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框架桥设计技术总结
铁路框架桥设计
框架桥在铁路桥梁中大量应用,在我们桥梁设计工作中,箱行框架结构亦大量采用,框架桥的主要优点:
1、结构成整体,刚度大,可以顶进施工;
2、顶板薄,建筑高度小,在线路标高困难情况下设桥,优先采用该种桥式;
3、基底应力小,对地基差的路段尤其适用;
4、抗震性能好。
框架桥一般采用形式为单孔、双孔、三孔。需要多孔的情况,可以用上述拼成。(在多孔的情况下,有分修和合修,分修即由多个单孔的并列,框架间留有缝隙,合修即左右框架共用边墙。)城市立交当中孔机动车道框架与边孔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框架分离设计时,边孔框架由于立交净高要求低于中孔、且跨度小于中孔,若不需要在其内路面下埋设管线时,建议将边孔框架底板提起。受中孔基坑开挖影响的范围,可以回填级配碎石,压密处理。不等跨施工时,应先中孔后边孔。
框架桥的标高设置时,注意板顶建筑高度,有碴线路即轨底到顶板顶面的高度只要满足轨下最小道碴厚度即可。不必硬性规定一个较大的值。当框架在既有线下需要顶进施工时,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要考虑施工时线路架空或加固时所需要的结构高度,桥上线路有坡度的,可以直接将框架顶底板按线路坡度斜置即可。车站内股道较多,线路标高有差异时,不一定整个框架横向按一个标高考虑,亦可将顶板横向设置坡度,以减小填土厚度。
框架桥结构计算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 7.4.1按平面杆系进行分析,用空间模型计算横向加强钢筋。活载采用中-活载(客货共线铁路)、ZK活载(客运专线铁路)及运梁车活载分别验算,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考虑温度影响。地基反力采用文克尔假定,地基系数取10MPa/m。
在利用midas进行结构计算时,对于框架桥来说,可以采用梁单元模型或板单元模型来进行检算。框架结构计算中梁单元模型计算是取横向1米宽计算的,板单元则可将整节框架长度模拟出来,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受力情况,如梗斜处的弯矩值,板单元较梁单元更能真实的反应出来。
使用midas计算完毕后,从软件中提取各个需要检算部位的内力值,使用《铁路涵洞HRCD2005XP单机版》程序进行配筋计算,根据骨架计算出钢筋的直径和根数。需要注意的是,在框架两侧土压力不相等的情况下,顶底板的最大弯矩值不一定在跨中,这种情况下需要认真检算在最大弯矩值部位,受拉钢筋的直径和根数是否满足需要。在跨径较大时,还需注意检算顶底板钢筋抗剪能力,如不满足需要,则应增加抗剪的“Z”字筋。
框架顶板多线的情况下,框架横向应设沉降缝,一般5~10米设一节,对于斜交框架,斜交角越大,分节应越短。尽可能每线下一节框架,以减小斜交引起的框架顶板的横向弯矩,否则应增强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
当框架斜交角度大于、等于30°时,在顶底板钝角处,配置双向加强钢筋,直径一般和主筋相同。
框架的基底应力一般较小,地基容许承载力在150KPa左右时,建议采用扩大基础。大多数设计扩大基础是在框架底板下加一层混凝土垫层,这样的目的是增加与地基的接触面,直接把框架底板加大,即能起到前者的作用,又减小混凝土自重的增加,对降低基底应力效果很好。
当地基承载力较差时,可以采用换填方式、旋喷桩、混凝土搅拌桩等来加固地基。
框架出入口支挡结构,当地下水位高的情况下,采用U形钢筋混凝土船槽与框架箱身相接,U形船槽的设计需对船槽的自重对地下水的抗倾覆进行检算。一般条件下,出入口采用八字墙或一字式挡墙,另外,还可视情况采用直接将框架边墙外延,形成钢筋混凝土拖墙。
在运营铁路线上需要增建桥涵或者接长既有桥涵,为了不中断运营,普遍采用限速行车直接顶进桥涵。顶进的框架箱身的设计与一般框架桥的设计基本一致,只是需要在顶点(即放千斤顶处)布置加强钢筋,并加设一块钢板。
顶进工作基坑的设计主要包括工作基坑后背墙、后背梁的计算,滑板、地锚梁和导向墩的设置。
滑板是作为预制框架箱身的施工垫层和顶进启动时与基地的隔离层。滑板还可防止框架桥结构在浇筑时产生不均匀沉降。为了防止框架桥顶进时,滑板随着框架箱身移动,在滑板上设置润滑隔离层,一般用塑料薄膜加石蜡。并在滑板下设计横向和纵向地锚梁,以增加滑板的抗滑能力,地锚梁可选用钢筋混凝土或旧钢轨。为了控制箱身在顶进阶段出现方向偏差,沿顶进方向,在滑板的两边,距箱身外侧5~10cm设置导向墩。
为了不中断铁路运营,框架桥顶进前需对铁路线路进行加固。可先采用吊扣轨对线路进行加固,再使用D型便梁架空线路。D型便梁施工时,严格按照D型便梁使用说明书架设。施工期间既有线运行必须限速慢行(45km/h),均必须设置限速醒目标志,派专人职守,加强对运营线路基的观测,保证运营线安全。
对于框架桥处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为了防止地下水对工作坑的影响,应设置降水井。
对于下穿框架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下穿框架桥结构的确定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便为行车及行人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2、下穿框架桥采用顶进法施工时,应对顶点处布置加强钢筋,以免顶进时框架箱身产生裂缝,发生断裂等。
3、必须明确下穿框架桥处地质水文情况,如果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框架桥在现浇或顶进前,须对该处地基进行处理,保证框架桥施工前后铁路路基的稳定。
4、顶进工作基坑的设计必须满足顶进框架桥的最大顶力要求,防止框架桥在顶进时发生工作坑后背开裂、断裂、倾覆等事故,延误顶进工期。
5、附属结构及辅助工程必须按照框架桥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选择合理的构造形式及数量,保证框架桥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稳定和美观。
李坚
2012-4-1
第二篇:T梁架桥总结
T梁架设总结
T梁架设总结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济菏高速公路潘村至大洋
人,尤其是前支架上作业人员。
③架桥队人员必须服从队长、班长指挥,实行下级对上级负责、汇报制,不准越级指挥。
④架桥队实行班前点名,安排当天任务制,同时班后小结制,以利沟通。
3.施工放养。T梁架设前,必须精确放样,严格控制安装平面位置和高程。T梁安装到位后,重新复核安装轴线和高程,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移走架桥机。
2)运架梁 1.运梁
①制梁场龙门吊使用刚性吊具或柔性绳具抬吊,将梁体放于运梁平车上。
②运梁平车轨距误差±10mm,两条轨顶高差±20mm,同时全长范围内,轨顶、轨端不准有障碍物。
③同条轨顶高差±1mm,错台±2mm。
