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标准化验收工作总结
省标准化验收工作总结
曲秀峰
我校的标准化验收工作历经了一段紧张辛苦的准备,终于在5月22日上午迎接了省标准化检查验收。在这次迎检中,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工作中,哪些是重点,需要花大力气去准备,哪些我们平时就做的不错,只需要完善就可以,哪些虽然无足轻重,但也需要补充。去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我将教导处应该准备的材料认真仔细地进行了准备。
但当我坐下来、回过头去反思这一紧张辛苦的准备过程时,可以肯定的说,这确实是一次规模盛大的、前所未有的迎查活动。一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时间长。尤其是最后的冲刺准备阶段,更是紧张。2.涉及人员多。就学校而言,上至校长下至教师、学生。
3.开会次数频繁。校务会、功能教室负责人会、中层领导会、全校教职工大会,全体学生大会,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足足有10几次以上。4.各项投入之多。各项工作也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
5.教委领导关注充分,派专人到校进行督察查。多次到我校查看,并及时提出建议。
二 以上准备足以说明这次活动的重要性。但相信每一位参加本次验收的教师还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准备的实在太辛苦、耗时实在太长。甚至是停下课做准备。那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做到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确保顺利验收过关呢?
1.明确任务,分清职责,各就各位。
接受任务后,不要盲从,更不能推诿、延迟,而是要认真学习上级文件、深刻领悟会议精神,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搞清自己的任务,明确肩上的职责,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看起来又忙又乱,却效率不高。2.换位思考,虚实结合,有的放矢。
在工作中要学会自我要求、自我检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办法。三
收获:
1.全体教师更加团结
本次迎评工作不再是领导的事情,不再是某一个处室的事情,而是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出谋划策,把学校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教师的凝聚力更强了,教师责任心更强了。
2.校园环境更加整洁、面貌一新。
3.第一时间召开工作部署会,领导带头,全员上岗,整合力量,强化重点,全体人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扎实有效,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工作,较好的完成了迎检任务。顾全大局、奋勇争先,尽职尽责,较好的展示了我校教师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品质和作风,四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
1.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工作留有痕迹。注重第一手资料的保存。
2.是要树立一种意识——凡事多思考,勤总结。不是有句话叫做“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吗”?在很多时候,领导的点子比“身体力行”更重要。每项活动结束之后总结得失也是及其重要的,“扬长避短、以利再战”就是这个道理。3.是要培养一种能力——执行力。不要只是制度健全,落实不到位,加强执行的力度,使每件事情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大局利益为重,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科学的、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前瞻性的去研究、去准备、去开展自己的工作,相信在以后的路程中我们可能就会更理智一些、更轻松一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省标准化验收工作总结
省标准化验收工作总结
八年级 徐晓英
标准化验收工作历经半年多的辛苦准备终于在11月4日下午告一段落,应该是顺利通过了。
在这次迎检中,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工作中,哪些是重点,需要花大力气去准备,哪些我们平时就做的不错,只需要完善就可以,哪些虽然无足轻重,但也需要补充。去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我将政教处和教导处要求准备的材料认真仔细地进行了准备。
但当我们坐下来、回过头去反思这一阶段走过的路时,你肯定会不难看出,这确实是一次规模盛大的、前所未有的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准备时间长。3月底召开动员大会直至11月4日。
⑵涉及人员多。就学校而言,上至校长、书记,下至教师、学生。⑶开会次数频繁。校务会、专用教室负责人会、中层领导会、全校教职工大会,大大小小的会议开了足足有10次以上。⑷各项投入之多。各项工作也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
⑸教育科领导关注充分,派专人到校进行督察查。多次到我校查看,并及时提出建议。
以上准备足以说明这次活动的重要性。但相信每一位在坐的同志还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准备的实在太辛苦、耗时实在太长。那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做到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确保顺利验收过关呢?现在我就谈谈个人想法。
一、明确任务,分清职责,各就各位。
接受任务后,想不要盲从,更不能推诿、延迟,而是要认真学习上级文件、深刻领悟会议精神,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搞清自己的任务,明确肩上的职责,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看起来又忙又乱,却效率不高。
二、换位思考,虚实结合,有的放矢。
在工作中学会了自我要求、自我检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办法。收获:
1、全体教师更加团结
本次迎评工作不再是领导的事情,不再是某一个科室的事情,而是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出谋划策,把学校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教师的凝聚力更强了,教师责任心更强了。
2、校园环境更加整洁、面貌一新。
3、第一时间召开工作部署会,领导带头,全员上岗,整合力量,强化重点,全体人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扎实有效,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工作,较好的完成了迎检任务。顾全大局、奋勇争先,尽职尽责,较好的展示了我校教师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品质和作风,此外,在做好迎检的同时,各部门继续抓紧抓好日常工作不放松;认真负责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
4、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工作留有痕迹。注重第一手资料的保存。
二、是要树立一种意识——凡事多思考,勤总结。不是有句话叫做“没
