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参赛教师识字部分教案

时间:2019-05-12 22:2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参赛教师识字部分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参赛教师识字部分教案》。

第一篇: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参赛教师识字部分教案

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参赛教师识字部分教案

[共16节第4节]

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

四个太阳

第一课时

石柱县师范附属小学 马 丽

教师简介:

马丽,女,现年30 岁,石柱县师范附属小学老师,小学一级教师。1998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该老师酷爱语文教学工作,潜心教学研究,有 自己的教学特点。有多篇论文获市、县级奖。2002年参加县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获二等奖。2005年参加县教育系统演讲比赛获一等奖。2007年执教的识字 课《数星星的孩子》获县一等奖,同时,课堂实录获重庆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2008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08年至 2009年期间曾4次“送教下乡”上县级语文示范课。指导学生参加“今日教育杯”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多次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教学目标:

1、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要求会认“挂、街、熟”等13个生字,会写“阳、脸”两个字。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教学重难点:

会认“挂、街、熟”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重点指导书写“脸”。教学准备:词语卡片、水果图形字卡、课件

教学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相机指导书写“阳”字 1.猜谜语,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听好了:晚上不见,白天出现。又红又圆,照亮地面。谁来猜猜看,是什么?(读词卡“太阳”)

2、指导书写“阳”字。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勾画生字,集体认读生词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孩子们,天上明明只有一个太阳,可课文却说有四个太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请大家把书翻到81页,自由读读课文,注意: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出上面这些生字宝宝。

2、检查学习情况。

三、随文识字、写字。

1、过渡:孩子们,你们看在炎热的夏天,红红的太阳像大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大家是多么的渴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清凉呀!于是小哥哥画了——读句子“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挂”字。(引导学生用动作识记生字,并学会运用。)

2、过渡:你们可真能干!我们将这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于是——读句子“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是一片清凉。”指导学生识记“街”字。(引导学生生活中识记生字。)

3、过渡:我们用绿绿的太阳送走了夏天的炎热,迎来了秋天的凉爽,在这凉爽的秋天,小哥哥会画个什么样的太阳呢?读句子“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

4、过渡:有了这金黄的太阳。指名读句子“果园里,果子熟了。”识记生字“熟”(引导学生找形近字识记生字。)教师描述读词卡“尝尝”识记生字“尝”。

5、过渡:不光是我们想尝尝,就连——读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识记生字 “伙伴”(找“声旁”识记生字,并引导运用。)“甜”(编儿歌识记生字。)

6、过渡: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丰盛的礼物,那冬爷爷呢?创设情境识记生字“冻”(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脸”(借助动漫图画或教师脸形识记。)“温”(读词卡识记生字。)读句子“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巩固识记生字。

7、过渡: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温暖的春天来了。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读句子“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学习生字“该、因、季”(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读段落巩固生字。

四、巩固识字

1、游戏巩固识字。

2、学生自主评价。(机动安排)

五、结课

孩子们,课文里的小哥哥画了哪几个太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贴太阳图)这四个太阳还代表小哥哥的四个心愿呢!到底是四个怎样的心愿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吧!

附:板书设计四个太 阳

绿太阳图 金黄太阳图 脸

红太阳图 彩色太阳图

教材:点评的女人不是“砖家”,她对小语阅读教学的一些见解很朴实,但中肯、实用:

1、紧扣课后题

2、学生自己能够搞懂的不要讲,不能让学生搞懂的也不要讲

3、以文本为主,以学生为主

4、课堂结构要简洁明了......当然,有些地方我并不迷信这位女专家:

