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件学习体会
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胜利日报)
2011年,注定在胜利油田的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它的不平凡,不仅仅在于油田刚刚送走了一个硕果累累的‚十一五‛,不仅仅在于迎来了一个充满期望的‚十二五‛,也不仅仅在于度过了油田发现五十周年、产油十亿吨的辉煌时刻。
在这一年里,‚打造一流‛、‚率先发展‛、‚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非常规大发展‛等词汇先后撞入人们的眼帘,冲击着胜利人的思想。
细细咂摸,人们在这些词汇的背后,分明感觉到,油田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新一代胜利人,正在奋力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期待:新起点上的嘱托
2011年的6月10日,是一个值得胜利人珍藏的日子。
这一天,锣鼓喧天,歌声嘹亮,人们用掩饰不住的激动与喜悦,迎接油田发现五十周年、产油十亿吨总结表彰大会的盛典。
在胜北体育馆里,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身着工装,他们在凝神聆听;在电视机前,成千上万的胜利人满怀喜悦,他们在默默关注。
他们听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做出了重要批示和祝贺,希望推进油田持续增产稳产,为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他们听到,新任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要求,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扎实推进油田各项事业发展。
在这里,胜利人不仅听到了对胜利辉煌过去的肯定,更听到了对胜利新发展的期待。
其实,早在此前一天,傅成玉一来到油田,就接连抛出了几个问题:胜利油田发展的潜力在哪里?建设百年油田往前怎么走?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在听取油田领导汇报时,他不断地就感兴趣的话题与油田领导进行探讨。当听到油田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现状时,他更是不住地说:‚你们这一块的潜力不得了!‛
在这次调研中,他明确地提出了油田要转变发展观念,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也要转变习以为常的举措。其中,他着重提出,要转变胜利油田已经到了稳产或维持稳产阶段的观念。他说:‚我们的探明储量有50亿吨,累积生产了10亿吨油,采出程度只有20%。我们的物质财富摆在这里,提高采收率的空间还很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们‘青山’有了,缺的就是‘砍柴的刀’——技术。‛‚要搞技术攻关,靠科技把没拿出来的储量拿出来。‛
就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问题,傅成玉要求,要学会‚到厨房里去盛饭‛。东部特别是胜利油田,具备有利条件,要走在前面。
谈到矿区发展,傅成玉要求,要转变理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做优做精。谈到公用工程板块的发展,他提出,要先做强、再做大。谈到人员待遇等问题,他说,人多是历史形成的,这不要紧,但是要讲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
这些话,有期待、有重托、有理解、有支持,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在简单的晚餐之后,会议室里,集团公司领导和油田领导又坐到一起,谈未来、谈发展,一直到深夜。
10月11日,***同志发表署名文章《弘扬光荣传统 创造百年辉煌》充分肯定了胜利油田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希望油田广大干部职工牢记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时的嘱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一个持续稳产高产的大油田,建设一个和谐发展的大油田。
11月7日,傅成玉又一次来到油田。走下飞机,在车上他就开始了解西城改造、油地合作的情况。在油田领导干部大会之前的间隙,他顾不上吃早饭,就和油田领导班子进行座谈。在油田领导干部大会之后,他又提出临时增加座谈会议程。由于行程紧张,他一度提出午餐能不能安排在会议桌上,边吃边谈。集团公司领导对油田发展的关心关切,溢于言表。
在宣布对油田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的油田领导干部大会上,傅成玉表达了对胜利油田领导班子的新期待,也表达了对胜利油田事业的新期待。他指出,希望油田进一步增强加快上游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作为中国石化的龙头企业、上游板块的绝对主力,要主动为党组分忧、为中国石化的发展出力。
就资源接替和增储上产工作,他在高度评价油田历史贡献的同时,再次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胜利油田已经到了稳产或者维持稳产阶段的传统认识和观念,进一步加大油气勘探力度,争取迎来油田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担当:新形势下的责任
面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嘱托和期盼,面对集团公司党组的希望和要求,胜利人的回答,是责任和担当。
油田发现五十周年、产油十亿吨总结表彰大会刚刚结束,胜利人就以此为新起点,把目光瞄准了未来。一场‚思想再解放、观念再转变、潜力再认识,推进科学发展‛大讨论迅速展开。中心组学习、支部大会、班前会、工作例会,通过各种形式,广大干部职工在国际国内对照对手找差距,眼睛向内找潜力。
7月11日,在油田发展论坛上,首席高级专家们走上讲台,分别就油气勘探新领域、油气开发新思路、石油工程做大做强和采油工程技术创新等,摆问题、挖潜力、找办法、提方向。
潜力越找越大,方向越辩越明。通过大讨论,人们清晰地意识到:东部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潜力巨大,页岩油气前景广阔,西部新区有望获得更多的重大发现,技术创新有进一步提升的优势和潜力,加强精细管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信心通过讨论被鼓舞起来,积极性通过讨论被调动起来,越来越多的胜利人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在这一代胜利人手中,创造胜利油田的新辉煌,迎来胜利油田发展史上又一个春天。
思想观念的突破很快付诸行动。7月28日,油田对致密砂岩油气藏、页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进行论证部署,提出要大打非常规油气藏攻坚战,尽快形成规模化资源接替战地。勘探、开发、计划、设备等各个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齐聚一堂,从基础研究、装备、设施、技术手段等不同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
