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中国保险业与保险公司排行小结
www.xiexiebang.com
2015年中国保险业与保险公司排行小结
本文由OK保险网小编整理编辑所得!2015年中国保险业小结:
2015年,国内保险业总资产突破12万亿元大关,至年末达到12.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66%。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1.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1.43%;寿险公司总资产9.9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41%。
从原保险保费收入的角度来看:
2015年各公司合计达到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423.26亿元,同比增长11.65%;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24.97%。此外,人身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8324.45亿元,同比增长97.91%,如果加上这部分,人身险和财险的保费共计为3.26万亿元。
万能险火爆:
万能险同比暴增95.23%,在人身险公司规模保费中的占比超过三成,成为部分保险公司冲刺的排头兵。包括中法人寿、中新大东方、华夏人寿、正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中融人寿、珠江人寿、安邦养老等险企。
www.xiexiebang.com
保险业大事件:
1、马凯与保险业基层代表座谈,强调把保险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干;
2、保险业积极应对重大灾难事故,全力做好理赔工作;
3、大手笔投资海外,保险资产全球化配置步伐加快;
4、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建立,全面助推“中国制造2025”;
5、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首发,设立“红黑榜”;
6、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加入IUMI,中国航运保险迈向国际舞台;
7、险企上演“举牌大戏”,偏爱银行地产;
8、中再登陆H 股,成国内首家上市再保险公司;
9、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人寿成立新加坡公司;
10、首部《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2015)》出版。
本次评选的“2015年中国保险十大新闻”为:
一、“新国十条”实施方案在全国落地,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一枝独秀;
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保障基本民生助建“健康中国”;
三、《保险法》迎来第三次修订,司法解释
(三)出台,保险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www.xiexiebang.com
四、车险、人身险费率改革铺开,市场化形成机制初步建成;
五、健康险迎来“税优红利”,国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六、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获批筹建,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
七、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批,创造市场化交易平台;
八、偿二代主干技术标准公布,新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成;
九、互联网保险进入“监管时代”,3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获批;
十、落实 “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监管思路,产品注册制改革进程加快。
10家产险公司保费超百亿
根据保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在2015年2.43万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中,73家产险公司共收入8423.26亿元,占比为35%。其中62家产险公司2015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在亿元以上,超过百亿元的有10家。分别为人保股份、平安财险、太保产险、国寿财产、中华联合、大地财产、阳光财产、出口信用、太平保险以及天安。大型公司的原保费收入普遍增长平稳,前十位的增幅均不足25%。出口信用2015年原保费收入164.87亿,与2014年相比下降9%,前十唯一一家负增长的公司。1、2015年原保费收入产险公司排名
www.xiexiebang.com
原保险保费收入最高的产险公司是人保股份,达到2810.1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11.33%。
其次是平安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636.41亿元,同比增长14.55%。太保产险以944.39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在产险公司的第三位,与2014年相比几乎持平,仅微幅增长1.73%。
产险公司第四位是国寿财产,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03.69亿元,同比增长24.68%,是前十位中增幅最大的公司。
2、原保费收入增幅比较
从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幅上来看,剔除缺乏可比数据的9家产险公司后,有13家公司出现同比下降,其中史带财产降幅最大,2015年比2014年下降了76.4%。此外,中银保险、信利保险、民安以及信达财险的降幅也在10%以上。
与此相比,有35家产险公司的增幅在10%以上。增幅最大的产险公司是华海财产,由于2014年12月才获批开业,因此当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只有107.79万元。
2015年全年增长至3.79亿元,增幅达350倍。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10月在新三板上与九鼎投资齐名的PE界黑马天星资本正式入股该公司。劳合社在2015年也得以极速发展,其2014年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只有81.87万元,与2013年相差无几,而到了2015年则大增近
www.xiexiebang.com
87倍,达到7191.58万元。此外,中石油专属保险、众安财产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也实现翻番,富德财产则增长99.2%,离翻倍仅一步之遥。
事件:
1、除了广为人知的安邦吴小晖、生命人寿张峻外,原本由国家邮政局与法国人寿合资成立的中法人寿已归属鸿商集团,其老板于泳曾因推动洛阳钼业重组上市名噪一时。
2、中新大东方被恒大许家印控制并更名恒大人寿。至于去年上半年狂揽802亿元保费—仅万能险就占到778亿元的华夏人寿,则与天安人寿、天安财险均归属明天系肖建华。
3、曾被保监会一度列入黑名单的正德人寿,与2014年9月正式落入宁波杉杉系大佬郑永刚囊中。
4、财险方面,人保股份、平安财险依然有着绝对优势,2015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均超过千亿元,在财险公司中居前两位,且与2014年相比保持着10%以上的增幅。
人身险发展迅速
2015年有7家人身险公司的规模保费在2015年超过千亿元,分别是国寿股份、平安寿险、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以
www.xiexiebang.com
及泰康。规模保费超过500亿元的人身险公司还包括人保寿险、安邦人寿、太平人寿、前海人寿以及阳光人寿。