1、有时,以讲为主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举个例子,一个人最低需求是吃饱、穿暖;再高点就是吃好、穿好;更高点就不妨来点精神追求了......如果吃不饱,穿不暖,何谈精神追求?当然,一些脱俗脱俗者例外,但他们毕竟是少数,毕竟为另类。学习课文也一样,学生最基本的需求是“通过教师的讲,理解文本”,再高点就是“靠教师教给的方法,自己主动将文本搞懂(文本成为实践阅读方法的平台)”,更高点就是“通过文本感悟写作方法,陶冶情操”。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如《我很重要》,我们强迫学生自己主动理解文本,强迫学生有所感悟,这好比吃就吃不饱,穿都穿不暖,何谈吃好,穿好?更何谈精神追求?这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堂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难以理解的句子,这样的讲,真正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不必避讳“讲”;讲读讲读,“讲”字是排在第一位的。尊重学生,不是尽量少讲,而是该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讲。对于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文本,譬如《景阳岗》之类的阅读课文,学生能够自己弄懂课文大意,我觉得,就应该让学生“吃好,穿好”,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文本成为实践阅读方法的平台,进而“有所精神追求”

第二篇:观摩重庆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习作课教学)有感

观摩重庆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习作课教学)有感 四月的重庆,阳光明媚。带着欣喜和期盼,我们走进了重庆市沙坪坝体育馆,有幸参加了重庆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习作课教学”听课活动。走进会场,一幅幅标语让人耳目一新:“乐习作,抒发独特感受;巧引导,激活儿童思维”,“自由表达,个个会写,营造气氛,人人能说”,“灵耳朵,善倾听,天地广阔;亮眼睛,勤观察,世界神奇”,让我们感受到这次习作赛课活动全新的气息。

我和来自全市3000多名教师、50多位教研员一起亲眼见证了16位赛课教师呈献的精彩的课堂,领略了他们的教学风采,感受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氛围,见识了他们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16位赛课教师,16堂习作教学课,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大赛所传递的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新信息让我受益匪浅。

一、乐习作——激发兴趣,营造快乐的习作课堂

教育家赞可夫也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由此可见,良好的写作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乐习作,抒发独特感受”是本次作文赛课的主题之一,参赛教师都十分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如何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方面下足了功夫。因此,老师们把平时儿童爱玩的、爱看的、爱做的游戏、魔术等搬进了课堂,让学生沐浴在快乐的习作课堂氛围中幸福地成长。如潼南县梓潼小学的贾悦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彭水县羊头铺小学的张小红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玩“添嘴巴”的游戏,秀山县东风路小学申小艳老师让学生跟着大屏幕模仿QQ企鹅头像的各种表情,还有的老师组织学生“搬手劲”,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表演魔术。当然,还有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的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激发了内心创作的兴趣,学生作文的思维更开阔,思维更趋于完善,从而增强 学生作文的趣味性和信心。

二、巧引导—— 从内容入手,开阔思路,开放习作素材

小学生习作一定要以内容的指导为主,习作指导环节基本思想是“从内容入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本次参赛的老师们都突出了习作指导从内容入手,依托生动具体的内容去进行形式上的指导。他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都十分注重让学生大量地感受内容,在增强对内容的感受之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句式进行表达。

本次作文教学课中,所有参赛教师不约而同地注重从内容入手,教会学生勤观察、善思维,落实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表述具体、生动、形象。内容是怎样来的?其来源有哪些?归纳赛课老师的做法:

第一是调动学生积累,包括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尤其要注重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如北碚区朝阳小学周辉老师执教的《传统节日中的习俗》,老师运用猜谜游戏、齐读传统节日儿歌、多媒体创设情境和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调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在头脑中迅速活跃起来,为习作表达奠定了基础。

第二是创造开展活动,让学生个体体验。做某一个活动,做某一个游戏,再进行内容上的表达,这是创造体验,这也是习作的内容的一个来源。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添嘴巴游戏”、“吹鸡毛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看桔子”、“剥桔子”、“尝桔子”等,及时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表象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让学生获得充实的习作素材,提高了写作能力。这样让学生亲身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既有乐趣,又为个性写作打下了基础。