接下来的时间里,从油田领导到相关单位人员,乃至思想政治工作者、新闻宣传工作者,都在积极学习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知识。对于这个尚不熟悉的新领域,面对许多不可预测的困难,胜利人拿出了当年创业时的胆识和勇气,果断提出: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中石化要走在前面,胜利油田要打头阵。
在8月3日至5日召开的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座谈会上,傅成玉代表集团公司党组提出:中国石化长远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其中,明确提出,上游板块要补齐‚短板‛,东部产量由‚基本稳定‛被调整为‚硬稳定‛。对一个勘探开发达半个世纪的老油田来说,调整蕴含的压力不言而喻。
面对压力,面对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中石化事业发展中的责任,8月9日,在学习贯彻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座谈会会议精神时,胜利油田毅然提出,要实现率先发展,在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中打头阵、作表率、当先锋、立新功。在具体措施上,初步提出做强石油工程、做精社区服务、做实合作项目、做优开发建设项目,打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规模会战、打好西部新区勘探突破战、打好老区提高采收率攻坚战、打好关键技术攻关应用提升战的工作思路。
8月20日,油田对‚十二五‛规划进行讨论,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非常规大发展,并要求以此为基础形成新的‚十二五‛规划。
9月3日,油田就‚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进行专题研讨,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总要求为‚油气主业做大、专业板块做强、矿区服务做优‛,推行资源、市场、一体化、绿色低碳四大发展战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向着新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
9月28日,在河口采油厂罗家区块,崭新的50D钻机发出隆隆的轰鸣,中石化重点探井——胜利油田首口页岩油探井渤页平1井,提前7天顺利开钻,胜利油田页岩油气勘探突破之战就此展开。9月30日,油田对非常规和西部增储上产会战进行动员,吹响了进军致密砂岩上产100万吨、页岩油上产100万吨、西部产量100万吨的号角。
蓝图:新征程上的探索
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油田实现新发展的新举措频频出台。冬天的脚步匆匆,在日渐寒冷的天气里,我们却能分明感受到越来越近的春天的气息。
进入11月份,喜讯传来,油田正式对外宣布,胜利油田在西部又诞生一个新的油田——春晖油田。这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史上发现的第78个油田,也是油田接手西部新区勘探工作以来发现的第二个油田。
与此同时,油田对西部勘探开发体制进行调整,新春采油厂宣告成立。春晖、新春,这些带有深厚寓意的名字,寄托了胜利人对于又一个发展春天的期盼。
在集团公司党组对油田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之后的第三天,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傅成玉同志在油田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管理局局长、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管理局党委书记席秀海分别讲话,阐述了新班子的新思路。
经过新班子初步研究,在实现‚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过程中,胜利油田‚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的阶段性目标被确定为,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
做大油气主业,做强专业板块,做优矿区服务,做活油地合作领域,成为实现率先发展的必经之路。
做大油气主业,就是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非常规大发展。
东部硬稳定,就是要深化老区精细勘探,保障东部老区资源有序接替,‚十二五‛期间新增探明储量5.0亿吨,夯实‚东部硬稳定‛的资源基础。开发上要围绕‚加快海上、加大低渗、优化稠油、深化水驱、提升三采‛五大主攻方向,‚十二五‛期间年均产油2700万吨,天然气年产量稳定在5亿立方米。
西部快上产,就是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步伐、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工作思路,勘探上在3年内落实1亿吨以上储量的产能建设阵地。开发上按照‚强化排6稠油、加快哈山浅层、攻关准中深层‛的部署思路,超前优化运行,加快上产步伐,实现‚十二五‛末年产油100万吨的工作目标。
非常规大发展,就是要集中油田科研、技术、工艺、施工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打一场高科技条件下的非常规勘探开发会战,尽快形成一套适合胜利东部地质条件的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理论、评价方法与勘探开发工艺技术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中石化在页岩油气开发上成为中国代表‛打头阵,将致密油藏培育成为胜利东部‚十二五‛新的重要产量增长点。
做强专业板块,就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创新发展。要按照‚东部保稳产、西部保突破、非常规保发展、市场保扩张、整体保效益‛的思路,坚持精干主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对标追标,大力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集中发展优势业务,不断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打造国际知名的胜利品牌,显著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快速发展。
做优矿区服务,就是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优质化服务,建设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大本营,实现统筹发展。要建立稳定的矿区服务收费和实现收支平衡、收略大于支的机制,逐步实现扭亏为盈,打造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能便捷、平安温馨的矿区服务体系,建设安居乐业的大本营、和谐稳定的大后方、自立生存发展的新矿区。