④重载运梁必须选用低速档,空载时可使用高速档。⑤运梁过程中,两台运梁平车必须有专人监护。2.架梁
①运梁平车载梁至架桥机尾部。(后支架后方附近)
②1#起重机垂直起吊梁体,使梁体脱离台车面,临时支撑后支腿,同时检查卷筒排绳、制动。
③1#起重行车和后运梁平车配合前移梁体,如果起升高度不够,可临时拆除后支架台车拉杆。(此时起重行车应于主横梁跨中)
④当1#起重行车载梁前移至前、后支架的1/2跨中时,应密切
T梁架设总结
注意导梁变形。(定期测量该处下挠值和水平旁弯值)
⑤当2#天车够吊点时,停车制动。用2#天车起吊梁体。⑥两台起重车行车同时载梁前移至架梁段,徐徐落下;对于中梁,可按指定位置就位;对于边梁,应先放于次边梁的位置上,并临时支护好。
⑦全幅或半幅梁体,采用整机横移落梁方法。
⑧对于边梁可以支护的盖梁,可先将边梁置于次边梁位置并临时支护好,然后整机横移回来,使主导梁中心和梁体中心重合,利用主横梁纵移台车上的落边梁油缸吊具或卷扬机构,重新捆吊梁体,使梁体离开盖梁20-30cm,然后整机横移至边梁位置落下,临时支护。然后用架桥机落进相邻次边梁,马上横向联接,形成稳定体系。
⑨对于较大曲线桥,可采取起重行车偏移起吊方法喂梁,但前移过程中起重行车应及时调整到主横梁跨中,以使导梁均匀受力。
对于较小曲线,可采取起重行车偏移起吊和整机横移方法喂梁,但前移过程中亦应及时调整起重行车至横梁跨中,以使导梁均匀受力。
3)过孔方法 1.度桥,可分几次前移后支架。
③开动导梁上两套起重行车移动至导梁尾部作配重; 前后支架摇滚和导梁索具处于解除状态,同时开动前、后支架摇滚电机,导梁徐徐前移1/2梁长,直至辅支腿到达前方盖梁指定位置。(此时,前支架和已架梁体必须利用葫芦和刚性撑具于后方撑牢固)
④辅支腿下垫好硬木块(板),向前推辅支腿约10cm,顶起辅支腿,使导梁支平;为防止左右倾,预先用葫芦分别将辅导梁前端和盖梁两端拉紧。
2.后,使用可靠前后钢性斜撑和葫芦将其稳固,以防止下一步前移导梁时向前倾倒。
⑤辅支腿、中后支腿脱空,开动前后支架摇滚电机,导梁徐徐 前移,直至架梁工况支点位置。
对于有坡度桥梁,此步可分几小步进行。
⑥解除前支架斜支撑装置,安装前支架和导梁锁紧装置。⑦调整后支架,使前后横轨平行;然后安装后支架和导梁锁紧装置。
⑧铺设桥面运梁车轨道,准备下一步运梁、架梁。
第三篇:结构设计中框架梁设计总结
梁配筋总结
简单点讲就是复核纵筋、箍筋、腰筋面积等是否与计算简图结果吻合;但前提或者说基础是你对输出结果的每一个数据代表什么含义必须搞明白,与采用的结构体系相对应的规范的规定也必须很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对PKPM自动出的配筋图的结果合理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建议你把PKPM的说明书仔细看一遍;把相关的规范条文(尤其是抗震构造措施章节)理解透彻!加油!多做几个项目,你会发现梁、板配筋图是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
理论上,根据计算弯矩,可以在正负5%范围内配筋,但是实际上都是放大的,没有比例。如果觉得PKPM出图太乱,可以指定某几种钢筋,其它的都不用。以上部钢筋为例,3/2表示钢筋放2排,靠上排放3根,靠下排放2根。通长筋是用结构主筋兼作架立钢筋。因为架立钢筋仅是构造需要,并不受力,所以尽量选用较小规格的钢筋。
关于钢筋每排放多少,也是有构造规定的。最外排的钢筋净距一般不小与25mm,靠内排要求更大。具体数值记不得了,可以参考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这么规定主要是考虑在浇筑混凝土时,石子能够顺利通过钢筋,进入梁内。
G0.5-0.5 意思:前一个为加密区箍筋需要面积,后一个为非加密区箍筋需2要面积。单位为CM。8-0-7 分别为8、7梁上部左右支座的需要的配筋面积,单位CM2。中间的0表示按照构造配筋。5-5-5 第一个5为梁下部最大的配筋,CM2.第二个5为梁受扭所需纵筋面积,CM2,第三个为梁受扭所需周边箍筋面积 CM2。在此,就详细说一下箍筋的。例如:8@150(2)为2*0.5*100/150=0.66,10@200(4)位4*0.785*100/200=1.57 100为软件设置固定值。
首先纠正一下楼主,G不是构造性钢筋,是“构造性腰筋”。
1、顾名思义,就是作为腰筋的最低配筋。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梁随着跨度的提高,高宽比也在增大,截面越来越接近于杆型。为了增加梁截面的抗扭和抗斜截面剪力,配置腰筋。而腰筋根据目前国内生产工艺和梁自身(如混凝土防裂)的要求,必须设置最低配筋率,也就是构造上的最低配筋要求。称为构造性腰筋。
2、而N是抗扭腰筋,这时候的腰筋最低配置要求已经不能满足抗扭的需要。增大钢筋型号,从而使钢筋更多的发挥抗拒功能。
3、简单的说,抗扭钢筋比构造性腰筋粗。G很少有超过14的,N则不然。
构造钢筋即腰筋主要起构造作用和主筋,箍筋一起形成整体钢筋骨架.抗扭钢筋主要是梁在受力时起到抗扭作用防止梁产生变形.具体见GB101-1图集
各项数字代表以下含义: GAsv-Asv0 Asu1-Asu2-Asu3--------------------------Asd1-Asd2-Asd3 VTAst-Ast1 其中:
Asu1-Asu2-Asu3 梁上部左端、中间、右端配筋面积(cm^2)Asd1-Asd2-Asd3 梁下部左端、中间、右端配筋面积(cm^2)
Asv-Asv0 梁加密区/非加密区抗剪箍筋和剪扭箍筋面积的较大值(cm^2)Ast-Ast1 梁受扭纵筋面积和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的面积。Ast-Ast1都为零,意思是不用配置抗扭钢筋,就不输出这一行。
SATWE计算结果中,需要配抗扭筋的时候:VT Ast-Ast1 Ast表示梁受扭所需要的纵筋总面积(cm2);
Ast1表示梁受扭所需要周边箍筋的单根钢筋的面积(cm2)这个Ast是表示抗扭纵筋双侧的配筋值,如:VT2.0 则配N2 根12,除此之外,抗扭纵筋根数仍需满足11G101-1中对构造钢筋根数的要求。
在配筋率一定时,选用小直径的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握裹面积、减少梁的裂缝宽度。增大配筋率是减小梁裂缝宽度的直接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亦可减小梁的裂缝宽度,但影响较小。设计人如不注意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否超限即出施工图,这样的图纸存在有不符合规范的缺陷。仔细检查梁的裂缝宽度,如果改用小直径的钢筋后,梁的裂缝宽度仍然超限,就要增加梁的配筋或加大梁的截面尺寸,调整至满足规范要求。
我刚用PKPM08做了个工程,纯框架8层,用SATWE和TAT两种计算,结果出的层位移比差了将近一半,satwe的结果就不满足规范,tat显得刚度还很有富余。很无语。
跟院长商量了一下,结果还是加大了一下柱截面,用tat的结果报审。以前听说PKPM的配筋有时候会有些问题,但是内力计算还是很准确的,现在也有点怀疑,参数挨个看了没有问题。板的配筋一般不用管,因为配筋是根据弯矩最大值来通长配的,实际上真正用到这么大钢筋的地方只是一小处区域,只要板厚满足挠度就可以了。