第三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童话家,他们是五彩绚丽的梦幻的制造者、追求者。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如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李婷婷老师执教的《我会变》,教师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以学生想象 “变成海鸥” 的内容为教学的线索,一步一步巧妙地引导学生讲清楚、讲生动,完成了“习作要求”中的各个目标,达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效果。沙坪坝区滨江小学的陈慕阳老师在引导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学中,更是引导学生“朝向想”“朝后想”,让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说起来”“动起来”,启发了学生如何想象,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即使在一些“写实”的作文教学中,也离不开引导学生联想,如《吹泡泡》教学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想象:“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它们飞上了蓝天,想„„;它们飞进了校园,想„„;它们飞进了草地,想„„”。通过引导想象,开阔了学生思路,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

三、转行为——扎扎实实、朴朴实实、简简单单教作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语文教育名家杨再隋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针对当今一些语文课堂出现的一股浮华之风、授课者而极尽“包装、渲染、夸张、展示”等手段,极力追求奢华、轰动、精彩、艺术”的课堂效应,呼吁:让我们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其实作文课也一样,也应该倡导“转变教学行为,扎扎实实、朴朴实实、简简单单教作文。”

在本次大赛中,老师们尽量摒弃了那些表面上的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摒弃了那些虚浮的东西,使课堂教学达到真实、朴实、扎实的效果,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了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如奉节县师范附小的杨蓉老师执教的《走进果园》,课堂教学中没有那些奢华、热闹的表演,也没有绚丽耀眼的课件,就是实实在在的引导学生有顺序观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强调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进行观察,还要把自己感受写进去,扎扎实实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沙坪坝区红糟房小学的王兰老师在教学《写一种动物》时,采用“慢镜头,抓动作;看动作,猜想法”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重激励——多元评价,有的放矢

讲评课重在交流评析、指导写法,解决“怎样表达、表达的效果如何”的 问题,让学生“有话能表达”、“有话善表达”。即如何做到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文从字顺、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等要求。

在课堂教学作文评价环节中,几乎所有参赛教师都注重以肯定优点为主,在展示、交流、对话中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并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精心呵护亮点,哪怕一个词用得恰当,一个句子写得准确都会毫不吝啬地激励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佳”。如垫江县的陈维老师在《看图编故事》中采用“五星级”评价法,按“写清楚——有序写(一星);写具体——动作、神态、心理(二、三、四星);好词佳句——五星”的评价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争“星”的机会。

同时,老师们注意通过各种形式在多元评价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不断鼓励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还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等形式,让学生主体作用贯穿整个作文教学环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评价的实践机会。如开县汉丰三校的桂春香老师在《编童话故事》教学中,让学生当《童话王国》的编辑,评一评作文;沙区的陈慕阳老师,在修改前让同学评价:哪最有趣,提一点建议;在学生修改后,再评价,注意修改后的地方。这样使得评价多元化,学生广泛参与评价,效果较发了。总之,这次作文赛课听课活动,不仅向我们传递了作文教学方面的新理念、新信息,而且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文教学的魅力,领略了那些优秀的青年教师的风采,收获颇多,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试卷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试卷

一、填空。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业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6、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们机械的割裂开来。

9、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10、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1、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2、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13、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4、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说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二、选择题。(1——5小题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

1、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应累计认识(D)个左右常用汉字。

A.1800

B.2500

C.3000

D.3500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D)以上。

A.5万字

B.40万字

C.100万字

D.400万字

3、小学阶段,评价学生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B)。

A.写法

B.大意

C.修辞

D.风格

4、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A)、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A.速度

B.范围

C.内容

D.篇幅

5、(C)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A.口语交际能力

B.阅读能力 C.写作能力 D.综合学习能力

6、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A B C.)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A.语音

B.语调

C.语气

D.表情

7、第一学段的写话,根据表达的需要,要求学生学习使用的标点符号主要有(A B C D)。

A.逗号

B.句号

C.问号

D.感叹号

8、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A B C D)的能力。

A.策划

B.组织

C.协调

D.实施

9、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A B C D)。

A.讲述

B.应对

C.复述、转述

D.即席演讲、主题演讲、问题讨论

10、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应从(B C)等方面考察学生

A.词法

B.记诵积累

C.理解诗文大意

D.句法知识

三、判断题。1、1~2年级的识字写字,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1000个左右会写。

(错)

2、《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汉字是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对)

3、写作教学要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对)

4、小学阶段,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

(对)

5、小学生应该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错)

6、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

7、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跨学科学习,要体现相关学科的特点,不需要围绕语文学科进行。

(错)

8、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重点从知识与能力方面评价,以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错)

9、写作教学中,应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对)

10、小学阶段可以对学生进行语法修辞知识的讲座与操练。(错)

四、简答题。

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结构来看,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二、语文素养的含义是什么?

