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没有好家教就无好家风 2
没有好家教就无好家风
家风与家庭教育,两者密不可分,优良的家风催化着优良家庭教育,优良的家庭教育孕育着优秀的子子孙孙。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启蒙老师,孝顺老人,为人要厚道,家庭要团结,父母在我们记事起就给我们树立了楷模。
曾经从一本书看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就像一本书,要读懂这本书就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掌握要领。当孩子嘎嘎落地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家长,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就要时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课。那么,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重要的领路人,家长的自身素质和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孩子一生受用的良好品格。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品格将使孩子受益终生。从小就要教育我们的子女要做一个善良,礼貌,诚实,守信的人。时刻教育他们要尊重老人,吃饭时教育他们帮长辈盛饭。有客人来要懂得上前主动跟客人打招呼等等。
勤俭节约、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的教育。
勤俭节约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在日常言:“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与“勤能补拙”鼓励子孙学习工作必须刻苦勤快,只有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光勤劳不知节俭,丰硕的成果会被白白浪费掉,实为憾事。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我们时刻都和学生讲放学回家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主张铺张浪费。
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发生在一位母亲和孩子的故事。勤俭这个词语一直记在孩子的心头,可他却一直没有明白节俭是什么,总觉得它好像离我很远。直到他9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才让他深刻地了解了节俭的含义。那天,他妈妈叫他买一袋醋,到了商店,他把钱交给了售货员阿姨,阿姨笑嘻嘻地把一袋醋放进他的衣兜里,还把找的一角钱塞到他的手心。
回到家,他把醋递给妈妈,顺手便把那找回来的一角钱丢进了垃圾桶。他妈妈问他怎么那样做,他说:“一角钱留着有什么用,什么都买不了,还是扔掉算了。”妈妈说:“那可不行,一角钱虽少,可也是钱,只要聚少成多,它将来就会是一大笔钱。你要学会珍惜和节俭。”说着便把那一角钱捡起来,放进了一个小盒子里。
从此,他便和妈妈一起往小盒子里放零钱,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节俭,总的来说就是珍惜已有的物品,因为每一件物品都是有了付出甚至是得之不易,所应更应该珍惜。
教育孩子的宗旨和作为一个家长的职责,让孩子学会谦让别人、帮助别人、尊敬老师、孝敬长辈,这也许是再也老不过的教育方法了。但是只要我们多一份耐心、少一些烦躁,多一份细心、少一些呵斥,也许我们受到的效果会不同,我们深知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的影响。人人都说: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作为家长,加强学习,科学育儿,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同成长、积极配合学校及老师的教育方针,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更广阔的蓝天。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有良好的家教才会有良好的家风。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里成长,那不但是孩子们的幸福,更是我们国家的幸福。
第二篇:没有好家教就无好家风
各位领导上午好
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一次对家风家教社会美德大家谈,意义很深刻,这对我们今后如何做社会有用的人,是一堂很生动的课。现根据我的认识说说体会 没有好家教就无好家风
家风与家庭教育,两者密不可分,优良的家风催化着优良家
