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和思考 修5篇

时间:2019-05-12 05:3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和思考 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和思考 修》。

第一篇: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和思考 修

党建调研月调研报告

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和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正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市第六次党代会进一步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部署了新任务。银城街道办地处德兴市中心城区,是重要的商业居住区,人口达到5万,人员构成较为复杂,社会管理难度较大。为此,银城街道党工委专门成立调研组,就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专题进行调研,进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银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情况

银城街道现有21个党支部,其中村改居党支部3个、农垦企业改制党支部1个、企业改制党支部1个、原纯居委会党支部5个,村党支部1个,机关企事业党支部8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2个,建有远程教育接收网点1个,现有党员625名(女性党员170名),其中机关企事业党员162名,村、社区党员463名。近年来银城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和丰富社区基层党建新思路、新载体和新途径,街道各级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得到增强,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1.社区党组织围绕经济抓党建成效比较明显。天门山居、彩虹桥居、凤仪门居党支部始终把在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通过政府各项帮扶政策鼓

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促进本居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作为开展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作为检验党建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进而主动把党建活动融汇于发展集体经济之中,促进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党建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3个村改居、1个农垦企业改制、1个企业改制中有3个居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比较扎实,党建经费投入有保障,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居两委班子在居民群众中的威信也较高。

2、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比较到位。各社区居党支部对组织关系在本支部的党员,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势政策教育,如在建党90周年之际,21个党支部分别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形式集中展开了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进一步增强了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使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制定支部工作职责、“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制度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使党员始终处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监督之下,确保了党员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停。

3、社区党组织直属党员政治和经济待遇较高。村改居党支部直属党员享有较高的政治待遇,能够充分行使知情权、民主权和监督权,多数党员的群众基础较扎实,在村民中享有一定的威望。由于(凤仪门、彩虹桥、天门山)3个村改居的经济基础相对比其他几个纯居委会要实,所以党组织活动经费有保障,党员也相应享有较好的经济待遇,如党员参加各种会议,可领取相应的误工补贴;在“七一”或其它重大节日,可经常性的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项组织生活。

4、社区党组织各类主题活动丰富多彩效果较好。在开展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中,彩虹桥居、吊钟村党支部精心组织,认真部署,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作,以“推动发展强堡垒、爱岗敬业当先锋”为主题活动,着力实施“三大工程”(“素质提升”工程、“身份亮牌”工程、“先锋模范”工程);凤仪门居、新南居、胜利亭居党支部在“三项创建”活动中,不断增强居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把居党支部建成真正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建设;天门山居党支部为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作用,开展“一人一职”活动。针对离退休党员的身体状况、特长和社区的实际,设立了“党的政策宣传员、青少年教育辅导员、群众工作联络员、环境卫生督导员、民调工作协调员、计划生育信息员、护巷护楼治保员、党风建设监督员”八个岗位。组织开展“一人一岗”、“一人一职”的活动。让广大离退休党员主动担任一项社会性、公益性的工作,发挥他们的余热,使之老有所为。发挥党员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共产党员“一面红旗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

5、社区党组织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发挥社区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水绿桥居、肯堂山居、银泉居、武安路居、岁寒山居5个纯居委会党支部分别与辖区内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四联”活动(党员教育联办、思想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文明小区联建);推行“五个必访”制度即“新进党员必访、新迁居民必访、外来居住户必访、向社区求助的居民必访、居民有突发事必访”;抓便民服务站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建好社区警务站,维护社区稳定,发

挥在职党员作用,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活动,每年组织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定期开展3次以上“敬业在岗位、奉献在社区”立足社区、深入家庭,积极推进“政策、科技、法制、文化、健康、美德”六进社区,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功能齐全的优质社会服务。