三、如何对学生的识字进行评价?

四、简要答出,在阅读教学中识字与理解课文怎样安排比较合理?

答: 第一课时是阅读教学,学习课文时潜移默化地引导识字:正确读文,是解决了字音的问题;理解文意,是解决字义的问题;反复读文,对字形也会有一定的印象。在第二课时集中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这样安排是为了分散识字的难点

五、论述题。(注:以下答案为答题要点,具体回答时可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1、请结合教科版语文教材及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快乐读书屋”中的文章怎样讲? 答要题点:可以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是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然后围绕文前提示再读课文,交流议论,解决问题(如果文前提示不是文章的中心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设计)。教师再对文章的重难点或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讲解、指导,接下来落实本课要求认的汉字。这些任务完成后,就可以让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所对应的所教单元的文章,或者搜集的与本课相关联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快乐阅读。

2、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阅读与写话怎样结合? 答题要点:低年级阅读与写话的结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操作:一是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词语的积累,充分利用好主题课文课后的“自选词语”小货车,让学生把课文的好词记录下来。“快乐读书屋”中的课文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下来,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在写话过程中尝试运用。二是在阅读中进行适当的句式练习,让学生模仿说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是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表达顺序来进行仿说、仿写的练习。四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如续写课文结尾、补写课文的空白、写读后感想等。上述做法贵在坚持,才会有所收获。

3、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写字教学建议”,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字的。

4、请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试述怎样把握古诗词教学? 答题要点:古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的数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语文课程目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学生刚刚接触古诗,应以朗读为主,力求达到熟读成诵。诗意理解,可以让学生借助书中的插图、注释,展开想象,结合教师适当的点拨,能简要地说出诗的大意即可,不必死记硬背。第二学段目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第三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从以上这些目标来看,第一学段不要求学生写诗意,从第二学段开始,可以让学生根据注释说出诗意,第三学段才要求学生大体上把握诗意。

5、请结合教学实践,在学生阅读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你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答题要点:阅读量与阅读能力是成正比例发展的。教学时一定要要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来完成的,通过大量的阅读,在阅读实践中去把握和巩固那些基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另外,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积累背诵量。作为小学这个特殊阶段,背诵和积累很重要,应该理解熟记一定数量的词语。还要背诵优秀诗文,这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培养良好的兴趣和习惯都有益处。如果学生的课外书不够,应该发动学生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达到资源共享;如果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教师就应组织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班级开展读书比赛的活动,读书活动汇报会,读书心得笔记展示会,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6、请结合教材和教学实践,说一说你是如何处理语文七色光中的各部分内容的? 答题要点:语文七色光即综合性学习,它是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的一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它不等同于传统教材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选取和本单元课文相关的有规律的或典型性的语言现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举一反三,重在“反三”。“日积月累”这部分内容汇集了多种语言材料,如成语、格言警句、古诗词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广泛接触和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感染、熏陶和启迪。因此这部分内容重在积累,不可求对内容的理解,尽可能背诵,其中的生字不要求识写。“知识窗”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量。这部分内容可以阅读的方式进行,了解即可,不需要背诵和考察。“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大家一起来/听力训练/开心一刻)体现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部分内容要突出实践性,但要体现语文特色。

六、案例分析。(10分)

【课例1】《风》教学片段

师:谁也没看见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从哪儿能感觉风的存在?能在诗句中找到答案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边画答案。(学生默读并批画。)

师:你从哪找到了风?快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1:树叶颤动的时候,就是有风了。

师:什么是颤动?想看看树叶颤动的样子吗?

