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项目管理5

时间:2019-05-12 04:4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测绘项目管理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测绘项目管理5》。

第一篇:测绘项目管理5

测绘项目管理

五、测绘技术总结

1.测绘技术总结基本规定 2.项目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 3.专业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

测绘技术总结是在测绘任务完成后,对测绘技术设计和技术标准、规范等的执行情况,技术设计方案实施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成果(或产品)质量、新技术的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认真总结,并作出的客观描述和评价。测绘技术总结为用户对成果的合理使用提供方便,为测绘单位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测绘技术设计、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制定提供资料。测绘技术总结是与测绘成果有直接关系的技术性文件,是长期保存的重要技术档案。

1.测绘技术总结基本规定

1.1 测绘技术总结的分类

测绘技术总结分为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

项目总结:是一个测绘项目在其最终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在各专业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对整个项目所作的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总:结是测绘项目中所包含的各测绘专业活动在其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分别总结撰写的技术文档。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合并为项目总结。

1.2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依据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的主要依据包括:

(1)测绘任务书或合同的有关要求,顾客书面要求或口头要求的记录,市场的需求或期望。

(2)测绘技术设计文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3)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

(4)适用的以往测绘技术设计、测绘技术总结提供的信息以及现有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记录和有关数据。

(5)其他有关文件和资料。

1.3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

(1)项目总结由承担项目的单位负责编写或组织编写;专业技术总结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单位负责编写。具体的编写工作通常由单位的技术人员承担。

(2)内容真实、全面、重点突出。说明和评价技术要求的执行情况时,不应简单抄录设计书的有关技术要求;应重点说明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中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经验、教训和遗留问题等。

(3)文字应简明扼要,公式、数据和图表应准确,名词、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等均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

(4)测绘技术总结的幅面、封面格式、字体与字号等应符合相关要求。(5)技术总结编写完成后,单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应对技术总结编写的客观性、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并签字,并对技术总结编写的质量负责。技术总结经审核、签字后,随测绘成果、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成果检查报告一并上交和归档。

1.4 测绘技术总结的组成

测绘技术总结:通常由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质量说明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及其资料清单4部分组成。

(1)概述:应概要说明测绘任务总的情况,例如:任务来源、目标、工作量等,任务的安排与完成情况,以及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等。

(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需主要说明、评价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内容主要包括

生产所依据的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设计书执行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技术性更改情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应用情况,经验、教训、遗留问题、改进意见和建议等。

(3)成果质量说明和评价:需简要说明、评价测绘成果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质量指标,并说明其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及编号。

(4)上交和归档的成果及其资料清单:需分别说明上交和归档成果的形式、数量等,以及一并上交和归档的资料文档清单。

项目总结:是一个测绘项目在其最终成果检查合格后,在各专业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对整个项目所作的技术总结,由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质量说明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及其资料清单4部分组成。

2.项目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

1.1 概述

项目技术总结的概述部分需概要说明以下几项内容:

(1)项目来源、内容、目标、工作量,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专业测绘任务的划分、内容和相应任务的承担单位,产品交付与接收情况等。

(2)项目执行情况:说明生产任务安排与完成情况.统计有关的作业定额和作业率,经费执行情况等。

(3)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1.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包括:

(1)说明生产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内容包括:①项目设计书、项目所包括的全部专业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更改文件;②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说明项目总结所依据的各专业技术总结。

(3)说明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并说明项目设计书的技术更改情况(包括技术设计更改的内容、原因的说明等)。

(4)重点描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

(5)说明项目实施中质量保障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措施、资源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数据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6)当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时,应详细描述和总结其应用情况。

(7)总结项目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包括重大的缺陷和失败)和遗留问题,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1.3 测绘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与评价

说明和评价项目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并说明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

1.4 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或产品)及资料清单

分别说明上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的形式、数量等,以及一并上(1)测绘成果(或产品):说明其名称、数量、类型等,当上交成果的数量或范围有变化时需附上交成果分布图。

(2)文档资料:包括项目设计书及其有关的设计更改文件、项目总结,质量检查报告,必要时也包括项目包含的专业技术设计书及其有关的专业设计更改文件和专业技术总结,文档簿(图历簿)以及其他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

(3)其他需上交和归档的资料。交和归档的资料文档清单。主要包括:

3.专业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

专业技术总结是测绘项目中所包含的各测绘专业活动在其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分别总结撰写的技术文档,由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4部分组成。3.1 概述

(1)测绘项目的名称、专业测绘任务的来源,专业测绘任务的内容、任务量和目标,产品交付与接收情况等。

(2)计划与设计完成的情况、作业率的统计。(3)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本部分需概要说明以下几项内容。

3.2 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

(1)说明专业活动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内容包括:①专业技术设计书及其有关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必要时也包括本测绘项目的项目设计书及其更改文件;②有关的技术带准和规范。

(2)说明和评价专业技术活动过程中,专业技术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并重点说明专业测绘生产过程中,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更改情况(包括专业技术设计更改的内容、原因的说明等)。

(3)描述专业测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

(4)当作业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时,应详细描述和总结其应用情况。

(5)总结专业测绘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包括重大的缺陷和失败)和遗留问题,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3 测绘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与评价

说明和评价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并说明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

3.4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或产品)及资料清单

说明上交测绘成果(或产品)和资料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1)测绘成果(或产品):说明其名称、数量、类型等,当上交成果的数量或范围有变化时需附上交成果分布图。

(2)文档资料:专业技术设计文件、专业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必要的文档簿(图历簿)以及其他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

(3)其他需上交和归档的资料。

3.5 测绘专业的分类

在行业标准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编写规定》中将测绘专业划分为:

⑴ 大地测量 ⑵ 摄影测量与遥感 ⑶ 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 ⑷ 地图制图和印刷 ⑸ 工程测量 ⑹ 界线测绘

⑺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

第二篇:测绘项目管理复习题

1测绘项目;由一组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测绘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且其成果(或产品)可提供社会直接使用和流通。2招标;建设单位将工程项目的内容和要求以文件形式标明,招引项目承担单位来报价,经过比较,选择理想承包单位并达成协议的活动。3投标;”是指承包商向招标单位提出承担该工程项目的价格和条件,供招标单位选择以获得承包权的活动。

4工程项目招标有下列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协商议标。5我国的招标工作机构;6工程项目招投标的一般程序;(1)招标的准备阶段。(2)投标准备阶段。3)开标评标阶段。(4)决标签约阶段 招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建设单位招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是法人或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2)有与招标工程相适应的经济、技术管理人员(3)有组织编制招标文件的能力;(4 有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能力;(5)有组织开标、评标、定标的能力。不具备上述二至五项条件的,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监理等单位代理招标。2)建设项目招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概算已经批准;(2)建设项目已正式列入国家、部门或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3)建设用地的征地工作已经完成;(4)有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5)建设资金和主要建筑材料设备的来源已经落;(6)己经建设项目所在地规划部门批准,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已经完成或一并列入施工范围 8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9测绘合同的内容;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10测绘合同标的;—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技术依据和质量标准 11成本预算方式;—生产承包制—生产经营承包制