做活油地合作领域,就是坚持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加强油地各个方面的沟通与协商,携手建设油洲加绿洲的黄河三角洲。
为了保障新发展思路的顺利实现,新班子对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决心建设一支让党组放心、让群众满意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方面的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班子的议事规则,教育和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把心思花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上,树立廉洁勤政的形象,不断增强各级班子战略规划、驾驭全局、团结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讲求实效,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放在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和谐稳定上,为推动油田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蓝图已经绘就,要把这张蓝图变成鲜活动人的现实画卷,尚需新一代胜利人付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经过这一年思想观念的冲击和洗礼,胜利人已经准备好,在新征程上谱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第二篇:文件学习体会
关于对阳煤机字【2012】532号文件即《阳煤集团电
氧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与体会
近日,山西平舒煤业机电动力工区组织了对《阳煤集团电氧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专题学习活动。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明白了对待电氧焊工程,我们知道了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也使我深深地了解到为了预防和杜绝由井下电氧焊引发的一系列事故,我们一定要更进一步加强对我公司电焊、氧焊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的规范现场作业人员操作行为,杜绝一切电、氧焊作业事故的发生,我工区一定严格履行好各级管理职责,切实把好安全关。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改进了一些关于对电氧焊作业的管理办法:
一、对进行电氧焊的操作人员的操作资格进行严格把关,操作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并有培训考试合格证,持证上岗,没有特种安全操作证的人员,不得进行焊接作业。
二、电、氧焊设备设专人进行维护、保养、使用,确保使用设备的完好、可靠、安全,主管单位应明确专项人员负责检查。
三、凡是我工区主管的电、氧焊作业,一定明确工作负责人,并且明确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现场环境、贯彻安全技术措施,做好现场施工管理,确保工作及人员安全。
四、如果在特殊场所进行电、氧焊作业,一定设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以负责监督工作人员贯彻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监督工作人员按操作规程作业,及时制止违章违规行为;工作结束后,监督工作人员必须清理现场、消除可能遗留的安全隐患;并巡查四小时以上,确保无
隐患存在,方可离去。
五、如果在易燃易爆和有害气体积聚的场所进行电、氧焊作业,设专职检测人员,在人员进入工作现场前负责对现场环境进行检测,达到规定的安全指标方允许开工。在工作过程中,也必须随时对安全指标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指标超限,立即责令人员停工,并撤离现场。
六、严格规范电氧焊安全措施的撰写、审核与落实,如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对其进行相应的考核。开工前,对电、氧焊作业人员进行措施的贯彻,使其要严格执行电、氧焊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服从工作负责人的领导和接受安全检查人员的安全监督,杜绝违规行为,做好自主保安。
七、在井口周围20米范围内进行电、氧焊作业或者在井下、地面煤仓、瓦斯泵站的进行电、氧焊作业,一定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2012]436号文《阳煤集团井下电氧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今后,不仅对井下电氧焊作业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文件要严格执行,而且除电氧焊以外的一切工程也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或本公司下发的相关文件(规定)严格执行,做好一切煤矿机电相关作业安全工作。安安全全搞生产,踏踏实实谋利益,让我们的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下促生产增产量。
第三篇: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学习局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强化安全基础建设 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关
键在于抓落实
一、深入系统地学习领会文件精神。
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局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段生产力布局调整及安全生产实际,以落实段文为基础,我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体会。
从文件整体内容来看,呼铁办„2012‟1号文件全文以深入开展“基础〃市场〃发展年”活动为主线,认真分析了2012年铁路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强化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构想,提出了2012年全局重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十五项安全管理机制,并针对如何加强重点安全风险监控管理,按照铁道部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确定了13个安全风险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经分析适合我段安全发展的共计12个安全风险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内容。经过系统分析和深入阐述动员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特别是旅客列车安全稳定,努力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文首先确定了2012年我局安全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并重点提出做好各项安全基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强化思想基础、制度基础、队伍基础和设备基础”以及科
