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音乐欣赏中感悟、想象、表现音乐
在音乐欣赏中感悟、想象、表现音乐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可见,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觉,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想象音乐、表现音乐呢?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音乐欣赏中感悟音乐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及对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例如《口哨与小狗》,乐曲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跳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感动。
音乐欣赏不应该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二、在音乐欣赏中想象音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欣赏教学,必须舍弃一些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如在欣赏《丰收之歌》前,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秋天的景色,接着播放丰收景象的flash,学生们看到了田野上庄稼都已成熟了,人们在忙着收割,果园里甜美的水果挂满枝头,人们正在忙着采摘,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学生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成熟果实的香味,脸上也露出了像秋天一样的灿烂笑容,并且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次欣赏歌曲时,学生们很快地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听赏,并试着用打击乐器随歌声进行伴奏,进一步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三、在音乐欣赏中表现音乐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欣赏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欣赏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内容。比如《快乐的诺苏》是根据彝族民间音乐改编的弹拨乐合奏曲。在欣赏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听着音乐,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接着播放一些彝族歌舞给学生看,激发学生喜爱彝族音乐和歌舞的情感。然后让学生穿着彝族服装,戴上头饰,扮演成“彝族小朋友”,跟着音乐跳起欢乐的舞蹈。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这首欢快热烈而又轻松活泼的民族乐曲。一次,我让学生们一边欣赏《我是人民的小骑兵》,一边编排舞蹈动作,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他们,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作为教师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的创作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现代课堂教学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勇于创作是创新教育的真谛。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悟、去想像、去表现,创设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中,具备“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在“音乐王国”中做“自由天使”,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创作的探索者,在广阔的艺术道路上漫游!
第二篇: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模版]
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音乐的速度与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用来形容情感、情绪的词句,如热烈、欢快、活泼、欢庆、愉快、快活、高兴……等等,这种情绪本身就有一种向上、愉悦,使人振奋的因素,它就要求速度要稍快,以表达高兴的情绪;而沉痛、悲伤、忧郁、沉重、肃穆、回忆、柔和、悲痛、平静……等等,它种情绪就要求速度要稍慢,以体现压抑的情绪;还有一些情绪,如温柔、抒情、舒展、甜美、优雅、如歌的、诙谐、赞颂、亲切、流畅……等等,这些情绪就适宜使用中等速度来表现。
同一首歌曲或乐曲,如果使用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演奏(演唱),就会有不同的音乐形象,它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也会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天壤之别。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的许多音乐形象就是他将别人的音乐作品主题进行速度上(也有在音色上、音区上、节拍上、节奏上、调式上、和声及配器等方面)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新的音乐主题,形成了与原作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
试想,如果将一首欢快乐曲的速度放慢两倍来演奏,那么它就会失去欢快的情绪而变得深沉,或是忧郁、悲伤;同样,如果将一首缓慢、沉重的哀乐用加快两倍的的速度来演奏,那么它就不再悲痛,而是变得跳跃、欢快,与原来的情绪截然相反。
所以,我们无论在演奏(唱)任何音乐作品时,都要仔细看清楚乐曲的速度要求,不但要注意基本速度,还要注意变化的速度,切不可掉以轻心,将音乐的速度随意改变,而引起音乐形象和情绪的扭曲。尊重作者真实的创作意图是我们进行音乐演绎的基本依据,只有按照作品的要求进行演奏(唱),才能获得良好的演出效果。
第三篇: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课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就产生了参与的动机。在欣赏教学中,要根据音乐作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欣赏教学有机地与器乐、歌唱、美术、律动、说话等教学形式融合,让学生充分探究和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主体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当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美,与音乐融为一体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实践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调动听觉、视觉,去体验、表现音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性格、音乐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可能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这又要求教师用心保护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在参与中,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通过参与体验,学生们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修养。音乐欣赏就是这样把学生引人一个美的天地,又启发他们去创造更美的世界。
二、音乐欣赏教学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应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审美意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教学磨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好动和爱美是学生的两大个性特征,唯其好动,才能将喜形于心的思想感情借助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唯其爱美,才能通过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美、创造美、欣赏美,比如在教《我是人民小骑兵》(三年级上册)欣赏课时,先启发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与音乐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孩子们个个参与创造表演:有的孩子伸开双臂,如雄鹰展翅;有的孩子则扮演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还有的则扮演着不同姿势的小骑兵,一会儿扬鞭催马,一会儿悠闲遛马&&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表演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们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发掘潜能、表达情感、张扬个性、增强表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断得到培养,不断提升。
四、音乐欣赏教学引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首先要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让人兴奋不已;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同时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与人特有的性格、气质、修养、民族风俗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因此音乐欣赏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强求一律。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这种情感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有专家云: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依据的,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应有感情的参与。