12测绘技术设计的含义;:将顾客或社会对测绘成果的要求转换为测绘成果测绘生产过程或测绘生产体系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13测绘技术没计分类;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14测绘技术设计过程;:一组将没计输入转化为设计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包括:策划、设计输入、设汁输出、评审、验证(必要时)、审批、更改

15项目设计书的内容(7部分简答);1概述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3引用文件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5设计方案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7附录

16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5部分简答);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汁方案

17测绘工程项目的控制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各自的含义和目的?;18测绘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有哪些?;19测绘项目组织;对项目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对项目作业工序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配备和设备配备。20人员配备:测绘项目人员分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质量控制人员4个方面。

21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测量结果、判定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矫正、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生产过程控制的核心是工序质量控制。

23测绘成果的概念及表现形式;通过测绘形成的数据.信息.图件及相关的技术资料,是各类测绘活动形成的记录和描述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属性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图件和档案。数据,信息,图件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24测绘成果质量的概念;25测绘仪器的三防措施;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

26测绘技术总结;是在测绘任务完成后,对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执行情况、技术方案、作业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成果质量和主要问题的处理等进行分析研究、认真总结,并作出客观的评价与说明,以便于用户(或下工序)的合理使用,有利于生产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为制、修订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积累资料。27技术总结分类;—项目技术总结—专业技术总结

28项目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简答);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测绘成果质量评价——上交成果及资料清单 29专业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简答);30样本;从批中抽取的用于详查的单位产品的全体 31质量元素;产品满足用户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基本特性 32过程检查;质检人员对作业组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第一次全面检查

33验收;为判断受检批能否符合要求(或能否被接受)而进行的检验 34最终检查;在过程检查的基础上,质检人员对产品进行的再一次全面检查

35错漏;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的差异。

36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过程检查—最终检查—验收

第三篇:测绘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

测绘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

1.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数字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不断完善,测绘工程项目也在逐年增加,测绘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全程控制的基础工作,成为GIS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做好测绘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提高外业测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是近年来测绘公司都非常重视且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测绘业务在于使用精密的技术手段,准确、及时地获取、处理地理信息和各类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以及各种人类社会基础设施的地理分布信息,制作成模拟式或数字式的测绘信息产品,满足社会各行业的用户需要。2.数字化产品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各测绘单位努力发展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采用了3S(GPS、RS、GIS)加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测绘手段以及开发4D数字产品等测绘新品种,并且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提升了测绘产品档次,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时提供了可靠的测绘保障和服务。3.质量管理

提高测绘质量,是国家信息化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测绘质量管理,才能实现进一步提高测绘产品质量满足社会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的目的是:

1、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其核心是建立质量责任制,使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

2、增强质量意识,加强作业人员作业能力及自查自校工作,加强检查人员对产品生产的过程检查和最终成果的检查。4.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的目标管理。它是按任务而不是按职能组织起来的。工程项目是公司的命脉,项目的质量关系到公司的信誉,项目的效率关系到公司的效益,项目的成败则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做好测绘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提高外业测绘的效率和工作质量,是所以测绘界同仁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基本按以下程序进行。4.1任务接收

由合同签订部门下达任务单,任务单主要包括项目完成时间,任务量,产品主要技术要求,提交成果(成图)要求,由项目接收部门确认接收。4.2制定项目技术设计书

根据客户的资料和要求编写项目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中包括任务慨述、已有资料情况,成图基本规定、作业依据、作业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提交成果及附表。4.3技术设计评审

由项目总负责组织总工、质检人员、项目负责人、作业技术代表召开对技术设计进行详细的初步评审会,提出意见,对技术设计书进行修改定稿,再报上级部门或业主方审批。4.4制作项目预算

项目预算表是项目计划所发生的费用,由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生产经营部门、法人进行审核。

4.5制作项目进度表

项目进度表包括项目工作流程,以及每个流程计划所需的时间。5.质量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工程项目的国际化,在工程项目中使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也趋于标准化、国际化。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是指活动及其成果符合技术标准规定和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测绘质量应是测绘成果生产过程、成果本身及后

续服务质量的总和。通常测绘成果缺少真值可供依据和检测,只有通过对测绘过程的规范化控制才能保障成果和服务的可靠性。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的管理原则,因此产品质量是单位综合工作质量的体现。5.1作业和检查工作流程

学习和了解技术要求,作业、自查修改、填写作业传递卡,室检查、记录作业差错漏,返回作业员修改并自查,室复查作出质量评价,交上级查,对成果作出质量批次的评判。5.2作业方法的质量保障

工作开始前,应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与工作步骤指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确保所有人员能掌握自己在岗位上的技术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措施,预防再发生,并推广先进的作业方法。对实施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和维护。在发现实施方案不足时,需再做优化、完善和维护,凡未经实际验证和甲方同意的优化、完善和维护是无效的,实施中必须严格按认可甲方的方案作业。测量项目结束之后,应全面总结各阶段的工作,统计有关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各项成果的质量,查明成果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纠正和纠正措施,消除问题并防止今后再发生,编写工作报告和技术总结。5.3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每个项目产品实现过程的各阶段进行控制。作业中每道工序产生的错误必将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正确性,为确保成果质量,每一道工序均进行质量检查。内、外业成果相互校核,利用外业成果检查内业成图资料。从项目负责、技术负责、质量检查员、各工序负责人,作业员都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各环节均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检查者,完整记录每个质量问题,严把质量关。对所进行的项目产品质量建立相应的实施办法,成立项目质量管理的人员,设置项目有关的质量检验人员,专职质量检验人员不少于2人。对于工序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技术主管汇报,管理者组织召开碰头会、专题会及质量分析会进行讨论解决,消除各部门壁垒和责任推诿,使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改进机制不断得到加强。

5.4质量检查保障措施

执行国家GB/T《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等标准的有关条款。最终检查必须严格按照有关依据进行,不放宽标准、降低要求,采用室内检查各项资料、上级抽样检查和实地检查检测验证的方法进行。检查比例不能低于《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中有关规定。每个项目全过程严格采取“三级检查”,即作业员自查,项目专职检查,上级对最终成果的检查。每级检查应有明确的检查内容和要求,检查有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各级检查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各级检查记录中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将对处理后的结果,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即时改正,问题较多或性质严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产品退回返工。对从未遇到的技术问题和作业过程的重大问题应做好记录并报告上级技术主管,以便及时解决。对外协单位生产的项目也应严格把关,要求其提供检查的报告,以便上级验收时全面。5.5产品安全措施

组织所有参加测绘项目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测绘法》、《保密法》等测绘法律法规,自觉维护测绘成果,增强保密观念。完善安全责任制,把安全保密工作列入其岗位职责中,任何人不得向外泄密。成果和资料要加强保管、备份,管理好成果数据。严格借阅手续,成果、资料的接受、借阅、销毁要严格履行手续并及时做好登记工作。成果整理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必须按上级质检规定的统一标准进行整理、分类、编目、造册、标识等。成果资料移交必须办理移交手续,保证记录达到可追溯行,并确保甲方接收产品的安全。最终检查的合格产品,在检查部门、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提交上级质检验收后,由项目负责编写技术报告,检验科编写检查报告,最终产品成果成图及相关资料由项目负责移交甲方。

