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总结
天津的日子(小记)
2011年6月22日晚,怀着激动的心情大包小包的踏上了火车。随着火车的轰鸣声中,我们的天津之旅也正式开始。
夜已深,火车在夜色中飞驰。列车播音室已停止了播音,而我却久久未能入眠。激动、兴奋而又担忧。什么时候睡得已经不清了,只记得当时脑子里想了很多。幻想着如果能拿到一等奖以后会怎么样,没拿到奖又该怎么办。如果比赛的时候紧张导致出现失误又该如何去面对我的两个同伴„„
6月23日第二天,刚下火车心里呐喊着“天津我来了”,登上了去酒店的车子。今天是抽签的日子,将决定我们比赛的日程。抽签结果是晚上出来的,当时在608房间和各校领导之间开了个很长的会议知道了我们加工中心团队是后天也就是25号进行比赛。得知结果,我又无法入眠了。我们是两人一个房间的,洗完澡后我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因为还有一个室友是明天比赛的,虽然是下午,但是我还是没有去打扰他。躺着思考着后天比赛会不会有什么不利的因素,有利的方面又有哪些。后天比赛,我该注意些什么。
24日下午,那个室友出发去比赛了,领队老师让我在房间里面休息。一边祝愿着他能发挥好取得一个好成绩一边在房间里看着时钟慢慢的跳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晚,他比赛回来了。说比的不是太理想,同时也给我们带回来很多有利的信息。一些机床的加工的注意事项和软件的应用特点。这次数控大赛我们所用的是华中加工中心,虽然我们平时训练的是华中铣床,但是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25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今天是我们比赛的日子。早晨6点起床,洗漱后开始吃早餐然后出发时间卡的很紧。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天津机电学院。今天我们大部分人都要比赛。下车之后照相留恋,接着到指定地点报到,然后由领队的学生把我们带到赛场。接下来就是比赛的时间了,自我激励自己,要集中精神迎接着7个小时的挑战。
首先是由工艺员进行抽签,分配机床。然后由裁判长讲一些比赛的事项。接着就是比赛了。我们分配的是八号机床,机床有一些小故障,手动换刀有些毛病。开始了,首先检查刀具、机床,然后分配图纸。我们要加工的工件是一辆汽车的模型。刚开始拿到图纸就懵了一会,开始分析工艺,单单工艺就分析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还有一些软件的问题,总共浪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才开始加工。加工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太紧,情绪也比较急躁,我们之间的交流没有做好。工件做的不是十分的理想。而且比赛所用的一部分刀具不是我们日常训练所用的,所以没有去选择。导致加工效率偏低。7个小时还没有察觉就过去了,我们交了自己的工件同学说笑我们把汽车做成了坦克。挡时情绪十分低迷。领队的老师就在窗外看着我们交工件,我从他的眼里看到了一丝失落。但是他还安慰我们是他自己没有做好,没有正确的引导我们。在这里我想对您说“戴老师,谢谢您!” 26日白天,忘记昨天吧。忘记这次“失败”。所有参赛队员们,我们自己组织了一起出去逛逛。去了天津鼓楼街。天津有几大特色,天津的麻花、泥人张、还有狗不理包子都很有名。逛到了下午四点,去参加闭幕式的时间。大概7点到指定地点“八一礼堂”。刚上车的时候天津机电学院的领队老师,把我们加工中心和数维的几名同学单独的点名上了另一辆车。车子行驶在路上,万念俱灰。真的失败了吗?因为比赛的时候没有发挥好,而且数维的同学也说比的不是十分理想。所以当时就认为自己真的失败了。那是一种绝望。进了八一礼堂,领队直接把我们安排到了前几排。而那几名我们认为能拿奖的做在左侧,十分的疑惑,继而兴奋,难道我们没有失败?一连串裹脚布般长的演讲完毕,接而到了颁奖的时刻了。领队的老师让我们排成一队上台领奖,在台下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是三等奖,并且只有每个奖项的第一名才能领奖。有点懊悔,和二等奖失之交臂。但也满足了,从没有奖到获奖巨大的差距。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批上台领奖,和国家领导人、总裁判长和各个赞助企业的代表人握手然后颁发奖杯。拿着奖杯照相的那一刻心情无比的激动,沉重的奖杯,那枯木重生般的幸福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27日早晨,比来时更多的行李,带着一份满足踏上了回程。
2011年7月9日星期六 您的学生——李扬
第二篇: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总结
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
总结
一、大赛简介和参赛回顾
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是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工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全国性比赛。数控大赛每二年举办一次,今年为第二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内共有20支代表队共计500余名师生参赛。
