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光教学设计
«认识光»教学设计
逄 莉 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理解。
2、知道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
1、认识光源
2、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临沂城市夜景图、手电筒、硬纸板、蜡烛、激光灯、火柴、带有小孔的硬纸片(3片),带苹果空心图案的纸片。
2、学生准备:观察、认识生活中能发光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图片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而且越来越美丽,老师带来了一组临沂的夜景图片,请欣赏。
(播放夜景图片,背景音乐«沂蒙山小调»)师: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
师:最美的是什么? 生:灯光。
师:是啊,老师也觉得我们城市的灯光很美,正因为有了这么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城市的夜景打扮的如此绚丽多彩。如果没有灯光会怎么样? 生:......。
师:是的,光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光,好吗? 板书课题:认识光。
二、认识光源。
师: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想一想哪些物体会发光? 生:月亮。
师::月亮会发光吗?谁还有不同意见。......师出示课件中常见的几种光源。一一板书
师:树有根,水有源。光也有个源头,你们刚才讲的发光体,我们把它叫做光源。像太阳,星星属于自然光源;像电灯,蜡烛属于人造光源;萤火虫等生物能发光属于生物光源。
三、探究“光沿直线传播”。
师:光源这么多,它们是怎么样传播的呢?请你猜想一下。生:......。
师:大家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 生:实验。
师出示材料,讲解实验注意的事项。
1.两张白纸卷成了两个纸筒,通过改变任何位置一个直纸筒都可以看见蜡烛的光,当我们用一个弯的纸筒去看蜡烛的光时,却看不见了,这就说明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桌子上放一支蜡烛,后面放两个带孔的纸屏,点燃蜡烛,只有当蜡烛的火焰和两个孔在一条直线上时,我们才能看到蜡烛,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同时我们还有新发现,当我们放上第三个带孔的纸板时,也是当这些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我们才能看到烛光。这就更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引导学生拓展活动。
师:你们能不能举几个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生:......。
(课件出示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师:光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你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光吗? 生:......。
(课件出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生活,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都需要光,光给我们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了光,世界将一片黑暗,人类将无法生存。关于光,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活动)
师:通过这一课的研究,同学们收获很多,其实关于光的学问还有很多,今天的学习才是刚起步,课下我们可以继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光学问题,我想你们都会成为小光学家。
板书:
认 识 光
太阳 星星 自然光源 萤火虫 生物光源
电灯点燃的蜡烛 人造光源 光是向四面八方沿直线传播的
第二篇:认识光教学设计
认识光教学设计1
课题名称: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第42页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大头针,两根硬纸条,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最后出示角的图形,教师边出示边提问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同学们回答:“认识,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教师边说边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儿童在的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教学时间大约用2分钟。
二、新课讲授
1、电脑出示一幅校园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中有角吗?同桌学生讨论找角。
学生汇报,
生1:老师手上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上有角。
生2:球门上有角、角球线有角。
生3: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形成一个角。
……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学过程说明:教学伊始,借助情景图创设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内迫切想知道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角。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现在,咱们就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在日常生活中,角实在太多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找到角。
学生汇报,
生1:黑板上有角。边说边上去指角。
生2:数学书上有角,边说边指角。
生3:课桌上有角。用手比划。
……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图形有角吗?(多媒体出示例1的3幅图),大家找一找,学生指出后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
通过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及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大约用了4分钟。
3、折角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什么感觉;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怎样的?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回答。
生1: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生2: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师: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边说边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折出的角(多媒体出示3幅图),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填出自己折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折角让学生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角的大小这一特点进行了初步认识。同时角的不同折法这一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大约用了6分钟。
4、做和演示活动角
(1)师: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小朋友们已经会折角和画角了,老师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角,你们看。(师电脑展示出活动角)你们想知道这个活动角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师展示活动角的制作过程。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活动角呢?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帮助,小心图钉,注意安全。
(3)请小朋友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慢慢张开)这时这个角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大,角也越来越大。)(慢慢缩小)这时这个角又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小,角也越来越小。)看来,一个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屏幕上有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生: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
生: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四人一组讨论)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关键了,可是红角和蓝角却不知道,你看它们正在吵架呢?
