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初级优化培训考试 复习总结(初版)

时间:2019-05-12 04:1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GSM初级优化培训考试 复习总结(初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GSM初级优化培训考试 复习总结(初版)》。

第一篇:GSM初级优化培训考试 复习总结(初版)

GSM常用频率复用模式 ×3标准复用模式(GSM体制推荐)紧密复用模式 3 ×3 1 ×3(NORTEL)2 ×6(MOTOROLA)

多重复用MAP(ERICSSON)

GSM系统主要性能简介

1、发射频率:上行890-915MHz

下行935-960MHz

2、多址方式:TDMA

3、双工方式:FDD

4、双工间隔:45MHz

5、载波频道间隔:200KHz,共124载频。

6、语音编码: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编码

(RPE-LPC),语音编码速率13kbps。

7、信道编码:采用循环冗余码、1/2卷积码及交织编码。

8、跳频速率:217跳/秒

9、调制方式: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速率270.833kbps。

10、时隙和TDMA帧:物理信道/时隙,时隙周期577us,8时隙/帧。

11、小区结构:在农村地区可采用宏小区,小区半径可达35km;城市地区小区半径一般为10-20km;市中心等业务密集地区可采用微小区,半径0.5km。

GSM系统频段

*GSM900系统概况

是2G数字蜂窝系统。

工作频率900MHz(上行890—915MHz,下行935 — 960 MHz,共25MHz宽),载波间隔200 kHz,双工间隔45MHz。载波频率=890/935+0.2载频号(MHZ)。

中国移动:上行890—909MHz,下行935—954 MHz。(19MHZ宽)(载频号:1—95)。

中国联通:上行909—915MHZ,下行954—960 MHZ。(6MHZ宽)(载频号:96—124)。

多址技术:FDMA(载波间隔200kHz划分小区)和TDMA(每载波8个时分信道)混合多址技术。

*DCS1800系统概况

与GSM900兼容,自动切换,使用双频手机,呼通率高,话质好。

工作频率比GSM高,电磁波穿透力弱,基站覆盖范围小,故基站覆盖范围700m~1200m。

工作频率1800MHz(上行1710~1755MHz,下行1805~1850MHz,共45MHz宽),双工间隔

MHz。

中国移动:上行1710~1745MHz,下行 1805 ~ 1840MHz。(35MHz宽)。

中国联通:上行1745~1755MHz,下行

1840~ 1850MHz。(10MHz宽)。

GSM网络结构

• MSC(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 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访问位置寄存器

• 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

• AUC:鉴权中心

• EIR(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设备标识寄存器

• BSS(Base Station System):基站子系统

• BTS:基站收发信台 • BSC:基站控制器 • MS(Mobil Station):移动台/移动用户

• 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实现移动终端功能

• 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收发信台,实现移动通信系统与MS之间的无线通信 • 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实现无线系统到交换系统的集线功能、无线资源管理功能以及其它与无线相关的控制功能 • MSC(Mobile service Switching center):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实现移动业务交换功能 • 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提供人机界面实现对系统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功能 • 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登记处。实际上是一个数据库,主要储存二类数据:

• 用户数据,主要包括:

• 用户的身份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用户ISDN号码

• VLR地址

• 用户的位置信息

• VLR(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拜访位置登记处。实际上是一个数据库,储存用户信息,主要包括:

• MSRN(Mobile Station Roaming Number): 移动台漫游号码

• 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临时移动用户身份 • 移动台登记的位置区(LAC)• 与补充业务有关的数据

• AUC(Authenticate Center): 鉴权中心,用于对用户身份的鉴别

• EIR(mobile station 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 移动台设备身份登记处,用于储存及鉴别移动台的设备身份。

GSM通信系统内部接口

A接口:MSC与BSC间的接口 Abis接口:BSC与BTS间的接口

Um接口:BTS与MS间的接口

B接口:MSC与VLR间的接口(内部接口)C接口:MSC与HLR间的接口 D接口:HLR与VLR间的接口

E接口:MSC与MSC间的接口 G接口:VLR与VLR间的接口

H接口:HLR与AUC间的接口(内部接口)

Abis接口—

为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Abis接口支持向客户提供的所有服务,并支持对BTS无线设

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

A接口

BSC与MSC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采用14位地址方式,主要

传递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基站管理、移动台管理等信息。B接口

MSC与VLR之间的接口为B接口,用于MSC向VLR询问有关

移动台当前位置信息,或通知VLR有关移动台的位置更新。C接口

MSC与HLR之间的接口为C接口,用于完成被叫移动客户信

息的传递以及获取被叫移动客户的漫游号码。

D接口

D接口是HLR与VLR之间的接口,主要交换位置信息和客户

信息。当移动台漫游到VLR所管辖区域后,VLR通知MS的HLR,HLR向VLR发送有关该客户业务消息,以便VLR给

漫游客户提供合适的业务。同时HLR还要通知前一个为移

动客户服务的VLR删除该移动客户的信息。

E接口

MSC与MSC之间的接口为E接口,用于移动台在呼叫期间从

一个MSC区移动到另一个MSC区,为保持通话连续而进行局

间切换,以及两个MSC间建立客户呼叫接续时传递有关消息 F接口

MSC与EIR之间的接口为F接口,用于MSC检验移动台IMEI

时使用。

G接口

G接口是VLR之间的接口,当移动台以TMSI启动位置更新时

VLR使用G接口向前一个VLR获取MS的ISMI.GSM各区域间的关系

移动客户漫游号码(MSRN)

被叫用户所归属的HLR知道目前是处于哪一个MSC/VLR业务区,为了提供给入口GMSC一个用于选路由的临时号码,HLR请求被叫所在的MSC/VLR给该被叫分配一个MSRN。并将此号码送至HLR,HLR收到后再发给GMSC,GMSC根据此号码选路由,将呼叫接至被叫用户目前正在访问的MSC/VLR。路由一旦建立,此号码就可立即释放。

MSRN=CC+NDC+SN(E.164)

基站识别码:BSIC(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

BSIC:43(54),NCC=5,BCC=4 作用

1、移动台收到SCH后,即认为已同步于该小区。但为了正确地译出下行公共信令信道上的信息,移动台还必须知道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训练序列码(TSC)。按照GSM规范的规定,训练序列码有八种固定的格式,分别用序号0~7表示。每个小区的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TSC序列号由该小区的BCC决定。因此:

BSIC的作用之一是通知移动台本小区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训练序列号。

2、由于BSIC参与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译码过程,因此它可以用来避免基站将移动台发往相邻小区的RACH误译为本小区的接入信道。

3、当移动台在连接模式下(通话过程中),它必须根据BCCH上有关邻区表的规定,对邻区BCCH载频的电平进行测量并报告给基站。同时在上行的测量报告中对每一个频率点,移动台必须给出它所测量到的该载频的BSIC。当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即某小区的邻区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采用相同的BCCH载频时,基站可以依靠BSIC来区分这些小区,从而避免错误的切换,甚至切换失败。

4、移动台在连接模式下(通话过程中)必须测量邻区的信号,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网络。由于移动台每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只能包含六个邻区的内容,因此必须控制移动台仅报告与当前小区确实有切换关系的小区情况。BSIC中的高三位(即NCC)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网络运营者可以通过广播参数“允许的NCC”控制移动台只报告NCC在允许范围内的邻区情况。

抗衰落 •

分集

空间分集:2付接收天线间隔一定的距离 –

极化分集:1付接收天线分别接收两个垂直的极化方向 –

频率分集:跳频

• 降低干扰的手段 – 频率规划 – 合理的切换 – 功率控制

– DTX – 跳频(干扰平均)

切换(Handover)将一个正处于呼叫建立状态或忙状态的MS转换到新的业务信道上的过程称为切换。切换是由网络决定的,移动台提供测量报告,由网络判决并发出切换命令.目的

援救切换:当移动台离开管理它的小区的无线覆盖时。

减小干扰:当移动台与另一小区联系,可以大大改进总的干扰电平时 业务量切换:当一个小区拥塞,而邻近小区较空闲时

功率控制

MS动态功率控制

• 通过MS动态功率控制,使BTS接收到的MS信号强度始终保持在设定的值,不论MS与基站的距离是远还是近•

减少MS电池消耗

减少上行的总体干扰

降低BTS接收机饱和的危险

BTS动态功率控制

通过BTS动态功率控制,使MS接收到的BTS信号强度始终保持在设定的值,不论MS与基站的距离是远还是近•

减少下行的总体干扰

降低MS接收机饱和的危险

GSM900 MS最大发射能力:33dBm ±3dB(2W),最小发射能力:5dBm ±5dB(3.2mW GSM1800 MS最大发射能力:30dBm ±3dB(1W),最小发射能力:0dBm ±5dB(1mW)

跳频

• 干扰平均:与不跳频相比,即使频点上始终存在强干扰,由于只是间断性地工作于该频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交织和译码的作用。可以认为,这个强干扰被许多移动台所分担,好象干扰被平均到若干移动台上。对于网内产生的同邻频干扰,在跳频时这些干扰被平均分布到若干频点,对于接收方而言,只有发生频率碰撞时才会受到干扰。如果每个移动台的跳频行为是不相关的,可以取得最佳的平均效果