柱的配筋也没什么问题吧,要注意楼梯或者局部层形成短柱的部位要全长加密。角柱不要忘了点,有需要的情况下角柱的下几层也点上角柱。除角柱外,配筋比周围柱大许多的要注意判断其合理性,看一下各工况内力图有无异常,如果有的话要检查模型。读取一下底层中间柱的轴力,根据估算柱截面的那个公式反算,看看是否在12~16间,荷载千万不要落下,要一根梁一根梁的对!
梁的配筋复杂一点,一定不要忘了检查挠度和裂缝,尤其挑梁,切记!我有过深刻的教训。一根梁用什么材料多大截面能承受多少荷载是有数的,很简单就可以算出来,可以选几个典型的梁算一下。实际上读取内力包络图也可以,一般不会有大的偏差,谁知道呢,哈哈!慢慢积攒经验吧。
2.梁
1)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等参数确定框架梁的抗震等级;注意连梁的抗震等级同剪力墙(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抗震等级亦同剪力墙)。应及时查看电算中梁的配筋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弯矩,剪力,扭矩及对应配筋面积都要查看。2)连梁、框架梁的梁高不宜小于400mm。
3)尽量避免多级次梁:一般而言,传力路径越短,越具经济性和合理性。4)梁的布置要考虑对下层建筑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在上下层建筑平面功能变化时,特别注意避免梁露在下层的功能房间或者对下层净高的影响。5)外围梁(含阳台边梁和阳台门顶梁)的高度应结合建筑立面要求。
6)内部各梁高尽量控制,尤其当梁底下空时,在满足结构要求(合理的配筋率、扰度等)的基础上,梁高尽量做小,给建筑留出尽量大的净高。
7)注意建筑对各处的净高要求,以及设备管线的主要走向,尤其是采用集中空调时,注意是否有穿梁套管;当不能避免穿梁时,需根据穿梁的构造要求适当加大梁高。
8)主梁梁高应大于次梁。当非要做次梁梁高大于主梁时,设附加吊筋。9)当楼板存在高差时,确保高差分界处梁底低于低侧的板底或次梁底。10)不是所有隔墙下都需设梁,在合理板跨范围内,可适当取消次梁设置板内加强筋。
11)梁高一般取值为L/12~15,且应考虑梁的经济配筋率,钢筋排数及建筑净高要求。
梁的经济配筋率为0.8%~1.5%,并控制排数不宜过多,当梁截面高度不大时,一般不超过两排;地下室有覆土的梁或者其他地方跨度大荷载也大的梁可取3 排。也可适当加宽梁宽,当梁宽大于350 时,箍筋采用4 肢箍。
12)梁的命名:梁区分为框架梁(KL)、连梁(LL)、楼层梁(L)、悬挑梁(XL);一端与剪力墙顺接、一端与剪力墙垂直按KL;两端与剪力墙垂直连接按L;两端均为梁支座时按L;一端为梁支座、另一端与墙垂直按L;一端为梁支座、另一端与墙顺接按KL,但梁支座一端取消箍筋加密区;两端与剪力墙顺接、跨高比≤5 时按LL——当此梁上有次梁时,宜编为KL;两端与剪力墙顺接、当跨高比>5时按KL;当跨高比>5时且内力包络图与LL相似时,亦可按LL;转角窗处不应分开编为两根XL,而宜按LL或单跨的KL(并注明为水平折梁);与剪力墙顺接的梁(L),如果按铰接支座时,注意实配负筋应大于梁底筋的1/4。13)梁配筋的放大:一般而言,梁配筋不需放大;对于悬挑梁,顶部负筋宜根据悬挑长度和负荷面积适当放大1.1~1.2 倍;
14)为经济性考虑,对于跨度较大的梁,在满足规范要求的贯通筋量的基础上,可尽量采用小直径的贯通筋。跨度较小(2.4 米)的框架梁顶部纵筋全部贯通。15)梁的跨数判断:主次梁和梁的线刚度有关,梁的截面高度不是判断梁跨数的唯一依据。实际配筋时应根据梁的支座条件、内力性状、弯矩包络图形状等综合判断跨数。
16)支座梁两侧配筋不同时,纵筋的排数、每排的根数应考虑施工的便利性。17)非直线梁(弧梁、水平折梁)等受扭梁,应特别注意其支座条件,一般应为连续支座或固端。并注意抗扭配筋(纵筋、箍筋)加强。
当次梁按主梁输入时,调铰不调铰的区别?如何调铰? 答:次梁调铰不调铰对整体结构计算有影响:
a, 次梁不调铰,在计算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时,将会考虑次梁刚度的作用,计算出的抗侧刚度比调铰时大,结构水平位移角容易算过。
b, 次梁不调铰,在楼面梁计算时,次梁将对主梁产生一个扭矩,扭矩大时主梁的抗扭验算会不过,次梁本身的跨中弯矩会变小。反之,将对主梁不产生扭矩,次梁本身的跨中弯矩会变大。
c, 次梁不调铰时,因PKPM采用的是空间计算模型,次梁机算和手算结果误差大,而且因次梁参与空间计算,个别主梁计算结果比手算偏小,而框架梁是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所以会使主体结构有隐患。反之,次梁刚度可做为结构整体抗侧刚度的安全储备。
d, 次梁不调铰,当次梁比较多,主次梁关系较复杂时,会造成主次梁传力关系不明确,这与主次梁传力明确的设计思想相违背。综上所述,次梁有两种输入方法,调铰与不调铰,按理论上说都可以(设计与假定相符,假定与规范相符),只要结构参数算过,主次梁传力明确且内力算过就行。但从结构安全的富余量和主次梁传力明确的角度考虑,调铰应该更好一些。
调铰的原则:单跨次梁和连续梁均两端跨端部调铰。但当主次梁关系复杂时,必须强制连续梁每跨都调铰。
另:当次梁比较多,主次梁关系较复杂,节点间距比较小时,次梁按主梁输无论调铰或不
调铰都有可能会出现框架梁地震力异常的现象。此时次梁应按标准的次梁输。
梁配筋设计要点 箍筋一般小于350用2肢,350~600用4肢,650~800用6肢 2 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增加2mm 3 注意梁箍筋加密区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5 注意框架梁通长筋 注意梁宽范围内钢筋摆放的最多根数,上下铁不同;梁底部钢筋配筋第三排,净间距增大一倍,顶部未限制 7 注意梁配筋直径柱方向截面尺寸1/20的限制 8 框架梁支座上铁钢筋配筋率不能超过2.5% 9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不能小于最小配筋率 对点铰接 的次梁要注意支座钢筋与跨中钢筋比值不应小于1/4,采用铰接计算的比较容易疏忽 悬挑梁箍筋全长加密,注意配筋增大,考虑裂缝和变形 12 抗扭钢筋不应小于总说明的腰筋,且注意间距问题;不要忘记腰筋 不要忘记附加横向钢筋
》2Φ25+(2Φ14)用于四肢箍,其中2Φ25为贯通筋,2Φ14为架立筋。
》梁配筋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SATWE配筋计算结果实配纵筋和箍筋; 2 利用自编LISP程序查梁端配筋率是否超2%; 3 获取SATWE计算剪力图,补充吊筋; 4 补充相关说明; 5 特殊部位梁加强。
》平法编号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编水平梁,后编竖直梁。
》次梁配筋
次梁计算在实际工程计算中在边跨有两种处理方式,点铰接和不点铰接,对点铰接计算的次梁,边支座钢筋与跨中钢筋比值不能小于1/4。
次梁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
次梁对上铁通长筋没有要求,中间可以全部为架立筋。
