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认识光
8、认识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光与镜子》单元的第1课。科学课程要求,让学生对大自然中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事物、现象进行重新审视、并运用科学观点去观察、了解事物,使学生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本课就是结合《课程标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引领,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认识光,并通过实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目的就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光的已有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了解大自然,探究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论证、评价和比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科学课,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和探究,可以说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而自然界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光现象是学生从生命初始就感受到的现象,虽然是常见现象,但是,对于这些现象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学生并没有细心的观察和了解,如光线如何分类、传播等。学生对光是熟悉的、但没有经过进一步的观察、质疑、思考,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认识光的产生、作用、光源分类、光的传播路线及光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活动前,引导、启发学生观察、认识生活中能发光的物体。既包括自己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等光源,也包括月亮等非光源反射光,为课堂辨别光源的概念准备丰富的素材,同时提醒学生准备本课探究的材料:蜡烛、激光器(或小手电)、硬纸片(事先不要钻孔,留做上课时现场制作,)对学生进行使用激光器的安全性教育,确保学生在实验中不要伤及眼睛。具体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科学频道吗?(喜欢)你最喜欢看哪个节目?(自由回答)为什么喜欢看这些节目?大家喜欢探讨大自然的奥秘吗?那今天我们就来上一堂有趣的科学探索课,好吗?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播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漂亮,美。
师:美在哪里?(为什么这样美)生:因为有光。
师:是啊,正因为有了这些五彩缤纷的光,才把我们的生活打扮的如此绚丽多彩,充满活力,请大家闭上眼睛,体会一下没有光的世界会怎样 生:将一片黑暗。
师:所以,光与我们的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光》板书
二、活动一
师:刚才我们看了图片上的光,你还知道我们周围有哪些光现象?先在小组内说说,再起来交流。生交流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观察的真仔细,下面老师从大家的回答中选了几种,请大家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看大屏幕
太阳光 月亮光 蜡烛光 镜子反光 萤火虫光 水光
(学生讨论,交流,引导他们认识到:太阳,蜡烛,萤火虫是自身发光,引出光源的概念,同时明白月亮,镜子,水是反射其他光源的光,是反射光,不是光源。)师:刚才我们把光分成了两类,也就是光源发光和反射光,那么光源可不可以再分类?请大家看看这几种光有什么不同?
太阳光 电灯光 蜡烛光 闪电光 萤火虫光 电焊光
根据学生回答区分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师:给光源分类的标准和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在以后还会更加深入的学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光现象,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光,光起到了那些作用呢? 生:(讨论后交流)照明,装饰美化,加热升温,医疗,军事,科研 等。
三、活动二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光是由光源发出的,那么光又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教师播太阳光柱和汽车大灯光柱图片)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我们还要进行验证,用什么方法验证呢?实验(生答),对!因为实验是解决科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实验,我们将分组实验,下面请看实验要领(大屏幕)(生读)第一个实验是激光在水中传播的实验,让激光灯离开水杯一段距离,从各个角度观察,证明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第二个实验是穿过三个小孔观察蜡烛的实验,请同学们,边做实验边思考,怎样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提醒每个小组要事先作好分工,作好实验记录,提醒激光会伤害眼睛,不能对着眼睛直射,不要让蜡烛烧伤手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开始实验。师巡回指导 师:都研究好了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补充。
生:用激光灯照水槽的水,在水里可以看到一条直的光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师:谁再来说?