—1— 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继承性、创新性工作原则,全年始终围绕“全面深化安全基础建设,构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工作重心靠在各项安全基础工作。其次,全文深刻阐释了强化基础是确保安全稳定的基本保障,实行风险管理是确保安全稳定可控的科学手段,二者要有效结合、融会贯通。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基础是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目的是及时消除安全风险。要求各站段要把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与强化安全基础工作相结合,运用到运输生产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及时识别风险、采取措施来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全方位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管控能力。可以说,整个篇幅道理讲的很细致、方法教的很到位。
从安全管理角度,首先应考虑建立完善基础规章制度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完善基础制度建设是作为“基础〃市场〃发展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规范干部、职工安全行为,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为职工安全生产立规矩,对加强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管理,保障各项安全生产任务全面完成,在全段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完善制度建设对于保障企业运作的有序化、规范化;防止安全管理的任意性,保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激励职工提高工作积极性也具重要意义。
二、全段制度建设完成情况
按照铁路局加强基础建设确定的十五项内容,段对安全
—2— 管理制度进行“修、废、补、建”,迅速建立健全我段安全管理制度,由段领导牵头,相关科室具体负责,列出目录表、倒排进度、明确责任,快速推进制度建设工作。目前,共梳理规章制度15个方面131个,已于2月20日全部完成,逐步形成了各级组织在安全上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下一步,我段将按照路局一号文件要求,对规章制度进一步梳理,特别是对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方面,认真排查风险项目,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办法。
三、结合工作实际思考安全管理问题 1.存在问题:
一是干部责任心不强,安全管理基础不实;二是生产组织方式和检修作业方式不适应当前运输形势及作业条件;三是考核手段单一,将干部考核纳入安全管理考评范畴。四是设备质量管理不到位,设备动态质量无人监控,各项阶段性整治工作进展缓慢没有成效,轨道电路、道岔、电缆等专项整治工作流于形式,机械室设备检修整治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大包、包惠线电化改造新设备开通至今仍有一些施工遗留隐患没有整治到位。五是结合部管理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与工务、运输、机务、供电、新线建设部门及局交界口和设备生产厂家,长期存在协调工作不顺畅,具体问题解决流程不明确等问题,造成结合部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车间、班组日常巡视不重视了结合部设备的检查,发现病害问
—3— 题也不积极协调整治,安全联控、预警信息传递不畅、流于形式,一旦发生故障推诿扯皮。六是干部、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适应新技术设备维护需要。新设备维护知识掌握不够,大包、包惠电气化设备一次开通后,大部分干部、职工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由于专业知识掌握少和维修标准方式的转变造成维护经验不足,把握不住工作重点。急处臵能力不足,故障判断不准确和处理方法不当,造成故障延时较长。七是电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抓小防大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完善。把安全管理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卡控制度落实有差距;通过有效的组织生产不能规范安全管理;对设备小缺点、安全管理小问题、不良习惯行为不重视;对人身、交通、消防安全等意外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预防手段;预防修、状态修管理机制不健全。
结合电务段生产力布局调整及管辖范围仍然较大的实际各项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没有形成,一是生产任务安排、检查、监督、指导机制没有建立;二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机制没有形成;三是新成立段技术力量与安全生产实际需求差距太大。
2.整改措施:
(1)加强对车间、工区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危险源整治检查、监督力度,规范分路不良管理,严格按照铁路局相关规
—4— 定执行。
(2)电务段对安全管理欠缺、思路不清的车间派工作组,主要任务是检查、指导、帮助工作,快速提高车间安全管理能力。
(3)明确安全目标,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一是严格卡控可能造成重大人身、行车安全隐患的关键环节,杜绝人身伤亡、责任一般C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和责任一般D类及以上旅客列车、道口事故,防止道路交通安全、火灾、爆炸事故等隐患的发生。二是提高设备运用质量和降低设备故障率,特别是因检修、巡视不良、监管不到位引发的故障要有明显减少。三是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四是优化安全生产组织模式,强化现场作业控制,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和检修作业效率。五是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使安全管理工作与生产紧密结合,强化各级干部的履职能力和职工的岗位职责。
