、凝聚力量、为我所用”的原则,大力支持和推动园区青年社团、群团组织的发展。
首先,积极主导,大力发展团组织主导下的各类青年社团组织,以延伸团的工作手臂、编织团的组织网络。通过社团中的团员在其中发挥领袖、核心作用,从而实现团组织对青年社团的管理、领导、引导和扶持,使之成为团结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为开展团的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和群众基础,推动园区的建团工作。这种团组织主导下的青年社团占园区青年社团总数的75%以上。
其次,大力引导、积极服务自发性园区青年社团组织,把更广泛的青年团结凝聚到团组织周围。针对园区中存在部分非正式、自发性、松散型的青年社团组织(如长征工业园区交谊舞协会和书画协会、桃浦新杨工业园区的法语沙龙等),我们给予思想引导、制度规范和服务支持,鼓励他们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使自发性社团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并成为团组织新的工作阵地。
第三,争取资源,实现群团建设的力量在园区团建过程中的有效传导。我们积极联合园区内工会、武装、工商联等群团组织资源,在群团共建中壮大团的力量。如长征星云工业园区的女子民兵导弹排,是上海市先进民兵组织,其全部成员均为团员青年,借助民兵组织的锻炼和教育,使团员青年的政治素质、组织意识、纪律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从而为团组织也培育了一批骨干力量。
(三)工业园区团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工业园区企业与青年对团组织活动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从企业角度出发,园区新经济组织大都处在创业的起步阶段,其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占领市场如何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些企业认为建立团组织的条件还不成熟,还没有把建团工作摆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来;从企业青年来看,一方面团组织对他们有较高的亲和力与认同感,但另一方面也有51.2%的园区青年认为团组织政治性色彩较浓,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指令性的组织行为多、政治性强,因此他们对团组织的活动方式认可度低于传统体制内的青年。
2、工业园区团干部的选拔、培训和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一是目前团干部的选拔主要是通过上级团组织推荐和企业管理层指定的方式产生,缺乏民主性,团内民主发挥不够,有些企业团组织很少开团员民主生活会,广泛听取团员的意见,所展开的活动多是由上而下,尚不能满足青年日益增长的政治诉求。二是团干部培训的有效手段不多、针对性不强,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三是现阶段缺乏相对统一和有针对性的团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团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3、园区团组织职能定位有待进一步转变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我国社会形成了利益主体与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当代青年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也随之形成多样化的格局,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和组织与团组织在争夺青年的思想阵地和组织阵地,团的传统组织与动员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职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六成以上青年认为服务青年、提高青年应当是团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但当前团的手段有限,活动方式缺乏时代性、创新性和吸引力。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更新园区团建工作的思维和理念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园区建团初期“依靠党建抓优势、依靠创新抓覆盖、依靠活动抓发展、依靠服务抓未来”指导思想,把“以人为本”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服务园区、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工作理念指导工作实践,实现“团建目标”、“企业利润”、“青年成才”三要素的和谐发展。要从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园区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事实说明,团组织在园区青年中拥有较为广泛的合法性基础,要纠正那些两新组织“建团难行、工作难做、活动难开展”的错误认识,进一步增强各级团组织做好园区团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团内营造一个理直气壮抓团建、真抓实干上水平的良好氛围。
(二)发扬团内民主,形成科学合理的团干部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
要根据园区企业和青年的特点,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团干部选拔、考核和激励制度,最终建立一支热心为团工作、热爱团的事业、有能力服务青年的团干部队伍。一要注重扩大团内民主,采取直选或者公开竞选的方式,把那些代表青年利益、贴近青年生活、了解青年需要、反映青年呼声的优秀团员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二要注重考核机制的建设,争取把团干部的考核纳入到企业考核指标体系中去,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企业与团组织考核对团干部考核“两张皮、双轨道”的状态。三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措施,通过学习交流、技能培训、表彰奖励、“推优上岗”、“推优入党”等形式,建立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过程激励、参与激励相配套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团干部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建议上级团组织能够根据全市“两新”团建工作实际,制定出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两新”组织团干部选拔培养和考核激励制度。
(三)进一步明确团的职能定位,创新团的工作方式
要做到理念创新、要素创新、载体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完善“团组织—青年—青年社团—企业管理者”“四轮驱动”的团建工作局面,扩大团建工作辐射面,努力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牢固地把园区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团结在党、团组织周围。要全面提升团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最广泛地联系、凝聚广大普通青年,体现团组织的群众性和代表性。要实现团组织由政治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型;由垂直的行政性管理模式向信息交互网络式的管理模式转型;由单向的思想教育宣传鼓励型组织向多样化的社会创新型组织转型,在拓展团组织的教育引导功能、组织协调功能、维护代表功能、文化凝聚功能上下功夫,建立组织设置科学化、参与主体自主化、活动方式多样化、工作载体现代化、团建目标多元化的园区团建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巩固团建成果。
第二篇:团工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案例
团工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案例
新开河街团工委下辖16个团支部,其中3个为“两新”组织团支部(2个非公企业团支部、1个公益性组织团支部),共有青年3200余人,其中团员300余人。自以来,新开河街团工委在扎实机关、社区团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上,本着“服务大局服务企
