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以色列的创新力量
感受以色列的创新力量
推荐:
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齿轮技术分会学术年会邀请函
感受以色列的创新力量——以色列·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考察总结
在社会主义国度,马克思绝对是指导我们思想的“先知”;作为理科生,爱因斯坦无疑是我们膜拜的偶像。希伯来,一个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曾产生无数哲人巨擘,泰斗大师。怀揣对犹太民族的几许好奇,带着对宗教圣城的几多神秘,我们终于踏上了这片“上帝的应许之地”,开始了“探寻以色列创新奥秘”之旅。
2017年6月4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与阿基米德先进技术网联合组织的“开拓创新,智享未来”——2017以色列·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考察顺利起航。
探秘以色列,就不得不把希伯来历史做一简要概述,否则很难理解其逆境创新的原动力。
最早的犹太人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渡河而来的人”。根据《圣经》和其他史料记载,犹太人的族长亚伯拉罕率领其族人从两河流域的乌尔城向西渡过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来到当时被称为“迦南”的巴勒斯坦。《圣经》载:公元前1600年,迦南发生了一次特大饥荒,希伯来人为了逃避饥荒南迁埃及。在埃及住了四百多年后,他们在领袖摩西的带领下重返迦南。希伯来人出埃及时,上帝在“西奈山”亲自向摩西传达了对其族人的十大告诫,即犹太教著名的“十诫”。此后,“希伯来人”一词就很少在《圣经》中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以色列人”。“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者”,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天使角力并取胜,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雅各,就是率领子孙南迁埃及并旅居430年之久的犹太人先祖,生了十二个支派。
公元前935年,希伯来王国分裂为北方的以色列国和南方的犹太王国。以色列国以撒马利亚(巴勒斯坦中部,耶路撒冷以北67公里处)为首都,犹太王国仍以耶路撒冷为都城。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被亚述人所灭;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新巴比伦吞并。尼布甲尼撒大帝占领了耶路撒冷,毁掉了犹太圣殿,强迫一部分上层人士移居巴比伦,史称“巴比伦囚徒”……此后几百年间,犹太人虽返回故乡,重建了圣殿,但已不复为独立主权国家。希伯来历经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的统治,但仍坚信他们的上帝并顽强地生存着,令统治者不得安宁。从公元70年起,罗马人遣散了犹太人,耶路撒冷的圣殿第二次被焚毁,犹太人从此失去了自己的祖国,开始了长达一千八百多年的流浪和灾难。然而,这个民族始终信仰他们心中的上帝,恪守宗教习惯,以特有的生活方式显现民族的存在。
在世界文明史上,犹太教对早期基督教和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基督教从犹太教分化而来。《圣经》由两部分组成: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旧约就是犹太教的经典,即上帝与犹太人所订之约;新约是上帝藉他的儿子耶稣与信徒重新订立之约。
需要说明的是,以色列人的上帝叫“雅威”,而不是“耶和华”。犹太教徒认为,“耶和华”是公元7世纪后,基督新教对这个犹太教圣名的误读,犹太教徒和天主教徒都不承认这个上帝。对各自信仰的坚持与维护,这也是二战时期,希特勒纳粹诱导宗教仇视,把憎恶的火种引向犹太人,为屠犹寻求借口的重要原因。
以色列国是一个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的国家,地处地中海东岸,北倚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接壤。《圣经》上说,以色列是流着牛奶和蜂蜜的地方。而现实中的以色列,没有任何资源可言,只有2.2万平方公里的实控国土,其中48%是沙漠。地中海地区每年长达10个月的旱季,让区域内的沙漠国家严重缺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以色列人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智慧,建设着自己的家园。经历了数千年亡国之痛的以色列人,自从1948年宣布建国以来,十分醉心于脚下这片土地,即使栖息于背负戈壁,面朝死海的沙漠腹地,也把家园打造得如同伊甸园一般美丽。严酷的生存环境,迫使以色列人只有靠头脑、智力风暴,靠高科技手段改造生息家园,靠高科技附加值的创新、创业换取生存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以色列国情与特点的创新发展之路,进而在弱肉强食的世界民族丛林中确立了一方施展空间。如今,以色列人的饮用水以及农业灌溉用水,均取自地中海,六个海水淡化水厂,满足全国及格兰高地、巴勒斯坦及加沙地区的供水;采用了滴灌技术的公共绿地,给城市、乡村带来了生机与惬意;采用自动化喷灌技术的农业,不仅让粮食、果蔬实现自给自足,还远销亚欧等地。
