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轧钢厂青安岗中所存在问题的建议对策-李小猛
轧钢厂青安岗中所存在问题的建议对策
目前我感觉青安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青安岗岗员对青安岗不太了解,都不知道青安岗是干什么的;
2、我公司的各青安岗的岗员越来越少,青安岗的影响力日益削弱;
3、很多人对青安岗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青安岗是个摆设,起不了大的作用,可有可无,岗员对青安岗的意识越来越淡薄;
4、有些青安岗的设置只是应付检查,青安岗的工作的开展得不到车间领导的认可,特别是开展活动时得不到经费支持;
5、很多青安岗的岗长不是班组的大班长,没有什么决策权,在工作中说了职工不听;
6、一些单位是自负盈亏单位,一切以生产效益为中心,在对青年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上虽然教育形式多样,但收到的效果却不甚明显。
7、受社会各种经济、文化观的影响和不良现象的冲击,使本来就具有不安于现状特点的青年人心思动,有些岗位是许多青年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即便从事这项工作的也大多是为生计着想,所以从不参与企业的各种活动。
8、很多单位生产任务比较重,团员青年加班、倒班等情况比较多,集中比较困难。现在过多占用工作时间开展团的活动已不合适,很多活动时间定在临近下班的时候,或是下班之后,但问题依旧没有根本解决。有些团员青年工作了一天比较辛苦,想回家休息,有的团员青年要参加业余学习、要谈恋爱,或者家中有事要办等等,还是很难集中。
我认为采取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1、加强青安岗各方面宣传力度,把青安岗的各项工作都融入到生产中,以安全生产为中心,来开展青安岗工作。大胆创新,采用科学的、专业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优化共青团组织体系。
2、抓好青年安全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以提高时效性为主,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各种安全思想教育活动的影响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3、作为领导在抓安全工作时要以身作责,从细小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作安全工作的表率,并且时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从行动上让他们感到组织的关怀和安全的重要性。
4、注重各青安岗分岗的职能作用的发挥,选拔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青年人担任青岗岗长,赋与他们一定的权力,同时加强他们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各岗长做到对全班组青年安全状况切实了解,安排安全放心人带安全隐患人,随时随地监控和保护他们,将联保、互保真正落实到岗位上去。利用班前时间,安排各种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让他们自己参与进来,分析事故原因,改变以往的说教形式,避免走形式、走过场。让本人现身谈感受,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他们,感悟他们,做到从强制型向自约型转变。
5、在开展工作中我们也应针对什么样的人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应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适时开展工作,他们怎样能接受,就怎样做,最终目的是促使他们思想上达到转变。平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好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企业时刻关心着他们,消除“混日子”的思想,这样才能使青工真正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做好安全工作,对团组织有更加好的认可。
6、团组织就必须说团员青年所想的,做团员青年所需的,而且要说通、做到,才能提升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需求度,进而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2012-3-24
机械作业区
李小猛
第二篇:论依法行政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依法行政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4年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及一系列的新行政法规的出台,昭示着我国在法治行政、法治治国的道路上已初具规模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纲要》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提出了此后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已成为中国政府施政的基本准则。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在 26 段文字中用了三段阐述法治国家建设问题,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 16个部分60条中用了三个部分共11 条阐述了我党进行法治国家建设的新举措,分量之重、篇幅之大,史无前例!