• 基带跳频:发射机在固定频率发送信号,控制器将编码后的突发根据跳频序列送到不同的发射机

• 跳频序列所含频点数不能超过TRX数

• 可以使用腔体合路器,又称滤波合路器,可以作到16TRX合路而合路损耗小于3dB • 如果一个发射机损坏,整个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

• 最小的频道间隔为600kHz(GSM900)/1200kHz(GSM1800)•(频率)合成器跳频:又称综合跳频(Synthesizer),发射机每个突发根据跳频序列改变发送频率

• 跳频序列所含频点数可以超过TRX数

• 不可以使用腔体合路器,只能使用混合式(Hybrid)合路器,又称3dB桥,二合一的损耗理论为3dB,因此最大合路数为4,否则损耗太大 • 最小的频道间隔为400kHz

非连续发射(DTX)

• 正常通话是交互的,因此大约50%的时间是“静寂”时间 • 只在讲话(有话音)的时间发送信号,“静寂”时间停止发送

• 移动台使用DTX,可以节约移动台的电池,可以降低系统的上行干扰 • BTS使用DTX,可以降低系统的下行干扰

• 与跳频结合使用,C/I增益可提高3dB,从而允许更紧密的频率复用

• 如果不与跳频结合使用,由于C/I变化太慢,反交织和译码不起作用,因此C/I增益不明显

移动台语音处理的过程

Um接口物理信道帧结构

在GSM系统中,每个载频被定义为一个TDMA帧,共4.615秒。每帧8个时隙,时隙 时长为0.577ms。

时隙和突发

时隙:为576.9us的时间片,含156.25bit。

突发序列:在一个时隙中,被发送的无线载波所携带的信息比特串。根据功能不同,共有4种突发形式:

普通突发序列:携带业务信道和除FCCH、SCH、RACH外的控制信道信息。频率校正突发序列:用于移动台频率同步。同步突发序列:用于移动台定时同步。接入突发序列:用于移动台随机接入。

TDM信道概念

物理信道

一个物理信道就为一个时隙TS 逻辑信道

是根据BTS与MS之间传递信息种类不同而定义不同逻辑信道这些逻辑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传送

业务信道TCH 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话音和数据,在下行和上行信道上,点对点方式传播 控制信道

用于传送信令和同步数据,根据所需完成功能又分为:广播、公共、专用控制信道

广播信道BCH 频率校正信道FCCH 携带用于校正MS频率的消息,下行信道点对多点方式传输

同步信道SCH 携带MS帧同步(TDMA帧号)和BTS识别码(BSIC)消息,下行信道点对多点方式传输 广播控制信道BCCH 广播每个BTS的通用信息(小区特定信息),下行信道,点对多点方式传输

公共控制信道CCCH 寻呼信道PCH 用于寻呼MS,下行信道点对多点方式传输 随机接入信道RACH MS通过此信道申请分配一个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可作为对寻呼的响应或MS主叫/登记时的接入,上行信道,下行信道点对多点方式传输

允许接入信道AGCH 用于为MS分配一个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下行信道点对点方式传输 专用控制信道DCCH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 用在分配TCH之前呼叫建立过程中传送系统信令。如登记和鉴权在此信道上进行,上下行、点对点。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 它与一个TCH或一个SDCCH相关,是一个传送连续信息的联系数据信息,如传送移动台接收到的关于服务及临近小区的信号强度的测试报告,这对实现移动台参与切换功能是必要的,它还用于MS功率管理和时间调整。上下行、点对点。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CCH 它与一个TCH相关,工作于借用模式,即在话音传输过程中如果突然需要以比SACCH所能处理的高得多的速度传送信令信息,则借用20ms的话音来传送,这一般在切换时发生

无线逻辑信道

Um接口上的信息由各种无线逻辑信道承载 无线逻辑信道类型: 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

频率校正信道(FCCH,下行信道,广播方式,每小区一个)

为了保证移动台和基站能够正确的接收对方的信息,必须保证移动台和基站的频率一致,即移动台的接收频率与基站的发射频率一致,移动台的发射频率和基站的接收频率一致。在GSM系统中,由于一个基站要同时和若干移动台进行通信,因此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以基站的频率为基准,基站在频率校正信道上发送频率信息,移动台根据该信息调整自己的频率,保持自己的频率与基站同步。

同步信道(SCH,下行信道,广播方式,每小区一个)

由于Um接口采用TDMA方式,为了保证移动台和基站能够正确的接收对方的信息,必须保证移动台和基站的时间基准一致。基站在同步信道上发送定时信息,移动台根据该信息调整自己的时间基准,保持自己的时间基准与基站同步。

广播信道(BCCH,下行信道,广播方式)

通过在广播信道上广播系统消息1-4,将必要的网络参数通知移动台。

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信道,多点对点方式)

该信道又称争抢信道。移动台首先通过该信道申请接入网络。由于同时可能有多个移动台会通过该信道申请接入网络,因此可能会发生碰撞。在该信道传递的信息有以下三个: 1.接入原因(主叫、被叫、位置更新等)2.随机参考值

3.发送该消息的时刻(隐含)

准许接入信道(AGCH,下行信道,点对多点方式)

网络通过该信道对移动台在RACH上提出的接入申请进行初步确认,若为正确认,则分配一个(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给移动台,以便进行进一步确认。在该信道传递的信息有以下两个:

1.接入申请中的接入原因、随机参考值和该消息发送的时刻

2.对独立专用控制信道的描述(该信道所在绝对载频号、时隙号、子信道号等)寻呼信道(PCH,下行信道,点对多点方式)

该信道用于网络发送寻呼消息,以通知被叫移动台启动寻呼流程。在该信道传递的信息有以下三个:

1.被寻呼的移动台身份识别号 2.寻呼模式

3.寻呼流程需要何种信道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双向信道,点对点方式)

该信道主要用于在网络和移动台间传送用于呼叫接续所需要的信令。

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CCH,双向信道,点对点方式)

该信道主要用于在通话过程中在网络和移动台间传送信令。该信道实际上是临时借用TCH信道。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双向信道,点对点方式)

该信道主要用于传送一些辅助信息。该信道始终与SDCCH或TCH伴随在一起。对于下行信道而言,主要传送: •功率控制命令

•时间调整命令

•必要的网络参数(通过系统消息如系统消息5和6,由于移动台在非空闲模式下无法接收系统消息,为使移动台及时了解网络参数的改变)。对于上行信道而言,主要传送

•测量报告(用于提供功率控制和切换所必须的信息)•实际使用的发射功率、•实际使用的时间调整量

业务信道(TCH,双向信道,点对点方式)

该信道主要在网络和移动台间传送业务(包括话音、数据等)。

移动台使用信道的顺序 •搜寻网络时,寻找BCCH •空闲状态,监听BCH和PCH •需要与网络通信时,在RACH上发送信道请求

•监听AGCH,若收到确认信息,则

•转入分配的SDCCH+SACCH,当与网络完成接续等信令后,则

•转入网络分配的TCH+FACCH+SACCH,完成业务通信后,回到空闲状态

所谓物理信道,是指一个时隙(约577us,156.25个比特)。所谓逻辑信道,是指GSM04.03中描述的信道。

所谓逻辑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是指一个物理信道(时隙)要承载若干逻辑信道。只有一些特定的逻辑信道才能组合在一起(信道组合),在一个物理信道上承载。这些逻辑信道必须根据某种规则复用在一个物理信道上,这种规则是建立在TDMA帧结构上的。

空闲模式的任务 • PLMN选择 • 小区选择 • 小区重选 • 位置更新 • 接收寻呼消息

小区选择

小区选择是在移动台开机时进行的。移动台对所有频点进行扫描,并搜寻该频点是否有FCCH,如果有,对SCH和BCCH进行译码。对所有BCCH频点进行接收电平的测量和平均。依据后面公式计算C1,凡满足条件的小区,可以作为备选的驻留小区。选取优先级为正常的且接收信号最强的备选驻留小区作为驻留小区,若备选小区的优先级均为低,则从中选取接收信号最强的作为驻留小区,这就是小区选择。若移动台存储有上次关机前使用的频点和邻区频点,在开机时可以优先进行搜索。

小区重选

移动台在进行小区选择后,若发现有更佳的小区(这些小区应为驻留小区的邻区,移动台会定期对这些邻区进行测量),或判断驻留在本小区的条件已不满足,则将启动小区重选。小区重选的标准是在前面小区选择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标准--C2,即选取C2最大的小区作为重选小区。

当某个小区被选择为重选小区时,该小区对应的T定时器清零并启动,直到它等于PENALTY_TIME为止,并保持该值。

小区选择与重选参数

小区选择处理流程

满足下述标准的小区称为“合格的小区” • 小区属于选择的PLMN(该小区所属的PLMN为SIM卡上允许的PLMN)• 小区没有被禁止且该移动台所属的接入等级未被禁止

• 小区不属于“禁止漫游的位置区” • C1>0 • 在没有合格的正常优先级的小区时,低优先级的小区才是合格的小区

手机在空闲模式下小区选择的原则是: •

首先选择高优先级小区(通常通过CBQ的设置来实现优选且C1值必须大于0)•

在优先级相同时选择C1值最大的小区(C1值必须大于0).C1准则 C1> 0

ACCMIN:最小允许接入电平

CCHPWR:移动台接入系统时最大允许发射功率

P:移动台最大发射功率

CCHPWR:建议GSM900,33dBm,GSM1800,30dBm,且CCHPWR=MSTXPWR ACCMIN:越小,小区覆盖越大,但呼叫建立成功率可能会降低。微蜂窝可适当提高该值,避免用户使用泄露的信号

最小接入电平

避免移动台在接收信号电平很低的情况下接入系统,而无法提供用户满意的通信质量且无谓地浪费网络的无线资源.除了在一些基站密度较高、无线覆盖较好的地区外,一般不建议采用RXLEV_ACCESS_MIN来调整小区的业务量!

