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四川考察心得
四川考察心得 月25日 至11月7 日,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在学校老师与当地导游带领下,我们一班同学到四川的稻城亚丁地区及沿途多个地方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旅游考察,考察了重庆、成都中国中部城市,新都桥、稻城县城地区,亚丁景区等环境较好且有特色的地方。一路下来,我们在高原紧张氛围与欢笑自乐中交谈分享,在交流与思考中收获,可谓学习之旅,收获之旅也。
一、旅程考察地区。
根据路程安排,同学开始网上搜索关于此次行程考察的地区,事先了解当地文化特色,从重庆、成都再到新都桥、稻城以及亚丁景区。
(一)重庆,我称之山城,重庆简称“渝”,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在重庆大家一起去了洪崖洞参观,洪崖洞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庆城市精神的象征。洪崖洞民俗风貌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各行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最具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
(二)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老早就晓得了!我们基本行程都在四川,成都再到新都桥、稻城以及亚丁景区。在成都城到武侯祠了解蜀地文化历史,遵循先君后臣的原则,园中供奉名臣名将,园中有结义园,里面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的雕像,堂上方还有一块匾额,写着“神圣同臻”,言简意赅。汉昭烈帝陵也在里面,汉昭烈帝陵不大,但是很安静肃穆,让人自然就感到一种帝王之气。最美的是银杏树了,在一片绿色中,淡淡的黄色很漂亮。武侯祠出来就是锦里,里面有商店、小吃、古玩等等,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新都桥开始了藏区考察的第一站,看到地域面貌差异与生活习俗的变化,且到居里寺了解甘牧藏区的宗教文化礼俗。稻城县以亚丁为核心的稻城生态旅游区,称之为“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我们也是为这个名字而去的。亚丁风景区雪域高原最美的一切几乎都汇聚于此,我们也攀爬了仙乃日、央迈勇两座雪山,像当地虔诚的藏民一样,徒步转山是感受亚丁风光的最好方式。
二、此次考察用意。
在学校课程紧凑时期,还能安排时间亲自带领这么多人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实地考察,这本是一件难得的事,充分说明学校对这次考察的重视。在考察过程中班主任告诉我们多看当地景点、多了解本地文化、多与同学交流分享,同时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旅游方面的知识,以及旅游注意的事项,在车上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等,整个考察过程中,老师与同学们交流互动,各抒己见,大家深受启迪和认识得到提升。我在思考,此次除了单纯地考察旅游外,学校还想通过这次考察锻炼同学们,增加我们的团队意识,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能更好的开展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次考察与以前我们去考察有所不同,学校之意可谓用心良苦。
三、感觉中西部地区发展很快。
印象中,中西部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地方,去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无论旅游还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都远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更好、更快,走过的每个地方都让我们震惊。进入四川甘牧藏区,一个自治区,利用它特有的山水景观,做到了全洲旅游,不仅县城总体做得好,且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特色。它的民族风情园建筑气派和精致就已让我们震憾,虽然没有停下来仔细研究,但仅仅从外形上就已让我领略了甘牧藏地文化的气势。一路经过的许多地方,我们完全感受到了旅游在这些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也因为旅游,国家的许多项目在这些地区实施,让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同时这些地区的建设发展速度也让人吃惊。
第二篇:四川考察心得
四川考察心得体会
此次赴四川阆中、自贡等地学习考察,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两地有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一、从接待标准看工作标准,从热情程度看开放程度。没有被当作匆匆过客的感觉,更象是经常往来、亲密无间的朋友。从程式化的接待程序,到每一位对口接待的市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如数家珍般介绍情况那种真诚认真的态度,让你感到温暖的同时,更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当地人的经营理念和务实作风。理念的差距导致发展的差距。
二、做文化文章,小题大做,无中生有。
仅就张飞而言,涿州是张飞的家乡,而张飞在四川阆中仅征战生活八年。但关于张飞一生的故事在阆中当地党委、政府发掘、保护、利用之下,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独特的人文景观和鲜明的文化标识。涿州的花灯节历史久远,虽然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宣传推介涿州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但目前只是作为烘托节日气氛的点缀,停留在一种活动形式。而自贡市的花灯虽历史不够悠久,但那里的花灯已飘洋过海,世界闻名,形成足以立市的产业。
三、政府规划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合力实施的文化产业模式。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自贡市因花灯节而成花灯产业,企业、政府经济、社会效益双收。阆中、自贡的经验告诉我们,地方政府负责借助历史及文化资源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划出特定的区域、空间,引导、组织企业、社会力量打造文化产品,发展文化产业。张飞牌系列产品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站在自贡市的华胥广场,在欣赏江边美景的同时,我们会展开关于对雷神传说无尽的遐想,感怀历史,追忆中华先祖。那种心灵的归属感,让你深感不虚此行。
第三篇:赴四川考察心得体会
履行代表职责,保障党员权利 发挥代表作用,推进党内民主
2012年9月1日至6日,我参加了市委统一组织赴四川,就试点工作进行了的实地学习考察,在与当地党政领导和党员群众的面对面座谈,使我们感受到四川雅安民主改革的浓厚气息。经过短短六天紧张的学习考察,我受益颇多。