生:用蜡烛光照在同一直线上有孔的三个小纸板,能看见光线,这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师:刚才同学们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板书结论)
四、自由活动
1、作手影游戏: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好)谁会做手影大胆的上来。
2、谁对这种游戏进行解释
五、拓展活动
通过资料卡了解什么是光污染,初步了解光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1、写字楼采用玻璃幕墙,当太阳照到玻璃上时反射出很强的光,会刺到行人和司机眼中,影响了视线,会发生交通意外
2、居民楼附近的灯光太强而且整晚不息,影响了居民夜晚休息
了解光污染知识,讨论应如何防治光污染,给学生交流的余地。一方面了解人们对光污染的探究历程,另一方面交流学生课下搜集到的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光污染的防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使之在课下投入更多的时间关注这一问题,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六、小结评价
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评价。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播放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光的美感,在初步感受光不同类别的基础上,引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学生在经历质疑、观察、思考这一学习过程后,认识了光的产生、光源、作用、类别、应用。重要的是,学生不但能以已有生活经验作引领,用两个实验论证了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现象,而且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掌握了光现象知识,培养锻炼了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启发式。
1、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本节课的亮点是学生对从生命初始就感受到的司空见惯的光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导入,让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学会运用科学观点去观察、了解事物,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通过“你还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光现象?”“这些光是否属于一类?是不是应该分类?应怎样分类?”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观点。避免了学生一味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弊端。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建立了个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猜想、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合作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证实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光速的探究历程。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懂得了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使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不足之处。
(1)由于老师紧张,刚开始上课时,导课部分声音、教态有些变形。(2)由于本课安排内容较多,所以有些地方学生活动、交流时间较少。
第二篇:《认识光》说课稿
《认识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1课,题目是《认识光》。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认识光》是“光”单元的基础,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路线。在认识光源时,能对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做出分类。探究光的传播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对光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获得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继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但在利用光的同时,也会有光污染现象,并以此作为新的探究课题引入后续研究,为继续研究光做好铺垫。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光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出假设性解释,知道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大胆想象,乐于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光的现象。
4、教学重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教学难点: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出假设性解释;知道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认识光源时,依赖于对生活的认识,光的传播方式需要学生自主实验反复验证。所以本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认识光源后,要求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能对光源进行分类。探究光的传播时,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在通过实验验证,获得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
泉城济南夜景图片,多媒体课件、激光灯、烧杯、蜡烛、火柴、带孔纸板(3个)。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激光灯、烧杯、蜡烛、火柴、带孔纸板(3个)
四、说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
我们的家乡济南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白天他在日光的照耀下,展示着绚丽多彩的风姿,到了夜晚他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大家想不想看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啊?(播放图片)生:济南真美!
师:是什么让济南如此美丽? 生:是灯光。
师:对,是灯光。正因为这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泉城的夜景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出光与我们的生活的密切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光。(板书)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光源: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身边哪些物体能发光吗?随即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对于有疑义的请其他同学订正。教师课件出示光源定义。(教师板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用具体的事物定义光源、认识光源,简单易懂。同时让学生对各种光源进行分类,教师适时引导,进行总结。
2、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教师提出问题:那你们知道光会沿什么路线传播呢?(这时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的内容及生活经验来猜想一下,光是沿什么路线传播呢?
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问题:你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想,你们的猜想正确吗?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生:做实验。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材料,利用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以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展示方案,教师评价指导。预设:
生1:用激光灯照盛水的烧杯。
生2:用蜡烛光照在同一直线上有也的3个小纸板,看能不能看到烛光。
生3:用只纸筒看灯光,然后把纸筒折起来,再看......让学生说说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1、学生分组按照设计的方案操作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教师巡视指导
2、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1)小组汇报
(2)其他小组补充。
(3)师小结:从实验中,我们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在得出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点燃蜡烛或打开电灯时,整个屋子都亮起来呢?从而得出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四)、光的应用
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光?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五)、拓展活动
教师提出课后要求:请同学们调查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的现象?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研究光污染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板书设计:
11.认识光
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第三篇:《认识光》
《认识光》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的探究历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实验,证实光的传播路线。【教学准备】
课件、夜景图、墨子和小孔成像、激光笔、空塑料瓶、蚊香、饮料瓶、果冻、三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蜡烛、塑料管、打火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在悄悄地变化,你们发现了吗?一起来欣赏我们的城市。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是谁让夜晚那么美,引导学生说出灯光。
师:正是因为有五彩斑斓的灯光,才使城市的夜景变得如此绚丽多姿。如果没有光呢? 学生做出猜想。
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光。
(设计意图:播放多媒体录像资料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丰富多彩的光的世界,引起学生探究光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光源。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
引导学生交流,如果学生说到月球、镜子时,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身不发光,是反射外界的光。
/ 3
小结:这些能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光源。(板书)
像太阳、闪电等称自然光源、像电灯、蜡烛称人造光源、像萤火虫是生物光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知识经验,认识“光源”的概念。)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出示激光灯,照在黑板上,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一种光源。激光灯在我手中,光点却落到那里,它怎么传过去的?它的传播路线怎样?
学生猜想,说出依据。
师:大家猜想正确吗?我们怎么研究呢?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材料,一起认识一下。请大家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小组讨论一下怎么做。
分组讨论,汇报实验方案。
师:实验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学生说出注意事项,如用火的安全,激光灯不要照同学的眼睛。分组探究实验。
学生上台展示研究成果,老师随机提问,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总结:大家想到了这么多方法研究,这些实验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光是沿直线传播。(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合作学习,研究光传播问题。提供丰富而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意识到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古代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子就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出示课件,介绍墨子的小孔成像实验。有一次,墨子进行光学实验,他在堂屋朝阳的地方,让一个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在阳光的照射下,屋内相对的墙上出现倒立人像。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吗?
