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研政治总结(全方位总结)
考研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它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辩证的去看待事情,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中重要的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与中国特色主义紧密相连,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实践是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我认为时间同样也是检验真理的相对性的标准。在看待真理的时候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它们,不能一味的相信它们,要采取辩证的思想。就譬如中国来说,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及发展到以后的共产主义,也许有不少人会质疑,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生活的还存在那么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发展要经历那么多的问题,其实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忽略了一个问题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它的发展史前进上升的运动,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停滞或者是下降的趋势,但是总会朝着最好的方式发展。新生事物取代旧事物,各位考研同胞们,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身上的艰巨的任务,我们怀着一颗热忱的心正在接受我们人生的考验。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也许有不少人会质疑,读研有用吗?虽然事物总是具有相对性,事物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我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一个比较相对完善的真理。顺着这条真理出发,读完研之后,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你自己的人生,并发展定律去实现属于你的伟大抱负,正如现在网络流行的话语,人丑就多读点书。在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下,在看待事情的本质都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保持与时俱进的头脑。各位朋友们,你们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想法,这也是我此时的心情。我的努力到位了?今天我身体不舒服,我不想复习,但是我的梦想又离我远了一大步,因为很多同胞们都在刻苦的钻研。在和一位考研数学群的研友聊天时候,他说每天至少要复习8小时,可是天啊,对我现在来说,天天还上班,只有4到6个小时的时间(包括公交车上看书的时间),以前我总会害怕,但是我现在不怕了,以前的我犯了一个错误,太教条化和本本主义,我没有找到一条属于的道路,自己的道路是最好的,不应该让时间去决定你的成绩,时间只是事物(成绩)联系的单一方面,联系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以前的我们分析问题总是很普遍化,从来不去看矛盾的特殊化,老是看到共性,从来不看到矛盾的个性。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山大,为了鸿图美好的未来,去拼搏奋斗,这当然是好事情,为了所谓的生活去做了很多事情,同样为了生活去埋怨人生的不如意,去羡慕别人的人生,但是他们无形中成为生活的奴隶,你只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认为钱即是快乐,但是矛盾同时特殊性,在拼搏中找到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不要被整个社会框架所迷惑了你自己的眼睛,发展总是朝向美好的大门,虽然会让我们受到挫折,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同时也要否定自己,最后在肯定自己(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一位我多年的好友,他是表面乐观,内心悲观的人,其实作为最好的朋友,我想告诉他不要太肯定自己,也不要太否定,在肯定与否定中把握辩证统一,把握属于你自己的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化,让我受益匪浅,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中国可谓是千疮百孔,我们华夏子孙从满目疮痍中走出来的呢?怎样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走出来的呢?真的是在不断的实践中。1840年6月,英国以武力发动侵略战争,发动了鸦片战争。当时的人思想腐朽不肯上进。其实当时的社会状况其实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斯大林在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大辩论中曾经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虽然到之后的洋务运动,譬如说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虽然洋务派运动失败了,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洋务派运动具有封建性,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失败的根源,它对外国具有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在处理上层经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且具有封建性,注定了历史失败的必然性。人民开始对国家的命运进行了早期的探索,这都具有历史必然性,之后洪秀全发动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某制度》,这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企业特色的纲领性运动,但是它并没有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但是太平天国运动也有它的成功之处,它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是旧式农民企业的最高峰。者正如马哲告诉我们原因与结果的必然性。原因农民的狭隘,结果失败的必然性。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帝国列强的掠夺加剧,1901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多方控制,之后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了,提出了三民主义,民权,民族,民生,它的成功之处在于结束了统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更进一步打开了人们思想的闸门,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虽然对于现在的我们知道资产阶级是行不通的,当时的发展也决定了必须让中国先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发展到资产阶级的社会性质,历史的发展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进步了很多,其实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如何探索新中国而奋斗,一生发动了许多战争,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他在军事上不是特别擅长,但确实是一个历史杰出人物,在许多观念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我们现在来分析旧民主革命与新民主革命,在后来的新民主义革命中,中国才能进入社会主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相同与不同。相同的地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时间不同:1840—1919,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世界观
1919—1949,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①领导力量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最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农村包围城市。它的经验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阶层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斗争。长期的武装斗争是必须的,因为我国没有完整的统治制度,存在敌强我弱的现象。党的建设是必须的,毛泽东指出执政党建设,打江山难,做江山更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一场伟大而艰巨的革命,需要领导者自身坚强有力。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随着历史的前进,在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即北洋军阀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团。然后由陈独秀引发的新文化运动它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唤醒了一代年轻人。但是它具有历史局限性,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特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历史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不断探索道路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不改变资产阶级的性质,在中国虽然不断的改进方法只能出错,它使中国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思想能带来解放之路,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性质唯有革命,枪杆子(武力)出硬道理。这是人们思想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历史性飞跃。英雄杰出人物李大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后来,经过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正确的道路。十月革命之后,中国人民又迎来了五四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了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建立,我们的同胞终于又朝进步迈出了一大步,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早期的组织活动,譬如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国人与国民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有经验也有教训。