一、对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的感受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距成都120公里,东邻成都、西联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扩大区县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充分发挥党代表在闭会期间行使权利的作用,这一新要求给党内民主自身改革吹进了一股春风。党代会常任制是党内民主的突破口,常任的代表和年会的党代会对于党员和党代表的权利行使,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县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在四川雅安开展十年来,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直选党代会代表;二是实行党代会结构制;三是每年召开党员代表会议(即年会);四是构建党代表双向履职评价机制;五是取消县(区)党委候补委员;六是试行政协委员列席党代会;七是建立党的代表大会的三个常设工作机构。我认为雅安七个方面的创新,为党员、党代表行使民主权利搭建了实实在在的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有利于调动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二、对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的体会
按照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是最高的决策和监督机构,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党代会没有实行年会制,党代表没有实行常任,因此党代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性质没有体现出来。在非常任的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会权力委托给全委会;在全委会闭会期间,全委会的权力委托给常委会。这样一来,党内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常委会成为真正的权力中心,这与党章规定的党代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有了距离。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扩大区县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党代会常任制有两层含义:一是党代会年会制,即党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而不是每5年才开一次会。不仅如此,党代表联名提名,还可以召开更多的党代会;二是党代表常任制,即党代表的身份资格在一届五年中都有效。2002年9月以来,党代会常任制正式在四川雅安荥经和雨城开始试点,逐步实行党代会年会制、党代表直选制。2003年雅安市雨城区第二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实行党代表提案制,第二次又实行党代表席位制,还建立了决策咨询、代表工作、监督等三个工作委员会,并且通过制度规定,取消了区委、区纪委候补委员,遇到缺额由党代会选举产生。这些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党代会在党内权力中的地位,使党员和党代表的权利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保障,党员和党代表的权力主体的地位彰显出来。
三、考察党代会常任制工作给我的几点启示
在实践中,我认为在遵循现行党内法规制度框架下,把以非常任制为特征的现行党代会制度改为常任制,不仅是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推行党代会常任制,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党代会常任制,就是在遵循《党章》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是推进和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制度设置。党代会常任制的核心是充分发挥代表大会和代表的作用,目的是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构建党内和谐,促进人民民主和社会和谐。雅安的改革试点表明,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在《党章》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寻求其实践平台和实现途径,通过形成合理的权力架构,强化了党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切实改变了党的代表大会具有的最高决策权和最高监督权难以得到落实的状况;通过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机制,理顺党内关系,加强党内监督,保证了权力运行的健康与公信,密切了党群关系,有利于维护党的形象、权威和团结统一。党代会常任制在现行制度框架下不作大的突破,稳妥而不会造成大的波动,改革成本低,具体操作实用简便,具有普适性,应是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有效选择路径。
(二)提升党代表素质,更好的保障党代会常任制取得实效。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对党代表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和结构要求。既要保证党代表广泛的代表性,又要保证党代表的素质,有参政议政的能力,这是一对矛盾问题。代表少了,保证不了代表面缺乏和代表性,多了,不利于组织开展活动,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代表素质也难以保证。只有准确把握好党代表数量与质量的动态平衡,加强对代表的教育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的党代表队伍,提高代表议事能力,是确保党代会常任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同时,切实抓好代表的学习培训,提高代表素质,增强代表议党参政的能力。
(三)保障党员基本权利,是推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关键环节。发展党内民主,归根到底靠制度作保障,这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代会常任制,从本质上要求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确保党内民主平等,充分尊重和保障全体党员的民主权利,反映党员的共同愿望和意志,凝聚全体党员的智慧和力量,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民主决策和有效执行。
我认为,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可能出现曲折。正如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党代会常任制,但是过了不到一年,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夭折。1988年再次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在全国搞了11个试点,但是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到十六大之前只有浙江台州椒江区的常任制试点保留下来,其他的试点全部取消。党的十六大再次提出,要扩大区市县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选择了几个试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满5年。雅安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开始于2002年,实行试点的雨城和荥经两区县一届还没有完成,许多问题暴露得并不是十分充分,试点地区的创新做法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常任制试点,不能给试点区施加太大的压力,要认真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考察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给试点区一个比较好的、宽松的制度软环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这次雅安学习考察,使我个人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一次全面洗礼,对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困绕心中许久的一些观点也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代表职责,创造出色的工作业绩。