(4)优化基础设备维修方式,提高设备运用质量。一是完善预防修、状态修制度,把微机监测、电气特性测试、设备巡视、季节性工作作为实现预防修、状态修主要工作来抓;二是根据道岔转辙设备的安全性及易受外界影响和检修工作量,道岔维修实施检修整治相结合方式;三是根据轨道电路器材的复杂性及外界干扰严重和作业条件限制,轨道电路
—5— 维修实施预防修;四是电缆安全应强化基础质量整治和保证施工排干彻底、监管到位;五是机械室维修体现精细管理和系统整治相结合;六是联锁机、电源屏采取专业维护方式。
四、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推动贯彻落实
针对局一号文件学习理解情况,怎样才能根据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性明确控制安全风险工作思路,进而让安全风险控制及安全保障体系体系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呢?作为一名站段班子成员,我认为,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关键还是在于抓好贯彻落实,杜绝任何“形式主义”和只做表面文章,而没有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进而规避和消除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而提高整体安全管控能力。
1.针对安全风险管控,首先应统一思想、明确安全管理思路。首先,各级干部应树立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加强干部履职和现场监督检查,提高设备检修运用质量。一是段职能科室应加大对现场天窗检修、巡视的检查督导力度,重点检查、卡控标准执行不严和漏检、漏修、漏巡现象。二是车间干部要切实下到现场,思考工作、布臵落实安全重点工作,指导班组管理好设备,认真跟表检修,发现检修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改正,提高设备运用质量。三是班组工班长必须全力思考设备维修工作,认真安排每一次巡视检修工作,切实通过检修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设备运用的稳定性。其次、各级部门必须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理念,建立明确的安
—6— 全风险评估控制体系。一是对可能造成重大人身、行车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火灾、爆炸事故等隐患的关键环节,要有明确的安全底线,坚决杜绝较大人身、行车事故、道路交通安全、火灾、爆炸事故隐患的出现。二是车间对安全重点工作和可能造成较严重后果的关键问题、关键环节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如分路不良管理、联锁管理等。
2.强化预防修及监控体系建设,突出检查监控立体化防控安全风险。针对安全生产实际,紧紧依靠日常检查巡视和微机监测调阅分析,加强信号设备运行质量监控。把强化干部包保作为落实安全责任的主要措施,严肃纪律,严格实施干部岗位安全责任失职追究,抽调科室业务干部现场监控,制订干部包保车间、关键岗位的月度监控计划,突出检查监控重点,杜绝盲目和随意性,对管内正线区段行车安全、设备质量、劳动安全等进行重点检查,盯控现场,强化监督指导。同时段调度中心和各车间监测分析人员保持24小时热线联系,密切关注信号设备电气特性变化曲线和异常情况,对任何疑点都不放过。加强日常微机调阅分析,形成段、车间、班组三级闭环系统。各级应强化阅微机监测调阅工作,车间值班干部每日必须对管内正线、客车线设备进行调阅,工区每日必须对管内全部设备进行调阅,对检修、整治、施工后以及工务作业后的设备必须及时跟踪调阅,及时将设备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真正起到对现场维修、天窗组织起到
—7— 指导作用。段严格执行日交班分析会制度,及时处理当日疑点问题。严肃制度和纪律,认真执行微机监测一日两巡制度,充分利用微机监测数据指导日常维修,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按A、B、C分类建立了安全风险问题库并逐步纳入安全分析管理软件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并克服设备存在的隐患,防止故障发生。
2.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将安全管理机制真正抓到实处,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对现有安全考核制度进行梳理,各项制度必须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考核、奖励必须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既要吸取教训,又要给予激励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强化干部考评机制,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建立干部履职问责考核机制,严格干部工作失职责任追究。通过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改变干部拖拉作风不实的现状,增强干部责任心。三是强化干部现场监督、指导、把关作用,监督设备检修质量和标准落实状况,指导职工作业方法和纠正错误行为,严格卡控作业重点内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
3.针对站段层安全管理,一是要抓好安全风险意识的强化。要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
—8— 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通过各方面努力切实落实到全段各个层级、关键岗位,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中,不断创新机制、优化管理、夯实基础。
二是要抓好安全风险过程控制。以人身、行车和道路安全安全风险管理为重点,建立有站段特点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增强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突出人员、设备和管理三大要素,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点,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实现对各种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以落实路局提出的电务工作“八化”(即:安全管理信息化、检查监控立体化、生产组织集约化、检修作业标准化、天窗作业流程化、应急管理常态化、培训工作经常化、考核评价制度化)为重点,完善安全基础规章制度和各岗位的作业标准,实现对现场作业的有效控制。
三是要抓好安全风险应急处臵。进一步完善非正常情况下各项安全措施,分系统、分层次、分岗位制定应急处臵预案,明确处臵流程、处臵措施和职责分工,做到简明实用、便于操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处臵演练,加强救援网络、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做到应急有备、响应及时、处臵高效。
