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贺龙故居有感
观贺龙故居有感
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部分学生到桑植县进行了一次的社会实践,这次实践我们分别参观了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刘家平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纪念馆。
刚开始听说学校组织学生去贺龙故居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小时候总是看见爸爸看一些新中国成立时期的一些记录书籍,也许是小时候受到爸爸的影响,在心底对于贺龙元帅总是有着那么一些朦胧的敬意。那个时候,总听爸爸说,贺龙元帅是位了不起的元帅。
贺龙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军事家,是中华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贺龙元帅出身在一个贫寒的农户家庭。小时候只念了五年的私塾,然后就辍学回家务农。那个时候的他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干过许多繁重的活。然而,即使是这样努力的生活着,也没有能够让家里的生活稍微好上一点,总是被一些人无情的压迫着,让他在心里逐步积聚着想要奋起反抗能量,直等到他爆发的那一天,他凭借着两把菜刀打天下,带着他们乡里的十几个人一起开始了他们的革命道路,于是,也就这样开始了贺龙元帅他传奇的一生。
走近贺龙故居,在外面就看到一大扁,上面刻着“贺龙故居”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当年邓小平亲自书写的。听导游姐姐说,这栋房子是贺龙的祖父修建于清朝时期,后来传给了贺龙的父亲。贺龙和他的姐姐、妹妹、弟弟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时期。正中间的堂屋里面现在放着着贺龙元帅身着戎装的半身铜像。堂屋的后面是贺龙姐姐妹妹的卧室,左前间是火炕屋,后面半间是贺龙父母的卧室。堂屋的右边前间是厨房,后面半间是贺龙和他弟弟的卧室。故居的的房子是骡马房。屋内的摆设都极其的简单,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生活的人,贺龙元帅的一家,后来都走上了救过救民的革命道路。
连通贺龙故居和贺龙纪念馆的是一座桥,其名为“百龙桥”,这座桥上由一些雕刻师精心雕刻的一百条龙,故名为“百龙桥”。这百龙桥的建立也是为了表彰贺龙元帅对中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贺龙纪念馆前面的一座贺龙的全身铜像,威武的出力在广场的中央,在那里,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对贺龙元帅默默地鞠了三个躬。贺龙纪念馆由八个展厅组成,陈列着两把菜刀闹革命、南昌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家体育事业奠基者、国家军队重要领导人、贺龙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中小学生思想教育展厅几大块内容。在这里,我们了解了许多贺龙元帅在为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的许多
光荣的事迹,也为贺龙元帅在人生的晚年的生活的艰苦,遭到江青等人的陷害而含冤而死而感到惋惜。
后来,我们去到了刘家平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纪念馆。刚到那里,进去眼前的就是一个伫立的四棱柱。在纪念馆中,放着许多战士们当年打仗时候的 物品。同时导游也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战士们的英勇事迹。
接着,我们去到了贺龙组织人开会的会议室。那里十分简陋,一张大桌,一盏油灯,一个喇叭,一副挂在墙上的图——两把红旗交叉。但是,这里门槛很高。这个门槛是简单的门的槛。导游说,这栋房子是当时的一户有钱人家的房子,大概是地主吧。当时听到贺龙一行人来了,就跑了。就是在这个地方,贺龙作出了许多关键性的决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贺龙元帅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为新年中国的作出的贡献是我们用几句简单的言语所能够概况的了的。在战争中的艰苦也不是我们这些后人所能够想象的了的。然而,在这次贺龙故居之行之后,我终于知道了小时候对于贺龙元帅的朦胧的敬意。那是来源于心底深处的崇敬,为他坚持不懈的为革命而奉献的精神而感动
总之,这次贺龙故居之旅,让我更多的懂得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生活。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贺龙元帅都能够带领一群人从大山里面打出一片光明的未来,现代社会,我们拥有着这么好的条件,更加需要用努力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第二篇:红色之旅——贺龙故居
红色之旅——贺龙故居
a lucky„
来到的湖南,不可能不知道贺龙,来到张家界,不可能不了解贺龙。这个学期,很幸运地跟着老师一起来到桑植,一起去认识一位革命先烈,更是去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程,一部鼓舞着后人的历史。