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上,有教训也有益处。好的方面是让共产党人彻底认识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武装本质,不在报以幻想,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从此创建了第一支真正的工农革命武装,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后的几十年的武装革命斗争中彻底推翻了地主,资本家外国列强势力下的封建蒋家王朝,在中国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国家。教训也很残酷,牺牲了多少革命者的性命,损失了多少优秀的共产党人,右倾及极左路线让中国革命几乎瓦解。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同意展现出现剧烈的分化,并且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近了反革命的队伍中。当时我党还是新生事物,还处在幼年时期,在统一建设,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方面都没有经验,同时我党也吸取了宝贵的经验,中国的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并且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第二次的国共合作,是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国共两党与1935年至1936年就进行了接触,但蒋介石的反共决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思想下继续对共产党的军队进行围剿。直到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才于1937上旬接受了共产党的和平主张,停止了两党十年来的长期内战。这次国共两党的合作促进了全国人民以及各阶层阶级的空前大团结。也为抗日战争打好了基础。这次国共的合作是建立在外敌入侵的基础上,全国人民以及军队的同仇敌慨群情上,蒋介石不得不低下身段顺势而为。这次的合作长达8年之久,是国共两党兵戎相见后最为有利的时期。利弊互有,但利远远大于弊端。主要是一致对外,抗击入侵者,展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大势下抛弃阶级立场,生死关头下,放弃个人恩怨。也激发了全国人民同一抗敌的决心,这种力量是威力巨大的能量,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誓死不屈的精神,也标志着个人恩怨,阶级矛盾都可以抛弃。抗日战争摧毁了无数生命,也毁坏了中国古老文明建筑,同时也让中国人有了清醒的认识。工业时代的到来,日本船坚炮厉的威力炸醒了每一个中国人,使他们不再沉醉于小资产阶级的享乐窝里,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气,落后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发言权也不会有。国共两党的军队在8年的抗战中浴血拼杀,这让中国军队在世界军史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对待国共合作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分清敌友,正如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灭亡。在这期间里同样也发生了不少重大的历史事件,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当时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实行清党分东政策后,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而是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控制的政党,为了镇压人民,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和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问题中国的需要,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相结合,邓小平在总结了历史经验,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量,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刘昂。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1941年5月,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界定。2004年1月,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永不僵化。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题,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内在统一性。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的现状,对外勾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5种经济模式: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在此时也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一面,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到1952: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完成土地革命以后的农村开展互助合作道路。个体经济: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维持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自身的力量无法推进工业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邪路,不走弯路,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合作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互助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第三,正确分析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循序渐进。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初级社:半社会主义:高级社;社会主义。手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统一战线将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变为非对抗性。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 企业公积金
工人福利费
资本红利(初级)。及改造个人,又消灭相应的阶级,一方面建设,一方面改造。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力的基础地位,没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人民利益不可能达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共产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阶段。出现问题只能用继续发展去解决。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爱好和平,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十六大特别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执政党不能带好人民搞好发展,那么它的任务不是先进的,能否保持先进性,也要看,能否是党进步与发展。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保持先进性的体现,发挥人民的先进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由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人民的矛盾决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制度就能得到巩固。社会主义方向,共同富裕。只有代表最广大的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社会才会安定的画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检出改革开放,这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这些通过改革来解决,我们比较落后,资金短缺,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进步是非常大的。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谐社会,我们的发展是和谐的,既发展经济又发展文化。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依然要解放生产力,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要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主要途径就是改革,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新民主革命。改革(部分)和革命(全部质变)是由区别的,改革是根本性的变革,达到了根本性的力度,革命是社会全方位的根本变革。改革的目的,不是权力之争,而是为了发展。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的条件,社会没有安定的局面,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稳定的发展,在动态中相互促进。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封闭的道路,越来越落后,保守落后,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对外的方针。要想独立自主,必须快速发展自己。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自立根生和对外开放辩证统一的关系,自己发展自己,同时也要引用外资。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现代化国家。
第二篇:2012考研政治总结