业教育青年”的宗旨和思路,探索出了新的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开河街福音就业服务中心荣获“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河北针织服装有限公司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并代表**区接待了团市委副书记冯侠的视察。有2名外来务工青年团员连年被评为市、区级“十佳务工青年”,2名团支部书记经团组织推优入党,新发展团员百余名。
一、重科学发展,拓展团建思路
1、依托党建,提供组织保证。街团工委秉承“政治上积极靠拢,工作上认真主动”的工作原则,争取党组织对非公团建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以来先后在金达纸业有限公司等三个先进非公党建单位成立了团组织。为了开展流动团员管理搭建有效平台,街团工委决定在福音就业服务中心(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这一公益性服务组织中建立团支部,考虑到福音党支部建设扎实成熟,街团工委主动和街党工委领导汇报沟通建团思路,引起党组织的重视。之后,由街工委同福音党支部协调,取得支持,顺利建成了首家公益性组织团支部。
2、把握原则,提供思想保证。新开河街团工委灵活掌握建团政策,把握“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团建原则,稳扎稳打的按步骤进行。首先同企业主接触,争取他们的认可和支持,这是前提;然后充分深入地了解企业情况和团员青年的整体构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在各方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再根据不同企业单位的不同情况,建立从团总支到团小组的详细组织结构。
3、加强沟通,提供人员保证。在选用非公团组织负责人时,我们采取两种策略,一是对于有党组织的企业、充分听取党组织的意见,从入党积极分子或年轻党员中任命;二是对于没有党组织的企业,优先选用在学校中曾担任学生干部的大中专毕业生任支部书记。为“两新”团组织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团干部队伍。
二、重实践效果,创新活动载体
1、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为了倡导企业理念、激发员工热情,我们在河北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女子民兵连,并进行军训,增强她们的团队意识;在金达纸业有限公司,我们开辟了共青团蔬菜田、开展“扶危助困,回报社会”送温暖到农家活动,营造劳动文化和爱心奉献的氛围;在福音团支部,我们开展送政策到身边活动和“爱心基金”慰问困难户活动,为职工讲解就业政策和劳动法律法规,营造服务文化氛围。此外,还组织务工团员青年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等活动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使更多的青年感受了文化,增强了素质。此外,街团工委每年还向新经济组织团员青年推荐读书目录,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和禁毒、青春健康知识等多种教育和培训,组织慰问孤老病残等弱势群体,这些活动让务工青年在团组织的带动下,感受文化,增强素质,提高能力,让自己成长,让企业更强。
2、贴近企业工作实际。街团工委充分理解“两新”组织社会功能,设计活动时处处为对组织发展着想。在金达纸业有限公司开展了“青春在岗位上闪光”的主题实践活动,严格岗位标准和职责,评选优秀岗位能手,促进企业的发展,也让务工青年得到了锻炼和激励;在河北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开展优秀青工评选活动,按工作业绩突出和政治业绩优良为双标准评选,对特别优秀的青年员工进行评选表彰,激发了务工青年的工作和生活热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这些年来,街团工委在街党工委和团区委的指导下,找准了“两新”组织中团组织的定位,积极调动了“两新”组织中广大青年创造力和热情,在企业发展和青年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2010年全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方案
关于转发《2011年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
团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直属团组织:
为认真落实市委、团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有关部署,全面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的组织建设,活跃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团市委研究制定了《2011年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实施意见》。现将《2011年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闵行团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2011年闵行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任务,切实做好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共青团闵行区委员会
2011年3月29日
2011年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
团建工作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精神和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有关部署,团市委决定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的建设,努力使团的建设跟上党建工作步伐,逐渐活跃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的工作,从而更好的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责。结合上海共青团工作实际,现制定2011年上海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政治目标,以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增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的活力为目标,不断提升共青团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团结带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员青年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构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努力构建“条块结合,管理顺畅,充满活力”的组织管理体系。
2、加强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紧紧依靠党的执政资源和政策资源,体现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找准突破口,上下联动,通过资源整合、共享、联动,出台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团建工作环境。3、2011年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重点是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通过全市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力争到2011年底前,在全市非公企业中新增建团7000家,在新社会组织中新增建团600家,农民工集聚地新增建团50家,努力完成团中央下达的建团目标。
4、深入探索共青团组织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面向新建团组织开展各类品牌活动,不断增强新建团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在团市委书记班子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上海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整合全团力量,共同推进全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团市委领导担任,成员由团市委各相关部室负责人、各区县团委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地区工作部(郊区部),负责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