这是因为光线像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人体下部挡住了直射过来的光线,穿过小孔,成影在上边;人体上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穿过小孔,成影在下边,就成了倒立的影。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成为后代摄影技术的先声。我们现在使用的照相机、摄像机在墨子研究发明的基础上又前进一步。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墨子和小孔成像,使学生建立科学和古代文化的联
/ 3
系。)
3、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哪些地方需要光? 学生列举光的实例。
(设计意图:课始由生活引入科学,课终由科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建立起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拓展活动。
大家说的都是光的好处,光有害处吗?搜集光污染的资料。
/ 3
第四篇:认识光教案
《认识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幻灯片、光沿直线传播的课件资料。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激光灯、橡皮管、白纸、带孔纸板(每组三个)、手电筒。〔五组〕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图片资料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丰富多彩的光的世界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展示城市夜景图片)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答)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答)
师:是啊,这些光太美了,它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绚丽多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光,研究光。(板书课题)
二、认识光源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会发光呢?(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
师:树有根,水有源。光也有个源头,大家刚才讲的这些发光体,我们把它叫做光源。﹝相应出示图片﹞像太阳、星星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像电灯、点燃的蜡烛等,这一类光源,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人造光源)师:很好。那萤火虫、水母等一部分生物也能发光,它们叫什么好呢?生:(生物光源)。
三、探究“光沿直线传播”
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猜想一下,光源所发出的光是沿什么样的路线向远处传播的呢?(教师强调“路线”一词,以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板书)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大家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师:(出示幻灯片,教师读)
﹝教师发实验记录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而后开始探究,并学会在探究中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与表达
师:都研究好了吗?师:现在请几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若有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学生拿表上讲台,可以用教师准备的演示演示﹞
(如果学生对光的传播路线有疑问,师可以适时解释)师:刚才同学们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了大胆猜想,又通过实验进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板书结论)
五、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你能不能举几个呀?生举例(课件展示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下面老师再考一考大家,你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光?哪些地方需要光吗?
根据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光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并相应解释。
师:在生活、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都需要光,光带给我们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了光,世界一片黑暗,人类将无法生存。可是,什么事都要有个限度,如果我们用过多过亮的灯光装扮生活,就会造成光污染,还会带来能源的巨大浪费。
六、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回答,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收获真多,其实关于光的学问还有很多,今天的学习才是刚起步,课下我们可以继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光学问题。
第五篇:认识光
8、认识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光与镜子》 单元的第 1 课。
科学课程要求,让学生对大自然中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事物、现象进行重新审视、并运用科学观点去观察、了解事物,使学生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本课就是结合《课程标准》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引领,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认识光,并通过实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目的就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光的已有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了解大自然,探究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论证、评价和比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科学课,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和探究,可以说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而自然界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光现象是学生从生命初始就感受到的现象,虽然是常见现象,但是,对于这些现象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学生并没有细心的观察和了解,如光线如何分类、传播等。学生对光是熟悉的、但没有经过进一步的观察、质疑、思考,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认识光的产生、作用、光源分类、光的传播路线及光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作出假设性解释; 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喜欢大胆想象;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活动前,引导、启发学生观察、认识生活中能发光的物体。既包括自己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等光源,也包括月亮等非光源反射光,为课堂辨别光源的概念准备丰富的素材,同时提醒学生准备本课探究的材料: 蜡烛、激光器(或小手电)、硬纸片(事先不要钻孔,留做上课时现场制作,)对学生进行使用激光器的安全性教育,确保学生在实验中不要伤及眼睛。
具体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科学频道吗?(喜欢)你最喜欢看哪个节目?(自由回答)为什么喜欢看这些节目?大家喜欢探讨大自然的奥秘吗?那今天我们就来上一堂有趣的科学探索课,好吗?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播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 漂亮,美。师: 美在哪里?(为什么这样美)生: 因为有光。师: 是啊,正因为有了这些五彩缤纷的光,才把我们的生活打扮的如此绚丽多彩,充满活力,请大家闭上眼睛,体会一下没有光的世界会怎样 生: 将一片黑暗。师: 所以,光与我们的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光》 板书
二、活动一
师: 刚才我们看了图片上的光,你还知道我们周围有哪些光现象? 先在小组内说说,再起来交流。生交流 师: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观察的真仔细,下面老师从大家的回答中选了几种,请大家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看大屏幕 太阳光 月亮光 蜡烛光 镜子反光 萤火虫光 水光(学生讨论,交流,引导他们认识到: 太阳,蜡烛,萤火虫是自身发光,引出光源的概念,同时明白月亮,镜子,水是反射其他光源的光,是反射光,不是光源。)师: 刚才我们把光分成了两类,也就是光源发光和反射光,那么光源可不可以再分类? 请大家看看这几种光有什么不同? 太阳光 电灯光 蜡烛光 闪电光 萤火虫光 电焊光 根据学生回答区分人造光源、自然光源。师: 给光源分类的标准和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在以后还会更加深入的学习。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光现象,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光,光起到了那些作用呢? 生:(讨论后交流)照明,装饰美化,加热升温,医疗,军事,科研 等。
