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对“音乐欣赏”的认识
浅谈音乐教学中对“音乐欣赏”的认识
序言: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都安排得有“音乐欣赏”这一部分的教学,然在农村学校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忽视这一部分的教学或放弁了这一部分的教学,甚至于不愿谈及这部分的教学,仍然把音乐教学停留在歌词教学中,从而失去了音乐的本质意义,使音乐教学变得不健全、不完美。作为一名音乐一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探讨音乐教材中各领域的教学,特别是“音乐欣赏”的教学,尤其在各种教育设备齐全的今于,更应去探讨与开发。
主题题:学校
音乐欣赏
教学
认识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一代具有高雅的气质、优秀的品格和较高的文化科学素养的社会主义新人,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以其特有的方式和手段,利用音乐本身所蕴含的育人因素,给人以美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发展审美情感的目的。小学儿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高及完美人格的形成,音乐学科教育——尤其是音乐欣赏教学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本人从教过几年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在教学中一直重视并探索着被忽视的“音乐欣赏”教学,现就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部分略谈几点认识:
一、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是教学模式转型的体现。
小学音乐课开设“音乐欣赏”教学是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需要。在儿时的音乐教学记忆中,没有接触过识谱教学、也没有接触过乐理知识教学,更没有体验过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教学只停留在单方面的歌词教学中。教师把音乐课本的歌词或社会流行的音乐歌词抄在黑板上,继而进行歌词教学,通常授课2课时,这就是儿时的农村音乐教学。现在细想起来,尽管当时唱得热火朝天,然在这种过于单方面的音乐教学模式之下,久而久之,音乐显得没有趣味,在不知不觉当中音乐远离了我们。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素质化”的呼声空前高涨,为适应改革,音乐教育领域出台了中国音乐课程新标准:要求对传统的音乐教学观
念及模式进行改革,改革旧有的以基础知识为灌输,以技能传授为主导的课程价值观念,把审美体验放在首位。通过聆听音乐,为学生终身享受音乐打下基础,提出了以审美观点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故此,在现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通过CD唱片或远程教育设备等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艺术,陶冶情操,逐步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是自身功能特点的体现。
“陶情养性莫过于音乐”,音乐欣赏自身具有净化心灵、发展思维和调节情绪的功能,其具体功能如下:
1、美育功能。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美育,“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调和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得当,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也就是说音乐能够浸润心灵。英国音乐教育家伍德认为:“音乐可以改进德行”这都说明了音乐的美育功能。还有中国古代孔子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对音乐的教育功能作了最精辟的概述。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人的气质、性格爱好开始被培养,在这一时期全面实施音乐教育,加强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层次和道德水准,也陶冶了他们的高尚情操,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2、右脑开发功能。
脑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脑左右两半球在结构上完全一样,但是在功能上却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左半球较适应松散的教学方法,主要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等,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性等机能;右半球主要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思维,直接思维等,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然而音乐的特点恰好是形象思维为主。
