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源中学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诸城学习心得体会
四棚联校 魏红岩
5月9日,我在诸城参加“山东省第二届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进现场研讨会”。置身龙源,我感受到了该校蕴含的浓厚文化气息和深厚文化底蕴,目睹了龙源教育者对工作的执着与勤勉,收获的不仅仅是龙源精神,而且还有满满的感动,更让我有着深刻体会的是龙源活力教学以及由活力教学所演绎出来的诸多精彩。
在龙源中学长长的课改长廊上,最吸引我的——活力课堂!课堂怎么“活”起来?当然还是要以生为本。通过两天的学习研讨,我发现龙源的“活力课堂”与我们联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太多异曲同工之处,比较之下,其“活力课堂”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此行也为今后的工作及我校教育发展提供了诸多可借鉴经验。
一、龙源学校的“四段一评”
研讨会上,诸城市教育局重点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教学模式,四段即:学、研、展、练。学:自主学习阶段,以掌握基本知识点,明确重点、难点;研:互助学习阶段,合作探究规律方法,形成能力;展:交流展示阶段,生生、师生之间智慧碰撞,提升转化。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并将评价融入到每个环节中,真正的让教师活了起来,学生活了起来,办法活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二、密州路的“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
密州路小学将习作教学理论系统化,为教师有效开展习作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在“读思议说”四步习作教学中,“读”的环节提倡将阅读实践的素材和生活实践的素材相结合,提炼出写作中用到的素材;“思”则通过筛选材料、提炼主题、构思结构、安排脉络方法让学生选材构思习作;“议”的环节主要是从写作方法上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提升习作的水平;“说”的环节从说选材立意、说设计提纲、说习作、说赏评四个方面让学生组织语言展开交流。四步习作教学的有效结合体现了习作读写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的理念,为学生提升习作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创设了良好的平台,非常值得引荐。
当然,单从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上来说是无法展现龙源学校“活力教学”主题的。学校制定的特色鲜明的“十五六”学习策略和“两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对“活力教学”的诠释。联系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相比之下,尽管也有不足之处,打造高效课堂困难重重,有一部分老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不到位,生搬教案,比着葫芦画瓢的事情常有发生,缺乏创新与探索的热情与经验。如对学困生,不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方法的指导缺失,教育耐心不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或一味倾向预设,不能以学定教;巩固练习的内容、形式单一等。如此种种,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且行且思,及时改进方法,将新课改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第二篇:龙源中学观摩学习报告
龙源中学观摩学习报告
2012年5月10日,在教委领导的组织带领下,有幸赴诸城市龙源学校现场观摩学习。一路上,听着赵主任滔滔不绝的为我们介绍龙源学校的一切,心里不禁暗想:这肯定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虽然天公有些不作美,出现了大雾天气,还曾一度找不到方向,但好事多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还是预期到达了目的地。
一、走进龙源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
进入龙源校园,满园绿色一下吸引住了我。我不由感叹道:“这哪里是校园,分明就是一座美丽的公园啊!”刘华兰校长及部分领导在校门口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几句寒暄过后,我们便在相关领导的引领下分成小学和初中两个组分别进行观摩学习。
龙源的校园实在太美了!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绿地绿树结合、高矮乔灌搭配、花木景色相容,让人置身其中仿佛感觉不到这里是学校,更像是休闲的好去处。我们穿过学校的走廊、花园,无论是门、窗、墙、廊,还是楼梯、柱子,甚至教室的横梁和路边的灯箱上,都有相关学科的知识点总结、有激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有诸城市历史名人图片、有古今中外的时代名人,更有许许多多小组合作的优秀个人的照片在校园里每个角落,让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关怀、感受到激励。
二、深入课堂感知快乐的高效课堂
龙源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过目不忘,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龙源学校的“四段一评”快乐课堂教学。
第一节我们听取了四年级一班曲增英老师的语文课。后来听任主任说今天听的所有课都是常态课,一丝“作秀”的痕迹都没有。一走进班级,发现教室里已经静静的坐着6、7位老师,他们正在那里听课、记笔记。通过了解得知他们是正常的教研活动,我想:这里每一位老师都可以称为名师了,还要这样的集体听课,这里的教研活动开展的的确是很扎实、很到位。接下来的四十分钟,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一文,切实感受到了“四段一评”快乐课堂的魅力所在。
1、“学”:老师借助多媒体出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学生根据本课目标和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这时我观察发现:所有学生都在认真读书,他们不时在书上写着什么,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2、“研”:十分钟过后,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阶段。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所有组员进入了各自角色,进入了忙碌又激烈的讨论、交流阶段。这时我发现在小组长的手中有一张“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表中有1、2、3、4四个学号,我知道这代表四个组员。后面记录着每个人的得分情况,我想:在他们心中这早已经是最熟悉不过的事情了。他们每个人分工明确,随时可以记录每位成员的得分情况,不用担心因为记录分数影响听课,这也正好解开了我的困惑。(因为来观摩前教委领导让我们把各自到龙源学校考察学习的具体打算报上去,其中一条我写的就是“我们课堂之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往往是走了形式,龙源学校是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主动性的?评价是否会影响到学生听课?”)
