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与健康

时间:2019-05-12 05:3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养生与健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养生与健康》。

第一篇:中国传统养生与健康

中国养生茶

【摘要】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十分重视养生保健,在生活实践中创建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我国传统养生内容丰富,涉及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方面面,在增进人类健康,延长寿命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对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养生进行产业开发,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前言】

传统养生文化源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茶文化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养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并且还声名远扬传达到外国等诸多地方。而且茶文化内容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和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

【论述】

一、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5.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二、中国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七分满为宜。

中国的茶道有悠远的历史渊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三、茶文化及茶道精神的传承对当今大学生的作用

1.茶道精神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茶道精神离不开茶人精神。所谓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者说茶人应有的道德情操、风范、精神面貌。“茶人精神”是已故原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钱梁教授在 80 年代初率先提出的。“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是“茶人精神”的朴素表达。它是从茶树风格、茶叶品性引申过来。以茶喻人,以茶树为榜样的茶人,就是指具有这种博大胸怀、无私奉献精神的人。范增平先生将茶人的精神归纳为四点: 一是理性的思考,作为一个茶人凡事能做理性的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沉着的修养,有沉着的修养,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三是坚毅的信仰,能择善固执,不畏讥怕谗,明是非、辨善恶,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四是正义的行为,为追求真理,只问是非、善恶,不计利害得失,只要是合乎社会正义,符合大众公平的道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茶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无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时期,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念难免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使大学生自身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有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较弱,遇到学习困难、爱情失意和人际关系紧张,便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甚至发生轻生行为,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节能力。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通过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及通过对茶德思想的领悟,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这样就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平衡人的心态,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对稳定社会秩序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茶道精神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若干方面的深刻启迪。

2.讲究“敬”、“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修心养性。

茶文化的本质,是要从茶中得到感悟,并可与人的追求相关系,这种相关性与茶相联系,使得人们从细致入微的感官感受去感悟体验,甚至去寻思一些尚未认识的东西,有助于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进一步发现中实现自我超越。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懂得茶道精髓的人认为“茶可行道”、“茶利礼仁”、“茶可雅志”,他们从“洁性不可污”的茶性中吸取灵感,通过饮茶而自省。这种自省有利于清醒地看待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个体的思想、品德对人类社会正常运转有重要作用。仁义、诚信是每一个人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同时也是资源、财富。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出现了某种诚信危机。甚至高等学校里的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诚信缺失问题。从部分大学生的考试作弊、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到择业过程中的伪造证件、改动成绩、随意毁约,无不显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因此,作为培养新时期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在人格塑造、情操追求、道德修养等方面精神教育已成为适应新时期的挑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以德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的修身养性,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这对于培养大学生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3.中华茶文化有利于丰富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

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其体系中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及文化艺术等理论,并融汇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茶文化可以增长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内容丰富的各式茶艺、茶道都容纳了礼仪、道德、科学与艺术的内容,欣赏茶歌、茶舞和茶音乐,可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茶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的风俗、风气与习惯,以及以茶为内容所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楹联和茶画都能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增加我们的人文知识。

四、红、绿茶的品质审评

红绿茶的审评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外形: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审评处形,即检验茶叶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嫩度: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关系。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净度:即正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匀度:是指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

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香气:北方通称“茶香”。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水色:也称“汤色”。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叶底:审评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第二篇: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健身方法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健身方法

苏民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养生思想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树立科学的养生观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养生健身都有哪些方法 能力方面: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的身体素质制定最适宜自己的传统健身方法 态度观念方面:

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养生健身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传统养生思想和理论

教学难点:养生健身法(八段锦)和养生按摩法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课堂提问、讲解法、图片观察法、探究与思考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你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进行体育健身?当你学习累的时候你又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学生讨论回答),在学生的回答中就涉及了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如果没有可以进行引导)再让学生思考回答:在你们的脑海里还有什么是属于中国的传统养生方式啊?

通过讨论回答引出今天的教学课题——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和健身方法 背景知识:

一、我国传统的养生思想

我国传统的养生思想起源于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渴求,并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辛勤劳动和繁衍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阴阳说和五行说。代表作《周易》《尚书》。《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体因不停运动而健在,人同样应当不断运动而求健康和长寿。《尚书.洪范》对人的“五福”也做了说明:“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寿”“康宁”“考终命”就是对健康和长寿的要求。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传统养生学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

二、养生的概念

养生一词,即概念其实很简单,养乃滋养保养也,生乃生命的健康和活力,养生就是护养(也有的称养护)、保养身体,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主要的养生理论(一)天人合一理论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利用自然变化规律来进行养生实践活动,它不仅仅是“顺天”“顺乎自然”,而是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生命与自然规律的关系,主张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主动进取的精神和态度探索并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二)阴阳协调理论

人们观察到自然界有天地,日月,昼夜,寒暑,明暗,生死以及男女等现象,所以就形成了阴阳学说。《黄帝内经》中指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认为生命就像自然界一样由阴阳构成,并且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阴阳互相依存。(三)形神共养理论 “形”是指形体,“神”是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其实质就是既要注重形体养护,又要注重精神的调整,使身体和精神均衡发展。(四)整体观理论

我国历代是的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从整体出发,对身体进行锻炼和保养,大力提倡“治病求本”和“未病先防”。知识拓展:

理论中都是针对养生而散发的观点,那么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该怎么进行养生呢?(学生回答)下面我送你们一个四句诀: 防寒保暖,腰脚头项 少咸多辛,润燥温阳 接触寒气,锻炼预防 神藏于内,坦坦荡荡

遇到不顺心的事、不高兴的事,甚至有悲观、愤怒的时候,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做到心中坦坦荡荡

一二句口诀映射出第一二个养生理论:顺应天人合一理论:利用自然变化规律来进行养生,阴阳协调理论:《黄帝内经》中还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三四句口诀映射出第三四个养生理论,注重形体和精神的养护和调整,从整体出发进行锻炼预防

四、我国传统养生健身方法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很重视养生之道,在他的《老学庵笔记》中记载着不少值得后人借鉴的强身延年之术,其中之一为“拜”姿健身法。说的是唐安江有一为姓张的老人,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身体非常健康,走路十分灵活,行动敏捷轻快,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很多好学好奇的人,想了解这是怎么一会事,于是便请教这位长者。老人说,我的锻炼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晨一起来便静心松体、拱手弯腰长“拜”数十次。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说:因为人的血气或多或少总会有所阻滞,而“拜”的动作刚好能使肢体屈伸,让全身的真气和血脉顺畅流通,并可暖其背、护其胸、健其肾。