二、银城街道社区党建的问题和不足

社区党建的提出,是党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创新,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目前我街道各社区居委会干部素质,在认识和能力上还难以做到同社区党建的目标定位、形式架构相对接,导致社区党建工作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任务、性质模糊,社区党建工作缺乏横向协调力度。由于在职党员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管理监督的制度尚未建立,在职党员的“单位党员意识”较强,“社区党员意识”较弱,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党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在职党员未到社区党支部登记报到,未在社区亮出党员身份在我市还是个普遍现象。目前银城5个街道性质居委会党支部管理的党员对象,是组织关系转入的“社会人”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部分流入党员,属直接管理对象,无间接管理对象。同时,因没有建立相应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机构,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党建,缺乏机制上的保障。

2、社区党员管理难,制约了党建活动的开展。近几年来,随着企业改制,征地拆迁,下岗党员和失地无业党员的日趋增多,党员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党员流动比增强的趋势,加大了党支部工作的难度。尤其是部分党员对

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不能保持一个正常态度和认识,为谋生计四处奔波,与社区居委会支部感情不深,联系不紧,社区党支部由于对他们的情况掌握不多,也很难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使他们成为事实上的“挂编”党员,造成社区党组织生活不太正常。

3、街道社区支部调控能力偏弱,社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目前,存在大量居住地、户籍关系、组织关系三者分离的党员。老城区5个街道社区对党员的管理只限于户籍在本社区、又无具体单位的党员,而对辖区内居住地、户籍关系、组织关系相分离的党员及辖区内的流动党员,在管理上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同时,5个社区所辖区域处于目前德兴市发展的老城区地段,随着城市化不断深化,社区必须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职能。但多数社区党支部对外协调能力较弱,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功能、整合社区力量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思考,以致党务政务工作游离于现代社区的管理规范之外。

4、社区干部综合素质、经费保障与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社区党建工作的高要求,迫切需要有高素质的社区党建工作者相匹配,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时还难以做到。我街道53名社区干部的平均年龄42岁,文化层次也以高中、初中的居多。他们对党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深,理解能力上有差距,思想观念保守、工作方法陈旧,尤其是在系统性安排党务和行政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的经费保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投入。目前市、街道、居三级投入经费加起来,也只是维持低标准的社区专职干部的“人头费”,开展规范管理的社区党建活动,常显不足。街道社区

功能用房少,缺乏规范的党建活动场所。社区干部的待遇比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热情。

三、加强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对策思考 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和办法。银城街道党工委在深入调研、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下五个方面建议:

1、健全社区党建机制,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一是建立组织载体。在老城区社区整合的基础上,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建议市委成立银城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银城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机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听取意见,研究落实涉及社区的重大问题,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同时建立驻社区单位在职党员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管理监督的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建立工作载体。以辖区内各单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出发点,开展“结对共建”、“志愿者服务”、“党群共建文明社区”等活动。三是建立物质载体。针对社区党建任务繁重与物质条件不足的矛盾,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求助中心、社区培训中心等社区党建新型的物质载体。

2、改进党员教育方式,构建分类管理格局。通过对社区内党员全面调查摸底,根据社区党员的年龄、职业等不同特点,把社区党员分为老龄党员、失业困难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和个体工商户党员五类,结合他们的活动规律和需要,理顺关系,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对老龄党员实行送教育、送服务“双送”上门,促使老党员发挥余热,为社区建设出

谋划策;在失业困难党员中开展带头就业、带领失业困难职工再就业“双带”活动,加强对失业困难党员的教育管理;对流动党员采取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外出工作、生活等情况,党组织定期向流动党员传达党内政策、家乡重大决策和事件等情况的“双向联系”;对在职党员采取八小时以内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八小时以外由社区党组织监督的“双重管理”模式;对个体工商户党员采取由个体协会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办法,解决社区各类党员管理中的难题。不断增强党员的社区意识,改善辖区内党群关系。