四要抓好安全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估。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安全风险管控实行有效的监督,进行定期评审考核,对风险防控不力的,及时进行纠正;对触及风险 “红线”
—9— 的,尤其是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问题,严肃追究责任,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效能。
4.针对车间层管理,一是要强化车间安全自主管控能力。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型、执行型管理向主动型、创新型管理转变;二是由“等、靠、要”向“自我加压、务实奉献”转变;三是由单一型管理向综合型管理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自身特点,积极探索车间管理办法,扎实推进,注重实效。
二是强化现场作业控制。首先认真抓好自控、互控、它控。深入全面地开展标准化车间、标准化班组建设,提高车间、班组、岗位的自控能力;加强班组、岗位之间的互控,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良好工作氛围;车间要强化日常检查监控手段,落实干部现场检查及微机调阅制度,加强对重点高风险岗位和关键作业环节的监控,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现场安全作业卡控机制。其次加强车间干部现场天窗跟检,严格落实检查监督机制,并及时纠正作业不规范和违章违纪行为。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做到工长带班作业,干部跟班监督,落实现场卡控“双保险”。
三是强化安全风险前移,及时消除隐患。首先明确安全责任,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使每个人都感到自身所肩负的任务,进而把压力内化为控制风险的动力。其次建立安全控制
—10— 机制,强化责任的监督检查,对已经落实的看效果,对正在落实的查进度,对尚未落实的问原因,尤其对落实不力的要严肃问责,做到工作有布臵、有督促、有检查、有奖惩。实现风险前移,使人人肩上有安全担子,个个身上有安全压力,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从而保证安全隐患能及时消除。
五、建议意见及下一步工作想法
1.各级干部应树立“全局、大安全意识”,全力抓好安全管理整体工作,重点防范和卡控人身、行车、道路交通安全,做到各项措施妥当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日常施工、维修、巡视和结合部管理等所有作业内容实施全方位卡控和安全监督,强化干部逐级负责制,切实提高干部履职能力。
2.树立”抓小防大”意识,抓好设备预防修和状态修,充分利用微机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隐患,对季节性重点工作及早安排,做好安全预警分析,加强设备专项整治。
3.明确安全管理重点,做到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重点加强对安全管理薄弱的车间各项工作帮扶和指导,理顺车间安全管理思路,使检查指导成为长效机制,提高电务车间安全管控水平。
—11—
—12—
第四篇:“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我读“一号文件”的一些体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1月1日出台以后,各方好评如潮,不少人指出“1980年代‘一号文件’回归了”。是的,中央把今年第一个文件再次锁定在“三农”问题上,这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总的来说,今年的“一号文件”全面、系统,最值得称赞的是将农民增收的问题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如: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改革征地制度;对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作出硬性规定等等。但是,笔者认为,今年的“一号文件”和1980年代的“一号文件”背景不同,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深入、扎实地贯彻、落实,以引发其普遍的积极效应。
今年的“一号文件”是一个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而1980年代的“一号文件”则是总结农民首创的农村改革实践的行动纲领。现在的中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城市化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战略,吸引投资和防止金融危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关键。农民问题作为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重要环境条件,出台“一号文件”不仅是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各种利益综合平衡的需要。
从1982年第一个“一号文件”,到1986年第五个“一号文件”,堪称一个连续的冲破体制、解放农民的过程,它们先后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体制中解放出来(离社不离土———分田单干),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离土不离乡———乡村非农经营),从乡村社会解放出来(离土又离乡———进城发展)。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在解放农民生产力的同时,向农民开放发展空间和改善发展环境的过程。农民在这一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1990年代以来,农民负担加重,收入增长缓慢。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是大举进入农村而又急剧膨胀的基层权力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今年的“一号文件”在解放农民、扩大农民权益方面较前些年大有进步,对城乡歧视、身份歧视,已有实质性的认识,但还需配套性措施予以解决。
今年的“一号文件”关注的增收重点之一是粮食主产区,文件对解决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增收有相当的力度。但是要注意到,现在对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对生产粮食的农民而言,增加收入的作用不能和1980年代同日而语。1980年代是粮食短缺,增产就可以增加收入;现在粮食生产能力很强,还能从国际市场得到粮食;近十几年的实践证明,粮食生产增收最慢,不仅如此,还常常增产减收;所以,国家才给粮食生产区补贴和优惠的政策。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对粮食主产区有好处。