(课件出示视频:树叶轻轻颤动的样子)师:伸出你的小手,学着小树叶轻轻颤动。(学生伸手做动作,教师提示动作幅度要小。)师:小树叶们,你们这时感觉到风了吗?

生:(纷纷回答)感觉到了。

师:读一读这个句子。想象一下,在微风的吹拂下,小树叶轻轻颤动,一片一片的小树叶在干什么?(学生自由读,并交流。)

生2:小树叶在说悄悄话。生3:小树叶在唱歌,舞蹈。

师:小树叶轻轻颤动,轻轻地,是在唱歌、跳舞吗?

生4:小树叶轻轻:地动,是因为风藏在树叶里,再和小树叶捉迷藏。

师:多可爱的风,多可爱的小树叶!快来再读一读这一小节!请你运用新课标中的理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对这节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四篇:重庆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竞赛听后感

重庆市第五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竞赛听后感 本次赛课展示了我们重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对新课程的思想理念的理解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由感性到理性,由被动到主动,由形似到神似历程,表现出我市小学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追求朴实、扎实、真实的理想课堂教学境界的基础上,创新,出彩。

一、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加和谐统一。

1、在字词的理解与运用中,把握二者和谐统一的点 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字词的教学。字的教学没有在字音上作机械认读,没有对词意进行孤立讲解,而是先让学生想象相关画面,形象地感知;接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如铜梁的《乡下人家》一课中,“探”字的理解,学生领悟到用词的妙处,感受到了竹笋生长时的活泼,可爱。在学习词语时,学生在教师的激情引领下,不仅读得情趣盎然,记住了词语,更感受到了课文中景物的优美和人物的品质,在此基础上积累词语;最后让学生尽量多地运用这些词。如万州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学生感受到写出了花的形和色。尤其对“应接不瑕”一词的理解,先从“瑕”理解入手,理解文中的意思,再联系生活中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如此赋于过程以情趣性,学生于语境中,于生活经验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理解了包含的意蕴,心智亦受到启迪。在这里,融字词的理解与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对课文大意的概括与人物形象的感知为一炉,立体推进,步步深入,有厚度,有力度,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在品词析句中,突现二者和谐统一的线

在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是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通过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的仔细品析,含英咀华,想象作者脑中景,心中情,胸中境,笔中意,丰富作者的精神世界,鲜活作者深刻的思想,还原作者的思维过程。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具有张力的问题引导下,围绕文本作者之思之情之感进行思考、品味、讨论,领悟作者的写法,在文中走一个来回。如秀山《生命生命》中“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还有开县《山峡情》抓住“细如丝,柔如锦,牵动儿女思乡情。洁如玉,白如银,恰似儿女思乡情”反复品读析赏词句,领悟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3、在“理解内容”与“领悟表达”中,寻求二性和谐统一的度

学一篇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内涵,但从学习语文的角度讲,仅仅理解课文内容是不够的,还要关注言语形式,领悟表达方法。因为理解内容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领悟表达方法解决的是“怎样写”的问题,而后者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咀嚼文本语言,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进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渝北区的《桥》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领悟课文运用的烘托、悬念的表达方法,学习场景、人物的描写方法。

4、在积累与表达中,形成二者和谐统一的面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积累,可以帮助理解;通过表达,可以提高运用。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在学生对文本的人文内涵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时,努力营造一种调动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大环境,并提供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扩展、积累语言,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渝中区的《乡下人家》对“探”用换词的方式进行词语的积累。奉节的《一面五星红旗》抄写文中感人的句子。课堂练笔,能将情感、感悟沉淀下来,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化为语言实践的能力。在入情入境中沿着文本的价值取向,进行书面表达训练,能将学生融入文本角色中,将个性化的感悟流淌笔尖,在书面表达的同时释放自己的情感。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用笔思维”,融会文意,展示想象,模仿借鉴,抒发感受,产生情怀,从而达到了“工具”与“人文”和谐统一。如沙区的《伯牙绝弦》在课中让学生练习写如果你是伯牙或子期,会说些什么;涪陵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用填空的形式进行练笔。