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争吵的对话。你能想办法帮他们比大小吗?课件演示比较大小的过程。教师解说。
课件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师:你从刚才的录像中能发现什么?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说明: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结论,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5、画角
师: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师: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这个小老师到底教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看看大屏幕。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学画角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当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适时的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动物园里的四只小动物却不太清楚,它们每人画了一个角,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画的是角吗?
媒体出示小动物画的角,教师请学生判断它们画得是不是角,再说出理由。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3、剪一剪、猜一猜。
师: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剪一剪,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反馈后,媒体演示。
师: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想出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说明:这种开放题的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四、全课总结大约用了2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游览了角的乐园,我们在角的乐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课题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顶点,两条边。先画一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就组成了一个角。
六、教学反思:
七、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我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在主题图导入时,设计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观察、寻找校园里角,还有在演示活动角的时候设计变魔术的情境以及让学生伴随轻松优美的音乐找角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3、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而本节课课件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认识光教学设计2
认知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拓展性目标:
了解光速的知识,设计实验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速度。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蜡烛、激光器、硬纸板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单元小诗
2、让学生猜想: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变的这样绚丽多彩?
3、学生交流
二、活动一:
三、提出问题:哪些地方有光?
1、引导学生交流活动。
2、对光的分类:自然光
人造光
生物光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选了这六种光?它们有什么代表性?
3、理解光源的概念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同学们刚才的.举例很好。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类能发光的物体:天体发光,如太阳、星球;生物体发光,如萤火虫;还有靠电能发光的,如电灯等。我们将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小结:使学生知道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的区别;了解生物光源、热光源、冷光源的概念。
活动二:哪些地方用到光
1、学生交流哪些地方用到光
2、引导学生把交流的内容、归类、整理。
小结:灯光不仅仅能照明,还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要使用不同的光源。有的地方适合热的光源;有的地方需要采用冷光源等等。
活动三:光沿着什么路线传播
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蜡烛的光穿过三块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探究实验。
9、实验说明了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自由活动:
1、做手影游戏。或观察一个物体的影子。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评价
引导学生自主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通过资料卡了解光速的知识,设计实验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速度。
第三篇:《认识光》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录像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城市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而且越变越美丽特别是夜晚的景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城市的夜景,大家想不想看呀?那么就请大家用你们美丽的眼睛去发现它的美。一起来欣赏。(播放城市夜景录像)
师:看了这段夜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美极了。师:什么美?
生:城市的夜景很美,水也很美。生:灯光很美,很好看。生:夜晚的建筑物很漂亮。师:最美的是什么? 生:灯光。
师:是啊,老师也觉得灯光很美!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城市的夜景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那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 生:世界将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到。
师:是啊,光与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光交个朋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认识它吧!(板书:认识光)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师:看完了城市夜景录像,相信同学们对于光一定会有很多问题想要知道,那么在今天的课堂上,你们最想研究关于光的什么问题呢? 谁来说一说你最想研究的问题?
同学们很善于动脑,一个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提出了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这些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哪些物体会发光?哪里有光或者说光从哪里来?(2)光是怎样传播的?(3)哪些地方需要光?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光源
师:首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光是从哪里来的。”它的源头在哪?我们知道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生:太阳能发光。生:月亮也能发光。
师:月亮会发光吗?谁有不同意见?
生:月亮不会发光,它看起来那么亮,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课外书知道的。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好方法。生:老师,我知道星星会发光。生:蜡烛发光。
生:不对,应该说是燃烧的蜡烛会发光。师:你描述得非常准确,很棒!生:镜子也会发光。
师:是吗?在漆黑的夜里,镜子在发光?那你能看见镜子吗? 生:(笑了)看不到。师:那镜子会发光吗?
