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
小学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一、核心内容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1.感受与欣赏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音乐学习内容之一,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对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四个方面内容。
2.风格
风格是从一系列作品内容与形式中显现出来的总的特色。
3.流派
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些在思想倾向、美学见解、风格特点等方面基本相似的作曲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音乐派别。一个音乐派别的主要标志是这些音乐作品在创作上有基本相同的特色。例如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等。
4.音乐风格与流派
音乐风格与流派指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音乐所特有的种类、唱腔、特点、派别和代表人物等。《课标》中对这部分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下: — 2 年级: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断,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3 — 6 年级: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7 — 9 年级:聆听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描述;聆听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说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5.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意义
感受与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对音乐本值的深入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感受与欣赏教学的重要性。2011 年新版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基础。”
6.感受与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的重要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小学阶段,若想让学生们感受和欣赏到音乐的风格与流派,通过聆听和学唱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是较好的途径。这是因为:民族音乐是指汉族及 55 个少数民族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及音乐形式。它基本上是劳动人民大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作的,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整理而形成的。民间音乐是受城市文化影响最小的那一阶层人民的音乐,是或多或少有着时间和空间限度的音乐,这种音乐是受到音乐的冲动而即兴创作的。民间音乐的影响不只是局限于个别作品中,每个作曲家的创作都孕育于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中。民间音乐从创作、传承、演唱(奏)都融会了人的灵性和大自然的性格,尤其是集体的、长时间的智慧和美的提炼,使得民间音乐成为人类文明的“母体”之一。其曲调有高度的概括性,朴实而真挚,容易在聆听的瞬间就被感动。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特点 , 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是学生感受音乐风格、了解音乐文化、建立良好审美情趣的优秀教学内容。
二、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感受与欣赏”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被重视或者教师不知如何施与教学。以下重点谈谈本领域教学的一些策略。
1.选材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音乐作品。小学生正处于审美情趣形成的阶段,社会上各种类型的音乐对他们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课堂内,教师必须选择那些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优秀音乐作品授予学生。柯达伊说:“只有那些最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给儿童,才是刚刚好的作品。”德国诗人歌德也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的。”因此,一些宣扬不健康思想的音乐作品决不能带进课堂,这是原则性问题。
(2)音乐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音乐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一般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词义明朗,容易记忆。例如河北民歌《小放牛》、山西民歌《赶牲灵》、琵琶独奏曲《赶花会》等等。这些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情趣。
(3)风格多样的音乐作品。学生要广泛接触古今中外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音乐,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以民族音乐作品为主。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民族音乐及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优秀的文化内涵。民族音乐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引领学生领略音乐风格与流派的最好的材料,也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肥沃土壤。新《课标》也指出以民族音乐作品为主。当然,也要运用一些外国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音乐世界,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
2.教法的要求
(1)注意从音乐本体挖掘音乐风格。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往往蕴藏在音乐本体之中,教师要充分从音乐本体入手挖掘内容授予学生。例如:民歌音乐本身的音乐要素,民族调式、旋律特点、衬词特点等都表现着不同的民族音乐风格,利用民歌本身的要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愿望,能够渗透民族音乐的风格与流派。比如:内蒙祝酒歌《银杯》中的八度大跳音程。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感受 8 度音程带给人高亢、宽厚的感觉,深刻理解蒙族音乐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2)注意音乐文化的渗透。民族音乐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它反映了地理位置、方言、风土人情、世界观价值观等许多内容。这种文化的渗透贯穿在小学的各个年级段,因此,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积累相关的民歌知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实践证明,学唱民歌是音乐教学中传承祖国音乐文化十分有效的途径,能让学生既体会民歌优美动听琅琅上口的旋律,又了解民族音乐文化,还能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的风土人情,理解民族音乐源于生活。人文生活、地理环境都与民族音乐的创作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视听结合,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想象之中,而且能够理解民族音乐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那山那水”,真正体会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所谓的民族音乐具有地方性的特点。通过民族音乐学习获得并逐渐积累民族音乐“语汇”。