沙漠中的基布兹农庄
2016年以色列人口达854.44万人,其中犹太人口637.7万人,占总人口的74.8%;阿拉伯人口177.1万人,占总人口的20.8%;基督教徒、非阿拉伯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共37.4万人,占总人口的4.4%。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也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自由民主制国家。以色列工业化程度较高,总体经济实力较强,是中东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商业自由程度、新闻自由程度和整体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2017年2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色列国民经济运行速度有所加快,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GDP增长速度较上年增长4.0%,增幅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2016年,按当前价格计算,以色列名义GDP为12224.81亿新谢克尔,同比增长5.0%,名义增幅比上年下滑0.3个百分点;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实际GDP为10787.95亿新谢克尔,同比增长4.0%;GDP平减指数为113.32(2010年=100),同比变化1.0%。2016年,以色列年中人口同比增长2.0%。以此测算,2016年,以色列人均名义GDP为143074新谢克尔,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实际增长1.9%。按年平均汇率计算(1美元=3.8406新谢克尔),2016年,以色列名义GDP折合3183.04亿美元,同比增长6.2%;人均名义GDP折合37253美元,同比增长4.1%。
以色列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大。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科学和工程学的研究,以色列的科学家、工程师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十分知名。
以色列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企业达150多家,数量仅少于美国、加拿大、中国,这对于仅相当于中国一个大城市规模的以色列来说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以色列的创业、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软件、网络安全、大数据、无人机、新能源、智能交通、生物工程、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等领域,创造了经济与高科技产业崛起神话,其不竭的创新驱动力,赢得了“创业国度”的美誉。仅2016年,以色列便涌现了1000多家创新科技公司,平均每天诞生3家。以色列现拥有近6000家创新科技公司,初创企业总数仅次于美国硅谷,创业密度世界第一。目前,包括Google、Intel、雅虎、微软在内的250多家跨国集团把全球研发中心设在这里。这个人口与地理上的小国,已一跃成为创业、创新的“超级大国”。【探秘以色列】之初入创业国度,亲见自由行走在纸上的无线移动打印机器人考察之旅第一站——位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高科技园区的创新型企业ZUtA LabsZUtA Labs——自由行走在纸上的无线移动打印体验
无线移动打印机器人 无线移动打印机器人是一种可以放进口袋的无线移动设备,可在纸面上自由移动,并在任意指定位置上进行打印。主要功能 ZUtA Labs是这款无线移动打印机器人的开发商。这款产品将会为打印产业带来革命。现在的打印机设计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打印头在纸上左右移动,而纸张本身也在做进给运动。而无线移动打印机器人完全跳出了这个打印框架,直接把打印头拿出来,装上轮子放在纸上,让它自己在纸上打印。组成结构 这台迷你小打印机使用可充电电池,可以与手机和电脑相连接。每充电一次,小机器人就能连续工作大约1个小时。它还可以让用户在任何大小的纸张上进行打印。它使用一种滑动式舱盖实现打印,一旦被激活开始工作时,它就会自动打开腹部的墨水舱开始打印。在打印过程中轮子能让它在纸面上移动,让它能在任何位置进行打印。而一个全向轮则让它得以实现任何方向的灵活转向。要想打印什么东西的时候,用户只需要通过蓝牙向其发送指令即可。ZUtA Labs位于希伯来大学的高科技园区。
据ZUtA Labs创始人介绍,别看ZUtA Labs那么小,却融入了很多科技元素!它使用了高分辨率的光学激光传感器来控制机器人的移动、速度和位置,结合机器人自身重量及其Omni全向轮,同时利用步进电机实现精确而平稳的移动打印。由此可见,ZUtA Labs打印机器人的创新设计,大幅缩减了传统打印机尺寸与打印方式,不仅携带更方便,同时延伸了传统打印机所不具备的一些能力,比如在超大纸张上打印,甚至可以在其它非纸张物体表面打印。ZUtA Labs,或许将重新定义办公打印,改变整个打印理念!