生:镜子不会发光。它看起来很亮,可能是它反射的别的物体的光。生:老师,我还知道萤火虫也会发光。
师:是啊,“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萤火虫也是一种光源啊!……(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发光体的图片,(课件出示)树有根,水有源。光也有个源头,大家刚才讲的这些发光体,我们把它叫做光源。同学们能给这些发光物体分分类吗?像太阳、星星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像电灯、点燃的蜡烛等,这一类光源叫人造光源。像萤火虫、水母等一部分生物也能发光,我们把这一类光源 叫生物光源。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探究“光沿直线传播”
1.猜想:师:光源这么多,那么这些光源所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请你猜想一下。(学生沉默,没有人举手回答)
师:让我们联系生活中一些现象,再结合老师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猜想一下,光可能会沿什么路线传播呢?(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各种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图像,阳光下人的影子,电影放映机照向荧幕的光,手电筒发出的光,舞台上的镭射光,透过树林缝隙的太阳光,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光的传播路线。)生:我认为它沿直直的路线传播。生:我认为光也许会拐弯。生:我认为它向四周传播。……
师:大家都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了大胆的猜想,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前奏,那我们要想知道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做实验。
师:对,做实验。合理的猜想加上科学的实验验证,才会得出准确科学的结论。
2.设计方案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组实验材料,第一组实验材料有一根蜡烛,一个打火机,两个纸筒;第二组实验材料有一根蜡烛,一个打火机,三张带孔的纸板;第三组实验材料有一个激光灯,烧杯,水,牛奶,白纸板;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讨一下你们小组想要用哪组实验材料来进行实验,商量完之后,小组长来拿实验材料。同学们先不要盲目的做实验,应该先大胆设计实验方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你们手中的实验材料来设计、讨论你们的实验方案。比比看,哪个组设计的方案又快又好,开始!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的很投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生交流实验方案(我们的猜想是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组打算这样做)师:那我们在进行实验时,应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小组之间要团结合作;注意安全……(师的鼓励性语言你是一个谨慎的孩子。你知道要爱护实验器材,真棒。)
师: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老师还要提醒大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填好实验记录单。(不要用激光灯直接去照眼睛,用打火机点蜡烛时注意安全,同时要注意保护试验器材。)师:老师看见不少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探究答案了,好,心动不如行动,抓紧开始你们的实验探究吧!
3.实验(生开始设计实验,而后开始探究,并学会在探究中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有一小组学生用激光手电照射烧杯,显示轨迹……)
(有一小组的学生点燃蜡烛,使蜡烛,眼睛,三个纸板的孔在一条直线上,看能否看见光线。)(有个学生正在用纸筒看蜡烛的火焰……)(有一组的学生用激光灯沿白纸板照射,显示轨迹)……
四、交流与表达
师:都研究好了吗?现在请每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并做好记录,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补充。(生上台演示)生:用激光手电照烧杯,能看见光线。师:你认为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师:谁再来说说?
生:用蜡烛光照在纸板上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小孔,也能看见光线。这也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
生:用纸筒照蜡烛能看见光线,把纸筒弯折就看不见烛光。师:你认为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我还发现用激光手电沿白纸板照射,能看到光沿直线传播。师:刚才同学们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这个现象还可以帮我们做游戏呢!你看(教师演示)谁能玩出花样来,你们来玩玩。学生玩游戏。(手影游戏)
师: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只有在有光、有挡光的物体时才会有影子。影子的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师:我们用实验、游戏的方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得到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可谓收获颇多,旗开得胜。
师:(点燃一根蜡烛)看到这个蜡烛光的同学举手。生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看到了蜡烛光,说明了什么? 生: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师:(板书结论)光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三)哪里需要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很多,谁能来说一说? 生:手电筒在夜晚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晚上,汽车的车灯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自由发言。(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手影等。师要有鼓励性语言,比如: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是一个好的观察者)
师:光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了光,才有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你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光?哪些地方需要光? 生:晚上做作业需要光。生:看电视需要光。生:医生做手术需要光。生:植物生长也需要光。师:你知道的可真多!生:动物也需要光。
(课件播放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调查,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知道的知识真不少,(出示图片)在生活、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都需要光,光不仅带给我们便利,还美化、装饰了我们的生活,光带给我们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了光,世界将会一片黑暗,人类将无法生存。光虽然是美好的,但“过犹不及”,灯光过多、过亮会产生光污染。老师这里有一些关污染资料,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室内的光不要太过富丽堂皇,夜晚的车灯污染。让学生知道光污染现象,认识到要合理利用光。)
六、谈收获
师:通过一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同学们的大脑中已经储存了关于光的不少知识,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课件出示习题)
师:恩,同学们都非常了不起,都很棒!那谁来谈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谈收获
师: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光学问题。其实科学就在身边。让我们留心观察、积极探索,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更多科学的奥妙,明白更多的科学道理,我想你们都会成为小光学专家。下课!
