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摩重庆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习作课教学)有感
观摩重庆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习作课教学)有感 四月的重庆,阳光明媚。带着欣喜和期盼,我们走进了重庆市沙坪坝体育馆,有幸参加了重庆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习作课教学”听课活动。走进会场,一幅幅标语让人耳目一新:“乐习作,抒发独特感受;巧引导,激活儿童思维”,“自由表达,个个会写,营造气氛,人人能说”,“灵耳朵,善倾听,天地广阔;亮眼睛,勤观察,世界神奇”,让我们感受到这次习作赛课活动全新的气息。
我和来自全市3000多名教师、50多位教研员一起亲眼见证了16位赛课教师呈献的精彩的课堂,领略了他们的教学风采,感受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氛围,见识了他们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16位赛课教师,16堂习作教学课,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大赛所传递的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新信息让我受益匪浅。
一、乐习作——激发兴趣,营造快乐的习作课堂
教育家赞可夫也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由此可见,良好的写作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乐习作,抒发独特感受”是本次作文赛课的主题之一,参赛教师都十分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如何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方面下足了功夫。因此,老师们把平时儿童爱玩的、爱看的、爱做的游戏、魔术等搬进了课堂,让学生沐浴在快乐的习作课堂氛围中幸福地成长。如潼南县梓潼小学的贾悦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彭水县羊头铺小学的张小红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玩“添嘴巴”的游戏,秀山县东风路小学申小艳老师让学生跟着大屏幕模仿QQ企鹅头像的各种表情,还有的老师组织学生“搬手劲”,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表演魔术。当然,还有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的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激发了内心创作的兴趣,学生作文的思维更开阔,思维更趋于完善,从而增强 学生作文的趣味性和信心。
二、巧引导—— 从内容入手,开阔思路,开放习作素材
小学生习作一定要以内容的指导为主,习作指导环节基本思想是“从内容入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本次参赛的老师们都突出了习作指导从内容入手,依托生动具体的内容去进行形式上的指导。他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都十分注重让学生大量地感受内容,在增强对内容的感受之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句式进行表达。
本次作文教学课中,所有参赛教师不约而同地注重从内容入手,教会学生勤观察、善思维,落实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表述具体、生动、形象。内容是怎样来的?其来源有哪些?归纳赛课老师的做法:
第一是调动学生积累,包括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尤其要注重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如北碚区朝阳小学周辉老师执教的《传统节日中的习俗》,老师运用猜谜游戏、齐读传统节日儿歌、多媒体创设情境和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调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在头脑中迅速活跃起来,为习作表达奠定了基础。
第二是创造开展活动,让学生个体体验。做某一个活动,做某一个游戏,再进行内容上的表达,这是创造体验,这也是习作的内容的一个来源。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添嘴巴游戏”、“吹鸡毛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看桔子”、“剥桔子”、“尝桔子”等,及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表象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让学生获得充实的习作素材,提高了写作能力。这样让学生亲身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既有乐趣,又为个性写作打下了基础。
第三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童话家,他们是五彩绚丽的梦幻的制造者、追求者。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如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李婷婷老师执教的《我会变》,教师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以学生想象 “变成海鸥” 的内容为教学的线索,一步一步巧妙地引导学生讲清楚、讲生动,完成了“习作要求”中的各个目标,达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效果。沙坪坝区滨江小学的陈慕阳老师在引导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学中,更是引导学生“朝向想”“朝后想”,让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说起来”“动起来”,启发了学生如何想象,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即使在一些“写实”的作文教学中,也离不开引导学生联想,如《吹泡泡》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想象:“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它们飞上了蓝天,想„„;它们飞进了校园,想„„;它们飞进了草地,想„„”。通过引导想象,开阔了学生思路,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
三、转行为——扎扎实实、朴朴实实、简简单单教作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语文教育名家杨再隋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针对当今一些语文课堂出现的一股浮华之风、授课者而极尽“包装、渲染、夸张、展示”等手段,极力追求奢华、轰动、精彩、艺术”的课堂效应,呼吁:让我们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其实作文课也一样,也应该倡导“转变教学行为,扎扎实实、朴朴实实、简简单单教作文。”
在本次大赛中,老师们尽量摒弃了那些表面上的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摒弃了那些虚浮的东西,使课堂教学达到真实、朴实、扎实的效果,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了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如奉节县师范附小的杨蓉老师执教的《走进果园》,课堂教学中没有那些奢华、热闹的表演,也没有绚丽耀眼的课件,就是实实在在的引导学生有顺序观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强调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进行观察,还要把自己感受写进去,扎扎实实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沙坪坝区红糟房小学的王兰老师在教学《写一种动物》时,采用“慢镜头,抓动作;看动作,猜想法”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重激励——多元评价,有的放矢
讲评课重在交流评析、指导写法,解决“怎样表达、表达的效果如何”的 问题,让学生“有话能表达”、“有话善表达”。即如何做到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文从字顺、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等要求。
在课堂教学作文评价环节中,几乎所有参赛教师都注重以肯定优点为主,在展示、交流、对话中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精心呵护亮点,哪怕一个词用得恰当,一个句子写得准确都会毫不吝啬地激励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佳”。如垫江县的陈维老师在《看图编故事》中采用“五星级”评价法,按“写清楚——有序写(一星);写具体——动作、神态、心理(二、三、四星);好词佳句——五星”的评价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争“星”的机会。