由此可见,这种类似徒手操的“健身拜”,动作虽然简单,但效果可不简单。

(一)五禽戏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依据我国古代导引、吐纳等养生方法,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称赞,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它是参悟了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结合传统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和生理机制编创的一套治病强身的养生方法,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 的仿生功法。

主要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每戏分两个动作: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

(二)八段锦

始于北宋期间,它是一套以躯体和四肢的屈伸、扭转、摇摆等动作与呼吸、意念活动相结合的,针对脏腑、病症创编的导引养生方法。八段锦功法作用:

(前四段作用:治病)

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作用:上焦心肺,中焦俾胃,下焦肝肾,掌心向上托,小指和无名指有麻的感觉。

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作用:向前推出的食指向上,拇指斜向上,做法正确会有麻胀的感觉

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作用:调理脾胃

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任督通,病不生,头旋转,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脉

(后四段作用:强身)

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健肾(去心火即强身)

六式,两手盘足固肾腰,作用:健肾 通过身体前后动 两手至命门

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作用:练内气

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作用:血脉通畅,气血充足

(三)易筋经

效仿古代的各种劳动姿势而演化的。例如,载运、进仓、收屯和珍惜谷物等动作,均以劳动的各种动作作为经常形态。活动以形体屈伸、仰腑、扭转为特点,以达到“伸筋拔骨”的锻炼效果。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方法可以纠正身体的不良姿态,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对于老年体弱的人来讲,经常练此功法,可以防止老年性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和加强全身的营养和吸收,对慢性疾病的恢复,以及延缓衰老都很有益处。

(四)太极拳

太极拳最早是由明末清初河南陈家沟的陈玉庭创编的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太极拳对防治老年摔跤、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 我国传统健身方法的特点:

1、具有功能养生和全身养生的特点。也就是通过锻炼恢复和提高功能,它是作用于全身。

2、用自己的意志来进行锻炼,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3、掌握适度,(劳逸结合)顺应自然、内外兼修

4、简便易行,不受器材条件限制知识拓展:

印堂穴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

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

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中暑、中风、面部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祛风镇痛,清堵除烦

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 口内点

口内点位于手掌部位,中指指根中央处即是。

主治疾病为:按摩此穴,对于治疗口腔炎非常有疗效。阳池穴

位于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或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以手腕为中心,往不痛之处弯曲,用拇指一面吐气一面强压10秒钟才放手,如此重复3次。阳池穴的主治疾病为:手腕疼痛、腕部疾病、掉发等病症

治疗手腕扭伤最有效的是指压“阳池”。以手腕为中心,往不痛之处弯曲,用拇指一面吐气一面强压10秒钟才放手,如此重复3次。如果是脚脖子话,指压“解溪”也很有效。指压要领同前,在指压后肿消、痛止。

解溪穴

取该穴道时候患者应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伸直下肢的取穴姿势,解溪穴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或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溪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为:指压解溪穴,对于脚腕扭伤等脚部疾病非常有效

中脘穴

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脘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一边吐气一边用拇指在此用力强压6秒钟,重复5次时,胸部的难受感就消失了 落枕穴

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间,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就是落枕穴。

用食指指腹,或圆珠笔头(不是笔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会变得轻松多了。学习小结:

让学生来进行总结今天所学知识。课后作业

1、通过上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更多的有关传统养生理论和健身方法

2、根据自我情况设计一份自我的传统健身方法并能够坚持

第三篇: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概要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概要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而衍生发展成的,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全面地学习与研究传统养生文化。

中国文化是指产生于历史、积淀于人们的普通心理中,并根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潜质文化。中国文化是多元复合体的综合型文化,其基本精神之一的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万物与吾一体”的整体和谐,它具有重自然技艺的倾向和整体直观的直觉思维,缺乏严密的分析思维传统和形象逻辑系统。正是构建在这种中**体文化之上,中国传统养生学才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养生思想体系。

一、气一元论思想

在中国古典文化里,“气”是一个特定的哲学范畴。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在宇宙自然和一切生命体之间,充斥着一种至精至微、无所不在、运动变化的物质实体——“气”。这种“气”构成了宇宙的本体及规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切现象都是“气”变化的结果。“气”既决定和支配着天地万物与人类生命的存在,又将人的生命存在同宇宙自然、天地万物的存在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同一内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彼此之间互相储存而息息相关、须臾不可分离的系统。

从这种原始唯物的观点出发,古人认为,人的生命运动的本质也在于‘‘气’’的变化。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就是说,人的生、长、老、死都是气的变化的结果,人体内的“气”变化过程决定了人的生命运动。

人是地球上最高级、最复杂的生命体,其内部的“气”变化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参与人体生命运动的“气”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医学里就有先天气、后天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经络之气、脏腑之气、真气等名称,它们都是参与和决定人的生命整体中不同层次上的“气”变化过程的基本物质。养生学所讲的“气”,指的就是这些与人体生命运动密切相关的无形的基本物质。

这种元气一元论深刻地影响和决定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基本形态和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体,也是构成人的生命的基本物质,因此,养生的中心就是如何养护人体内部的元气。

以道家为主体的古代养生家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根、生命之源,人的形体精神都由这一根本要素所决定和支配。元气损耗,则生命枯萎;元气充盈,则生命旺健。因此,不管采取什么手段与方法,养生总是以养气、补气为宗旨。《内经》也认为先天元气于父母,是父母之精所化。它根于肾脏,藏于丹田,经由三焦而达全身,推动着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本源,决定着人的强弱寿天。“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

第二,中国传统哲学和养生学认为,决定人体寿天强弱的不仅是先天精气或后天水谷营卫之气的盛衰多寡,而且还有元气在人体内存在的状态。元气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变化的,其变化形式有动、静、聚、散、升、降、开、阖等。元气既为生命之根本,它的运动规律也就是人的生命规律,而这些运动规律又是由元气的阴阳变化决定的。元气的运行如动、散、升、开为阳,静、聚、降、阖则为阴。中国传统养生就是依据和把握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认识与积累下来的阴阳规律,也就是用元气活动的规律来养生、健身。

在传统养生学中,各家各派都是依据元气学说来设计和发展自己的养生术。在养生实践中,导引、行气、服食、房中等各种手段与方法无不依据元气运行的规律来进行锻炼,以达到养生的效果。由于气贵充盈流动,所以传统养生术的调摄行气大致有以下几点: 顺时以益气。先秦以来,天地阴阳之气随四时五行变化,自然大宇宙影响人体小宇宙的观点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共识,人们在考虑如何使元气充盈流动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因此,要达到益气的效果必须顺应四季变化,即顺时以益气。