车上,大部分都是我们班的同学,秦老师要求我们来个自我介绍外加才艺表演。窗外固然好风景,但是同学们更注重的是彼此的尊重,每个同学自我介绍完后,都会响起一阵掌声。同学们当中,有的是怀着对贺龙元帅的敬畏,而无比期待。车上一位女生唱了两首桑植民歌,突然间才觉得,原来民歌也会那么的好听,那么的动人,也许是当时的心情,让我们真真正正用心去感受旋律,用脑子去思考歌词吧。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目的地洪家关村。从车上下来,不少同学呕吐不止,但在这个小村子,四面环山,绿水萦绕,很快的大家都打起了精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风雨桥,后来贺龙成名后改为贺龙桥,是他的祖父所建。走过贺龙桥,正对面就是贺龙故居,一间湘西地区常见的木架毛瓦平房。进去后,一眼就看到正中间堂屋上的匾额“贺龙故居”,是由邓小平亲自题写。僧多米少,人多地方小,我们只能透过窗子听讲解员的解说。透过窗子,我们看到了贺龙家人的照片,贺龙的父亲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他认定贺龙的所作所为是为劳苦大众的,主动为儿子四处奔波,操心操劳。后来为贺龙扩充军备遭当地反动势力和土匪袭击而牺牲。贺龙的弟弟贺文掌随父同行,也被敌人捉住,用蒸笼活活蒸死。贺龙的姐姐贺英是个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贺英驻洞长湾遭敌偷袭,在掩护伤病员撤退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贺龙的二姐贺戊妹也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献身。贺龙的妹妹贺满姑,参加贺龙和贺英领导的队伍,并组织穷人打土豪,烧田契等革命活动,最后遭桑植反动势力杀害。贺龙一家,满门忠烈,是名垂青史的革命家庭。
随后我们从后门正真走进了贺龙故居,来到了他姐姐妹妹的卧室,还有他和弟弟的卧室,凡卧室都陈列有木床、被褥、蚊帐、木箱、书桌、靠椅、灯盏架和女人做鞋用的竹篮、洗衣棒等各种常用器物。故居右边这栋房是骡马房,贺龙十多岁时为了谋生曾当过骡马客,在这里关养骡马。贺龙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地方成长,在地主的压迫下生活,但他看到了更深层的现象,处处不平等,处处充满着危机,剥削者可以横向霸道,欺小凌弱,毫无道理可言,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日子在艰难中行进,有多少人吃不饱穿不暖。这也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现在现象。但这时有人站起来了,贺龙拿着两把菜刀闹革命。他为百姓反抗剥削者,为革命与反动派做斗争,他得到了人们的支持,他也带动的人们一起走上保家卫国的道路。
走出了贺龙故居,我们将要给贺龙元帅献上花圈,在贺龙纪念馆的门前,我们向着贺龙同志的铜像集体默哀一分钟。“贺龙纪念馆”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贺龙纪念馆占地面积9335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平方米。由八个展厅组成,陈列着两把菜刀闹革命、南昌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家体育事业奠基者、国家军队重要领导人、贺龙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中小学生思想教育展厅几大块内容。贺龙故居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除了我们学生,还有不少的老爷爷老奶奶来参观,他们对革命应该有着更深层的体味。期间有一个同学抱怨了一句“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几张照片吗”,旁边的一位老奶奶听到了,感叹说“现在的孩子,真不知道革命来之不易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应该再有这些不协调的声音,自从我们小时候我们就经常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在初中,我们就开始学习历史。到了大学,我们仍然还在学着毛概,我们不可能不知道革命来之不易,我们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美好生活是多少的先烈们用生命换回来的。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但是如果我们如果不了解过去,我们又如何肩负得起这个责任,只有拥有一颗爱国的心,才知道如何去学习,如何在以后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下一站,我们将前往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在车上,我们学唱了一首民歌“门口挂盏灯”,后来在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陈列馆里我们看到了这首歌。它描述的是红军夜晚出发,不扰百姓,人们纷纷起来给在门口挂盏灯,让红军门好行军。这是当时的红军亲民爱民的写照啊,人民这样的团结,大家早已看到胜利的曙光。