与2014年相比,有18家人身险公司的规模保费实现翻倍。其中中法人寿规模保费由2014年的234.8万元增至2015年的5144.4万元,增幅近21倍。中新大东方的规模保费由2014年的11.46亿元增至2015年的149.89亿元,增长了12倍。泰康养老、弘康人寿、和谐健康的规模保费增幅也在5倍以上。
综合75家人身险公司看,2015年规模保费同比增长了43.13%。事实上,规模保费的增加主要是受万能险的推动。随着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不得超过2.5%这一限制的取消,万能险销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5年,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增幅高达95.23%,且在规模保费中的占比由2014年的23.18%上升至31.62%,提高逾8个百分点。而这些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增幅只有24.97%,占比由75.11%降至65.58%,下降近10个百分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也大幅增长了134.16%,不过该项业务收入规模较小,占比只有2.8%。
第二篇:中国—东盟保险业发展比较与借鉴
中国—东盟保险业之发展比较与经验借鉴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 China-ASEAN
Comparison and Experience Learning
唐金成梁悦
(广西大学商学院,南宁 530004;广东海洋大学,湛江524037)
Tang JinchengLiang Yue
(Business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ing, 530004;)
摘要:由于拥有相似发展背景,东盟诸国保险业发展和开放的经验恰如他山之石,可作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前车之鉴。将我国保险业之发展现状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东盟诸国中具有代表性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五国保险业之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学习其经验教训,可以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保险发展;东盟;经验;借鉴
Abstract: As with similar background, ASEAN countries’ experience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ing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could be a warning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especially
Singapore, Malaysia, Thailand, Indonesia, Philippin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blems of insurance industry, we can sum up and learning their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Key Words: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ASEAN;experience learning
随着2007年7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经济贸易交往和金融交流合作将越来越频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盟十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同我国一样处于逐步开放、发展与完善阶段,而且地理位置、人文渊源、保险市场、竞争环境等与我国有一定的可比性,极具参考借鉴意义。选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五国作为比较对象,以其保险业发展和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镜,可以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少走弯路,减少改革成本。
一、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一)新加坡
早在1819年,英国保险公司就开始在新加坡开办代理行或分公司。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实行对外开放保险市场的政策,促进了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20世纪80~90年代的新加坡保险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发展最为迅速的是人寿保险,年增长率超过20%,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取得了丰硕成果。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保险业深受影响,一度状态低迷,直到2001年才开始走出低谷,保费收入再次高速增长。
自2000年全面开放保险市场以来,新加坡成为东南亚最开放的保险市场,外国资本对保险公司的控股份额没有限制。截至2005年底境内共有150余家保险公司,在所有直接非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中,外国保险公司已超过一半。2006年,新加坡总保费收入达到107.76亿美元,较上年取得了2.4%的小幅增长;保险密度为1957.7美元,接近欧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为6.5%,略低于欧洲平均水平。2007年新加坡保险业管理资产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根据2008年最新公布的“环球金融中心指数”报
告显示,在保险业界人士评价中,新加坡一举跃居世界第五位。
(二)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保险业始于1860 年,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虎”之一,得益于迅速增长的经济,是东盟中保险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市场主体和保险渗透率。然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马来西亚保险业经历了跌宕,业务量下降,之后经历数年的休养生息,才渐渐得以复苏。
马来西亚保险市场份额一度较为分散,保险公司数量较多、规模较小,20世纪70年代曾达到150余家。不过为了适应日益自由化的市场和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政府的敦促下,马来西亚的保险公司于2005年前后经过大规模合并重组,目前国内市场由约15家大型保险公司和数十家中型公司占据。这些保险公司分属两大集团:一个是大的保险公司组成的联合会,另一个则是银行控制的保险公司。而且马来西亚还准备在2010年之前进一步开放保险业,引进新的外国竞争者,包括允许国际知名保险公司入股当地保险公司,或与当地公司结盟。保险市场的重新洗牌加强了马来西亚保险业的竞争实力,2006年马来西亚保费总额达到75.37亿美元,有4.6%的小幅增长;保险密度为292.2美元,超出东盟平均水平数倍,略高于亚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也达到4.9%,超过东盟平均水平。
(三)泰国
泰国保险历史不长。20世纪30年代,外国保险公司开始进入泰国,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经济的发展,泰国民族保险业才开始发展起来。泰国政府对民族保险业大力扶植,自1993年开放保险市场以来,泰国保险业已形成一定经济规模,民族保险业由弱变强,逐渐成为泰国保险市场的主导力量。1998 年亚洲金融风暴重创了欣欣向荣的泰国保险业,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直至深化改革,力除陈弊之后,泰国保险业才恢复生机,2001年重新恢复盈利,实现保费收入的稳步增长。