谨食以助气。先天元气靠后天摄入的水谷营卫之气来补充,因此,饮食对于元气补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则生气,不调则损气。

导引以行气。气贵充盈流动,滞郁就会引起疾病,所以,呼吸吐纳和导引以促进元气流动与新陈代谢,就一直受到养生家的重视,推崇备至。人们认为,通过导引吐纳可以调理气息,畅通气机,促进阴阳平衡流动,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防病治病,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二、天人合一与整体把握思想

“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人类在一定实践活动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总的认识或看法。中国古人认为,人处在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具有相适应的关系,共同受阴阳五行法则的制约,并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因此,体现在传统养生学中的这种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就被称为“天人合一”整体观。

以“天人合一”为特色的人天观对传统养生文化影响极深,中国古代养生家将人体养生活动置于一个大的系统环境中去考虑和认识,按照自然法则和规律来养护生命、炼养形神。这种影响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得尤为显著。

一是认为人体内部环境系统与外部客观自然环境系统是统一的,有共同变化规律,因而人的养生活动应该注重“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就是要求根据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气候环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养生方式,即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道家有很多气功方法都很讲究时间性,或按一月的晦朔弦望练功,或按一日的生气(子时至巳时)、死气(午时至亥时)的差别来练功;而服食养生和房中养生更讲究季节性。

二是认为人的身体器官结构与宇宙结构相应,并通过阴阳五行八卦等符号,将天人结构巧妙地组合在同一个结构体系中。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两者是息息相连的统一整体,人体构造与宇宙结构相应共同组成天人结构的体系。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大小宇宙的理论,从宏观的外在宇宙规律来指导人体养生实践,并在具体的养生活动中,以人体内在变化来体验融人天地自然中的个体心理境界,从而达到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同构的观念使中国养生文化同古代哲学的自然天道观紧密相联,它对传统养生术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三、重人贵生与积极主动思想

中国古代贵人重生思想的含义是天地万物中人为贵,而人则以生为贵。这里的“生”是指人的个体生命的存在,早在先秦期的道家,曾鲜明地表达了这一观点。庄子不仅提出了“尊生”的主张,而且还宣扬“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生,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天下莫贵于生”(《淮南子·泛论训》)的观点。这种贵生观直接有力地推动了养生文化的发展。

贵生观是中国古代长寿养生思想中最基本的认识范畴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观念很早就已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中国文化意识的一个内在成分。这种为道家所力倡的贵生观与儒家学说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在价值结构,贵生观给中国养生文化的繁衍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气候,它使中国文化趋向于在理性规范下追求养生健身的价值。

《尚书·洪范》将“寿”视为人生幸福之首,《诗经》“报以介福,万寿无疆”,这些都表现出寿天问题在那个时代人类意识中的地位和分量。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理性思考,包括影响寿夭的自然因素以及人类行为的作用,等等。

《内经》曾从人体自然生长规律出发探讨人的盛衰寿天机制,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分别探讨了男女的生长衰老规律。《内经》不仅为中国养生文化奠定了一个基于客观认识基础之上而又充满积极精神的寿天观,而且还体现出先秦文化那种特有的理性思索和探求精神。中国古代的寿天观注意到了自然界各种客观因素对寿天的影响。

关于人的行为对寿天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人的后天行为这一认识,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中最有价值的观点之一,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认识之一。这种建立在贵人重生基础之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意义体现在“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一划时代的养生观念之中,它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养生学积极主动的思想。这个养生观念最早见于汉末魏晋间的道教典籍《龟甲文》《抱朴子》《仙经》《西升经》等,后来为养生家们广泛传播和引用,是中国传养生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这种积极的人天观强烈反对汉代以来儒家天人感应和谶纬学说以及佛教传人后带来的浓厚宿命论思想与悲观人生态度,主张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生命与自然规律的关系。虽然这种观点带有一定主观唯心主义色彩,但在中国养生思想发展中却起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奠定了中国养生文化的基本哲学根据和认识基础。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表达过这种人天观和养生思想:“后天之弱者当之慎,慎则人能胜天矣。但使表里无亏,则邪疾何由而犯,而两天之权,不在我乎?”毫无疑问,这种认识是十分科学和可贵的,它是“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一养生态度和人生观的精彩注脚。而儒家的董仲舒也得出了“寿有短长,养有得失”的看法,认为人的行为可以改变人的寿数。

因此,重视生命、积极进取、反宿命论等态度和观点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内倾思维与反观自心思想

中国传统的身心炼养长寿术实质上是一种内向型文化,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内倾性思维趋向的特点。这种养生模式主要建立在高度自我的、自足的、自律的基础和原则之上,意在通过一系列特殊的操作技术和手段来实现个体自我的内在生命和潜能的开发及完善。反观自心与思维趋向,反映出古代中国人注重向内反照自心,于沉思之中体察真谛,于静默之中了悟人生,以体验内心世界的精微与广大,来感知外在世界的本质,推求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尽心知性以知天”“万物皆备于我”等,都是在反观内心的体验中获得仁心与天道相融相通、至善至大的经验和精神的享受,其独特的体验开掘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以及精神在世界中的地位,并在一整套修行术的实践中体验到精神的乐趣和物质的丑恶。由此推崇隐逸的生活方式,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反映出古代中国人所追求的这种生命意境。

中国传统养生术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道德的自我约束和心理修炼,其实质也反映出内倾性的思维趋向特点。对比中国传统导引术与现代西方体操,前者是内向的、自我的,内向的个人身心体验与实践之中,体验一种神奇的、超意识的快感,心理上要至虚至静,凝神于中,反观于心,着眼于发展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内在生命力。它使人在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是自然和社会的一个有机细胞,潜心于理解和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个体关系。

这种内向文化特征首先在称谓和术语上即有普遍的显现,在中国传统的武术、导引、气功、禅法等领域中,如内功、内劲、内气、内息、内观、内视、内炼、内养、内修、内药、内丹、内动、内家拳等等,俯拾皆是。另外,还有许多与“内”字相关相通的词语,如反观、存思、存神、守内、守

一、还精、归根、止观、禅观、返本还元、意注丹田等等。

这种反观自心、注重内在体验、强调发展人的内脏器官的功能,即由“内壮”而达“外壮”的独特养生方式构成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独特思维特点。

五、动静适宜与形神统一思想(一)动静适宜的观点

在中国哲学和养生思想史上,动与静是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是物质的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还说:“静即含动,动不舍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说明动与静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体存在着“动与静”的变化,如阴气主静,是人体的营养根源;阳气主动,是人体的运动动力。形属阴之静,代表物质结构;气属阳之动,反映生理功能,人的生理变化等皆可用动静来概括。