我们到了刘家坪,站在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下,老师跟我们说,当年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就在此出发,前往贵州。我们现在也站在此地,眺望着贵州的方向,想像当年红军出发的盛况,那是何等的豪迈。战士们将要面临着一场又一场的战斗,克服自我,更要与自然斗争。红军长征的场面似乎有一次浮现在我眼前,红军长征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从陈列馆出来,我们步行到了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那是一个挨着山的湘西小瓦房,里面有一张长桌子,几张椅子,还有一个铁皮制作的喇叭,旁边是历史悠久的柱子,还有龟裂的墙,老师说,这里一切都没有翻新,一切保留原样,红军就在这里指点江山,在这里改变了人民受压迫的历史。来到这里,是我的幸运,这里没有红砖绿瓦,没有富丽堂皇,有的只是革命者用心筑建的美好未来。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我们又要回到我们的革命根据地继续奋斗了。
第三篇:参观贺龙故居心得体会
参观贺龙故居心得体会(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1年6月18日,医院开展“关爱在医院”主题活动年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到桑植贺龙元帅故里参观学习。大家怀着对元帅的敬佩之情,对这次红色之旅充满憧憬和向往。
到达桑植贺龙故居后,我们按照活动的安排,参观贺龙元帅故居及贺龙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在贺龙元帅铜像前,我想起了书本上学到的贺龙元帅生前转战湘鄂西,领导人民闹革命这段历史。正是先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无畏牺牲的精神,才换回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怀着这份崇敬之情,我更要勤勉上进、兢兢业业,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一边听讲解员元帅的革命业绩,一边感悟元帅的感人故事,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当年那一幅幅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画面,又再一次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更加坚定了发扬艰苦奋斗、坚定理想信念、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贺龙元帅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崇敬。他始终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足迹到处,都谱写着他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赞歌。他把自己的手杖赠给维吾尔族百岁老人买买提木沙;深入果农问寒问暖,和同农民一起劳动;与文艺界的演员握手联欢;他慰问在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陪同周总理出国访问,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等,都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的关爱。
通过这次的学习参观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以后我将更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认真工作进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树立正确入党,往往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漫长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够获得的。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
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在这次参观元帅故里的活动中,从领导、同事的身上我感到了一种活力,一种动力。在我周围,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积极分子,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态度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我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心,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尽快不断提高自己。在我站党支部关怀和培养下,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正如歌曲中所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因为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国家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优秀的组织,我渴望早日加入这个组织。能够成为一名党员,一直都是我的精神动力。可能,我的思想还存在很多稚嫩的地方,恳请党组织加强对我的教育和培养,给予我批评。
某年某月某日
签名
第四篇:观林则徐故居有感