》悬挑梁配筋
大跨和悬挑梁必须特别注意。悬挑梁上铁一般将SATWE计算结果适当放大,一般放大1.3倍左右,上铁通长布置,箍筋全长加密,悬挑梁一般是裂缝或挠度控制配筋。
》附加横向钢筋
一般是在主次梁节点处,主梁每侧附加三组箍@50,附加箍筋规格同梁内箍筋,附加箍筋不够的,再附加吊筋。根据SATWE计算结果,查《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的表或者自编表格,查出需要的吊筋数。
第四篇:底框设计程序要点总结
上层墙砂浆不低M10,选择梁的数据一定要选底框梁所在的层号,计算量大。侧刚分析方法:本应以楼层刚度中心作为位移参考点但刚度中心计算难度大,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一
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宜对称,尽量避免L形等凸凹墙体,避免困难时,应满足t/d小于等于0.3否则应设防震缝。使底层纵横向 刚心尽可能与整栋房屋的质心重合。
2、7度设防时,允许7层且高度小于21m,对教学楼等横墙少的6层19m,对砖抗震墙为5层16m。
3、上面砖墙应按轴线上下对齐或基本对齐(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砼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托墙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次梁的重力和弯
矩应作为主梁的集中力和集中扭矩,并应传递到主梁两端的竖向支承构件,形成附加的地震作用效应;北
京市的结构设计技术细则中要求:“允许有1/3道墙体可以不与下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同时,不对齐 的墙不能连续超过两道。有些地方规定墙总长度是75%~80%要对齐等等)。落在托梁或抗震墙上,纵 横墙应竖向连续。
4、底层应布置纵、横向尽量连成一体的抗震墙,横墙间距应小于18m。抗震墙布置原则:均匀、分散、对
称、周边。其他的一些细节诸如:最好在上部砖墙下布墙、宜布在楼梯间周围等。总层数不超过5层的 底层,可以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当采用砖时应先砌墙后浇梁柱(要防止底层商铺随意打
墙)。纵横向抗震墙宜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布置在外围或靠近外墙处,并应尽量避免出现一字形墙体。
为防止角柱的破坏最好在转角处布置混凝土抗震墙,如不能布置则应在该处嵌砌砖围护墙,而且该墙不
宜开设门窗洞口;抗震墙基础应应与框架柱基础联合考虑成一体。
5、二层楼盖应现浇且不小于120厚,当150厚时,应配双层筋,以承担部分水平剪力。
6、梁高跨比应在1/4-1/8之间,梁宽应300以上,b/h >0.3,柱宜采用方形截面对称配筋。二
底框计算方法
1、满载法:把梁作为单独的受弯构件,上部墙等全荷均作用梁上(结果偏大)。只有胆小的人采用。
2、三板两墙法:即只算三层楼板两层墙体的重量,其余层不算(柱和基础算)虽未出过问题,但缺乏科学依据。
3、弹性地基梁法:把墙体视为半无限弹性体,将托梁视为倒过来的弹性地基梁,按三角形竖向荷载计算托梁。
4、墙梁组合规范算法:考虑墙梁大拱效应规范算法,按墙梁组合计算,虽经济合理,但条件太多见如下各条:(1)梁宽不小于300,净跨不小于梁高的4倍,梁高在1/6-1/8;
(2)梁底筋应通长,伸入支座不小于锚固长度,接头焊接,箍筋最小8@100,1/5跨内无洞口;
(3)托梁通长腰筋2¢14,间距不大于200。托梁支承长不小于350,上部房屋应符合刚性方案要求;(4)砼不小于C30,纵筋宜HRB335.HRB400,上层墙砂浆不低M10,砖不低于MU10,每天砌高小于1.5m;
(5)墙总高小于18m,靠支座1/3跨内开洞时,支座处应设上下贯通的构造柱落地等,详见GB50003-2001。三
软件的使用
1、(1)使用软件为SATWE(音赛特威)它是在PMCAD完成1、2、3、8的前提下使用。使用PM8时,墙梁按规范倒三角形荷载计算,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不使用经验折减系数,设其为1。
(2)在使用SATWE时,在总信息对话框中,将结构材料信息填砖砌体(不填砼),否则砌体结构变灰。
(3)在砌体结构信息中,填烧砖、底框层为1,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点接PM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
(4)生成SATWE数据文件、进行数据检查、结构整体分析、截面设计验算、次梁配筋、梁柱归并画图。
(5)用JCCAD进行基础设计时,荷载选用satwe各种工况下最为不利的荷载(大多设计是取PM竖荷D+L)。
探孔的深度应能控制主要持力层,对单独基础不应小于1.5倍,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且不小于5米。
2、软件的使用详细步骤:
(1)用PMCAD主菜单1、2、3、建模,形成完整的几何数据文件和荷载数据文件。当然根据新抗规的要求,此类结构需在底框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在布置构件时可以在相应的网格上,既布置梁也布置墙,这是 由底框--抗震墙的特性决定的,同时也是PMCAD建模中的一个特例,还必须分清是梁承重还是墙承重。
(2)完成结构建模后,执行PMCAD主菜单8进行砖混结构的抗震验算,同时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a:按基 底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含地震剪力和倾覆弯矩),并对上部砖房进行抗震验算。b:竖向导荷计算,把上部砖房的恒、活荷载和自重按支撑几何关系传递到底框部分,作为底框部分空间分析的外荷载。在
PMCAD的这步操作中,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系数”参数,可按软件的操作提示
选用。在满足了抗震验算以及上、下刚度比等各项指标后,程序分别给出文本计算书以及底框荷载。
(3)底部框架--抗震墙的计算。软件把房屋底框顶部切开,将上部砌体的外荷载和结构自重,作用在底框
顶部,不考虑上部砌体的刚度的贡献,把底框部分作为独立结构分析。此时有PK、SAT-8软件可供选择计
算,SAT-8适用于同时设置砼和砌体抗震墙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a:PK软件计算: 在PMCAD菜单4中
生成的各轴线平面“砖混底框”数据文件,底层顶在同一平面,不出现错层、斜梁,外荷载应注意捡查调整,并应把横梁定义为底框梁。b:SAT-8三维设计软件计算 在“总信息”栏中“结构材料信息”设计参数里选
择“砌体结构”,随后是“砌体结构”信息栏中“底层框架层数”,c:“接PM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根