“心神宜静,形体宜动”,是动静兼修的体现。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形体养护,以动为主。动静适宜,才能“形与神俱”,达到养生的目的。《道德经·第十六章》提出:“致虚极,守静笃”,要求以“致虚、守静”的功夫,达到心境的空明宁静状态。“静则神藏,躁则神亡”“欲延生者,心神适恬静而无躁扰”,就是说,人能养神,神守则身强。反之,神不藏而躁动不安,则伤神而致病。当然,心神宜静的“静”不是绝对静止,而是“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形体宜动,华佗作五禽戏是“动”,可以用于治病疗疾的具体实践中,五禽戏“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在传统养生中被用于运动形体以养生长寿的方法主要有小劳、导引、按摩和舞蹈几类。“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由于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促进精气流通,使气血畅达,增强生命力,所以古代养生家主张通过各种身体活动,如导引、习武等来达到“一身动则一身强”的目的。总之,心神极欲静,形体极欲动,只有动静有常,才能心身健康。

在中国养生史上有主静和主动的不同养生学派。老庄学派强调静以养生,重在养神;以《吕氏春秋》等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动以养生,重在养形。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对古代养生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实质上,在中国传统养生学中,无论是主动还是主静都不是绝对的,而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适宜,才能有利于健康。

气功锻炼中的动静有内外之分。内静为精神内守,外静为形体安静;内动为气息运动,外动为肢体运动。练静功时,要静中有动、外静内动;练动功时,要动中有静、外动内静。静功锻炼之后,可配合形体活动,如八段锦、五禽戏等以期求得动静适宜。(二)形神统一思想

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养生学的重要命题。早期的养生学,唐代以前多为形神问题,主张“形神共养”。唐宋以后多称为性命问题,主张“性命双修”的炼养观。所谓“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重形体的养护,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得形体康健、精神健旺,身体和精神都能均衡发展。“形神共养”是在“形神统一”观的指导下产生的,它是建立在对人体客观性和价值意义的肯定之上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关论述形神的问题,很多是从养生角度去论述的,先秦时期庄子在养生问题上主张“养神而养性”,提出了“形为神舍”“神守形”“物将自壮”“形乃长生”等神形观。较之庄子,荀子更明确地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主张在“礼”的指导下的“治气养心之术”。《黄帝内经》从养生医学的角度出发,得出了唯物主义形神观——“人始生,先成精”,即形体的本源是精的化生,各种生命组织器官构成的形体,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基础。神依赖于形,形又以神为生命的标志。

先秦时期所奠定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形神观,对中国养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后世的养生家们基本上是遵循这样一种神形观来发展自己的养生思想。所谓“性命双修”,就是在养生实践中,重视精神与形体的同步炼养和发展,并相互促进。“性”一般指人的心性、神、意识,“命”则指人的生命、形体等。宋金时期的内丹家王重阳曾指出:“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从性命之学出发,古代养生家还提出“修身以立命”“存心以养性”的主张,并发展成为修性和修命的方法。在内功的修炼中,性功和命功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本一而用则二”的关系,心理修炼和生理修炼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第四篇:健康与养生作业

健康与养生作业

从这堂课中我中你学到了什么

现代化的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似乎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学期的选修课,我选修了《健康与养生》,我选择这个课的原因主要是对健康问题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古老的中医文化。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一直沉浸在中医的广阔世界中,慢慢的享受着那种博大的“国粹”带给我的细水长流的感觉,虽然是细水,却足以给我带来震撼力。无论是小小的掌纹隐藏的健康状况,还是那些并不起眼的穴位,或是贯通人的经络的奇妙的针灸术,那些粥所具有的巨大的养生价值,食物的寒属性„„这些都让我有一种深深地崇敬之情,它们都是古人的智慧,历经千年仍不失其价值。古老的中医文化是永远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小小的掌纹,反映丰富的健康知识。根据有关王晨霞老师对掌纹研究,我对掌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健康与养生》帮助我走出了一些对掌纹认识的误区,并且基本能够学会了14条掌纹线所反映的健康知识,并以此判断自己的部分健康状况。掌纹就是指手掌上的纹线。手掌纹线是由粗的“线”和细的“纹”组成,“线”是在母体中先天生成的,不易改变,它反映身体先天的状况,假如“线”改变了,体内脏器就一定发生了极大的变动。“纹”多是后天的,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因素造成,容易改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疾病会不断的侵害身体,掌纹也会随之不断的发生改变。掌纹的形成可能有几种原因,如微循环出问题、细胞分解代谢出问题等,不管如何都是身体内部真实情况的反映。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认清了对掌纹的三个误区:

1.男左女右:看掌纹不是按男左女右来看的,这种看法只是看手相迷信的做法。其实,左手代表先天遗传的因素、信息,右手反映的是后天的情况。2.掌纹是不会变化的:手掌上的粗线条从它在胚胎期七周生成以后,就一直随着胎儿、幼儿、儿童、青年、壮年、老年不同的生理环境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3.所有人都有掌纹:目前世界上有三件没有掌纹的事件。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对人体掌纹的14线有了基础的了解。1线与肺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强弱以及消化系统有关。1线的长度反映了消化系统的功能状况。

2线和神经系统与心血管及心脏、消化系统紧密相连。思维要靠心,我国3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的说法:心藏神,神主思。此线称为智慧线或脑纹。

3线生命线。主要掌管人的免疫系统以及人的寿命。

健康与养生作业

4线健康线,是观察重病发生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线。4线越深越长越明显的体制越差,主要是肝脏的解毒能力。

5线玉柱线,5线不宜太粗,要细而浅,笔直而上,明细不断,颜色红润为好。如果肺主动脉供氧,供血不足,就会出现玉柱线。

6线干扰线,是横切各个主线或辅线的不正常纹线,位置不固定。睡不好觉、精神压力大,不能按时吃饭作息就会出现6线。6线的不规律和吃饭关系不大,主要和睡眠有关,长在哪一条线上就干扰哪条线所代表的器官。7线太阳线,其关键在于是否越过了1线。没有超过1线的是脑供血不足,血压偏低,现在很多年轻人很常见的。

8线远游线(海外华人普遍有8线)。频繁的换生活环境会出现8线,每到一个地方你的心情能适应环境但是你的身体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9线为金星线,近年来有9线的人在不断增多,接受辐射,接收强光,都可以出现9线,9线是过敏线。