3、“展”:老师要求学生把聋哑青年的外貌和看鱼、画鱼的句子划下来。交流时,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他们根据各组情况推选了不同的代表,因为那代表着不同的加分。他们的交流是那样到位,见解又是那么独到,老师无需更多的提示、讲解,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我想:他们是这么训练有素,绝非一日之功。
4、“练”:这一环节老师根据本课训练重点进行了一个练笔。让学生置身其中抒发对聋哑青年的敬佩之情,写出本节课的所得所感所悟。
下课铃响了,老师快步走到教室右边的黑板前,原来是进行本节课加分情况统计。后来了解到这是贯穿全程的评价阶段。除了课堂上老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发言进行激励性评价外,每节课结束时还要对各组得分情况进行汇总,并张榜公布,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组长还要推荐本节课本组表现优秀的学生,然后老师进行卡片奖励。后来了解到,卡片奖励分A、B、C三个不同等级,每周依据卡片积累情况评选本周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的前两名可以分别推荐一名学习优秀学生或行为优秀学生,并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进行宣读并奖励。
第二节又听取了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令人震撼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跟老师配合得那么天衣无缝,无需老师过多的强调些什么,整节课是那么自然流畅,合作学习是那么井然有序,回答问题是那么踊跃、展示是那么落落大方,我不由得赞叹道:真是一堂精彩的课。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听到数学课。后来在午餐时得知,龙源老师的数学课同样精彩,小组合作学习同样是秩序井然,让人震撼。
三、精细管理铸就龙源的辉煌成绩
在龙源学校的课堂中,教师的的确确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那样到位,在所有的合作中,每位学生都那么忙而不乱,又是那么踊跃的展示自己,龙源的课堂是怎样达到现在的优秀程度?其良好的教研制度是怎么落实的„„?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课后与校长和教导主任进行了交流学习:关于集体备课、关于教研活动、关于教师考核、关于教师比赛„„我不得不佩服龙源龙源学校的管理一流,老师的教学热情高涨。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龙源学校设立了科学的制度,例如:“目标引领”的教师备课、固定的集体备课、上课制度、学生作业的“做、批、改、评”四条以及早读早诵、午读、晚练制度„„我想:是良好的制度和扎实的落实带来了龙源学校精彩的课堂和优异的成绩。
四、学习龙源在反思中探索前行
回想过去,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之路上,也有过许多与龙源相同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每天都在说高效课堂,都在谈小组合作学习,但与龙源的课堂教学相比差距甚远。
1、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实行的小组探究教学,学生们的讨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他们一直在等待接受别人已经归纳好的答案。我想这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原因一是基础比较差,没有跟上老师的授课速度;另一个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主动性,原因三可能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现象,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2、关于课堂评价机制。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有加减分制度,但这基本都是老师说的算,体现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可能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参照龙源学校的评价制度,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进行不断的改进,要放权给学生,创立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奖励机制。
3、关于教学效果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过分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练习,缺少当堂练习、检测。而龙源学校的课堂采用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加大了学生课堂书面训练,及时巩固了当堂课所学的知识,做到了堂堂清。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推这一形式,争取达到当堂学会、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一趟龙源之行,让我看到了我们课堂之上的不足,也看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转变理念,充实知识,积累智慧,不断提高自己、丰厚自己,是每位教师必须要做、必须努力做好的事情!在今后的课堂改革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大胆尝试,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看这个三角是直立的,还是平放的?