同时,老师们注意通过各种形式在多元评价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不断鼓励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还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等形式,让学生主体作用贯穿整个作文教学环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评价的实践机会。如开县汉丰三校的桂春香老师在《编童话故事》教学中,让学生当《童话王国》的编辑,评一评作文;沙区的陈慕阳老师,在修改前让同学评价:哪最有趣,提一点建议;在学生修改后,再评价,注意修改后的地方。这样使得评价多元化,学生广泛参与评价,效果较发了。总之,这次作文赛课听课活动,不仅向我们传递了作文教学方面的新理念、新信息,而且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文教学的魅力,领略了那些优秀的青年教师的风采,收获颇多,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篇:观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感
观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感
镇泉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留意观察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去体会,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放飞心灵,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爱上习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徜徉其中,快乐其中,获益其中。
上一次,我有幸观摩了重庆市举办的“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赛课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此次习作课堂教学赛课活动分为习作指到与习作讲评两部分进行。
这几堂习作教学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习作指导中,教师 都紧紧围绕习作题目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表达的欲望,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畅所欲言,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相机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写作。
习作讲评是习作课堂教学的第二次指导过程,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开放与生成的过程。在习作讲评中,教师紧扣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以及对作文修改过程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不断积累习作的情感,提高习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教师鼓励学生在自读、互读、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正确欣赏、借鉴并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刘洪老师所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单元习作指导《漫画的味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8年,是所有中国人为之激动,为之骄傲的一年,刘洪老师就抓住了奥运这个主题。在上课前,他给大家出示了体育明星小罗纳尔多、刘翔、姚明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他们的认识。然后再展示了关于这三位体育明星的漫画,让学生在初步理解漫画的基础上,给姚明、刘翔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提出希望,并说说自己对即将举行的奥运会有些什么期望。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改变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所谓读书之道,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奥运。接着,让学生说说对即将上课的刘老师有些什么期望,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上课伊始,刘老师要求学生齐读漫画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感知漫画的概念后,出示了一幅漫画。漫画的内容是:一个孩子坐在电视机前,让妈妈给他倒水,让爸爸给他拿苹果,让奶奶给他洗脚,让爷爷给他捶背。学生欣赏完漫画后,根据提示要求说说漫画的内容,再说说漫画作家的用意。由于这一幅漫画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大家都敞开了话匣子,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刘老师让学生画出漫画的续画,这就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接着,刘老师出示了一道算式:“溺爱+依赖=?”同学们众说纷纭,答案精彩纷呈,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应该是: “溺爱+依赖=一事无成”。紧接着,刘老师让孩子们讨论:要怎样做才能成材,给了孩子们自由发言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说,尽情地说,说出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心中所悟。在习作课堂教学指导课最后,刘老师总结了漫画习作的方法:那就是要看懂漫画,体会漫画作家的意图,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升华情感。在习作讲评中,刘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比如:生生互改,集体修改,让学生明白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习作课,刘老师将漫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漫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懂得了:要上好习作课,就要注重学生的积累与运用。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他们往往为了应付了事,总是随意编造,不是抄抄摘摘,就是胡乱拼凑,写出来的文章语病甚多,不合事理,笑话连连,老师的评价自然好不到哪儿去,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写作提不起兴趣,即使老师的引导很出色,还是激发不起学生的习作热情,致使写作训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在每学年16次左右的习作练习中,我发现有些习作题目学生完成得不错,这是因为学生胸中有这方面的积累,命题的内容是学生经历过的,由于题目出到了学生的心坎上,所以人人都有话说,写出了真情实感。鲁迅先生说得好“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或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由此可见,要想学生作文写得好的最直接的途径是多积累、多动笔、多修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学习中学到的知识,积累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课内知识的积累。教材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典型范例。如果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积累,这无疑是一笔很丰富的财富。因为精选到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譬如:文章精彩的、细腻的景物描写,作者独具匠心的材料安排,都值得学生学习借鉴、运用。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注重学生的积累应用。作者遣词造句都有其内在的含义,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运用,就一定要在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教师对学生要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使之真正地为学生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而不是蜻蜓点水,稍纵即逝,成为过场。