小区重选处理流程

邻区为BA表中所列邻区,服务小区和6个邻区的信号在每30秒中至少采样5次并作滑动平均,若解BSIC时发现NCC不是允许的NCC(NCCPERM),该小区将被跳过

满足下述任一标准,将重新选择并驻留到其他小区(C2最大)• 服务小区被禁止

• 尝试接入系统失败MAXRET次 • 下行链路失败 • 服务小区的C1<0超过5秒

• C2(邻区)>C2(服务小区)(+CRH)超过5秒

C2准则

CRO:调整该值可以调整小区的边界,从而均衡小区间的话务,应该与切换参数相一致,使得空闲模式和连接模式表现基本一致,避免不必要的切换

TO/PT:为避免快速移动的MS驻留在微蜂窝小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各小区的信号电平对比及问题区域的大小来设置TO和PT

小区重选滞后(Cell Reselection Hysteresis)

仅用于位置区不同的相邻小区重选。

CRH:小区重选滞后,为防止在位置区交界处作乒乓位置更新,增加网络信令 负荷,增加MS寻呼不到的概率,因此规定在此情况下重选目标小区必须比服 务小区的C2高出CRH,才可以重选至该小区

小区重选参数指示 小区重选参数指示(PI)用于通知移动台是否采用C2作为小区重选参数。小区重选参数指示(PI)取值Y和N

位置更新

为了使网络知道MS的位置和状态 • 正常位置更新:位置区发生了改变 • IMSI attach/detach: ATT,建议开启

• 周期性位置更新:按照T3212,1-255,单位为6分钟

如果MS进入无覆盖区域,或电池没电意外关机,为避免不必要的寻呼,或为了避免由于某种原因使MSC/VLR中MS的状态发生错误,应该启动周期性位置更新。T3212应根据信令负荷进行设置,建议值为1-4小时。

MS每次从连接模式返回空闲模式时,周期性位置更新定时器将重新初始化。当T3212发生改变时,定时器的值将被设置为当前值―模‖新的T3212值,这样不会使大量的MS在同一时间进行位置更新。例如:定时器当前值为5.6,T3212此时改变为3,则定时器的值将被设置为2.6。

移动主叫示意图

移动主叫过程

移动被叫示意图

1。PSTN用户拨MS号码,被接至GMSC上。

2。GMSC分析MSISDN,建立与HLR之间的信令通路,并将MSISDN发往HLR以求得该用户的IMSI号码、目前所处位置,申请MSRN,以便将主叫连到被叫MS所在的MSC/VLR。3。在HLR中,MSISDN被译成IMSI,由IMSI发现目前所在的服务区(MSC/VLR)。4。HLR建立一条至被叫MS目前所在MSC/VLR的信令通路,要求该MSC/VLR为主叫提供一个临时MSRN(该号码中包括了该MSC在网络中的地址号)

以供GMSC连接至被叫所在MSC/VLR时使用。

5。MSC/VLR将临时分配的MSRN送回HLR,并由HLR转送给GMSC。

6。GMSC根据MSRN号码,将入中继上来的主叫连接到通往被叫所在MSC/VLR的出中继电路上,同时将MSRN送还该MSC/VLR。

7。MSC/VLR根据GMSC返回的MSRN在VLR中找到对应的IMSI及准确的位置。若被叫空闲,则MSC/VLR令相关的BSC在该LAI范围内对所有基站发寻呼命令,寻呼该被叫MS。

移动被叫信令步骤

同一BSC内小区间的切换

1。BSC令新小区的基站激活一TCH信道 2。BSC经原小区向MS发切换信息

3。MS调协到新的频率上,在给定的时隙内发切换接入脉冲序列

4。当新的基站收到这一突发脉冲序列后,即经FACCH信道发送有关同步、输出功率、时间调整等参数信道至MS。

5。MS接收此信息后,经新的基站向BSC发送切换完成消息。6。BSC通知老基站释放其TCH信道。

同一MSC内不同BSC小区间切换

1。BSC决定要切换时,先向MSC发送包括新小区基站号在内的切换请求信息 2。MSC查出哪个BSC控制该基站,将切换请求发往该BSC。3。新BSC令该基站激活一TCH信道

4。新BSC经过MSC、老BSC、老基站经FACCH发送切换频率、信道等信息。5。MS调协到新的载频上,并在指定的信道上传送切换接入突发脉冲序列。

6。当新基站检测到该信息后,同样由FACCH信道,向MS发定时、功率等级等信息 7。MS接收之后,经新BSC、MSC,向老BSC发送切换完成消息。8。新BSC通过MSC发送命令至老BSC,释放其TCH信道。9。老BSC令其基站释放TCH信道。

第二篇: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培训总结

培训总结

一.了解GSM/GPRS系统结构 二.GSM/GPRS能为人们带来什么服务 三.基于小区如何组成GPS 四.空中接口的特性

五.了解接各个厂家产品的特性

六.了解空中接口如何区别不同的用户的通话 七.了解主叫与被叫的建立,位置更新,小区切换过程 第一章了解GSM/GPRS系统结构 1.GSM的发展 2.GSM的结构 3.小区原则 4.空中接口

5.各种功能硬件的性能 6.通信的建立

1.GSM的发展

一代:1G,模拟通信系统

特点:抗干扰性差,各国移动漫游标准不同,费用成本高,安全性差。二代:2G,GSM数字技术脉冲

IS95 1984~1987年定义GSM标准 1992~1995年GSM开始试验 1995年全球开始运行GSM系统

三代:3GUMTS全球移动接口,空中移动接口 在中国的通信TD-SCDMA 四代:4GLTE正交辅用多址技术

2.GPS的结构

P-GSM全球定义最多的系统900M的GSM 上行频率是890~915M 下行频率实935~960M

GSM通过频率来区分上下行

FDD45M E-GSM GSM全是平分双工 FDD35M R-GSM 可用带宽4M上行为886~880M 下行921~925M GSM1800M FDD95M 上下行75M

GSM的好处

1.全球范围漫游<可同频漫游> 2.开放式系统

3.GSM系统比1G经济效应好 4.抗干扰性强 5.通信安全

Clrcuit switca电路交换<先分资源,资源独享,最大带宽,通话结束才能分出资源> Packet switca分组交换< 共享资源带宽带宽大小是按质量来分的>

GSM的结构

机器与机器之间对话都是用信令进行对话的 GSM分为三大子系统分为 BSS基站子系统 NSS网络子系统 OSS操作和维护子系统

BSS子系统包括TRAU:码型转化对数据业务进行数类适配 BSC:对网源的控制和监控 BTS:对MS的接受对空口信息导入

NSS包括MSC MSC:1完成客户业务的管理完成语音业务2记录客户账户账单 HLR被叫访问:归属以本局的信息进行保存 VLR主教访问:访问位置寄存器储存当前访问信息 AUC建权中心:应HLR要求生生成建权信息 EIR设备标识器:保护手机串号

GGSN端口交换机:储存提供一个与外网的接口

OSS包括OMC-S操作维护中心-系统部分:用于MSC.HLR.VLR等交换子系统各功能单元的维护与操作

OMC-R操作维护中心-无线部分:用于实现整个BSS系统的维护与操作 SGSN分组交换:完成客户分组业务的交换

PHCP动态IP地址管理

PCU分组控制单元 BTS~BSC是ABIS接口LAPO协议 BSC~MSC是Ater接口LAPO协议 MSC~GMSC是E接口MAP协议 BSC~PCU是AGPRS接口LAPD协议 PCU~SGSN是GB接口FRZ帧中继协议 SGSN~DNS是IP协议

SGSN~GGSNS是GN接口GTP隧道协议 GGSN~DHCP是Gi接口IP协议 GGSN~PDN是Gi接口IP协议 MSC~HLR是D接口 HLR~AUC是H接口