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吗?在很多时候,领导的点子比“身体力行”更重要。每项活动结束之后总结得失也是及其重要的,“扬长避短、以利再战”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要培养一种能力——执行力。不要只是制度健全,落实不到位,要充分发挥领导职能,加强执行的力度,使每件事情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大局利益为重,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科学的、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前瞻性的去研究、去准备、去建设自己的工作,相信在以后的路程中我们可能就会更理智一些、更轻松一些,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迎接省标准化试点验收的工作汇报
关于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非常欢迎省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组各位领导和专家前来市行政服务中心检查指导工作,并对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下面把我中心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开展情况
市行政服务中心是于2004年3月29日正式运行的,与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合署办公,并加挂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牌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合署办公体制。审批大厅面积2400平方米,设置70个窗口,36个部门和单位、12家中介服务机构进驻大厅集中办公,办理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中介服务项目339项。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精简、优化、提升”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行政审批机制,完善行政服务方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审批大厅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优化了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推行品牌化服务,树立良好形象。为了优化服务、提升服务,我们争创了山东省服务名牌。今年又以服务名牌复查为契机,进一步提炼品牌服务内涵,创新品牌服务方式,完善品牌支撑体系, 加强品牌宣传推广,使品牌化服务理念在全体窗口人员中牢牢地扎下了根,并转化为一致价值取向。现在,办事群众来到大厅办事,看到的是整洁的环境,听到的是温馨的话语,享受到的是高效的服务,树立起了高 效、便民、规范、廉洁的良好形象。
(二)清理精简审批项目,为政府权力瘦身。为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政府权力,在2008年精简审批项目35%的基础上,今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第五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精简工作。经过初步清理,保留市级行政许可项目204项,审核项目35项,取消37项,下放6项,改变管理方式8项,合并减少68项,精简率33%。保留非行政许可项目68项,取消34项,下放2项,改变管理方式22项,合并减少12项,精简率51%。以上精简结果待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对外公布。
(三)开展再优化再提升活动,提高审批效能。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政府提速工程的部署要求,我们组织发动进驻大厅集中办公的35个部门窗口,开展了行政服务再优化、行政效能再提升活动,采取了统一受理、一审一核、压缩时限等9项措施,进一步提高审批大厅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活动开展以来,进厅承诺件办理时限平均压缩了31%,即办件办件量所占比率从39%提升到51%。
(四)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提升服务水平。为了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我市借助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建设了新的行政审批大厅和公共资源交易大厅,积极推动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目前,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审批大厅和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土建工程已经完工,正在着手进行装修。编制部门初步审核确定了15个市直部门单独设置行政服务科,12个部门行政服务科加挂其他科室牌子,2个部门的行政服务科与其他科合署。预计到今年年底,新的审批大厅启用运行后,我市具有行政审批职 能部门设置的行政服务科室和全部行政审批项目将集中到新大厅办公,实现一站式服务。
二、关于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情况
自2007年被省质监局列为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质监部门的指导和窗口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们以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为总抓手,制定方案,强化措施,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编制标准,狠抓落实,形成了一整套以服务质量标准为核心,以服务管理标准和服务工作标准为支撑,覆盖行政服务全过程的标准化体系,实现了“岗岗有标准规范,人人按标准履职”,各项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筹规划,确保各项工作符合标准化建设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业务新,技术要求高,任务繁重,涉及面广。为此,中心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窗口、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服务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有关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业务管理科,具体负责协调、落实工作任务,督导工作开展,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心多次召开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等标准化建设工作会议,对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了对标准化建设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升行政效能重要性的认识,对编制形成规范、科学、系统、完整的标准化体系达 成了共识。通过周一讲坛、培训讲座、标准化知识竞赛和中心简报等多种方式,加强标准化建设宣传,形成了“人人抓标准建设,事事为标准建设”的良好氛围。
3、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根据《山东省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要求,中心制定印发了《日照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建设目标、组织机构和实施步骤等。制定印发了《日照市标准化管理基本规定》,组织窗口签订了《标准化建设责任书》,明确了窗口及科室的标准化专兼职人员,进一步落实了任务要求和责任分工,加强了组织管理和监督考核,确保各项任务按照时间节点完成。