10线叫土星线,10线和眼睛有关,还有一种情况是肝气淤积、心情不好、压抑、抑郁会长10线。10线和近视眼的家庭遗传有关。

11线叫性线,应该深平、明细不断,颜色浅红为好。11线短到看不见很可能有生殖方面的疾病,过长代表失恋过多

12线叫肝病线,酒线。12线是肝损害的一条线,有12线的人一般都得过肝炎,可是手上会出现过分延长的12线,它表示肝累了。

13线又叫做悉尼线,13线表示肿瘤的遗传,若家族里有免疫系统的疾病(牛皮癣之类)往往会出现13线。线是特殊少见的掌纹。叫通贯掌。手掌上仅有14线和3线易患腰痛、胃炎、头痛。14线的疾病与遗传有关。通贯掌判断智力不准确,通贯掌是判断遗传基因和心理素质的。

那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穴位对于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运行,维持人体的健康状况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穴位即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腧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在疾病发生时,相应的腧穴往往可出现压痛、酸楚、麻木、结节、肿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等各种反应。腧穴上所出现的不同病理反应是疾病过程中脏腑经络气血失调的结果。刺激腧穴治疗疾病的作用不仅对局部脏腑、器官病症有效,而且对相应经脉循行路线上与该穴相距较远的脏腑、器官病症也有效果。

针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医文化的世界里熠熠发光,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

族医疗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0年11月16日将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健康与养生作业

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千百年来,对保证中华儿女健康身体,繁衍民族,有过卓越贡献,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治疗作用:1.疏通经络: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2.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3.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

中国文化中,粥是最常见的餐桌上的主食之一,粥古时称包糜、酏,俗称稀饭。有两种类型,一是单纯用米煮成的,另一种是用中药和米煮成的,后者又叫药粥。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药粥调补是一种养生长寿的方法。不同体质以及不同生理状态的人,都适宜长期食粥调补,古人把粥看成是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补益妙品。粥富含水分,易于消化,而且品种多样,功效不同,有的粥可以补血益气,有的粥可以养心安神、美颜润肤,此外,还有减肥消脂,补益抗老,益寿延年之效。常喝粥有什么好处呢?1.容易消化 2.增强食欲,补充体力3.防止便秘 4.预防感冒5.防止喉咙干涩6.调养肠胃7.延年益寿

我们还学习了食物的寒属性,传统中医中认为,温热为阳食物的属性表,寒性为阴,只有将食物的温热寒凉因人、因时因地的灵活运用,才能是人体阴阳平衡,保持身体健康。

一学期的课在临近期末考试的匆忙中接近尾声,我的大一生活也伴着济南明媚的天空结束,在《健康与养生》的学习中我所学会的不仅是具体的知识,而更多的是一种健康生活的态度。不管是掌纹反映的健康状况,或是我们利用针灸和穴位来维持我们的健康,我们都应该懂得,人的健康是用金钱所无法换取的,一种良好的心境,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为我们的健康投资,这样的投资或许收效甚缓,但是当我们老了,坐在自家的小院子,晒晒小太阳,宁静的望望远方的那片天空,我们会为年轻时自己的健康投资而感到无比欣慰。因此,关注健康,关注养生,从年轻开始,从现在开始,从你我开始。

第五篇:关于健康与养生心得体会

关于健康与养生心得体会

篇一:保健与养生学习体会心得

保健与养生学习后心得

自从第一堂养生课开始,轻松互动的教学环境;引人入胜的课程内容便深深吸引了我,短短的十次养生课学习让我意犹未尽,在课堂上学到的养生知识,对我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大的帮助,受益匪浅。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身体才能全身心得投入学习,生活,工作中去。想要有个好身体平时要加强锻炼,找些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去锻炼。天气好了可以进行室外运动,但是一到了冬天,天气变冷,人们就不愿意出门活,但能进行一些室内活动。而对于我们在校学生而言,宿舍的条件有限,也不适于做些体育活动来强身健体。以至于到了冬天,体质差的同学饱受感冒,发烧,头痛的困扰。但是通过徐敏老师开设的保健与养生的选修课的学习,让我对保健养生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通过一些小的方法就能改善身体状况,收益匪浅!首先我们要明白保健与养生的要点:行动,坚持,观察,适合自己。话说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是第一步。一个人要想有好的身体是与平时自己的生活习惯紧密相连。通过保健与养生课程学习让我了解了一些常用的保健技巧和养生理念,也对中华传统的中医养生之道有了粗浅的认识,更加的佩服古人的聪明智慧的结晶。以后我们在面对一些常见的、小的身体疾病问题不仅仅是只有吃药打针才可以解决,还选择通过很多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也很有效。比如按摩一些保健穴位,拔罐,食疗,等传统中医方法,不仅副作用小,而且只要长期坚持去做有些疾病就能缓解,最后达到治愈的效果。养生的这种特性,使得在使身体更加健康的同时还陶冶着心性。

说起保健养生应从四季养生开始。因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

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的度过一年四季。冬季养生;冬季天寒雪冰,大地龟裂,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收藏的时令,在五行中属水,与人体的肾和膀胱有密切的关系。冬季养生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一、要有充足睡眠,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风的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

二、保暖,保养好人体阳气。

三、阳光充足时做轻松的运动,应避免剧烈运动使皮肤开泄出汗而耗伤身体的阳气。

四、可以进行一些运动。在运动锻炼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以防运动损伤。而且尽可能室内活动,如:瑜珈、跳绳、踢毽、撞背,金鸡独立等活动。在锻炼后做些放松活动,如:调息,即深呼吸,洗个热水澡等。

五、冬三月,肾气旺。饮食之味应该减少咸味食品,以防助长肾气,适当增加苦味食品,使心气得到补养,可避免肾水旺而克伤心火。多吃一些时令水果和蔬菜。春季养生,春季阳气初生,抵抗力弱,最怕风邪侵袭,而此季多风,因此要避风邪,注意身体保暖,不要随意骤减衣服,防止受凉。夏季养生,人体在夏季心火旺盛,而肾水虚弱,虽自觉大热喜冷贪凉,但应有节制。饮食上注意慎、戒油腻和粘腻食物,少食苦味食品,增食辛味食品,以养肺脏,勿过饱,勿暴食冷饮和冷冻瓜果。秋季养生,秋三月,肺气旺,饮食应减少辛味食品,适当增加酸味食品,使肝气得到补阳,避免肺旺而克伤肝木。四季养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除了四季养生之道外,还有许多保健知识也值得大家学习和实践,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益处。

课堂上得每日一练的小方法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并坚持去做。不仅起到保健作用,还能改善身体的不适的状况。如:深呼吸(腹式呼吸、调息、冥想)闭目、缓慢吸气,吸气入腹,腹部鼓,停止,缓慢将气呼出,腹部内收。重复进行。金鸡独立,单脚立地,另一脚抬起,双手下垂,闭目。尽量保持站立的时