ZUtA Labs公司创始人向考察团介绍无线移动打印机器人的发明创意经过,并就目前的进展状况、市场前景、对接合作的可能性等进行探讨 ZUtA Labs无线移动打印机器人现场打印,引得考察团成员全神贯注 在结束对ZUtA Labs的考察之后,考察团有幸邀请到曾在以色列国防部工作过的官员、也曾任职于以色列总理办公室负责外交事务的埃坦·西格尔先生进行题为《创业的国度》的演讲。
埃坦·西格尔先生进行《创业的国度》的演讲
这位埃坦·西格尔先生,有着不同寻常的丰富经历: 希伯来大学经济与国家关系(荣誉)学士学位、国家关系(荣誉)硕士学位;为国家服务超过23年,处理各项国家安全事务;在总理办公室任职期间,深度参与了多个突破性创新项目;近年来,已跻身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核心决策者之列。在演讲中,埃坦·西格尔先生从文化、国防、政策等三方面,深度揭示了以色列何以成为创新创业强国的重要因素,令考察团成员对以色列和以色列的创新创业精神,有了较深刻认识。参观交流结束后,考察团向以方企业赠送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 【探秘以色列】之对话创业教父,对接创新技术 以色列创业教父索尔·辛格
在希伯来大学,考察团拜访了以色列创业教父、希伯来大学教授——索尔·辛格先生 考察之旅第二站——希伯来大学,对话以色列创业教父索尔·辛格 在希伯来大学,考察团拜访了以色列创业教父、希伯来大学教授——索尔·辛格先生,并聆听了先生的课程:中国如何引领全球创新变革? 希伯来大学是犹太民族的第一所大学,同时也是犹太民族在其祖先发源地获得文化复兴的象征。希大是以色列最高学府,被称为“中东的哈佛”,1925年建校,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2位数学菲尔兹奖得主。
索尔·辛格先生曾任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及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达十年之久,著有全球畅销的《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一书。
在课程中,索尔·辛格教授从“为什么以色列是一个创新国度?”“为什么中国是一个创新国家?”以及“中以如何实现一起创新?”等三方面阐述了创新创业的精神,并与考察团成员交流互动,解答了中国企业如何在经营发展中实现创新,以及将会遇到的相关瓶颈等问题。索尔·辛格教授为考察团讲授“How can China Lead the Innovation Revolution?”的课程
索尔·辛格教授在其著作《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上亲笔签名并赠予考察团员
自由交流互动——对话索尔·辛格 考察之旅第三站——位于特拉维夫市中心的创新型孵化器的杰出代表Axis Innovation Axis Innovation是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经常举办国际创新交流大会。该孵化器的价值是帮助投资者寻找、筛选高质量的创业企业,并成为投资人长期、可信赖的顾问。考察团在以色列创新型孵化器的杰出代表Axis Innovation内合影 在Axis Innovation,考察团现场聆听了3D打印、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4个创新项目的路演,并在路演结束后,和创新项目的创始人进行自由对接交流,共同探讨了项目发展前景及双方的合作机会。其中,有两家企业与中方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
Utilight公司拥有一项叫做结构转印(PTP)的新型增材制造技术,可应用于3D打印太阳能电池板 Utilight的结构转印(PTP)技术用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光电金属化工艺的迅速实现,可大大增加太阳能电池板效率,同时降低光伏制造成本
Intervyo是一款智能人力资源面试系统,该系统可以取代招聘人员进行首轮面试,系统应用AI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候选人的口头回答、语音声调和面部表情等对候选人进行远程面试Intervyo面试后生成360度全方位兼容性测评,可以准确预测候选人的工作适应性
中以双方企业自由交流对接中 【探秘以色列】之攀沿科技之巅,探究全球创新趋势 考察之旅第四站——位于赫兹利亚的以色列核心科技型企业Novatrans,感受太赫兹谱应用
Novatrans公司提供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可行的太赫兹分析解决方案,在太赫兹谱段这一电磁波谱中的最后未知领域开展检验检测分析。该公司开发的太赫兹晶体管TeraChip芯片,可在医疗、安防、成像、医药、工业、食品、农业、能源、原材料、水环境等领域提供全新的检测方案和信息处理能力。
在参访中,有幸近距离观看了Novatrans公司的太赫兹波谱分析仪原型机,并了解到:目前太赫兹技术无法商业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理想的太赫兹波谱发射源。而Novotrans 开发的TeraChip芯片集成了太赫兹谱发生器,一个芯片作为发射源,一个芯片作为接收源,完美地解决了该问题。
THz光子的能量低,频率为1THz的光子能量只有约4毫电子伏特,因此不容易破坏被检测物质
Novatrans已站在太赫兹技术革命的最前沿,该新兴产业的产值到2025年预计将超过100亿美元 考察之旅第五站——以色列著名的IDC学院
IDC全称是Interdisciplinary Center,赫兹利亚跨学科研究中心,它是个私立学校,学校规模比较小,有点类似美国的文理学院。学校采取小班授课制。在校学生有6500人,其中25%的学生来自海外,这是以色列境内唯一一个所有专业用英文授课的学校。IDC是国际认可的大学,关注学生个人发展,提供超过60个学术项目交流交换机会。学院实施独特的多学科模式,对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培养以色列未来的领导精英为己任;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广泛而又深入的知识和技能。目前中国教育部还没认可这个学校,但实际上这个学校的很多专业都是世界一流的。在IDC学院,参观了由沃伦·祖克曼博士领导的人机交互实验室及其培养团队。沃伦·祖克曼是IDC从美国引进的博士。他于2007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取得博士学位后,加入IDC,并创立了IDC的人机交互实验室。在参观中,沃伦·祖克曼博士向考察团分享并介绍了其正在研究的高科技项目及其应用前景,同时,阐述了技术创新蕴含的经济增长新机遇,并和考察团一起探讨了全球创新趋势。沃伦·祖克曼博士介绍Cicret Bracelet智能手环项目:一个可穿戴设备,可以把智能手机的界面影像投射到手腕的皮肤上,让皮肤成为触摸屏
考察团在IDC学院校园内席地而坐,共同分享彼此的收获与心得 【探秘以色列】之深度体验尖端科技,挖掘以色列的创新源动力考察之旅第六站——位于特拉维夫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学引擎生产商Lumus Lumus是一家研究用于可穿戴显示器的光学技术公司,其主要技术是波导显示技术。该公司最早提供军事技术支持,如空军飞行员的头盔,就采用了他们的光学AR技术。目前,该公司主要的服务对象转向民用客户,业务范围涵盖多个AR领域的垂直市场,包括医疗保健、制造物流、航空电子和消费产品等。在考察中,Lumus公司的首席产品官Dr.Eli Glikman向考察团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波导式AR光学方案,考察团成员纷纷试戴了其AR光学眼镜,切身感受了AR技术的魅力。