SIM卡通过用IMSI来验证客户信息IMSI全球唯一的身份识别 SIM永久信息1IMSI全球唯一识别用户身份 Ki建权参数永远不在空口传输保存在SIM卡和AUC A3建权算法保存在SIM卡和AUC A8生成加密密匙保存在SIM卡和AUC PIN自设SIM卡密码

SIM1临时用户身份识别符TMSI TMSI字符少效率高在一定的范围有意义离开范围用IMSI识别 2LAI位置区标识符,只用在LAI理IMSI才有用 IMSI的组成MCC移动国家码中国移动国家码是460 MNC移动网号,识别移动用户所归属的移动

通讯网MSIN移动用户识别码唯一的识别某一移动通讯网中的移动用户 NMSI国家移动用户识别码MHC与MSIN组成 Classmark

MSTX PowerMax=900M=2W=33dBM 1800=1W=30dBM dbm=leg lp

=30+10eg GPRS的MS A类终端:可以依附于GSM网里和GPRS的

可以同时进行两种业务,价格昂贵 B类终端:可同时附着两种业务上

可以完成语音业务和数字业务可交替完成业务而有语音业务优先,价格便宜 C类终端:进行数字业务设备价格便宜 PLMN=MCC+MNC

国家码+移动网号 ATF:终端用户的格式转换 MO主叫

MT被叫 SMSC短消息的服务中心

电到点的短消息point to point short 从essage PTPSM1要提供用户点到点必须有服务器SHSC 点到点信息是俩种特别信道接收的

3信息成功会向服务器 以接收信息如果服务器未接收服务器会不停的向接收用户发送信息

CBSM1手机必须是空闲状态的2CBCH

3OMC-R

4有一定的业务范围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5无需接收确认

空中接口 小区原则

1.什么是一个无线小区 2.有哪些不同单位小区 3.Clutter物理环境的划分 4.链路运算 5.业务 站型分为三种:、O站提供360°的信号覆盖,全向辐射

S站提供120°的信号覆盖,三向站需要三个TRX B站2个TRX提供180°的信号覆盖

小区分裂收缩,减少小区半径提高话务量每公里话务10000

1POWER 2无线按下需无覆盖间隙的时候才能使用的方法 3加站4扇区化吧O站改S站 Erlctratlic业务量的单位 TRX不适合在空中接口传输

耦合器 进行有效耦合,吧多个接口合在一起会有部分耦合损失 增幅用加法,损失减法

erlB:基于话务阻塞率,阻塞率越高话务量越大用于民用通信网,通过通话质量降低来提高话务量

erlc准则:不降低通话质量,对话务进行排队,但在民用网不使用只用R-GSM使用铁路网是不能堵塞的,不用拒绝用户的话务,使用户在获得通话之前进行列队 Erlang是测量资源使用率的单位 语言业务标准:堵塞率为2% 信道业务堵塞率为0.01% 链路运算公式

DB=10egX[P1/P2]

=10egp1-10egp2 DBD=2.165DB+DBI DBM=10EG[

X1000] =30+10EGPW =10EGPC 手机接收灵敏度

能正确解调信号,最低电平值 L=EIRP-EIAP EIRP:基站的发送功率-耦合器的损耗-LC+天线增益 EIRP=Txpoer-lcoupcing-lc+Gatina EIAP+Gatina=s接收灵敏度 EIAP=S-G DL下行:EIRP=Txpowe-Lcoupling-lc+J+Gattarna

EIAP=S-G UL上行:EIRP=Txpower+gatvanna

EIAP+G-LF+J=S

EIAP=S-G+LF+J

LDL=PR-SU

=EIRP-

L=32.4+20egd+20egf 定标频点:1个小区有唯一一个定标频点 特点:不能调频

不能做工控,只能最大功率发送‘

不能采取不连续发送 业务频点:用来传输业务

特点:可以做调频技术

功率控制技术

可以连续发送

Clustey区群:特点不能用同频小区在集群里

频率资源全部可以使用

区群间频率可以重复使用 DFN: MA:小区参与跳频的频率集 跳频小区的频率集是必须一样 MAIO:频集偏移量{0.n-1}{0.3} N=频集数 HSW:跳频序列

空中接口 Radio interface 1.空中接口的目的 2.空中接口如何安排

3什么事物理信道,什么事逻辑信道 4.在GSM里如何传送消息的

Powerofs关机状态 Poweron关机状态 IDLE空闲状态占用网络公共资源 Dedicated连接状态专用资源 在IDE只用信令消息<公共信令>

在多个TDMA帧中连续重复出现的相同时隙,这些时隙形成物理资源叫做物理信道 FCCH信道:传输的消息是all“0”用来标识定标频点 BCCH:SI-IDLE给空闲状态下的移动台使用 RACH:随即控制信道

GPRS信道:业务信道PDTZH<分上下行> 上下行不算的原因在GPRS中PDTZH后总

PAZZH:SAZZH SDZZH FAZZH PTZZH专用来传FA的更新消息<上下行传的TA消息不同 PHINC分组域的通告信息类似于CBZH信道传送广播消息

26帧包含21个TDMA帧,时间间隔120MS它主要用TCH和FACCH等业务信道 51帧的副帧:包含51个TDMA帧时间间隙为235MS它主要用于BCCH,CCCH,SDCCHC等业务信道

4TST TA~<2~3>ns-f同步过领区测量

4.615MS+4TS-TA约等于8~S~没有同于相邻小区进同步并且测量对资源,己同步的领区进行测量

一个超高帧=2048个超帧=3小时28分53秒700毫

业务员副帧前12个帧传业务,B时隙传SACCH后12个时隙传业务最后一个不传信息 定标频点最后一个传信息

FACCH只能占用TCH不能占用地13帧和最后一个帧 全速率MS2TS-TA

4TA+TA IDLE时

4.615+4TS+TA对没有同步的小区同步的小区同步并测量对己同步的做测量 半速率:空帧为另一消息传送的时隙 要传完一个SACCH需要480MSC4个业务副帧

SDZZH:BLOOK-4TS一个子信道由两个D快和一个A组成2DTA 对空中接口LAPDM需要4个连续时隙 公共信道定标频点的0时隙

26个业务副帧和51业务副帧是为了语言消息在空口传播中的处理 突发脉冲序列

GSM调制带宽为271KHZ BTS Archito ctwre and functions

每个基站都有一个核心完成管理和控制

CBCF受BSS控制,BCF功能实体能提供BSC和BCF在实践Abit接口完成信令时隙水资源在Abit上传播BCF完成吧用户信息信令的压缩 BCF:提供链路 信息复用

TRX:对基站信号的处理跳频提供空口资源基站信号处理,测量分析计算 耦合系统:信号的耦合

ABIS BSC

————————————————————————BCF

LAPD操作系统类信息

LAPODRSZ资源管理

BSC——————————————————————————TRX

LAPDDMI操作管理 BSC-TRX空中资源管理

BSC基站管理控制基站时间和频率同步 全网同步全网所有设备都同步CGPS同步 GSM同步<主从同步> TRAU核心TCU LADDOMZ TRAU__________BSZ

HLR储存归属属于本局数据

永久数据MSISDG和IMSI和用户业务描述信息临时数据:VLR地址加密序列AUC中得来 AUC:完成用户鉴权参数 VLR:存储拜访本局的用户信息

永久数据IMSI 临时:鉴权参数位置区信息 TEMS<临时标识信息> Immediate Assignment 立即分配<给客户专用信道> LSPD的控制域<进行消息的可靠传递> SAPI<标识RSL或DML> 手机开机选网通过SIM卡内Prcferred plmry list和收到的PLMN

Immediat Assignment 立即分配给用户分专用信道独立专用控制启道 MS————>BTS——————————>BSC

Request

reguireu

<————————

Aeitqvation

————————>

Activation AIR

<————————

Immediate assignmeiyt

command 信道激活失败的原因:BTS未收到Reauest

BTS内部硬件

一个LAPDm消息需要连续的四个时隙3.系统消息系统消息可分为:1、2、2bis、2ter、3、4、5、5bis、5ter、6、7、8、13等。

Type1:主要描述本小区所使用的所有资源和随即接入信道(RACH)的控制参数。Type2:主要描述邻小区定标频点、RACH控制消息和允许的PLMN。Type2bis:主要描述扩展小区的定标频点和RACH控制消息。Type2ter:描述扩展邻小区定标频点。

Type3:主要描述本小区的识别信息。小区识别(CELLID)、位置区识别(LAC)、控制信道描述、小区选择参数。

Type4:主要描述本小区选择参数和公共参数及广播短消息(CBCH)的描述。Type5;主要描述临近小区定标频点。Type5bis:主要描述扩展临近小区定标频点。Type5ter:主要描述扩展临近小区定标频点。

Type6:连接状态下的本小区识别参数,小区识别(CELLID)、位置区识别(LAC)、小区选择。

Type13:主要描述于GPRS相关的信息。其中2系列系统消息全部用来描述重选的相邻小区定标频点的信息。5系列系统消息主要描述切换的相邻小区的定标频点的参数

第三篇:GSM优化周总结

GSM优化周总结

本周主要进行以下3个方面的优化调整: 1.TCH拥塞小区处理

对108个TCH拥塞小区参数优化调整,40个无线利用率高小区进行扩容扩容;