3、加强思想观念引导,增强群众社区意识。一是改变村改居农民狭隘的小农意识,通过各种学习、宣传活动,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综合素养。拓宽他们与居民的交流渠道,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二是改变立户建房居民和暂住人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通过邀请他们参加社区文体性、公益性活动、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组织社区单位为他们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切实感受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激发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各项管理。三是加强与辖区内各单位的沟通协调。主动与他们通报情况,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协商议事,争取单位党组织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和配合,逐渐形成社区利益共同体。

4、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强化社区班子建设。一是提高新组建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打破地域行业界限,从辖区企业能人、优秀大学生中选派,向社会选人,扭转社区干部队伍老化和素质不高的的被动局面。二是增强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支部班子成员必须全面熟悉社区的各项职能,加强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含义的理解;党支部要以实

际行动在群众中形成一种威信、一种号召力、一种驱动力,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党建工作氛围。三是社区后备力量人才库建设。注意在热心社区工作、素质较好、年纪较轻的居民以及有发展前途的待业青年中,选准对象加以教育培养,不断为社区党支部输送新鲜血液。

5、创新社区社会管理,着力推进“四个强化”。一是强化对社区党建体制性问题的探索。进一步地加大探索和实践力度,强化各级属地管理理念,给予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相同地位,在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上保证社区党建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二是强化社区党建的共建意识和共建氛围。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驻区单位的共建意识,把社区的所有单位及党员动员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显示出社区党组织强大的生命力。三是强化社区党建的创新活力,探索社区党建中的社会化工作方法。建立社区和各单位组织之间的平等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形成地位平等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党建共抓、难题共解、大事共商、利益共享的协同共进局面。四是强化社区党建工作的支撑和保障。建立社区一体化的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的同时,还要采取以政府主导为主的方式,解决好社区党组织所需的场地、人员、经费等保障问题。在阵地建设方面,要通过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中心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区域内各类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的作用,免费向社区各类组织和人员开放;在人员保障方面,要通过下派兼职、公开招聘等形式,落实社区党建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在经费保障方面,要按照财政分级统筹以及区域内单位自愿筹集相结合的办法予以解决。

第二篇:结构耦合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

结构耦合: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

【内容提要】 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把握好基层党组织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中的角色定位、准确定位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对于和谐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文章梳理了建国后至今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中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过程,提出了新形势下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与党执政理念创新的结构耦合,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各类政治、社会资源有机整合的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新格局。

【关 键 词】基层党建 社会管理主体 多元化 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社会基层治理主体日渐多元化,主要包括了政党、政府、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等。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厘清多元背景下社会管理的科学概念,准确定位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把握好基层党组织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中的角色定位,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对于和谐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社会管理”理念与党执政理念创新实现耦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管理”的概念,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概念。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1年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发表了关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讲话,他指出,“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基层,基层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做细了,做到位了,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说明新时期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群众及各种新社会组织,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领导和管理,以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的良性、科学、和谐发展。社会管理理念的提出是党和政府用以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从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从概念上看,社会管理是指由政党、政府、社会团体、社会机构等社会多元管理主体要素按照某种特定规则参与合作,共同管理公共事业,以追求最大化的管理效能,使社会运转科学、合理、有效,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中,党和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在社会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三部门、各种市场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广大公众起着协同和参与的作用,从而使社会组织在高度自律和有序的状态下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化解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良性目标。

首先,新形势新背景下对基层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提出新要求。当前,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快速推进,既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经济社会转型对基层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提出新要求。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经济、社会、政治乃至文化层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转型期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落后了,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群体性事件不断,社会的管理已经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很多地方与现实需求脱节,所以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二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对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提出新要求。当前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逐渐从单位制结构转向社区制结构转变,社会管理主体渐趋多元化,主要包括了政党、政府、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等。这对于以传统的以单位组织为党的社会根基的我党来说,党的工作很难再单纯依靠原来组织的手段、行政的方式有效地整合社会。三是社会结构模式的多样化对基层社会管理载体的创新提出新要求。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原有的单位组织管理网络被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往往要直接面对分散的个人,社会治理成本大大增加,社会事务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和社会问题自下而上的解决都受到一定阻碍,在部分地区和某些环节,在管理的载体上出现真空或覆盖不全面的管理缺失现象。四是社会转型的长期复杂化对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出新要求。社会转型带来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社会利益的分化和重构,使得传统的政府和社会管理手段单一的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增强党的社会基础和基层社会的发展活力。五是公共需求的多样差异化对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提出新要求。由于各利益主体价值取向不同,公共需求的呈现多样差异化的状态。如何整合不同利益群体,引领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需要有方法和载体的创新,需要政党与社会相互调适,基层党组织与社会自身的结构相互耦合,以保障基层社会的良性、稳定的转型和基层党组织对于基层社会的有效领导和整合。基层党组织针对这些新形势新背景,也逐步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调整。