4、多措并举,整体推进。中心确定了以构建行政审批服务标准体系为突破口,以标准化试点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
一是梳理规范标准化制度。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该合并的合并,该修订的修订,该废止的废止,该完善的完善,把符合工作实际且运行成熟的制度,全部上升为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并结合各岗位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涵盖行政审批服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的标准,不留标准“盲点”。
二是开展市级优质服务窗口争创活动。我们联合市人事局、市监察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争创“市级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把行政服务标准化各项工作要求细化为争创活动考评要点,组织全市行政服务窗口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经过部署动员、组织争创、推荐考核等阶段,市行政 审批大厅财政局窗口等6个窗口被评为“市级优质服务窗口”,成为标准化示范窗口,促进和带动了大厅窗口整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了窗口的服务水平。
三是推行链条式审批服务。我们开发了企业注册登记“一表通”审批软件,把企业注册登记涉及工商等10个部门需要填写的22张表格516项内容,压减为1张表格38项内容,使整个审批流程办理时限由10天缩短为2天,效率提高80%。联合外经贸局、工商局等8部门,利用全国外资企业联合年检网络,对全市的外资企业进行集中联合年检,年检效率提高了60%。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制度,设立总服务台,安排项目代办员,为外来投资者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建设项目审批等手续提供全方位代办服务。
四是实行网上审批电子监察。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安排,会同有关部门建设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并将市级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和47项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办理,企业和群众可以通过“行政审批服务网”办理在线申请、咨询、网上投诉和查询办件进程等事项,实现了行政审批的阳光、透明运行。
(二)建立层次分明、内容完善的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是在参照企业标准体系以及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的基础上构建的。体系上层,是中心目标理念,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这些是指导性标准。服务标准体系就是围绕实现中心目标理念,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服务管理标准体系、服务工作标准体系等子体系,整个体系分为3个层次,4个标准体系,共计458项标准。
1、建立系统的服务基础标准体系。该体系位于标准体系的第一层,在体系内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并普遍适用,是体系的基石。包括标准化管理基本规定、标准体系编制原则和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服务术语标准等19项国家、地方标准。
2、建立覆盖行政审批服务全过程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该体系位于标准体系的第二层,包括质量特性标准和工作流程标准子体系,是整个标准体系的核心。质量特性标准是对服务所应有的特性满足程度的明确规定,中心将运转成熟的工作运行机制上升到标准的高度,建立了15项质量特性标准,这些标准涉及项目进驻、部门授权、服务规范、服务创新等层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提高办事效率和保证服务质量提供了全面系统的保障。工作流程标准明确了服务提供过程中所用的方法和程序,分为总服务台工作流程、窗口业务办理流程以及窗口审批服务项目办理规程,共计340项标准。窗口审批服务项目办理规程均经法制部门审核把关,确保了项目设置合理、办理规程合法。
3、建立完备的服务管理标准体系。该体系位于标准体系的第二层,针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制定的,对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和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中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信息管理、能源管理、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和监督考核等12个标准子体系,共计60项标准,有效保证了中心工作的高效运转。
4、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工作标准体系。该体系位于标准体系的第三层,是在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共同制约下的标准体系,针对所有岗位职责而制定出的作业要求,是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各岗位上的落实和体现。包括中心决策层、中心管理层、中心一般工作人员和窗口层4个标准子体系,共计24项标准,覆盖了中心全部的工作岗位,突出了标准在日常管理中的“统领作用”。
(三)狠抓标准实施,注重持续改进,不断增强标准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1、强化标准宣贯,确保标准认知深入全面。标准体系实施过程中,我们召开了标准实施动员大会,举办了多次标准实施培训会,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为什么在中心搞标准化,怎么搞标准化,使服务标准化意识深入人心,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心制作并公开了《服务标准化手册》,窗口根据项目办理规程重新印制了办事指南和申请文书,通过公示栏、触摸查询屏和日照行政审批网全面公开标准内容,将服务标准置于阳光透明之中,接受企业和群众的监督。
2、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标准实施扎实推进。中心建立了《标准化建设检查规定》,明确了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督导检查职责,建立了办公室一月一检查、窗口自查自改的工作机制,规定以填报《标准化建设调度单》、《标准化建设情况表》、《标准化建设记录表》和《标准化检查记录表》的方式开展标准检查、反馈工作。强化标准实施的监督考核,将其纳入窗口业务月度考核,确保中心各项标准的实施和检查有记录、有反馈,为标准改进工作打下了良好 基础。
3、强化标准改进,确保标准推进持续有效。中心特别注重标准改进工作,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制定印发了《标准改进管理规定》,明确了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的监督管理职责,建立了办公室督导改进和窗口自查改进的工作机制,将标准改进工作分为窗口自查改进、办公室检查改进和领导小组集中检查改进3个阶段。对标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覆盖面不全,实用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由办公室提出标准改进意见、窗口填报《标准改进记录表》报经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加以改进,累计修正改进标准30余次,先后对服务标准体系和标准内容修订了3版。