Lumus智能AR眼镜通过特殊镜头的微型投影仪投射图像,并通过计算机将图像进行透明化处理,使得用户能够直接获取画面信息
微软的Hololens(混合现实眼镜式显示器)采用全息光波导的光学方案,视场角达到30°就已经有不错的效果了,而Lumus公司最新产品的视场角能达到60° 考察之旅第七站——位于耐斯茨奥纳的以色列诺贝尔奖摇篮——魏茨曼科学院 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相当于中国的中科院。在魏茨曼科学院的visit center,聆听了专业人员对该科学院的讲解介绍,并观看了魏茨曼科学院的介绍影片,其恢宏的科学感官体验、惟妙惟肖的科普画面、富于人情味的科学家简介以及他们为科学献身的情怀,深深地震撼每一位观众的灵魂。不愧为世界顶级科学殿堂,让人们深度感受了以色列科技创新的源动力。魏茨曼科学院是世界领先的多学科研究中心之一,1934年成立,其前身是西埃弗研究所,于1949年进行扩建,并以以色列首位总统、著名化学家哈伊姆·魏茨曼博士的名字命名。现如今,魏茨曼科学院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有世界影响力的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研究能力世界排第10位,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现拥有教职员工4000多人,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14000多人,全英文教学。
2011年,魏茨曼科学院被The Scientist杂志评为非美国院校中的学术界最佳工作地 考察之旅第八站——以色列标杆企业Silentium Silentium是一家主动降噪技术提供商。考察团亲身体验了Silentium降噪产品的应用效果,并就降噪技术可应用的领域展开激烈讨论,对该产品的行业前景进行了大胆预测。Silentium 是一家专业研发降噪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该公司的芯片降噪解决方案采用独有的尖端技术,可在整个音频频谱范围内提供超过10dB的降噪效果 “Silence in a chip”是Silentium的口号,他们利用专利科技将ANC(Automatic Noise Canceller)嵌入到一个小小芯片S-ChipTM中,大大减少了降噪的成本,使得无需佩戴降噪耳机,也可享受到安适的环境
ANC,是一种核心算法,这一概念基于产生“抗噪音”信号,破坏性的干扰并消除原始噪音。ANC能够自适应的跟踪噪音频谱变化,达到降噪约10dB的效果 Silentium为汽车专门做的测试实验室,测试为汽车设计的降噪产品
Silentium公司的主动降噪产品已经应用于众多产品,如空客A380的座椅、英特尔的服务器、家电产品中 如此密集的考察安排丰富而多彩,8天7夜的行程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所见所闻除了感慨便是感动。回溯一下考察历程,来时的探秘是否找到了答案?梳理着思绪,走马观花得来的感官印象总是零散的,似乎归纳不出什么成体系的感悟。我突然想起该给这个总结起一个响亮的题目。既然、感受很多,那就立题:感受以色列的创新力量。既然要谈创新力量,那么力量的源泉、动力就是我们要找出并总结分析的对象。进而,思路立刻清晰起来。这几天考察、交流、学习,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希伯来大学两位学者的讲演,一个是埃坦·西格尔先生,一个是索尔·辛格教授,他们都谈到了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政府所主导的国家创新体制。埃坦·西格尔先生说:“目前,以色列在多个全球创新指数评估榜单中位列前茅,创新竞争力的整体性优势明显,尤其在科学研发、创新指数、信息技术、研发投入、高素质人才等方面是世界排名第一位的。世界五百强多数都把研发中心建在以色列。正如微软的CEO史蒂夫说:即使硅谷不存在了,微软也不愁找不到合作伙伴……” 为了证实此言,我在《中国经济网》官网上找到了,2016年9月7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北京发布的《以色列发展报告:创新成为拉动以色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报告对以色列的创新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指出2015年以色列在多个全球创新指数评估榜单中位列前茅,创新竞争力的整体性优势明显,尤其在技术研发的投入与产出方面优势更加突出。在《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促进发展的有效创新政策》中,以色列的创新总指数排第22位,在西亚北非地区位居第1位;根据《2015年彭博创新指数排行榜》,以色列的创新总指数位居第5位,以色列尤其在研发支出与高素质人才方面均享有绝对优势;在《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以色列的创新指数评分为5.9,位居第3位。这段来自中国的专业经情分析,认证了以色列学者所言基本靠谱。正如索尔·辛格教授在讲演中所说,以色列在创新竞争力方面的强劲表现,首先得益于以色列创新体制的形成。长期以来,以色列政府发挥“后台服务器”作用,设计并完善了国家创新体制。以色列的国家创新体制包含四个架构:行政机构与法律法规的设立;多渠道创新资金的开拓;技术研发机构的体系化布局;国际合作的全方位推进。这些方面为以色列创新潜力的挖掘与发挥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从而真正将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除了政府主导的国家创新体制以外,创业创新的驱动力也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宗教文化背景与社会等因素密不可分。这一系列因素的合力是驱动以色列创新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具体归纳如下: 首先,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地缘政治环境的凶险是以色列创新的原动力; 以色列是土地面积很小,狭长,又没有战略纵深,且一半国土为不毛之地的资源贫乏国家,周围都是虎视眈眈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周边的阿以冲突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以色列的国防布局防守进攻都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被赶进地中海里。生存危机,迫使以色列人不能不创新,不得不创业。生存环境决定了以色列人只有用智慧创造财富,用高附加值换取资源,用高科技手段武装国防,压制对手。居危思进,居危思变是以色列创新的原动力。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 秘书长:曾伟 二○一七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篇:感受以色列的爱国主义教育
感受以色列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02