其次,加强社会管理对基层党建创新提出新要求。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新形势新背景对社会管理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同样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对党组织转变工作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二是对党组织改进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现代社会管理服务人、尊重人的特点,要求从控制性管理,更多地变为协商式、服务式管理;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的、道德的手段实施管理;从传统封闭式管理变为更多地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及时化、便捷化、开放透明的管理。三是对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提出了新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人员的频繁流动,使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出现“真空”地带,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探索创新组织设置模式,不断扩大覆盖面。四是对基层党员干部社会管理能力和作风提出了新要求。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社会矛盾的复杂化,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应对复杂矛盾、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五是对党组织统筹运用社会资源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不仅要发挥政法、民政、劳动、教育、卫生等职能部门作用,更要引导群团组织、中介组织、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党组织不断增强凝聚力,充分整合运用各类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第三,新时期“社会管理”理念与党执政理念创新实现耦合。党的执政理念是指执政党执掌政权的宗旨、价值取向、治国方略、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社会力量配置以及在执政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党自身建设等观点的总和[1]。执政党执政理念关系到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改善、执政能力的提高、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执政基础的巩固。面对社会转型特殊背景下政治统治方面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党的执政理念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要求,逐渐实现执政理念的创新。改革开放前,我国党政机构是基层社会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党和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政治与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实现了对社会高度整合;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社会分化加快,整个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在不断产生和积累,旧的社会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面临的种种新事物和新挑战,基层党组织和政府不能继续通过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有效地实现整个社会体系的整合而导致体系整合能力下降,“大一统”的社会整合体系在基层出现“梗阻”,从而造成社会管理成本的上升和管理的无力、滞后或被动现象。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公共事务纷繁复杂性,加上政府自身难以逾越的低效屏障,民间社会力量不断崛起,社会管理主体走向多元化成了必然的趋势,客观上形成了对政府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功能的诉求,新的公共管理模式逐渐由传统公共行政转向现代公共管理的变革,即公共管理的主体应不仅局限于政府,还应包括居于特殊地位的执政党和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公共组织,亦即第三部门[2]。其中,政府作为管理公共事务的核心成分虽然还是公共管理的核心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但却不再是唯一承担公共管理责任的组织,而市场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等以其自身的特质和各自的优势分别承担起了社会管理的相关职能,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愈益积极的作用。在多元化主体之间,必然要求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有效合作。