第四篇:《认识光》教学设计
《认识光》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商河的几张夜景图片(课件呈现商河夜景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 师:是啊,老师也觉得灯光很美!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商河的夜景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那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 生:世界将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到。
师:是啊,光与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光交个朋友,一起认识它!(板书:认识光)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光源
师:我们知道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生:„„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真博学。生:„„
师:是啊,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发光的物体,真棒。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这儿有一些发光的物体的图片,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我们能不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呢? 生:光源
师:真聪明,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同学们注意是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如燃烧着的蜡烛、打开的电灯。像太阳、雷电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像电灯、点燃的蜡烛等,这一类光源叫人造光源。像萤火虫、水母这一类属于生物光源。
(二)探究“光沿直线传播”
1.猜想:师:光源这么多,那么这些光源所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来联系生活中一些现象,再结合老师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猜想一下,光可能会沿什么路线传播呢?(教师通过课件出示各种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图像,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光的传播路线。)生:我认为它沿直直的路线传播。生:我认为光也许会拐弯。
生:我认为它向四周传播。……(师板书)
师:大家都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了大胆的猜想,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前奏,那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验证呢? 生:做实验。
师:对,做实验。合理的猜想加上科学的实验验证,才会得出准确的结论。
2.设计方案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组实验材料,第一组实验材料有一个酒精灯,两个纸筒;第二组实验材料有一个酒精灯,三张带孔的纸板;第三组实验材料有一个激光灯,装有水的烧杯;现在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小组想要用哪组实验材料、怎样的实验方案来进行实验。比比看,哪个组设计的方案又快又好,开始!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讨论的很投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
生交流实验方案(我们的猜想是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组打算这样做)
师:实验前老师还有几点建议(课件出示),小组之间要团结合作;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填好实验记录单,不要用激光灯直接去照眼睛,使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同时要注意保护试验器材。师:老师看见不少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探究答案了,抓紧开始你们的实验探究吧!
3.实验(生开始设计实验,而后开始探究,并学会在探究中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有一小组学生用激光灯照射烧杯,显示轨迹„„)
(有一小组的学生点燃酒精灯,使酒精灯火焰,眼睛,三个纸板的孔在一条直线上,看能否看见光线。)
(有个学生正在用纸筒看酒精灯的火焰„„)
三、交流与表达
师:看你们研究的那么认真,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发现,现在请每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补充。
生:用激光灯照烧杯,能看见光线。师:你认为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师:谁再来说说?
生:用酒精灯光照在纸板上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小孔,也能看见光线。这也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
生:用直纸筒照酒精灯能看见光线,弯纸筒就看不见烛光。师:你认为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刚才同学们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师:(打开手电筒)看到这个灯光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看到了蜡烛光,说明了什么? 生: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师板书)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很多,谁能来说一说? 生:„„
师:光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了光,才有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你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光?哪些地方需要光? 生:„„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
(课件播放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调查,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知道的知识真不少,(出示图片)在生活、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都需要光,光不仅带给我们便利,还美化、装饰了我们的生活,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生:不是
师:灯光过多、过亮会产生光污染。老师这里有一些关污染图片,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强光刺激会伤害我们的眼睛,还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五、谈收获
师:愉快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同学们的大脑中已经储存了关于光的不少知识,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课件出示习题)
师:恩,同学们非常了不起,都很棒!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光学问题,科学就在身边。我想你们都会成为小科学家。下课!
第五篇:认识光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11、认识光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拓展性目标:
了解光速的知识,设计实验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速度。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蜡烛、激光器、硬纸板等。
活动过程:
1、导入
哪些地方有光?
2、引导学生交流活动。
对光的分类:自然光
人造光
生物光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选了这六种光?它们有什么代表性?
3、理解光源的概念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同学们刚才的举例很好。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类能发光的物体:天体发光,如太阳、星球;生物体发光,如萤火虫;还有靠电能发光的,如电灯等。我们将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小结:使学生知道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的区别;了解生物光源、热光源、冷光源的概念。
活动二:哪些地方用到光
1、学生交流哪些地方用到光
2、引导学生把交流的内容、归类、整理。
小结:灯光不仅仅能照明,还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要使用不同的光源。有的地方适合热的光源;有的地方需要采用冷光源等等。
活动三:光沿着什么路线传播
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蜡烛的光穿过三块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探究实验。
9、实验说明了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自由活动:
1、做手影游戏。或观察一个物体的影子。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评价
引导学生自主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通过资料卡了解光速的知识,设计实验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