三、活动二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光是由光源发出的,那么光又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呢?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教师播太阳光柱和汽车大灯光柱图片)生: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 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我们还要进行验证,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实验(生答),对!因为实验是解决科学问题的常用方法。师: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实验,我们将分组实验,下面请看实验要领(大屏幕)(生读)第一个实验是激光在水中传播的实验,让激光灯离开水杯一段距离,从各个角度观察,证明光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第二个实验是穿过三个小孔观察蜡烛的实验,请同学们,边做实验边思考,怎样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提醒每个小组要事先作好分工,作好实验记录,提醒激光会伤害眼睛,不能对着眼睛直射,不要让蜡烛烧伤手 师: 大家看明白了吗? 开始实验。师巡回指导 师: 都研究好了吗? 师: 现在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补充。生: 用激光灯照水槽的水,在水里可以看到一条直的光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师: 谁再来说? 生: 用蜡烛光照在同一直线上有孔的三个小纸板,能看见光线,这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师: 刚才同学们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板书结论)
四、自由活动
1、作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好)谁会做手影大胆的上来。
2、谁对这种游戏进行解释
五、拓展活动 通过资料卡了解什么是光污染,初步了解光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1、写字楼采用玻璃幕墙,当太阳照到玻璃上时反射出很强的光,会刺到行人和司机眼中,影响了视线,会发生交通意外
2、居民楼附近的灯光太强而且整晚不息,影响了居民夜晚休息 了解光污染知识,讨论应如何防治光污染,给学生交流的余地。一方面了解人们对光污染的探究历程,另一方面交流学生课下搜集到的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光污染的防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使之在课下投入更多的时间关注这一问题,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六、小结评价 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评价。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播放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光的美感,在初步感受光不同类别的基础上,引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学生在经历质疑、观察、思考这一学习过程后,认识了光的产生、光源、作用、类别、应用。重要的是,学生不但能以已有生活经验作引领,用两个实验论证了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现象,而且通过: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掌握了光现象知识,培养锻炼了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启发式。
1、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本节课的亮点是学生对从生命初始就感受到的司空见惯的光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导入,让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学会运用科学观点去观察、了解事物,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喜欢大胆想象;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通过“你还知道生活中哪里有光现象? ”“这些光是否属于一类? 是不是应该分类? 应怎样分类? ” 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观点。避免了学生一味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弊端。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建立了个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猜想、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合作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证实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光速的探究历程。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懂得了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使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不足之处。(1)由于老师紧张,刚开始上课时,导课部分声音、教态有些变形。(2)由于本课安排内容较多,所以有些地方学生活动、交流时间较少。
《认识光》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小学科学青岛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一 课《认识光》。
一、说教材 该部分共分为四个环节: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路 线,在探究光的传播路线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对光现象的观 察,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认识光是沿 直线传播的。继而在自由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但在利用光的同时,也会有光污染现象,从而为下节课继续研究光做 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光源,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光在生活中 的应用,会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2、过程与方法: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解释,能尝试用 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认 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感受和分析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四)说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蜡烛、激光灯、三个圆形硬纸片、吸管、一烧杯牛 奶水
二、说学情分析
对每个人来说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光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光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光的知识,但熟悉的现象 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它们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
三、说教学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来完成对光的认识,并采用 观察、假设、实验、分析、论证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该环节我设计了四部分内容。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城市夜景图片及学生在看了夜景后所谈感受,引出这节 课的课题《认识光》。其设计目的是唤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与热
(二)研究哪些物体会发光。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跟学生进行交谈,并向学生提出“关于光你 们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先小组内对想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 通过全班交流、汇总,引出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哪些物体会发光。该活动中学生自由发表想法,老师适时播放课件,总结什么是光源并 进行板书(板书内容:哪些物体会发光: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为探究做好辅垫。
(三)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在该环节中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想。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 和观察太阳图对光是怎么传播的进行猜想。其次、实验指导,验证猜想 第一步:由学生介绍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用这些材料来探究光 的传播,我们应该怎么做?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二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你打算用哪些材料来探究光的传播 路线?有几种方法? 第三步:教师进行实验前指导。介绍采用“两点之间成一条直线” 的原理,透过纸屏小孔看烛光;通过直与弯吸管看灯光及借助水观察 激光灯光束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方法。第四步: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积极参与。第五步:学生上台汇报交流。各小组在上台汇报时,教师要重点提问:你验证的光是沿什么路 线传播的?用的什么方法?并且让学生及时演示,同时要适当评价。第六步:小结并板书。光是沿直线并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此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问题作出有依据的假设,自己 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做实验,从而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分析实 验结果得出最后结论。
(四)、自由活动,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1、光有哪些作用?哪些地方用到光?