截至2007年,泰国境内共有近100家保险公司活跃在全国各地,寿险公司25家,非寿险公司74家,外资比例达到49%,全国范围内本国与外资保险公司共设有1700多家分支机构,通过15万名寿险代理人和4000多名非寿险经纪人开展业务。2006年,泰国保费总额为71.28亿美元,在2005年基础上增长了5.2%;保险密度为110.1美元,保险深度为3.5%,均高于东盟及新兴亚洲市场的平均水平。
(四)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第一家保险公司成立于1850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给印尼的保险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经济衰退影响了客户交纳保费和续保的能力,导致保费连续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汇率的下降,使得保险业务成本大大上升。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许多保险公司入不敷出,处境困难,当时印尼保险市场上许多公司不约而同的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以增强自身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印尼的保险业才渐有起色。
2006年,印度尼西亚保费总额为48.49亿美元,增长率达到13.4%;保险密度为21.5美元,仍远低于东盟及亚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为1.3%,还不到东盟平均水平的一半。2007年印尼银行信息杂志的最新调查表明,印度尼西亚目前有130多家保险公司,寿险公司23家,财产险公司87家,根据各公司2005~2006的财务报告分析,其中42家约占总量30%的保险公司业绩极佳。
(五)菲律宾
1829年,伦敦劳合社在马尼拉设立代表处,拉开了菲律宾保险业发展的序幕。菲律宾政府对保险市场的开放持肯定立场,自1997 年对外开放保险市场后,大批外资保险公司的涌入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促进了菲律宾保险市场优胜劣汰、良性发展。
菲律宾保险业在东盟诸国中相对欠发达,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菲律宾保险业影响也较小,使保险业在逐步改革中得到稳步发展。菲律宾保险市场集中度比较高,2005年菲律宾约有保险公司130多家,占主导地位的保险公司有半数以上是外资保险公司。2006年,菲律宾保费总额为17.51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率达到15.3%;保险密度为20.7美元,仅为东盟平均水平的一半;保险深度为1.5%,也仅为新兴亚洲市场平均水平的一半。
(六)综述
同东亚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东盟十国的保险市场规模偏小,2006年其保费收入总额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89%,占亚洲市场份额的4.14%。东盟地区的寿险业务比非寿险业务增长更快,充分体现了亚洲国家的特色。同我国相似,东盟诸国的保险业发展历史都不长,最早不超过200年,民族保险业发展更是落后于西方诸国,大部分国家都还处于逐步开放、发展和完善本国保险市场阶段。少数国家由于保险市场培育较好、对外开放较早,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已基本接近西方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也有部分国家由于保险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为我国与11000
东盟在保险市场发展境况、经济发展程10000
9000度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共通之处较8000多,所以东盟各国保险业发展与开放方7000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具有较高的借鉴6000意义。5000本文选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4000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五国的保险3000业近十年来总保费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2000示。可以看出,这五国的保险市场在金1000
融危机席卷亚洲之前,发展态势良好,0
******0420052006保费收入丰厚。《Sigma》资料表明,在1990至1997年间,这些国家的非寿险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寿险市场业务量的实际增长率约为图1东盟五国近十年总保费变化情况(百万美元)13%。1998亚洲金融风暴给予东盟保险
市场沉重打击,如图所示,这些保险市场不约而同出现保费收入的大幅度下滑。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也暴露出这些国家的保险业由于之前发展势头过快,隐藏在财务、经营、市场结构、监管等诸多环节的问题。金融风暴之后,东盟各国痛定思痛、大刀阔斧地进行金融改革,针对保险市场之弊端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令原来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步得到控制和解决。在经历了几年休养生息之后,这些国家的保险业在危机后风彩依旧,从2001年开始保费收入一路上扬,纷纷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之经验
(一)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的背景
东盟诸国作为西方国家曾经的殖民地,其保险业发展的星星之火是由西方殖民者带来的。因此,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五国的保险业在发展初期,都曾一度被英、美等国的保险公司完全影响和掌控。二战后,各国保险市场基本回到本国政府的控制之下,随着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各国政府大力扶植和发展本国的民族保险业,现在这五国市场前五名的保险公司通常都是当地控股背景的民族保险公司。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为了更好促进与培育本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东盟各国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压力下,自1996年以来开始逐步推行保险市场的自由化政策,逐渐开放国内保险市场,在监管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同西方国家接轨,鼓励外国投资者进入,加强保险业市场化和竞争水平。
东盟保险市场经历的最严峻的考验即是1998年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由于经济情况的恶化,不仅导致了保费收入骤降,而且因为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保险赔付率不断攀升,使得保险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许多中小型公司纷纷倒闭,东南亚保险市场一片凄风苦雨。同时在危机中暴露出的保险市场条块分割严重、保险企业规模过小、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这令东盟各国意识到形势的严峻,纷纷在危机过后重整旗鼓、雷厉风行地着手对保险业的进行了改革。
(二)东盟五国保险业发展的经验
1、鼓励保险企业通过合并做大做强
金融危机之后,面对萎缩萧条的经济形势、风雨飘摇的财务状况、虎视眈眈的外国竞争者,东盟