今年是大学首次组队代表兵团参赛,所以在我校于5月20日正式收到通知后,机电学院与高职学院立即进行了参赛队员的甄选工作。选拔根据学习成绩、理论知识结构、实操技能、心理素质和体能各个方面综合展开,经过两轮遴选,陈虎等5名同学和机电学院王磊等3名教师最终组成兵团代表队,参加大赛教师组和学生组的全部三个工种: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的竞赛。参赛队员放弃了暑假休息,进行了专业集训。由于此次参赛队员皆为大一同学,仅仅学习过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工程力学等数控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尚未涉及到核心技术,而且连真正的数控机床都没有亲自接触过,所以集训的工作量相当大、相当急。同学们在专业教师的细心指导下,复习加深了有关公差配合、零件读图的内容,学习了比赛必须的加工工艺、钢的热处理、应用软件系统、仿真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发扬不怕苦、不喊累的顽强钻研精神,像机器一样不知疲倦地有规律地运转着,上午进行实操训练,下午又是4个小时的上机操作,晚上还要学习加工理论。同学们带着饱满的热情,虚心学习的心态,于10月20日出发赴京参赛,22日顺利抵京,共比赛七天,后于28日安全返校报到。其中的多场实操比赛都持续了七八个小时,中间不吃饭、不休息。
二、参赛收获
1、通过参加全国性的高水平比赛,师生拓宽了眼界,开阔了思想,磨练了实战经验。尤其是通过与全国高职数控专业的技术尖子的同台竞技,普遍产生了
危机感,寻找到了今后学习的巨大动力,明确了进取方向,激发了同学们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同学们憋足了干劲,发誓以此次比赛为新的起点,努力攀登新高峰。
2、通过几天的紧张比赛和参加学术交流会,同学们在与顶尖级的专家、裁判的互动中,深受教育,学到很多有益的实操技术和课本之外的实用绝活,了解到了数控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同学们普遍感到受益非浅,长进较大。
3、通过比赛,同学们真正接触到了我国尖端的数控设备,并在比赛中迅速摸索、熟悉了高科技装备的操作技能,缩小了与发达地区高水平同学的差距。同学们十分兴奋,感到机会难得。同学们以大赛为交流平台,也确实认识到数控事业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光明前途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坚定了专业信念,同学们普遍形成了“技能成就人生,学习创造未来”的共识。
4、通过比赛,同学们发扬不怕吃苦,勇于钻研的顽强作风,充分展示了兵团高职事业蓬勃发展的风采,宣传了石河子大学,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同学们注重在比赛间隙与其他地区选手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不但带回了远方的友谊,而且还带回了很多高质量的有用信息,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对与内地参赛选手差距的分析
(一)客观因素
由于我校的高职教育是依托大学优势教育资源展开的,所以带有明显的本科教学的痕迹。而内地大多数高职院校为独立设置,且有相当数量的是新近从中专升格为高职学院的,所以在教学计划制定、师资建设、实习制度方面有重大差异,表现如下:
1、教学计划的差异:内地高职学院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紧紧围绕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展开,跟本科的学科教育从根本上区分开来,加强了针对性与实效性。其次,他们把教学课时的大部分重点划分给专业课,突出实用。比如与实操有直接关系的公差,这一部分我们是安排的三天时间就讲授完毕,而内地院校则是整整一本书作教材用了一个学期在教学。诸如此类的情况较多,我们把相当
重要的纯专业内容夹杂在其他科目里一笔带过了,没有像他们那样高度重视。再次,内地院校十分注重高职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与实操课的教学时数比例接近一比一。熟能生巧,因此内地选手能在规定时间能轻松完成比赛任务,而我们则感到时间远远不够用。
2、师资的不同:由于我校为重点建设的本科院校,因此在师资引进时,重点考虑的文凭和学科研究能力,忽视了专业技能与工作经验,虽然有硕士研究生教师,但与内地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相比,优缺点在高职层次上分明可见。尤其可贵的是内地高职院校的好多教师实际上就是工作十数年的普通技师和工程师,他们具有国家颁发的专业领域的职业执照,业务熟练、经验老道,讲授突出实际,示范一步到位。学校对他们的考核不在于科研或发表学术文章,只注重教师的实操水平,因此教师能有充裕的精力和动力钻研数控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实际的应用问题。
3、实践环境的不同:由于内地经济活跃,改革开放时间较长,市场培育较为完善,因此内地多数高职院校的实习基地就是与生产企业联营的加工工厂,他们对外接活有实际的生产任务,因此大为欢迎、鼓励高职生到工厂实习工作,工厂也有固定利润用于教学实践环节和设备的更新,学生也能不出校门就可以了解到市场的真实需求和发展趋势。校企之间建立着牢固的良性互动互惠机制,这样内地高职生在实习时可以接触到市场上最新的数控机床设备和难得的市场信息反馈。而我们实习工厂业务单一,紧靠大学投资当然就没有能力更新设备,也不可能紧跟市场发展前进,也缺乏动力引进师资聘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到目前为止我校使用的还是老式的教学型机床,功能不全,加工精度低;而内地普遍使用的都是第二代生产型机床,而且正在进行数控设备的升级换代。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与我校作比较,他们有华中数控车床28台,发那科6台,西门子6台;华中数控铣床4台,发那科1台,西门子1台;华中数控加工中心6台,发那科1台,另外尚有980台各型较老的数控台。我校目前仅有华中数控车床2台,数控铣床1台,加工中心1台。其次,我们没能象内地学生如此方便地进入工厂实习工作,了解第一线生产力最新的发展状况,很多设备与软件都没有接触过,比赛中应用的高级设备多为现学现用,差距自然难免。