建立和完善面上统筹、条块结合、分层分类、合力推动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机制。市级主要抓好有规模、跨地域、有影响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区县主要抓好属地范围内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
四、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
(一)工作职责
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部、统战部、管理信息部、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青工部、学校部重点突破,地区部统筹协调,区县团委面上覆盖,整体推进非
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具体工作职责如下(职责分工表详见附件2):
1、团市委办公室:负责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各项保障工作,包括非公企业团建专项扶持经费等相关经费的筹措;负责对各单位团建责任目标落实情况的督查。
2、团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驻沪团工委及其相关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建团工作,并对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给予指导;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在五四红旗团委评选及创先争优活动中对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给予政策倾斜;推动制定针对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党建带团建等相关政策。
3、团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各类媒体开展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注和支持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4、团市委统战部:负责推动市青联委员所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单位的建团工作。
5、团市委管理信息部:负责推动上海市IT青年人才协会会员所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单位的建团工作。
6、团市委地区工作部(郊区部):承担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在团市委书记班子的领导下,负责统筹、协调团市委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负责联系、指导全市18个区县各辖区内的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和农民工集聚地的建团工作,建团数基本与党建数持平(具体指标数见附件3)。各区县团委主要负责各区县辖区内的已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其它符合建团
条件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建团工作及农民工集聚地建团工作;与团市委相关部门对接团建信息,整理汇总形成团建工作台帐表(见附件4),及时录入工作台帐网络数据库。
7、团市委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牵头抓好在市社团局登记注册的、业务主管单位为市级机关的各类市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全市层面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青年自组织的团建工作;负责上海市社会建设青年人才协会会员所在社会组织建团;会同市社团局、民政局、司法局等相关委办,推动制定新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为区县推进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优化环境。
8、团市委青工部:指导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市建设和交通青年人才协会会员单位的非公企业的建团工作;指导并推动大型国有企业团委开展其劳务派遣工所在或相关的非公企业建团工作(含农民工集聚地建团工作);负责沟通协调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推进有关行业协会非公企业会员开展建团工作。
9、团市委学校部:负责推动各类民办或外资教育培训机构、民营医院的建团工作;推动上海各大中专院校团委开展与其相关企业的建团工作。
(二)操作流程
1、团市委各有关部门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各自工作方案。
2、团市委各有关部门分别与拟建团单位进行沟通、协商,确定团组织挂靠单位及团组织负责人,填写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信息表(见附件5)。团市委各部门联络员在每月25日部门联络员会议上将当月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
团建工作信息表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3、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所在地进行分类,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信息表反馈给各对应区县团委。各区县团委在每月28日区县联络员会议上汇报各自建团情况,并提出需沟通协调的问题。
4、各区县团委根据团建工作信息表,与相关单位对接,并走访,做好建团挂靠工作及今后的团建工作,在每月30日前将当月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信息录入工作台帐网络数据库。
具体操作流程详见附件6。
五、工作内容
1、坚持党建带团建,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团建设共同发展。坚持党建带团建,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团建设共同发展。借助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和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契机,出台党建带团建有关制度规定和加强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制度安排。充分依托党建在政策、资源、队伍、阵地等方面的优势,注重加强工作联动、项目联动、评价联动,形成了党团建设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党组织带思想、带组织、带班子、带队伍、带工作,积极发挥团组织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团建设共同发展。
2、积极创新,探索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的有效模式。一方面,努力跟上党建发展步伐,积极借鉴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形成独立建团、联合建团、依托建团、行业建团、区域建团、市场建团、商业街建团、社区建团、公寓建团等多种建团方式,同时,借助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联会会以及各类行业协会等,发挥团建枢纽式功能,实现非公企业和新社
会组织团建工作的重点突破;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型建团模式,有效体现青年工作特点,采取“活动先行、组织跟进”的策略,先行建立学习型、兴趣型、公益型的青年社团,通过青年社团的活动,吸引和服务青年,扩大影响、营造氛围,同时积极培养青年骨干,为建团创造条件。