诸国有意识地加快了保险行业合并的步伐。尤其是市场较为分散、中小型保险公司占据较多市场份额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积极推动和鼓励保险企业之间合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以便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马来西亚政府则敦促本国保险公司组成了10-15个集团,通过增强资本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与偿付能力,为外国保险公司的必然打入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对市场资源的整合加剧了保险市场的两极分化和集中程度,一方面迫使未经合并的小型保险公司进入特殊专业市场,走专精路线;另一方面令合并后的大型保险公司受益于规模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中多一分胜算。
2、规范完善保险市场机制,稳定保险经营秩序
针对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保险市场体系的漏洞与缺陷,东盟各国纷纷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来梳理和完善保险市场结构。譬如泰国适时制定了破产法和抵押品赎回权法等退出保险市场的程序,这有助于让没有生存能力的公司退出市场,利于完善保险市场法制结构、稳定保险经营秩序。
3、转移保险监管重点,重视偿付能力监管
东盟诸国从经济危机中认识到,与监管固定费率和条款相比,对适度的清偿能力和资本金最低标准的监管,对保险行业来说才更加重要。各国不谋而合,纷纷将保险监管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偿付能力监管上,通过优化监管手段,减少管制,使保险监管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险公司承保业绩的不稳定性和利润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促使保险公司加速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的多元化进程。
4、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力度,加快保险市场国际化步伐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各国为了吸引调整本国保险企业资本结构所急需的外资,不断深化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对外国保险公司的开放。通过取消或放宽对外资参股保险公司的限制条件,逐步放宽外资保险人的准入条件,加快了保险市场的国际化的步伐。国际化不但为东盟诸国保险市场带来新的资本和承保技术,增加了竞争砝码,促进了保险产品的创新和承保技术的转移;也鼓励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积极寻求海外商机,以利用其在海外的网络分散风险。
5、积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提高保险覆盖面
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东盟诸国的保险公司开始尝试采用更具成本效益和创新性的营销展业方式,提高保险覆盖面,努力降低对传统代理网络的依赖性。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为了抓牢交叉销售的机遇,谋求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建立起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促进了金融一体化服务的发展。由于因特网的普及,保险电子商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为补充工具做广告和进行产品营销,以此加强现有的销售渠道。
三、东盟五国经验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借鉴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近十一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及80000.50
其增长比率情况如图-2所示。由此0.406000可以看出,我国的总保费收入自0.301997年至今一直保持每年两位数40000.20的增长率,即使是在亚洲金融风暴20000.10期间也仅仅是增速有所放缓而已,00.00是名副其实的最具潜力的新型保险
******04200520062007市场之一。2007年我国保险业实现
保费收入7035.8亿元,约为1997
年末的6.5倍,年平均增幅高达图-2近十一年全国保费收入及增长率情况(亿元人民币)20.5%,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9位。
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收益达到2971.7亿元,初步测算,全行业利润总额可达672.7亿元。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比2002年增加68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9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331家。保险密度约为521.2元,超过亚洲平均水平;保险深度为2.85%,尚低于亚
洲新兴市场平均水平。由此看出,我国保险市场潜力与挑战并存,应当积极学习和借鉴东盟诸国保险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潜力,促进我国保险业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
(二)鼓励并购重组,提高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借鉴东盟诸国对保险市场整合的经验,为民族保险企业在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上谋得立足之地打好基础。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对国内保险公司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选择一些潜力较大的大型保险公司予以重点扶植,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资金条件和外部环境,努力提高其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它们之间的合并重组,扩大其规模,发挥其在壮大民族保险业以及与外国保险业相抗衡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扶持一大批中小型的专业化保险公司,如专业化的农业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养老金公司、汽车保险公司、责任与信用保险公司等,实施精兵策略。这既增强了民族保险业的生存竞争能力,又能提高国内承保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也促成了保险市场上主体的多元化。
(三)积极改进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吸取泰国等东盟国家的教训,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监管方法,创新监管技术,提高监管水平,为我国保险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偿付能力监管能够及时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但是对技术和专业人才要求较高。我国目前对此监管手段应用经验还不足,基本是照搬国外经验,还需要长期磨合与改进,才能建立起切实符合我国国情与保险业现状的监管体系。另外,保险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及其作用的发挥,也对保险市场有序运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国内保险行业自律尚处于幼稚阶段,需要各家保险公司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使保险行业自律机制日臻成熟和完善。