(二)主观因素
通过交流我们得知,我校的高职学生入校的录取成绩远远高于内地一
般的高职院校,超出了国家录取分数线很多。按理来说,我们高职生的智力水平和基础应在内地选手之上,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为什么能力反而甘居人后?经赛后师生冷静思考,客观分析,问题根结在于我们的高职生在入校后骄傲了起来,在自由宽松的美好环境中逐渐地自由散漫起来,懒惰情绪日益滋长,精神萎靡不振,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丢弃了严格的自我约束观念。
正是基于上述主观因素,同学们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和实习中,在对待自身学习、成材这样的大事上等靠思想严重,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更没有战胜困难、解决实际难题、不断前进的方法。凡事都等学校安排,靠老师来讲解,出现问题一概归咎于学校,只会怨天尤人,不会有效地利用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举同学们的现实例子来说,本学期在上数控专业的基础专业课——机械装备时,虽然没人旷课,但很多同学坐在教室里却心不在焉,要么是打瞌睡在睡觉,要么是做怪样,没有认真听课,更没有进行良好的师生教学互动。如此这般,如何能学好、学透、学扎实?这其不是让老师枉费心血?试想若将内地高职院校那样繁重的课时教学计划安排给我们,又有几人能吃得消?受得了这样的苦?若按内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相当的同学都会面临因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节奏,适应不了高强度的学习而被开除学籍的境遇。以同学目前的精神状态,即使是大学投入巨资建成了与内地同等水平规模的加工中心,对学生自由开放,又有几人能自觉牺牲文娱休息时间去刻苦钻研技能?若大家都像目前这般状况学习而不警醒,那校方做再大努力和投入也是白费。还好,我们中间还是有相当多的同学在奋力拼搏,如朱运鹏同学感觉到公差的重要性,他就自觉地去大学图书馆借阅了相关辅导书籍进行自学,缩小了与内地的差距;务孟胜同学对电脑有爱好,他就能结合专业特点,自学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这些同学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为我们弥补差距、奋力赶超找到了一条适合实际、切实可行的道路和方法。
四、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
同学们经过交流和思考,一致认为: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差距却不去奋起直追。同学们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和参赛感悟,归纳出以下四点努力方向:
1、坚定专业思想,认清客观现实,丢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抛弃等靠的消极思想,从思想意识上高度紧张起来,重视学习,要有充足的信心靠自身的努力来应对困难。
2、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这样基本环节,加强师生教学互动,用心学习,潜心钻研,为今后数控实操技能的突飞猛进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3、有效利用大学优质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学院开放的机房),加快个人知识结构的更新,开拓眼界,与时俱进。
4、联合有志同学组成一个固定的、小规模的学习核心小组,自主开展学习研讨,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加工工艺、热处理、公差等理论的讨论研究;二是对数控应用软件与仿真系统的理解学习,提升编程技巧与速度,熟悉仿真系统的操作界面和功能;三是加工过程中粗加工余量与精加工误差的实操经验交流,提高操作的准确性,缩短加工耗时;四是通过网络和与内地选手的交流联系,关注、追踪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以学习小组为中心,最终带动整个班级数控专业水平的整体发展。
二OO六年十一月五
第三篇: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工作总结
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工作总结(摘编)
——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组委会