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也首次提出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如果没有法治的社会,我们难以想象会有真正的法治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而党的十八大也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我国目前正处于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度思考并结合自身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所获经验,我将做以下四点详细分析:
一、行政立法
首先纵观我国所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行政立法明显表现出民主精神增强、行政立法体系日趋完善的特征。今后行政立法应坚持:维护法治统一、民主公开、规范授权立法等原则。遵循凡是行政机关作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决定时立法总要配置救济手段的原则。
新近颁布施行的行政性法律、法规,已经尽量多地规定在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行政执法过程中作出对相对人不利决定时,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相对人还有权请求赔偿;行政处罚法和价格法还规定对影响相对人重大权益的不利处分,相对人有权要求行政机关举行听证。另外在立法程序方面许多法律、法规、规章制定过程中都尽量多地倾听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使得立法民主获得程序上的保障。听取意见多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这已然成为我国行政立法民主化潮流的新动力。
行政法的体系日趋完善。从我国行政立法数量增加速度趋缓和历届人大法律修改决定增加的趋势,可以说明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行政立法的复杂性增加,在行政立法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点,应当依据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行政立法特别是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制定一定要有宪法和法律作依据。一般应在总则里明确载明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依据的法律,行政规章还应载明其所依据的行政法规,地方政府的行政规章也应当载明其所依据的地方性法规,坚持下位法服从上位法。在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旧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另外,行政立法应当做到充分民主和公开化。目前,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在一些法律草案中部门的痕迹较为明显,在管理事项涉及一个以上部门时,协调起来困难重重。社会主义法律应是具有民主性的法律,立法的公开性既是民主性的表现,又是民主性的保障。在法律草案的起草初始阶段,法律起草小组的成员中应有相当比例的从社会聘请来的专家,这样可使法律草案的提出者在法律草案的提出过程中,具有更多的理性,以此克服部门偏见,提高立法质量。另外一个方法是从程序上保证法律草案的社会讨论更加规范化,使得立法机构能够充分听到社会各界对每一个法律草案的各种呼声。
二、科学决策和行政程序
应当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开决策机制,实现政府的决策透明化。新时期法治政府应该是一个透明的政府,政府一切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并在“阳光”下公开行政决策过程,塑造一个透明的政府形象。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决策科学化、决策民主化。这有助于降低政府的决策失误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一切决策的出发点都应站在人民的一方、满足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意愿。
重视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性。行政行为实体正当性的实现要靠正当的程序来加以保障,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不仅要严格遵守或依据实体法,而且要遵守程序法的规定。然而在当下阶段,政府部门执法行政程序混乱,执法过程中简化行政程序的现象较为严重。法律规定了执行职务时必须履行的程序,因此在具体执行时,不履行这些程序或遗漏某个程序就是违法行为,就是不合法的行政行为。没有公正的程序,就不会有公正的实体,程序是行为的方式和步骤,实体是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两者密不可分。总之,没有无程序的实体,也没有无实体的程序。无论是违反法定程序还是违反实体法,造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因此政府部门在行政过程中应当加强程序合法性的意识,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方式和步骤规范行政行为。
三、行政监督与行政问责
加强行政监督的规则体系建设。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从理论上来讲还是比较全面的,从外表上看,形成一个大的监督网络,但在实际中各种监督的力度较为薄弱,这主要是制度上的设置和安排缺陷所致,使监督一直停留在理论或表面上。特别是政府“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现有的监督机制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我们可以建构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包含“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权利监督权力”和“以社会监督权力”三种权力制约和监督理念。其中“以权力监督权力”主要通过分权的目的达到制衡的目标,方式就是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以权利监督权力”,以公民权利为基础,通过张扬公民的个人权利,限制政治权力对其构成的侵害。“以社会监督权力”则突出通过社会团体和大众传媒等社会力量达到对政府权力制约的目的。当代社会团体以及大众传媒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将此两种集体引入到政府的日常行政监督中来,能够达到极佳的监督效果,在无形中也会给行政执法人员敲响警钟,三种监督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能够共同促进监督体制的完善。
同时还应当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在构建行政监督体制的基础中,对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某些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创立针对性的制度。制订《监督法》为各种监督法规提供统一的规范,规范监督程序,增强监督的权威;增强行政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建立类似于香港廉政公署的机构;加强信访制度的完善,信访监督和舆论监督同属于“以社会监督权力”,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已经是行政监督的重要方面,要发挥人民群众信访的作用,必须对信访加以“法治”化,脱离开“人治”的轨道。对于信访可设立相关法律和独立的部门加以管理,降低以致完全杜绝信访被层层截留的情况。这将有助于政府对人民真实情况的了解,因此也必将影响到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有利于避免政府决策方向的失误。落实问责制度,认真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督促和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严格执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以及行政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加大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导致本地区、本部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事件或者严重违法行政案件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规范性文件制定和重大决策合法性