某集团军军长 何清成少将
前不久,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我们到以色列进行参观访问。返回数日,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以色列灾难深重的悲情历史、生死存亡的忧患意识、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英勇善战的武装力量,使人震撼,令人深思。特别是大屠杀纪念馆内犹太人惨遭屠杀而呼号无助的场景,“哭墙”下双手扶墙面壁失声痛哭而祈求生存、追忆哀思的犹太民众,马萨达要塞上顽强抵抗罗马入侵而不屈不挠集体自杀的近千名犹太人的惨烈遗迹令人万分悲愤,终生难忘。这些都是犹太民族生存意识、忧患意识、复国意识和战斗精神的原动力。
在以色列的日日夜夜,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以色列十分重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生存意识的培育塑造,才使这个面积仅两万余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国在四面楚歌中绝处逢生,在战火纷飞中不灭而存,在众敌之下不败而胜。以色列国家重视、珍视爱国主义培养的做法,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意识,极具启示意义。
“惧危者常安、忧亡者恒存”。以色列民众对“国防”的认识就是为了“生存”
要说对生存危机的体验,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民族比犹太民族的感受更悲壮。犹太人的历史,是被迫害、被歧视,不断迁徙的历史。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哭墙”可以说就是对这种求生历史的记忆。
公元70年,罗马大军围攻耶路撒冷城,犹太军民英勇抵抗,最后一批起义者坚守马萨达要塞,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战斗3年后全部自杀,马萨达山从此成为以色列历史上为生存发展不屈不挠以弱抗强的重要象征。
耶城沦陷后,古以色列王国修筑的犹太圣殿被烧毁,仅剩了一堵残墙,由于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在欧洲各地,圣殿始终未能恢复,留存下来的这断残墙便成为后来修建的伊斯兰圣地围墙西墙的一段,因此,也称作“西墙”。传说罗马人占领耶城时,犹太人常聚在西墙下哭泣哀悼。尔后,各地犹太人亦常来此号哭,以缅怀先人,寄托故国之痛,故也叫“哭墙”。
在犹太人心目中,“哭墙”、马萨达要塞都是非常神圣的精神家园。这些遗迹所要告诉的正是犹太人长期以来遭受排斥、驱逐和杀戮的历史,是激励犹太民族求得生存的励志碑。近2000年来,不管犹太人流落到哪里,始终坚信耶路撒冷城是上帝赐予的精神家园。“明年在耶路撒冷”,是犹太人时刻不忘的祈祷词,是每个人终生不移的信念。
因此,以色列的民众对“国防”的认识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而是为了“生存”。正是这种求生存、图复国的顽强意志,使得以色列由弱到强,经久不败。反观我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告诫。今天,我国虽然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但必须看到,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远有利益拓展之难,近有国家统一之艰,内有民族分裂之患,外有强国干涉之忧,边有领土主权之争,邻有战乱烧身之险。因此,引导国民关注国家安全,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应该是一项长抓不懈的教育。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以色列把历史教育用活了
以色列非常注重运用历史尤其是惨痛的历史来教育民众、激励民众。位于耶路撒冷的“纳粹大屠杀纪念馆”,就是让人一睹难忘、震撼心灵的场所。
该纪念馆有纪念大厅、犹太教堂和一个刻有死难者名字的大厅。它用许多大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期间600万名欧洲犹太人惨死于德国纳粹的屠刀之下的史实,毫不掩饰地展现了犹太人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屈辱的一页,警示后人决不能让这幕血腥悲剧重演。这个纪念馆是以色列爱国精神教育的主要基地,每逢独立日、阵亡将士日、死难犹太人纪念日等,以色列都要利用“哭墙”、纳粹大屠杀纪念馆、马萨达要塞等,教育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一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忘记祖先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牢记历史的辉煌,可以摧人奋进,遗忘历史的屈辱,则可能使人丧失锐意进取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族,也是一个饱受苦难的民族。铭记苦难,才能减少苦难。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今天的国人能感知过去、铭记历史,把这些历史的苦难化为铸就今天辉煌的动力。
“刚四肢者骨,刚天下者兵”。全民尚武服兵役打造“常胜王国”
军队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强烈的优秀集体。军人的职业注定了历史总是把最悲壮的篇章赋予军人书写,生活总是把最枯燥的旋律安排军人来弹奏,命运总是把最艰难的道路留给军人去开拓。军人从来都是一个民族的精英,是一个民族的勇敢者、献身者的代表,是民族希望之所在。因此,注重军事、重视军队、关心国防成为各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色列把参军服兵役作为每一个以色列公民的神圣职责,兵役法只授权国防部长决定哪些人可以免服兵役,男子36个月,女子24个月,任何人都不能当“逃兵”。
以色列还规定,入伍后的所有新兵都要分别到马萨达遗址和“哭墙”宣誓,“精忠报国”。以色列军队还经常组织现役军人在国内旅行,熟悉各地情况,观览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和经济中心等,告诉他们,这个美好的家园、这些伟大的成就都要靠军人来保卫,以增强军人的义务感和使命感。
正因为将爱国主义教育法律化、制度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才铸就了以色列国民爱军尚武的精神,打造了这个“常胜王国”的军事力量。