(3)注意以音响为基础,丰富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与欣赏教学活动离不开对音乐的听赏过程,音乐本身也是一种听觉艺术,缺少了音响基础,则不可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风格特征。例如《银杯》一课,教师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意在层层深入、探究民族音乐音响,牵引着学生向蒙族音乐迈进。第一步:聆听歌曲,品味民族音乐其中的味道和内涵;第二步:聆听马头琴的演奏,寻找蒙族歌曲的味道,学习下滑音的演唱;第三步:聆听老师编辑音频,为歌曲加入马头琴、呼麦以及好来宝等民族特色音乐的伴奏,感受浓烈的蒙古音乐风格;第四步:聆听老师唱蒙语歌词,简单学唱感受风格;第五步:聆听伴奏,师生完整演绎《银杯》,表现这首蒙族歌曲的风情。我们看,以上五个步骤里教师都是以聆听音乐作为前提的,有了音响的基础,学生便能开展思维、想象、演
唱等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把音乐的音响作为音乐课中最重要的介质,一切从音响出发,一切又都归于音响本身。
3.教学准备要求
(1)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情研究”。学情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情感、态度如何;第二,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情况。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这些情况,关注了学生的学法,才能选择合适的教材,合适的教法,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
(2)要深挖教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程度。为了能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就不仅要挖掘音乐作品内部的各种信息(音乐本体信息),还要探索作品外围的相关信息,尽量扩大信息量以使教师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和“游刃有余”。例如:山西民歌《刨洋芋》中的方言演唱很能体现陕西民歌的味道。教师备课时可以练习着用方言演唱,上课时将“蚂蚱、洋芋”等歌词设计用方言演唱歌曲,学生们就会觉得非常有趣,而且模仿得还非常到位,民歌的精髓在于方言的演唱。通过方言演唱,学生好好体会了山西民歌的味儿,而且觉得好玩儿,整节课学生对于民歌风格的把握与模仿十分到位。味儿浓了民歌才地道,唱起来也带劲儿。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深挖教材”。
(3)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当代学生由于受社会上各种音乐思潮的影响,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不高,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吸引孩子回归课堂,提高感受与欣赏优秀音乐的习惯和本领。那么教师如何做呢?我认为有三点非常重要:第一,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喜爱的途径导入音乐课。比如学生们喜欢通俗音乐,其实,很多通俗音乐的创作来源于民族音乐的素材和音调,教师可以将一首学生们常见的通俗作品作为导入环节,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连接后面的教学活动,效果就会更好。例如,教师在教授山西民歌《刨洋芋》之前,先给他们播放了一段阿宝演唱的山西民歌的录像,由于孩子们对阿宝都比较熟悉,所以课堂气氛马上被调动起来,后面的学习也显得很自然和轻松。第二,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音乐作品,特别是民族民间的或古典作品,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找到合适的媒介,拉近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学生对古曲《渔舟唱晚》并不熟悉,但对电视中天气预报的音乐耳熟能详,其实他们不知道,那段音乐就改编自《渔舟唱晚》。上课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聆听天气预报的音乐,然后再向他们介绍音乐的出处,学生会觉得古曲离他们并不遥远。总之,学生对他们熟悉的事物、与生活相联的事物都会产生共鸣和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介入教学。第三,让学生参与到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获得直接的音乐体验。在学生主动参与听、唱、学、看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发现、认知音乐的内涵和意境。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在我们下课时,我们不能只听见学生说‘我知道了',而是要听见他们说‘我体验到了'。”通过实践参与,学生不仅欣赏了音乐,还体验了快乐。这样他们将越来越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增强欣赏音乐的品位。
三、学生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策略和方法
1.学习兴趣问题
在流行文化盛行的今天,民歌距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比较远,在他们眼里民歌是“老土”音乐。但实际上,一首好的民歌作品,总是蕴含着很浓厚的文化内涵,带给你无尽地遐想,让你无尽地去体验,去理解。民歌里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在学生们的身体中,一旦被激发就会像血液一样浓浓地流露出来。教授学生民歌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让他们有学习民歌的热情。
解决办法:学唱是学习民歌的最好途径
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将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及民族文化性挖掘出来,传授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民歌的学习让学生多唱,使学生们从小学唱了大量的民歌,积累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就更直接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参与他们的生活。柯达伊认为:“一个更深入的音乐文化,只能在歌唱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音乐之根在于歌唱。”让学生在学唱中体会民歌韵味,在学唱中知晓民歌音乐文化。
2.风格把握问题
民族民间音乐无论是区域性的还是民族性的,都有很强的个性风格。例如歌曲《银杯》 中八度大跳音程以及下滑音的演唱就是此歌的风格体现,然而,这也恰恰是学生不易把握的教学难点,需要教师细致指导;再如歌曲《刨洋芋》 为六声商调式,运用了六音音列(567123),结合四度五度七度的大跳音程,使歌曲的山西民歌韵味浓郁,歌词结合山西方言口语化,生动亲切,感叹词“哟”、“哎呀”的应用,风趣诙谐,别具情趣更增加歌曲的感染力。
解决办法:挖掘音乐本体,巧施教学 例如:训练学生演唱八度大跳音程。
练习老师创编的引子,达到八度大跳音程的准确演唱。八度大跳在这首歌曲中,属于民族特色音程,表现了蒙族热情豪放的音乐特点,也是演唱技巧中的难点。
3.文化理解的问题
民歌虽然短小,但经过无数代的历史积淀已经浓缩成一个民族的才智与情感,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音乐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应有丰富的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我们“教”的是音乐,“传”的是文化;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至关重要,他们“学”的是音乐,“承”的是文化。由于这种文化背景离学生的知识领域相去甚远,所以,这也会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解决办法:补充视听材料,丰富感受体验
例如《刨洋芋》一课,教师通过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的风土人情,理解民歌源于生活,人文生活、地理环境都与民歌的创作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视听结合,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想象之中,而是能够理解民歌来源于生活。