由于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企业基本建立了以聘请社会律师为主、建设自有法律顾问机构为辅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普遍建立,对企业的依法合规经营以及对企业权利的保护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没有一家好的企业会忽视法律顾问工作!而随着法治国家建设理念的提出,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有的政府机关还内设有政府律师,但总体上说,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政府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或重大决策时很少真正先征求法律顾问意见,绝大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仅仅是应上级要求而设立,因此政府所建立的法律顾问制度也就形同虚设。
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说到底是要保证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对决策的执行完全在法律的轨道上!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制度!典型的如美国,司法部长是总统的首席法律顾问,司法部还聘请大量的律师处理联邦政府的法律事务,每个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办公室!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设有律政司,律政司长既是行政会议成员又是行政长官的首席法律顾问,整个律政司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律师事务所!因此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以及在重大决策的合法性问题上,应该介入法律顾问,杜绝由政府或部门负责人自行制定或决定。
法治政府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各地政府和部门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三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政策方针,毫不动摇跟党走,在把党的发展战略方针作为各自政府部门建设大方向的同时,应当积极发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
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模版)
中小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者:郑明琪
摘要:在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中小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就是在这样一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由速度快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主要是:管理不完善、资金规模小、市场压力大等。本文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和分析,总结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期望对广大中小企业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企业规模变迁中,最先产生的就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下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其历经三十载的发展,在城镇化经济、个体化经济中都体现了迅速增长的势头。很多农村乡镇企业更是出类拔萃,其主体就是中小企业,再加上原有的国有小型企业和个体合资企业,截至当下已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行业并存的中小企业群体。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在国家对企业改革和企业扶持等方面的利好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也“称得东风”之势,得以迅速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中国最广泛、发展最快速的经济团体,其对经济发展、商业竞争、企业改革、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中小企业身为中国经济环境下的一份子,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起到了非比寻常的作用。
1中小企业的特点
1.1地域性
在企业原产地方面,自古以来,就有南强北弱的传统说法。由于长江以南的江浙、两广地区拥有天然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国家政策对长三角经济开发区、珠三角经济开发区的提倡和引导,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在好的大环境下,居民衣食无忧,生活富裕,一些有抱负的人们就开始弃农从商。由此,就产生的一大批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多是民营个体企业,再加上公司规模小、员工少,就被定义为“中小企业”。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企业70%都是中小企业,而所有的中小企业中,又有70%的企业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在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中,又占据了20%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中,江浙、两广、京、津、沪、渝等8个省、直辖市就把90%的中小企业包于囊中,可见,剩下的24个省、自治区只有可怜的10%。这些,就是中小企业地域分布不均匀的有力证明。
1.2专一性
中小企业,总是专注于一个品牌或者行业;中小企业的老板,也往往被媒体称为“一根筋”、“死心眼”。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得贬义词被扣在中下企业主的头上?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全国的中高端服饰名牌一共40多个,其中德力西、正泰、兴乐、乔顿、吉尔达、庄吉、奥康、康奈、康龙、美特斯邦威、森马、拜丽德、高帮、华峰、瑞立的总部都在浙江温州,也即是说80%的中小服饰企业都来自温州。并以休闲款为例,在中国一共四大品牌森马、美特斯邦威、以纯、依米奴,其中前两大品牌都是在温州土生土长的企业,又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
美特斯邦威,又是其中的佼佼者。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穿件于1995年,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美特斯·邦威的系列服饰。1995年4月22日,在温州市开设了第一家品牌服饰专
卖店,经过16个年头的发展、壮大,2011年十月,公司零售额突破70亿元,创造了服装界奇迹。当前,全国设有旗舰专卖店1500家,专卖店1000家,全国各地的社会城市都有其专卖店,特别在上海、温州、北京、杭州、沈阳、西安、天津、哈尔滨、宁波等9哥城市,美特斯邦威的销售量更是占据了青少年服装行业的半壁江山。
1.3幼小性
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普遍较低,也只有仅有的几家销售量和市场占有量都比较大,整个中小企业的平均额与国际中小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小企业注册资本金的最低限额也由刚开始的5万元调整为3万元。前段时间,中国工商局又推出10多条促进经济增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帮助企业发展壮大、解决份额少、融资难问题。
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决定的较低的生产效率、缓慢的成长速度,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当前的经济环境来看,中小企业不但要把握好国内的市场,而且还要合理开发国外市场,争取把中国的本土品牌推往国际,由中国制造蜕变为中国创造。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不完善
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者也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是企业的大股东。也就是自己投资,自己管理,自己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债务方面和资金出入方面就缺乏应有的监管,资金流失也会较为严重。因为,企业管理者也是财务主管的顶头上司,他可以随时提取、随意支配公司里的资金。资产,是公司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硬件因子,没有强大的资产做后盾,公司想发展壮大简直是痴心妄想。所以,这也就是我国中小企业难以壮大的原因之一。
2、资金规模小