下周工作计划:

1、TCH拥塞小区处理跟进:对硬件故障基站和小区运行状态跟进,对周边小区做好话务分担;对高无线利用率与高拥塞小区进行软扩

第四篇:2012年初级药师考试复习总结 生理学

1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

(1)单纯扩散:物理扩散

特点:①脂溶性高和分子量小的物质;②高浓度----低浓度;③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扩散的方向和速度;④常见物质---如O2、C02、N2、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

(2)易化扩散:

特点:①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②不需要消耗能量,也是高浓度----低浓度,属于被动转运。

分类:①经载体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②经通道易化扩散:Na+、Cl-、Ca2+、K+等带电离子。

电压门控通道(细胞膜Na+、K+、Ca2+

通道)、化学门控通道(终板膜ACh受体离子通道)机械门控通道(听毛细胞离子通道)。主动转运:消耗能量、(低—高)

1)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为离子泵。钠钾泵(钠泵,Na+-K+

-ATP酶)

钠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

移入胞内,由此造成细胞内的K+的浓度为细胞外液中的30倍左右,而细胞外液中的Na+的浓度为胞内10倍左右。

钠泵的重要生理意义:

①细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基础;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

②维持细胞内高K+,是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如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膜外高Na+状态,为许多代谢反应正常进行提供必需条件;

③钠泵活动能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其他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氨基酸,以及Na+-H+、Na+-Ca2+交换等)的动力;

⑤钠泵的活动对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2)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时,所需能量不直接来自ATP分解,而是来自由Na+

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在膜两侧建立的Na+浓度势能差,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

转运。

其机制是一种称为转运体的膜蛋白,利用膜两侧Na+

浓度梯度完成的跨膜转

运。如被转运的物质与Na+

都向同一方向运动,称为同向转运,如葡萄糖在小肠

黏膜重吸收的Na+-葡萄糖同向转运。如被转运的物质与Na+

彼此向相反方向运

动,则称为反向转运,如细胞普遍存在的Na+-H+交换和Na+-Ca2+

交换。

3、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信号物质: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

1.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包括:①生物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组胺、5-羟色胺;②肽类激素---缓激肽、黄体生成素、甲状旁腺激素;③气味分子和光量子。

(1)受体-G蛋白-Ac途径:

激素为第一信使---相应受体,经G-蛋白偶联---激活膜内腺苷酸环化酶

(Ac)---Mg2+

--ATP---环磷酸腺苷(cAMP第二信使)---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A)---催化细胞内多种底物磷酸化---细胞发生生物效应(如细胞的分泌,肌细胞的收缩,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以及细胞内各种酶促反应等)。

(2)受体-G蛋白PLC途径:

胰岛素、缩宫素、催乳素,以及下丘脑调节肽等---膜受体结合---经G蛋白偶联---激活膜内效应器酶——磷脂酶C(PLC),它使磷脂酰二磷酸肌醇(PIP2)分解,生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IP3和DG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内发挥信息传递作用。

IPCa2+通道结合---释放Ca2+入胞浆---胞浆内Ca2+

3-----与内质网外膜上的浓度

明显增加---Ca2+

与细胞内钙调蛋白(CAM)结合,激活蛋白激酶,促进蛋白质酶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的功能活动。

DG的作用主要是特异性激活蛋白激酶C(PKC)。PKC与PKA一样可使多种蛋白质或酶发生磷酸化反应,进而调节细胞的生物效应。

2.离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离子通道受体也称促离子型受体,受体蛋白本身就是离子通道,通道的开放既涉及到离子本身的跨膜转运,又可实现化学信号的跨膜转导。例如,骨骼肌终板膜上N2型ACh受体为化学门控通道.3.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酶偶联受体具有和G蛋白偶联受体完全不同的分子结构和特性,受体分子的胞质侧自身具有酶的活性,或者可直接结合与激活胞质中的酶。

①酪氨酸激酶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活性。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位于膜内区段上的PTK激活,进而使自身肽链和膜内蛋白底物中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经胞内一系列信息传递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核内基因转录过程的改变以及细胞内相应的生物效应。大部分生长因子、胰岛素和一部分肽类激素都是通过该类受体信号转导。

②鸟苷酸环化酶受体与配体(心房钠尿肽)结合,将激活鸟苷酸环化酶(GC),GC使胞质内的GTP环化,生成cGMP,cGMP结合并激活蛋白激酶G(PKG),PKG对底物蛋白磷酸化,从而实现信号转导。

4、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概念: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膜内的静息电位是:-90~-110 1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①钠泵主动转运造成的细胞膜内、外Na+和K+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生物电的基础。

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是K+通道开放,K+

受浓度差的驱动向膜外扩散,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质与K+隔膜相吸,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跨膜电位差,而K+扩散形成的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差又会阻止K+的进一步外流。当达到平衡状态时,电位差形成的驱动力恰好对抗浓度差的驱动力时,两个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K+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此时的跨膜电位称为K+

平衡电位。安静状态下的膜只对K+有通透性,因此静息电位就相当于K+

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概念: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兴奋细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以骨骼肌细胞为例,它由上升支和下降支组成,两者形成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动作电位在零以上的电位值称为超射。锋电位后出现膜电位的低幅、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①上升支(膜内电位从静息电位的-90mV到+30mV,其中从-90mV上升到0mV称为去极化,从0mV到+30mV,即膜电位变成了内正外负称为反极化。)引起Na+内流,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Na+

通道大量开放,使膜内正电位迅速升高。当Na+内流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与阻力(电场力)达到平衡时,Na+内流停止,此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即Na+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相当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动作电位上升支(去极相)主要是Na+的平衡电位。②下降支的形成:下降支指膜内电位从+30mV逐渐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称为复极化。K+

顺梯度快速外流,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迅速恢复到刺激前的静息电位水平,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复极相)。在复极的晚期,钠-钾泵的运转可导致超极化的正后电位。

5、骨骼肌细胞的收缩

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兴奋→神经肌接头→运动神经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Ca2+

内流→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与接头前膜融合→ACh释放,与终板膜上的N2型ACh受体结合并使之激

活→终板膜Na+

内流→产生终板电位→暴发动作电位,表现为肌细胞的兴奋。2.骨骼肌收缩的机制

1)胞质内Ca2+浓度升高2)细肌丝上肌钙蛋白与Ca2+

结合3)原肌凝蛋白发生构型变化,暴露出细肌丝肌动蛋白与横桥结合活化位点4)肌动蛋白与粗肌丝肌球蛋白的横桥头部结合,造成横桥头部构象的改变5)横桥的摆动,6)肌节缩短,肌肉收缩。

横桥ATP酶分解ATP,为肌肉收缩做功提供能量;胞质内Ca2+

浓度升高激活

肌质网膜上的钙泵,钙泵将Ca2+

回收入肌质网,使胞质中钙浓度降低,肌肉舒张。

3.兴奋-收缩偶联基本过程

概念:将肌细胞膜上的电兴奋与胞内机械性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偶联。

兴奋收缩偶联的因子:Ca2+

第二节 血液

1.红细胞生理

成年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为4.5×1012~5.5×1012/L,女性为3.5×1012~5.0×101

2/L。

红细胞特性: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即抗凝条件下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率。

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越大,其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小,越容易发生破裂溶血。

红细胞的功能1)运输O2和CO2 2)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血红蛋白的含量: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血红蛋白:①合成的原料是--蛋白质和铁;②促红细胞成熟的物质--叶酸和维生素B12

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EP0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2.白细胞生理

正常白细胞数是4.0×109~10.0×109

/L;

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

中性粒细胞的增高--当体内有急性炎症,特别是化脓性炎症时;

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在患过敏性疾病或某些寄生虫病时;

淋巴细胞的增高--当体内有慢性炎症或病毒感染时;

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反应,T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

3.血小板生理

正常血小板数量为100×109~300×109

/L。

血小板功能: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和参与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作用中血小板通过:①粘附②释放③聚集④收缩⑤吸附等,一系列过程参与。4生理性止血

1.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引起血管收缩的原因:

2.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需要维生素K参与。因此当机体缺乏维生素K或肝病患者,常伴有凝血障碍。

3凝血过程:

①内源性激活途径:指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从激活因子Ⅻ开始。

②外源性激活途径:指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的情况下,由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与血浆中的网子Ⅶ、ca2+

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激活因子Ⅹ成Ⅹa。

3.生理性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强2000倍。

肝素主要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蛋白酶C由肝脏产生,其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合成后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活化后的蛋白酶C可水解灭活凝血因子Ⅴa和Ⅷa,抑制因子Ⅹa和凝血酶的激活,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T)是一种糖蛋白,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

第三节 血液循环

一、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1.心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五个部分。