2006年12月1 9日,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在北京广东大厦举行了工作总结会议。大赛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宋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于清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学桐以及教育部、科技部、国防料工委和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技能竞赛处处长贾伟一主持,大赛承办单位和八家协办单位以及《机械工人》、《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社代表参加了会议。
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于2006年11月27日胜利闭幕,本次活动在大赛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竞赛继续采取了政府部门主办、社会力量参与、企业公益性支持的方式进行,是通过市场运作组织竞赛活动的再一次成功尝试。本次大赛在各赛区受到的重视程度、参赛规模、竞赛试题难度、选手水平和竞赛组织工作等方面都比上届大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品牌又一次得到广泛宣传和提升。下面对本次竞赛活动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从2006年5月份正式启动,历时7个月,全国31个省市区报名参赛,大赛设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工三个竞赛工种,分省级选拔赛和全国决赛两个阶段,全国各地企业、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有近20)5'人参加了省级选拔赛。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共计510人,比上届增长20%,其中职工组146人,教师组149人,学生组215人。决赛共计产生了15名冠军,有30名选手被劳动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6人向全国总工会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00人晋升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职业资格,北京等六个赛区分别获得团体前三名,湖北等9个赛区获得最佳组织奖,80个选送单位获得突出贡献奖,组委会还评选出了3名最佳裁判员和2名最佳工作专家。
二、竞赛主要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
劳动保障部田成平部长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张小建副部长担任大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并出席了大赛开闭幕式活动,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全国总工会、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副部级领导担任大赛副主任;各地劳动保障厅局领导亲自担任赛区组委会主任,出席赛区各项活动,同时对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高起点、高标准
本届大赛以保持零件加工精度和相互配合精度为主要目标,大赛技术纲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决赛命题重点考核选手的工艺能力和产品质量意识,工件加工要素均来自实际生产中的典型产品特征。因此在考核重点、试题难度、工艺要求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较之第一届大赛都有大幅提高,从比赛现场和考试结果分析来看,参赛选手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注重技术工作环节,提高竞赛质量
本次竞赛活动将加强竞赛技术工作和提高竞赛质量为重点。在闭幕式上,邀请技术专家对竞赛活动进行技术点评,并就这次竞赛内容、技术特点、评判规则、成绩核定等环节做了全面的技术分析和评价。同时大赛组委会不仅邀请了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担任大赛评审专家组组长,还
邀请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等来自生产一线的数控高技能人才担任大赛裁判工作,使比赛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
(四)保密工作完善,确保比赛公开,公平、公正
大赛组委会极其重视试题和赛场的保密工作。大赛组委会与命题人员和赛场所在单位分别签署了保密协议。在全国决赛过程中,组委会对裁判员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切断了裁判员与外界的联系,保证了加工试题不会泄漏。同时组委会共准备实操试题6套,确保每天比赛一套试题。另外赛前由专人对零件先进行试加工,对图纸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调整,同时保证了每套试题难度系数相同。竞赛完成的试卷、图纸一并交由赛场档案室封存保管。决赛成绩的统计工作由专用软件完成,保证了统计工作的保密、迅速、完整、科学。
(五)组织高效、计划周密