3、积极主动,有效激发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的活力。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活动为牵动、活跃在基层,团组织要建一个活一个,切实调动好、活跃好、维护好、服务好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员青年的正当权益和需求。形成团组织协调争取、有关部门主动帮扶、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自身挖掘潜力的工作运行方式,切实解决开展活动所需场地、设施和资金等实际问题。大力宣传和加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各项政策和基本要求,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营造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4、争取资源,增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保障。借鉴党建工作经验,通过设立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专项经费,对基层推进该项工作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各区县团委力争在本级财政经费预算中予以一定的配套支持;开展“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工作重点,聚焦骨干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可推广价值的团建典型,以点促面,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作用,指导并带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主动开拓思路,积极开展活动,推动团建工作的整体发展。
六、配套措施
1、配备团建指导员。建立团建指导员工作机制,为拟建团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配备团建指导员,指导非公企业和新社
会组织建立团组织、选拔团干部、组织开展团的活动,协助解决团建工作中的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实际困难。市级层面,全市性有规模、跨地域、有影响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示范性项目应选配团市委机关干部作为团建指导员,团市委各有关部门所负责的工作领域应充分使用本系统的基层干部作为团建指导员。区县、街镇等各级团组织也应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团建指导员队伍,切实推动工作开展。
2、开展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培训。各级团组织要从为党的事业培养人才的高度出发,加大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的培训力度。以“团建、团干、团队”为核心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培训活动,提升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的工作意识和开展团务、团建工作的能力。各区县结合市级培训实际情况开展菜单式培训,实现培训工作对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的全覆盖。
3、配发团务用品。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资源,努力为新建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配发团徽、团员证、团旗、团刊、团建指导手册等各种团务用品,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提供有效服务。
七、推进步骤
(一)调查研究阶段(3-4月)
1、摸清底数,提出拟建团名单。积极争取社会工作党委、统计、工商、民政、司法等部门支持,摸清本部门、本区县所承担建团任务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数量以及党团组织的建立情况,建立工作底本。
2、制定团建推进工作方案。研究分析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
织青年特点和建团条件,研究建团办法,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做到底数准确、分析合理、有序推进、注重实效。各部门、区县的工作方案于3月31日前报至领导小组办公室。
3、启动团建工作。借助该阶段团的各种相关活动项目,充分发挥共青团品牌项目的影响力,采取主动介入的方式,全面启动团建工作,在该阶段内完成全年建团任务量的20%以上。
(二)强化推进阶段(5-9月)
1、全面推动团建工作。依托经贸、工商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重点面向酒店餐饮、商业服务、保安公司、物业公司、家政公司、科技园区、工业产业园区等青年相对集中的行业和领域,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依托青联、青企协、IT青年人才协会的力量,加快推动团属青年社团的团建工作;注重在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青年文明号等工作有联系的单位中加大建团力度。力争通过强化推进阶段的工作,集中攻关,基本完成全年建团工作任务。
2、开展全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创先争优活动。各部门、区县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分解,根据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主要内容,及时督导、协调和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深入开展。
3、组织开展2011年上海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青年红歌赛(红歌赛方案另行通知)。比赛由团市委主办、相关单位承办,旨在强化与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团员青年的联系与互动,营造全社会关心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青年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巩固提高阶段(10-12月)
1、总结经验。全面总结强化推进阶段所探索的工作经验和
典型做法,巩固提升,查缺补漏,全面完成全年建团任务。
2、评比表彰。将全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评比纳入团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并在各类评比表彰工作给予一定的倾斜,表彰一批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组织和个人,推出一批组织建设强、发挥作用大的优秀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
八、保障机制
1、建立工作联动机制。积极在面上联合、条上深化、块上拓展上下功夫,建立各项工作联动机制。按照属地原则,结合区域特点,在市、区县层面建立和深化拓展区域团建联建联席会议等,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市属、区属单位组织资源。
2、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各级团组织明确责任主体,根据全年工作任务目标,按照团市委整体时间安排,有序推进。落实工作任务,严格责任追究,逐级制定和分解建团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做到月末通报进展,季末调度讲评,年末严格考核等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3、建立调研督导机制。团市委将通过不定期调研和督导,不断加强推动工作的力度和韧劲。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和督查,并不定期开展电话抽查和实地检查,确保建团工作有效性、真实性。
4、完善干部培训机制。团市委将着力规范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程序。编印工作手册,加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培训,逐步提升了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编制下发《上海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指导手册》,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开展工作直接提供操作性依据;计划分期分批分级对全市新上岗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进行集中培
训,帮助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开展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
九、工作要求