(1)去极化过程: 0期。

Na+内流,达阈电位水平(约-70mV)时,膜上Na+

通道大量开放,使膜进一

步去极化,直到接近Na+

平衡电位。

(2)复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比较缓慢,1期、2期和3期三个阶段。

①复极1期:又称为快速复极初期,K+

外流。

②复极2期:平台期(也是它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K+外流和ca2+内流同时存在,K+

外流倾向于使膜复极化,膜电位稳定于1期复极所达到的电位水平。

③复极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K+

外流。

(3)静息期:又称复极4期,此期膜电位稳定在-90mV。便使钠-钾泵活动增强,逆电-化学梯度转运Na+出细胞和K+入细胞;Ca2+主要由Na+-Ca2+

交换体主动排出细胞。

2.心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自律细胞是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特性的细胞,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1)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

不同点是4期存在缓慢自动去极化--包括一种K+

外流的逐渐减弱和一种主要由Na+内流(Ⅰf)的逐渐增强--达到阈电位。

(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具有以下特点:

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阈电位约-40mV的绝对值均小于浦肯野细胞;

②0期去极化幅度较小(约-70mV),引起Ca2+

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③无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只有3期,主要K+

外流;

④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于浦肯野细胞.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如成年人心率为75次/分钟,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

2.心脏的泵血过程:以左心室为例说明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容积、压力及瓣膜的启闭和血流方向的变化。

(1)心室收缩期:分为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

①等容收缩期:室内压迅速升高,房室瓣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心室容积不会发生改变。

②射血期: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动脉瓣被打开,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快速射血期,心室肌强烈收缩,室内压达到峰值,主动脉压也随之升高。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和主动脉压都逐渐下降。

(2)心室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和心室充盈期

①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动脉瓣关闭,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②心室充盈期:当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血液冲开房室瓣快速进入心室,心室容积迅速增大,称快速充盈期。(抽吸)以后血液进入心室的速度减慢,称减慢充盈期。在心室舒张的最后0.1s,下一个心动周期的心房收缩期开始,由于心房的收缩,可使心室的充盈量再增加10%~30%。(3)心排出量(心输出量):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①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搏出量约70ml。

②每分心排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最基本的指标。

每分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成人男性安静状态下约为4.5~6.0L/min,女性的心排出量比同体重男性约低10%。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搏出量——心肌的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心率。

心动周期中心腔压力、瓣膜及血流方向变化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心脏的神经支配:

①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β1受体结合,加强自律细胞4期的Ⅰf,使4期自动除极速

度加快,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使房室交界处细胞,Ca2+

内流增多,动作电位

上升速度和幅度均增加而使传导速度加速;提高肌膜和肌质网Ca2+

通道开放,导

致细胞内Ca2+

浓度增高,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出量增加。(正心力)

②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递质ACh,与心肌

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提高心肌细胞K+通道的开放,K+

外流增加,促使静息电

位增大,故兴奋性降低;自律细胞K+

外流衰减减慢、最大复极电位增大,抑制

4期Ⅰ电流,导致心率减慢;抑制Ca2+通道使Ca2+

f内流减少,使房室交界处的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上升幅度减小,传导速度减慢;(负心力)

③肌浆网释放Ca2+

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

(2)血管的神经支配

血管运动神经纤维: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

1)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血管平滑肌收缩(强)

皮肤血管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骨骼肌和内脏的血管次之,冠状血管和脑血管分布较少。在同一器官中,动脉中缩血管纤维的密度高于静脉,微动脉中密度最高。

2)舒血管神经纤维主要有

①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情绪激动和发生防御反应时才发放冲动,使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②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如脑膜、唾液腺、胃肠道的外分泌腺和外生殖器等,调节局部血流量。

2.颈A(动脉)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负反馈调节(和原来相反)

SP(血压)↑→心肌收缩力↓,心率↓,心排出量↓,外周阻力↓,故SP回降至正常水平。

SP↓→心肌收缩力↑,心率↑,心排出量↑,外周阻力↑,SP回升。

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典型的机制,感受血压变化的范围为60~180mmHg,对100mmHg动脉血压的快速变化最敏感,因此该反射的生理意义:维持人体正常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3.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分泌

①肾上腺素可与α和β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

在心脏,肾上腺素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使心排出量增加;

在血管,肾上腺素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的情况。在皮肤、肾脏和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上α肾上腺素能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这类受体被激活时引起血管收缩;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占优势,这类受体被激活时引起血管舒张,全身总外周阻力降低。

小剂量的肾上腺素以兴奋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为主,引起骨骼肌和肝脏血管舒张,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则引起体内大多数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大。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引起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总外周阻力降低,脉搏压变大,故常作为强心剂。

②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血管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故临床用作升压药。第四节 呼吸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排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

呼吸过程: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换气

一、肺通气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的原动力——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1.呼吸运动的形式和过程

①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腹腔内的器官位移,造成腹部的起伏,这种以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肋间外肌收缩和舒张主要表现为胸部的起伏,这种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一般情况下,为腹式和胸式混合式呼吸。

②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其特点是呼吸运动较为平稳均匀,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呼吸频率为12~18次/每分钟。

当进行运动时,或者当吸入气中C02含量增加或02含量减少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这种形式的呼吸运动为用力呼吸。这时不仅参与收缩的吸气肌收缩数量更多,收缩更强,而且呼气肌也参与收缩。(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2.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1)潮气量

每次平静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成人为400~600ml,一般为500ml。

(2)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00ml,女性约2500ml。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3)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吸量

用力肺活量(FVC):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用力呼气量(FEV)过去称为时间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正常人第1秒钟的FEV1约为FVC的80%;第2秒钟的FEV2/FVC约为96%;第3秒钟的FEV3/FVC约为99%。其中,第1秒用力呼气量,是临床反映肺通气功能最常用的指标。

(4)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①肺通气量: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②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真正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二、肺换气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扩散的方式进行。

每种气体分子扩散的动力是的分压差。

吸气初: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呼气初: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吸气末,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02和C02在血液和肺泡间的扩散极为迅速,当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全长约1/3时,已基本完成肺换气过程。

第五节 消化 消化方式: 机械性消化、化学消化

一、胃内消化

1.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1)盐酸,也称胃酸,主要作用有: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pH<5.0的酸性环境中可转化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其最适pH为2~3;

②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

③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

④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

⑤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2)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生成眎、胨和少量多肽。

(3)胃黏膜细胞分泌两种类型的黏液

①迷走神经兴奋和ACh可刺激颈黏液细胞分泌可溶性黏液,起润滑胃内食糜的作用;

②胃腺开口处的表面黏液细胞受食物刺激分泌大量黏液和HC0-3,覆盖胃黏膜表面形成凝胶层,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黏膜免受食物的摩擦损伤,并阻止胃黏膜与胃蛋白酶及高浓度酸的接触。(粘液屏障发生功能障碍时:胃蛋白酶消化胃壁组织,形成溃疡)

(4)内因子能与食物中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复合物,易于被回肠主动吸收。如果内因子缺乏,可使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将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引起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

①胃的容受性舒张(特有的):吞咽食物时,食团刺激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引起胃平滑肌紧张性降低和舒张,以容纳咽入的食物。

②胃的蠕动:始于胃的中部,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推进。每分钟约3次,每次蠕动约需1分钟到达幽门。

生理意义在于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机械与化学性消化,并促进食糜排入十二指肠,是胃排空的主要动力。

二、小肠内消化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

胰液成分包括水、无机物(Na+、K+、HC0--

3、Cl)和多种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

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羧基肽酶;

胰脂肪酶:胰脂酶、辅酯酶和胆固醇酯水解酶等;

还有胰淀粉酶。

胰液的作用:

①HC0-3的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保护肠黏膜免受强酸的侵蚀,为小肠内消化酶提供最适pH环境;

②胰淀粉酶分解淀粉、糖原等碳水化合物为二糖和三糖;

③胰脂肪酶与辅脂酶一起水解中性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④胰蛋白酶原被肠液中的肠致活酶激活为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又激活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共同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

2.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胆汁中除97%的水外,还含胆盐、胆固醇、磷脂和胆色素等有机物及Na+、Cl-、K+、HCO-3等无机物,不含消化酶。

①弱碱性的胆汁能中和部分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

②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重要作用:

一是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脂肪酶作用的面积,加速脂肪分解;

二是胆盐形成的混合微胶粒,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处于溶解状态,有利于肠黏膜的吸收;

三是通过胆盐的肝肠循环,刺激胆汁分泌,发挥利胆作用。

3.小肠的分节运动和蠕动

①分节运动(小肠特有):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主要作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食糜与肠黏膜紧密接触,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②蠕动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但传播速度较慢,每秒钟仅0.5~2cm。其作用是将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新的肠段再进行分节运动。B族维生素吸收都在回肠。

第六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的定义及正常生理性变异

1.体温的定义: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人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2.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动:

①昼夜变动:一般清晨2至6时体温最低,午后1至6时最高,每天波动不超过1℃;

②性别差异:成年女子的体温高于男性0.3℃,而且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排卵前日最低;