又如《银杯》是鄂尔多斯地区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调歌曲,然而它在内蒙古其他地区也广为流传。2008 年鄂尔多斯的短调歌曲被认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什么是短调?短调的特点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这些都需要老师的讲解,以提高学生从感性喜爱到理性认识的提升。教师特别制作了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懂得“原来我们学习的歌曲已经成为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学会它,记住它,传承它”。
第二篇:初中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作业
初中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作 业
通过本次的学习交流研修,深有感触。在以聆听为背景、聆听为主的教学背景中,“感受与欣赏”已经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单纯的教育方法。它是一种教学研究,或者是教学实践,而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因为它体现了聆听与其他教学的关系。在研究2011版课标“感受与欣赏”领域时,我们应该关注聆听与讲解的关系、聆听与记忆的关系、聆听与实践的关系、聆听与表达的关系。实际上,如果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我们感受与欣赏教学一定会提高一个台阶。
音乐鉴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远程学习让我明白,现在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而音乐鉴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教学,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形象及反映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音乐鉴赏有助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音乐能影响、改变人的情绪。音乐鉴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鉴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篇:音乐感受与欣赏
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创造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在教学中,应该将他们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要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础,如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里头包括唱歌和演奏,也包括相关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表现要素的感受和感知的培养,把这些音乐各个学习领域,有机的联合起来,就叫做一种核心的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要素非常丰富,学生在某个作品或在某一节课里是很难做到全面认识感受它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课型。在曲目安排上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而在对音乐要素的感受要求上,也应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有的可以进行专题教学,如人声的分类及各种乐器的介绍等,这类教学一定要直观,例如,实物、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电脑多媒体声、像俱全的特点,对人声的分类及各种乐器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但更多的音乐要素内容是交叉在一起的,并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中,必须结合音乐实践和具体音乐作品,联系地思考它们,区别地认识它们,通过听辨、对比、选择、图解等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有一个完整的体验。
第四篇:西方音乐与欣赏
西方音乐与欣赏
主讲周丽佳
序言
音乐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和文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相似乃至神似的方面
音乐与文学在某些方面是可以相同的巴赫贝多芬
歌德《浮士德》
《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
第一章帕勒斯特里那和蒙特威尔第——16世纪和17世纪的音乐
文艺复兴:指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者,高举者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所进行的一场反对封建,反对基督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
复调:一种多声部的合唱,各种声部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融,彼此和谐地呼应。
《教皇玛切尔弥撒》《在巴比伦河上》
一、怎样理解帕勒斯特里那?
二、帕勒斯特里那的贡献
蒙特威尔第《奥菲欧》
《阿丽亚娜》
《波佩阿的加冕》
总结:帕勒斯特里那和蒙特威尔第西洋乐器简介
钢琴小知识:现代钢琴因形状和体积的不同,主要分为立式、三角钢琴,88个琴键的全音
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
在流行、摇滚、爵士以及古典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乐器之王”
恩雅音乐介绍
恩雅的音乐是天地间最美的心灵对话,她透过幽静的民族情怀,以古典音乐的思维,恩雅形
容自己的音乐说:我的音乐融汇了爱尔兰歌谣。
第五篇:音乐感受与欣赏 音色力度和声等
今天,我认真学习了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解读》中明确指出,在进行“感受与鉴赏”(欣赏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和体验
2、对人声和乐器声的感受和听辨
3、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和体验
4、对音乐结构的感知 第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1、体验和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做出表情或体态的反应
2、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
3、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音乐的体裁与形式
1、聆听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大合唱、组歌、进行曲舞曲、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舞剧音乐及不同表演形式的歌曲和乐曲,并运用各种形式对音乐作出反应。
2、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3、能够结合所听的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与形式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 第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歌、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唱腔、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并能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评述
3、聆听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欣赏教学中四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将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按照《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那样去做,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一个新的的台阶。
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快慢的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