2、注重课外的延伸。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主”,以优秀课外读物为“辅”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其次,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做适当地摘抄,也可以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第三,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展览、评比等活动,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或者开展小小故事会,把在课外书中看到的精彩片段讲给同学听;或者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保证读有所获;或者举行班级演讲比赛,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成功与喜悦。
3、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朗读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强记忆,更有助于理解,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唯有多读感悟。宋代理学家朱熹就曾强调“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当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时,在习作中就会把心中所想的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古至今,许多有成就的文学家哪一个不在“读”字上下功夫?把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促使人向上奋进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积累到的一笔最大的财富。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就像一座塔的塔基,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应该扎扎实实,越发到了顶端才越发神奇诱人。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指点学生掌握和运用学过的知识,使之转化为一种能力,一种在习作中应用自如的能力,达到真正的写作要求。
通过这次学习,还让我懂得了:求真,是小学习作教学的灵魂。习作教学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写真实的事物,体现孩子们纯真的特点,抒发他们的真情,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或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一、真实——根植于生活的沃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有的文章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反映真实生活的,小学生习作也一样,它真正的本源是现实生活。因此,习作教学要与小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习作训练要扎扎实实地建立在孩子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引导孩子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与孩子家庭联系,转变观念,让家长把孩子带入多彩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学校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借助各种形式体验生活。让孩子们了解人生百态,让孩子尝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窥视生活的真实面目,使他们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对人生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有了丰富的生活基础,也就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资源。特别是丰富的生活给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精神体验,这都为习作打下情感基础和动力基础。第二是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让孩子们学会记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在记日记的同时让孩子进行适当的思维,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参与生活,体验真情,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教育,思想趋向成熟。最后把习作建立在生活这个坚实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才能写出我们期望的文章来。
二、纯真——放飞儿童的天性。少年儿童有着非常烂漫的天性,无比纯真的思想以及非常活跃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进行习作教学有利的先决条件和非常可贵的习作资源。写作是个性化很强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孩子的特点,开发他们的灵性,张扬他们的个性,使习作充满童真、童心、童趣,抒发孩子们纯真的情感,通过这次的习作课堂教学证明,顺应了童心,让孩子真诚坦言,就能引爆孩子们藏在内心深处纯真的情感,就能使习作训练焕发出生命的光华,这才真正体现了“习作追求真、善、美”的宗旨。
三、真情——不拘泥于呆板的事实。习作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心智活动,作文是孩子们的精神产物。《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感情真实”,表达“真情实感”。但是简单的事实不一定能等同于真情。我们在习作教学时,不但要保护孩子纯洁心灵的独白,还应当鼓励,让他们千方百计地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心灵里最真切的情感,让学生在习作中具有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的作品更具有灵性。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小学习作训练是学会表达,开启心扉的开端。小学习作教学必须要紧紧抓住其灵魂——求真,才能为以后写出“真文”学做“真人”打下基础。
第三篇:观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感
观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感
镇泉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留意观察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去体会,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放飞心灵,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爱上习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徜徉其中,快乐其中,获益其中。
上一次,我有幸观摩了重庆市举办的“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赛课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此次习作课堂教学赛课活动分为习作指到与习作讲评两部分进行。
这几堂习作教学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习作指导中,教师 都紧紧围绕习作题目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表达的欲望,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畅所欲言,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相机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写作。