19世纪资产阶级著名的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曾说过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一个国家,不管它的政府采取什么形式,为了避免受到子孙的谴责和国家的独立受到威胁起见,提倡尚武精神,尊重军事职业,实在是一种明智的政策。”他还说:“假如在一个国家,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幸福去保卫国家的勇士们,其社会地位反而不如大腹便便的商贾,那么这个国家的灭亡就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在以色列,约米尼这一观点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糖果点心的包装纸上都能看到国旗的图案 以色列十分注重通过教育和日常生活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他们把希伯莱语、犹太历史、犹太律法和《圣经》作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必修课,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课程表中的“《圣经》研究”和“犹太传统文化”这两门科目。由于这种早期的、经常的教育,犹太人个个对《圣经》了如指掌,对自己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刻骨铭心。
在日常生活方面,以色列特别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比如:我在以色列看到,几乎每个家庭窗前、广告杂志上、餐具上、小礼品上,甚至糖果点心的包装纸上都能看到国旗的图案,在国庆日,国旗更是到处飘扬,号称是“插遍国旗的国度”。
这也告诉我们,爱国主义的情感虽然是民族精神的灵魂,但它不是凭空就能产生的,也不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和一般性的政治说教就能建立起来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既需要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滋养,也需要社会生活的千锤百炼。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处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在这方面,以色列的做法值得借鉴。
第三篇:感受美的力量
感受美的力量
—— 读《草房子》有感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这是著名作家曹文轩在他的儿童小说《草房子》一书的封底所写下的。我认为这是我现在为止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本书中最使我震撼的就是书中传递的美的力量。
这本书描写的是苏北农村的儿童生活,通过秃鹤、桑桑、纸月、细马、杜小康四个同学性格、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同学之间互相帮扶的感人场景以及他们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在他们的童年世界里有过欢乐、喜悦、忧愁甚至是伤害,但从这些经历中所表现的人的本性——善良、尊严、顽强,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成长。
小说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是通过桑桑的眼睛来表现的。文章中的桑桑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常常有些古怪的主动:把家里的碗柜改造成鸽子笼;扯下妈妈的蚊帐做成渔网捞到了鱼;大夏天想到卖冰棍的用棉被裹着冰棍,竟把棉裤棉衣穿在身上„„但他是个善良的孩子:他为爸爸同意纸月来油麻地小学读书而喜悦,当纸月有好几天迟到,受到老师批评时,他一早就到纸月上学的路口,为了保护纸月和几个男孩打起架来;当秦奶奶被人们误认为是恶婆子时,只有桑桑亲近她,正是一声声“奶奶”使秦大奶奶舍命救下了乔乔并开始转变;当杜小康家破产时,他居然出钱帮助他。在这六年里,他亲眼目睹的、直接参与的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催人泪下的故事感人至深。
这本书的文笔也很优美,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金色的草房子、古朴的村庄、寂静的池塘都让我产生无尽的想象,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对过去的农村生活充满向往,纠缠着妈妈了解过去的农村生活。妈妈回忆:他们小时候每天都与大自然接触,春天采花、抽茅针、做柳笛,夏天田地里摘瓜,头顶星星看露天电影;秋天捡棉花,摘柿子;冬天抓麻雀、烤红薯„„他们在稻场上玩跳房子,跳皮筋,反正都是我现在见不到的。每当我听见这些故事,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幅富有情趣的画面:放牛的孩子一起把牛放到山坡山吃草,大家一起坐在草地上玩翻跟头,玩累了就摘几颗野枣吃,有时玩得忘了看牛,牛不知都跑到哪儿去了„„天渐渐黑了,从一家家的烟囱里,飘出了屡屡炊烟,一群孩子还在稻场上追逐玩耍,欢乐的笑声在村子的上空回荡,星星出来了,玩耍的孩子在大人“吃饭了”的呼喊中回家„„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怎么能不使人心神向往呢?
第四篇:感受美的力量
感受美的力量
古代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说的是音乐美;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讲的是视觉美;陶铸的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则使人感受到了心灵美。这就是美,超越了思想,穿越了时空,我们无时无处不感受到美的力量。
河北有一首民歌,讲的是孟姜女哭倒了千里长城,这自然是夸张的手法,但它却折射出音乐美的力量。朋友,你见过黄河吗一首《黄河大合唱》激起了多少英雄儿女对祖国的赤诚之心。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又奏出了多少人心中的呐喊我是不会向命运屈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则是奏出了恋爱男女心中的纯情美,听了使人如痴如醉。听,这就是美的力量。
徐悲鸿的马为人耳熟能详,他的马给人以遥看群息动,伫立待奔雷之感,更有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之平之意味。被称为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梦幻般的妩媚微笑使多少人陶醉其中。凡高的自画像,则有似诉平生不得志之意。希腊神话的普罗旺斯则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迷倒众多女神。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通过健美的肌肉线条,凝聚的目光传达着作者对这位英勇少年的赞美。站在敦煌飞天的的壁画前,我自豪,13亿中国人在今天终于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茫茫宇宙也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欣赏着T台上模特儿展示的华美的丝绸服装,我的思绪飞向茫茫大漠,我仿佛看到了古丝绸之路上满载丝绸和瓷器的驼队在穿越时空,这条风沙漫漫的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传向世界。看,这就是美的力量。