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在3000人以下,而其营业收入则保持在20000万元以内。而其年净利润则普遍维持在5000万的水平。如果企业想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或者有一个良好的融资途径。从融资方面来讲,主要有两种融资方式:1.向银行贷款。2.使公司挂牌上市。第一种途径比较直接,不过,其融资成本很大。第二种,更是一种限制。因为如果要在创业板上市,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发行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2)发行人最近两年持续盈利,并且最近两年得净利润大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营业收入大于五千万元。
3、市场压力大
经济学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企业中同样适用。由于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完善和公司的资金不充裕,导致了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企业想发展,创新是关键。没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没有充足的资金、又没有良好的管理团队,企业怎么发展?企业如何发展?企业何时发展?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当下中小企业所必须面对的,也是中小企业家们所必须解决的。
三、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不可小觑,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当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实际的对策,以期使中小企业早日突出重围,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其对策如下:
1、加大企业管理
企业的管理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将严重放缓中小企业发展的速度。所以,在企业管理中,一个精明的高级领导人加上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就是一个好的企业发展的开始。
为了使我国的中小企业摆脱当前管理、经营合一的困局,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出台一些法
律法规来限制企业高管的权利,适当监控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其纳税、出入账合理化、透明化。这样,对于基层员工才能起到激励作用,使他们更努力的去工作、为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事业奋斗。如果每个员工都能有“厂荣我荣,厂耻我耻”的观点,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何愁停滞不前?关键就是要严格控制领导层的权利,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公司治理、企业进步中去,而不是把共有资源转化为私人财产。这一点,才是重中之重。
2、提供融资平台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的困境,国家有关单位也提出了为中小企业“引路搭桥”的口号。2008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综合处处长王建翔同志在“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介绍,2008年上半年共有67000家中等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同时,王建翔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积极的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中小企业银行”,这将是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保障性银行。
新华社有关报道,从8月6日开始,中央人民银行将适度调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对全国四大商业银行调增5%,对股份制银行调增10%,其中,这些额外贷款额度只能提供给中小企业。以央行在年初规划大会上制定的今年的计划信贷规模3.8亿元计算,信贷额度调整之后,将使今年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增加近2000亿元。与此同时,国家税务局正在起草一本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法》,其主题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拟将中小企业的纳税起征点由30万提高为50万。
3、给予适当照顾
从2000年到今年的11个年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是适当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使其轻装上阵,为国家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其法律分别为:
(1)2001年4月20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2)2003年1月 1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3)2003年2月19日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4)2005年2月19日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5)2007年6月 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额若干问题,我们的任务极其严峻,亟需我们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不过,我们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眼高手低。而应该看清眼下的形势,从长计议,在国家大局发展的情况下,踏踏实实的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同时,适当考虑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给予适当照顾。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走出泥沼,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才能迅速腾飞,早日跨入世界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田丽 薛小奇 《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的分析研究》前沿2007年11期
2.亓红红 《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9月
3.杨旭《对中小企业的研究》民营科技2011年11月
第四篇:销售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销售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物有机肥和叶面肥的出现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生物有机肥的产业化解决了施用化肥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是其推广过程并没有因为有机肥的诸多优势而快速发展。那么,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结合本人的推广经历,就部分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产品定位不够明确
【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可有效利用大气中的氮素或土壤中的养分资源,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根系发达,提高坐果率,减少病虫害,延长保鲜期)。】
以上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有机肥(叶面肥),同时也是有机肥(叶面肥)的最大卖点,但当所有的有机肥厂家这样介绍自己的产品时,再优秀的产品也会混同于普通产品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围绕增产增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品品质等概念来塑造自己的产品形象,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卖点。以致企业内部的销售推广人员都无法准确的描述公司产品的品牌个性,更遑论在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百姓心目中留下鲜明的产品形象。增产增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品品质,这些产品功效的宣传在大方向没问题,但在具体的诉求上应有差异化的体现,应该结合企业产品的实际情况和老百姓的用肥习惯及语言方式进行巧妙的转化。对农户来说,一样的功效,我为什么选择价高的买?