首先通读红宝书,不做任何标记。其次,把2000年以后的真题出题点标记到书上,这时,你会发现,重点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有的地方年年考,非常突出。再次,通读一遍红宝书,把书中带有,“最根本的是”“关键是”“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之类的具有唯一性特点的地方标记出来,准备对付选择题。把书中很条理的论述,比如:“首先,其次”,或者“第一,第二”之类的地方标记出来。注意只标记第一第二之类后面的第一句话即可,准备对付多选或者大题。再次,再读一遍红宝书,这次要仔细读,关键理解书中对一些问题是怎么论述的,理解即可。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就可以利用复习英语和专业课间隙的零碎时间快速翻红宝书,把里面的一些标记记牢靠,重要的是,记住关键词,比如某某产生的条件有三点:社会,经济,政治。到最后最快的时候,1个小时就能把全书过一遍。考试前夜过一遍,第二天考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题目,你可以直接划答案,连想都不用想,这样的题目包括,多选的大部以及单选的全部。如果你想拿高分,还要做下面三个工作:第一是,理清楚每个小学科里面各章节的逻辑关系,比如,哲学,它按照本体论,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观之类展开。政经以货币展开(其他的记不清了),毛概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不同的革命建设时期,每个时期里分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统战之类,区别不同时期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比如在对小资,民资在不同时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邓论也是如此,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展开。在这些小学科内部,努力牵起一条线,目的在于帮助记忆,以及对付跨章节甚至跨学科出题。第二是,分析真题中大题的标准答案。我刚才说了,政治关键的是,选择题要准,这个准字,通过不断的翻红宝书,不断的看上面的标记,反复多次就能做到,而大题的美,意思就是,要让批卷老师看到我们的答案时,心里舒服,那就是,要让我们的答案,最大限度的接近标准答案。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标准答案,看它是怎么写的,看它的行文逻辑关系,甚至语言特点,分析几年,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制定答案是有套路的,我们只要按照套路,把能够作为采分点的内容单独成段,做到条理,书写工整,就没有问题。第三,拿出一点时间看看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里面一些原理性的东西要理解而且会应用。
在我即将结束今年真题预测百分百书稿时候,今晚国务院常务会议居然为我的书籍增加了砝码,破天荒研究诚信!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会议指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国发展进程中一次重要的会议,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会议对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了重点部署,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第三篇:考研政治总结
原十大模板
一、以实践为基础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原理 1.基础:人与自然的矛盾反映人的实践水平
①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方式和水平的反映。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注定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我国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以为限制生产轰动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现实的。但传统的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实践方式和水平已经不适应客观实际,必须根据新的情况改变我们的实践方式。2.原因:人与自然的矛盾源自实践方式不当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矛盾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造成的。在生产和生活中对于自然界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活动并不必然违背客观规律。关键是在人的活动中采取正确的活动方式,尽量的避免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3.方法:转变实践方式遵循自然规律 ③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自然界的活动属于物质运动,自然界的物质运动与社会性质的物质活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形式,都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实践活动的规律与物质运动的规律是一致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必然导致自然的报复,而遵循自然规律的实践则导致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4.意义:正确的实践方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
二、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原理 1.万事万物有联系
客观世界是整体(原理)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来奶昔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自身固有的总特征,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万事万物都统一于物质。但统一的物质世界绝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包含着数不清的层次和要素,它们之间持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这种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就是“联系”。联系实质上是物质世界统一性的体现。2.联系观点来分析 自然社会与经济(分析)
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三重制约,这三重制约是相互联系着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有联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有联系。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有可能带来环境生态压力。处理失当则恶性循环,导致生态失衡,从而造成三重困境,这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3.生态文明要推进 全面协调可持续(意义)
③人类走入三重困境的原因并不在于自然界,而在于人自身。
在经济和社会的关系上,只见经济效益,忽视社会发展,在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上,只见人类社会,忽视自然环境,使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失衡,无法保持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自然承载力的相互协调,走上一条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2014年考研备考大全哲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 找到了走入困境的原因,也就明确了摆脱困境的出路,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协调好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关系。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补:最美人物正能量 ①万事万物有联系相互作用鼓正气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是只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指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把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观点,需要在运动变化的多样性中看到总体的方向性,需要在事物的量变中看到质变。
要从“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中看到正能量传递,看到一个个最美盆景连接成最美风景,形成好人好报正效应,唱响中华民族正气歌。②新生事物不可拒社会进步势所趋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是指由世界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历史趋势。与旧事物相比,新事物在形式上更高级,内容上更丰富。新事物符合历史的前进方向。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先进社会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反映着社会进步的要求,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在社会变更发展时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得特别明显,对于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
三、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辩证认识的实质:方法论意义
万物有矛盾对立又统一二者性相反却是同根基只见一方面片面单打一二者皆把握具体做分析思维有规律 万能解难题
四、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推动事物发展原理
矛盾的基本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
a、双方统一,形成关系(从结构角度)b、相互吸取,相互利用(从机制角度)c、相互贯通,构成发展(从结果角度)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促进量变实现质变;同一斗争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相辅相成;补: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外因有作用 必经内因起
五、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普遍性 ——矛盾处处在,矛盾时时有矛盾特殊性 ——不同矛盾有差异
不同阶段有区别不同方面有特点解决形式有多种
六、两点论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①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矛盾之间分主次矛盾内部分方面②两点论重点论原理 一物有两点不可持一端两点抓重点不可等量观
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原理 ⑴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的必要性 感性有局限理性方全面 若要见本质飞跃必实现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既有可靠性,也有局限性。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它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全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要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⑵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的过程 现象引感觉反复生突变飞跃出理性本质脑中现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开始只是看到现象,事物的片面,在头脑中形成印象级这些印象间的大概的外部的联系,这是感性认识阶段,还不能形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某些东西会反复多次引起感觉和印象,这就会使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大脑中呈现出来。达到一定程度,认识就会发生一个突变,即飞跃,产生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现象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⑶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的条件