2006年大赛承办单位都具备了相当的办赛经验,同时增加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使大赛的组织力量有所加强,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大赛组委会先后召开了3次工作会讨论研究大赛有关工作,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召开了近30次周例会,保障了大赛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各阶段的顺利进行。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本届大赛活动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邀请了《机械工人》和《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两家专业媒体作为大赛核心媒体加入具体承办工作,参与策划和实施宣传工作。组织编辑十期《赛事通讯》,发往各赛区、有关专家、企业、院校。并通过与有关网站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合作,中央电视台一套在黄金时间分别报道了全国决赛开幕式和闭幕式。组委会还编辑出版了《大赛会刊——指南篇》和《大赛会刊——咸果篇》。在全国决赛期间,大赛组委会还举办了“中国数控技能人才培养和数控技术发展论坛”活动,围绕我国数控技能人才如何培养、激励、使用和数控技术发展等各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引起了数控业内、相关部门及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七)合理安排赛程,确保后勤接待
本届大赛委托专业机构负责决赛期间活动策划和后勤接待方面工作,有力保证了赛事工作顺利完成。同时本届决赛赛程安排汲取了上届的经验,缩短了赛程,由第一届14天赛程缩减为8天,决赛开幕式安排在 8天当中,使整个赛程安排更加合理、科学、紧凑、有效。各赛区在京期间的时间和经费压缩到最低,减轻了各赛区的经济负担。
三,本次竞赛的积极作用
本次竞赛活动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的一次具体实践,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数控技术和技能的高潮,激励广大劳动者学习技术、钻研业务、不畏挑战,全面提升岗位技能,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一)对职业培训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次竞赛过程中,参赛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都针对各自特点组织了强化培训。许多院校还借大赛春风,加大经费投入,使数控专业建设和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更上一层楼。通过培训,选手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工艺水平。通过大赛的历练,选手们成为了企业和院校的技术骨干。
(二)进一步推进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技术、CAD/CAM软件和数控设备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的进程。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师资培训
第一届大赛结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加大了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国各地数控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水平提高。但是,师资水平的提高幅度要落后于数控设备等级的提高幅度。既具有丰富数控理论知识又掌握一定数控加工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仍然十分短缺,这将严重制约我国数控技能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质量。我们建议,应该大力开展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双师型师资培训,只有提高职业院校师资水平,才能保证教学和培训质量。
(二)产品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从考试结果分析看,教师组和学生组的加工工件形状做得很好,但是,在加工精度上远远不能满足图纸要求。这反映出质量意识淡薄。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职业院校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
回顾近一年的赛事活动,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达到了预期目的。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大赛的知名度,提升了大赛品牌。数控大赛对企业数控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拔,对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和学生培养乃至院校品牌提升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四篇: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软件应用竞赛总结