对策准确定位产品,营造产品卖点,与普通有机肥形成市场区隔
二、农户认知不足,推广宣传缺位
绝大部分农民对于生物有机肥料的概念仍然非常陌生,对于肥料的要求以
增产为主要目的,而生物有机肥料的功效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相对增产而言,生物肥料的其他功效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等都是次要的,都是社会责任或者远期利益。让农户为社会责任或远期利益选择有机肥料是不现实的,除非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同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而
在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质异价同的现阶段,这样的双赢效果很难达到。
传统农业耕作模式根深蒂固,农民受传统种植模式影响严重,不愿意接受
新事物。很多人存有多施化肥即多增产的心理,因此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存在源头上的压力。从农民的角度而言,增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产量,收入自然就会增加。任何一个新产品的上市农户都会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之前,农户不会贸然选择有机肥而舍弃使用近30年的化肥,虽然农户已饱受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灾难性后果。目前各地的农技推广部门处于
“网破——线断——人散”的瘫痪状态,这迫使企业不得不扮演农技推广部门的角色,对农户进行施用有机肥重要性的常识宣传,而宣传的投入太大,会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时新兴企业的信誉又不能让农户放心,这使得新产品推广困难重重,当前社会上新产品众多,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农民识别能力差,往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企业上门宣传新产品往往引起农民的逆反心理,怀疑甚至排斥新产品。
对策无论哪种类型的新型肥料,要想走进农业生产,都必须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实实在在的肥效传递给农户,只有让他们明确认可新型肥料的优势之
后才有可能进行大面积的使用。因此,有针对性的宣传必不可少。
三、农户对价格敏感
目前我国整体消费水平偏低,在农产品市场中价格和安全性上大部分购买者倾向于前者。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梯度体系、质量监测、追溯体系未充分建立起来,购买层仍无法形成一股推动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动力。从而造成农户只对产量感兴趣,选择性的忽视产品品质和环保效益。因此在当前有机肥料的发展主要是向提高肥效和肥料利用率方向发展,而且一定要将成本降下来,如果不能让农民同样的投入取得相对较高的产出,即使再环保也是难以推广起来的。另外肥料的使用方法还要符合推广地区的施肥习惯,在没有政府引导下,农民的认知水平、生产习惯仅靠单个企业去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在农民的选择具有多样性,不仅有二铵、尿素等,还有复合肥,而且厂家众多,要想让他们转移用肥习惯,只能让事实说话。
叶面肥在目前推广过程中就遇到了难题,虽然肥效较高,但成本也高,农民难以接受。因为抛除产品品质的提高,仅就增产效果而言,公司产品与其他叶面肥的区别并不太大,但价格却相差较大;微生物肥由于牵涉到活体,放在土壤之后很难保证其活性,所以推广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小农经济下,很少有农户去选择虽然有高附加值但价格较高的产品。
对策在不降低肥料品质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压缩、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降低成本
四、流通渠道建设迟缓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的最终结果是让当地经销商来为企业进行肥料销售,因此,要稳定一个地区的肥料市场,不仅要让当地的农民得到实惠,还需要让所选择的经销商也得到实惠。但是在目前,进行传统肥料的经营仍然能够给经销商带来较丰厚的收益,因此,很多经销商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生物有机
肥料的推广上。很多经销点负责人说,他们目前销售的主要是销售尿素和二铵,虽然单位利润较低,可销量特别大,能够带来比较满意的收入。如果推广有机肥就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于未来的收益还不能肯定,所以绝大部分经销点在短期内不愿意参与有机肥料的推广。而且农民对肥料的认识也逐渐清楚,知道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氮、磷、钾,会对其含量进行对比,看到有机肥的含量低、而价格高,就很难接受。生物有机肥料在农民当中的知名度还比较小,很多人不知道,因此,现在许多经销商不愿意经营新型肥,因为经营意味着要自己费心去开拓,他们更愿意公司把市场开拓之后再进行经营。如果仅仅依靠生产企业自身进行推广,不仅很难能够在大范围内开展,还会对资金使用造成很大的压力。
对策
1、通过利益协调来为推广铺平道路。如设立独家代理,并保证代理商较大的利润空间,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经销商一般都会尽力进行新型肥料的推广。
2、考虑到绝大数经销商不愿意推广新产品的情况,或者可以考虑公司自建销售网络。优点是公司对渠道和终端能有效掌控,随时掌握第一线信息,缺点是公司推广投入高、资金压力大,见效慢。
五、推广人员知识面窄
公司推广人员全部为半路出家,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农学相关知识,即使对公司产品也只能死记硬背产品说明。在推广思路和营销方式上也存在严重不足。而有机肥的推广,需要推广人员具备跨专业多学科知识。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学习也只能是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
极大的阻碍了产品的推广,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愿意接受一个连自己产品都无法准确描述的推销人员。
对策加强公司内部培训,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
第五篇:依法行政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全县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2005年以来,县监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行政机关为民服务水平为根本,通过维护行政纪律,推进依法行政,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进了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对密切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近几年县监察局的工作实践来看,发现了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依法行政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对于依法行政工作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还只是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当中。个别执法人员身上还存在长官意志,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凭经验办事,想当然决策,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有待提高。