第四篇:考察心得
转变观念又好又快的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赴福建、江西、浙江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内蒙古毕拉河林业局朱文杰
自10月18日参加林管局组织的赴福建、浙江、江西考察学习活动以来,一路所见都是发达的林业保护管理以及城镇园林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成果,一路所想都是如何在林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发展好我们自己的生态旅游产业。9天的考察学习,在认真学习闽、浙、赣三省林业保护管理成功经验的同时,我把重点放在学习了解三省的旅游产业发展上,通过听、看、虚心请教和亲身感受,三省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各朝的名胜古迹、革命历史名城、发达的宗教文化、令人爱不释手的工艺品和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无一不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首先,在感受上,感到三省的旅游发展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三个省的旅游产业基本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各种服务、娱乐产业和保障措施相互补充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已经进入以文化提升品质、整体全面推进的快速发展阶段。
二是国际接轨早。早在80年代初,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规模的急剧扩大,香格里拉、雅高、卡尔森等著名 1
国际饭店集团及旗下品牌就陆续进驻;目前三省正在启动的旅游业第二轮布阵,世界300强排名前十位的国际知名品牌已全部进驻,加大了对中国旅游市场的扩张步伐,三省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已全面国际化。
三是建设起点高。民营企业发达、民资丰厚是三省经济的一大特色,面对迅猛发展的旅游市场,大量房地产商和著名民营企业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纷纷涌入前景广阔的旅游市场,作为财富的象征,新建拟建的旅游服务设施起点高、投入大,伴随而来的是投资体制和经营机制更加灵活,推进了旅游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经营管理的集团化和市场化。
四是形成了特色主题文化。在经历了简单模仿或照搬照抄国外建设、管理模式,服务未跨出仅仅是为客人提供住宿、餐饮、会议等功能性限制的发展阶段之后,三省旅游界开始认识到:大量国外知名品牌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推动了经营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很多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文化产品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民族品牌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靠特色取胜、靠文化取胜、靠与众不同的服务取胜。所以,三省旅游界在发展上及时顺应旅游发展规律,及时调整战略思维、战略定位,注重保护、发展和挖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形成了四大文化类别;首先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展示华夏民族和中原大地创造出的令人震撼的历史辉煌;其次
是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展示传承有绪、差异性强、其它地方难以复制模仿的区域文化;第三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展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以及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海派、红色历史、宗教以及璀璨的工艺美术文化;第四是灿若群星的名人文化,展示文学巨奖、国学大家以及民俗、饮食、医药、金石、建筑等丰富的文化宝藏;形成了文化是根、是灵魂、是特色的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发展形态。
五是社会贡献大。三省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扩张,在促进就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三省的旅游业已经成为生态产业的先行者、排头兵,而且成为了改革创新的引领者、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六是创业队伍强。历经30年的发展,三省已经培养和锻炼了一只懂经营、善管理、能创业、敢创新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许多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是全国旅游业的佼佼者。
通过这次考察,得到很多启发,想得很多,但更多的思考是如何学习借鉴成功的先进经验发展好我们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这次考察学习给我更深的启发是:生态旅游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高级旅游形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旅游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突出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体现生态之美。我们有广袤的林海、有与众不同的北方民族文化、有未经雕琢的天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景广阔,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走出一条南北差异的特色生态旅游发展之路。为此,结合学习考察的所看、所思、所想,就生态旅游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生态旅游要重点推进特色主题文化建设。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化的载体、是传播生态文明的最佳途径。生态旅游之所以不同于传统旅游,是因为生态旅游不仅注重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更为关注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旅游的增长方式,是在生态负荷、旅游体验、经营管理和经济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不以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体验经济的时代,人们的旅游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其本身的需求,还希望得到更高层面的满足、希望旅游消费带来全新的过程体验,表现在旅游市场上,就是旅游消费更注重愉悦生活、丰富人生,更趋向于体验的多样化、个性化。而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只有顺应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旅游的文化定位,设计和建设不同于他人的特色主题文化,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对特色主题文化,我个人的理解是,特色主题文化就是顺应现代旅游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以文化为灵魂,以特色为生命,以差异为创新,在宣传导向、建筑设计、装