2、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现象?
五、说板书设计 认识光
(一)哪些物体会发光: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二)传播路线:直线传播
(三)生活中的应用:照明、装饰美化 该板书设计我采用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式,起到了画 龙点睛的作用。
《认识光》说课稿
一、说课标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人的一生中科学素养都在不断发展和深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对象问题。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公平性);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材施教)。
2、学生观问题。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3、学习方式问题。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知识不是给予的,知识是生成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他们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4、内容选择问题。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和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内容,并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2.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3.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说教法、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对光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光中,在课外科普书刊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光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对光并不陌生,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探究过光的奥秘,这恰巧就是我们教学最有价值的地方。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将学生对光的零散认识串联起来,形成自己对光的科学认识。通过信息资料的交流,认识不同的光源。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光沿直线传播。但四年级的学生实验能力还较差,需要老师的指导、示范和帮助,由扶到放,逐步培养。重点还是培养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逐步学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学做科学的观察者和探究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夜景图片,多媒体课件、蜡烛、火柴、手电筒、激光灯、纸筒(直、弯各一个)、大果冻(透明)、带孔纸板(3个)、石灰水、植物油、橡胶管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能用不同的实验材料,不同的实验方法认识光的传播路线。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光世界 2.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在悄悄的变化着,尤其是城市的夜景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夜景图片,请欣赏。让学生说感受,想一想是什么让城市的夜晚如此绚烂多姿?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是各种各样的灯光让黑暗的夜变得如此多姿多彩。感受灯光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密切的联系,以此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光,板书课题。
(二)认识光源,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想一想,哪些物体会发光?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同时师生判断是不是光源,把光源有意的分类板书到黑板上。明确,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对光源进行分类 完善板书,把刚才的光源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生物光源。【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信息资料的交流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确,像太阳、星星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像电灯、手电筒等属于人造光源;像萤火虫、水母等能发光的生物,属于生物光源。
(二)探究“光沿直选传播”
1.教师提问:光源这么多,那么这些光源发出来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结合生活经验,猜一猜光是怎样传播的。在大量的事实面前,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教师引导:你能设计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代表汇报,教师及时引导,确定实验方案,也可以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四年级的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还比较差,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有必要的地方,还可做演示实验。让学生用激光灯沿白纸板照射,显示轨迹,是一条直线。让学生用激光灯照透明果冻,显示轨迹,是一条直线。用点燃的蜡烛或手电筒的光照在同一直线上有孔的三个纸板上,看能否看见光线。发现,小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光才能穿透过第三个纸板。在投影仪前面做手影,发现影子在白屏上是垂直投射的。用直橡胶管看灯光能看到,用弯橡胶管却看不到灯光。比如第三个实验,透过纸板小孔看灯光的实验,借助了数学上的“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理论,让学生移动一下中间纸板,试试还能看到光吗。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的探究实验中,明确:只有在人的眼睛、三个小孔、灯光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见灯光。再如第五个纸筒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先通过直橡胶管看灯光,再通过弯橡胶管看灯光,学生会立刻发现通过弯橡胶管是看不到灯光的。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光的愉悦情感体验。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小学科学新课程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四)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光,哪些地方需要光? 2.看书观察灯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书中展示了灯光的照明作用:灯光可以使人们看到房屋内的物品、灯光照亮楼梯、人们在灯光下阅读书籍等。同时,书中呈现的第一幅图还有多重意义,显示出灯光的照射角度、灯的安放位置、灯饰的形状等,提示学生灯光不仅能照明,还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3.小游戏:让学生蒙上双眼,从教室外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感受光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 1.师提问:既然光这么重要,是不是光越多越好,越亮越好? 2.引出光污染的问题。介绍有关光污染的资料,提出课后要研究的问题“调查我们生活中的光污染现象”,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在《光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展示,激发学生课下探究的兴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研究光污染问题,为下节课做准备,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六)全课小结 关于光,你还有什么问题吗?通过今天的研究,你都知道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认识光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然光源:太阳光 星光 人造光源:灯光 激光灯光 电焊光 生物光源:萤火虫光 水母光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八、教学反思
《认识光》这节课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学生热爱光学,了解大自然,提高学生学科学并运用科学观点去观察、了解事物,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节课的收获:
1、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但对于光源的分类只作为弹性目标处理,所以我只让学生认识到“光源”的概念,即结束此环节,在探究光的传播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对光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继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但在利用光的同时也会产生有关光污染现象。并以此作为新的探究课题引入后续探究。为继续研究光作铺垫等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光的认识。
2、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发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4、充分展现了实验及其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
不足之处:
1、全班集体研讨,发言面不够广。