第四篇: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音乐欣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过程。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而音乐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只有通过音乐幻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以其独特的奇异功能,发展着儿童的心智能力。而对于小学音乐欣赏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丰富学生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音乐;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课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就产生了参与的动机。在欣赏教学中,要根据音乐作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欣赏教学有机地与器乐、歌唱、美术、律动、说话等教学形式融合,让学生充分探究和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主体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当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美,与音乐融为一体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实践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调动听觉、视觉,去体验、表现音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性格、音乐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可能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这又要求教师用心保护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在参与中,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通过参与体验,学生们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修养。音乐欣赏就是这样把学生引人一个美的天地,又启发他们去创造更美的世界。
二、音乐欣赏教学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应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审美意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教学磨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好动和爱美是学生的两大个性特征,唯其好动,才能将喜形于心的思想感情借助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唯其爱美,才能通过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美、创造美、欣赏美,比如在教《我是人民小骑兵》(三年级上册)欣赏课时,先启发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与音乐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孩子们个个参与创造表演:有的孩子伸开双臂,如雄鹰展翅;有的孩子则扮演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还有的则扮演着不同姿势的小骑兵,一会儿扬鞭催马,一会儿悠闲遛马……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表演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们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发掘潜能、表达情感、张扬个性、增强表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断得到培养,不断提升。
四、音乐欣赏教学引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首先要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让人兴奋不已;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同时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与人特有的性格、气质、修养、民族风俗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因此音乐欣赏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强求一律。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这种情感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有专家云: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依据的,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应有感情的参与。
参考文献:
[1]卢兴兰.音乐欣赏与培养学生个性人格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5).[2]李晶.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4).[3]黄力新.小学音乐教学五法[J].四川教育,1999,(01).文档资料: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江定仙早期艺术歌曲和声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徽菜菜单英译 基层群众合唱的社会意义及发展新思路探索 音乐教育是爱的教育 浅析丰子恺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风格 浅析中介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群众合唱的声乐训练方法综析 从汉语词汇演变看“字本位”理论 试论声乐演唱课技能与教学实践课的关系 周代乐舞教育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 浅析高音小号的起源 艺术美之我见 浅析《请买票》中布景与服饰的象征意义 耕耘于民间音乐的贝拉·巴托克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与“和” 浅析盛唐时期奉先寺文殊菩萨像平面的时间性在摄影的表达 论消费时代的艺术境遇 浅析笛卡尔的“我思” 《纪念》中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第五篇:朗读中感悟 想象中体验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而在我们云南省西双版纳生活着一种少数民族──傣族。你们知道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一个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叫什么?
指名回答,师板书:泼水节,指导学生认读并书写“泼”。
师: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中旬过泼水节,时间持续3至7天。
2.师:1961年,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们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周总理简介。
周恩(1898—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淮安,并在淮安度过童年时代。1949年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在建立中美、中日之间正式外交关系的过程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3.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去看看那次难忘的泼水节吧!(师板书:难忘。)
4.师指导读课题。你觉得这个课题应该怎样来读?重音应落在哪里?请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谈傣族的泼水节,引入到1961年周总理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再开门见山导入课题,达到“课伊始,意亦明”的效果。通过指导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懂得读短语时,哪个词该读重音,才能表达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到以下要求。(1)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圈出来。
(2)对于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2.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
凤凰 傣 恩 敲 撒 襟褂 咖啡 踩 端 蘸 寿(1)指名认读生字,师相机正音。(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齐读生字,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课件出示课后的“我会填”,认读多音字,并根据读音组词。
好:hǎo(好事)hào(爱好)
空:kōng(天空)kòng(空位)乐:lè(快乐)yuè(音乐)
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力求加以运用,采用多种方式认读并熟读牢记生字,为后面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三)再读课文,初知“难忘”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①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课文里标出自然段序号。②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相互交流。3.指名交流。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学生在反复多次的读书活动中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以此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目标的要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注意了教学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换成了“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既降低了难度,又对学生进行了思考方法的指导,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课题中的“难忘”。