(四)努力加大科技投入,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保险业电子化和信息化早已提上议事日程,许多保险公司都已建立起业务、财务及客户服务的电子化管理和服务系统,进而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保险业今后在科技投入方面的重点如下:一是如何创新以电子化为手段的服务方式,优化保险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二是如何通过利用电脑程序优化风险管理技术,发明创造新的应用软件系统,并以此获得专利,抢先占领未来市场的制高点。这就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既谙熟保险理论与实践,又精通电脑编程和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五)重视教育培训,加快培养复合性高层次人才
人才是保险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因为保险业就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各种保险专业人才特别是复合性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我国保险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因此,需要真正重视教育培训,加速培养各种综合型、高素质的保险专业人才。这一点要注意学习东盟国家的经验,加强对国外复合性高层次保险人才的引进工作。另外,还应加强同各大高校的联系,加快各类保险复合人才的培养,积极储备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公司现有员工的系统培训计划,通过内部培训或招聘来吸引更多的复合性人才加入保险业。
主要参考文献:
[1]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1997~2007
[2]钟水浩.泰国保险市场扫描[N].中国保险报,2003-09-25(4)
[3]李祝用.马来西亚保险市场及市场准入立法概况[J].保险研究,2003,(10):63-6
4[4]尤政.菲律宾保险市场开放的实践[N].国际金融报,2004-05-26(4)
[5]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 http://;ta16888@163.com;
祝编辑老师: 工作快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第三篇: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近20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预计在未来10年之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保险市场体系化。经营业务专业化。市场竞争有序化。保险产品品格化。保险制度创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行业发展国际化。从业人员专业化。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
第四篇:中国保险业现状
中国保险业现状分析
[导读]:中国保险业现状如何?有哪些值得欣喜的地方?又有哪些令人担忧的问题?2011年7月16日,中国保监主席吴定富在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整体上而言运行平稳有序,但仍存在着发案率高、涉案金额大、投诉信件多等问题,亟待监管者着力解决。
每天5元,最高30万保障
和家人一起投保,共同享受9折优惠
这里是推广位以下显示均为向日葵已认证会员,其资料真实可靠。
利润同比增长72.3%,整体而言平稳有序
保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2011年1-6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8056.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359.6亿元,同比增长16.9%;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5697亿元,同比增长11.4%。保险公司赔付支出1959亿元,同比增长33%。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总资产5.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
风险防范取得明显成效。行业整体偿付能力水平明显提升,财务状况总体保持稳健。新华人寿增资140亿元,偿付能力多年不达标问题得到解决。华安产险发行8亿元次级债,偿付能力重新达标。截至一季度末,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降至5家,不达标公司资产总量占比由2010年底的7%降至0.7%。保险案件风险防范取得积极进展,全行业新发生刑事案件数量及涉案金额同比下降40%和51%。
业务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从产品看,财产险业务中,在车险业务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非车险继续保持均衡较快发展态势,增速比车险业务高11个百分点,占财产险业务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人身险业务中,受结构调整政策导向和新会计准则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万能险和投连险业务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0.7%下降至0.8%。新单10年期期交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7%,增速高出人身险业务7.3个百分点。从渠道看,主要人身险公司普遍出现了个险渠道发展速度快于银保渠道、对保费增量贡献大于银保渠道的现象。个人代理业务占比43%,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相互代理等新型渠道发展较快,在形成一定保费规模的同时,业务质量稳步提升。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保险业务发展明显加快。1-6月,中部八省市实现保险保费收入1965.7亿元,占全国比重24.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西部十二省市实现保险保费收入1495亿元,占全国比重18.6%,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发展。1-6月,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489.8亿元,同比增长72.3%。财产险承保盈利状况持续改善,34家财产险公司实现承保盈利,14个大类险种中实现承保盈利的达到12个。人身险业务的效益保持平稳增长,人身险公司利润总额345.1亿元,同比增长15.7%。
资金运用总体安全稳健。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保险机构适应外部形势的变化,适度调减基金投资,增加银行存款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产配置趋于稳健。截至6月末,银行存款占比33.5%,债券占比45.8%,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投资占比13.2%。1-6月,实现资金运用收益1031.1亿元,平均收益率2.1%,保险资金运用总体上实现了安全性和稳健性的要求。
涉案金额5151.8万元,问题致命且不容忽视