社会转型期提出社会管理理念与党执政理念创新的耦合,其实质是政党与社会的调适,即政党在价值宗旨、组织机构以及制度规范等层面与社会现实和社会诉求的相互协调和契合。党和政府掌握着管理国家与社会的公共事务的公共权力,必须坚持政府作为最大的社会管理主体的权威地位和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但党和政府应逐渐转变执政理念,调整自己管理方式和领导途径,以公共管理主体的身份,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参与到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当中。党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管理有着很强的共性。一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对象上的重合性。作为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组织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渗透于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中,对各种社会管理服务资源有较强的整合能力和便利条件,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进步。二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方式上的互补性。“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根本性工作。社会工作中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有使用价值的借鉴;而我党有做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当前基层党组织继续发挥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领导作用,二者有很强的互补性。三是党的基层执政与社会管理存在着工作内容上的一致性。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全面性的大问题,而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组织力,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作用,实现二者的吻合,使工作于不同岗位的党员在社会管理服务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基层党建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理顺和调试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社会的关系,实现二者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结构耦合,即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的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强化基层党建的创新,并能够进一步展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这两者结合、竞合、互动的关系。构建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是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二、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角色定位的历史演进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根据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的互动关系来看,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制度沿革以及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角色地位的演进进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从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一元治理格局。这段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是党领导下“国家主导的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执政党和政府是唯一的社会管理主体,国家成为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全能国家”,所有权力集中于唯一的权力机构。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党和政府作为唯一的治理主体不仅管理着国家的政治和行政事务,也管理着全部社会事务和经济事务,直接导致政治上的专权和管理上的极端低效,社会缺乏结构和功能的分化而成为“总体性社会”,个人成为缺乏自主性只能被动服从的个体,牺牲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窒息了社会的创造活力,极大地扼杀人们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2年十六大召开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起步时期。这一时期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党和政府逐渐开始适度分离,党主要负政治领导责任,政府则主要负行政责任,政府率先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治理主体。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开始推行村民委员会制度,城镇逐渐推行居民自治制度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基层民主自治体系逐渐建立。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是发展经济,全能型政府之下的社会以及社会组织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对经济进行管理。这一时期,中国执政党的社会功能发挥重大的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社会服务向前发展。这一时期的社会组织发展受到的限制和控制较多,但仍然属于社会管理的对象,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有限的拾遗补缺的作用。

十六大至今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思路逐渐形成阶段。2002年十六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革:个体和私营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私人经济部门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阶层与新组织不断涌现,单位也不再是配置资源的唯一途径;民间组织管理从定期清理走向依法登记管理,获得很大发展;城市社区建设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程,农村村民自治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所有这些都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概念,从而明确了现代社会管理的领导体制。由此,“社会管理”概念也逐渐走进社会管理活动之中,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

三、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路径选择

社会管理是实现社会良性有序运行的基本手段和保证,也是一种政治过程[3]。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主体,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基层社会的各个层面的急剧转型,城市、农村以及各行各业和各领域不断发生关系重构和结构重组,这主要体现为基层社会的重新组织化。在社会重新组织化中不断涌现的新的组织化形式与基层党组织自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钩,新的组织化要求与党组织管理模式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首先,构建服务型政府,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和有效保证。一是明晰政府角色,从管制型政府的行政理念转变到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理念,树立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当前,社会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改善和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问题,不仅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更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4]。二是要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就需要在强化基层党组织有效形式监督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对政府的监督,要进一步加强中央、地方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加大社会力量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实现基层社会善治。三是要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伴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日益发展与成熟,改变了传统的全能政府控制基层社会的管理局面。这就要求基层政权的公民社会管理工作进行变革与创新,采取有效对策努力扩大公民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公民本位的精神实现政府再造,促进党和政府与公民间的良性互动。

其次,培育社会自主性,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当今社会管理主体多元运作的态势注定单一的某种力量无法完成基层社会管理重任。因此,培育和建设城镇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是发挥基层社会管理资源作用的重要途径。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核心在于培育社会多元主体力量,特别在培育其社会自主性的同时要给民间组织发展以足够的空间,给多元的社会利益以足够的保护。实现民间社会管理资源与党和国家管理资源的对接与互动,将会大大提高基层社会管理的实效。

再次,引入协商民主,建立健全公众政治参与的机制与平台。基于当前政党组织、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缺乏有效的互动的问题,强调引入协商民主,能够为基层自治注入新的活力,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实现群众需求表达和回应互动的动态型社会管理。协商民主指的是“为政治生活中的理性讨论提供基本空间的民主政府”[5]。协商民主既是一种治理形式,也是一种决策形式。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方面,必须更多地引入协商民主的方法,更加积极地探索协商民主的新形式、新路径,建立健全公众政治参与的机制与平台,使广大群众有足够的政治机制、渠道和平台来表达自己的利益愿望和意见,要借助这些政治参与机制、渠道和平台,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平等地进行讨论、协商求同,不断地以真正的公开、真诚的协商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进一步促进党和政府与公民间的良性互动。