庭教育,优良的家庭教育孕育着优秀的子子孙孙。我们都是受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长大的。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启蒙老师,孝顺老人,为人要厚道,家庭要团结,父母在我们记事起就给我们树立了楷模。爷爷过世早,奶奶在吃糠咽菜的年代年老多病,父母把面食给奶奶吃,奶奶一生没挨过饿,自己连槐叶玉米芯都吃过,这是叔辈们给我们讲的。七几年姥姥家也不好过,小孩多.挣工分的少,分到的粮食不够吃的。父亲是干部,按政策我们在家分粮享受吃平均粮,那是我们都还小吃得少,吃饭刚够,父母生活中省点给他们送去,再带点粮票,过年去拜年都拉半袋面,过年过节加平时看望老人,都带些爱吃可口食物给老人。母亲对双方父母孝心尽力了,也尽到了妻子和母亲职责,唯一没有想过个人的吃穿想乐。为了能让我们年初一穿上新衣服,连续赶几个通宵做新棉衣鞋子,我们小时候春节穿出来衣服全部是新做的,一冬天的棉衣双套的,棉袄里外袄。一家人生
日母亲都会下碗长寿面煮上几个鸡蛋,我记事时没见过他给自己做过,在我们多次追问下知道了母亲的生日,才有了母亲生日祝贺。父母对老一辈孝心,对下一代慈心,教诲与坷护着儿女,给我们成家立业,做儿女的的也在效仿老人回报着老人。过节、父母的生日回家买好多吃的用的给老人,一家人围在父母身旁吃顿团圆饭。我出门在外二十几年,父母生日风雨无阻再没忙也必须到家,平时回家看望双方老人因工作和自家业务没时间,大多数是晚上骑车去,很晚再返回来,多天没去看望打个电话问问。父亲爱喝个小酒,我回家炒个菜陪老人喝几杯,说说话拉拉家常,老人很开心,回来时依依不舍的送到大门口,千叮咛万嘱咐,路上小心,不要挂着家里,好好工作。那年冬天父亲有病回家看望,因班上太忙在家呆了一个多钟头没吃饭回来的,父亲听了脸上马上没了笑容,拄着拐杖送到二门站住,说走吧不要挂着我,别耽误工作。我于心不忍,为了工作还是含泪离开,想起来有时梦中惊醒,后悔终生。常回家看看,跪哺父母的养育子恩是我们的义务,父母在堂常回家看看,慰抚一下老人孤独心,也算儿女尽了孝。上行下效,我们的行动也影响了下一代,儿女平时也不断去看望奶奶姥姥,打个电话问问,过年啦儿子会问什么时间给奶奶姥姥送东西去,女儿会在千里之外打来长途逐个给长辈拜年,老人的生日他们上小学就知道买个小小蛋糕送去。父亲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庭要团结,为人要
厚道,做事要讲良心,不做亏心事,不是咱的再多也不要。良好的教育,醇厚熏陶,使我们一人团结在一块,一家人没有因经济闹纠纷,有的家庭因分钱闹,我们结婚分家分账也没红过脸,家中有事需用钱都争着往外拿,不是自己有钱,而是自己拿少了增加了别人的困难。有事你帮我,我帮你。给老人的物品尽力而为,不攀不比。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我们应尽的义务,父母檫屎刮尿把我们养大用尽心肝,我们
不孝天理不容。孝敬老人是中华美德,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的责任。提倡孝道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爱别人吗?孝的真意是什么?就是爱,也就是回过来要还报的爱,父母养活你十几年,你要回报;企业提供你工作的机会,发展的机会,如今你有了能力,需要你来回报,你要回过头来奉献,这就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要做一个孝子,你不仅仅要对父母好,你还要尊敬你的长辈,尊敬你的上级,热爱你的顾客、热爱你的同事,热爱你的工作……,这才算大孝。
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爱公司、爱顾客、爱员工,他一定也是忠诚的人.因为忠诚是一种情爱,我们都是受党的教导、中
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长大的。对党的恩情,从小的家教,永远刻骨铭心。做人应以孝子之心来做管理工作,真正做人民的公仆,不违背人民的意愿,不违背公司的原则,不违背顾客的意愿,这样的人才算孝子,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身为儿女,我们毫无理由地应该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来孝敬父母。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会,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做一名有善心,有爱心的优秀员工!。
第三篇:没有好家教就无好家风
各位领导上午好
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一次对家风家教社会美德大家谈,意义很深刻,这对我们今后如何做社会有用的人,是一堂很生动的课。现根据我的认识说说体会
没有好家教就无好家风
家风与家庭教育,两者密不可分,优良的家风催化着优良家庭教育,优良的家庭教育孕育着优秀的子子孙孙。我们都是受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长大的。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启蒙老师,孝顺老人,为人要厚道,家庭要团结,父母在我们记事起就给我们树立了楷模。爷爷过世早,奶奶在吃糠咽菜的年代年老多病,父母把面食给奶奶吃,奶奶一生没挨过饿,自己连槐叶玉米芯都吃过,这是叔辈们给我们讲的。七几年姥姥家也不好过,小孩多.挣工分的少,分到的粮食不够吃的。父亲是干部,按政策我们在家分粮享受吃平均粮,那是我们都还小吃得少,吃饭刚够,父母生活中省点给他们送去,再带点粮票,过年去拜年都拉半袋面,过年过节加平时看望老人,都带些爱吃可口食物给老人。母亲对双方父母孝心尽力了,也尽到了妻子和母亲职责,唯一没有想过个人的吃穿想乐。为了能让我们年初一穿上新衣服,连续赶几个通宵做新棉衣鞋子,我们小时候春节穿出来衣服全部是新做的,一冬天的棉衣双套的,棉袄里外袄。一家人生日母亲都会下碗长寿面煮上几个鸡蛋,我记事时没见过他给自己做过,在我们多次追问下知道了母亲的生日,才有了母亲生日祝贺。