我曾思索过什么是心灵美。我想,像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是一种心灵美;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种心灵美;像徐本禹那样不求名利,把青春献给西部农村教育事业是一种心灵美;像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灾英雄那样,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抢救伤员是一种心灵美再多的言辞也无法描绘出心灵美的全部,但你可以用心感受出它给你的冲击与震撼。
美是一种力量,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是美的力量让我们明辨出善与恶,是美的力量使我们感受到情与感。拜美所赐,我们心中不再孤独;拜美所赐,我们心中充满光明。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高一一班:邹明杭
本文系作文网(zuowen.com)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第五篇:创新的力量
创新的力量
摘要:创新造就了华为的神话。华为以其强大的实力阻击了其他跨国企业的攻击,证明了中国企业的实力。但这是来之不易的。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创新是其中隆重的一笔。这是华为最大的资本。企业雄厚的实力来自于创新,地区的实力离不开创新,而一个国家的实力也不可缺少了创新。
关键词:创新实力领先
华为的阻击,面对着大型跨国公司的攻击,华为没有退缩,没有妥协,以其强大的实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是值得国人骄傲的战绩,但回头想想,这次的胜利真的值得反思。1987年华为仅有6名员工,注册资金2万元。经过几年代理国外交换器挖掘到的“第一桶金”之后,华为老总就觉得要在自己研发国产交换机,CC08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在创业早期,华为就提出要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不仅如此,还将这一规定写入《华为基本法》,在战略发展规划和公司的规章制度上体现。如今,2010年9月19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其综合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等指标,摘得“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公司 TOP100”的桂冠,并连续4届蝉联该项评选的冠军。
创新实现了这种突破。创新使华为拥有这种实力。华为的今天离不开创新。当创新出现在其他的领域,经济实力的提升也不远了。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本优势保持领先地位,并以知识产权、技术壁垒等新的贸易手段对其他国家实施压制或进行技术控制。发展中国家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匮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安全问题
目前,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但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使得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在世界企业的高端竞争中,难以把握制高点和经济决策的主动权,并严重制约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人才资源的综合实力难以有效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要提高我国人才资源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进一步挖掘人才资源的内在潜力,理顺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引导和开发人才资源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加速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在确保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以科技为引领的特色产业基地实现迅猛发展,正在成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资源型城市转型、新城区建设和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创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中开拓创新,实现地区的产业发展极点,完成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完善,使经济发展更加深入,潜力更大。
(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完善,显著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对金融危机,需要合理的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确保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实施“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工程”,使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产品结构实现重大调整;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为企业创新提供便利;通过推进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企业获得了长期、稳固的技术支持;通过创新基金和孵化器建设,支持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为企业创新增添活力。
(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新突破,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大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力地提高政策导向产业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高新区建设,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产业链的升级和深化,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发展。