(四)服务标准化实施效果明显
1、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今年上半年,审批大厅共办理审批服务事项3.8万件次,同比增长11.5%,其中,即办件占51%,承诺件占48.5%,上报件占0.5%,按时办结率一直保持100%。承诺件的实际办理时限平均1.92天,比承诺时限的审批效率提高了70%。
2、行政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一是公示更加标准。每个审批服务事项的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都按照“政务公开标准”的要求进行了全面规范,提高了办事透明度。二是接待服务更加周到。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做到统一亮牌办公、佩证上岗,接待群众热情周到,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站立相迎、站立相送、双手递交材料”的“三声两站一递”服务,交谈时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十字文明用语,形成了 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服务标准。三是办件流程更加标准。从接件受理到审核办结,项目办理的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全程实施监控,确保审批服务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3、运行管理进一步科学。通过标准化创建,中心各科室的职责更加明晰、运转更加协调,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等机关运行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体工作人员的标准化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通过机制创新,中心组织实施了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基本建设人防收费链条审批、企业注册“一表通”审批、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等新的审批服务机制,“科学化+标准化+人性化”的集约高效管理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4、社会认可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2009年,我们委托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对大厅36个部门窗口服务质量和行政效能群众满意情况进行调查评价。从调查情况看,企业群众对大厅窗口服务态度满意率达95.1%,对行政审批效率满意率达95.27%,对窗口廉洁勤政工作满意情况满意率达95.08%。中心自运行以来,累计收到群众表扬信900多件,锦旗600多面,2008年荣获山东省百行百业“群众口碑最佳荣誉单位”、2009年荣获山东省人民满意的金牌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大众日报、中国经济导报、齐鲁晚报以及中国信息网、新华网等对中心工作情况多次进行了报道。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标准化建设与先进地市相比,与上级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 有一定差距。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试点验收为契机,依托新建的行政审批大厅,按照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落实,不断推动各项标准和标准体系完善升级,不断创新审批服务机制和行政服务方式,为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汇报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年标准化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年标准化工作总结
省XX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年标准化工作总结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谋划“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省标准化会议精神,坚持适应市场,服务经济,加快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
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三个工作领域,加快我市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标准水平,为我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发挥了标准化工作应有的基础作用。
一、2005年工作的回顾
(一)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夯实企业标准化基础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标准化工作的主体。加强企业的标准化,既是从源头抓好质量的治本之策,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措施。今年我们立足于企业、市场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标准备案的程序性管理。今年我局专门发文强调和重申了国家标委和省局关于企业标准备案的有关要求,落实了层级管理和程序管理,对不属于市县备案的重要标准和不具备“标准编写说明”、“标准审查纪要及专家建议备案意见”的坚决不予备案。
二是组织开展了对已备案企业标准的清理和复核。认真总结历年来标准备案的经验教训,按照标委和省局文件要求,对已备案企业标准进行了彻底清理和复核。并将结果公示、公告,对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及时予以取消。全市共撤消不合法企业标准4项。
三是大力开展企业节能标准化工作。推行资源节约标准,提升传统产业标准水平是缓解资源短缺,改造传统产业的迫切需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减轻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省局对我市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我们在去年联合开展节能调查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了4家用能大户开展节能标准化工作试点。通过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试点企业普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效果也非常明显。据统计4家试点企业平均万元产值消耗标准煤下降到了1.5吨左右,较去年比节能在10以上。
四是主动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我市虽然没有被国家标准委纳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市,但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培养企业良好的标准化行为规范,是实施名牌战略和质量兴市的基础工作。我们一是及时下发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工作细则”,要求企业结合完善标准体系查漏补缺;二是把全国企业标准化工作推进会上一些试点企业的经验交流编辑整理,作为企业实施时的重要参考,避免了走弯路。