快速发展期的同时,保险业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期、全面爆发,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使保险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金融面临的环境依然复杂,通胀压力居高不下。2011年以来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上调基准利率。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调整给保险业经营带来了较大挑战。一是寿险业务增长面临压力。受加息影响,部分寿险产品收益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吸引力下降,预计2011年寿险市场整体规模增长有限。同时,部分传统固定收益率产品以及新型产品面临一定退保风险。今年1-5月,寿险公司退保金按照老口径计算达734.8亿元,同比增长72.4%。二是偿付能力充足率波动加剧。资本市场低迷和加息导致公司投资收益下降,部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受到较大影响。三是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由于通胀压力增大及流动性紧缩力度加强,债市收益率低位徘徊,资本市场持续震荡,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增加。同时,在当前形势下,保险公司普遍压缩投资总额,加大长期资产配置,个别公司资产流动性偏低的问题开始显现。
业务模式转型的压力增大。在外部成本上升和政策制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资源约束对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正在形成,保险市场转型压力进一步凸显。一是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富余劳动力减少给现有个人营销体制带来挑战。以“拉人头”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组织发展模式,与我国日益年轻化、知识化消费群体的保险保障需求不匹配矛盾日益突出。提高素质、稳定队伍、创新模式成为下一步营销体制改革的重点。二是银保渠道面临进一步规范与转型。银行保险业务监管力度的加强,加上信贷紧缩、加息等因素,银保业务增速放缓,预计短期内业务规模可能进一步下滑。三是产险市场高度依赖车险的业务结构面临调整压力。随着汽车销量增速下滑,车险业务增速放缓,需要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市场不规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经过近年来的集中治理,保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但违法违规行为仍不断发生。一是一些违规行为屡查屡犯。从上半年检查情况看,销售误导、理赔难等侵害消费者利益行为,通过虚假费用、虚挂中介进行变相贴费等非理性竞争行为,虚假赔案、虚假承保农业保险业务、团险业务拼凑保单等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甚至有所反弹,在监管高压态势下违法违规手段更加隐蔽,规范市场秩序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二是新型渠道暴露出管理漏洞和操作风险。个别公司在发展网络销售的同时,网络运营管理没有完全跟上,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公司的电话营销涉嫌侵犯公民隐私,严重损害行业形象。三是案件风险治理形势严峻。今年上半年共发生案件104件,涉案金额5151.8万元。虽然总体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今年以来呈逐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保险诈骗和侵占挪用客户保险资金,社会影响恶劣。一些违规经营行为涉嫌犯罪,风险不容忽视。
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分红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保费收入比重达91.6%,寿险市场“一险独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长期期缴、保障功能强、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障需求的产品发展不足,客户可选择的保险产品形态有限,弱化了保险产品在整个金融产品体系中的竞争力。二是分红险具有保底收益和特殊分红的特性,资金运用收益的高低,对分红险业务的稳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由于分红险占比过高,分红险单一险种的业务波动会造成整个寿险市场的大幅波动。三是过度集中于分红险,在加息条件下需要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成本,客观上会增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压力。特别是在目前日趋复杂的投资环境下,过高的投资回报要求可能会放大风险。
中小保险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亟需增强。目前,中小保险公司亏损的问题比较突出。从上半年预计利润情况看,共有61家公司出现亏损,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保险公司。从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处于100%-150%区间的主要为中小保险公司,并且数量由年初的11家上升至14家。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强。特别是在当前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补充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增资困难。当前,保险市场上中小公司占大多数,而且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还会有新的公司不断进入。中小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公司一旦出现风险,很容易酿成行业风险。对此,监管机构要高度重视,从政策和制度上加强引导,推动中小公司走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著名保险专家、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预测 ——人寿保险业将会超越信息服务业,成为未来十年热门行业之一。全国保费收入可观,每年都保持飞速发展;据中国保监会相关数据统计: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1999-2008年中国保费收入增长情况
2005-2009年中国寿险营销员保费收入增长情况(注:2009H1代表09年第一季度)保险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
保费规模快速增长
保险从业人员的快速增长
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07年保险从业人员已达204万,其中新进入人员达42万,增长幅度达25%,大量社会主流人群进入保险行业。08年一季度呈加速趋势。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 07年底全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比06年增长24.7%倍。2008年全国各地区实现保费收入9784.1亿,比07年增长39.1%。
政府强力支持与推动
社会变迁:
外生变量不可阻挡的提升保险需求
家庭小型化增加单个家庭风险,提升家庭保险需求。家庭小型化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社会 特征之一。逐渐缩小的户均人口,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第一,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人口增长放缓。第二,近年来,中国城市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三代同堂的家庭逐渐减少,更多的是一对父母带一个孩子分离出新的家庭,这样,家庭绝对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现阶段,我国保险需求更多的还是靠城市家庭推动的。家庭小型化使得个体家庭遭遇风险的因素加大,扩大了家庭的保险需求。
