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音乐欣赏的认识
我对音乐欣赏的认识
说起音乐,我从小就恨喜欢,喜欢那优雅的旋律,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拍。生活中每天也会接触到不少的音乐,也喜欢听各种好听的音乐,无论是流行或是民族,还是美声,都那么地让人陶醉,痴迷。上大学以来,一只都很想选音乐欣赏这门课,只是一只没有机会,这学期终于让我如愿以偿。
其实,目前为止,我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还很肤浅,不能说懂的很多,只能说知道点皮毛。所以音乐在我的印象中就像一部浩瀚的书籍,又是一种全世界人得语言和听觉盛宴。在我看来,一曲好优美的音乐会让人心旷神怡,动人心,宜人情。其实,就我的理解各艺术门类中,最神秘的莫过于音乐它由无形、无影、无可触摸的声音编织成变化无常、情趣万端的曲调,时而轻柔、时而雄伟、时而欢愉、时而哀伤„„。
我觉得听音乐真的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在听音乐的时候,会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激动时,它能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能使你安详,苦闷时,它能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能使你振作。音乐可以把人们的喜怒哀乐集与一起,对人的情感产生一种共鸣,对音乐的追求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充实起来。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我们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所以说再美丽的音乐我们也要学会欣赏。我觉得音乐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鉴赏音乐是听觉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正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时老师让我们欣赏的《四季》和《猫》一样。在听音乐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欣赏到音乐本身的旋律和声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音乐本身的内涵和音乐想要传达的意思,然后再反复的聆听音乐,最后慢慢地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得到情感上的体验,思维上的联想,正是如此,对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除了多听之外,我认为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及了解音乐创作者的性格、音乐风格对于音乐赏析也是很重要的。黑格尔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起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可见音乐想象力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体验。而又因为在不同时代被背景和不同音乐创作者创作的音乐它都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你要想听懂不同时代不同创作人的音乐你就必须对该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音乐的作者有所了解。还有一点我们每个人的文化、个性与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对音乐的感悟是会不一样的。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悟,即使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听同一首曲子,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要过多的在意他人对音乐的感觉,凭心的指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就足够!
在这门音乐欣赏课中,老师让我们欣赏的音乐中,我觉得歌剧《猫》是最有内涵,其背景最让我感兴趣。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为了传达剧情,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
场景一:“介绍保姆猫”褓姆猫是猫中的保姆,她一般白天显得很懒散,整天睡,但一到晚上,她便非常繁忙,因为她要训练老鼠织毛衣,还要为蟑螂失业的问题而担忧,这不她带着她的一支蟑螂童子军来了„„轻松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保姆猫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猫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场景二:杰利克舞会,场面宏大、激情澎湃,摇滚猫带领猫儿们所跳的现代舞,动感十足,也突出了的他狂野的个性。
与舞蹈一样《猫》的音乐非常动人。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它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的经典歌曲。同样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发生的变化、调式调性的转换,力度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对音乐欣赏粗浅的认识,其实音乐不是靠说教,而是一种深层的感染力,在无形中得到净化,变得气质高尚,变得可爱!使你心中充 满了爱的真意。如果你能持守这份真意,你就是心灵美丽的人!爱是广泛的,对人类、对生命、对大自然、甚至于对一草一木。爱是无止禁的。
听音乐一定要听真正美好的健康的音乐,千万不要去听那些污垢和丑陋的的音乐!那会对你有伤害的!
活离不开音乐,它是生命的需要,生活中如果没有音乐,那将会是多麽的枯燥和窒息。音乐无处不在!
在博客里同样不能缺少,所以我在博客里也设置了音乐。我会不断地输送给大家优美动听的乐曲,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旋律,从中得到快乐和启迪!
第二篇:我对建筑认识
我对建筑的认识
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
灾.......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至今保留容县.
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1573年).阁楼下有一座石台,它被人们称为”古经略台”.阁楼平面为矩行,一共高三层.真武阁既是周围区域观赏对象,也是人们旅游最佳选择的风水宝地.
如果你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整个城市便尽收眼底,还可以望见东南远处的都桥山和绣江景色,真不愧是有一种”上天入地”般的感觉.
