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期浙派名师课堂教学听课感受(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4:4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78期浙派名师课堂教学听课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78期浙派名师课堂教学听课感受》。

第一篇:第78期浙派名师课堂教学听课感受

第78期浙派名师课堂教学听课感受 刘海平

4月16日——17日,“第78届浙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于杭师大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共展示了八堂课,其中,有教材中的原型课,也有拓展课,还有自编教材课。这八堂课,令我的感受有很多,现择要阐述几点:

一、课堂气势磅礴大气 李霞老师《生物的性状》、朱映辉老师《化石大发现》、徐杰老师《形形色色的动物》、张晓萍老师《食物链和食物网》等课,教学中无不呈现出名师的气势和风采。他们精细的环节安排,艺术化的教学风采,幽默的课堂语言,灵活的教学机制,从出场到课堂收尾,都令我感到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几乎难以挑出其缺憾。

二、课前准备细仔周到

施昌魏老师《浮沉子的秘密》,展现了他创新化的浮沉子。经过改革与创新,既使浮沉子增长了上浮与下沉的路程,又不使浮沉子被手挡住,清晰可见,演示效果明显。

张晓萍老师《食物链和食物网》,电子化的学习包,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增强了趣味性与形象感。试想,如果让学生单从文字中摄入食物链的信息,与动画式地摄入食物链的信息,其印象的深刻度,知识记忆牢固度,与对知识的理解度,都是后者丰富得多。

上述列举的例子,都充分显示出名师们课前准备所花的大量时间。也正因为课前准备细致了、详尽了,才使得教学的效率高了,学生的理解透了。

三、教学理念以生为本

李霞老师《生物的性状》一课,很好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从植物开始导入,再到兔子毛色性状的研究,一直到人的6组基本性状的研究,其中所隐含或涉及的概念,如“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性状”、“遗传”、“变异”都自然而然地由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概括,自主总结,没有教师强加的痕迹。还有,学生的认识总是步步深化,逐渐走向精确化的,所以李老师也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如当学生回答颜色的性状有黑色和白色,李老师追问,你是指什么的颜色?学生又自纠答:兔子的颜色性状。然后李老师又进一步追问,是兔子的什么的颜色?学生意识到后,又改为兔毛的颜色性状。长此以往,不仅学会学懂了科学知识,还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大为提高。

四、课堂收尾意尤为尽

无论是徐莹莹老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还是《袁亚军》老师的拓展课《眼睛》,反正,每一堂课都让人觉得40分钟的时间过得很快,待课堂收尾时总是觉得还想听,就像收看电视连续剧一样。足见课堂教学的高超艺术。不愧为活动的名题“课堂教学艺术展”。

第二篇: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听课有感

且行且思

-------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听课有感

诗人何其芳说秋天是宁静悠远的,而我觉得其实秋天也不乏夏日的激情。

11月5日,2010之秋的“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如约而至。中心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多个省的专家和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静心倾听着每一堂课。上课名师们精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不断出现的高潮迎来了听课教师们的一次次掌声,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日常教学有了深刻的反思。语文教学泰斗余映潮、特级教师韩军、喻旭初、新秀金晓燕等,不仅展示自己精深的教学思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而且还引领与会语文老师进行智慧火花的碰撞、思考和争鸣。

时常听同行说“上课要上出一个‘我’来”。我觉得听过八位名师的课,每堂课都能有自己的个性,都具有学习意义。对于正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收获颇丰。

金晓燕老师执教语文拓展课《生命常常如此之美》。《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是乔叶散文集《天使路过》中的一篇文章,它文质兼美,作者写了“这些尘土一样卑微的人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之美。我觉得读乔叶的作品,有一种漫步在西湖苏堤时的惬意和悠闲。金老师抓住“美”,通过“发现美——感悟美——寻找美”来体味“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走进文本,感知文本,感悟文本,升华文本。从文本拓展到生活,使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而且这堂课做到以文讲文,金老师在执教过程中大量引用《天使路过》中的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句,将这些语句完美地穿插在文本阅读中,水到渠成,既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感悟,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继续阅读。总之金老师这堂课可谓是文章之美、人物之美、生命之美、作者之美、课堂之美,深深地折服了我们。

余映潮老师为我们执教了七年级简短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这堂课沿袭余老师创立的“板块教学”,这堂课他安排了“朗读、辨析、品析”三个板块。余老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朗读,从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文章,到“进行有力度的训练”,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两个层次,再深入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余老师又用两两相对的五个小问题认真梳理了全文的知识点:“两个意义难解的字或词”、“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美字”、“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别的词”、“两个不同形而意义相近的词”、“两个能表达全文要义的字”,教学思路异常清晰。最后是品析文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余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恰到好处地讲出了“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有详有略的故事,这是一个余味悠长的故事”等。最后总结“读文析—--语;读文识---礼”。整堂课井然有序,余老师总是和颜悦色,慈祥地为学生解答疑难,使学生在这堂课上不仅熏陶了文言意蕴,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也是余老师“新简实活”教学理念的实践体现。