六、总结

对现代化的测绘工程项目管理,必然需要应用到现代管理科学体系的观念、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实行全系统规划,全目标控制,全程序主持,全方位指挥,全功能的协调和全责任承担等管理模式,体现了系统工程的体系和思想。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于测绘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关系到我国的经济科学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提高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是促进测绘工程事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完善测绘工程项目监督机制,切实做好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不断推进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有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支撑,是决定测绘质量管理工作成效优劣的主要因素。只有明确测绘活动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各参与主体应负有与所承担工作相应的责任,才能保证最终成果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红华,徐庆华,田艳红.测绘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

第四篇:第3章测绘项目管理

第3章测绘项目管理 3.1承包发包与招标投标

测绘项目的承包发包与招标投标是测绘市场上司空见惯的活动,测绘单位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承揽测绘项目,向社会提供服务,同时自身获得收益。

对于测绘项目承包发包与招标投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对招投标活动进行规范,《测绘法》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以下就注册测绘师应当把握的重点进行介绍。3.1.1概念

1.测绘项目发包

发包是指将工程项目、加工生产项目等生产经营项目交给承担单位或者个人来完成。一般来说,发包的方式包括招标发包和直接发包两种方式。测绘项目的发包方式也是按照这两种方式进行。就当前情况来说,较大规模的工程测绘项目、地籍测绘项目、房产测绘项目等一般采取招标发包的方式;小规模的工程测绘项目、地籍测绘项目、房产测绘项目采取直接发包的方式。由于基础测绘成果往往属于保密范畴,基础测绘项目尚不宜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目前仍以直接发包为主。

2.测绘项目承包

承包是指接受工程、加工、订货或其他生产经营项目并且负责完成。在测绘项目的承包中,承担测绘项目的单位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测绘资质;其次要有完成所承担测绘项目的能力,不能将测绘项目转包他人;三是应当对测绘成果质量负责。

3.招标

招标是发包的一种方式,招标发包是业主对自愿参加某一特定工程项目的承包单位进行审查、评比和选定的过程。实行招标的最显著特征是将竞争机制引人交易过程,与直接发包相比,其优越性在于:一是招标方通过对自愿参加承包的单位的条件进行综合比较,从中选择报价低、技术力量强、质量保证体系可靠、具有良好信誉的承包者,与其签订合同,有利于节约和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发包项目质量;二是招标活动要求依照法定程序公开进行,有利于防止行贿受贿等腐败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是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

招标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三种方式。公开招标也称为无限竞争性招标,是招标方按照法定程序,在公开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所有符合条件自愿承包的单位都可以平等参加投标竞争,从中选择承包者的方式。邀请招标也称有限竞争性选择招标,是招标方选择若干自愿承包的单位,向其发出邀请,由被邀请的单位竞争,从中选择承包者的方式。议标也称非竞争性招标或指定性招标,是发包者邀请两家或者两家以上愿意承包的单位直接协商确定承包者。

4.投标

投标是有意承包项目的单位响应招标,向招标方书面提出自己提供的项目报价及其他响应招标要求的条件,参与项目竞争。对于实行招标的项目来说,投标者往往较多,招标方在公平、公正、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下,择优选择承包单位。

从理论上讲,发包方通过招标发包测绘项目,不仅对于发包方合理使用资金,保证项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测绘单位通过投标竞争承揽测绘项目,对于保护公平竞争,维护测绘市场秩序,提高测绘成果质量,促进测绘事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招标投标活动不规范,也会造成恶性竞争、市场混乱、测绘成果质量低劣等不良后果。例如:招标方任意压低项目价格,迫使测绘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承包;测绘单位为了承揽项目,任意压低报价,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投标方与招标方相互勾结,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承揽测绘项目等,其结果以牺牲侧绘成果质量,危害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破坏测绘市场秩序为代价。因此,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测绘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3.1.2《测绘法》的有关规定

《测绘法》对测绘项目发包承包作出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侧绘项目的发包单位不得向不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等级的单位发包

这项法律规定的特点是:(1)对于测绘项目发包单位来说,必须查验承包单位的测绘资质,不得把侧绘项目发包给没有测绘资质或者测绘资质等级不符合要求的测绘单位。实践表明,无证测绘或者超越资质等级测绘,不少测绘项目发包方是明知的,因“关系”工程违规发包.这种行为的结果,往往由于承揽方缺乏相应的资质条件而致使测绘成果质量低劣,甚至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伤亡事故,必须明令禁止。如某县矿山测量中,矿主为省钱雇佣一些冒牌的测量人员用简陋的仪器进行矿井定向,导致矿井塌陷,造成人员伤亡。

(2)对于承包单位来说,未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不得承包测绘项目,也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承包测绘项目。

2.侧绘项目的发包单位不得迫使测绘单位以低于测绘成本承包

所谓“迫使”,是指测绘项目发包方不正确地利用自己所处的项目发包优势地位,以将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直接实施损害相威胁,使对方测绘单位产生恐惧而与之订立合同。因迫使而订立合同要具有如下构成要件:(1)迫使人具有迫使的故意。即迫使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对受迫使方从心理上造成恐惧而故意为之的心理状态,并且迫使方希望通过迫使行为使受迫使方作出的意思表示与迫使方的意愿一致。

(2)迫使方必须实施了迫使行为。

(3)迫使行为必须是非法的。迫使人的迫使行为是给对方施加一种强制和威胁,但这种威胁必须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4)必须要有受迫使方因迫使行为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与迫使方订立合同。如果受迫使方虽受到了对方的迫使行为但不为之所动,没有与对方订立合同或者订立合同不是由于对方的迫使,则不构成迫使。

当前我国的经营性侧绘活动被迫压价竞争现象比较普遍,测绘收费平均压到了国家指导价的50,有的只达到了3000。有的测绘项目发包方因经费紧张,选择测绘单位时哪家收费最低选哪家,处于弱势地位的测绘单位迫于不正当的竞争压力,不惜以远低于自己生产成本的价格承揽测绘业务,由于人不敷出,往往拖延工期,甚至偷工减料,造成测绘成果质量低劣,对后续的各项工程建设造成重大质量隐患。因此,迫使测绘单位以低于测绘成本承包的行为必须禁止。

3.测绘单位不得将承包的测绘项目转包

所谓转包是指承包方将所承揽的测绘项目全部转给他人完成,或者将测绘项目的主体工作或大部分工作转包给他人完成。测绘合同的签订是测绘项目发包单位对承包单位能力的信任,承包单位应当以自己的设备、技术和劳力完成承揽的主要工作。这里的主要工作一般是指对测绘成果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作,也可以说是技术要求高的那部分工作。但是,目前有些单位和个人不顾发包单位的权益,将测绘项目层层转包,从中牟取暴利,使测绘成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有些单位和个人与侧绘项目发包方搞私下交易,暗中回扣,严重扰乱测绘市场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因此,测绘单位不得将承包的测绘项目转包。