这次文件有20多条增收措施,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和群众都给予肯定,关键在于完全兑现。如对县以下金融系统的支农规定、将农民工纳入产业工人的范畴等,就需要大抓落实。为保护农民土地收益而改革征地制度,非常急迫,更需要以新思维建立新的征地制度,并保证实施。
不少人都说今年的“一号文件”“含金量”很高,也确实如此。值得提请注意的是,“含金量”高并不等于增收的作用就大,有时候“含金量”越高,对农民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含金量”再高,不是直接落实到农民的头上,而是要通过部门再配置到农民头上。在现有的体制下,“含金量”高有时也会强化部门利益,如何防止部门摄取农民利益,也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这还提请我们反思十几年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体制根源。1980年代的“一号文件”之所以给农村改革巨大的推动,1980年代的农村之所以芝麻开花节节高,就因为旧体制消解,新体制生长,生产力获得巨大的释放空间。现在,如果不继续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怎么可能跳出“黄宗羲定律”式的轮回呢?农村信用社改革搞了多少个轮回了,改来改去,还是那个准官商银行体制,不触动体制的改革,改革一万年也许还是老样子。
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在文件中有了好的描述,但如何利用非市场的办法、充分配置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也值得考虑。在农村,“两多一少”———劳动力多、农产品多、钱少;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长期闲置,但农村又有大量的事没有人干。实践证明,单靠市场化、货币化,配置不了剩余劳动力。所以,政府调控的职能要与民间组织配置劳动力的功能很好的结合起来,以此解决农村有事无人干的尴尬,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李昌平南方周末2004-02-12
第五篇: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后,首次将主题指向水利领域。文件明确了水利的战略地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特别是在强化水利投入、管理和改革等方面有很多新亮点和新突破。文件明确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通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本人深刻地认识到:
首先,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面对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趋势,防汛抗洪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务必夯实打牢防洪保安的大堤。
其次,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把水利的文章做好,经济建设就难以为继;不把节水的文章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失去了重要依托。讲发展、搞建设,务必水利先行,量水而动。第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兴,五谷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决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强基础,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第四,水利是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保护和改善生态,治水改水是基础和关键。
第五,水利是民生改善的紧迫要务。保障人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水,是维系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是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紧密的民生工程,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当务之急。许多地方随着水源变化、水质污染,不仅农村存在大量饮水不安全人口,而且城市居民的饮水保障也出现了问题。饮水安全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保障百姓吃水用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分紧迫。
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系统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些重要论断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长期治水兴水经验的提炼总结,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 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新形势下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具体任务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这些目标任务近期与长远统筹,硬件与软件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总结治水兴水伟大实践,把握新形势下水利建设规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5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这些原则 3 是多年水利工作实践的结晶,是全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思想基础,必须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好。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水利事业迎来又一个春天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完整理解中央精神,准确把握中央要求,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务必把中央的要求转化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进一步增强加快刘宇水利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在中央一号文件的落实中,着力解决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群众要求最紧迫的水利问题,为推动流域水利经济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