间。叩齿,上下牙齿互扣,口腔会产生唾液,缓慢将唾液咽下。按压劳宫穴:治手心出汗,心跳过速、失眠,补养心脏且补养速度极快。搓腰:用手掌在腰部上下来回搓,增强肾脏功能,疏通带脉,防治腰酸、腰疼,尿频、夜尿多等。搓耳朵:“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是肾的外部表现”。提拉,下拉,外拉,推上下耳根。拍手治百病:每日拍手200-1000次,激活身体各部分,促进血液循环。最好拍手后将手放到热水盆泡,泡一会,再加热水,直到全身变热为止。敲头部:用10根手指肚或手握空拳轻轻敲打头部一遍,从前发际到后发际。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防止脱发、白发、头发油等,敲胆经目的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

我通过以上的保健方法也起到一些作用。比如深呼吸。晚上有时候睡不着,可以闭眼躺在床上,用腹式呼吸、调息,冥思,坚持做确实可以有助于睡眠。其次搓耳朵。虽然每次练习完之后耳朵又红又热,但是时间久了,很少出现耳朵嗡嗡的响,而且耳朵周围皮肤变得有光泽。下面敲头部:用10根手指肚或手握空拳轻轻敲打头部一遍,敲完之后顺便手指头按摩一下头皮,梳理一下头发,时间久了确实达到明显的效果。现在在洗头时候头发掉的比以前少了,而且头发的发质也好多了,出油少了。敲胆经至今还在进行,一般是吃完饭回宿舍之后,坐在床边开始练习,但是至今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还有就是在睡前揉揉小腹,有助于肠胃的活动,这个效果也不是很明显。还有按压劳宫穴,这是做的次数最多,感觉效果最明显的,能够回复精神。总之这些小方法都在尝试,做完之后确实能起到一定效果。总之只有坚持下来才能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尽量在闲暇时间去做做这些保健方法,我相信时间久了必定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我从养生与保健这么课程中学到许多。现在社会的压力很大,人们往往忽

视了自己的健康,出现未老先衰等各种现象,使得一些保健养生理念才引起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通过十周时间的学习我认识到这门课的学习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科学的传统养生方法来锻炼我们的身体,保持自身的健康平衡。然而影响自身健康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首先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于个人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成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恰当的科学养生方法来作为我们的通向健康的途径,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的健康理论,并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健身养生益寿的经验,形成了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健身方法的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养生,短短的一个学期是无法让我完全了解到传统体育养生的全部,但是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们了解到了其中的精华重点。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合理的运用我们所学的养生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在这个钢筋水泥的世界得到片刻的放松。

篇二:学保健与养生 心得体会

在没上保健与养生这门课之前,我总觉得只要吃好吃饱,营养搭配便是做到了日常的养生。在听了徐敏老师的讲授后,才发现自己许多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是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我是个偏胖的女生,平时喜爱吃甜食与口味重的食物,大学虽有许多课余时间,但却很少主动做相关的体育锻炼。由于确立了考研的目标,今年大三觉得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还会经常熬夜。有时,班级有事务急需处理时,三餐不规律。

上了您的课后,我反思了许多。恰逢昨晚,我看了网上的一篇复旦女博士于娟写的文章《为什么我得癌症》,更是感受良多。深刻意识到,工作或理想都是皮球,而健康确实珍贵易碎的玻璃球。皮球坠落还有弹起来的可能,可是玻璃球一旦破碎将再也没有机会恢复如初。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这个心态不光是面对生活和奋斗旅途上的挫折与磨难,更是要清楚的理解生活及为理想奋斗的真正意义。“父母在,不远游”我现在所做的努力,都是想回到安徽老家离他们能近一些。有时累得时候想想爸爸妈妈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细节,那就是我的健康。弟子规里说道:身有伤,贻亲忧。现在明白其实最让爸爸妈妈觉得心安,就是我的平安健康,然后才是自己能有所成就。

老师的保健与养生这门选修课给了我一记警钟,让我正视自身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考虑到冬日体育锻炼条件受限,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每日一练。这些看似简单细微的保健习惯,却能让我们迅速检查到身体出现的一些问题。长期坚持这些运动,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坚持的每日一练是敲胆经、搓耳朵、拍打手臂内侧及十指相敲。

主要是在课间进行十指相敲或搓耳朵,晚间回到宿舍在上床睡觉前的十分钟,敲打胆经100多下。每星期五,宿舍同学休息的时候会让他们帮我拍打手臂内侧。但是,有时会因为一些随机突发事件所打断,也怪自己不能长时间坚持下来,中间间断过两次。

敲胆经运动我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明显感觉消化比以前快了。中午有时油腻的吃多了,但是晚上很快就可以消化排泄出来了。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体重也有轻微的下降。第一次拍打手臂内侧,出现了一些黑紫色的颜色,到第三次在拍的时候明显感觉减轻很多。手冷的时候,我就用十指敲击法,发现手马上就暖起来,而且差不多做了十几次吧,现在手早已不再冰冷了。有时在图书馆看书疲惫的时候,我也会进行深呼吸调理气息。头疼不想看书的时候,就躺在床上轻轻敲打头部,发现洗头的时候脱发现象有所减少。这些每日的养生习惯,我会继续坚持做,慢慢的把这种保健养生的小习惯固定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感谢老师为我们传授保健养生的知识,您不仅在专业课知识上给我指导,还给了我思考自身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机会。新年即 将到来,也衷心的祝愿您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新年里每一天都开心快乐!

篇三:中医养生的心得体会

养生的心得体会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也越来越重视。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调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一)养生的意义

“然则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与人为。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寿,而尽终其天年,此圣智之所同也。”

——张景岳

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强,主要靠人体的精神平衡、内分泌平衡、营养平衡、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来保证。因此,遵循中医养生的方法,对人体健康长寿有重要的作用。

(二)养生的方法

一,调摄情志。

1、和喜怒。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认为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喜也应适中适度,不宜太过。怒是历代养生家常忌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2、去忧悲。忧郁、悲伤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又一种情志,应当注意克服。老年人由于精气亏虚心气不正常,常易生忧悲之苦,忧悲不已又会进一步损伤神气,加速衰老,所以老年人特别应当杜绝忧悲。

3、节思虑。思虑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无思,唯过则有害,古人认为:思则气结??切切所思,神则败,所以思虑过度可出现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痴呆等症状

4、防惊恐。遇事易惊恐亦是一种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惊恐往往导致心神失守,肾气不固,而易出现惊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精神失常等方面的病症,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高度重视,我们应注意调和心志,避免不良心志对人体的影响,以促进健康。