创新对提升经济实力的作业毋庸置疑,中国过去的几十年的历程也是一个明证。科技创新,提升实力。中国崛起,创新第一。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科技大国。60年前,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不足500人,现在,中国科技研发人员总数超过105万人,位居世界第二位;60年来,中国科研机构增长迅速。从原来的仅有30多个,发展到现在科研院所近3800个,研究基地2000多个;60年来,中国科技影响力大幅提高。2008年,SCI收录中国论文超过10万篇;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9万件,世界排名第三;60年来,中国人无论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成功探索的足迹: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中国人在生物、纳米、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从1956年发出 “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 “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实施,到确立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目标,6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在曲折中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实力,大长了国人志气。邓小平同志说,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今天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然而,10年**使中国现代化进程遭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科技事业也走进了严冬。1978年春天的一次盛会——全国科学大会让中国的科技事业重新感受到春天的温暖。邓小平讲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我们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现代化,我愿意做你们的后勤部长。”小平同志的讲话极大地解放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创造力,此后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政策相继出台。举国上下再次兴起“向科学技术进军”的热潮。
此后的20年间,中国科技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调整发展,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飞跃。面对正在全球兴起新技术革命浪潮,王大珩、王淦昌等四位两弹元勋科学家给邓小平写信,建议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的发展。小平同志迅速做出批示:此事宜速做决断,不可拖延。“863计划”的实施缩短了中国在生物、自动化、信息、能源以及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数千亿元,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在高科技领域进行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信心。
1997年,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报告获得国家批准。中科院副秘书长曹效业说,报告汲取东南亚金融危机教训,呼吁尽快确立以国家创新体系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型。2006年初,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会议第一次把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确立为国家战略。
6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历经三次飞跃,贯穿其中的主旋律就是创新。但是,在当今的中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仅有30-40%,相对于美国日本欧盟60-70%的水平,中国还算不上科技强国。但是,核心的技术还是靠引进的,我们做的很多工作,基本上还是在别人技术基础上的改进而已,我们掌握不了很多产业发展的未来。像产品的设计、知识产权、品牌我们都不掌握,我们只是做加工,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不可能单纯依靠引进外来技术的阶段,必须实现由被动引进到主动创新的转变。全球化不断的推进,使得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多的依赖于你所拥有的自主的科技成就。特别是知识产权制度对国家竞争力形成比较重要约束的时候,如果单纯依靠国外的技术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在竞争的环境中你很可能会丧失主动的地位。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大国,这决定了中国不能选择资源型或者对外依附型的国家发展战略,而是必须像美国欧洲日本一样,走创新型国家的道路。这些国家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都比较高,大约70%以上。第二,技术依存度都比较低,大约都在30%以下(我国60%左右),另外,这些国家反映科技进步的综合指标,也就是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地都在2%以上,而我们国家现在是1.3左右。所以如果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至少要在这几个重要的指标上达到已有的创新型国家的水平。2006年,国家颁布的未来15年《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2%;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以上,企业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这趟列车正经历新一轮“提速”,这趟列车正在驶向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2020年,“站牌”上写着: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科技创新与强国之路 作 者:张先恩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时间: 2010年3月1日
【2】 发展的影响力 作 者: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出版社: 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3】 企业软实力作 者:郝鸿毅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
版时间:20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