观林则徐故居有感
伟大的名族英雄——林则徐
今天是2016年12月8日,一个天气很好的中午,说是晴朗却不见太阳,说是多云却少了阴天的压抑,所以在我看来天气是好的。来到福州快有3个月,还没出过远门,军事理论课也马上要进入尾声,才决定要去林则徐故居,于是,这个中午我背上书包,出发了,用了一个多小时,车到站了,这也算是出了一次远门。
欢快地下车,忘记了一个多小时的颠簸,鸟儿出了笼似的,环看四周,步行大概5分钟踏上了用大块古老石头铺成的大路,身后的水泥路变得模糊,向前望,崭新的建筑出现在我眼前,说是崭新其实是眼前一亮,看多了高楼大厦,这里的阡陌交通,别有一番感觉,再低头,铺路的石缝间仿佛能生出一朵花来,错落而有致,看似凹凸却平整。迎面而来的人流,与我同行的人流,叫卖声,吆喝声,不是手里紧紧攥着手机,一定以为自己来到了京城夜市,这里大概就是三坊七巷吧,一条大路,时不时看见一个小巷,我深知这次我是为了完成任务才来到这里的,这些勾起我好奇心的小巷,我只是极目远眺,我所看到的是一面又一面白墙,可能是我方向感不好,也可能是我使命感太重,我终究没有走进去。
沿路,看到了麦当劳,屈臣氏,星巴克等等都是大品牌吧,没有一点冲动,像是道边长得大而鲜艳的花,都是这样的美艳,反不及,那些无名野花,生得娇小,却芬芳可人,我期待的是转角处的小屋,或是树后的小铺,其实应该是我的目的地——林则徐故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可能是这样吧,转角处我遇见了一座小屋,刚进门,是奶香,温暖的空气将我包裹,精美的挂件,复古的信笺,碎花的纸片,触动我的心,仿佛回到初中那年,那份安逸与不羁,随手翻开一张明信片,那数字让我回到了现实,今天不是那年,走出小屋,走进人流,沿途,一些风景是值得停留的,最美的莫过于人了。
对我来说,到处都是新的看点,我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又似乎只是漫无目的地摇头,再步行大概15分钟,走过一个红绿灯,红墙上有一副大而长的石雕,林则徐三字尤为显眼,总算到了目的地,在入口不远处取了票。跨过一道门槛,豁然开朗。
映入眼帘的是四门火炮,由大到小排列,后面叠放着炮弹,显而易见,这些火炮是林则徐部下的武器,也是清朝重要的武器之一,清代火炮以材质分,有铸铜炮和铸铁炮。清前期以铜炮为多,后期多为铁炮。此外,还有少量的铁心铜体炮、铜心木镶炮。由于铜炮多铸造精美,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以重量分,有重炮和轻炮,《清文献通考·兵考》:“重自五百六十斤至七千斤,轻自三百九十斤至二十七斤。”以形制分,有前装炮和后装炮,前装炮又分为红衣炮型和冲天炮型,后装炮主要是子母炮型。清代火炮多有铭文,常铭炮名、年款、监造官员、工匠、重量等。清代视火炮为神物,常授予火炮各种将军名号,清初时定制于每年秋季在北京卢沟桥举行一次大典,祭祀炮神,并令八旗操演火炮。清人制造火器始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康熙时期,火器的规模、质量、工艺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火器发展的顶峰,有些火器在世界上也处于先进水平。但是清代中期之后,由于国家承平日久,统治者越发不重视武备,火器的发展渐趋停顿,以致鸦片战争时,清军仍然使用旧制火器。面对外国列强先进的火枪火炮,清朝政府只能用着落后的武器还击,输局已定,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便是从此开始,可见,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是这个国家自强,不受屈辱的基础,而先进的武器又是强大军事力量的前提。
向后看,便是伟大爱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题字,行云流水,苍劲有力。继续向前,走过一扇圆门,来到大堂前,一尊林则徐雕像屹立于此,高大伟岸,前方,有两大缸露天池水,满满的水与缸面齐平,想必是每逢雨天雨水便会装满水缸,向水缸里看,水尤其清澈,缸底的钱币看得一清二楚,甚至面值都一目了然,向水缸扔一枚硬币,面对林则徐的塑像许一个愿望,一定是满腔热血,只是手头上唯有的一枚是用来回去乘车的。来到塑像前,细细端详,栩栩如生,英魂犹在,仿佛能看见其抵抗外辱的雄姿。
往左,像是来到了后花园,视野变得狭窄,却不拘束,红花绿树装点着,多了几分生机,继续前行,仿佛能听见潺潺流水声,走近,有一面石桌,四把石椅,后边是池塘。走在这,有点疲倦的话,坐下来与朋友聊聊天,看红花绿柳,听水声潺潺,池里还有成群的鲤鱼,扔下一小片食物,便会簇拥而上,像一朵盛开的花。
再向前,是一条狭窄的走廊,穿过走廊,便来到了林则徐故居的核心部分。这里有他的生平,人生阅历,主要成就,生活百态,书画作品。林则徐,字少穆,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原名林天翰,字孟养,号旸谷,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于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我最初所认识的林则徐是因为虎门硝烟,这也是他主要成就之一,也验证了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里所说的“烟”指的是鸦片,一种毒品,吸食鸦片后,可以初致欣快感、无法集中精神、产生梦幻现象,导致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赖性,长期使用后停止则会发生渴求药物、不安、流泪、流汗、流鼻水、易怒、发抖、寒战、打冷颤、厌食、便秘、腹泻、身体卷曲、抽筋等戒断症;过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症状包括昏迷、呼吸抑制、低血压、瞳孔变小,严重的引起呼吸抑止致人死亡。