5、在情感的孕育与释放中,追求二性和谐统一的境界

语文是情感因素很强的课程,课堂上教师比较注重情感的铺垫孕育,熏陶感染,使学生学习理解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经历入情——悟情——抒情的情感过程,不仅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进行了思维的训练,情感的渗透,从而拓展了文本的意蕴,丰满了文本的情感,在“言”的理解积累过程中渗透着“意”的熏陶,在“意”的体验过程中落实了“言”的训练,进而达到“言”“意”和谐统一,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朗读的时空,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悟情,我们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时时回荡在赛课场内。如开县的《三峡情》、万州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学生的情感得以自然流露和抒发。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课少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多了。

二、能较正确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1、教为学服务,顺学而导。

我们看到,赛课教师在课堂上都比较好地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能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如指导学生书写姹紫嫣红中的“嫣”字;彭水《学弈》一课,针对学生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在字音、读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教师确定了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学习文言文的困难,确定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实效。

2、“预设”为“生成”服务

教师能比较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能以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序来展开教学的程序,对教案的预设进行及时的调整,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如铜梁的《乡下人家》,整个教学程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序来进行的。

3、教在学生的所需上。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指导,讲解在学生所需上,才是真正体现教师的作用。如渝中《乡下人家》教师引用诗句来了解“向晚”一词的出处,学生是需要的。

三、课堂教学的实效有较大提高。

1、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16节课参赛课中,泛语文,非语文活动少了,语文实践活动多了。语文学科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每节课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训练都比较扎实,都能在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基础上或理解重点词语,或品读佳句片段,或领悟表达方法,或情感熏陶感染„„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的实效。如奉节《一面五星红旗》抓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词句训练;潼南《燕子专列》抓字词句的练习理解,方法的指导。

2、年段特点鲜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卖木雕的少年》、《生命生命》、《山峡情》等课落实“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到位,效果较好。

高段目标阅读教学的目标——“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如《桥》、《夹竹桃 》比较鲜明的突出了年段的特点,具有实效性。

3、教学过程朴实而具特色。

铜梁的《乡下人家》“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最后将主要内容概括成一首小诗,有新意,有创意。万州《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4、课内外结合,生活中学习语文。

在课上,不少教师注意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丰富语言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大足《卖木雕的少年》理解“栩栩如生”除了形容木雕,还可以形容什么?(生回答:还可以形容铜梁龙、邱少云雕像等)当然,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也还存在着值得研讨的问题,主要有:

一、年段目标把握还不太准确。

有的课目标定位比较低,没有充分体现落实本年段的学习目标。有的课又有超标的现象,难度大,学生学而生畏,学习所获不大。

二、教与学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摆正。

有的课教师太强势,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心理的压抑;有的课教师代替学生理解,甚至把词语嚼碎了递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如“诸葛亮神不神那?妙不妙那?”,套学生答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三、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的教师内涵和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对课文的情感、意蕴把握不深刻,情感的抒发不能有感而发,比较矫情;有的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尤其对学生的课堂生成不能利用和提升;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或极度夸张,如:你回答得太好了,你真是小博士等;或调侃对学生不尊重。如:这段还在讲这玩意?这不是在逛街。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研讨解决。

以上发言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重庆市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阅读课比赛评点

重庆市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阅读课比赛评点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瞿涛

各位老师辛苦了!连续三天高强度、高密度的听课,脑力和体力付出都很大。又临近“五一”假期,会场依然还聚集着这么多的老师,在当下这个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还能静下心来研究语文教学,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令人震撼。此处是不是应该有掌声?

本场比赛呈现的是22堂阅读课。我代表评委组,将从“什么是阅读课、阅读课教什么、阅读课怎么教”这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什么是阅读课?