建兰中学的王旭东老师挥洒自如,他的教学风格具有创新性。在教学中他的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人文积淀,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执教《水调歌头》,开场以自己满含感情的朗读导入,初步将学生带入《水调歌头》特有的情境中,继而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朗读、诵读方式来与文本进行沟通,从而走进文本,走近诗人。一直以来自己比较惧怕上诗歌,一是因为自己的文学底蕴不够,因而底气不足,再是这样的课型没信心把握,听了王老师的课才发现诗歌的课也可以上得如此激情澎湃,如此有效。但是谈一点本人拙见,王老师设计的展现学生预习成果这一环节,我觉得不妥。学生的预习成果体现出学生课前预习非常成功,有老师提出质疑:既然学生在课前已经基本“吃透”诗歌,能写出高质量的感悟,那么还上什么课呢,不是画蛇添足吗?所以我们建议在诗歌赏析之后让学生当堂写感悟呈现杰作,效果会更好。总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让我们明白了:诗歌也是可以这样上的。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选取的不是我们成人的视点,而是一个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仿的少年人的视点。一个少年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世界,观察和感受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成年人看待世界、看待人,是与少年人有所不同的。这篇小说由特级教师韩军执教,韩老师的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便是领着学生跳跃性地读文本,在朗读文本的过称中,弄清人物基本关系,梳理故事基本情节,听读故事情节高潮,动作外貌心理语言,风景描写称呼变化。这堂课的设计给在场老师眼前一亮的便是两份信的设计:《一封没有寄出的信》(于勒写给家里人的第三封信)、(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菲利普未公开的日记》(父亲的信),学生通过设想这两份信的内容,更好地通透了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赵富良老师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赵老师的课紧贴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能深刻体会课文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这堂课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借助文本蘸满情感的语言与鲜明的对比手法,体悟文章内容;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用朗读震撼心灵巧妙的延伸,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杨聪老师是有个性有才华的年轻老师,他的课也如他人一样有个性有才华,他上了鲁迅的《雪》,从文学语言角度解读文本。阮长海老师教的《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用夸父和共工的共同点作为切入点,教学设计独树一帜,充分体现课堂的有效性。

名师们上课风采各异,评课的大师们同样因为他们睿智而精妙的点评给我们带来很深的触动和启发。

有时我深深感到教育的现状偶尔会逼迫语文教学很无奈地走向功利主义。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坚守语文教学岗位,我想今后我更会从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出发,且行且思,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坚持以学生为本,讲求课堂的有效性,上出一个“我”来。

第三篇:浙派名师听课有感[范文]

“浙派名师”听课有感

11月3、4日是双休日,原本这个双休日会和往常的其他任何一个一样没有什么可言说的:睡睡懒觉;看看电视;逛逛淘宝或超市;览览网页什么的,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觉就浑浑噩噩地过去了。但是这次却因为“浙派名师”的听课而觉得异常的充实和富有意义。两天里听了8位老师的展示课。八位老师有来自省内的,有来自省外的;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有踏入教师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有男老师,有女老师;有的亲切随和,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内敛儒雅,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围绕着“新课标,新解读,新思考”的主题向大家诠释了他们对历史与社会课堂的独到解读和理解,让我们获益匪浅。

下面我想就两堂课谈自己的一点粗浅感受,以此来证明自己确曾参与过他们的课堂,或者说他们的课确曾引起过另外一个人的共鸣或者思考。

(一)方海东老师的《礼乐文明的确立》

这一课不好上,正像方老师在后来诠释这堂课的设计时所说的那样。我自己也上过这一个内容,也有过切身的体会。虽然内容很简单明确,就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但是要上出味道来,上出深度来就有一定难度。但是这一节课方老师做到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从宗法制开始了解,但是方老师别出心裁,从礼乐制引入,并且以非常生活化的“根据图片找不同”的游戏方式,让原本抽象的主题变得具体而生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整堂课方老师大量地引用古代文献,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历史底蕴深厚,知识渊博,并且能联系当下的实际生活,进行古今的对照,不断地进行时空的穿插和转换,对于学生是不断地进行引导启发。但是可能很多材料是文言文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些晦涩,同时给学生看材料的时间也比较有限,所以使得这堂课的后面部分显得有些仓促和沉闷。可能真的是如后来专家点评的那样对于杭州学生的学情不了解或者没有了解。但是总体上我感觉这堂课是成功的。朴素但是有深度并且充满着人文的气息,就像历史本身。