据“抗规GB50011-2001“),这是首选方法。仅对底框部分进行空间分析,在生成SATWE数据文件时,程序
将只生成底框部分的几何数据文件和荷载数据文件。自动滤掉上部砖房部分信息。可在前处理”图形检查
与修改“中”各层荷载简图“里检查修改;在结构分析时,读取的是第二次生成的数据文件。d:按”有限 元整体算法“,将上部砖房和底框做为一个整体,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特殊 的底框,如有抗震缝、多塔等,第一种方法程控编制暂未考虑这些特殊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采 用这种方法计算,但此方法有些内容已超出了现行规范的规定,做为一种辅助手段,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4)绘制底框部分梁柱施工图 底框梁的画图: 用SATEW的三个菜单:梁归并、选择梁的数据、绘制梁的
施工图。在执行“选择梁的数据”菜单时,对底框梁,一定要挑选底框梁所在的层号,并选择程序里的选项
4,选择砖混底层框架梁。这样,在画施工图时,程序会自动按底框梁的构造要求画图。底框柱的画图:
底框柱的画图操作方法同普通柱。
2、注意事项:(1)使用PK算时较大,PK是在平面内计算,特别是柱平面外配筋,是参平面内计算结果生成,不提倡此法。
(2)TAT-8软件,不能做底框设计,其主要用于全框设计,特别是异形柱设计更是其强项。
(3)PM主菜单8是砖混结构抗震验算(其采用基底剪力法计算地震剪力和倾覆弯矩)、砌体受压验算的必
要软件,并进行竖向导荷,考虑墙梁作用的折减系数是重要参数,输入后程序自动折减(次梁悬梁不折
减),折掉的荷载转化为集中力作用在梁两端柱顶构件上。也可2种均选,程序自动筛选出不符合墙梁假
定的并按经验折减方法计算。程序能够考虑边框梁与砼剪力墙砖墙共同工作。折减系数后底框空间分析
还能用到。SATWE是底框计算前必算软件。SATWE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结构材料信息定为砌体; 结构分析给两种算法,接PM8仅对底框部分进行空间分析,接SATWE数据文件时只形成底框荷载、几合 信息,自动滤除上部砖房部分信息。有限元整体算法将底框砖房作为整体进行分析,适用于局部底框局部
砌体内浇外砌、有抗震缝等结构。前者是按规范、后者超出规范仅供参考。应该指出:底框纵、横向地震
剪力设计值全部有该向的剪力墙承担。
(4)高层SATWE、TAT软件也可做底框设计,但偏大不提倡。高层TAT软件更适用于砖砌抗震墙底框。
(5)由于楼板的平面内刚度、水平地震力的分配问题地震区底框不能做成错层。(6)主梁托次梁时应该优先布置加密箍筋,加密箍筋不足时才布置吊筋。次梁托墙的情况应该尽量减少。
(7)底框为上刚下柔型结构,上下层侧刚比≤2.5好理解,为何≥1?这主要是为了使底框抗震墙的房屋的弹
性位移反应均匀,同时控制底层纵、横向抗震墙的数量,以避免底层过强使薄弱层转移到上部砖房部
分。上下刚度比小于1时,结构的薄弱部位就会转移到过渡层,为了防止薄弱层在地震作用下破坏,在设
计的时候必须对薄弱层进行加强,这样做的结果是增加了费用,因为砌体材料抗剪强度不高,不能充分发
挥材料的作用,同时底部刚度太大,砼柱和抗震墙基本上处于弹性阶段,也不能发挥其抗震耗能作用,这
就使这种结构的优点体现不出来,因此,做这样的规定不是从力学的角度考虑,是从经济性来考虑,但是 规范没有说明。
(8)大的框梁两侧上部宜加设GZ,因梁上砌体有拱的作用,梁亦多少有墙梁的作用,加设GZ,可更好的将 上部荷载传至下部KZZ。砖混的第一道QL宜稍微高点,建议取300高,纵筋4D14。因框梁(墙梁、框支
梁)为深受弯构件,人为加大QL可更好的约束首层砌体。
3、次梁、拉梁:
(1)次梁当主梁输入时形成节点多(对大工程易超出范围),楼板荷载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不是按常
规先到次梁再到主梁),这时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为固定支座。楼板配筋因过密应采用“通长配筋”。
(2)当独立基础埋置较深时(如4m),在-0.05左右设基础拉梁,根据(GB50010-2002)第7.3.11条规定,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经验表明计算应另加一层(输1层地下室,楼板厚 为零用总刚分析)这时拉梁按层梁计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
定,框架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乘以增大系数1.25。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
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3)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时,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
1/12~1/18(如4.5/15=0.3m),截面宽度可取1/20~1/30(如4.5/20=0.23m)。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
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压力且≥2Ф14,箍筋≥Ф8@200。当其上有填充墙等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
增加。其顶标高通常与短柱顶高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4)当底层层高不大或埋置不深时,有时将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这时 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至少应在1/2跨拉通。箍筋加密及抗震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此时
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4、对上部砌体要求:
(1)砌体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三道承重纵墙,每道纵墙还应沿各自轴线对齐贯通。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等宽。
(2)砌体结构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L1与挑出长度L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之比宜大于2。
(3)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2.4m)两侧应设构造柱;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a.横墙