1、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要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政治目标,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性高度,从共青团组织真心关心、联系帮助重要青年群体的角度,把抓好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尽最大努力把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凝聚在团的周围,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根据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和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数量等实际情况,团市委制定了2011年上海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目标任务分解表。各有关部门、区县要根据团市委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实际情况,科学统筹规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主体,有效形成全面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借助党建带动、行业推动、园区联动、产业互动、社团促动、活动牵动等有效建团路径,深刻把握和充分利用社会机理,不断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取得新突破。
3、强化工作过程管理。在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过程管理,锤炼团干部作风。一方面要认真填写《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信息表》,强化台帐管理,切实做好团建工作台帐,夯实工作基础,及时准确将建团信息录入工作台帐网络数据库,区县团委要定期开展自我检查或实地核查,确保建团信息准确可靠;另一方面强化支持基层,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集中力量支持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配齐配强主责部门工作力量,动员和整合各方资源,在活动经费、工作指导、团干部培训等方面,对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给予政策倾斜和制度保障。
4、增强基层组织活力。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要找准团的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围绕人格塑造、信念养成、能力提高等方面的要求,开展好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服务性活动,为团员青年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普遍性需求提供更多帮助。要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青工技能大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品牌活动,促进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的工作全面活跃,努力做到有健全班子、有特色活动、有阵地依托、有制度保障。
第四篇: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
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市的“两新”组织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本文紧密结合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践,深入分析制约“两新”组织党组织发展的问题,积极探寻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机制和办法。
一、主要做法
(一)抓组建,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的拓展。市委组织部门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和灵活组建的原则,按照“四个必须”的要求,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等多种方式,加快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组建步伐。
(二)抓指导,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能力的提高。按照属地管理的办法,各县、区分别成立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主抓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建立市、县(区)领导干部联系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市、县(区)领导通过调研、检查等方式,积极为新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抓基础,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是选好配强新经济组织支部书记。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工作力度。三是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
(四)抓载体,重视“两新”组织经济和党务工作的互动和双赢。按照建设“五个好”“两新”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以开展“立岗敬业”主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在促进“两新”组织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抓制度,不断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我市注重加强非公党建各项制度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各项制度的应有作用,使非公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非公党建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
(六)抓文化,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彰显。“两新”组织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在员工中塑造和养成荣辱与共、企兴我荣的团队意识,追求“两新”组织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七)抓和谐,重视“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践行。“两新”组织党组织将构建和谐“两新”组织、和谐社会作为己任,努力做到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规模以下的新经济组织和部分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的组建率和覆盖率不高,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限。
(二)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党组织活动缺乏针对性、结合性和新颖性,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问题比较突出。
(四)“两新”组织员工流动大,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五)“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增强。
(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尚未理顺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比较明显。
(七)少数业主和党员干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足。
三、成因分析