赴龙源学校考察学习报告
莱西市水集城西小学张代明
2012年5月10号,在教委领导的带领下,到诸城市龙源学校参观学习。进入龙源,我们欣赏着校园美景,感受着团结互助,学校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场的每个人无不为龙源学校领导的高远的眼光而喝彩,无不为他们工作作风和干劲而打动,无不为他们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而竖起拇指。
一、从细节入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刚进入学校,就被学校的文化特色深深的打动。校园文化特色丰富多彩,有育才、普法教育、书法艺术、科普教育、环保教育、体育知识文化长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心中有爱,目中有人”,龙源学校景色宜人,有含象征意义的柿子园、龙柏园、芙蓉园等,芍药园等胜景;他们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得都极其到位,真正做到了让每面墙壁会说话、让每株草木能劝学、让每块石头能激励学生斗志的目的。文化长廊、路牌展示、楼梯走廊,龙源学校充分利用每一处空间,从环境的小处着眼,将名言警句、优秀的文化、做人的准则、各科知识都搬入了学生的视线,从节俭、做人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做事,提升了道德情操,拓宽了知识视野,可谓润物细无声。置身校园中,人格,品德,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二、打造高效课堂,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最令人咂舌的是龙源学校的课堂教学,上午听了两节课,五年级一节数学课,三年级一节语文课,两节课的教学模式如出一辙,尤其是数学课,完全推行的是三十二字的教学流程
导学引领——自学课本——自学
小组交流——质疑问难——合作
展示点评——修改完善——展示
反馈练习——畅谈收获——反思
课堂上至始至终体现着平等合作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课堂中老师提供了导学提纲,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探讨;学生们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高、效果好。老师与学生交流,真诚自然、情感丰富,对学生各种不同的复杂的解法,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地进行评价,都是爱学生的真情流露。课堂上浓厚的学习氛围。龙源学校的课堂,每节课都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氛。课前,学生们自觉地预习本节要学习的知识,朗朗的读书声,传达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在参入,老师讲解时,教室悄然无声,专心致志,小组讨论时,他们神采飞扬,全身心投入。在平等对话,共同探究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使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体现了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准确到位的知识点拨。在这四节课中,老师们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精讲多练,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当堂课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掌握所学知识。恰当的时候,老师才进行点拨,解惑释疑。
3、精彩的师生互动。这四节课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师生提问的方式及对回答问题的评价上。课堂上师生互动非常自然,流畅,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新意,有启发性,出乎学生的意料,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找答案,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教师精心设计提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非常到位。
4、简便易行的奖励机制。他们的分组教学,每班共分几个小组,各组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安排座位,评选优秀者为组长。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对于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学生们踊跃举手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除了老师的口头表扬,还要组长做好记录,每回答一次加一分,小组真题表现最好的每人加计一分。在课堂的最后一分钟,由班长对本节课上各个小组及学生个人的表现进行点评,进行加分。这项奖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参与积极性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意识。
5、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但仅有兴趣是不够的,龙源中学的课堂,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探究方式的使用及老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在相互帮助下,学会学习,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力。
6、“堂堂清”巩固了学习效果。对所学知识的当堂检测,是龙源学校课堂教学步骤的第五步。讲课的老师都使用了导学提纲,在提纲的最后都印有知识检测,是对当堂课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与巩固,对检测情况要进行记录,老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从而保证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三、思考与感悟
1、师生互动需要加强。我们实行的小组探究教学,学生们的讨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他们一直在等待接受别人已经归纳好的答案。我想这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原因一是基础比较差,没有跟上老师的授课速度;另一个原因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主动性,原因三可能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现象,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2、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将进行加减分制度。参照龙源学校的评价制度,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进行不断的改进,要放权给学生,创立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奖励机制。