4.法律责任

(1)测绘项目的发包单位将侧绘项目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测绘单位或者迫使测绘单位以低于测绘成本承包的,责令改正,可以处测绘约定报酬2倍以下的罚款。发包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2)测绘单位将测绘项目转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测绘约定报酬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3.1.3《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

《招标投标法》是从事测绘项目招标投标必须遵守的,注册测绘师可以结合测绘项目的特点有重点地去学习和理解。

1.招标

招标是整个招标投标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对投标、评标、定标有直接影响的环节,所以在招标投标法中对这个环节确立了一系列的明确的规范。要求在招标中有严格的程序、较高的透明度、严谨的行为规则,以求有效地调整在招标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在这一部分涉及以下几个重要问题:(1)招标人。招标人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有三项:一是要有可以依法进行招标的项目,比如:有些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不适宜招标;二是具有合格的招标项目,比如,具有与项目相适应的资金或者可靠的资金来源;三是招标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是依法进人市场进行活动的实体,它们能独立地承担责任、享有权利。

(2)招标方式。在《招标投标法》中规定了两种招标方式,即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公开发布招标信息,公开程度高,参加竞争的投标人多,竞争比较充分,招标人的选择余地大。邀请招标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布信息,进行竞争,虽然可以选择,但选择余地不大。因此,在招标投标法中对这两种招标方式是鼓励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但也考虑在某些特定的情况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

(3)招标代理。在《招标投标法》中规定,招标人可以自行招标,也可以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项。在法律中明确,只有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才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对于代理招标,《招标投标法》一是规定招标代理机构必须依法设立,二是其资格要由法定的部门认定,三是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四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五是招标代理机构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六是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这些规定的用意在于,保证代理招标的质量,形成规范的代理关系,维护招标人自主权。

(4)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公开招标的显著特点是要发布招标公告,只有这样才能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投标,参加竞争。邀请招标的做法是由招标人向3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它的基本内容与招标公告是一致的,所以特别规定了向至少3个潜在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目的是保持邀请招标有一定的竞争性,防止以邀请招标为名,搞假招标,形式招标,而不起招标的作用。

(5)招标文件。这是招标投标过程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文件,它由招标人编制,所根据的是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招标文件的内容由《招标投标法》作出规定,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2.投标

这一部分在《招标投标法》中主要是对投标人和投标活动作出规定,确立有关的行为规则,主要有下列几项:(1)投标人。投标人有三个条件,一是响应招标,二是参加投标竞争的行列,三是具有法人资格或者是依法设立的其他组织.(2)投标文件。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的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的文件,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招标投标法还对投标文件的送达、签收、保存的程序作出规定,有明确的规则。对于投标文件的补充、修改、撤回也有具体规定,明确了投标人的权利义务,这些都是适应公平竞争需要而确立的共同规则。

(3)投标联合体。《招标投标法》对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是允许的,这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特别是大型的、复杂的招标项目更有可能采用这种形式,但要对其加以规范,防止和排除在现实中已经出现的以组织联合体为名,低资质的充当高资质的、不合格的混同合格的、责任不明、关系不清等弊端。因此在招标投标法中有明确的规则。

(4)投标中的禁止事项。对于投标人的行为,招标投标法还对禁止的事项作出规定,以维护招标投标的正常秩序,保护合法的竞争。一是禁止串通投标,二是禁止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三是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竟标,四是投标人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3.评标和中标

评标和中标是招标投标整个过程中两个有决定性影响的环节,在招标投标法中对这两个环节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确定了有关的行为规则。

(1)组织评标委员会。评标是对投标文件进行审查、评议、比较,其根据是法定的原则和招标文件的规定及要求,这是确定中标人的必经程序,也是保证招标获得有效成果的关键环节。评标应当有专家和有关人员参加,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而不能只由招标人独自进行,以求有足够的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力求客观公正。招标投标法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规则也作出了规定。

(2)评标规则。评标必须按法定的规则进行,这是公正评标的必要保证,招标投标法对此作出了规定。

(3)中标。在招标投标中选定最优的投标人,从投标人来说,就是投标成功,争取到了招标项目的合同。招标投标法对确定中标人的程序、标准和中标人应当切实履行义务等方面作出了规定,这既是保证竞争的公平、公正,也是为了维护竞争的成果。

4.法律责任

掌握运用招标投标法,首先应当了解其中的各项法律规范,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法律鼓励什么、保护什么,禁止什么、排除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则应进一步了解,如果违反了法律规定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比如承担何种责任,将受到何种处罚。这样,就应当自觉地去做那些法律上允许做、鼓励做的事,按照法律规定处置各项事务,约束自己不要去触犯法律。所以也应当注意了解法律责任的内容.3.2测绘合同

根据《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本节重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

《合同法》是为了规范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而制定的一部法律。《合同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律,它涉及生产、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合同法》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总则分为一般规定、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其他规定等5章;分则分为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等15章。

本节重点介绍《合同法》总则中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三章(合同的效力)的部分内容,本节未涉及的其他内容请阅读《合同法》具体条款。

3.2.1合同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根据《合同法》规定,订立合同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

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也就是说,合同当事人,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目的。

2.自愿的原则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千预.也就是说,合同当事人通过协商,自愿决定和调整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自愿原则贯彻合同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订不订立合同自愿,与谁订合同自愿,合同内容由当事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愿约定,双方也可以协议解除合同,在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

当然,自愿也不是绝对的,不是想怎样就怎样,当事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公平的原则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具体包括:第一,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不得欺诈,不得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第二,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第三,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4.诚实信用的原则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相互协作。诚实信用原则具体包括:第一,在订立合同时,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第二,在履行合同义务时,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及时通知、协助、提供必要的条件、防止损失扩大、保密等义务;第三,合同终止后,当事人也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称为后契约义务。

5.遵守法律和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不仅仅是当事人之间的问题,有时可能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涉及维护经济秩序,合同当事人的意思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表示,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必须遵守法律以保证交易在遵守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前提下进行,使市场经济有一个健康、正常的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

6.合同效力

根据《合同法》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所谓法律约束力,就是说,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如果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所谓受法律保护,就是说,如果一方当事人未取得对方当事人同意,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从而使对方当事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受损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维护自己的权益时,法院就要依法维护,对于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强制其履行合同义务并承担违约责任。3, 2.2合同的订立

《合同法》对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合同的形式、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订立方式、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保密义务作出规定。

1.合同当事人的资格

《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如法律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则每一个公民都享有行使财产所有权的权利能力。一般说来,公民订立合同的权利能力不受限制。只要不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都可以自由地订立合同。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根据《民法通则》,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法律不赋予他们民事行为能力,他们所需要进行的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法律不能赋予他们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是赋予他们一定的、与其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相适应的行为能力,他们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或者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合同的形式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一般是指当事人双方以合同书、书信、电报、电传、传真等形式达成协议。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面对面地谈话或者以通信设备如电话交谈达成协议,如在自由市场买菜、在商店买衣服等。除了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合同还可以其他形式成立。