通过聆听优秀的儿童歌曲、校园歌曲、民族歌曲及一些古典音乐等各类优秀作品,在教师的指引下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美、韵律美、柔和美、情韵美、雄浑美、清新美……同时展开它们的意境想象,这能积极开发小学儿童的右脑,与其它学科共同进行开发全脑教育。
此外,它还是启迪人类智慧,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人类的发明创造需要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思维,不可缺一。两者的有效结合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创造力。关于这一方面,深受德国古典音乐影响的爱因斯坦的发明创造即是见证。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代新人,很有必要接受音乐熏陶,发展形象思维。
3、调节情绪的功能。
欣赏教学对调节人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听小学三年级音乐教
材
第二篇:对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体裁分析
对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体裁分析
(临洮县辛店初级中学
赵悦梅
730500)
联系方式:*** 摘要:一切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体裁形式来表现,音乐自然没有例外。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了解不同音乐体裁的产生、发展及流传的概况,识别不同音乐体裁的性格特征和音乐表现形式,要尝试在音乐欣赏中,分辨其所包含的音乐体裁,以此为突破点,对乐曲的内容和形式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关键词:音乐体裁
歌曲
器乐曲
创作
一切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体裁形式来表现,音乐自然没有例外。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是大范围的文艺体裁划分。在音乐中,从总体看可分为声乐与器乐两大部分;细分可分为歌曲、舞蹈音乐、室内乐、交响乐、清唱剧、合唱、歌剧等;再往细划分,歌曲中又可分为抒情歌曲、舞蹈歌曲、劳动歌曲、颂歌、队列歌曲、叙事歌曲……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对音乐体裁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
一、关于歌曲的不同体裁及特征
1、队列歌曲,一般都具有配合行进步伐的成双节拍,节奏鲜明有力,曲调爽朗、有朝气,结构方正,句法规整。代表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印青作曲的《走进新时代》、王莘作曲的《歌唱祖国》等都是。
2、劳动歌曲,曲调质朴,节奏性强,往往与一定工种的劳动节奏相联系。句子较短,歌词中常加上衬字、衬词,如“嘿哟”。代表作有:聂耳的《码头工人歌》,我国民间流传的《田歌》、《茶歌》、《川江号子》和日本北海道民歌《拉网小调》,都属于这一类。
3、抒情歌曲,指的是偏重于抒情性、歌唱性,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舒展,表情细腻,以独唱形式为主演唱的一类歌曲。代表作有聂耳作曲的《铁蹄下的歌女》、冼星海的《夜半歌声》、黄自的《玫瑰三愿》、雷震邦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王酩的《妹妹找哥泪花流》和谷建芳的《那就是我》等。
4、颂歌,庄严,宏伟,热情洋溢,音域宽广。代表作有刘炽的《我的祖国》、洗星海的《黄河颂》、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等。
5、舞蹈歌曲,曲调欢快,节奏鲜明,结构方正,适合载歌载舞。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新疆、延边等地这类歌曲特别多,例如常留柱作曲的《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用的是西藏音调,刘炽的《新疆好》用的是新疆音调,周大风的《采茶舞曲》用的是江浙一带的民歌音调。
6、讽刺歌曲,歌词与曲调都比较夸张,与美术中的漫画有相似之处,曲调与语言腔调结合紧密。代表作有费克的《茶馆小调》、舒模的《你这个坏东西》、宋扬的《古怪歌》。俄罗斯的作曲家莫索尔格斯基,曾创作过一首在国际上非常着名的讽刺歌曲《跳蚤之歌》堪称典范。
7、叙事歌曲,内容有情节性,歌词口语化,在词曲结合方面的要求比一般歌曲要严格,常吸收民歌、曲艺、戏曲的音调。例如遇秋、生茂作曲的《一壶水》,吸收了北方说唱音乐的写法,有乡土味。又如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是根据歌词朗诵的语调写的,曲调亲切感人。
8、山歌和小调,山歌的演唱多在野外,环境空旷,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无所拘束地抒发劳动人民内心的感情。节奏比较自由,单调比较悠长。着名的山歌有: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的《爬山调》和《牧歌》、青海的《花儿》、苗族的《飞歌》等等。山歌是“山野之曲”,小调就是“里巷之曲”。山歌的发源地在深山老林,小调则是流传和发展于城镇的一种民歌体裁。
二、关于器乐曲的不同体裁及特征