3、教学效果巩固还存在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过分关注学生的口头练习,缺少书面练习,使得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下课后大脑子真正记住的东西不多。而龙源学校的课堂采用导学提纲的教学模式,加大了学生课堂书面训练,及时巩固了当堂课所学的知识。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推广导学提纲的形式,争取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一趟龙源之行,我们收获颇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今后的课堂改革中,我们将取长补短,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习龙源学校这种从细节入手的教育方式,重视对学生人格品德的培养,课堂上发挥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将每一个学生都要装入心中,从做人与学习两个方面去教育学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用这种润无声的细节教育酿出一批又一批的英才。
在幻觉和现实之间:仔细看两个开口处,这种建筑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可能吗?试着盖住“幻觉”的上半部分,再仔细察看一遍,然后再盖住图的下半部分,有什么奇异的事吗?瑞士艺术家桑德罗.戴尔.普利特
创作了这种可能的画面,在错觉与现实之间可能会在某处发生。
第三篇:龙源中学学习体会
“齐鲁新课堂博览会”心得体会
行者
龙源中学占地130亩,校园不大,但是风景秀美如画,处处洋溢着浓郁龙源文化气息。走进校园,地上看不到一片纸屑,连路面都一尘不染。这不仅让人们感叹龙源中学的管理者的智慧和学生的生活习惯之好。踏着脚下的方砖条纹的幽径向前走,欣赏着路边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文化长廊,总有一种人在画中行的感觉。
5月13号上午,我有幸来到了龙源中学学习。不仅听到了各位专家的新课堂报告,也收获了来自北京清华附小名师韩东的作文展示课,北京师范附小陈延军语文展示课,还有乐陵实验小学边冬梅老师的汉字课,昌邑市奎聚街办奎聚小学辛庆伟老师的英语阅读课,还有诸城市龙源中学的古诗展示课等一系列的优质课。不仅丰富了我的教育理念,也提升我的课堂组织能力。专家就是专家,水平就是高。
第一个作报告的是刘花兰校长,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刘花兰校长,也是第一次听她的报告,却深深地被她的报告所吸引住了。主要是刘校长的讲座富有幽默感,有感召力。再者就是刘校长也是一位在一线工作的数学教师,有二十多年的高中教学工作经验。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刘校长是一位很富有有幽默感的老师,并且平易近人,她的报告不是单纯的龙源中学的教育理念,那样就显得枯燥无味了,听众也会很不情愿的去听。而刘校长是结合一个个实际的案例,这些案例或是她自己身边实际发生的,或是听课的时候听来的,每种理论在加上点儿教学案例,讲的是那么生动、那么的形象,吸引住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让你自觉不自觉得去听,而且听众听得入迷,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第二个作报告的是刘秀伟老师。讲的 “从意义到精神”,横跨一百多年的教学发展历程,从五步教学法到后现代课程,从行为课堂到意义课堂,深入浅出,把教育教学的理论发展演变历程做了详细的讲解。刘老师重点阐述了“精神课堂,中心脑一体”的学习理念。从中指出,中外文化的差异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倡导中国七千年的文化传统不能丢。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这也是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中国人的信仰是“修身、持家、知天下”的家国精神。自古以来,我们崇尚以家为重,有家有国,忠孝两全。我们注重感情,不拘小节,过的是一种精神生活。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要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去感动世界,去影响世界。感情和精神也必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学习是改变自己的,不是教育别人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些理论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感觉。教学智慧是生命的智慧,不是数量的智慧。从传承到创造,关注全面系统,无处不在的探究,到哪里去学习,到学生学习空间,一系列精神课堂的大数据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乐陵的边冬梅老师的汉字课,唤醒了二年级同学的求知欲望。“同学们,汉字浩如海,请你跟我来。”边老师和蔼的目光,悦耳的普通话,把同学们带到了知识的海洋。老师示范读,学生细心听,然后学生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帮助相互检查学习效果,教师指导检查。“我的展示完毕,谢谢大家!”过了一关又一关,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阵阵掌声,也为自己的小组赢得荣誉。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们忙得不亦乐乎。汉字课真的那么有趣吗?边老师的课堂启发,调动学生的技巧层出不穷,让听课的老师都叹为观止。
清华附小的韩冬老师作文课,语言风趣幽默。他讲了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光光溜溜,忽忽悠悠,不是葫芦不是瓢,那是什么?是两个和尚在洗澡。”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听完故事的感受,学生们各抒己见,褒贬不一。而且接下来韩老师的大气压力实验,又把学生的内心变化演绎到极致。学会折腾,孩子的心情就是这样富有变化的。学生表达可能有差异,老师要学会对学生思维的保护。实验过程的表达,教给学生“首先、再、然后、最后”等一系列词语,让学生懂得如何表示事情的先后顺序;从味觉、触觉、嗅觉、听觉让学生学会表达对“生气”的心情描写。我恍然大悟,学生真实的的感受,才是作文课所需要的素材。有修辞的技巧,才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专家的报告很精彩,也很前沿。专家指出要培养学生要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提到要抓“核心”问题,设计教学内容时,力避“面面俱到”,听了这句话很受启发,我在备课时总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肯定会“捡了芝麻,掉了西瓜”,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不能很好把握,只要书上提到的必然要讲,如果不讲就感觉学生就学不到了似的,有时,一节课中设计的面很广,可是重、难点却把握不好。这也是我太依赖于教材的缘故吧。