3.合同的主要条款

《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合同的条款是合同中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规定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具体条文。合同的条款就是合同的内容。合同的权利义务,除法律规定的以外,主要由合同的条款确定。合同的条款是否齐备、准确,决定了合同能否成立、生效以及能否顺利地履行、实现订立合同的目的。主要条款的规定只具有提示性与示范性。合同的主要条款或者合同的内容要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这些条款,但不限于这些条款。不同的合同,由其类型与性质决定,其主要条款或者必备条款可能是不同的。比如,买卖合同中有价格条款,而在无偿合同如赠与合同中就没有此项。

4.合同订立的方式

《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当事人对合同内容协商一致的过程,就是经过要约、承诺完成的。向对方提出合同条件作出签订合同的意思表示称为“要约”,而另一方如果表示接受就称为“承诺”。一般而言,一方发出要约,另一方作出承诺,合同就成立了。但是,有时要约和承诺往往难以区分,许多合同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协商才得以达成。《合同法》对要约的定义及其构成要件、要约邀请、要约生效时间、要约撤回、要约撤销、要约失效、承诺定义、承诺方式、承诺到达时间、承诺期限计算方法、合同成立时间、合同成立地点等作出了规定,具体条款可直接阅读合同法。

5.缔约过失责任

《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缔约过失责任指因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根据自愿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订合同,与谁订合同,订什么样的合同。为订立合同与他人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一般不承担责任。但是,当事人进行合同的谈判,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本条规定的几种情形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负有缔约过失责任的当事人,应当赔偿受损害的当事人。赔偿应当以受损害的当事人的损失为限。这个损失包括直接利益的减少,如谈判中发生的费用,还应当包括受损害的当事人因此失去的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的损失。

6.当事人保密义务

《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一般的合同订立过程中,不涉及商业秘密的问题。如果不是商业秘密,当事人均可以使用这些信息。但是,如果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知悉到商业秘密,一般当事人是严格保密的,除非当事人认为其不需要保密。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采用非法手段获取、泄露、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为达成协议,有时告诉对方当事人商业秘密是必须的,但一般也提请对方不得泄露、不得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当事人有义务不予泄露,也不能使用。如果违反规定,则应当承担由此给对方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在有的情况下,虽然一方当事人没有明确告知对方当事人有关的信息是商业秘密,基于此种信息的特殊性质,按照一般的常识,对方当事人也不应当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否则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无论合同是否达成,当事人均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所知悉的商业秘密,而且只要商业秘密仍然是商业秘密,无论经过了多长时问,都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不仅仅是《合同法》的要求,其他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今法》等也有规定。违反法律规定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的,不仅仅限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有可能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3.2.3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效力,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一定的法律拘束力,也就是通常说的合同的法律效力。《合同法》对合同的生效时间、附条件的合同、附期限的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等合同效力的主要问题作出规定。

1.合同生效时间

《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产生法律约束力。合同生效后,其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一旦合同成立生效后,当事人应当依合同的规定,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2)合同生效后产生的法律效果还表现在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产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合同一旦生效后,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侵犯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不得非法阻挠当事人履行义务。

(3)合同生效后的法律效果还表现在,当事人违反合同的,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使当事人依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对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补救。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自批准、登记时生效。也就是说,某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的生效要经过特别程序后才产生法律效力,这是合同生效的特别要件。例如,我国的《中外合资经营法)((中外合作经营法》规定,中外合资经营合同、中外合作经营合同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2.附条件合同的效力

《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所谓附条件的合同,是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某种事实状态,并以其将来发生或者不发生作为合同生效或者不生效的限制条件的合同。(1)所附条件是由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并且作为合同的一个条款列人合同中。其与法定条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后者是由法律规定的,不由当事人的意思取舍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条件。因此、合同双方当事人不得以法定条件作为所附条件.(2)条件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过去的、现存的事实或者将来必定发生的事实或者必定不能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所附条件。此外,法律规定的事实也不能作为附条件,如子女继承父亲遗产要等到父亲死亡,就不能作为条件。

(3)所附条件是当事人用来限制合同法律效力的附属意思表示。它同当事人约定的所谓供货条件、付款条件是不同的,后者是合同自身内容的一部分,而附条件合同的所附条件只是合同的附属内容。

(4)所附条件必须是合法的事实。违法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如双方当事人不能约定某人杀死某人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

3.无效合同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所谓无效合同就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和不发生履行效力的合同.一般合同一旦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拘束力,但是无效合同却由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即使其成立,也不具有法律拘束力。

《合同法》中还有许多关于合同效力的条款,在此不一一赘述,可以阅读《合同法》进一步了解。3.3反不正当竞争

根据《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本节重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竞争具有两重性,在竞争作用下,可以产生积极的企业行为和社会效果,推动市场经济健康的发展;同时由于利益动机的影响,同样也可以产生消极的企业行为和社会效果,使得一些经营者企图不通过自己的正当努力和商业活动来获取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在现实生活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但存在,而且相当严重,不正当竞争行为普遍,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腐败现象,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和实施,对市场竞争行为进行法律规范具有重要作用。3.3.1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1)自愿原则。经营者在所从事的市场交易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意愿,设立、变更和终止商事法律关系。

(2)平等原则。任何参加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的法律地位平等,都享有平等的权利能力。

(3)公平原则。凡是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者都应依照同一规则行事,反对任何采取非法的或不道德的手段获取竞争优势的行为。

(4)诚实信用原则。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应保持善意、诚实、格守信用,反对任何欺诈性的交易行为.(5)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公认的商业道德”是指在长期的市场交易活动中形成的,为社会所普遍承认和遵守的商事行为准则。3.3.2不正当竞争的概念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1)不正当竞争是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包括: 采用假冒或混淆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a)商业贿赂行为;(b)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c)侵犯商业秘密;(d)违反本法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e)低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f)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公平竞争的行为;(g)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的行为;(h)招标、投标中的串通行为;(i)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经营者正当经营活动和限制商品地区间正当流通行为;(j)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

(2)不正当竞争是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相对于市场中的其他诚实经营者都是不公平的,其应得的商业利益无不因此受到损害。而每一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都意味着损害或可能损害其他某一特定经营者的利益。

(3)不正当竞争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不正当竞争并非单纯的民事侵权行为,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其主要表现是制造市场混乱,破坏竞争的公平性,损害社会一般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公共利益。3.3.3反不正当竞争的主管机关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

(1)各级人民政府应对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承担义务,制止下属部门和单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工作以及其他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所作的监督检查工作,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办法,预防或消除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及危害后果。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反不正当竞争的主管机关,承担反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职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查处。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此规定的涵义是,如果《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的某项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其他的法律、行政法规中从另外的角度也作了规定,同时,其他的法律、行政法规也授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外的部门监督、检查的,其所授权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依该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3.3.4依法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禁止欺骗性的市场交易行为。如: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横,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演,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禁止公用企业及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实施限制竞争的行为。