习作讲评是习作课堂教学的第二次指导过程,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开放与生成的过程。在习作讲评中,教师紧扣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以及对作文修改过程等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不断积累习作的情感,提高习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教师鼓励学生在自读、互读、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正确欣赏、借鉴并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刘洪老师所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单元习作指导《漫画的味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8年,是所有中国人为之激动,为之骄傲的一年,刘洪老师就抓住了奥运这个主题。在上课前,他给大家出示了体育明星小罗纳尔多、刘翔、姚明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他们的认识。然后再展示了关于这三位体育明星的漫画,让学生在初步理解漫画的基础上,给姚明、刘翔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提出希望,并说说自己对即将举行的奥运会有些什么期望。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改变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所谓读书之道,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奥运。接着,让学生说说对即将上课的刘老师有些什么期望,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上课伊始,刘老师要求学生齐读漫画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感知漫画的概念后,出示了一幅漫画。漫画的内容是:一个孩子坐在电视机前,让妈妈给他倒水,让爸爸给他拿苹果,让奶奶给他洗脚,让爷爷给他捶背。学生欣赏完漫画后,根据提示要求说说漫画的内容,再说说漫画作家的用意。由于这一幅漫画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大家都敞开了话匣子,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刘老师让学生画出漫画的续画,这就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接着,刘老师出示了一道算式:“溺爱+依赖=?”同学们众说纷纭,答案精彩纷呈,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应该是: “溺爱+依赖=一事无成”。紧接着,刘老师让孩子们讨论:要怎样做才能成材,给了孩子们自由发言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说,尽情地说,说出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心中所悟。在习作课堂教学指导课最后,刘老师总结了漫画习作的方法:那就是要看懂漫画,体会漫画作家的意图,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升华情感。在习作讲评中,刘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比如:生生互改,集体修改,让学生明白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习作课,刘老师将漫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漫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懂得了:要上好习作课,就要注重学生的积累与运用。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他们往往为了应付了事,总是随意编造,不是抄抄摘摘,就是胡乱拼凑,写出来的文章语病甚多,不合事理,笑话连连,老师的评价自然好不到哪儿去,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写作提不起兴趣,即使老师的引导很出色,还是激发不起学生的习作热情,致使写作训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在每学年16次左右的习作练习中,我发现有些习作题目学生完成得不错,这是因为学生胸中有这方面的积累,命题的内容是学生经历过的,由于题目出到了学生的心坎上,所以人人都有话说,写出了真情实感。鲁迅先生说得好“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或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由此可见,要想学生作文写得好的最直接的途径是多积累、多动笔、多修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学习中学到的知识,积累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课内知识的积累。教材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典型范例。如果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积累,这无疑是一笔很丰富的财富。因为精选到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譬如:文章精彩的、细腻的景物描写,作者独具匠心的材料安排,都值得学生学习借鉴、运用。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注重学生的积累应用。作者遣词造句都有其内在的含义,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运用,就一定要在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教师对学生要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使之真正地为学生以后的习作打下基础,而不是蜻蜓点水,稍纵即逝,成为过场。
2、注重课外的延伸。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主”,以优秀课外读物为“辅”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其次,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做适当地摘抄,也可以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第三,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展览、评比等活动,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或者开展小小故事会,把在课外书中看到的精彩片段讲给同学听;或者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保证读有所获;或者举行班级演讲比赛,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成功与喜悦。
3、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朗读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强记忆,更有助于理解,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唯有多读感悟。宋代理学家朱熹就曾强调“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当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时,在习作中就会把心中所想的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古至今,许多有成就的文学家哪一个不在“读”字上下功夫?把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促使人向上奋进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积累到的一笔最大的财富。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就像一座塔的塔基,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应该扎扎实实,越发到了顶端才越发神奇诱人。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指点学生掌握和运用学过的知识,使之转化为一种能力,一种在习作中应用自如的能力,达到真正的写作要求。
通过这次学习,还让我懂得了:求真,是小学习作教学的灵魂。习作教学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写真实的事物,体现孩子们纯真的特点,抒发他们的真情,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或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一、真实——根植于生活的沃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有的文章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反映真实生活的,小学生习作也一样,它真正的本源是现实生活。因此,习作教学要与小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习作训练要扎扎实实地建立在孩子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引导孩子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与孩子家庭联系,转变观念,让家长把孩子带入多彩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学校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借助各种形式体验生活。让孩子们了解人生百态,让孩子尝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窥视生活的真实面目,使他们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对人生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有了丰富的生活基础,也就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资源。特别是丰富的生活给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精神体验,这都为习作打下情感基础和动力基础。第二