二,运动形体。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

三,合理饮食。

饮食的质,是指饮食事物的素质、成份、营养价值等,不同的饮食无有不同的营养素,掌握好合理的饮食的质,对于健康长寿有很大的意义。“药食同源”不仅开中医养生保健之先河,且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成为独特的优势所在。四,起居保健。

环境与居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亦是人类保养天年(自然寿命),强壮正气,延年益寿的必备条件。

五,房事养生。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精乃是一种与人体生殖、生、长、状、老、已,以及寿夭等有密切关系的一种物质,它跟人体健康有关。中医认为,人体与周围环境是一个整体。自然界与人体是相通的。因此,随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房事养生也应不同。

六,乐娱养生。

乐娱养生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用娱乐这种人类普遍的行为来让人们情绪变好,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使人们健康长寿。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往往过于繁忙,而且生活单调,就更需要一些娱乐活动来调节。用娱乐活动来调节生活情绪和生理机能,往往能起到许多药物治疗所起不到的良好作用。

七,睡眠养生。

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更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

首先,应提倡睡子午觉。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第二,睡前应注意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第三,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第四,失眠的病人别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三)关于养生的体会

纵观中医养生的历史,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养生有道,“德润身,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独具特色的养生观,仍激励今人效法。所言仁者即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仁”的核心,仁者爱人是也!“养生重养德,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被医学实践所证实。养德就是注重人体精神的健康状态——精神卫生。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一个人要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必须进行全面的养生保健。并注意下列几点:第一,道德与涵养是养生的根本;第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第三,思想意识对人体生命起主导作用;第四,科学的饮食及节欲是养生的保证;第五,运动是养生保健的有力措施。只有全面地科学地对身心进行自我保健,才能达到防病、祛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人要想养生,必须学会放松心情,而放松心情则必须学会放下烦恼的事,然而现实中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我们学会忍耐才能放下的。

篇四:传统文化与养生的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与养生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选修了传统文化与养生这门课,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养生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精神,不仅是在文学上,武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有着很深的造诣,而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养生的道理,在这几个星期的上课中,我了解到了阴阳八卦的奥妙,还有佛家思想的博爱精神,还有道家的思想,身体内部的器官还有穴位,更有很多互动,了解到许多养生的方法,包括太极拳,和走路的方法等等,在同学的演讲,我也了解了茶文化,酒文化,食物,服装,藏传佛教等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以前的我不是特别了解中国的文化,因为自己学的是工科,对历史文化不是很有了解也不是特别有兴趣,但是学习了之后我想法发生了一些改变,也产生了很多乐趣,传统文化是我们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文化知识,内容丰富,传达的意思也各有不同,儒家道家的思想,而我们作为后辈,更应该了解并发扬这些文化,代代相传,并能在工作和学习中真正的应用到这些,在养生中结合这些文化,是我们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理解文化的精髓。动画版的释迦摩尼我看到了宣扬佛法的不易,已经佛所传达的宽容,博爱等精神,是我更加了解佛教文化。

再者谈谈我对养生的看法,所谓养生,通常解释为保养、养护生命之义。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养护,同时也关注人类的心理世界和情

感世界,对道德品质、精神世界的修炼与维护,在课堂上我们看过一个近一百五十岁的老人的片段,是我印象深刻,精神不仅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修身养性,还有锻炼身体,了解文化,朗诵经文,平和自己心境等方面都做到才能达到较好养生的效果。

总之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虽然我只晓得其中一小部分的道理,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我去探索和了解,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如此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其中优良的传统,与养生等融会贯通,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让我们身心都更加健康。

篇五:营养与健康心得体会

学习营养与健康的心得体会

学了一个学期的营养学与健康课其实感悟有很多。

健康,就像快乐一样,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当我们生病时,渴望能拥有健康;但在健康状况良好时,就忘记它的重要性了。健康的身体应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几乎很少人能够享有这个权利。对如何获得健康,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运动是最重要的;而有些人觉得,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有营养知识的人来说,食物才是影响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一日三餐吃的就是食物,所以食物自然变成影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如何吃才会健康,一直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比如,朋友善意的忠告,食品工业的广告及医疗职业的无稽之谈,想要从这些言词中分辨出真伪,便需要具备某些基本的知识,而知识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成的,等到我们需要时拿来加以运用。

食物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基本的生物学法则决定了食品工业是“天下第一产业”,也是人类的“朝阳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2002年增长速度达15.7%,同年餐饮业产值达5000亿人民币,从业人员2200 万人。2003年虽然有“非典”的影响,但食品工业仍以18.6%的速度增长。营养并非无本之木,其是依赖于食品产生的。因此可以描述为:食物好比是皮、营养则好比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物资短缺、食物单调,想吃的东西买不到,现在商品琳琅满目,许多人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应当怎么吃了。

吃饭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然而人类通过漫长的历程才从“吃饱求生存”发展到懂得“吃好求健康”。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传统食疗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各民族的健康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它形成发展的几千年中,浸透着祖先和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正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居首位、为15%,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为13%,远高于医疗因素(仅8%)的作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

人类吃的食物不外乎以下五类,第一类是谷物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第二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富含动物蛋白质的瘦肉、禽、蛋、鱼类等;第三类是富含植物蛋白质的豆类,以及乳类和乳制品;第四类是蔬菜、水果;第五类是油脂。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此外,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具抗氧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人体对不同的营养素需要量相差极大,蛋白质、脂肪每日需几十克,而微量元素硒、维生素B12每日仅需若干微克。营养学家把每日需要量在1克以上的营养素称为宏量营养素、包括六大类40多种;将每日需要量从微克到毫克级的营养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称为微营养素。不同食物的营养素成分不同,如米、面等以淀粉、即碳水化合物为主;牛奶、大豆、鸡蛋、瘦肉以蛋白质为主;水果、蔬菜则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物间的千差万别要求我们想做到膳食平衡,营养全面,就一定要不挑食、不偏食。由于世界各国人口、生产力水平、生活习惯各异,特别是农畜产品、鱼类等食品生产数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食物结构。如欧、美等国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国为典型的素食结构;日本吸收东西方膳食的优点,植物与动物蛋白搭配比较合理,加之政府对膳食营养比例、食品构成、消费比重的重视,使日本人均预期寿命现在居世界前列。2001年公布的统计报告称:有3000万20岁以上的中国人肥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和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泛滥,肥胖已成为社会“公害”。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居民死因顺位已从50年代的麻疹、肺结核和老衰让位于现在的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其中心脏病的死亡率已超过日本。因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死亡的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64%

以上(全国每年约200万人),占国民死因首位。糖尿病患病率1979年仅占全部人口的0.67%,1998年上升至3.21%,2001年北京等地区糖尿病患病率竟高达6%!营养偏颇的现代“文明病”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给中华民族敲响了警钟!