最后,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方位服务型社会管理。随着当前社会管理要素日趋增多,难度不断增大,单靠传统手段已经难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因此,要充分认识并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手段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将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管理事务与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尚文.共产党执政理念论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5).[2]薛辉.浅析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政治学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2004,(4).[3]杨春寿、池巍巍.社会管理理论的若干问题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4]潘小娟,白少飞.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9,(2).[5]Maeve Cooke.Five Arguments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Political Studies, 2000, Vol 48, p947~969.

第三篇:社区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调查问卷

社区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调查问卷 各位党员: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活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去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8点意见。为进一步摸清现状,集中智慧,解放思想,促进发展,近期,新浦区将在全区范围内围绕对社区社会管理现状进行调研,诚邀您填写此问卷,请根据实际,如实填写。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您的年龄()

A、35岁以下B、36--45岁C、46--60岁D、60岁以上

2、您的职业()

A、党代表B、人大代表C、政协委员D、公务员 E、事业单位人员F、离退休人员G、企业人员

H、城镇居民I、进城务工人员J、其他(请填写)

3、您的文化程度()

A、初中以下B、高中或中专C、大专D、本科或以上

调查内容

1、您对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A、熟知B、了解C、听过D、没听过

2、您对当前社会管理现状的总体评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3、您认为我X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一方面()

A、提高党委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度,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B、提高党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

C、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强化党的领导

D、其他(请填写)

4、您认为党委和政府目前在对社区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最需要做的是()

A、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B、加大环卫设施和人力投入

C、改善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D、加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 E、完善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F、其他(请填写)

5、您的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工作人员与您有无良好的沟通()

A、非常好 B、还可以C、一般D、不沟通

6、您所在社区内的重大事项是否经过居民代表讨论后决定()

A、是 B、有时 C、基本没有D、根本见不到社区工作人员

7、您对社区党务居务公开的内容是否态度()

A、非常关注,因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B、偶尔关注,影响不大

C、不关注,无任何影响D、无所谓

8、您认为构建和谐社区最重要的因素在于()

A、社区组织B、社区就业C、社区服务D、社区自治 E、社区卫生F、社区风尚G、社区环境H、社区治安 I、其他(请填写)

9、您最希望所在社区应重点改善和强化的服务职能有()

A、办理政府委托的有关事宜B、组织文体活动

C、调节与物业、邻里的纠纷D、帮助居民提高卫生意识

E、提供就业和便民服务信息F、提供医疗咨询、安全巡逻服务 G、其他(请填写)

10、您认为当前社区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有()

A、基础设施薄弱 B、服务功能不健全C、人员配备不齐

D、队伍素质不高E 工作人员待遇偏低 F 工作经费不足

G 其他(请填写)

11、您认为当前提高我X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A、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对“两新”组织和部分社区党员缺乏吸引力

B、党建活动场所狭小,活动经费不足

C、党组织工作方式比较陈旧,活动载体老化

D、党组织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不高,对新知识新创新意识不强

E、其他(请填写)

12、您认为发挥社区党员积极作用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A、党员队伍老化、缺乏新生力量

B、离退休和流动党员相对较多、较分散,不便于管理

C、党员忙于社会经济活动,难以确保参与组织生活时间

D、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缺乏向心力,不愿意参与社区工作

E、其他(请填写)

13、您认为提高社区建设水平,迫切需要动员的资源有()

A、市级机关、高校、企业等社区驻区单位B、结对的区级机关单位

C、群众社会团体D、社区无职党员E、社区居民中的在职党员 F、涉及社区建设各项具体工作的上级职能部门

G、其他(请填写)