真武阁的第二,第三层比最底层(第一层)收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特别低,比一般的阁楼的出檐节奏更快,会有一种强烈的韵律感以及动势,使得它在人们眼中不像是一做三层的建筑物,为而更像一座雄伟的单层建筑有的三重屋檐特色.但是它又与一般重叠屋檐建筑物更为较小,更为从容了,而且层次特别鲜明.
它的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真武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的屋顶美丽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而取胜,而是以轻灵素雅的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任何快乐阅读网油漆的典雅装饰;屋面为小青瓦镶上的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而取胜的.
在二楼的四根内柱,柱脚空悬空,离开楼面二到三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全阁柱脚不落地,而是搁在一个方形的沙盘上,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才能!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理了多次地震与暴风雨的袭击,仍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真武阁在木头结构中,主要依靠一种杠杆来维持一座像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真武阁还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之后,是不是也想去看一下”久经风雨不知寒”的真武阁?
第三篇:我对材料的认识
我对材料的认识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是:研究有关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等材料的组成/结构、测试/表征、制备/合成、性能/应用四要素及其关系的科学技术与应用。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但是这个定义并不那么严格,如炸药、固体火箭推进剂,一般称之为“含能材料”,因为它属于火炮或火箭的组成部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利用粘土烧制的陶器。人类在寻找石器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生产中发展了冶铜术,开创了冶金技术。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发展了钢的制造技术。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直到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首先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先后出现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以及维尼纶、合成橡胶、新型工程塑料、高分子合金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仅半个世纪时间,高分子材料已与有上千年历史的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并在年产量的体积上已超过了钢,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其次是陶瓷材料的发展。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50年代,合成化工原料和特殊制备工艺的发展,使陶瓷材料产生了一个飞跃,出现了从传统陶瓷向先进陶瓷的转变,许多新型功能陶瓷形成了产业,满足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需要。
结构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功能材料的进步。20世纪初,开始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研究。50年代,制备出锗单晶,后又制备出硅单晶和化合物半导体等,使电子技术领域由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属、非金属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材料领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或几种材料为增强体,可获得比单一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不仅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且在现代民用工业、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不断扩大应用。
第四篇:浅谈我对美的认识
浅谈我对美的认识
摘要:对于美,每个人的理解定义都不一样,每个人诠释的没都不一样。我谈谈我对美的认识,我从建筑、绘画、雕刻等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对于美的理解,从建筑的建筑风格上,例如巴洛克风格,哥特式风格等,巴洛克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等。从绘画上谈谈,素描、漫画、油画了解到美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多种方法诠释美的意义,最后在雕塑上也发现了各种不一样的美。我在我自己喜欢的方面发现了美,也对美有了各种不一样的理解。
关键词:美、建筑、绘画、巴洛克、哥特式、素描、色彩、雕塑、漫画、对于我来说,看上去赏心悦目的景色,事物都是美的一种,当然其中也包括建筑、绘画、雕塑等。下面谈谈我对美的一些认识
一、建筑方面
1、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对我而言,相对于建筑方面我更加喜欢西方的建筑。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的特点:长, 狭窄的教堂中殿由更加宽广, 偶尔地圆形式替换。对光、或者强壮的光和树荫对比、单色画作用(即教会的Weltenburg 修道院), 或一致的照明设备的剧烈的用途通过几个窗口(即教会Weingarten 修道院)、对装饰品(puttos 的丰富的用途由木头(经常被镀金), 膏药或灰泥、大理石或虚假制成使有大理石花纹)、大规模天花板壁画、外在门面为剧烈的中央预测经常描绘、内部比壳经常是没有为绘画和雕塑(特别是在巴落克式样晚期)、幻觉作用喜欢trompe l'oeil 和混和绘画和建筑、在巴法力亚和Swabian 巴落克式样, 葱圆顶是普遍存在的。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洛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巴洛克式样的神圣的建筑被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和大教堂的范例主要影响了与横渡的圆顶和教堂中殿。巴洛克式的世俗建筑的中心是法国, 宫殿开放三个翼布局建立了作为标准办法尽早16 世纪。但这是Palais du 卢森堡(被修建1615-1620)由建立了巴洛克式的建筑范例的Salomon ·de Brosse。
2、哥特式建筑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当时法国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一般认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这座教堂四尖券