经济变迁:
制度革新中延续保险需求爆发
增长低保险深度预示保险需求爆发增长将近保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从产业划分角度看,保险 业属于第三产业金融业的子行业,保险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特殊性,与国民财富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可以说,保险业是财富效应带动下的产业。
人均收入 比较高的国家同时保险消费也比较高,随着收入的增加,保险集中度也同时上升——保险的增长快于潜在经济的增长,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以 后,人均GDP的增加将引起保险深度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当人均国民收入在2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时候,平均保费增长是国民收入增长的一到两倍。
从数字看中国保险业现状
中国保险业现状如何?有哪些值得欣喜的地方?又有哪些令人担忧的问题?2011年7月16日,中国保监主席吴定富在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整体上而言运行平稳有序,但仍存在着发案率高、涉案金额大、投诉信件多等问题,亟待监管者着力解决。
利润同比增长72.3%,整体而言平稳有序
保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2011年1-6月,全国实现保费收入8056.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359.6亿元,同比增长16.9%;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5697亿元,同比增长11.4%。保险公司赔付支出1959亿元,同比增长33%。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总资产5.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
风险防范取得明显成效。行业整体偿付能力水平明显提升,财务状况总体保持稳健。新华人寿增资140亿元,偿付能力多年不达标问题得到解决。华安产险发行8亿元次级债,偿付能力重新达标。截至一季度末,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降至5家,不达标公司资产总量占比由2010年底的7%降至0.7%。保险案件风险防范取得积极进展,全行业新发生刑事案件数量及涉案金额同比下降40%和51%。
业务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从产品看,财产险业务中,在车险业务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非车险继续保持均衡较快发展态势,增速比车险业务高11个百分点,占财产险业务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人身险业务中,受结构调整政策导向和新会计准则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万能险和投连险业务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0.7%下降至0.8%。新单10年期期交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7%,增速高出人身险业务7.3个百分点。从渠道看,主要人身险公司普遍出现了个险渠道发展速度快于银保渠道、对保费增量贡献大于银保渠道的现象。个人代理业务占比43%,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相互代理等新型渠道发展较快,在形成一定保费规模的同时,业务质量稳步提升。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保险业务发展明显加快。1-6月,中部八省市实现保险保费收入1965.7亿元,占全国比重24.4%,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西部十二省市实现保险保费收入1495亿元,占全国比重18.6%,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发展。1-6月,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489.8亿元,同比增长72.3%。财产险承保盈利状况持续改善,34家财产险公司实现承保盈利,14个大类险种中实现承保盈利的达到12个。人身险业务的效益保持平稳增长,人身险公司利润总额345.1亿元,同比增长15.7%。
资金运用总体安全稳健。截至6月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保险机构适应外部形势的变化,适度调减基金投资,增加银行存款和长期股权投资,资产配置趋于稳健。截至6月末,银行存款占比33.5%,债券占比45.8%,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投资占比13.2%。1-6月,实现资金运用收益1031.1亿元,平均收益率2.1%,保险资金运用总体上实现了安全性和稳健性的要求。涉案金额5151.8万元,问题致命且不容忽视
快速发展期的同时,保险业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期、全面爆发,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使保险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金融面临的环境依然复杂,通胀压力居高不下。2011年以来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上调基准利率。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调整给保险业经营带来了较大挑战。一是寿险业务增长面临压力。受加息影响,部分寿险产品收益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吸引力下降,预计2011年寿险市场整体规模增长有限。同时,部分传统固定收益率产品以及新型产品面临一定退保风险。今年1-5月,寿险公司退保金按照老口径计算达734.8亿元,同比增长72.4%。二是偿付能力充足率波动加剧。资本市场低迷和加息导致公司投资收益下降,部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受到较大影响。三是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由于通胀压力增大及流动性紧缩力度加强,债市收益率低位徘徊,资本市场持续震荡,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增加。同时,在当前形势下,保险公司普遍压缩投资总额,加大长期资产配置,个别公司资产流动性偏低的问题开始显现。