(一)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理论上的规范和指导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是重要原因。当前,除了《党章》第32条第三款和《公司法》第十九条中有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原则规定外,其他相关的指导性理论和可操作性的规定并不多,这同日益发展的“两新”组织的形状不符。
(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主要原因。“两新”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是有关的。有人认为在“两新”组织没有必要设立党组织;有人认为当前工作的着重点应当放在国有企业、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有的企业主担心党组织会“外行领导内行”,影响生产秩序等等。有的党员“受雇用”思想严重,组织观念淡薄,放松了党性要求。
(三)党员流动性大、党务干部缺乏是关键性原因。“两新”组织的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也不例外。党组织负责人中有不少以前未从事过党务工作,对在新形势下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底气不足。
(四)“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内部原因。在“两新”组织中,一些党组织把自己定位为一般的群众性组织。有的党员主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的制度、机制建设不健全。以上情况制约了党组织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作用的发挥。
(五)体制性因素是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如党员管理方式的统一性与“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大的矛盾,要求党员保持先进性与少数“两新”组织中党员趋利思想倾向的矛盾等,又如在组织设置和领导体制上,有的“两新”组织实行兼职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制约了保证监督作用的全面发挥。
四、对策思考
(一)突出发展、把握核心,正确处理好“两新”组织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关系。“两新”组织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意识,坚决克服“雇用”思想,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切实担负起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努力成为“两新”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同“两新”组织的关系,通过工作努力实现“双赢”。“两新”组织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范围应具体化。党组织要保证和支持业主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党员带头执行决策,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创新理念、改进方式,积极探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更多地体现“两新”组织党组织教育、引导、团结、服务的功能,把工作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二是在活动内容上,要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原则,开展党的活动。三是在工作思路上,要引导“两新”组织党组织灵活设计党的活动,将原来的以大型集中活动为主变为以分散活动和小型活动为主的方式,增强活动的适应性。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工作管理水平。加大“两新”组织党务干部选拔培养力度,挑选优秀人才担任“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要注重加强对“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党建工作的业务培训。市委组织部门要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举办“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素质和条件的书记队伍。
(四)疏通渠道、健全制度,为“两新”组织党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和政策支持。“两新”组织党务活动经费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基础。要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问题的通知》(组通字[2007]25号)和新修改的《公司法》的规定。我市可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做法,克服“两新”组织党务活动经费主要由内部自筹的办法,试行党组织活动经费在公司管理费中列支税前扣除的制度。经费问题的解决,为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长久的物质保证,也更加有利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五)促进和谐、强化领导,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两新”组织党组织先进性作用的发挥。要进一步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形成整体合力,大力营造党委统揽全局,区县组织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格局;要健全和完善“属地管理为主、行为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从实际出发,形成单位、社区、行业和挂靠等不同的管理模式。我市应以块为主、以条为辅的属地管理模式较为适宜;要坚持分类指导,抓示范组织,抓大带小,抓先进带后进,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制,从领导体制上保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业务指导制度,包括对党组织的组建和管理模式,党员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党员的吸收和发展,党组织与企业、企业主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要在有效指导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
第五篇: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汇报材料
一,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
**街道辖区内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 907,其中非公有制企业 15 家,个体工商户 892 户,新社会组织数 3 家(均为民办非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共有党员 8 名,占从 业人员总数的 0。38%,其中非公企业职工 4 名,个体工商户 4 名,党组织关系在社区党支部的有 1 人,无具备建立党组 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各社区党支部均建立了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者为党建工作指导员, 共计 12 人。
二,推进辖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做法:
一是宣传教育到位,增强”两新“组织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各社区均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积极与辖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联系,大力宣传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组织街道与企业员工座谈交流,开展联谊活动等形式,增强了非公企业和员工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车辆段路东 社区与辖区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威尔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开展 了非公企业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入党宣誓活动。