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
距不宜大于4.2m。多层砌体房屋墙上不应设转角窗。
(4)根据经验:6层高,层高为3300,承重墙左右的开间大于3900及以上时墙体的厚度宜为370厚,验算为准。
5、基本参数:
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γ0=1;地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震基本烈度7度;场
地类别3类、砼抗震等级二级、砼结构环境类别为二a类;施工质量控制等级采用B级。基本风压0.45 KN /m2; 基本雪压0.40 KN/m2;地面粗糙度B;计算震型个数1.;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为3,特征周期Tg 0.35s;周期折减系数TZ=0.85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1.2;结构阻尼比5%;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5;砼容重 2.60;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5;中梁刚度增大系数1.2;梁弯矩增大系
数1.1;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梁扭矩折减系数0.40;活荷载不折减,基础的活荷应折减。砼强度等级
≥C30;上部砖房与底部框架抗震墙刚度比K0、K90宜为1-2.5。当两层底框应≥1,≤2。
6、楼屋面板: 对于阳角房间、屋面所有板块,计算不配钢筋的部位另加抗温度、收缩分布钢筋,板厚120,φ6-200,板厚100,φ6-220。挑檐转角位于阳角时的加强配筋。屋面板的钢筋须全部拉通。负筋从支座边可伸至
板的 L0/3(活载大于三倍恒载); L0/4(活载不大于三倍恒)。双向板两个受力方向支座负筋的长度均
取短向跨度的1/4。钢筋长度应加上梁宽并取50mm的倍数。板厚120以下的、适宜的钢筋直径为8~12。
7、绘图及图比例:
框架大样图可用1:40比例绘制。剖面,均用1:20比例绘制。用梁归并、选择梁的数据、绘制梁的施工图
这三个菜单时,选择梁的数据一定要选底框梁所在的层号,并选新增选项4,绘施工图时会自动画出。
“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纵、横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绘制。四
总信息等名词解释:
水平力与整体座标夹角:是指地震力、风力作用方向与整体座标夹角,多方向侧力核算时,改变此参数。
砼容重:默认值25KN/m3,若考虑装修层一般应输26KN/m3。
结构材料信息(砌体):按砼结构规范进行地震力、风荷载计算并对砌块墙进行抗震验算。
结构体系:此参数用来对应规范中相应的调整系数。(本人一般不填,因栏目无底框这项,默认空白)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这是竖向力控制参数,一般填模拟施工加荷1,框剪填模拟施工加荷2刚度放大10倍。
风荷载计算信息:这是风荷载计算控制参数,若填计算则计算X、Y二方向的风荷载,反之亦然。
地震力计算信息:一般填水平地震力则计算X、Y向水平地震力,填水平和竖向则计算X、Y、Z向地震力。地面粗糙度:风到达结构物以前吹过2km范围内不规则障碍物分部状况等级。取B。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按规范(50年)取0.45KN/m2;根据当地情况对基本风压进行修正如乘1.1系数。
风荷载信息结构基本周期:由经验公式确定,此参数可使风荷载计算更准确。体型变化分段数:体型系数:矩型填1.3,体型不变化时只分一段。其余可不填。结构规则性信息:根据结构情况填规则或不规则。
扭转耦联信息:震型组合时采用CQC组合称非耦联,采用SRSS组合称耦联。空间结构一般选非耦联。
设计地震分组:依据抗震规范指定设计进行分组。
偶然偏心:若考虑偶然偏心则计算质心分别沿X正负、Y正负偏移5%,4个工况地震。(一般不考虑)
双向地震:若考虑双向地震程序则对Sx,Sy进行修改。
计算振型个数:因3个自由度故其值是3的倍数,根据刚性楼板层数确定,一层底框取3。
地震信息活荷载折减系数:指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活荷载组合系数(可取0.5)。
周期折减系数:因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故地震周期应折减,取0.7。结构的阻尼比:按默认值。特征周期、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规范。
活荷载不利布置的最高层数:本人认为有几层填几层。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考虑砼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减小支座负弯矩,相应增大跨中正弯矩。取0.85 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正负弯矩均增大提高安全储备。取1.2.梁扭矩折减系数:现浇板可考虑其对梁抗矩的贡献故折减取0.7,若考虑楼板弹性变型,则不折减。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连梁允许开裂,开裂后刚度有所降低,通过刚度折减系数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中梁刚度增大系数:现浇板作为梁的翼缘是梁的一部分,用此系数考虑其对梁刚度的贡献。取1.1。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用其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经验取值1.0-1.5。梁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若填,梁柱交叠部分作刚域计算,空着不填作梁的一部分计算。
构造柱刚度折减系数:本参数可以有保留地考虑构造柱的作用。取0.3。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选接PM8进行底框空间分析;对局部底框局部砌体可采用有限元整体算法。
材料强度变化起始层号:指砌块、砂浆强度不同的层如填3,并填1、2种砌块、砂浆强度等级。不调幅梁:把两端没有支座(墙柱)或一端有支座(墙柱)的梁称不调幅梁。(次梁、悬臂梁等)
转换梁:指框支转换大梁或托柱梁,认定后,程序会自动放大该梁的地震作用内力。
总刚分析方法:用结构的总刚度的矩阵和与之相应的质量矩阵套公式求解结构的周期与振型及地震力分
析结果方法。其特点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可发现刚度突变的部位薄弱构件,计算量大。