(3)禁止政府机关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正常的市场竞争的行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人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4)禁止采取商业贿赂的手段实施不正当竞争。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人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人账。

(5)禁止商品宣传中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6)禁止采用非法手段侵犯商业秘密。一是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是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是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7)禁止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吕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8)禁止经营者销售时,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9)禁止经营者的下列有奖销售:一是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二是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三是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 000元。

(10)禁止经营者的商业诽谤行为,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11)禁止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3.3.5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

1.监督检查机关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监督检查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进行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部门包括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

2.监督检查机关的职权

监督检查部门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权行使下列职权:①按照规定程序询问被检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证明人,并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其他资料;②查询、复制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账册、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③检查与本法第五条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必要时可以责令被检查的经营者说明该商品的来源和数量,暂停销售,听候检查,不得转移、隐匿、销毁该财物。

3.监督检查程序和被检查人的义务

监督检查部门工作人员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应当出示检查证件。

监督检查部门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被检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和证明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情况。3.3.6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为了有效地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必须对其采取严格的法律限制和制裁措施,行为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损害赔偿责任

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2.采用欺骗性手段从事市场交易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经营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演,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演,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商业贿赔犯罪及不构成商业贿赌犯罪的商业贿赂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4.公用企业或其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实施限制竞争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5.被指定的经营者趁机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滥收费用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6.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经营者和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广告经营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广告的经营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

7.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8.违法的有奖销售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9招标投标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的,其中标无效。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10.监督检查部门对经营者违反强制措施应当予以处罚

经营者有违反被责令暂停销售,不得转移、隐匿、销毁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的行为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被销售、转移、隐匿、销毁财物的价款的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11.政府机关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正常的市场竞争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规定,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区之间正常流通的,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12.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法律责任

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13.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拘私舞弊的刑事责任 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殉私舞弊,对明知有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经营者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1002003测绘项目管理和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第二章 测绘项目管理

3.1 测绘项目承发包

1、测绘项目发包形式:招标发包和直接发包两种。

2、测绘项目承包方的基本条件:

(1)必须具有测绘资质。

(2)应依法取得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3)测绘事业单位在测绘市场活动中收费的,应当持有物价主管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

3、测绘项目承发包的规定:

(1)测绘项目实行承发包的,测绘项目的发包单位不得向不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等级的单位发包或者迫使测绘单位以低于测绘成本承包。迫使订立合同要具有以下四个构成要件:

1)迫使人有迫使的故意;

2)迫使方必须实施了迫使行为;

3)迫使行为必须是违法的;

4)必须要有受迫使方因迫使行为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与迫使方订立合同。

(2)测绘单位不得将承包的测绘项目转包。

(3)测绘单位不得将承包的测绘项目违法分包。中标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经招标人同意,可以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完成。接受分包的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并不得再次分包。中标人应当就分包项目向招标人负责,接受分包的人就分包项目承担连带责任。分包量不得大于该项目总承包量的40%。

3.2 测绘项目招投标

1、测绘项目招标投标

测绘项目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方式。测绘项目投标是根据测绘项目招标方或 者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的邀约响应招标。

2、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

(1)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

(2)公开招标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邀请招 标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重点项目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3)公开招标:应当发布招标公告。应当通过国家指定的媒介发布。招标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邀请招标:应当向3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4)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招标项目需要划分标段、确定工期的要在招标文件中载明。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签收保存,不得开启。

3、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

(1)投标者串标,中标无效。监督检查部门可以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被侵害权利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承担被侵害人因调查该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4、测绘市场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

(1)进入测绘市场的测绘项目,金额超过20万元的及其他实行公开招标的测绘项目,应 当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承揽方。(2)测绘项目的评标委员会由招标单位与当地测绘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成。重大测绘项目的评标委员会由省级以上测绘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专家组成。

(3)对已列入测绘收费标准的测绘产品计费不得低于标准的85%。

5、其他招投标法内容

(1)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1)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2)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

3)使用国际援助资金的项目。

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由发展计划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

(2)招标人应当有进行招标项目的相应资金,并应当在招标文件中如实载明。

(3)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重点项目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4)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应当向有关部门备案。

(5)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营业场所和相应资金;

2)有相应专业力量;

3)有可以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库。

(6)从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其资格由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从事其他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其资格认定的主管部门由国务院规定。招标代理机构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不得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7)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项目本身的要求,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并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

(8)招标人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可以组织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招标人设有标底的,标底必须保密。

(9)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 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10)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少于20日。

(11)投标人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投标人可以是个人。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招标项 目属于建设施工的,投标文件的内容应当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于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等。

(12)投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可以补充、修改或者撤回已提 交的投标文件,并书面通知招标人。补充、修改的内容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载明的项目实际情况,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进行分包的,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载明。

(13)两个以上法人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联合体各方应当签订共同投标协议,明确约定各方拟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并将共同投标协议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招标人。联合体中标的,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就中标项目向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

(14)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 假,骗取中标。

(15)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时,由投 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容。

(16)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 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前款专家应当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由招标人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专家名册或者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确定;一般招标项目可以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特殊招标项目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的应当更换。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17)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设有标底的,应当参考标底。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推 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招标人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18)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2)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 本的除外。

(19)评标委员会经评审,认为所有投标都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可以否决所有投标,并重新招标。

(20)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 未中标的投标人。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法律效力。

(21)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

(22)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23)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中标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经招标人同意,可以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性工作分包给他人完成。接 受分包的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不得再次分包。中标人应当就分包项目向招标人负责,接受分包的人就分包项目承担连带责任。

(24)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项目合同金额5‰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招标代理机构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处5-25万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10%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暂停直至取消招标代理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25)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强制要求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的,责令改正,可以处1-5万元的罚款。招标人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 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的,或者泄露标底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10万元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3.3 测绘项目合同

1、合同的基础知识

合同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1)合同订立

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合同书、信件和 数据电文)。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办法。当事人采取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

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2)合同效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 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3)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合同履行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 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不利于违规方)

(5)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测绘项目合同的主要内容

测绘项目合同是测绘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国家测绘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测绘合同》示范文本。测绘项目合同的内容除了包括测绘范围、测绘内容和执行的技术标准外,还包括以下内容。

(1)测绘工程费:

1)取费依据

2)取费项目及预算工程总价款。

3)实际工程价款总额。

(2)甲方义务

1)自合同签订之日起几日内向乙方提交有关资料。

2)自接到技术设计书之日起,几日内完成审定工作,并提出书面审定意见。

3)应当保证乙方的测绘队伍顺利进场,并提供必要的生活工作条件。

4)保证工程款按时到位。

5)允许乙方内部使用执行本合同所生产的测绘成果。

(3)乙方义务

1)自收到甲方的有关材料之日起,乙方应当在几日内完成技术设计书的编制并交甲方。

2)自收到甲方对技术设计书同意实施的审定意见之日起,几日内组织队伍进场。

3)乙方应当根据技术设计书要求确保测绘项目如期完成。

4)允许甲方内部使用乙方为执行本合同所提供的属乙方所有的测绘成果。

5)未经甲方允许,乙方不得把工程转包给第三方。

(4)测绘项目合同工期的约定。

(5)测绘项目验收应明确项目验收的组织形式、经费来源等内容,甲方应组织专家依据本合同约定使用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对乙方所完工的测绘工程完成验收。对质量有争议的,应当明确由测区所在地的省级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裁决,其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6)规定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

(7)测绘工程费支付日期和方式。

(8)对违约责任的规定。

(9)其他约定。

执行过程中的未尽事宜,双方协商一致的,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双方要求约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未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10)附则

双方代表签字,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全部成果交接完毕和测绘工程费结算完成后,本合同终止。本合同一式几份,甲方几份,乙方几份。

3、合同法规定

(1)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2)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3)要约和承诺可以撤回。撤回要约和承诺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

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5)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要约没有确定承诺期限的,承诺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到达:

1)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到达。

(5)要约以信件或者电报作出的,承诺期限自信件载明的日期或者电报交发之日开始计算。信件未载明日期的,自投寄该信件的邮戳日期开始计算。要约以电话、传真等快速通讯方式作出的,承诺期限自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开始计算。

(6)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因非正常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7)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

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8)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9)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10)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1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

3)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12)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 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13)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14)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 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1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1)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2)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16)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 的效力。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17)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适用下列规定: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3)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5)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18)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 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19)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20)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3.4 测绘项目经费

1、测绘项目成本费用

(1)成果按照难度分为3级,第3级最高。在难以到达的特别困难地区作业时,应在相应的测绘项目困难类别Ⅱ类所列定额的基础上提高1-3倍。

(2)成本费用构成比例:直接费用82%,间接费用6%,期间费用12%。

(3)测绘生产年作业期为:外业180天,内业220天。

(4)生产单位的人员构成比例为:生产人员74%,分院部人员10%,院部人员16%。

(5)成本费用中包含1.5%的测绘项目设计费和3.0%的成果验收费。

(6)成本费用中不包含折旧费用或修购基金。

(7)测绘事业单位可选用品种法、定单法和分步法等的成本计算方法。

(8)长迁系数:1000-2000km,3.0%;2000-3000km,6.0%;3000km以上,8.0%。(9)高原系数,7%;高温高寒系数,5%。

(10)带状系数:30%,1:500和1:2000比例尺的带状地形图。

(11)小面积系数:30%,1:500和1:2000比例尺测图测区面积小于1幅的按1幅计算。

(12)修测系数:(修测面积/标准幅面积)*定额*1.3,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修测。

(13)面积系数:(实际面积-标准面积)*80%/标准面积,工作量单位为幅的测绘项目。

(14)测绘工程产品合同价格可在本价格基础上上下浮动10%。

2、航摄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航摄生产费、遥感影像资料购置费和管理费。

(1)航摄生产费是指为完成航摄任务而委托航摄生产单位实施航摄项目而支出的费用。

(2)遥感影像资料购置费是指为购置遥感影像资料而支出的费用。

(3)管理费是指为实施航摄项目和遥感影像资料购置项目管理而支出的费用,包括:项目论证评审、制定实施方案、技术设计、政府采购组织工作、成果验收、监督检查、绩效考评等与航摄项目管理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

3.5 测绘项目立项审核

1、测绘项目立项审核制度

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

2、需要审核的项目

测绘项目立项一般由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测绘成果使用单位提出,由同级发展改革主管 部门审核批准并列入计划,由同级财政部门拨付项目经费。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

(1)专门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

(2)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

3、立项审核的内容

(1)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空间分布情况、覆盖范围及主要成果;

(2)基本技术要求,包括所采用的测量基准、执行的标准和规范情况以及起算依据等;

(3)满足项目立项申请单位或者测绘成果使用单位的特殊规定、技术要求等;

(4)根据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的已有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及其资料现势性,对项目的情况进行综合比对、分析,提出审核意见。已有测绘成果满足工程测绘项目需要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0日内提出不予批准立项的建议文件。否则,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出具体

解决办法和意见。

第三章 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4.1 测绘基准的概念和特征

1、测绘基准的概念

测绘基准指一个国家整个测绘的起算依据和各种测绘系统的基础,测绘基准包括所选用的各种大地测量参数、统一的起算面、起算基准点、起算方位以及有关的地点、设施和名称等。我国目前采用的测绘基准主要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

(1)大地基准

2008年7月1日,正式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过渡期为8-10年,自2008年7月1日后新生产的各类测绘成果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高程基准

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3)重力基准

我国先后使用了57重力测量系统、85重力测量系统和2000重力测量系统。目前采用的是2000国家重力基准。(4)深度基准

中国海区从1956年采用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深度基准。内河、湖泊采用最低水位、平均低水位或设计水位作为深度基准。

2、测绘基准的特征

科学性,统一性,法定性,稳定性。

4.2 测绘基准管理

1、国家规定测绘基准

测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数据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与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会商后,报国务院批准。

2、国家要求使用统一的测绘基准

基础测绘项目不使用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或者不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4.3 测绘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1、测绘系统的概念

测绘系统指由测绘基准延伸,在一定范围内布设的各种测量控制网,它们是各类测绘成果的依据,包括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

2、测绘系统的特点:科学性,统一性,法定性,规模性,稳定性。

4.4 国际坐标系统

1、国际坐标系统的概念

在我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采用国际坐标系统易于转换和使用,在不妨碍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确有必要采用国际坐标系统的,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批准。

2、采用国际坐标系统的条件

(1)国家现有坐标系统不能满足需要,而采用国际坐标系统的;

(2)采用国际坐标系统后的资料,将为社会公众提供的;

(3)在较大区域范围内采用国际坐标系统的;

(4)其他确有必要采用国际坐标系统的情况;

(5)独立的法人单位或者政府相关部门;

(6)有健全的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3、申请采用国际坐标系统需要提交的材料

(1)采用国际坐标系统申请书;

(2)采用国际坐标系统的理由;

(3)申请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机关、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4)能够反映申请单位的测绘成果与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的证明文件。

4.5 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

1、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审批

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审批,是一项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一个城市只能建设一个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明确了城市确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申请单位向 该城市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逐级报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1)国家测绘局的审批职责:

1)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2)列入国家计划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3)其他确需国家测绘局审批的。

(2)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职责:

1)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

2)列入省级计划的大型工程项目;

3)其他确需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

(3)申请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应提交的材料

1)申请书;

2)请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3)立项批准文件;

4)能够反映建设单位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设施和制度的证明文件;

5)人民政府同意的文件。

(4)不予批准的

1)申请材料内容虚假的;

2)国家坐标系统能够满足需要的;

