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研政治毛泽东22个重要文献总结[小编推荐]
考研政治毛泽东22个重要文献总结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农民问题丛刊》——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对象。
4、《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11——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否定了照搬外国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中国革命中心转移。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
6、《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阐明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重要性,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
7、《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的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8、《实践论》、《矛盾论》——1937年——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
9、《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的思想。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10、《论持久战》——1938年——批判了“亡国论”、“速胜论”;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分析了中日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11、《<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深刻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8年来的主要经验,提出了民主革命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历史文献。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与妥协性,必须对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态度。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分析了各阶级、阶层对革命的态度,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和策略。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3、《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4、《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毛泽东进一步地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风,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并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15、《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2年——延安整风文献。
16、《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7、《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 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提出了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认为这些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18、《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1)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2)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提出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十大军事原则总的精神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战争中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作战方法;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注重在战争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同时又要注重物质条件;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独立自主,以战养战,等等。
19、《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0、《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进一步完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21、《论十大关系》——1956年——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2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上,首次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尤其是人民内部矛盾学说,这对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在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理论,是我们坚持“两手抓”方针的哲学基础;提出“六条标准”,这是四项基本原则的雏形。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第二篇:2012考研政治常考的毛泽东重要文献及注解
11.《<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深刻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8年来的主要经验,提出了民主革命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历史文献。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与妥协性,必须对其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态度。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分析了各阶级、阶层对革命的态度,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和策略。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3.《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4.《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毛泽东进一步地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风,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并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15.《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2年——延安整风文献。
16.《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7.《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 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提出了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认为这些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第三篇:考研政治史纲重要文献分时期汇总(最终版)
考研政治史纲重要文献分时期汇总 大革命时期(1921—1927)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 年)——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 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揭示中国革命的对象。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揭示中国革命对象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1.《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年10 月、11 月)
分析了处在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的思想。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年)——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
4.《反对本本主义》(1930 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实践论》(1937 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2.《矛盾论》(1937 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3.《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 年)——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4.《论持久战》(1938年)
1)分析了中日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3)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5)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5.《<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 年)--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6.《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历史文献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4)进一步揭示了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5)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7.《新民主主义论》(1940 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客观依据: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4)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8.《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 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一
内容: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9.《整顿党的作风》(1942 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二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10.《反对党八股》(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1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
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12.《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2)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3)提出中共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4)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5)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6)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7)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及其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6)
1.《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 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1)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2)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提出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2.《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1)完整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
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 年6 月)--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进一步完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6)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社会主义
4.《论十大关系》(1956 年)--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的总结
第一,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1)经济方面①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以农业、重工业、轻工业为序;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国防建设;
③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支援内地;
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⑤集体、国家、个人的关系:三者兼顾;
(2)政治方面①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②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③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④是和非的关系;⑤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反对一概排外,反对全盘西化。
第三,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了唯物史观。
第四,辩证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别国长处。
第五,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第六,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第七,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年)-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