(二)陈海旺老师的《议会对王权的胜利》

建筑——流动的时间。陈老师以建筑为线,链接起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建筑为线,以事件为索,以建筑为提,以历史为纲,将学生所要了解的东西承载在几幅图片中,还原历史以现场感和生动。教学设计别具新意。我很喜欢这堂课的设计。与方老师的内敛憨厚不同,陈老师在课堂上极富激情,语言幽默,极富煽动性,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极为吻合。陈老师也非常重视启发,提问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但是这样可能会造成像后来专家所点评的那样出现所谓的知识的碎片化。还有课堂后面的环节——对材料的探究,可能给学生的时间有点少,加之材料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要学生得出老师理想中的结论有些牵强。毕竟,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可以探讨的课堂。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仍然不失为过程流畅注重细节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的一堂好课。

第四篇:2014春浙派名师听课有感

2014春浙派名师听课有感

徐利伟

2014年4月12日、13日两天,我有幸去杭州师范大学参加了2014之春浙派名师暨全国小学美术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学者等。名师专家通过自己的课堂演绎或讲座点评,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两天的学习让我近距离见识了名师们的风采。老师们高超的课堂教学水平,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扎实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回想起来,我好像仍置身于那一堂堂鲜活的观摩课中,被名师所牵引,感化,钦佩、折服。

“课堂是学生快乐与智慧的发源地,也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这是我在这次浙派名师小学美术经典课堂观摩活动中最大的感慨。的确,在课堂中只有做到学生乐学,能够有所收获,一个美好、和谐的课堂才会得以构建,美术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享受快乐的场所,教师也才能在其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

一、要关注课堂的情感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创设体现民主、自由,充满关爱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情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会被压抑,学生才能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愉悦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展示师生才华的平台,教师应充分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创新的机会。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远比获取一种数学结果更为重要,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任务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质疑,勇于争论,善于思辨,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和发展,学生才能从课堂中真正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三、要关注学生的体验 正如李力加教授所说的:美术学习不应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受动的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性主题的探索与发现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名师的课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引领,“课堂是学生快乐与智慧的发源地,课堂是老师生命价值所在。”这种境界不是一两天能够达到的,需要我们不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我们的“课感”,更需要我们用“思考和行动”来落实,用“实践和反思”来提升。

“2014年第76届浙派名师暨全国中小学美术名师经典课堂教学”

——————培训有感

梅芹

2014之春第76届浙派名师暨全国中小学美术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于2014年4月12日在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如期举行。

“浙派名师暨全国中小学美术名师经典教学艺术展”是学科教学艺术的盛会,是各地名师展示其卓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才艺的舞台,是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流行色和风向标,更是中国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发布会。

智慧的火花来源于灵感的碰撞。2014之春第76届浙派名师暨全国中小学美术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主题为“情意教学,生长课堂”,在美术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深入,在美术课堂中引发学生的审美成长与心智成长。围绕“情意教学,生长课堂”这一主题,12位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将自主选择课题,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公开的演绎、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精彩课堂,引发观赏者的“头脑风暴”。

传承经典,海纳百川,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此次的展示中一一登台亮相“浙派名师暨全国中小学美术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将时尚与传统、华丽与简洁、经典与平凡相融汇,一脉相承和异质文化相结合,在美术引发生长的主旋律下,各具风格的教学华彩乐章奏响。

本次的教学展示为其2天,首先为教师们展示的是来自苏州的名师沈兰老师,沈老师为大家展示的是《自然的表达——图案的奥秘》本课教学中通过图案阅读的方式解析重构图案中所蕴含的美术法则和基本构成,使学生认知到图案这一艺术形式的文化渊源,体验和感受图案造型的基本组成和视觉源头,并对图案这一艺术形式有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沈老师朴实的教学语言和亲切的教态,让在座的老师深深的感受到沈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接下来是杭州三墩镇中心小学的章献明校长为大家带来的《麻花辫》。在这节课中最让人感到有新意的是章校长让同学们下台为女老师们扎辫子,通过现场的感受,了解麻花辫的编织方法。然后再拿出一条巨型的“绳子”让孩子们用一条绳子来编织麻花辫,章特让同学们充分的发挥想象,开动脑筋,思考一条绳子怎样编成麻花辫,在章特启发下,同学们很快学会了编的方法,本节课孩子们不但感受到了新的学习形式更体会到了实用艺术的魅力。紧随其后的是来自平湖市的彭晓宁老师和广州的陈均老师,两位年轻老师的课充满了活力和新意。充分的展示了各地区年轻老师的实力。