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彩色玻璃窗,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墙、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它不仅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以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而饮誉欧洲。
当然还有地中海的风格、洛可可风格都是我欣赏的,建筑的美往往让我们驻足。
二、对绘画的认识
因为学习的事美术专业,所以对绘画也有一定的认识,简单的铅笔绘画看似简单,其实真的要画好是很难得,对于素描而言,要画一个静物,要明暗分配合理,线条不僵硬,画的传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更别说是人物了。
现在接触比较多的是漫画,并且大多数的是是日本的漫画。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的生活或者实事的一种形式。
漫画的特点是不受素材限制,表现无界限。根据素材的不同,其中再创作描写的韩国上古代雄伟的韩国民族历史的漫画,及把中国四千年的历史以滑稽、讽刺混用手法刻画的漫画。用漫画解读韩国古诗。
漫画的变现形式手法比较夸张,但是对于动态还有情节却有自己的优势,这也许就是很多人喜欢漫画的原因吧。
对于油画的认识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梵高和莫奈。身边的朋友也有画油画的,所以对于油画的材料有一定的了解。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布、画刀、上光油、画框等。
油画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以矿物质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和;近代则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油画笔是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圆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油画刀,又称调色刀,以富弹性的薄钢片制成,用以调匀颜料,有的画家有时以刀代笔。油画布一般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于布表面制成,经涂底后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上光油是在油画完成、干透后所罩涂的光油,以保持画面光泽,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外框为完整油画作品所必备,以保持画面完整、集中。其大小、厚薄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外框多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油画也有自己的立体效果。看上去美不胜收。所以单单是绘画方面,美早以不言而喻了。
三、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中国的雕塑艺术,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发展的规律,也有起伏的不同。
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
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
①圆雕。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本书将重点讲述关于人像圆雕的雕塑技法。
②浮雕。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它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雕刻形式,四维雕刻、五维雕刻、动态雕刻、软雕刻等。使雕塑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和表现世界。
四、结束语
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的环境、现象、事物、行为、物体对人类发展具有功利性能,正面价值和正价值,是个人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受其作用,影响和刺激中产生愉悦、满足等美好感觉的原因,是人们通过反思和寻找美感产生的原因,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彰显、界定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美感是人脑产生的一种特殊感觉,是人们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发现美,把美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前提条件。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是人们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美的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包含两个或多个对立部分的抽象事物。美相对于美的具体事物来说包含的内容规定更少、其抽象程度更高。美相对于美的具体事物来说是相对抽象事物
对于美或许我的理解还很片面,但是只要是我看到的感到心情愉悦的、舒服的、有艺术的、那一定是美。
参考文献:[1 ]、百度百科
[2 ]、《美术鉴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外国美术史及作品欣赏》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现代美术历程》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5 ]、《艺术与社会》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6 ]、《艺术概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 ]、《中外美术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8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我对美的认识
我对美的理解
何为美呢?美无处不在,秀丽的山川是美,无限的草原是美,奔腾的河流是美,辽阔的海洋是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在文学艺术的殿堂内,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到处留下美的踪迹。
在这里,我索性将美分为两种,那便是自然美和艺术美。说起自然美,每个人的心中不由得浮现出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或许是春天的繁盛,夏天的葱笼,亦或许是林间的小鸟,花丛的蝶蜂等等。自然美就是这样,呈现着自然事物的美妙,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因此,自然美作为一种经验现象而被人们欣赏和感受。同时,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如果说自然美是一种经验,那么艺术美便是一种创造,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因此,艺术美是人们在自然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再现的美,是人类的一种智慧的结晶。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美的享受。
美是无处不在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心来找寻它。希望忙碌的你,在些许空暇的时间里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融于万物之中,深谷幽兰,孤芳自赏;出水芙蓉,亭亭净植;松间明月,柔光似水,享受那朱自清般的“静”,体会自然与艺术和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