专家还提到,我们要超越“教材”,教材仅仅是学习资源的部分内容。听了老师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其实可以变个教法,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已经学得很好的学生来说就不用再教他们,直接运用就好了,而对于那些接受比较慢的学生在他们能够初步感知的情况下,再去教他们深入认识。这样在班里进行一个分层教学,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老师听了专家的报告之后,自感惭愧。很多时候在课堂上迫于需要,每当听到学生回答得与我所期望的不沾边,或回答得过于多时,我便会打住学生的回答了,甚至如果没有学生回答正确,还不等着学生思考我便急着自己来说了,现在想想那些行为确实不好,只是怕学生的耽搁浪费了上课时间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也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了。记得去年在参加“淄博市小学数学“教学写真”研讨会”上,就提出了“教师要克制住自己的嘴,有时候没有行动才是最好的行动。”那么老师要管住自己的嘴,就是要学会倾听学生啊,虽然我也尽量克制,但是到了课堂上,很多时候却真的做不到。并且我知道我的这些做法与现在提倡的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相悖的,我也知道“身教重于言教”这句话的含义,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儿却发现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以后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在尊重学生方面,专家老师说,我们教师要做到认真研读教材,真正的走进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是啊,要是真的能够做到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真正的走进学生,在备课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的话,相信我会很快的成长起来吧,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得更多一些,台北市日新国立小学校长邱馨仪老师带来了很多从台湾拍会来的照片,从这些照片及邱校长的报告中可以知道台湾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多不同之处,虽然看到台湾的小学教育是低效的,但却能够拥有如此先进的高科技产品,真的是值得我们思考啊。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采用的是使孩子经历过程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不足,努力做到更好。
第四篇:中学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中学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初一初二年级全体教师于 XX年4月21日上午带着激动、期盼的心情,带着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疑问赶赴杜郎口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虽然以前曾听去过杜郎口的老师讲过那里的情况,也曾从网上看过介绍杜郎口教学的情况,但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给我更多的思考和收获,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亲赴杜郎口中学实地考察的机会现在我就将这次参观学习后的感想作如下总结:
我听得最多的是展示课,在展示环节中,他们分组展示,相互交流讨论之后,所有同学凑到一起再听每个小组的代表的讲解,在这位同学讲完之后,其他同学可分别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方法,有的同学还会对他提出疑问,还有的同学在几位学生讲解后对他们的解题方法提出评价或总结规律。“学生是课堂的主宰,是学习的主体”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诠释。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犹如一篇好的散文,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由某一知识点串联出很多知识,发散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学生们上课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好像很散乱,但他们都围绕着学习目标而动,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老师们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他们创设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们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进入了学习的忘我境界,真正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真正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翻看他们老师的备课用的是8k 的活页纸,书写工整,项目全,且都用红蓝两色笔作了标记。预习提纲包括: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难点、预习过程、预习方法、拓展提升、学生突发问题的设想等由于教师备课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反思我个人的课堂教学,虽然也试着把新课改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做过一些尝试,但是仍摆脱不了教师讲为主导,满堂灌,对学生不放心,学生被动地听,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无论设计的课有多精彩,有多新颖,学生还是在你的引导下步入你所设的陷阱之中,你所设计的,并不一定是学生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学为主体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杜郎口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学校组织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的目的,就在于如何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教改之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勃勃生机。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共同努力,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转变为现实。