2、集体交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方法,试验步骤不够严谨,交流过程不够细化。于美娥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地内容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光》。我说课的内容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的。
一,说教材。
《认识光》这一课时是本单元深入学习有关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课时,涉及的知识点并不多,主要有:学生对光源的理解,光的传播方式;需要探究的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源以及光沿直线传播这一性质在生活的应用;
还有的就是要延续科学课一贯注重的小组合作、组员交流质疑等学习方式。这一课时的教学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本单元接下来各种光现象的学习与研究。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2.科学探究目标: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的解释;知道利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方式;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可以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尊重光传播实验中的证据,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教学重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根据确定的目标,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光现象的图片、蜡烛、火柴、带孔的硬纸板、纸筒、激光灯、水槽、手电筒等。
2.学生准备:观察认识生活中发光的物体。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在认识光源时,依赖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探究光的传播方式时,需要学生自主实验反复验证。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认识光源后,要求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光源分类。探究光的传播方式时,先让学生做出猜想,在通过实验反复验证,获得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三,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导入。在此环节我运用的是谈话的方式导入的。“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是漆黑的夜晚,那么我们的教室也会陷入一片黑暗,那么你还会不会看到我,我还能不能看到你?”(学生肯定说不会)“那怎样才会让我看到你,让你看到我?”(学生会想到很多办法,如:打开灯,点上蜡烛……)是啊,是美妙而又神奇的光让我们看到这个美妙而又神奇的世界,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光的世界,探索光的奥秘。这种导入方式虽然简单,但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师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探索活动。
1,认识光源。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驱走黑暗,迎来光明,那么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什么物体会发光?随即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课前经验回答问题,对有异议的请其他同学订正。这种引导方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事物定义光源,认识光源,简单易懂。
随后让同学们打开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六幅光源图片,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然后在班上汇报,并说说你是按什么方式分类的。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使学生经历了一个认识、整理、加工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2.探究光的传播。
教师出示有关光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想:光是怎样传播的?在学生做出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猜想。实验前,要注重对学生实验方案的指导;实验中要注重对学生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实验后,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学生交流合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用实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尊重实验证据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给他们学科学的方法。
(三)自由活动。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光?让学生自由回答。
(四)拓展活动。越来越多的灯饰美化、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但过多过亮灯光会造成光污染。调查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现象。这一环节中安排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也为下一科《光与我们的生活》做了铺垫。
在这里,我想说明一点的是,在本科的教学中,我没有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为我想展示一堂真正符合农村现实特点的真正属于农村小学课堂的科学课。
《认识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来就离不开对“光”的利用和开发,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利用和开发“光资源”的历史。学生生活在光的世界里,许多学生对一些因光而产生的现象产生过无限的遐想。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有关要求,这节课以光作为探究主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研究光学的开始,旨在借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光与生活的关系,初步了解什么是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让学生认识到光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污染。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路线。在认识光源时,对人工光源及天然光源不要求学生有过多的了解。探究光的传播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对光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获得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继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但在利用光的同时,也会有光污染现象,并以此作为新的探究课题引入后续研究,为继续研究光做好铺垫。
(二)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现状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说教法、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对光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光中,在课外科普书刊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光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对光并不陌生,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探究过光的奥秘,这恰巧就是我们教学最有价值的地方。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将学生对光的零散认识串联起来,形成自己对光的科学认识。通过信息资料的交流,认识不同的光源。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光沿直线传播。但四年级的学生实验能力还较差,需要老师的指导、示范和帮助,由扶到放,逐步培养。重点还是培养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逐步学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学做科学的观察者和探究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准备
教师:世界十大城市夜景录像,泉城济南夜景图片,多媒体课件
蜡烛、火柴、手电筒、激光灯、纸筒(直、弯各一个)、大果冻(透明)、带孔纸板(3个)。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手电筒、激光灯、纸筒(直、弯各一个)、大 果冻(透明)、带孔纸板(3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光世界
1.提问: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什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在悄悄的变化着,尤其是城市的夜景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老师带来一段世界十大城市夜景的录像,和咱们济南的夜景图片,请欣赏。
让学生说感受,想一想是什么让城市的夜晚如此绚烂多姿?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是各种各样的灯光让黑暗的夜变得如此多姿多彩。感受灯光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密切的联系,以此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光,板书课题。
(二)认识光源,探究新知
1.教师提问:想一想,哪些物体会发光?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同时师生判断是不是光源,把光源有意的分类板书到黑板上。明确,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对光源进行分类