1)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阐明了政治生活主题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①敌我矛盾,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解决;②人民内部矛盾,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
4)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6)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7)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第四篇:毛泽东重要文献记忆思路
毛泽东重要文献记忆思路
1925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记忆:就是分析了各个阶级的特点,并提出:分清敌友是首要、农民问题是中心
1927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记忆:顾名思义,就是分析农民的。继续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心
进而具体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
1927:《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意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奠定基础
193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思初步形成的标志
记忆:星星之火,指革命根据地,可以燎原,指在全国范围铺开(个人理解)
文章标题就是“以乡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的意思。
1930:《反对本本主义》——奠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哲学基础
记忆:反本本就是反教条,所以要实事求是,进而提出思想路线。反本本就要调查研究,所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938:《论持久战》
记忆:打日本鬼子要搞持久战,为什么?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既然是持久的,就分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1939:《<共产党人>发刊词》
记忆:顾名思义,主题词是党,就谈了党的建设,“是伟大的工程”,三大法宝之一,进而谈了三大法宝。要建设党,就要马列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
193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记忆:关键词:中国革命。革谁的命?提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面临革命如何发展的问题?就提出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于是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革命总路线
注:不要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混淆。
1940:《新民主主义论》
记忆:关键词:论。论述一件事物,肯定是比较全面的。于是本文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国体、政体等。于是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注意:既然是论,肯定准备比较充分,故不是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1:《改造我们的学习》
记忆:可以看着是《反对本本主义》的升级版,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正确解释“实事求是”,系统阐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本本主义》是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42:《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记忆:与《改造我们的学习》一起构成延安整风的三大光辉文献
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是《整顿党的作风》,这个不要解释吧。
1945:《论联合政府》
记忆:要成立联合政府,就要废除国民党***。而联合政府中,共产党有什么特点呢?进而概括了共产党人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即三大作风的提出。
1947:《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记忆:我们的任务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就提出了三大经济纲领。土地改革是愈演愈烈,怕土改过火了,于是提出满足贫雇农要求,坚决团结中农的原则。
1948:《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记忆:我们称干部,不叫官僚,因为我们将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第一次)。
官僚资本主义成革命对象了,三大敌人就聚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推翻三大敌人)就出炉了。
1948:《将革命进行到底》
记忆:革命进行到底,就是革命最后关头,于是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扩大了民主的范围,以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革命胜利。
1949:《论人民民主专政》
记忆:关键词:论。论述一件事物,肯定是比较全面的。于是本文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只能、历史任务、外交政策。
总结我们的经验,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注意:既然是论,肯定准备比较充分,故不是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956:《论十大关系》
记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再论十大关系的目的,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十大关系当然包括我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于是提出。
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记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概念。
后记:我强调主要从文章题目来分析联想文章内容,达到记忆的目的。不需要死记硬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砸砖的时候轻点,别把我显示器砸坏了就行。
第五篇:考研政治部分史实材料整理 重要文献,会议,“第一”,标志
考研政治部分史实材料整理:重要文献,会议,“第一”,标志
注:本材料以重要文献、会议、各种“第一”的提法、标志性事件为主要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页码以《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为准。
南京条约:P187.1842年8月29日,中英,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虎门条约:P187.1843年,中英
望厦条约:P187.1844年7月,中美
黄埔条约:P187.1844年10月,中法
马关条约:P189,190.1895年,中日,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林则徐:P191.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四洲志》。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兴中会:P192.孙中山1894年创立的革命团体,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天朝田亩制度:P193.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P193,194.洪仁玕,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辛丑条约:P199.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日俄法德意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作:P200.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中国同盟会:P200.近代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政党,1905年由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等在东京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以《民报》为机关报
三民主义:P20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创立民国”的民权主义(资产阶级专政),“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203.1912年,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二十一条”:P205.1915年袁世凯为了让日本支持复辟帝制而接受
新青年:P207.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和p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俄国十月革命:P208.1917年,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走向解放之路,推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李大钊:P208.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运动:P209.1919年,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早期组织:P211.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P211.1921年7月23日,上海,确立党名,纲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共二大:P212.1922年,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成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群众路线 中共三大:P92,213.1923年,正式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国民党一大:P213.1924年,广州,新三民主义(反帝,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耕者有其田”),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中共四大:P92.1925年1月,上海,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 五卅运动:P213.1925年,大革命高潮的起点 大革命:P214.1925年至1927年
南昌起义:P217.1927年8月1日,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八七会议:P216.1927年,汉口,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P217.1927年至1937年,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训政纲领:P215.1928年10月,国民党,彻底废除议会制度
东北易帜:P215.1928年12月29日,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治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P96,217.1928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土地革命的土地法:P218.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1929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保护了中农的利益,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以付诸实践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思想路线:P85.1929年,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这一概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96,218.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思想(初步形成)《反对本本主义》:P85,218.1930年5月,毛泽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初步界定了中共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P77,218.1930年前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道路,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P219.1931年11月,瑞金,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赣南会议:P219.即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1931年11月,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
遵义会议:P220.1935年1月,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党中央认识到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标志着中共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八一宣言:P222.1935年,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P222,223.1935年12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能性,批“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建立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936年,中共中央,放弃“抗日反蒋”口号 西安事变:P223.1936年12月12日。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实践论》和《矛盾论》:P85,213.1937年夏,毛泽东,科学阐明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洛川会议:P225.1937年8月,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论持久战》:P225.1938年5,6月,毛泽东,系统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抗日战争的发展 进程(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P96.1938年11月,毛泽东,确立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P74,85.1938年,毛泽东《论新阶段》,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用“实事求是”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共产党人〉发刊词》:P97.1939年10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P93.193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论》:P95.1940年,毛泽东,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整风运动:P85,87,227.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1942年,《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毛泽东。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及经验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的任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全党增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中共七大:P74,95,228.1945年4月至6月,延安,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正式命名毛泽东思想。七大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论联合政府》,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联合国制宪会议:P228.1945年4月至6月,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