杜郎口中学的模式毕竟是杜郎口中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的,我们在学习时不必全盘照搬,而必须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情况、学生情况加以改革。中学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第五篇:(金牛)到龙水实验中学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到龙水实验中学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河包镇金牛小学
2012年 11月24日,河包镇一行60多人,在教管中心郑主任的带领下前往大足区龙水镇实验中学进行考察学习,一天之行,我们获得了新的启迪。
考察团成员与龙水镇实验中学的校长进行了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学校内部管理,特别是学校常规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乡镇中小学校长提供了与邻市学校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这次学习考察、组织严密,形式活泼,我们边看边议,深感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一)有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是成功的学校,但成功的学校一定是有特色的学校。
这次我们抱着“踏踏实实学习”的思想深入实地的查看了龙水实验中学,学校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严谨务实的发展步伐,令我们叹为观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教育名牌。极力营造“书香校园”的和谐氛围,力争师生做“学习型”、“专业型”、“学者型”的人才,这一举措也是卓有成效。这两所学校无疑都是成功的学校,而且也在成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是培育人才的“沃土肥园”。
这次考察学校,我们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这些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些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这一方面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反映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教育工作的层次性、科学性和长效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充满人文化精神和科学色彩的校园文化,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展示了当地校园建设特有的风采,学校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一所学校多年的积淀,是从学校内部不断培植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校长要成为学校文化的倡导者,要有超前的教育理念,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做一个读书人,文化人;要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通过制定规划,机构改革,人才流动,考核评价等管理手段来促进和体现学校文化;学校应打造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出名师,育名生,办名校。
此次学习考察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的同时,更看到了自身的不足。
(三)我校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地处农村,存在着教育环境相对较差的问题,校园周边环境和学生的问题较为突出,加上农村条件不够,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增加了压力,硬件设施的相对不完善,活动场地相对狭小,这些都成为制约我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校园文化氛围不浓,也是学校领导班子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二、启迪了思维,坚定了信心
观念更新、角色转变,从我做起。此次考察使我清楚地意识到,在今天这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想真正实施创新教育,要想真正有所发展,做为校长首先要做到角色的转换:
(一)必须由被动服从型向创新型发展。创新是新时代中小学校长角色扮演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名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而一旦有了强烈的成就需要,他就会锐意进取,敢于冲破妨碍创新的清规戒律,并养成求异思维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先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校长自身的事业心和工作动机,也会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二)必须由按部就班的教学管理型向科研型发展。新时期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研的依赖性,因此迫切要求校长增强科研意识,自觉充当科研型校长的角色。很多工作卓有成效的校长都是自己主动抓教育科研,抓学校规划和决策,健全校内教育科研保障和激励机制,甚至独立承担某项科研课题,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科研环境。校长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为教育科研的内行、专家。由于校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往往会出现教师人人参与科研、个个承担课题的可喜局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了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考察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一天,然而与该学校的经验交流给我们的启发都是很大的、是长远的。下一步应该静下心来,考虑我们怎样培养人才?怎样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教育?怎样从学校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这次考察对今后的工作将有一个长期的指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