二是落实制度到位,加强”两新“组织自身建设。街道党工委将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党组织党建工作, 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全覆盖列入到党建目标考核中,制定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工作细则》,设立了组织机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 担任组长,社区党务工作者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联络员,采取划片包干的办法,做好党建工作的宣传,指导和联络工作,为非公企业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党员人数少,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的企业,街道选派 企业所属社区的支部书记负责协调,帮助企业培养入党积极 分子,发展党员,并及时填写《非公企党建指导工作记录情况表》。
三是指导帮教到位,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由于每个非公企业对建立党支部的认识不同,态度差异也很大,特别是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对组建党组织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很多顾虑和抵触情绪,街道党工委坚持”不干涉企业的内部事务,不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原则,主动联系非公企业,帮助和指导开展党建工作。街道积极为非公企业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和支持,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为辖区非公企业经济推荐,介绍,招聘工作人员,协调区委,司法,税务等部门解决厂方用地,法律援助,纳税等问题。
四是发挥作用到位,切实增强非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街道党工委通过每年召开非公企业老总座谈会,党建联席会,邀请”两新“组织党员参加支部活动等,不断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人员分散,工作性质各不相同,不好集中,不好统一的特点,社区党建联系员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材料送到企业, 帮助党员学习。辖区非公企业始终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服务社会作为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辖区非公企业组织积极吸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就业,帮助近30 名就业困难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近年来, A 力扣件厂等企业积极帮助弱势群体,资助 5 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事件发生后,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主动与街道党工委联系,向灾区伸出援助 之手,捐款捐物近2 万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并购买防暑品,食品慰问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非公有制企业主大多持无 思想认识不到位。所谓或排斥的态度。相当一部分”两新“组织的业主认为自 己只要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即可,担心组建党组织以后,会 议多,活动多,开销多,赞助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存在矛盾心理。有些党员组织纪律 观念淡薄,认为自己工作变动频繁,哪家企业经济效益好就 到哪家企业去工作, 流动性大, 经常要接转组织关系太麻烦, 因而对在私营企业成立党组织不热心,不关心甚至不支持。管理手段不到位。
(二)管理手段不到位。非公企业中流动党员存在 ”五 难“,即去向难掌握,日常难管理,教育难开展,活动难组 织,作用难发挥的问题。街道辖区内非公企业中 20 人以上 规模企业有 5 家,剩下的都是一些只有十几名员工乃至一两 名员工的餐饮,贸易等服务性质的小企业,个体户,无行业 管理协会,无行政隶属关系,无主管部门,不仅员工流动性 强,自身生命力也不强,在这样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 党组织建设工作更加困难。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 缺乏新意。
(三)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由于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 规模小,党员人数少,以及其经济性质的原因,社区党支部 组织的党员活动只能是学学文件读读报,组织的实践活动往 往因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能正常开展。
四,建议与意见
(一)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党务工作 者,”两新“组织企业主和党员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 识到,”两新“组织是在党的富民政策下产生的,其成长壮 大,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建设作保障,使他们牢 固树立抓好 ”两新“ 组织的党建工作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个人成长的新观念,彻底抛弃抓不抓一 个样,参与不参与一个样,任其自由发展的错误认识,切实 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加强党员的发展管理和学习指导。党员的发展管理和学习指导 采取 企业招,群团推”的办法,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 要注重党员发展,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促大队伍力量, 把一些中坚力量吸纳到队伍中。加强对“老板党员”的引导, 让其处理好双重身份的关系,通过培养使之成为“书记老 板”。重视发展符合党员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入党,使 之成为“党员老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让手持流动党员 证的党员成为企业中党建的有效力量。要鼓励党员参与社会 组织负责人选举,发挥党员在社会不同层面的影响力。结合 企业文化开展党务工作,将党的主张和基本理论融入企业文 化理念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 以企业的中心工作为轴,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教育引导职工敬业爱岗,做好本职工作,支持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建立扶持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
(三)建立扶持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上级党组织部门应出台措施扶持企业党组织建设,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把当前的一些好的工作方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持之以恒,推动工作,实现 长效。建立“两新”组织党建访问制度,加强与“两新”企业业主的沟通,提升企业的党建意愿和动力,坚持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定期走访,座谈,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企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作为今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实现党组织建设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同步推进, 互相促进。
**街道党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