五是加强了对重要标准的宣贯力度。今年7月,市局统一组织,分别在三县一区举办了为期2周的标准宣贯会。对“预包装食品”、“能效产品”等5项重要标准进行了培训,参训的200多家企业普遍反映,了解了法规要求,掌握了技术标准,提高了执行自觉性。
六是认真做好标准化信息服务工作。其一,及时跟踪了解食品卫生、生产安全、重要产品标准的修订和发行,并将有关信息通知企业和检验单位,保证了标准的时效性。其二是帮助外向型企业初步建立了对贸易技术壁垒的反馈建议渠道,培养了企业对国外技术法规的评议习惯。
(二)继续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切实支持“三农”发展。
今年我们在坚持“加强领导,提高组织保障;创建基地,发挥示范带动;培育龙头,强化产业推动;加强培训,提升从业素质”的基础上,抓了下面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与农业局等部门一道,起草并以市人民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实施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工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职责,同时再次强调了坚持“源头引,终端堵,促中间”的工作思路,即在源头上通过标准化示范推动规范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在销售终端,强化市场监管,严格准入,促进农产品加工、贮运和包装的规范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二是继续完善标准体系。全年制定市县农业地方标准、生产规程6个。全市累计制修订有效地方标准达到项。
三是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立项、建设和验收。今年新申报3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示范项目。截止目前,全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达1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15个。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市、县、区也积极做好了示范到期的国家和省级项目的验收准备工作,整理编辑有关示范材料20多册,目前已有4个省级项目通过验收,另外1个国家项目和1个省级项目也将在今年12月份接受验收。
四是认真抓了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及时转发了国家四部局《关于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各区县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验收条件》为依据,已收集到相关市场基础标准、信息标准、质检标准、交易标准、物流标准、服务标准20多项,并对市场的“整体规划,分区管理”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意见。
五是积极落实了1万人的农业标准化从业人员培训任务。各区县局制定了相应的培训工作计划,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开展了农
业标准化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各类农业标准化从业人员近2万多人。
(三)加快制定服务地方标准,促进服务业的规范与发展。
今年我们在各项工作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完成了2项服务标准的制定工作,为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依据。引导企业按标准提供服务,同时为有关部门评价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四)开展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和健康生活。
安全问题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我局以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和35届世界标准日主题宣传为契机,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了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是电视宣传曝光,二是下发标准化违法整改通知,并落实了整改措施,排除了现实安全隐患。企业对安全知识和技术要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提高了企业执行食品卫生标准、交通安全标准、危险化学品使用标准和工业生产安全标准的自觉性。
二、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一年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的标准化工作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标准化统一管理工作还不到位,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不够;二是地方标准制修订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标准的宣传推行力度不够,标准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四是实质性参与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反馈与建议的响应程度不高;五是产品采标工作进展缓慢,全市产品采标率不到1;六是标准化信息建设亟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企业标准化工作方面
主要是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巩固消无成果,提升标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争创国家名牌和免检产品。主要措施:其一,大力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筑牢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其二,加大采标工作力度,加速技术引进步伐;引导企业实施“标准专利人才”战略,抓好标准的专利集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开展好企业节能、节材、节水标准化工作,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服务标准化方面
主要围绕建立竞争有序和诚实信用的服务市场需要,加快建标进程,重点选择旅游、交通、物业管理、汽摩维修、金融、商业零售、文明新村建设七个领域展开工作。
(三)农业标准化工作方面
总体目标和要求是:结合巴中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绿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认真落实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的“16288”工程和巴中市政府提出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工程”,建立健全适合我市以名、优、特农产品,无公害产品和外向型农产品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质量认证体系,把巴中建成川东北绿色经济强市。在工作重点上紧紧抓住制定特色地方标准、强力推动标准化生产示范和严把市场准入关三个关键环节,落实各项措施,努力实现生产有规程、质量有标准、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销售有情报的管理工作目标。具体要落实以下7项措施。