器乐曲从大的范围划分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中华民族器乐曲;其二,西洋管弦乐曲、钢琴乐曲。以音乐的体裁划分,有进行曲、舞曲、摇篮曲、谐谑曲、浪漫曲,众赞歌等。器乐曲如无文字说明,欣赏起来比较困难。音乐具有模糊性、多义性、不确定性,不同的人欣赏同样一部器乐作品常常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时音乐体裁分析可能起到开门的钥匙的作用。特别是无标题音乐,都以序曲、奏鸣曲、回旋曲、交响曲命名,不易理解。
器乐曲曲式结构较为复杂,一个作品里面包含有多个体裁。我们可以看看柴可夫斯基在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时,体裁因素是如何在发挥作用的;作曲家采用了两个音乐主题,一个是两个家族仇恨主题,一个是美丽动人的爱情主题。当两大家族械斗时,音乐中充满刀光剑影,具有快速的进行曲性质;当一对情侣谈情说爱时,音乐具有抒情曲的音乐体裁性质。而当神父劳伦斯出现时,则伴随以众赞歌的音调。虽然没有歌词,也没有人物形象出现,我们只要注意到音乐的体裁特征,就可能找到音乐的发展脉络。
三、作曲家利用音乐体裁特征来创作声乐、器乐作品的成功范例
作曲家写歌或写器乐曲,凡成功之作,音乐体裁大多选择准确,也有别具匠的、出人意料之外的。贺绿订的《游击队歌》用了进行曲体裁,卢肃的《团结就是力量》、黄自的《旗正飘飘》、刼夫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岳仑的《我是一个兵》、寄明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都是典型的队列歌曲体裁。金凤浩的《红太阳照边疆》、施光南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罗念一的《洗衣歌》等,都是典型的舞曲体裁。
也有出人意外的例子,如刘诗召的《军港之夜》,部队题材,原应用进行曲体裁,却用了催眠曲体裁。还有在一首歌曲中综合运用多种不同音乐体裁的例子,如朱践耳的独唱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首句“唱支山歌给党听”,从全曲最高的音区开始喷薄而出,音调是山歌体裁。接下来,“我把党来比母亲”,旋律下降直奔谷底,属抒情体裁特征。第二乐段,“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运用了戏曲音乐中的哭腔。紧接下去,“共产党号召召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完全是进行曲音乐体裁的手法。如果不唱歌词,单唱曲调,思想情绪发展的脉络也是听得出来的。
作曲家在创作器乐曲时,音乐体裁的选用也十分重要。我们这里就以西洋音乐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舞曲体裁而论,它可细分为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玛祖卡、哈马涅拉、探戈、塔兰泰拉等,特点不一。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必须使他们了解不同音乐体裁的产生、发展及流传的概况,识别不同音乐体裁的性格特征和音乐表现形式,可以将不同的音乐体裁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要尝试在音乐欣赏中,分辨其所包含的音乐体裁,以此为突破点,对乐曲的内容和形式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还有,音乐体裁与音乐题材这两个词汇发言相似,而含义是不同的。后者指音乐作品反映生活的层面,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部队题材……不可与音乐体裁混同起来,这也是必须和学生说清楚的。
参考文献: [1] 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1.[2] 吴祖强, 编着.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2.[3] 方智诺, 编着.歌曲分析与写作[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 魏纳?莱奥着.器乐曲式学[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
第三篇:《对乡镇音乐教学中的认识》
《对乡镇音乐教学中的认识》
乡镇音乐教学,始终是音乐教师头疼又无奈的问题。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的问题,下面对自己在工作中所认识到的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当前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的整体认识不足。
首先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不够对音乐课的理解只是扯着嗓子唱歌体会不到音符里传递的情感。虽然部分学生是喜欢上音乐课的,但基于各种原因,遇上一点困难就放弃了主动性。
其次学校领导对音乐教师有着一定的偏见,认为这门课无所谓。
3、就是家长,学校有活动时,家长总以为是不误正事,耽误自己的孩子学习。
二、音乐教师配备不够。
1、没有音乐教室。
2,、教学设备的配备
没有好的音响。(一台录音机,还是质量差的),没有电脑,(虽然要求达到人手一机,但我们学校音乐教师是没有的)像现在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没有微机如何教学呢?
三、根据农村情况因材施教。
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学生能感受音乐的魅力,总是想法找贴近他们身边的音乐进行梳理、教学,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学校会加重对音乐课的重视。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心灵升华,我等待这个时刻的到来!