是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让孩子们学会记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在记日记的同时让孩子进行适当的思维,发表对事物的看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参与生活,体验真情,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教育,思想趋向成熟。最后把习作建立在生活这个坚实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才能写出我们期望的文章来。
二、纯真——放飞儿童的天性。少年儿童有着非常烂漫的天性,无比纯真的思想以及非常活跃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进行习作教学有利的先决条件和非常可贵的习作资源。写作是个性化很强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孩子的特点,开发他们的灵性,张扬他们的个性,使习作充满童真、童心、童趣,抒发孩子们纯真的情感,通过这次的习作课堂教学证明,顺应了童心,让孩子真诚坦言,就能引爆孩子们藏在内心深处纯真的情感,就能使习作训练焕发出生命的光华,这才真正体现了“习作追求真、善、美”的宗旨。
三、真情——不拘泥于呆板的事实。习作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心智活动,作文是孩子们的精神产物。《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感情真实”,表达“真情实感”。但是简单的事实不一定能等同于真情。我们在习作教学时,不但要保护孩子纯洁心灵的独白,还应当鼓励,让他们千方百计地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心灵里最真切的情感,让学生在习作中具有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的作品更具有灵性。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小学习作训练是学会表达,开启心扉的开端。小学习作教学必须要紧紧抓住其灵魂——求真,才能为以后写出“真文”学做“真人”打下基础。
第四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语文)观摩有感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观摩有感
近日,富宁县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我有幸到现场观摩,享受了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核心价值,重塑课堂教学美学观为主题的教学盛宴。我用心感受大赛的每一个细节,用笔记录下大赛的精彩之处,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一、体味导入之美
凡事都追求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和环境等因素,设计形式各异的课堂切入口,既能给学生耳濡目染的享受,又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更能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钥匙。总之,在短短的时间内,它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成为构建教师、学生、文本、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开端。
如导入《伯牙绝弦》时,执教老师播放优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进入课题。如《金色的脚印》导入时,设题导入,“这是关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的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带给了学生振奋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参赛老师这份独特的教学设计、出色的教学机制、深情的叙述,以及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成功运用,赢得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
二、品读过程之美
学习是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这过程洋溢着生命发展之美。因此,新型课堂美学观十分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发展过程,虽然这过程有些曲折,有所耽搁,有点费时,却是那种“顺风顺水”的课堂无法媲美的。
参赛的老师执教六年级年级课文《金色的脚印》,在集体交流“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和狐狸相处的过程中,哪些情境触动了你?”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己去到课文中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体会到了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以及正太郎的善良跃然纸上。再通过学生的汇报,环环相扣,我们听课的的教师感受到了一次美好过程之旅。还有两位参赛教师共同教授二年级同一篇文章《神笔马良》,以触动学生感情为出发点而设置问题如出示小树在寒风中摇摆的图片还配上了音乐,“如果你手中就拥有这只神笔,你要给小树画什么?”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要画太阳,“为什么要给它画一个太阳”因为太阳可以给小树带来温暖、、、、、、做到引导到位,循循善诱。
三、感悟情感之美
参赛老师执教《穷人》时紧紧抓住“物质的贫穷与精神的贫穷”这微妙的联系,让孩子们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桑娜与渔夫的精神品质,然后以“先抑后扬”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划句子→品词语→写感受”开展批注式自学,通过“读中感悟”,感受作者有情有义的语言文字,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整节课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老师既注重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又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情感,读出文字的韵味,如交流桑娜忐忑不安、渔夫沉默决定背后的担忧句子,用心体会桑娜和渔夫丰富的心里活动。体现出来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让学生领悟用词之美及人物的心灵之美。整节课师生互动融洽,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得到了评委的肯定,也赢得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为期两天半的竞赛在我们大家意犹未尽中戛然而止,但参赛教师们的高湛的教学功底与多样的教学方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此次大赛就如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令我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第五篇: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师集体听课活动,收获很多。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象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肖华老师在教学《胡杨赞》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欣赏大漠边孤独的胡杨树,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独到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合川区高阳小学文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文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文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课堂教学评价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几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鼓励、表扬和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中多数老师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本次听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