1、全面开展土壤普查和环境监测,努力发掘无污染地理优势、立体气候优势和特色鲜明的种养经验,制定和完善充分反应产品特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标准和种养规程。
2、加强与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的紧密合作,搞好土专家与洋博士的长期联姻,提高标准的科技含量和市场适应性。
3、继续协助抓好围绕示范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发挥龙头企业在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重点规范企业在收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等方面按标准和技术规范执行,热情帮助企业在品牌创建和指导基地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继续加强基地建设。一是要在各基地树起三张牌,搞好两个记录。三张牌即“示范标志牌”、“示范宣传牌”、“投入品警示牌”,两个记录即:“管理记录”和“病虫害防治记录”;二是抓好基地配套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三是要围绕项目实施所需农业投入品开展专项打假活动。
5、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县、基地、市场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基地建设、农业环境监测、产品质量监督、品牌申报认证和安全消费中的主导作用。
6、进一步加强示范农产品的品牌创建和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7、继续按“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范”的要求,协助政府和业主建设、管理好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优质农产品的销售营造良好的环境。尽快改变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交易方式落后、检测手段缺乏、管理水平不高的状况。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年标准化工作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年标准化工作总结。
第五篇: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验收工作总结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
我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库区和核心水源区,被环保部确定为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质安全是调水的关键。为确保一池清水北送,近年来,国家对库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了大量财力,我市被国务院批准为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和河南省10个省直管县试点后,我市环境监测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2009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织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环境监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市正式召开,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能力提升正式拉开了序幕。
监测站拥有一批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较高技术人员,拥有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1993年、1998年、2004年、2010年和2013年先后5次通过了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认证评审,取得了计量认证合格证。2007年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审核,成为全国第一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机构。
监测站由于受资金问题影响,多年来较少添置更新监测仪器设备,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尽快达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2007年4月环境局在市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资25万元,在省局“一搭二”政策的扶持下,共筹资75万元,购置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分析仪、红外油份测定仪、COD快速测试仪、VOC气体检测仪、多气体检测仪等多台
标准化建设所缺口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2008年6月市财政拨款105万元,新建了2座空气自动监测站,2009年1月投资430万元建设了3套水质自动监测站,2009年9月省环保厅无偿配发我局监测站美国戴安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三合一大气采样器、烟尘仪、水气应急监测仪等仪器,使该站监测能力进一步提高。2013年8月,根据豫环办
[2012]35号《关于印发河南省省直管试点县(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又购置了价值400万元的60台(套)仪器,基本达到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部三级站标准化建设的要求。2013年1月,环境监测站顺利通过了省环保厅标准化验收,成为环境保护的千里眼和顺风耳。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我站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被明确列入,预计2014年我站监测能力必将高标准进一步提升。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基础,兵强马壮、装备优良的监测队伍每年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为国家生态功能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着力保持生态环境,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严防产生新污染源,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载体,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我站监测,我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总体保持稳定,2012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82%,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出境水均达到Ⅳ类标准,Ⅲ类或优于Ⅲ类达标
率由2010年的58.3%,上升为2014年的61.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2013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