第四篇:我对音乐欣赏的认识
我对音乐欣赏的认识
说起音乐,我从小就恨喜欢,喜欢那优雅的旋律,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拍。生活中每天也会接触到不少的音乐,也喜欢听各种好听的音乐,无论是流行或是民族,还是美声,都那么地让人陶醉,痴迷。上大学以来,一只都很想选音乐欣赏这门课,只是一只没有机会,这学期终于让我如愿以偿。
其实,目前为止,我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还很肤浅,不能说懂的很多,只能说知道点皮毛。所以音乐在我的印象中就像一部浩瀚的书籍,又是一种全世界人得语言和听觉盛宴。在我看来,一曲好优美的音乐会让人心旷神怡,动人心,宜人情。其实,就我的理解各艺术门类中,最神秘的莫过于音乐它由无形、无影、无可触摸的声音编织成变化无常、情趣万端的曲调,时而轻柔、时而雄伟、时而欢愉、时而哀伤„„。
我觉得听音乐真的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在听音乐的时候,会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激动时,它能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能使你安详,苦闷时,它能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能使你振作。音乐可以把人们的喜怒哀乐集与一起,对人的情感产生一种共鸣,对音乐的追求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充实起来。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我们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所以说再美丽的音乐我们也要学会欣赏。我觉得音乐更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鉴赏音乐是听觉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正如在上《音乐欣赏》课时老师让我们欣赏的《四季》和《猫》一样。在听音乐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欣赏到音乐本身的旋律和声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音乐本身的内涵和音乐想要传达的意思,然后再反复的聆听音乐,最后慢慢地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得到情感上的体验,思维上的联想,正是如此,对音乐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除了多听之外,我认为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以及了解音乐创作者的性格、音乐风格对于音乐赏析也是很重要的。黑格尔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作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起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可见音乐想象力的源泉来自于生活体验。而又因为在不同时代被背景和不同音乐创作者创作的音乐它都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你要想听懂不同时代不同创作人的音乐你就必须对该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音乐的作者有所了解。还有一点我们每个人的文化、个性与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对音乐的感悟是会不一样的。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悟,即使同一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听同一首曲子,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要过多的在意他人对音乐的感觉,凭心的指引,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就足够!
在这门音乐欣赏课中,老师让我们欣赏的音乐中,我觉得歌剧《猫》是最有内涵,其背景最让我感兴趣。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为了传达剧情,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
场景一:“介绍保姆猫”褓姆猫是猫中的保姆,她一般白天显得很懒散,整天睡,但一到晚上,她便非常繁忙,因为她要训练老鼠织毛衣,还要为蟑螂失业的问题而担忧,这不她带着她的一支蟑螂童子军来了„„轻松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保姆猫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猫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场景二:杰利克舞会,场面宏大、激情澎湃,摇滚猫带领猫儿们所跳的现代舞,动感十足,也突出了的他狂野的个性。
与舞蹈一样《猫》的音乐非常动人。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它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的经典歌曲。同样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发生的变化、调式调性的转换,力度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对音乐欣赏粗浅的认识,其实音乐不是靠说教,而是一种深层的感染力,在无形中得到净化,变得气质高尚,变得可爱!使你心中充 满了爱的真意。如果你能持守这份真意,你就是心灵美丽的人!爱是广泛的,对人类、对生命、对大自然、甚至于对一草一木。爱是无止禁的。
听音乐一定要听真正美好的健康的音乐,千万不要去听那些污垢和丑陋的的音乐!那会对你有伤害的!
活离不开音乐,它是生命的需要,生活中如果没有音乐,那将会是多麽的枯燥和窒息。音乐无处不在!
在博客里同样不能缺少,所以我在博客里也设置了音乐。我会不断地输送给大家优美动听的乐曲,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旋律,从中得到快乐和启迪!
第五篇:音乐教案-音乐欣赏-教学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
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