饰艺术、整体风格、企业经营中因地制宜地注入鲜活的本土文化或传统文化,从而使历史文化、地方文化、现代文化和自然生态达到高度和谐,使历史文化传承与吸纳外来文化有机结合,使静态的自然景观转化为多元的生态文化、视觉文化、动态文化、特色文化,使生态旅游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和个性化的文化享受。所以,我们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上,要树立起做旅游就是做品味、就是做特色、就是做文化的发展理念,必须首先提炼具有本地特色、能够引领旅游业发展的文化主题。简单模仿和复制外地模式是行不通的;我们的发展必须创新,要在由量变向质变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生态旅游要科学规划科学建设。
生态旅游的发展,要站在保护生态的角度,科学规划和建设一些示范性、大众化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要积极针对特定的群体,开发具有特殊优势和独具吸引力的特种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高品位的品牌生态旅游目的地。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上要有科学的长远规划,建设上要有科学的功能分区规划,确定合理的环境游客容量,控制和治理旅游区环境污染。要及早探索建立生态旅游专家咨询机制,为生态旅游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力求在每一个项目的设计上都要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施工中最小程度的影响环境,建成后最快最有效的恢复环境,从而实现生态旅游项目的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发展、高效能管理。
三、生态旅游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建设与发展的关系,需要大力倡导生态旅游理念,推行文明、科学、健康的旅游行为。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应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具备生态旅游先进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通过科学编制生态旅游培训内容、制定服务规范、编写操作手册等手段,使从业人员队伍自觉地成为生态旅游的引导者、倡导者和执行人,积极推进生态化服务,普及生态旅游的科普知识,丰富生态旅游的科学内涵。
四,生态旅游要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
生态旅游由于具有对资源保护的特殊性要求,在体制机制上需要探索和创新,在建立健全生态旅游发展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相关配套政策,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生态友好型实用技术,倡导生态化经营;争取纳入政府绿色GDP考核评价体系,使生态旅游政策与生态保护补偿、产业、金融、财税等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为生态旅游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五篇:考察心得
广州深圳考察心得
此次我们的考察地点选择的是广州和深圳,在这九天的时间里,我们着重考察关于广州深圳的历史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内容。广州深圳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其经济发展及文化产业发展都是独树一帜的。我对这次考察最大的感受是行程相当紧凑,参观速度很快,很多地方还意犹未尽就得匆匆离去。
这几天我们常常早出晚归,疲于奔波,非常辛苦,但大家总是精神饱满,兴致勃勃地忙碌着。我去过很多地方,在广州有沙面、红砖厂、广东博物馆、岭南印象园、石室圣心大教堂、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等,在深圳有深圳博物馆、茶溪谷风景区、中英街,世界之窗等地方。这些地方各有各的特色,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比如沙面建筑群是个休闲取景的好去处,富有欧陆风情和历史感,极具观赏价值。相较于武汉沿江大道和江汉路、昙花林等欧陆风格的 建筑群,武汉更注重其商业价值,整个充满了商业气息。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广州有一个红砖厂,武汉也有汉阳造,红砖厂有其独特的时尚艺术气息,里面的业态种类多样,里面有一些私人博物馆,展示一些自己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最让我留恋往返的地方是岭南印象园,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让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欢的是岭南文化的艺术表演,表现的是岭南特色的风土人情。我们湖北地区也有很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可是并没有将它发扬光大,造成湖北可供旅游度假的地区的知名度并不高,自然而然文化产业这一 块发展相对滞后。
参观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们接连参观了广东博物馆和深圳博物馆,其中我还单独去了广州博物馆和美术馆。广州是一个近代崛起的城市,而深圳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两座城市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广州是一个大的港口,深圳则连接香港,都是世界交流繁华的地区,其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我觉得广州深圳地区 不仅发展本土特色文化,而且也承担着对外文化输出的重担。
在去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就夜游了珠江,看到了广州的地标广州塔--小蛮腰。我觉得地处两江交汇的武汉似乎更有优势开发出相关的特色项目,其实并没有。再者,我们是在晚上去的世界之窗,的确与众不同,它浓缩了世界各国知名建筑,让人惊叹。只是因是晚上的缘故,很多地方没有看到,体验项目也不能体验,很是可惜。
在这几天的考察期间,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获得大量丰富有价值的信息,班级也更加团结。是一次成功的旅行,更是一次有效的考察。这几天的行程感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我们一次难忘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