3)已依法建有相关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

4)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认定的应当不予批准的其他情形。

(5)已有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处理

于测绘法实施前各地建立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应进行整治清理。

(6)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法律责任

擅自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4.6 测量标志管理

1、测量标志的概念和特征

(1)测量标志的概念

1)永久性测量标志:国家各等级的三角点、基线点、导线点、军用控制点、重力点、天 文点、水准点、GPS卫星地面跟踪站和卫星定位点的木质觇标、钢质觇标和标石标志,以及用于地形测图、工程测量和形变测量等的固定标志和海底大地点设施等。

2)临时性测量标志:测站点的木桩、活动觇标、测旗、测杆、航空摄影的地面标志、描绘在地面或者建筑物上的标记等,都属于临时性测量标志。

(2)测量标志的特征

1)空间位置精确性。

2)位置控制范围性: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占用土地的范围为36-100平方米,地下标志 占用土地的范围为16-36平方米。

3)保管长期性。

4)法定性。

2、测量标志管理职责

(1)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1)制定有关测量标志保护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2)加强对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领导;

3)奖励在测量标志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4)将测量标志保护经费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和计划。

(2)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1)研究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草案和相关政策,制定测量标志有偿使用的具体办法;

2)组织制定全国测量标志保护规划和普查、维修计划; 3)组织测量标志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

4)负责国家一、二等永久性测量标志的拆迁审批和检查维护;

5)依法查处损毁测量标志的违法行为。

(3)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1)组织贯彻实施有关测量标志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参与制定或者制定测量标志保护的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3)负责国家和本省统一设置的四等以上控制点和D级以上GPS控制点的迁建审批工 作;

4)制定全省测量标志普查和维修计划及定期普查维护制度;

5)组织建立永久性测量标志档案;

6)组织实施永久性测量标志的检查、维修和管理工作;

7)查处永久性测量标志违法案件。

(4)市、县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1)宣传贯彻有关测量标志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负责本市、县(市)设置的永久性测量标志的迁建审批工作;

3)建立和修订永久性测量标志档案;

4)负责永久性测量标志的检查、维修和管理工作;

5)负责永久性测量标志的统计、报告工作;

6)处理永久性测量标志损毁事件以及因测量标志损坏造成的事故;

7)查处违反测量标志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5)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责

1)确定永久性测量标志的管理单位或者人员,并对其保管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根据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办理永久性测量标志委托保管手续;

3)负责永久性测量标志的日常检查,并定期向当地县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测量标志保护情况。

3、测量标志建设

(1)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标准;

(2)选择有利于测量标志长期保护和管理的点位;

(3)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应当对永久性测量标志设立明显标记;设置基础性测量标志的,还应当设立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的专门标牌;

(4)国家对永久性测绘标志实行义务保管制度。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的部门,应当将永久性测量标志委托测量标志设置地的有关单位或者人员负责保管,签订委托保管书,并由委托方将委托保管书抄送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备案。

4、测量标志保管与维护

(1)保管人员的主要职责为:

1)经常检查测量标志的使用情况;

2)发现永久性测量标志有移动或损毁的情况,及时向当地乡级人民政府报告;

3)制止、检举和控告移动、损毁、盗窃永久性测量标志的行为;

4)查询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的测绘人员的有关情况。

(2)测量标志维护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检查、维护永久性测量标志。乡级 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的部门应对永久性测量标志定期组织维修。

2)全国测量标志维修规划,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省级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应当组织同级有关部门,根据全国测量标志维修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测量标志维修计划。

5、测量标志使用

(1)使用测量标志要遵守规定

1)应当持有测绘作业证件,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的监督和负责保管测量标志的单位和人员的查询。

2)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绘。

(2)国家对测量标志实行有偿使用,军事测绘任务的除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6、永久性测量标志拆迁审批

(1)进行工程建设,应当避开永久性测量标志;确实无法避开,需要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应当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军用控制点的,应当征得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的同意。

(2)不得拆迁的永久性测量标志

不得申请拆迁下列永久性测量标志:国家大地原点、国家水准原点、国家绝对重力点、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基线检测场点、在全国测绘基准体系和测绘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的控制点。

(3)申请永久性测量标志拆迁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永久性测量标志拆迁申请书;

2)工程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3)同意支付拆迁费用书面材料;

4)其他需提交的申请材料。

(4)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转报材料

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拆迁申请后进行核实,征求测量标志建设单位或专家意见,提出迁建方案,落实迁建费用,以书面形式报告国家测绘局。转报材料包括:

1)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请示文件;

2)上述请示文件中规定的申请材料;

3)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基本情况,包括点名、点号、等级、地理位置和粗略空间坐标(精确到0.5’)、点之记等;

4)永久性测量标志拆迁必要性、迫切性阐述及核实、实地调查、测量标志建设单位意见等情况说明,组织专家论证的,要附专家论证意见;

5)永久性测量标志拆迁方案,包括迁建地点选择、主要技术路线与要求、迁建工作安排、迁建经费测算等内容。

(5)永久性测量标志拆迁经费

由申请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工程建设单位承担。迁建费用一般都应当支付给负责永久性测量标志拆迁审批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由负责拆迁审批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测 绘资质和条件的单位进行重建。

永久性测量标志的重建工作,由收取测量标志迁建费用的部门组织实施。

7、法律责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下载测绘项目管理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测绘项目管理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测绘管理

    (八)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管理处。组织起草测绘与地理信息规范性文件、政策和管理办法,经批准后监督实施;负责全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的监督管理,负责测绘与地理信息资质管理工作;负......

    测绘项目委托书

    测绘项目委托书子长县天星测绘咨询有限公司: 兹委托贵单位根据我方提供的有关位置图件、资料,按照国家测量规程及我方的如下要求开展测绘工作,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请及时向我方反......

    测绘项目备案

    测绘项目备案 事项名称 办事程序 测绘项目备案 申请、受理、审核、备案 1、备案表;2、盖有本单位公章的《测绘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3、测绘 项目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的名册;4、合......

    测绘项目总结报告

    篇一:测绘工程计划总结报告 测绘工程计划总结报告 1.2.1 学习目标熟悉测绘工程计划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编写方法;熟悉测绘技术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编写方法。 1.2.2......

    测绘成果管理

    测绘成果管理 为了加强测绘成果管理,合理利用测绘成果,充分发挥测绘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对测绘成果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测绘成果方针 优质产品、高效创新,诚......

    《测绘管理》报告(本站推荐)

    昆 明 理 工 大 学本科课程学习报告 第一部分 综述我国测绘法律法规现状 一、我国测绘法律法规现状 1.《测绘法》于1992.12.28七届全国人大29次会议,杨尚昆66号主席令,1993......

    测绘项目整改方案

    测绘项目整改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院测绘工作质量和测绘工作水平,根据“**省测绘局20**年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的内容,按照省测绘局对我院的监督检查提出的问题及意见,结合被抽......

    测绘项目登记规定

    测绘项目登记审批依据:《山东省测绘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 审批条件:无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及存在失泄密的;无超测绘资质等级或测绘业务范围的;无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或使用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