20世纪,营养学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平衡膳食的理论。所谓平衡膳食,就是强调由多种天然食物组成的膳食,可提供人体基本的营养需要,在支持正常发育、保持合适体重,预防营养不良的同时,减少同营养过剩相关疾病的发生。平衡膳食的理论特别强调要避免过量消费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中有潜在不良影响的食品与营养素。由此不难看出,某些人用所谓“没有不平衡的膳食,只有不平衡的饮食习惯”来为垃圾食品“洋快餐”开脱是多么可笑和荒谬!

怎样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就是要根据身体需求,调整膳食结构,科学配餐。注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等几大营养素的比例,粮食、果蔬和动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保其正色”就是这个道理。

2001年,全国卫生资源消耗6,100多亿元,因疾病、伤残造成的损失约7,800亿元,总计近14,0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众所周知,“三峡工程”十五年的总投资才2000亿元!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表明:在疾病的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

世界医学界公认:医疗、营养、护理是临床治疗的三大环节,中国有13亿人,在这个庞大的基数下,患病的人不在少数,人们往往都是得了病以后才忙于治疗,高昂的医疗费用不仅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增加公费医疗的投入与医疗保险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有重视营养知识的普及,才能将庞大的医疗开支节省下来。美国曾作过有关统计,如果加大营养知识宣传和普及,使人民群众关注营养,并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正确的饮食保健主张,就可以直接减少患病人数,最终节省下可观的医疗开支。健康就是GDP!这一“营养经济学”的观点,对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尤为重要!

食物、能源、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四大危机,其中食物营养问题最为突出。我国国民营养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呈现

像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那样大的差距。如果引导得当,不仅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而且能够利用我们传统饮食文化的固有优势,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因营养失调所出现的“文明病”的困扰。但“洋快餐”的错误导向,导致众多饮食误区存在、盲目的食物消费、资源的浪费,造成“文明病”泛滥等众多严峻的现实令人触目惊心。

世界上有许多关于科学的营养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前途的事例。众所周知,印度用水牛奶完成了“白色革命”,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展示了发展中国家推行科学营养,提高健康素质的成功经验;而北欧国家挪威,却依靠“一勺野生鳕鱼肝油,强壮了一个国家”。挪威根据其国情,强调学生每天要吃一勺野生鳕鱼肝油,结果大大提高了这个位于北极圈内国家的人均寿命和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总干事曾赞许地指出:“希望通过科研和努力,使人们进入一个新时代,让野生鳕鱼肝油成为每天饮食的组成部分”。挪威现在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国家。

重视营养科普,让人民群众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可以预防许多疾病。采取有效的营养措施,能大幅度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北欧国家芬兰,有一个省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芬兰将该省作为这些疾病的重点防治试点省,5年内用于宣传教育和防治措施的经费约100万美元。此后该省居民因心肌梗死、脑血栓、脑溢血发生偏瘫的患者数目大幅度减少,五年内总共节省了600万美元的医疗支出,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事例。

营养学是相当新的一门学科,直到近几十年,才逐渐受到重视,但它并不是一门全新的知识,营养学的历史其实与生命一样的久远。由于有机物质的存在,使得地球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经有了生命与无生命物质的区别。这些原始的材料包括固态、液态及气态的物质,它们使得生命能够生长、繁衍、并不断地延续下去。

今日,我们所吃的食物,受到各地的风俗习惯、气候及个人的经济、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工作性质及其他的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选择食物并不完全是基于健康的理由。事实上,不管是在家中或是出外用餐,没有人会故意去伤害自己的健

康。无论你是家庭主妇或是家中的一份子,想要引入新的观念或新的食物时,都必须有好的理论及具体的事实来支持。然而,许多没有营养的食物,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四周并影响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接受这种挑战,设法加以克服。

学完这门课程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以后健康的生活能有所帮助。可以为自己安排一个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上,注意饮食起居的合理安排,正所谓早睡早期精神百倍,合理膳食不要挑食,注意饮食的均衡,通过身体的全面检查,给自己指定相应的食谱,身体虚弱就要注意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取量。再就是适当的体育锻炼,这个也是很关键的问题,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锻炼是绝对能真强一个人的体制的。主要是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运动都要有规律。心血来潮的健身还不如过猪一样规律的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再就是不要偏食,什么都吃一点,不论别人说应该吃的,不该吃的,只要是平常的食物,健康的,我们都要摄取一点。健康的心态是重要的,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要学会面对失败和阴霾,要踩在他们身上前进。

[关于健康与养生心得体会]

下载中国传统养生与健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养生与健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老年健康与养生知识大全

    中年养生的几个忌讳老年人保健养生与康复 老年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养生误区“咬牙切齿”也能帮您养生老年人健康长寿秘诀对老人好处多多的日常行为以动养生可防治老年病老年......

    健康与养生的演讲稿

    健康与养生的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以下是健康与养生的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借鉴! 健康与养生的演讲稿【1】自古至今,我......

    营养食品、健康食品与养生食品大全

    信息来源:http:// 营养食品:是指具体成分能被人体吸收养分、滋补身体的食品,称为营养食品。 健康食品:是指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其原材料也主要取自天然的动植物,经先进生产工艺,将......

    健康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知识 1.要定期健康体检:有病早看,及时救治,据实诉说病史,配合各种检查,重视早期症状。 2、保证睡眠:每天至少8小时。白天应有适当的休息,要睡好午觉;感到疲倦时便可打个盹。卧......

    健康养生 演讲稿

    演讲稿 说到健康养生,首先必须说的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它是我们中医的精髓,包括四本书:(《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其中《黄帝内经》谓......

    感谢信-健康养生

    感 谢 信 杨凌伊美时企业集团各位领导和知识渊博的张老师及XX店的所有员工你们辛苦了! 各位领导亲切关爱老人,张老师讲课实实在在,员工个个服务热情,进店酷似进入了老人的快乐的......

    演讲稿健康养生

    演讲稿 各位大爷大娘,叔叔婶婶,大哥大嫂,大家好!下面咱们开始讲课 说到健康养生,首先必须说的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它是我们中医的精髓,包括四本书:(《黄帝内经》、《难经......

    上班族健康养生

    1..久坐不动。这是上班族健康的头号大敌。有些人一到办公室,就像粘在椅子上一样,想跟邻座说话,都懒到要坐在椅子上用滚轮滚过去。久坐不仅让颈椎病找上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