波茨坦公告:P228.1945年7月,中、美、英,敦促日本投降,由中国收回台湾以及澎湖列岛(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投降:P228.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签署投降书(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双十协定:P231.1945年,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全国性内战:P231.以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为起点 土地改革:P233.1946年《五四指示》,“耕者有其田”政策,标志着解放区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过渡。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P93.1948年,毛泽东,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对时局的意见:P234.1949年1月,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拥护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P236,240.1949年3月,西柏坡,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党在全国胜利后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党建方面“两个务必” 《论人民民主专政》:P99,237.1949年6月,毛泽东,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P237.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国体政体,民族区域自治,经济四面八方政策,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P99,239.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P240.1950年,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取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不要四面出击)。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新解放区土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P101.1953年,毛泽东,总路线概括为“一化三改” 第一个五年计划:P244.1953年开始实施,1956年提前完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71,256.1953年12月,周恩来首次系统提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P106.1954年9月,结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由《共同纲领》代行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论十大关系》:P249.1956年,毛泽东,围绕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标志着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共八大:P116,248.1956年9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P105,107,247.1956年底,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剥削制度的结束,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108,250.1957年2月,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和基本矛盾,第一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P250.1957年4月,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这是为什么?》:P250.1957年6月,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随后扩大化
中共八届三中全会:P250.1957年10月,国内主要矛盾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P251.1958年5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运动
北戴河会议:P251.1958年8月,《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会后在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P252.1961年1月,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七千人大会:P252.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P119,252.1964,1965年,“(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目标
“文化大革命”时期:P252.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P253.1965年,姚文元。“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索 “五一六通知”:P253.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成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P253.1966年8月,对“文化大革命”再发动。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 中共九大:P253.1969年4月,“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P164,257.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中共十大:P254.1973年8月,“四人帮”结成 粉碎四人帮:P254.1976年10月6日,“文化大革命”结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258.1978年5月,光明日报,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P258.1978年12月,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高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P86,259.1978年12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标志着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告台湾同胞书:P16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P116,260.1979年3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改革开放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本质:P109.80年代初,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P86.1980年,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概括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P79,113,116,126,247,260.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第二个历史决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规范表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一国两制”:P164.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中共十二大:P79,86,261.1982年9月,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总任务,经济建设总目标,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P164.1982年12月,宪法保证“一国两制”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P126,261.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P164.1985年3月,“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
中共十三大:P80,113,114,116,126,168,262.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P166.199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南方谈话:P263.1992年1,2月,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标准,加强党建,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126.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中共十四大:P264.1992年10月,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南方讲话和十四大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P126.1993年,进一步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依法治国:P142.1996年6月,江泽民提出这一思想 中共十五大:P80,114,119,127,142,264.1997年9月,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写入党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初级阶段特征的新概括,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一次深刻阐述依法治国的含义
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P265.1998年10月,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P142.1999年3月,宪法修正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P265.1999年9月,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81,266.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P81.2001年7月,江泽民,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P124.2001年12月 中共十六大:P82,113,119,137,175,266,268.2002年11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
科学发展观:P267.2003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阐述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P83,126,267.2003年10月,胡锦涛正式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P83,184,267.2004年9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反分裂国家法》:P167.2005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首次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P136.2005年10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P158,267.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指导思想
中共十七大:P76,77,83,86,113,115,118,119,126,132,134,136,140,142,155,159,182,267.2007年10月。(按十七大报告标题分类:)过去五年的工作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全面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我国发展的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求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部署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概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分配制度改革)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反腐倡廉确定为党建的基本任务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P136.2008年10月,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P167.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新世纪新阶段对台关系的六点意见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P184.2009年9月,全面研究和部署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 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P138.2009年9月,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144.2010年底形成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P161.2011年2月,胡锦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十二五规划纲要》:P135.2011年3月,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P155,175.2011年7月,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