父母对老一辈孝心,对下一代慈心,教诲与坷护着儿女,给我们成家立业,做儿女的的也在效仿老人回报着老人。过节、父母的生日回家买好多吃的用的给老人,一家人围在父母身旁吃顿团圆饭。我出门在外二十几年,父母生日风雨无阻再没忙也必须到家,平时回家看望双方老人因工作和自家业务没时间,大多数是晚上骑车去,很晚再返回来,多天没去看望打个电话问问。父亲爱喝个小酒,我回家炒个菜陪老人喝几杯,说说话拉拉家常,老人很开心,回来时依依不舍的送到大门口,千叮咛万嘱咐,路上小心,不要挂着家里,好好工作。那年冬天父亲有病回家看望,因班上太忙在家呆了一个多钟头没吃饭回来的,父亲听了脸上马上没了笑容,拄着拐杖送到二门站住,说走吧不要挂着我,别耽误工作。我于心不忍,为了工作还是含泪离开,想起来有时梦中惊醒,后悔终生。常回家看看,跪哺父母的养育子恩是我们的义务,父母在堂常回家看看,慰抚一下老人孤独心,也算儿女尽了孝。上行下效,我们的行动也影响了下一代,儿女平时也不断去看望奶奶姥姥,打个电话问问,过年啦儿子会问什么时间给奶奶姥姥送东西去,女儿会在千里之外打来长途逐个给长辈拜年,老人的生日他们上小学就知道买个小小蛋糕送去。父亲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庭要团结,为人要厚道,做事要讲良心,不做亏心事,不是咱的再多也不要。良好的教育,醇厚熏陶,使我们一人团结在一块,一家人没有因经济闹纠纷,有的家庭因分钱闹,我们结婚分家分账也没红过脸,家中有事需用钱都争着往外拿,不是自己有钱,而是自己拿少了增加了别人的困难。有事你帮我,我帮你。给老人的物品尽力而为,不攀不比。百善孝为先,孝顺老人我们应尽的义务,父母檫屎刮尿把我们养大用尽心肝,我们不孝天理不容。孝敬老人是中华美德,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的责任。提倡孝道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爱别人吗?孝的真意是什么?就是爱,也就是回过来要还报的爱,父母养活你十几年,你要回报;企业提供你工作的机会,发展的机会,如今你有了能力,需要你来回报,你要回过头来奉献,这就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要做一个孝子,你不仅仅要对父母好,你还要尊敬你的长辈,尊敬你的上级,热爱你的顾客、热爱你的同事,热爱你的工作……,这才算大孝。
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爱公司、爱顾客、爱员工,他一定也是忠诚的人.因为忠诚是一种情爱,我们都是受党的教导、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长大的。对党的恩情,从小的家教,永远刻骨铭心。做人应以孝子之心来做管理工作,真正做人民的公仆,不违背人民的意愿,不违背公司的原则,不违背顾客的意愿,这样的人才算孝子,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身为儿女,我们毫无理由地应该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来孝敬父母。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孝敬社会,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做一名有善心,有爱心的优秀员工!。
第四篇:好家风好家教征文
好家风好家教征文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我们应该遵守这些家风,做一个守规矩的人。
在我家里,父母经常教导我们要做一名诚实、守本分的人.在我大爷爷之辈,家中很少认识字,那时社会正处于文盲的社会,当时的大爷也希望下一代能学到更好的知识,他把当时的田地都卖了,供子女上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把家里的孩子有的供到国外留学,当是爷爷奶奶也都学到了不少文化知识,在当地不少人夸他英明呢,孩子的教育是离不开家的风气。
社会的风气也很重要,在我们杉洋的一个小镇上有个余先生,他不顾一切的努力为社会做了不少贡献。比如,他出资个人的资金,建设了蓝田书院留下朱熹的足迹和孔子的诗经,还请了老师免费开设国学班和武术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如《三字经》《诗经》《老子》等等。
姓名:李文星
第五篇:好家风好家教征文
好家风好家教征文
家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式。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无论大家小家都有家风家训,我的家庭是农民出身,没什么文化的长辈没有说出过振聋发聩的重要格言,但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们这些后辈,总结来讲,我的家风家训当是“教育为本、勤俭节约、实在做人、心怀感恩”。