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工作专家组专家 杨伟群
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被誉为国家数控技能的奥林匹克竞赛,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在全国范围再次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通过本次竞赛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数控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的进程,同时大赛的竞赛过程和内容也引起了社会、企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针对大赛软件应用竞赛的过程和结果作一总结。
一、大赛出题思路及过程简介
从大的方面来讲,本次出题目标要求试题能够有效考核选手的以下三种软件应用技能:
(1)零件的设计造型:考评CAD应用能力和技能;
(2)零件的CAM编程:考评运用CAM工具进行自动编程的技能;
(3)零件的加工仿真(用于学生组):利用仿真技术来考评选手机床操作、工装刀具选用、程序调试、工参数设定等重要数控加工操作技能。
试题所能考核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1.指导出题的原则
国家数控加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工三个新的职业标准已于2005年颁布,所以出题要以职业标准内规定的职业技能分类和知识点分类为指导大纲,80%的考试内容必须和职业标准相符作为基本要求,另外由于大赛同时要具有选顶尖选手的要求,必须有20%的考试内容属于超纲的扩展要求。(1)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也就是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职业功能、技能要求、知识点分类。对于数控车工选手,出题的考核重点主要针对软件的应用技巧和使用流程,除了要掌握基本的CAD二维绘图技巧外,还要知道如何利用系统提供的车刀刀具库,选择车削专用功能、设置合理参数以及相应的车床后置处理、如何利用仿真软件(功能)来检查校验程序或加工工艺,有关数控车软件应用出题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数控车软件应用试题的基本要求
数控铣/加工中心部分软件应用试题,在难度上要比数控车大得多,其主要区别在于三维和二维上,零件的造型实际上属于设计范畴,但对于数控加工而言,零件造型应该称之为加工造型更为妥当,因为建模是为了进行图形编程,所以加工造型的构成包括线架(线框)、曲面、实体三种独立或混合图形方式,而设计造型主要使用实体模型,作为核心技能来讲,实体建模是最重要的,和曲面线架模型比,基于实体模型生成的加工程序是最可靠、最精确的,实体不像曲面造型那样可能出现空隙或重叠。而且现在的CAM技术还可做到将经过切削后的加工模型和设计模型进行比较从而使操作者避免加工出废品,考题的造型考核重点在于实体造型,但作为加工应用技巧而言,曲面和线架也非常有用,所以对于较为复杂的造型题目,需要用到实体/曲面/线架的混合造型。(2)扩展要求
这部分要考虑大赛对全国数控培训和应用的引领作用,CAD/CAM的技术进步较快等因素。对于应用CAM功能
来进行自动编程,重要的是要利用软件所独有的“自动”和“优化”功能,CAM软件是算法和工艺的统一,针对同一个零件,也许加工方式有多种选择,但有些是常用和基本的,有些是针对特定的工艺特点的特别方法,有些是针对基本方法的优化,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全部用到所有的功能,出题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常用和基本的方法,如等高加工、参数线加工、区域加工、轮廓加工和自动清根等实用而典型的自动编程方法应用。
对于学生选手而言,他们对工艺的感知和经验显然不如职工选手,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数控专业都已开始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应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所以大赛要求学生选手能利用仿真软件对给定零件的编程和操作进行验证。2.出题流程和题型
在职业标准的指导下收集出题素材,一般需要修改真实零件图纸使其适合考试的时间和范围,试题决定后还要分析考点和知识点覆盖率和对应的配分比例,最后要组卷和试做,本次大赛组委会委托了专业图文设计公司来设计试卷和答题卡,试卷完全是彩印的。
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的试题题型是统一的,包括单独造型(几何建模)题、造型+加工轨迹题、后置+加工仿真题型,有关出题流程和题型的层次如图2所示。
二、试题的评判分析
由于三维CAD/CAM以及仿真加工技术在国内应用的历史非常短暂,绝大部分学校都是在近三五年内开始教学应用的,没有具体成熟的判题经验可循,所以判题思路主要是基于命题小组平时的工作积累和开展全国技师培训试点工作所取得的经验成果,会有不完善的地方,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用户、软件公司和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努力才会不断改进。1.判分流程