③年龄:儿童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体温较低;

④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进食等情况也影响体温。

二、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

1.产热过程:安静时,肝脏是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是主要的产热器官;运动时骨骼肌紧张性增强,成为主要产热器官。

人在寒冷环境①战栗:指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战栗的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但产热量很高,代谢率可增加4~5倍。②代谢产热(非战栗产热):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最大,约占非战栗产热总量的70%。

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如果机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几周,甲状腺分泌大量的甲状腺激素。

2.散热过程: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

当环境温度低于人的体表体温时,通过以下方式散热。

①辐射散热:指机体的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传给外界较冷的物体(60%);

②传导散热: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的物体。

③对流散热:指通过气体流动来交换热量。(电扇吹风)

④蒸发散热:指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

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

三、体温的调节

1.温度感受器的类型

①外周温度感受器指皮肤、黏膜和内脏上感受温度变化的游离神经末梢,可分为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

②中枢温度感觉器指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以及下丘脑)内感受温度变化的神经元,包括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

2.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的重要中枢位于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0/AH)活动在体温调节的中枢整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热刺激使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呼吸加快,皮肤散热过程加强;

寒冷刺激使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导致寒战,皮肤产热过程增强。

3.调定点学说: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存在调定点,此调定点的高低决定着体温水平。

热敏神经元对温热感受的一定阈值,正常人一般为37℃,称为体温稳定的调定点。当体温与调定点水平一致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当中枢温

度高于调定点,中枢的调节活动使产热降低,散热加强;反之,中枢温度低于调定点,中枢调节活动加强产热,降低散热,直到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

第七节 尿的生成和排出

肾脏是:调节体液量、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功能。

尿的生成: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①肾小球的滤过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超滤液的过程。(原尿)

②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③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④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成人平均值为125ml/min,180L/d。滤过分数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约有19%的血浆滤过进入肾小囊腔,形成超滤液。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指由肾小球滤过形成的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上皮细胞选择性地将物质从肾小管转运到血液中去的过程。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的过程。

1.近球小管对Na+、水与葡萄糖的重吸收: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重吸收肾小球超滤液中65%~70%的Na+

和水,及全部葡萄糖。

在近端小管的前半段,Na+进入上皮细胞的过程与葡萄糖的转运相耦联。

主要转运方式:小管液中的Na+

与葡萄糖和氨基酸同向转运入细胞内。进入细胞内的Na+

经基底侧膜上钠泵的作用泵出细胞,进入细胞间隙。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和氨基酸以易化扩散的方式通过基底侧膜进入血液。由于Na+、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进入细胞间隙,使其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作用,水从小管液通过紧密连接和跨上皮细胞两条途径不断进入细胞间隙。由于细胞间靠近小管腔侧存在紧密连接,故细胞间隙内的静水压升高,可促使钠和水进入毛细血管而被重吸收。(占超滤液的65%~70%)

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正常血糖浓度(100dl/ml),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当血糖浓度达肾糖阈(1800mg/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并随血糖浓度继续升高,尿糖也随之升高。

2.髓袢的重吸收:

经髓袢重吸收的NaCl约占超滤液中的20%。髓袢各段对NaCl的重吸收情况比较复杂,其中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管腔膜上的同向转运体按Na+:2C

1-:K+的比例,将Na+、C1-、K+一起转入细胞内;进入细胞内的Na+

被泵入细胞间隙,C1-经通道进入细胞间隙,而K+则又经管腔膜返回小管液中,再与同向转运体结合,继续参与Na+:2C1-:K+的转运。升支粗段对水几乎不通透,因此造成小管液渗透压降低。

速尿等利尿剂,能特异性抑制Na+:2C1-:K+的同向转运,使小管液渗透压升高,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利尿。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与水的重吸收:重吸收约12%滤过的Na+和Cl-,重吸收不同量的水。该部位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可根据机体水和盐的平衡状况进行调节。Na+的重吸收主要受醛固酮调节,水的重吸收主要受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有主细胞和闰细胞。主细胞基底侧膜上的Na+泵维持细胞内低的Na+浓度,小管液中的Na+

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管腔膜上的Na+通道进入细胞,然后由Na+泵泵至细胞间液而被重吸收。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量取决于集合管主细胞对水的通透性,血管升压素控制主细胞管腔膜水孔蛋白的多少,决定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4.渗透性利尿:如果小管液溶质浓度高,则渗透压高,妨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结果尿量增多,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利用甘露醇达到利尿和消除水肿的目的)。

5.水利尿: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释放,主要通过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对水的重吸收而发挥抗利尿作用。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量减少可刺激其分泌和释放

三、排尿反射

排尿是一个反射过程。排尿反射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的脊髓反射。反射过程是膀胱内尿量达一定充盈度(约400~500m1)时,膀胱壁感受器受牵拉而兴奋,冲动经盆神经传入到脊髓骶段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上传到脑干和大脑皮质排尿反射的高位中枢,产生尿意。此时,脊髓骶段排尿中枢传出信号经盆神经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尿液排入后尿道,再反射性的兴奋阴部神经,使尿道外括约肌舒张,尿液排出体外。

尿量:正常人在一般情况下,24小时尿量在1000~2000毫升,若经常超过2500毫升者称为多尿。如24小时尿量少于5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称为无尿。

第八节 神经

经典的突触传递:

突触指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元与中枢神经元之间、中枢内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以及传出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连接部位。

经典突触为化学性突触,其信息传递媒介为神经递质。突触传递是指突触前神经元的信息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的过程。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

兴奋(动作电位)→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Ca2+

通道开放,→Ca2+

内流入突触前末梢内(突触小胞内递质释放)→递质进突触间隙→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通透性改变[去极化(Na+)或超极化(Cl-),即突触后电位.Na+内流在突触后膜上产生局部去极化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指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发生的去极化电位。

Cl-内流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 交感:应激反应、耗能的、战斗的

副交感:储能的 促生长、修复、生命所必须

安静休息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心跳缓慢,血压↓,消化道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活动加强时:以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心跳加快,血压↑,支气管扩张,消化道活动抑制。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

第九节 内分泌

内分泌系统是体内重要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激素,发挥对机体基本功能活动的调节作用。

一、激素的概念、作用方式和分类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在细胞与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激素包括循环激素,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组织激素,如前列腺素、激肽等;局部激素,如生长抑素、神经递质和神经递质等。

激素按化学性质分为四大类:

①蛋白质和肽类激素:主要包括下丘脑调节肽、胰岛素、降钙素、胃肠激素、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

②胺类激素:主要为酪氨酸衍生物,包括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激素;

③类固醇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性腺激素。胆固醇的衍生物——1,25-二羟维生素D3也归为固醇类激素;

④脂肪酸衍生物激素:如前列腺素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

激素的作用方式:

①远距分泌指大多数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或靶细胞发挥作用;

②旁分泌指有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组织液直接弥散至邻近细胞而发挥作用;

③神经分泌指下丘脑某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神经激素经神经纤维轴浆运输至末梢释放入血的途径;

④自分泌指有些激素分泌后在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本身而发挥作用。

二、下丘脑和脑垂体

1.主要下丘脑调节肽种类和主要作用(表1-1-1)促~激素释放激素、抵制激素(因子)

2.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TSH、ACTH、FSH和LH均可直接作用于各自的靶腺(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发挥调节作用,故称为促激素。

GH、PRL和MSH则无作用靶腺,而是直接作用于靶组织或靶细胞,对物质代谢、个体生长、乳腺发育与泌乳及黑色素代谢等生理过程发挥调节作用。

三、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素是络氨酸的碘化物,主要有四碘甲腺原氨酸(T4),即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

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

①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显著的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增加组织器官耗O2量和产热量。1mgT4使机体产热量增加约4200kJ,基础代谢率提高28%。

②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呈双向性。

糖代谢:促进小肠黏膜对糖的吸收,增强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另外,增加胰岛素分泌,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使血糖降低。甲亢时,常表现为血糖升高,有时伴有糖尿。

脂肪代谢:加速机体脂肪酸氧化供能,加速胆固醇降解并增强儿茶酚胺与胰高血糖对脂肪的分解作用;

蛋白质代谢:加速肌肉、骨骼、肝、肾等组织蛋白质的合成,尿氮减少,表现为正氮平衡,有利于幼年时期机体的生长发育。但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则又加速组织蛋白质分解,特别是骨骼肌蛋白质分解,故甲亢时出现肌肉消瘦乏力,生长发育停滞。

③儿童期脑和骨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分泌过少:呆小症。在人和哺乳类动物,甲状腺激素能刺激骨化中心发育,软骨骨化,促进长骨的生长;还通过促进某些生长因子合成,促进神经元分裂,轴、树突形成,以及髓鞘及胶质细胞的生长。

2.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腺泡细胞的增生和甲状腺激素合成及释放。TSH的合成释放又受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调节。TRH由下丘脑分泌后,经下丘脑-垂体门脉血流运至腺垂体,引起腺垂体促甲状腺细胞分泌TSH。当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它使TSH合成与释放减少,同时使腺垂体细胞膜对TRH的反应性减弱,故TSH分泌减少,最终使血中T3、T4的浓度降至正常水平,反之亦然。(负反馈调节)