侧刚分析方法:本应以楼层刚度中心作为位移参考点但刚度中心计算难度大,一般把位移参考点设在每 层的质量中心(俗称拐把模式)称侧刚分析方法。对错层结构及空旷厂房不适用。应使总刚。
考虑耦联影响:考虑扭转影响(三个自由度)的结构为考虑耦联影响;两个自由度为不考虑耦联影响。
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在基础设计时,通常只考虑上部传给基础的荷载,而上部结构对基础的刚度的贡
献很少考虑,这样会导致错误基础变形规律(有的偏大有的偏小)故打开此开关会自动 生成,这样在JCCAD分析中不仅有荷载,同时还叠加上部传来的刚度,从弹性理论讲是准确的。侧向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 构产生不利影响。
地震波:岩层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扩散,这种波叫地震波。
震级:表示一次地震能量的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lgE=11.8+1.5M)。震级每差一级地震波能量E将差32倍。
烈度:某一地点地震的强烈程度,同一震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可理解为地震场的强度。
基本烈度:指该地区在今后一定时间内(100年),一般遭受的最大烈度。见《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场地类别:按《抗震规范》规定根据场地类型坚硬、中硬、中弱、软弱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查抗震规范为0.08。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查抗震规范为0.5。
特征周期值:由抗震规范根据设计地震分组 和场地类 别确定为0.35(s)。有它求地震力。
砼抗震等级: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确定查抗震规范,框架为 三级,抗震墙 为二级。
抗震墙剪力放大系数:根据抗震墙刚度比K0、K90为1-2.5的k值确定,一般放大范围1.2-1.5之间取值。
框支梁: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
接。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结构为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其宽≥400,高≥L/6。
框支柱:是指支承上部(现浇)剪力墙的柱,柱宽≥450,本人认为是对高层框剪结构而言,并非指砖混 底框,但济南审图中心要求底框柱按框支柱标准(箍筋要全高加密)出图。框支剪力墙:指在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转换层的位置)上部布置剪力墙体系.部分剪力墙应落地。一般多用于
下部要求大开间,上部住宅、酒店且房间内不能出现柱角的综合高层房屋。墙梁:由砼托梁和梁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砌体墙组成的的组合构件,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
梁。老规范单跨框支墙简支墙梁计算,新规范增加了连续墙梁按有限元分析,由于多跨框支 墙梁
存 在边柱之间的大拱效应,使边柱轴压力增大,中柱轴压力减小。轴压比:轴压比是指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组合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砼轴心受压抗压强度设
计值乘积的比值(≤0.9),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跨高比:梁的跨高比(梁的净跨与梁截面高度的比值)对梁的抗震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概念设计: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力学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从整体 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五
其他设计人员分歧意见:
计算振型个数取1,取一个震型也不算错(底部剪力法即等效于取一个震型);不考虑风荷载;基础设
计取PM(D+L分项系数分别为1.2和1.4)的荷载组合;不折减周期;水平地震力都是按底部剪力法求的,故振型参数不起作用。六
尾声:
本人系在原发表的底框设计小结的基础上对底框设计更深一步进行细述,对原未表达清楚之处(如三板
两墙法,原并未说明什么是三板两墙法)或不符合新规范之处,作进一步修改详解。并补充了常见参数
名词注解(如框支梁、柱等)。对其他设计人员虽与自己观点不同,但也有道理的分歧意见,也作了列
举让网友以后作进一步探讨,由于自己水平有限,有很多缺点或错误之处,希同仁斧正。
第五篇:UI设计弹框体系总结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UI设计弹框体系总结
我们日常所说的弹框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所有的对话框,浮层,提示条我们都习惯性的称之为弹框,其实弹框我们可以分为两种:模态弹框和非模态弹框。模态弹框
模态弹框和非模态弹框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强制用户交互。模态弹框会打断用户的当前操作流程,用户不在弹框上操作的话,其余功能都使用不了。
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来模态弹框的优缺点都十分的明显:优点是可以很好的获取的用户的视觉焦点,缺点是打断了用户的当前操作流程。模态弹框属于一种重量性反馈,一般用于用户进行重要的操作。常见的模态弹框种类有对话框(Dialog/Alert),动作栏(Actionbar/Actionsheet/ActionView)和浮层(Popover/Popup)。因为现在iOS和Android很多组件都是通用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里过于相似的组件我只介绍一种。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UI设计
UI对话框
对话框一般用于用户进行一项很重要或者有风险的操作,这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来给用户提示信息,用户根据提示来进行判断。一般会出现在屏幕的中间位置,会对界面的主要内容造成遮挡。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UI设计