选手必须同时递交软件操作后保存的电子文件和答题纸,裁判主要以电子文件数据和答题纸上的客观性试题答案为判评分据,答题纸上的加工参数记录为参考性评分,评分流程严格按照下列流程要求:对照图纸检查零件造型关键尺寸和形状→利用软件查询功能查询关键部位尺寸→按评分表扣分,在特征形状正确的前提下,允许造型零件局部可以有10%的尺寸误差(见图3)→查看每条轨迹,逐一仿真,主要判断有无过切和少切,进退刀点是否正确→查看参数表及对照答题纸上的加工参数表,发现不合理和错误的扣分→按评分表扣分,如果造型部分不对,相应的CAM加工轨迹也必定是错误的,所以造型错误超过80%,CAM加工轨迹不给分。
2.和第一届大赛相比本次出题的创新点
(1)简化了图纸,造型数据量减少,曲面复杂度降低,但技巧性增加。(2)灵活应用软件工具。如理论题中考到有关4轴加工孔位计算,而软件考题中也有类似题,但不能用手工计算。
(3)出现了模具加工相关的题型——分模和夹具。
(4)软件和工艺的结合更近。针对零件造型提出结构工艺性问题,如职工和教师组第二题要求完成从零件造型--分模—工装夹具设计--加工轨迹--加工仿真这一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选手不但要非常熟悉软件功能,还要能具有工装夹具的工艺设计知识。
(5)新IT技术的应用。国内首次出现利用仿真软件验证参数编程(宏程序)的考题。
三、统计与总体评价
软件应用竞赛共有5种型号的软件进入决赛,我国制造工程领域CAD/CAM产品优秀品牌的代表CAXA数控车/铣软件和职教优秀软件VNUC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则被大赛组委会选定为唯一推荐的软件平台,组委会在决赛现场对推荐软件提供全程技术支持,而使用其他型号的选手只能自带软件,自己安装,超过90%的选手选择CAXA软件进行比赛,见表1的统计。1.初步成绩统计 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和所选用的CAD/CAM软件统计见表3内容,图4表示了三个工种不同组别的竞赛平均成绩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组的软件应用总体水平较高,表5对比了各个组别的最高成绩,从中可以看出数控车的平均成绩和最高成绩均比较理想,但数控铣和加工中心成绩较低,主要是由于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的软件应用无论是广度和难度均远比数控车高得多。
2.当前具有普遍实用意义的几项重要软件应用能力
数控大赛为全国的数控培训指出了方向,也提示从业人员软件的应用能力将会影响到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需重点注意几项重要软件应用能力:(1)针对不同行业背景的软件应用能力
对于不同岗位的操作人员,软件应用要求不一样,模具行业对软件的掌握要求造型和加工功能全面强大,职业学校教师由于教学需要,一般对软件功能比较熟悉,操作熟练,但设计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欠缺,而来自军工行业的选手普遍具有较全面的CAD/CAM功底,他们具有软件应用和工艺解决的集成能力。(2)软件的灵活应用能力
图3所示的零件是数控铣/加工中心第一题,对于教师和职工组选手就要求利用软件的几何变换功能来计算3个圆周孔在带转台卧式机床上加工时坐标位置,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但大部分人没做出来,说明缺乏灵活应用技能。(3)仿真或编程验证能力
数控加工是一个自动过程,需要工艺人员事先确定加工过程的工艺流程。在制订流程的过程中,工艺人员不仅需要考虑各种加工工艺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干涉问题。
由于零件形状是空间三维形状,机床是几轴联动,在加工过程中,加工参数的选择是否合理、零件与机床干涉否、是否存在过切等现象既相互关联又各自遵循自己的变化规律。因此工艺人员难以以现有的分析计算手段优化工艺流程。所以必须给技术人员提供一套能分析、计算的可视化环境,能制定、优化工艺流程的辅助手段,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制造周期的目的。为此需要应用相对成熟的仿真技术对产品的数控加工过程进行真实加工前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尽快解决问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五篇:数控技能大赛经验分享
数控技能大赛经验分享
XXX,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大专文化。工作单位,XXXXX。2008年毕业于XXXXXX学院,数控专业。2008年3月进入XXX公司,从事普通车床操作。2008年08月通过竞聘转为数控车加工操作,期间兼职导轨磨床操作。2011年4月申请转为数控龙门镗铣床操作工。2011年9月竞聘到公司项目部成本组担任成本核算员。因个人对机加工较感兴趣,2012年7月经提交申请转回数控班组。2012年7月在数控龙门镗铣床工作至今。自进入公司以后,做到了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以工作为中心,走全面发展的道路,积极参加我司的各项活动,并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虽明白这条道路的艰辛,但我深信,凭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坚强的意志,一定能有所成就。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株洲市第二届电视技能大赛,首先感谢这次技能大赛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力的舞台。再次,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参赛机会。能取得第一的好成绩,离不开公司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栽培。感谢公司领导、同事们长期以来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是你们在我迷茫的时候,让我变得清醒;在我想要退缩、放弃的时候,让我有一直奋斗下去的决心和勇气。