业务模式转型的压力增大。在外部成本上升和政策制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资源约束对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正在形成,保险市场转型压力进一步凸显。一是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富余劳动力减少给现有个人营销体制带来挑战。以“拉人头”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组织发展模式,与我国日益年轻化、知识化消费群体的保险保障需求不匹配矛盾日益突出。提高素质、稳定队伍、创新模式成为下一步营销体制改革的重点。二是银保渠道面临进一步规范与转型。银行保险业务监管力度的加强,加上信贷紧缩、加息等因素,银保业务增速放缓,预计短期内业务规模可能进一步下滑。三是产险市场高度依赖车险的业务结构面临调整压力。随着汽车销量增速下滑,车险业务增速放缓,需要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市场不规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经过近年来的集中治理,保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但违法违规行为仍不断发生。一是一些违规行为屡查屡犯。从上半年检查情况看,销售误导、理赔难等侵害消费者利益行为,通过虚假费用、虚挂中介进行变相贴费等非理性竞争行为,虚假赔案、虚假承保农业保险业务、团险业务拼凑保单等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甚至有所反弹,在监管高压态势下违法违规手段更加隐蔽,规范市场秩序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二是新型渠道暴露出管理漏洞和操作风险。个别公司在发展网络销售的同时,网络运营管理没有完全跟上,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公司的电话营销涉嫌侵犯公民隐私,严重损害行业形象。三是案件风险治理形势严峻。今年上半年共发生案件104件,涉案金额5151.8万元。虽然总体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今年以来呈逐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保险诈骗和侵占挪用客户保险资金,社会影响恶劣。一些违规经营行为涉嫌犯罪,风险不容忽视。
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分红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保费收入比重达91.6%,寿险市场“一险独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长期期缴、保障功能强、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障需求的产品发展不足,客户可选择的保险产品形态有限,弱化了保险产品在整个金融产品体系中的竞争力。二是分红险具有保底收益和特殊分红的特性,资金运用收益的高低,对分红险业务的稳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由于分红险占比过高,分红险单一险种的业务波动会造成整个寿险市场的大幅波动。三是过度集中于分红险,在加息条件下需要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成本,客观上会增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压力。特别是在目前日趋复杂的投资环境下,过高的投资回报要求可能会放大风险。
中小保险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亟需增强。目前,中小保险公司亏损的问题比较突出。从上半年预计利润情况看,共有61家公司出现亏损,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保险公司。从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处于100%-150%区间的主要为中小保险公司,并且数量由年初的11家上升至14家。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没有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强。特别是在当前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补充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增资困难。当前,保险市场上中小公司占大多数,而且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还会有新的公司不断进入。中小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公司一旦出现风险,很容易酿成行业风险。对此,监管机构要高度重视,从政策和制度上加强引导,推动中小公司走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篇: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行业也由从前的不知为何物发展到今天的深入人心,全社会对于保险的认识不断加深。保险行业已经渗入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例如乘坐交通工具,几乎都会强制或者自愿购买保险。我们日常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常常购买了各种的意外保险,例如几乎普及了的医疗保险和时下很热门的养老保险。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保险行业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目前全国共有117家保险公司,其中60家人寿保险公司,52家财产保险公司、5家养老保险公司。保险行业是我国目前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国外的保险行业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和健全,到达目前的比较成熟的状态。我国的保险行业从改革开放开始起步,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日益完善,处于朝阳产业。但是和国外发达国际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目前而言,我国保险还远远没有饱和.,没有保险的人群依然很多,就算是投保人数最多的上海,人均保单也才0.7份.,这个数字远远低于美国的人均3份和日本的人均7份,保险行业的未来前景,依然光明,同时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以及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政策法规大力支持;风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终身福利系统的瓦解;投资环境大大改善。保险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
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整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保险业总体上存在着发展粗放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粗放发展主要体现为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和低效率;而且一些保险公司的业务增长主要依靠增设机构和加大投入谋求外延式扩张,集约经营和内涵式增长的能力不强。使得我国的保险行业在与国外的保险行业竞争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国内的保险行业中普遍存在着不连续性问题,主要是由于销售人员的流动性很大,通过时存在着前期在激励方案的鼓励下,最大限额的放大销售量,后期却不信守在销售时对对客户的承诺,使得人们对于保险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存在着一定的怀疑。保险产品在续期换人接手时不注重对客户关系的交接,由此经常会出现由于客户不满意而出现的退保现象。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我国保险行业在发展结构方面,应当逐渐完善区域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做到区域、市场、产品结构之间的平衡与合理,同时需要增强保险行业处理传统业务与新业务,保障型产品与投资型产品,短期性业务与长期性业务,同时不断地增加对市场的深入的了解,挖掘市场潜力,积极的采取国际化的战略,采取按照国际惯例的方式,将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基准定为盈利能力、偿付能力与人才素质 ,以及完善的市场与管理组织结构与机制,是中国保险行业立足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