感性材料尽量获丰富真实感受多抽象思维充分用去粗取精来概括a、尽量获取理性材料 通过直接观察和亲身感受,接触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充分地获取丰富而真实的原始资料,在现象的重复中深化认识,吧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b、充分运用抽象思维
在获取大量丰富现象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取舍印证,对原始材料进行梳理概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入进行思维加工,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草能讲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八、整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梅兰芳题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总是难免的”? 人皆有过非圣贤矛盾存于主客间真理谬误皆认识主客相符来判断
任何人都有可能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在于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真理与谬误的联系在于它们都同样基于主管和客观的矛盾,二者的根本区别也全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符合就是真理,不符合就是谬误。2)梅兰芳为什么能“吧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真理谬误本同源范围调整可转换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在客观上,正确和错误,即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与错误,都是人的主观对客观的认识。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是范围或过程上的转化,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亦然。梅兰芳的表演违背客观实际导致了失误,而他随机应变,把“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通过这个调整,使主客观相违背转化为新的主客观相符合。
杰出主体非等闲败中取胜成经典梅兰芳败中取胜,“错成经典”的另一方面原因在于主题。错误转化为正确,谬误转化为真理是有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主体的条件。梅兰芳不是普通演员,而是京剧表演大师,深谙京剧艺术精髓,洞悉舞台表演规律,具有非同一般的主体水平,因此在出现失误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发挥出极为高超的主体能力。所以,不但可以化险为夷,而且能够败中取胜,“错成经典”,化腐朽为神奇。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失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自如应对开放性理论解答相一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由于主客观矛盾的普遍性,在认识和实践中错误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本身相伴而生,它们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错误可以向正确转化,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问题不在于是否出现错误和失败,而是在于怎样对待它。十八大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的主要内容((30条)肖秀荣
1.科学发展观新的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新的历史定位——————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最重要的就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彻了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了新的科学回答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3)科学发展观新的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新的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新的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指导思想。(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更加自觉四个更加自觉””: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更加自觉地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第一要义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核心立场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更加自觉地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根本方法根本方法。
(5)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阐述
(6)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7)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8)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实现途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行动指南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根本保障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最鲜明特色最鲜明特色。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复兴伟大复兴。
(10)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实践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时代特色。(1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八个坚持八个坚持))::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2)坚定坚定坚定““三个自信三个自信””:道路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八大简介十八大报告十八大观后感十八大思想汇报党代会制度
3.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13)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新的要求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对治国理政提出一系列新部署
(14)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5)“四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促进工业化促进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城镇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6)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四个着力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四个着力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四个着力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立足点
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17)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18)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9)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党委领导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2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是关系人民福祉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5.对党的建设作了新概括
(21)党的建设的主线党的建设的主线党的建设的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22)全党必须增强全党必须增强全党必须增强““四种意识四种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6.其它一其它一些重要的新提法些重要的新提法
(23)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24)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26)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关键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 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7)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 根本途径。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工促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关系。
(28)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29)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兼顾效率和公平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30)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给子孙
第四篇:考研政治重要会议总结.