接下来的一天里由来自青岛的特级教师苏美荣老师和富阳市吴湘云老师,还有南京琅琊路小学教师黄黎敏和杭州市文澜中学的陈芳老师冯别为大家执教了《春天的畅想》、《工艺招贴》、《乞力马扎罗的身影》《长卷的魅力》四节风格迥异的课,虽然名师们的课都各有各的风格,有的简单朴实、有的华丽而气场强大、有的娓娓道来,但是从名师们的课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关注学生的发展是课堂的核心。

在整个过程中除了名师的课堂演绎,还有名师的课后诠释、名师的专业引领、名师与培训者互动,从激发智慧、课堂机智、应用操作等多维度呈现美术教育真谛。通过名师们的课堂演绎、课堂评析、观点阐述和理念的阐述、使听课的教师们能更广、更深地思考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本质问题,同时专家们对名师们的课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整个活动让教师们都感到听有所获、研有所长!

第五篇:浙派名师的听课感悟

浙派名师听后感悟

张雪营

11月7号去杭州师范大学听浙派名师的听课活动,短短的1天时间里,由各家名师、教师展示的4节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课堂授课水平之高,对教材内容挖掘之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之精彩,让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长期以来,数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的结果,轻探究的过程;重反复的练习,轻情感的满足„„这一切,使学生对数学很难激起兴趣。他们感到数学是枯燥的、烦琐的,数学几乎等同于做题,而且没完没了。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使他们感到数学是有趣的。

通过郑老师、王老师,两位教师对于《命题与证明》的讲解,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对于一节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切入点,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进入我们的“陷阱”,从而开始一节新课的学习。同时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用比较白话、学生易懂的词句,来进行一堂很枯燥的数学证明的教学。王老师一堂数学课张弛有度,通过很好地掌握学生的现阶段情况,有效的控制学生的,并对下节课教学起了良好的铺垫,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章老师的《你的判断对吗?》中,时刻与学生有着很好的互动,并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之交流。这样把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起,你还用担心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吗?这就是老师的智慧,做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就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多提供一些既能学习到数学知识,又让学生感觉有趣的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充满活力与魅力。但是由于学生的现阶段学习,并未学习到平行四边形,所以对于动手拼平行四边形这个环节耗时过多,便造成了龙头蛇尾的感觉。尽管有小的瑕疵,但总体来说,这一堂课还是很精彩的。领略到大师的教学艺术,我看到了学生的智慧,听到了富有思想的回答,亦听到过诙谐的回答,让人忍不住为他们鼓掌,同时也忍不住为老师的教学喝彩,因为她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精确及魅力,让学生触及到了数学的本质,从而在内心发出强烈的震撼。让学生觉得数学的简单,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智慧,是还原数学最朴素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释放学生的潜能。而为了做到这一点,老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设计才是最关键的。

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道路却是长久的,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让学生对于数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中走的更远。

下载第78期浙派名师课堂教学听课感受(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78期浙派名师课堂教学听课感受(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派名师学习感受1

    真实的语文 ——2012浙派名师初中语文观后感十一月的杭城,细雨濛濛欲湿衣。烟雨笼罩之下,撑一把雨伞匆匆赶路,没有雨巷里丁香姑娘的愁怨,只有快一些再快一些的赶场、赴约。 杭师......

    浙派名师培训感悟

    培训感悟 4月12日和13日,我有幸参加了“浙派名师小学语文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两天的培训安排得十分紧凑, 我们欣赏到了8节由各级名师:如著名的王崧舟老师、张祖庆老师,也有刚......

    名师课堂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听课国培专家心得 2017年3月2日,我有幸走进了名师课堂,聆听了来自北京市及江苏省的四位特级教师的四节数学课。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四节示范课,聆听了四个学术报告,听了这......

    《名师学堂》听课感受

    《名师学堂》听课感受今天,教研室组织的《名师学堂》活动,使我有幸聆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收获颇多,感受特别深刻。1、展示《新课标》的新理念.贺梦颖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和王艳......

    浙派名师赴永交流活动体会

    浙派名师赴永交流活动体会六月五日有幸参加了县局组织的浙派名师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心中颇有感触。本次活动由永昌县教育局组织,河西堡第一小学承办,邀请了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北派名师听课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 宏升中心小学 王瑞琪 为了能够有效地落实课程改革,在创新中求发展。我们小教部以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为己任。在师校领导的支持下,本周(2014年11月8日)我们小教部组织......

    第11届浙派名师暨长三角小学科学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

    第11届浙派名师暨长三角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 为展示江、浙、沪地区中小学界名师精深的教学思想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引领学校课程发展的未来走向,引发同行的思考和争鸣,推动基础教......

    名师示范课听课感受(推荐五篇)

    名师示范课听课感受 所有人的成长与成熟,既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与摸索,也离不开朋友同事的帮助与上级领导的关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如此。入职以来,学校组织了师徒帮对、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