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迄今为止关于语文课程性质最权威的定位。“学习语用”成为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

2014年,“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将竞赛课型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序列。一时间,关于阅读课教什么、表达课教什么,引发了热议。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小语界都在顺应这一历史性的变化。

在现实的教学情景中,用课文来教语文的教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指向阅读,一类指向表达。但是,就传统的读写结合课而言,应该归为阅读课还是表达课,有争议。在本届重庆市小语赛课中,是以课的最终归宿为依据进行界定的。如果探究语言表达形式与读写结合训练的目的是指向阅读理解,也就是说,探究表达是为理解服务的,这样的课就属于阅读课。如果探究语言表达形式与读写结合训练的目的是指向语言表达,也就是说,探究表达是为学习表达服务的,这样的课就属于表达课。

二、阅读课教什么?

“核心素养”是近两年中国教育界最热的一个词汇。就阅读而言,核心素养当然是学生的阅读力。把“阅读力”一级一级分解下去,关于学生阅读力的核心素养包括: 阅读力维度表 一级维度 二级维度 二级维度释义 态度与行为 阅读兴趣

对文本材料的亲近感或趋向性程度 阅读动机

由阅读活动本身或外部刺激引发阅读行为的内驱力 阅读偏好

频率、强度、途径、来源、环境、内容、方式等 阅读习惯

阅读活动中的好习惯(如批注等)和坏习惯(如躺着读书等)知识与方法 阅读知识

在阅读实践中累积的阅读相关认识与经验 策略认知

了解明显或暗含的阅读任务要求,有使用阅读策略的意识,能根据文本特征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例如:检索、认读、批注、摘录、预测、探究、联想、想象、提问、读图、推断、演绎、归纳、复述、比较、联结等),能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阅读策略 理解与运用 整体感知

对文本内容和形式有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 信息提取

相关信息的定位、辨别、筛选 整合推论

梳理、归纳文本中相关信息并进行合理推断 迁移运用

在相似或全新情境中运用已获得的阅读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阐释评鉴

对文本内容的合理解释、赏析、评价

那么,小学阶段的阅读课究竟应该教什么呢?回到原点看问题,一切都会变得明晰。阅读课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语言输入的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的能力,各学段有所侧重。低年级重在了解与感受,中年级重点在理解,高年级可以适度欣赏和评价,整体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阅读课的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关注内容分析,我们称它阅读课的1.0版本;第二阶段,关注语言表达,我们称它阅读课的2.0版本;第三阶段,关注核心素养,我们称它阅读课的3.0版本。

我们欣喜地看到,本场比赛的22堂阅读课升级啦,都在关注学生素养的提升,进入了追求3.0版本的跑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其中,注重培养阅读感受能力的课有:南岸区《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训练默读;两江新区《太阳是大家的》关注文体,以押韵为抓手;巴蜀小学《普罗米修斯》抓词句,想画面,感受神奇;秀山县《慈母情深》通过对反复表达手法的探究,感受母亲的形象。

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课有:南川区、开县《扁鹊治病》提取关键词,练习概括,训练复述,理解寓意;涪陵区《可贵的沉默》学习抓住关键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在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巫溪县《七颗钻石》把文章梳理成图,再把图还原成文;北碚区《瑞恩的梦想》抓住“赚”字,从书写到对瑞恩梦想的理解,体现识字在中段教学中的多元价值;忠县《乡下人家》学习从中心句入手的阅读策略;巴蜀实验学校《纪昌学射》读懂故事,感悟寓意;铜梁区《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关注小小说的文体特征,体会悬念的表达效果;璧山区《胡杨赞》调动已有积累和联系上下文品读关键词句;黔江区《小嘎子和胖墩摔跤》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丰都县《小嘎子和胖墩摔跤》品读动作,感受人物形象。长寿区《威尼斯的小艇》训练关联思维;人民小学《为人民服务》学习议论文阅读策略:读观点、读材料、读方法、感受议论文语言的逻辑之美、理性之美;梁平县《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发现议论文的表达特点: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 ;江津区《我很重要》采用“抓关键词句想画面”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和作者深度对话,品情悟理,品言悟法。

注重培养欣赏评价能力的课有:永川区《“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抓三读,由表及里读懂人物性格;武隆县《刷子李》领悟一波三折的表达作用;彭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三、阅读课怎么教?