完善板书,把刚才的光源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生物光源。【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信息资料的交流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确,像太阳、星星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像电灯、手电筒等属于人造光源;像萤火虫、水母等能发光的生物,属于生物光源。
(三)探究“光沿直选传播”
1.教师提问:光源这么多,那么这些光源发出来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结合生活经验,猜一猜光是怎样传播的。在大量的事实面前,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教师引导:你能设计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代表汇报,教师及时引导,确定实验方案,也可以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四年级的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还比较差,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有必要的地方,还可做演示实验。
(1)让学生用激光灯沿白纸板照射,显示轨迹,是一条直线。(2)让学生用激光灯照透明果冻,显示轨迹,是一条直线。
(3)用点燃的蜡烛或手电筒的光照在同一直线上有孔的三个纸板上,看能 否看见光线。发现,小孔只有在一条直线上时,光才能穿透过第三个纸板。(4)在投影仪前面做手影,发现影子在白屏上是垂直投射的。(5)用直纸筒看灯光能看到,用弯纸筒却看不到灯光。
比如第三个实验,透过纸板小孔看灯光的实验,借助了数学上的“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理论,让学生移动一下中间纸板,试试还能看到光吗。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的探究实验中,明确:只有在人的眼睛、三个小孔、灯光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见灯光。
再如第五个纸筒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先通过直纸筒看灯光,再通过弯纸筒看灯光,学生会立刻发现通过弯纸筒是看不到灯光的。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光的愉悦情感体验。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小学科学新课程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四)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光,哪些地方需要光? 2.看书观察灯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书中展示了灯光的照明作用:灯光可以使人们看到房屋内的物品、灯光照亮楼梯、人们在灯光下阅读书籍等。同时,书中呈现的第一幅图还有多重意义,显示出灯光的照射角度、灯的安放位置、灯饰的形状等,提示学生灯光不仅能照明,还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
3.小游戏:让学生蒙上双眼,从教室外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感受光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
1.师提问:既然光这么重要,是不是光越多越好,越亮越好? 2.引出光污染的问题。介绍有关光污染的资料,提出课后要研究的问题“调查我们生活中的光污染现象”,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在《光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展示,激发学生课下探究的兴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研究光污染问题,为下节课做准备,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六)全课小结
关于光,你还有什么问题吗?通过今天的研究,你都知道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认识光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生物光源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认识光》说课稿
各位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九课《认识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光源和光的传播路线。光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因为光充斥着我们整个世界,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但从科学这个角度去认识光,学生仅仅是一知半解,这节课就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领他们科学地去认识光。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立的:首先在知识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源,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能力方面,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的解释,能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重复验证的;在情感方面,不迷信权威,喜欢大胆想象,相信实验相信科学。
接下来说一下本课的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教学重点;感受和分析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教学难点。
为了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向学生展示几幅大桥、城市的夜景图片,(课件)“同学们,你们看,夜晚的大桥和城市多美啊,如同白昼,真可以说是五光十色,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因为有灯”老师“对啊!灯可以发光,光给我们带来了光明,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如此美丽,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光”板书课题“认识光”。
二、老师引导:“同学们,不仅是灯能够发光,能发光的物体多着呢!大家思考一下,哪些物体能发光呢?”(课件)这个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肯定能争相发言,学生一边发言教师一边板书,并有意识地按照自然光源(点)和人造光源(点)分两行板书,如果学生说出月亮光、镜子光等反射光的物体,则提另一行板书。(课件)
接下来,教师要依照板书给学生抽象出“光源”“”自然光源“人造光源”三个概念。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火、电灯、蜡烛、电焊枪等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教师板书(课件),对于学生提出的“月亮、镜子”这些发光的物体,教师要告诉学生,它们本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点)。然后问:“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些物体哪些属于不需要我们人工干预就能够自然发光的?”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自然光源”(课件);“哪些物体需要我们人为作用,它才能发光?”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课件)。然后“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能发光的物体里面还有两种小生物,它们是?”学生说出萤火虫和水母以后,教师给出“生物光源”这个概念并板书。(课件)
然后,再次出示带有图片的课件,(课件)再一次在视觉上强化一下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阳光穿过大树缝隙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下屋檐留下的影子、阳光下人的影子、汽车发出的灯光、手电筒发出的光、放映机发出的光”然后出示课件展示几个能显示光直线传播的更加直观的图片,(课件)再加上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猜想一下光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估计学生能够猜想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师继续引导:那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科学的实验最能说明问题,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课前已经为学生准备好了实验材料:1.三张硬卡纸、小刀、蜡烛。2.直管、弯管、蜡烛。3.烧杯、水、牛奶、激光灯。)(课件)
首先提示一下实验的注意事项(课件)
然后学生开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行动。(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时机,因此这个时候先不要出示实验记录单,因为实验记录单有明显的提示作用,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估计学生面对实验材料会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但也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尝试,让学生明白实验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创造和创新,需要动脑思考,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对待,教师巡视适当进行引领指导。)
5分钟以后,教师出示实验记录单(课件)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一步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并填好实验记录单。(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是这样做。)
四、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课件),根据这五种实验现象自然而然地就得出结论:光的确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齐读强调一下)