(四)细读课文,感悟“难忘”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第1自然段,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每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就到了。)
(2)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请在文中用“──”画出来。(火红火红)像这样结构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雪白雪白、金黄金黄、碧绿碧绿。)
(3)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出热闹、高兴的心情。)2.学习第2自然段。(1)引读第2自然段。
师:今年,傣族人民特别──
生:高兴。师:因为──
生: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2)深入分析。
①“今年”是指哪一年?(1961年)②“特别”可以换成哪个词?(格外)③用“因为……所以”说说这段话的内容。
④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什么?(周总理深入群众,关怀傣族人民。)(3)指导学生用激动、开心的心情朗读第2自然段。3.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了,那么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呢?(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用横线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2)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句子。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四面八方”的意思,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参加此次泼水节的人很多。)
b.讨论:“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
不能。因为“赶来”有急切的意思,表现出傣族人民急切地想亲眼看看周总理,傣族人民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所以起了大早,急匆匆赶来。
c.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A.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b.把什么比喻什么?(把花瓣比作地毯。)
c.在现实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鲜红的地毯?(庆祝会、婚礼)
d.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以及独特的迎客方式和喜庆的氛围。)
e.指导朗读这句话。
③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一条条”和“一串串”可以换成“一条”和“一串”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条条、一串串表示很多条,很多串的意思。b.这句话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江面上驶过很多龙船,很多的花炮在空中齐放,场面非常热闹。c.指导朗读这句话。
④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a.当周总理出现时,傣族人民有什么表现?(欢呼)
b.假如你是傣族人民,周总理来了,你会怎么做?会怎么喊?
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把场面表现出来,指导学生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c.师引读:人们欢呼着──
生:周总理来了!
(3)齐读第3自然段。4.学习第4自然段。
(1)师:看,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出示课文插图),猜一猜图中谁是周总理?(指名回答)
(2)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神态的句子,对照课文插图看看,你们猜对没有?
(3)指名交流。①师相机引读:
师:周总理身穿──
生: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师:头上包着一条──
生: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笑容满面”的意思,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③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
因为周总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傣族人民打成一片,入乡随俗。
(4)师:周总理来到人群中,他是怎么做的?自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用双横线勾画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①指名交流。(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②从这些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5)朗读第4自然段。指导学生用跳跃、愉快的心情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人物及作者思想情感,为理解感悟“难忘”打下基础。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过渡: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相互泼水相互祝福的?(1)指名读课文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圈出周总理动作的词语。(2)指名交流。(端着、拿着、蘸、泼洒)(3)引导想象并引读: 师:周总理一手端着──
生:盛满清水的银碗。师:一手拿着──
生: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此时他走到一位老爷爷身边,他会说?他又走到一位阿姨的身边,她又会说?他又走到一位小朋友的身边,他又会说?(指名交流)
(4)师过渡并出示句子,进行句子训练。①出示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②此时谁能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随机点拨:同时做的两件事可以用“一边……一边……”造句。③假如你就在泼水节的现场,你还会祝福周总理什么?(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文本意义的空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境界。此环节教学,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抓住文本的空白,进行拓展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6.学习课文第6、7、8自然段。
(1)在这3个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句?表达了什么?(2)指名交流。(4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3)小组讨论: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幸福的、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亲自来到傣族人民的身边,一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他把幸福、欢乐以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指导学生带着激动、幸福的心情朗读课文第6、7、8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验,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在多样化的朗读中,学生既能品味语言、训练语感,又能增强感受、积淀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我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师相机正音。2.请学生观察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3.细看生字,指导书写。
“龙”字书写时最后一笔是点;“恩”,上下结构,上面是“因”,提醒学生不能写成“田”;“敬”,左右结构,右边是“攵”,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夂”;“鲜”,左边“鱼”的最后一笔要写成提,不要写成横;“凤凰“,都是半包围结构,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4.在课本上练习书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5.展示反馈,组织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生字,先要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然后重点指导难写的生字,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确认真写字的重要性。
(六)总结拓展,升华“难忘”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周总理是一个平易近人、入乡随俗,永远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好总理,此时,你学完了课文,能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课件出示:这真是个_____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
2.师:周总理虽已离去,但他关心各族人民的思想时刻激励着我们。周总理曾说过,让我们大声齐读,课件出示: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是呀!我国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爱的地方,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也有很多。课前,你搜集了我国哪些民族的隆重节日?谁来给来大家说说。课件出示:彝族有火把节,哈尼族有苦扎扎节和十月年,白族有大理三月街,苗族有花山节,回族有开斋节。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各民族的节日,去感受各民族的热情好客。
3.师: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周总理关心各民族的事迹读一读,相信大家会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令大家难忘!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来表达我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