“教育为本”是我家风的第一点,也是一个家庭能否改变贫穷落后局面的根本所在。我出生在一个偏僻贫苦的小乡村,爷爷奶奶父母叔伯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了我们,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努力种田,然而贫瘠的黄土地保证全家人的温饱都困难。为了供我的兄弟姐妹们上学读书,长辈们不敢怜惜自己的身体拼命地干活,一有时间就出去打工,家里的爷爷奶奶也是夏天捉蝎子冬天打酸枣,把全部的力气花在干活赚钱上。大伯曾经说,只要你们能考上大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你们念书。即使生活如此艰难,父母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供孩子上学读书。因为他们清楚没文化有多么寸步难行,因为不识字,大伯曾经错过了成为村书记的机会,三叔甚至连驾照也没法考。长辈们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如今我的兄弟姐妹们都通过努力走出了农村,这在我们那个年轻人普遍初中学历的小山村是非常难得的。我相信以后我有了孩子也会一样的坚持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多学知识,创新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勤俭节约”是我们家一直保持的良好作风。“勤”是行动,“俭”是态度,“节约”是一脉相承的习惯。我的爷爷出生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2年,从小吃尽了苦头,经历过了最困难的日子,所以他深知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每一分钱的辛劳付出,也深刻的懂得只有勤奋工作坚持努力才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有所成就。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仍坚持着这样的优秀作风,每次煮饺子前他都问我们吃几个,然后吃几个下几个,买衣服的时候只要觉得价钱贵再喜欢也不买,仍然在用朴素的价值观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我们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和发扬了节俭的家风,生活中不浪费粮食,不乱花一分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坚持“勤俭节约”的精神。
“实在做人”是我家风的重中之重。它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与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不谋而合。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重视以德治家,作为公职人员以德治家的意义不仅仅是使家庭具有良好的家德和家风,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人民,着眼于国家,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我的家庭中长辈们用他们朴素的道德观念,一个“实”字告诉我们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理,要实在、要踏实,指引后代踏上成人正道。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严谨负责的态度,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才能一步步从小山村里走出来,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每一个目标,实现自身的价值。
“心怀感恩”是我们大家庭的幸福和睦的重要保证。懂得感恩就要求我们心中有爱,对家人、对师长、对朋友同学、对国家民族。小时候奶奶常教我唱“从小老师告诉我,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导我们要记得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在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爷爷以朴实的行为教会我爱国爱党,知恩感恩。印象中他从没那么开心过,那天他激动的说:“我孙子考上大学了,感谢共产党!”,在座的人都笑了,但这句话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使我时刻铭记要知恩感恩、兢兢业业、爱国爱党。生活于我而言无疑是残酷而艰难的,但是在爱我关心我的亲友长辈的支持和教导下,虽然每一步都很累,但是仍然坚持走了下来。对此我的内心是非常温暖无比感激的,为了回报来自政府学校社会的关怀,我多次参与无偿献血,并曾在市残联做过半年的志愿者服务。在我的家里兄弟姐妹各个家庭间不分你我,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每个孩子,每个成员更是孝敬家里的长辈。只要一有时间,无论路途多么艰辛,子女们总会携带家人去看望父母,所以在我们家总能看到热闹的四代同堂的温馨景象。大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正是这样的家风使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爱和对他人的关心,并且心怀感激懂得去回报这种温情,我也将努力把这份关爱延伸到工作中,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同事,每一位来访群众和服务对象。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更是要责无旁贷担起这一重任,传承“教育为本、勤俭节约、实在做人、心怀感恩”的家风家教,为社会风尚进步发展、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