五、联系实际,研究光的应用: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光?(课件)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光对于我们的生活很重要,离开了光我们无法生活。(出示课件再强调一下)
六、知识考查,一个填空题,一个判断题。(课件)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性作业:(课件)
越来越多的灯饰在美化、点缀我们的生活,但是灯光过多、过亮会产生光污染。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现象。(课件提示一下,玻璃幕墙反光特别刺眼;远处刺目的灯光等)
《认识光》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 节,题目是《认识光》。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认识光》是“光”单元的基础,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 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路线,为继续研究光做好铺垫。因此,我设 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 传播的,了解光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出假设性解释;知道利用 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光的传播实验中的证据,愿意合作 交流。
4、教学重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教学难点: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出假设性解释;知道利用实 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认识光源时,依赖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光的传播方式需 要学生自主实验反复验证。所以本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认识光源后,要求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能对光源进行分类。探 究光的传播时,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在通过实验验证,获得 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讲课伊始,我用多媒体出示城市夜 景图片,让绚丽的光冲击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光源: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身边哪些物体能发光 吗?随即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课前准备回答问题,对于有疑义的请 其他同学订正。教师课件出示光源定义。(教师板书)这样引导学生 从实际出发,用具体的事物定义光源、认识光源,简单易懂。然后教师播放光源图片,请同学们按照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些光源 分类。然后向大家汇报,并且说出你是按照什么方式分类的。让学生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给光源分类,使学生经历了认知、整理和加工的 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2、探究光沿直线传播 接下来教师让一支激光笔发光,它发出的光照到了大屏幕上,通 过这一现象提出问题:“光是怎样传播到大屏幕上去的呢?”在同学 们做出猜想后,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进一步 提问:“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展开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各 小组做好充分的准备,汇报自己的方案。实验前,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实验中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集体 指导。实验后,请每组选派代表汇报成果。(教师板书:光是沿直线 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更 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尊重实验证据的科学态度。教会学生知 识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随后教师课件出示 课前准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光的应用。
(三)自由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哪里需要光?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四)拓展活动 教师提出课后要求:请同学们调查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的 现象?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研究光污染的问题,培养学生主 动学习的能力,更为《光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作好了铺垫。
(五)总结收获 让学生自主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四、说板书设计: 认识光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我的板书体现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板书的内容主要光源的定义 及光传播方式。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要给大家展示的是自青岛版科学四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节,《认 识光》一课。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什么是光源及光的传播路 线,学生在认识光源时,主要依赖于对生活的认识,光的传播方式需 要学生自主实验反复验证。所以本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认识光源后,要求学生按不同的标准能对光源进行分类。探 究光的传播时,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在通过实验验证,获得 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光的用
2、能力目标: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出假设性解释;知道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3、情感目标:尊重光的传播实验中的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4、教学重点: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教学难点: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出假设性解释;知道利用实 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二、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讲课伊始,我用多媒体出示城市夜 景图片,让绚丽的光冲击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光源: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身边哪些物体能发光 吗?随即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课前准备回答问题,对于有疑义的请 其他同学订正。教师课件出示光源定义。(教师板书)这样引导学生 从实际出发,用具体的事物定义光源、认识光源,简单易懂。然后教师播放光源图片,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光 源分类。然后向大家汇报,并且说出你是按照什么方式分类的。使学 生经历了认知、整理和加工的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2、探究光沿直线传播 接下来教师让一支激光笔发光,它发出的光照到了大屏幕上,通 过这一现象提出问题:“光是怎样传播到大屏幕上去的呢?”在同学 们做出猜想后,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进一步 提问:“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展开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各 小组做好充分的准备,汇报自己的方案。实验前,老师提出实验要求。实验中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集体 指导。实验后,请每组选派代表汇报成果。随后利用课件出示光的传 播路线,用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光的应用。在这一教学过程 中,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尊重实验证据的科学态度。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三)自由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哪里需要光?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知 道光在生活 生产 医疗 军事等方面都很重要,是光带给我们一个丰 富多彩的世界,没有光,世界一片黑暗,人类将无法生存。
(四)拓展活动 教师提出课后要求:请同学们调查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的 现象?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研究光污染的问题,培养学生主 动学习的能力,更为《光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作好了铺垫。
(五)总结收获 让学生自主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在经历汇报的活动中,发展对科 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去 改善我们的生活。
三、说板书设计: 认识光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我的板书体现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板书的内容主要是光源的定 义及光传播方式。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