这次大赛训练内容主要有:数控理论知识、“CAXA制造工程师”编程软件的熟练应用、数控机床的熟练操作、利用计算机软件与数控机床数据传输的应用。
初赛多以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目的是为检测参赛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筛选出理论过关的选手。理论知识主要是靠平时的累积,在这,我们常犯的错误是每到考试前一两天才临时突击下,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过眼云烟,考完就全忘了,原因在于,临考突击看的都是答案不是知识要点。考试即是检测知识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带着学习的心态去复习、去理解试题中的各个知识要点,对以后的考前复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数控中常考的一道题,根据材料中含碳量的多少判断是高碳钢还是低碳钢。我们只要记住两个分界点,含碳量0.021%~0.25%的为低碳钢,0.6%~2.11%的为高碳钢,它们之间的为中碳钢。这样不管题目怎么变,答题都不会错。在复习时同知识点的题目便可以忽略不看,减轻复习时的工作量。
从近几年的数控大赛来看,“CAXA制造工程师”编程软件也是每次大赛必考项目。这次大赛因平时编程软件练的太少,而“CAXA制造工程师”又是首次接触,训练过程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对软件的学习中。可以说制图编程软件的应用是我们公司数控工种的一大弱项,在日常工作中受工作条件的影响我们多以手工编程为主,缺少对制图编程软件的学习利用以及技术交流。我在公司担任成本核算员时曾去过两家委外供应商车间,他们的数控设备旁边都连接了一台计算机。记得有一家我们去的时候,有几个员工正围着一台计算机前在相互探讨着,屏幕上显示的是加工工件复杂的刀路,给别人的第一映像是,他们的员工技能水平好、学习氛围强。在这次技能大赛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CAXA制造工程师”编程软件的应用。我已将它代替了自己以往的手工编程,将它应用在了工作中。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用软件编程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软件自带了刀路模拟功能,可提前验证刀路正确与否,这避免了以往手工编程试制时的担心受怕,同时降低了加工试制过程中的次品率。建议公司能给部分数控设备配备计算机,用以加强我们数控工种的制图编程技能,提升我们的学术交流。
在大赛中不仅要能熟练的操作编程软件及数控机床,如何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与数控设备连接完成相互之间的数据传输也是一门学问。经分析比赛中用在线加工功能的效率要比普通传输方式快10%。而我们公司数控工种除参加过大赛的几人外,会使用数控在线加工技术的人几乎为零。
经初步统计,机加二事业部数控工种在岗人员共63人。其中在校接受过专业教学能独立编写简单程序的33人;转岗或新招对数控只具简单操作知识的30人。在专业技能上,能自主学习且会编写简单宏程序的18人;对数控技术有所专研,会熟练应用宏程序且能独立完成新产品试制的4人;能熟练使用CAXA/CAD制图软件的16人;会使用CAXA/CAM编程软件且用于生产的5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技能层级,开设相应的技能培训班,以增强数控工种在职员工们的技能水平。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难题,这些难题中有解决的有改进的,在这解决与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操作方法产生。曾有人说过:好的经验好的技术都是花了代价换来的。建议公司能建立一个技术经验交流平台或先进技术看板,让员工们可以把自己好的经验技术相互交流相互推广,有难题也可以发表出来,大家一同探讨。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市级大赛,通过这次比赛,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数控技能上不足的地方,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拓展了自己对数控行业的了解,让我认识到数控不只是应用在了机加工上,外面还有四轴机床、五轴机床,数控还可以用于刻字、雕刻、饰品制作、3D打印等。在这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我们应不断加强自己的技能水平,为公司今后发展一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