2、依法行政工作混乱,存在交叉执法形象。行政执法队伍过多、过滥,行政执法权分散,部分行政机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不清,造成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发生。有些行政机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些行政机关越权执法,实施了不属于行政管理范围内的行为。
3、行政执法目的不明确,存在以罚代管形象。有些行政机关,执法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带有强烈的利益色彩。目前,个别执法队伍为了小集体利益,主要来源靠罚款,罚得越多,返还的越多,“执法养人,养人执法”,执法与执法者的自身利益直接挂钩,造成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背离。一些部门之间有利争着上,无利躲 着走,争管辖,争权力,争罚款,造成重罚轻管,以罚代管。
4、基层政府权力弱化,执法工作协调不力。现行法律规定基层政府能直接执法处理的职权屈指可数,然而基层工作包罗万象,头绪繁多,基层政府无权处理的一些问题,其行政权都属于上级有关职能部门,当群众有要求,基层政府无法满足,与相关部门又缺乏沟通衔接,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对群众的合理要求“爱莫能助”。
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治意识。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专断作风、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的观念。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身体力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同时,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逐步营造一个行政法制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依法行政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一是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准入机制。明确规定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基本条件,切实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制度,采取公平竞争的方法,择优录用,把好进人关。二是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所有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课时的执法培训。通过培训,有效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淘汰机制。对一些不具备基本的政治、法律素养,不符合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以及严重违法违纪的人员,必须及时清理出行政执法队伍。
三、加强监督检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是推进 依法行政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开展经常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通过监督检查推动依法行政工作规范开展。二是要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要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审查,防止问题文件的出台和实施。同时要落实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保证文件的严肃性。三是要推动决策权、审批权等重要行政权力的规范运作。要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防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现象的发生。四是建立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行政许可备案制度。行政机关作出的数额较大或影响较大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及时上报上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五是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认真梳理执法依据,将执法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法单位、落实到每一个执法岗位和每一名执法人员身上。六是要健全行政投诉制度。县级人民政府要公布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地址、电话及服务内容,认真查处群众举报投诉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四、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一是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合法合理、精简、效能、权责统一、公开透明、监督制衡等原则,督促县政务大厅在健全完善大厅各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工作人员管理,不断转变服务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审批事项的审批标准、条件、责任、权限、时限等做进一步规范,积极实施“一站式”服务的阳光政务工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二是要积极推行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建议县政府成立县招投标中心,对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按照“能推向市场的一律推向市场”的原则,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三是要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制定出台全县依法行政协调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从制度上规范、约束一些机关和公务员中存在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对各项依法行政工作要慎重研究,合力部署,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越权执法等问题的发生。
五、加大惩戒力度,严肃责任追究。要把依法行政工作与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要针对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工作效率低下、群众意见大,但又不触犯法律、够不上党政纪处理的干部,制订出一套效能告诫的具体办法,并把依法行政考评、效能告诫与公务员考核有机地结合,提高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水平。确定操作性强的依法行政责任追究方式,按以人为本,教育为主,严肃执纪、从严治政的原则和要求,视应受追究的责任大小、情节轻重等不同因素,给予被追究人警示谈话、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扣发奖金、调离岗位、免去职务直至责令辞职、除名解聘或给予行政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等多种追究形式,以使依法行政者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工作健康开展。
古浪县监察局
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