一年前,重庆小语就提出了“立课、立言、立人”的发展思路,在张咏梅老师的引领下,学术氛围日趋浓厚,区域差距逐渐缩小,教研力量不断壮大,小语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次大赛的课堂就是最好的例证。评委一致认为参加本次评课的收获是有始以来最大的。纵观本场比赛的22堂课,成效最为显著的是,站稳了学科立场,学习语用的意识非常明确。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

⒈ 把握文体特点,以策略为支撑展开阅读教学。

从选文看,体裁丰富:散文6篇,寓言3篇,童话1篇,古诗词2篇,新闻1篇,神话1篇,小说6篇,议论文2篇。从策略看,依照文体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或预测、推论、连结,或思维视觉化、自我监测,或启动先备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等若干阅读策略。可喜可贺,我们应该为自己点赞。

人民小学《为人民服务》,“整体感知,理解中心论点→细读材料,发现论证方法→总结策略,激发阅读兴趣”,突显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两江新区《太阳是大家的》,抓押韵,读出诗歌的韵律感;抓动词展开想象(听到了,看到了)进入诗歌的意境,突显了诗歌的文体特征。

总之,把童话教成童话,把小说教成小说,把散文教成散文。

⒉ 重视搭建支架,努力实现思维可视化,真学真思真成长。

涪陵区《可贵的沉默》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三年级的孩子最难理解的就是作者情感体验的部分,老师利用泡泡和表格,引导学生学习在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尝试运用。开县人教版《扁鹊治病》利用表格,抓住关键词,练习概括,复述故事。利用支架,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真学、真思、真成长。

⒊ 亲历“认识-实践-迁移”的过程,遵循能力训练的规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解了不一定就代表学会了,要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永川区《“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聚焦人物语言,“一读,初识人物;二读,再识人物;三读,领悟表达方式”,由表及里读懂语言特点,读懂人物性格。

铜梁区《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学习体会悬念的表达效果,教学活动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迁移,训练比较落实。

从教过到学会,是理念的转变,是方式的更新,更是良心的考量。

⒋关注有座标意义的训练点,扎实推进,确保阶段性成长。所谓座标意义,就是能力训练点在教材中首次出现,意味着学生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已经出现。这是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也是能力训练的起点,要引起高度重视。“课标”明确指出,在第一学段要学习默读。人教版教材第一次出现默读要求是二年级下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课。

南岸区《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把默读作为起步训练,定位准确,领会了“课标”精神,把握了教材编排意图,通过前测了解默读困难,通过微课、游戏等方式训练默读,检测默读,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让默读的效果得以外显。通过本场赛课,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重庆小语的发展方向,也看到了稳步前行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学习方式的变革形式大于了内容。

阅读课上应该有充分时间让学生安静阅读。从课堂统计看,情况并不乐观。有的课,学生的活动时间只有17分钟。现象有三:一是课堂上牵得太紧,统得太死;二是用表面的热闹代替学生的主动;三是合作学习效率不高。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主问题设计薄弱,学生的合作学习很难真正发生。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小组合作的任务是换作学生个体独立承担无法完成的;二是每个成员都有自己存在于小组中的价值;三是1+1大于2。

问题二:给出的方法策略在科学性上值得推敲。选文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学科知识要准确,教学被过度设计是一种不好的倾向。要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在内容的取舍上适度地做一做减法,在策略支架的咬合与学习过程的展开上科学地做一做加法,让阅读思维与学习行为有效合成,进一步提高目标的达成度。

问题三:基础知识的学习有被弱化的倾向。学习字词,扫清阅读障碍,这是阅读行为得以实施的前提。有的课堂出现了能力目标比较正,基础目标比较弱的现象。

问题四:学生的语文积累有被忽略的现象。

阅读课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还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多读多背”是传统语文学习的宝贵经验也是完全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特别在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总之,阅读课要坚持三个基本理念:第一,鲜明的育人导向;第二,完整的学科立场;第三,人本的学习方式。

让我们携手前行,一起去追寻重庆小语阅读教学的诗与远方。

下载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参赛教师识字部分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参赛教师识字部分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