目前来说对话框的设计样式繁多,用户可以进行信息录入,也可以用于营销宣传。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UI设计
动作栏
动作栏在我看来可以看成是对话框的一个加强版,因为无论是alert还是dialog一般都只有两个按钮。而动作栏可以提供多个功能按钮,而且展示的样式比较多变。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UI设计
但是也有例外,有的动作栏只有两个选项。以网易云音乐为例,你要删除歌曲时,“确认删除”提示就是通过动作栏来完成的(如左图)。其实这里使用对话框也是完全可以的(如右图),网易云音乐的设计师在这里使用的动作栏的理由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的个人猜测是,动作栏位于屏幕下方,相对来说对界面内容的遮盖会小一点。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UI设计
浮层
浮层是用户点击控件或者界面某一区域浮出的半透明的临时视图。浮层的样式跟动作栏很相似,都可以向用户展示多个功能选项。但是浮层可以出现屏幕中的任何位置,能够给用户更具有指向型的提示。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UI设计
接下来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结:在不考虑信息录入情况下,对话框适用于用户进行判断操作,而动作栏和浮层适用于用户进行选择操作,而浮层相对于动作栏更具有指向型。非模态弹框
与模态弹框相比,非模态弹框最大的区别是不强制用户交互,也不会弹出半透明背景层,非模态弹框停留一段时间后会自己消失。所以相对于模态弹框来说,非模态弹框属于轻量型反馈,不会对用户造成太大的干扰。常见的非模态弹框有toast(hud)和snackbar。Toast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UI设计
Toast主要用于用户完成操作以后,告诉用户操作结果或者状态的变更。Toast其实是属于Android的组件,iOS里有一个相类似的是hud,最常见的就是音量调节提示。但是现在iOS和Android的界限不断被打破,toast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iOS界面设计中。如果我们去看Android给的设计规范,会发现toast有以下几个特点: 只出现在屏幕底部 只能放文字 非模态弹框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但是我们会发现现在的一些toast是可以出现在屏幕中任何位置的,而且也可以加icon,所以说教条主义害死人啊。我想起前端跟我说的一句话,“只要你们能设计出来,理论上我们都可以做出来,但是我们可能会砍人。”
其实真实的toast是可以出现在屏幕的任何位置的,而且可以加icon,甚至连背景层颜色都能变。所以说我觉得设计师不仅要去看那些设计规范,还要花点时间跟开发沟通一下。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Toast的优点是不会打断用户当前的操作流程,属于轻量型的反馈方式。缺点是容易被用户忽视,而且不适合展示过多的信息,可能在用户读完之前就消失了。为了提升信息的可读性和增加样式美感,现在toast都会采用文字加icon的组合样式。
Snackbar
Snackbar一般是由文字和功能按钮组成的,用户可以点击按钮交互,即使用户不点击snackbar也会自动消失,一般位于屏幕下方。通俗意义上,我们可以把snackbar看成是带有icon的toast。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Snackbar我放在最后说,因为它非常特殊。虽然snackbar属于非模态弹框,但是它也有模态弹框的一些特点。例如snackbar也有按钮来供用户交互;此外snackbar一般会出现在界面下方,这点又和动作栏中的Action sheet很像。
如果上面写的你看不懂,没关系。我来给你做一个小结:非模态弹框偏重信息提示,模态弹框既可以信息提示也可以供用户交互;toast是轻量型的弹框类型,snackbar集众家之所长,当然你说它四不像我也没意见。弹框体系的建立优化
以上我们了解了几种主要的弹框样式和用法,接下来我们来考虑的是如何建立一款产品的弹框体系或者如何对现有产品的弹框体系进行优化。其实弹框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的原则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能在界面中展示就不用弹框,能用非模态弹框的就不要用模态弹框。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因为任何弹框都会对用户造成干扰,即使是最轻量型的toast。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进行一个操作流程所受到的干扰肯定是越少越好。以下图为例,用户可能会对“配速区间”和“配速稳定性”这些专业术语不太了解,所以他们会点击“问号”图标。这时候我们有3种的解决方案:
通过一个新的界面展示。但是我们可以可以看出,解释信息并不多,不需要通过一个新的页面来展示。
使用对话框或者浮层,在这里我们不能使用toast,因为toast时间太短,用户根本读不完。在当前界面展示。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其实方案2和3这在我看来是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是考虑到减少对用户的干扰和操作步骤,这里我觉得方案3更佳。多态按钮
此外多态按钮的使用也可以帮助我们解放弹框的压力。例如,支付宝的支付界面,立即支付按钮可以跳转到付款成功的状态,这时候就没有必要再用弹框给用户提示了。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建立优先级
优先级不同的信息应该获得不同的视觉权重,那么视觉权重最大的模态弹框应该展示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要对需要展示的信息做一个优先级的排布,要让真正重要的信息才可以使用模态弹框。只有低频而又合理的使用,用户才会当回事。过度使用会给用户产生”狼来了”心理。总结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
因为现在交互设计的很多术语都没有统一,导致很多人对于弹框的种类很定义都有很大的出入。这篇文章是从我个人角度进行的一个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各位有什么想法的,欢迎留言或者私信。
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创想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