规定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中心任务是开产工人运动。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上海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提出了群众路线。
3.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4.国民党一大
1924年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变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5.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课本未提及)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6.党的五大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通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反而对武汉公民政府抱有幻想。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7.八七会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8月7日,汉口召开。选出中央临时政治局,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
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解决了要不要继续革命和革谁的命的问题。转载请注明:http://blog.sina.com.cn/lxm1986918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星期的历史转折。8.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9.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0.古田会议: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11.遵义会议:第一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第二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P119)转载请注明:http://blog.sina.com.cn/lxm1986918
1935年1月,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2.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1935年12月,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批评党内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倾向。圆满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13.洛川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确定全面抗战路线。
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转
14.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议基本纠正王明右倾错误。15.国民参政会
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6.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1945年4月,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研究》是整风运动的重要成果,也是正逢运动结束的标志。
17.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18.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确立迅速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方针。
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外交的基本政策。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两个务必”的思想——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会议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体和政体、经济建设、民族政策、外交方面的问题。
《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政协一届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0.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21.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改变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另一种说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陈云在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政治建设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的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监督,扩大民主。
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1978年12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拉开。
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重新确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党的二代领导集体,创立邓小平理论。23.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确认“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解体,成立乡镇基层政权,将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24.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文革,分析原因。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5.党的十二大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到20 世纪末,GDP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6.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27.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8.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的政治体制)。
大会还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的战略部署。29.党的十四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十四大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党章。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选举了以江泽民为首的领导机构。31.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32.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3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3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东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谐社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35.中共十七大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大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1925.1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分析中国社会的各阶级状况及其在革命中的地位;划分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7.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19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1928年.11《井冈山的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1929.12《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指出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1930.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明确的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0.5《反对本本主义》
这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已经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的革命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状况”;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法;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出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1931.4《总政治部关于调整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提出“不做正确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1935.12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1935.1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充分说明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着重指出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
分析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且,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的动摇性、妥协性是由其软弱性决定的。
1936.12《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科学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系统说明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和战略战术。
1937.5《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指出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回答革命前途问题,指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是文章的“上篇”和“下篇”的关系。
1937.7《实践论》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两次飞跃),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整理性的唯一标准。
1937.8《矛盾论》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辨证关系原理;论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
1937.8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
制定出全面抗战路线。
1938.5《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分析了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阐明了积极防御理论;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1938.10《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首次使用“实事求是”的概念,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伟大历史任务。
1938.11《战争和战略问题》
指出战争和军队的重要性,提出注意研究军事问题。说明“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第五篇:2013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总结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否定之否定规律,必然和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矛盾对立统一,实践,认识,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综合历年真题:实践和认识考过,矛盾分析法考过,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考过,真题与谬误考过!
结合欧债危机和G20国峰会,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2】毛中特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党的建设、对外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建设中的社会管理!
综合历年真题:民生问题考过,政党制度考过,基本经济制度考过,新农村考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考过,社会保障考过,53年改造考过,抗日中的土地政策考过!其中,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制度、作风等内容,结合七一讲话,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结合入世和亚太经合组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社会管理为2012变动内容,内容丰富,多家涉及此点!
【3】史纲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几次革命战争(太、洋务、戊戌、辛亥、五
四)特点、失败的原因,国共合作,延安整风!
综合历年真题:10年考过建国,11年考过建党!
其中,辛亥革命结合辛亥革命100年大会,国共合作为2012修订内容,党结合七一讲话!
【4】思修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促进民族团结,人生观与人生环境,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网络秩序,择业与创业,社会主义法治!
综合历年真题:10年考过公共生活秩序,11年考过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其中,促进民族团结为2012唯一修订内容,还有就是大学生择业与创业应该不会涉及,毕竟研究生考试是面向社会的,不可能只对大学生出个题目!
【形势与世政】
综合各家之后,得出:综合国力的软实力竞争,中非,非传统安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
综合历年真题:2011考过了中国威胁论(应该包括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和谐世界 的点),所以这个不敢妄作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