清朝中后期,更是有集体吸鸦片的现象出现,鸦片虽小,却削弱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斗志,“东亚病夫”鸦片战争,都是它带给我们的教训。1839年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走过一面有一面墙,在一个角落里又是一门火炮,偌大一个清朝,没想到能出手的武器只有火炮,那些长枪,尖刀,弓弩,也同样拿不上台面,面对高大外国列强的洋枪洋炮,真是螳臂挡车,觉得可惜,惋惜当时怯弱的百姓,有点痛恨,痛恨当时无能的政府,想要强大,必须自强,想要屹立于民族之林,必须与时俱进。火炮对面的壁橱里放着两套军服,一套是清朝军长的,另一套是同时期外国军长的,两个鲜明的对比,觉得一种耻辱,快步走过,没有拍照,不知不觉便走到了林则徐故居的出口,也到了此次行程的尾声,与犹未尽,若是时间足够,想再来一次。
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渲泄仇恨,纪念历史,是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远离战争,远离野蛮,呼唤文明,呼唤和平,这是生者对死者的告慰,这是生者对后来都的承诺,历史不能忘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用江泽民主席的一句话来结束:要想跨入世界强国之林,赢得世界的尊敬,只有自强不自己奋斗,让我们背负着耻辱铸成的历史,用哪怕几代人的奋斗,也要实现一个伟大的承诺:和平,富强!
第五篇: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观邓小平故居有感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贡献的人很多,值得我们铭记的人举不胜数,但名列前茅的是我们毛泽东同志,接着是我们的邓小平同志。父辈级别或者说爷爷级别的老人在提到毛主席时总是热泪盈眶,感谢毛主席解放了全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挽救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远离了战争的纷扰。感受不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绝望,对于毛主席的尊敬也仅仅停留在仰望层面。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可能更怀念邓小平同志,因为是他的提出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的人民富起来了,生活中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所以我们对于邓小平心怀感激。带着这样一份心情,在2013年6月4日这样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我们全院的同学一起参观了位于四川省广安市的小平故里。
还未踏入小平故居所在地,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平同志深受四川人民的爱戴,我们以他为榜样,教育者子子孙孙,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小平的魅力。广安的街道整齐,干净,似乎随时等候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过来瞻仰伟人的气息。在说到游小平故居有感之前,我们先简单谈谈对于这样一位伟人我的一些认识。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波折还是比较大的文革期间遭受过重创,但是他从未屈服于“四人帮”的折磨,几经沉浮,几次复出,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他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日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他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带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怀着这样一份了解与认知,我们游玩了整个小平故居。当然步入故居所在地,我们有个感受,小平家还是挺有钱的,邓家老院子宽敞,明亮,据导游介绍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共十七间瓦房,很有历史文化的气息。这里曾经生活过小平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浓缩着小平的童年时光。人们络绎不绝地到故居参观,都是为了缅怀这位为振兴中华奋斗一生、百折不挠,终于以自己无比的智慧和胆略,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民强国之路的卓越领袖,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他的伟大思想、伟大实践和伟大精神,激励我们树信心、立大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许多外国人也怀着敬佩和渴望更深了解的心情,到这里参观访问。
今天,我们依旧带着一份崇敬之情踏上这片土地,虽然小平也离我们远去,但是来到这位伟人诞生和度过少年期的地方,我们依旧感受到了力量,他将指引我们不断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