14、您身边的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的如何()

A、服务领域日益扩大B、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能力有所增强

C、发展速度日益加快D、没有感受到社会组织的作用

15、您认为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A、社会组织发展相对滞后

B、社会组织自身发展能力较弱

C、政府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面还不够

D、小政府大社会格局尚未形成,服务型政府尚在建设之中 E、优惠扶持政策缺失,影响了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

F、其他(请填写)

16、社区生活中,您是否愿意主动亮明党员身份()

A、非常愿意,我感到很光荣B、组织上有要求的情况下,愿意

C、不愿意,会影响个人生活D、无所谓

17、据您所知,在您所居住的社区党员主要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

A、治安巡逻B、环境保洁C、文化生活D、政策宣讲 E、资源协调F、医疗卫生G、其他(请填写)

18、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您是否愿意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集中

组织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A、非常支持,并可以鼓励和发动身边人

B、我本人没问题,会尽量参加

C、视情况而定

D、不愿意

19、您所在的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等平台作用发挥()

A、作用突出,便民利民

B、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但服务水平不够高,服务内容不够周到

C、有站(中心)无人,形同虚设

D、没有设立

20、您认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的重点在于()

A、逐步规范现有社区志愿服务站,健全基层组织服务网络

B、围绕社区建设和居民需要完善项目建设,形成科学化的项目框架

C、壮大志愿者队伍,推行规范化管理

D、探索新型活动组织方式,开展区域性的服务活动,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发挥作用

E、逐步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保障、奖励等长效机制

F、其他(请注明):感谢您的支持,您对社区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还有何意见建议(请填写,也可另附纸说明):

第四篇:加强基层党建 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党建 创新社会管理

以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为目标,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使基层党建创新与社会服务管理新有机融合起来。

第一,以换届选举为抓手,夯实社会管理基础。从严格换届程序、严肃换届纪律、严保换届质量上下功夫,选出作风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第二、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增强社会管理参与度。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积极性,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落到日常工作中来。

第三,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完善社会管理格局。选择一批思想觉悟高、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党员进行政策宣传、法律援助、创业培训等活动。然后是党员干部主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让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注的问题。

第四、进一步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方法,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通过推进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以开展网络党支部、党建QQ群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第五篇:以党建引领基层队伍建设

以党建引领基层队伍建设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兴,党就生机勃发;基础牢,党就坚如磐石。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严格按照落实党建要求,坚决做到听党指挥,履职尽责,成为党在基层的定盘星和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严格落实在党的领导下,以党建引领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严格落实好各项制度规定,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夯实基础、增强活力,不断焕发党内组织和党员的生命力,基层党建的战斗力才会永远强大,党的基础才会永远牢固,群众对党才会永远信任和拥护。

下载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和思考 修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社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和思考 修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管理5则范文

    加强基层党建 创新社会管理当前,我们正处于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城乡体制改革加快的新时期,社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多样化,对党的基......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再思考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

    关于党建引领基层创新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党建引领基层创新治理的调研报告根据《关于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集中学习研讨活动的方案》中关于开展“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致力打造自创自贸高地”大调研活动要求,近期......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与思考当前,我国正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问题。基层社会管理如何加强?如何走出新的路......

    以基层党建引领 创新社会管理 以农村水利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全市基层党建现场会)

    以基层党建引领 促社会管理创新 农村水利综合改革助力全镇脱贫攻坚 基层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化解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首道防线、应对突发事件的坚......

    以法治文化建设引领西部地区社会管理创新

    以法治文化建设引领西部地区社会管理创新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所在。社会自然需要管理,并且变动着的社会,管理更需......

    以信息化引领残疾人社会管理创新(杭州市)

    以信息化引领残疾人社会管理创新 ——以杭州市助残服务直通车为例 杭州市残联理事长 杨广发 (2011.4.15)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

    城市社区基层党建调研报告:以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近年来,湖南省xx市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从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风文明问题入手,深入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以党建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