第五篇:2012年初级药师考试复习总结 医学伦理学

医患关系的含义、性质

1.含义:

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群体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医疗卫生保健供求关系。

2.性质:

法律上,医疗契约性关系

伦理上,信托关系

医患关系的特点

目标一致的相互依赖性。

利益满足和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性。

人格尊严、权利上的平等与医学知识和能力的不对称性。

医患冲突或纠纷的不可避免性。

医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模式

1.基本内容

技术关系:

非技术关系:道德关系、利益关系、价值关系、法律关系和文化关系

2.医患关系模式:

萨斯-荷伦德提出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

主动-被动模式

指导-合作模式

共同参与模式

医师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

医师的道德权利:

注册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检查、疾病调查、医学处治、出具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医疗、预防和保健方案

按规定标准,获得本人执业相对的医疗设备等基本条件

从事科研、交流及参加学术团体

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教育

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获得相应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福利待遇

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议,参与机构民主管理

医师的特殊干涉权

医师的医德权利的自主性(日内瓦宣言、东京宣言)

医师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cont)

医师的道德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关系、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医师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对患者交待病情避免产生不利后果

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不当利益

遇有灾情、疫情等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及向上级部门报告

患者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

1.患者的道德权利

生命健康权;医疗保障权;疾病的认知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

医疗服务的选择权;病例复印权

患者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cont)

2.患者的道德义务

严格按照医嘱检查治疗、就诊治疗要按章交费;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

传染病患者要接受治疗、隔离等预防措施;发现或怀疑有遗传性疾病的育龄夫妇要接受医师的建议

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恢复和保护健康;支持医学科学发展的义务

接受医学生的实习、参与人体实验等

和谐医患关系的道德保障

1.医患双方要进行密切地沟通与交流

2.医患都要维护双方的权利

3.医患双方都要履行各自的义务

4.医患双方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5.医患双方要加强道德自理和遵守共同的医学道德规范 临床医疗实践中的道德

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医学道德原则

对医技人员的要求

严谨求实、防止差错;工作敏捷、作风正派;精心管理、保证安全;发展特长、加强协作

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医学道德要求

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

对临床医生的要求

对症下药、剂量安全;合理配伍、细致观察

1.整体性原则:

把患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重视患者的躯体疾病,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

以整体的观点对待疾病和患者,防治局部、片面的观点

2.最优化原则:

诊疗方案应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效果

医务人员努力使患者痛苦最小、耗费最少、安全度最高、效果最好

3.知情同意原则:

诊疗方案要取得患者的知情和自由选择、决定

特殊检查、特殊诊疗和手术要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若患者选择有误,医务人员有履行指导的责任

4.协同一致原则

不同专业、不同专业、不同科室之间的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和团结一致

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医学道德要求

询问病史的道德要求

举止端庄、态度热情;全神贯注、言语得当;耐心倾听、正确引导

体格检查的道德要求

全面系统、认真细致;关心体贴、减少痛苦;尊重病人、心正无私

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

对临床医生的要求

从诊治需要出发,目的纯正;知情同意,尽职尽责

综合分析,避免片面性

节约费用、公正分配;严守法规、接受监督 对药剂人员的要求

审方认真,调配迅速、坚持查对;操作正规、称量准确、质量达标 忠于职守、严格管理、廉洁奉公 手术治疗的道德要求 手术前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动机要纯正 患者或患者家属要知情同意

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手术中

关心病人、体贴入微;认真操作、一丝不苟;精诚团结、密切协作 手术后

严密观察、勤于护理;减轻痛苦、加速康复 心理治疗的道德要求

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巧开导患者;要有同情、帮助患者的诚意 要以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和帮助患者;要保守患者的秘密和隐私 饮食营养治疗的道德要求

保证饮食营养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和条件 尽量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 康复治疗的道德要求 理解与尊重;关怀与帮助 与有关人员联系与协作

临床关怀的医学道德

1临终关怀的含义

是一种特殊服务,即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医疗、护理、心理、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目的是为了病人安宁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其家属得到慰藉和居丧照护,也即“对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

2临终关怀的特点

主要对象为临终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等身心遭受折磨的患者。

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而是以支持疗法、控制症状、姑息治疗和全面照护为主。

注重患者的尊严和价值,不以延长生存时间为主,而以提高生命质量为主。

提供家庭式的安抚与关怀,既为患者也为家属。

虽以医务人员为主,但已成为社会志愿者参与的公益事业。

3临终关怀的道德意义

是医学人道主义在医学领域中的升华;体现了人的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展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

认识和理解临终患者;保护临终患者的权益;尊重临终患者的生活

;同情和关心临终病人的家属

人体死亡的医学道德

1.死亡标准

人类死亡标准的变化

执行脑死亡标准的意义:

更科学地判定人的死亡;维护了死者的尊严

有利于节约卫生资源和减轻家属的负担;有利于器官移植

2.安乐死

人体死亡标准的历史演变:

心肺功能的停止→脑功能不可逆性丧失,脑死亡标准

安乐死含义

指那些在目前医学条件下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且非常痛苦的病人,其病人或家属诚恳委托医生使用药物或其它方式以尽可能无痛苦状态下结束生命的一种临终处置。

安乐死的分类

根据医生在安乐死实施过程中是否作为分为:

主动安乐死(作为)

符合安乐死条件的病人,医生使用药物或其它方式尽快结束病人的痛苦生命,让其安宁、舒适地死去。

被动安乐死(不作为)

符合安乐死条件的病人,医生停止使用抢救措施而仅给适当的维持治疗或者撤出所以的治疗和抢救措施,任其自然死去。

安乐死的立法

美国,1977年《死亡权利法案》,尊重病人不用人工延长生命的意愿,俄勒冈允许主动安乐死

澳大利亚,北部州,《垂危病人权利法》,允许有条件安乐死

荷兰,2001年,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比利时,2002年,第二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医学道德修养和评价

医学道德修养

医学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医务人员在医学道德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陶冶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医学道德境界。

意义:

医学道德教育的深化;良好的医学道德品行的养成;良好医德医风的形成 ;医疗人际关系的和谐

1.医学道德修养的内容

医德原则的要求

医学道德规范的要求

2.医学道德修养的目的

提高分析和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

提高医学道德境界

医学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根本途径和方法是坚持医疗卫生保健实践

2.坚持自觉、不断地学习医德理论知识和榜样人物

3.有的放矢、持之以恒、追求慎独

医学道德评价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

患者、社会其他成员以及医务人员依据一定的医学道德原则、规范和准则,对医务人员、医疗卫生保健单位的行为和活动的道德价值作出的评判。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

2.意义:

医务人员医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手段;改善医疗机构医德医风的有利武器

医学道德评价的标准

1.是否有利于患者疾病的缓解和康复

2.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3.是否有利于优生和人群的健康、长寿

4.是否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医学道德评价的依据

1.行为的构成:

动机、目的、手段、效果

2.评价的依据:

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反对片面的动机论或效果论,目的论或手段决定论

医学道德评价的方法

1.传统习俗:社会评价方式

特点:历史的力量,具有持久性

2.社会舆论:社会评价方式

特点:现实的力量,具有广泛性

正式舆论

非正式舆论

3.内心信念:自我评价方式

特点:自我的力量,具有深刻性

下载GSM初级优化培训考试 复习总结(初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GSM初级优化培训考试 复习总结(初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初级护师考试复习考点汇总

    >>>2018初级护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复习考点汇总1 1.预防佝倭病的措施不妥的是佝倭病是因为V-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而引起。 2.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是右下腹同定压痛......

    2015年初级药师考试复习最新资料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2015年初级药师考试复习最新资料 【天宇考王】初级药师考试人机对话模拟题库,免费下载试用,帮助考生最简单、最省时......

    初级经济师复习大纲总结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一、社会经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 过程,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资源配置的基本......

    初级党证考试培训经典荟萃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年月日在召开,后来又转移到嘉兴南湖完成闭幕。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3名,代表着当时全国的中共党员多名。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成果......

    初级党校培训总结

    初级党校培训总结 通过这次党校学习,我们感觉受益匪浅。首先我对党的章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对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又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在学习过程中,我......

    初级救护培训总结

    2010-2011第二学期初级救护培训总结 本学期由红会组织的初级救护培训于5月3日下午1点在2号楼306教室如期举行。现场教授同学们包括心肺复苏,三角巾包扎,止血,骨折固定等救护项......

    初级中药师考试总结

    职称考试之初级中药师总结 献给我最爱的药物制剂专业 我是13年5月考的初级中药师,在网上查了很多有关的资料,初步做了下总结,希望能给各位亲们一些帮助吧。 初级中药师考试一般......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财政职能复习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财政职能复习一、初级经济师考试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财政的基本涵义 (1)财政的一般概念 ① 财政是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为实现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