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宗璞《红豆》有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是多么诱人幻想的字眼!它是寄托着人类感情的尤物,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都把红豆看成人间圣洁情感的象征,在文章中加以颂扬,无论哪个人,都把红豆视为传递人类纯洁感情的精神火炬。
宗璞的短篇小说《红豆》是一篇描述知识分子在追求革命与爱情时的矛盾的故事。作品通过女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爱情破裂的悲剧,揭示里知识分子是如何在时代的巨变面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
《红豆》从爱情本身出发,真实地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真实情感生活,写出了丰富性和复杂性,反拨了传统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模式,体现了作家对爱情、对人性的一种关怀。宗璞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中描摹真切、语言简约,纯净沉郁,以质朴无华的文字传达爱之深,痛之切的情思,真实而感人,字里行间充满雅韵逸致,文化气氛浓郁。
《红豆》是运用倒叙的方式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艰辛而曲折的心灵历程。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悲剧,表达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这篇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激情,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在短小的篇幅内可贵地表达了知识分子自己的叙事视角,虽然浮光掠影,却隐晦地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大痛苦与大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突现出作者在当时特殊年代对青年的爱情观和心理活动的人性关怀。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江玫与齐虹从相识,相恋到最后决裂分手的全过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伤……这一系列丰富的心理活动,在爱情和革命两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下,小说真实而令人信服地记录下江玫性格与心灵的清晰脉络。拨开纷扰的爱情雾霭,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热诚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与追求,也是祖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生机勃勃、孕满希望的年代里一代人拥有的共同的真诚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不但揭示了“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而且显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丰富和复杂性。
《红豆》中的情节很简单,可是带着东西很深层;语言很简洁,是国内文人常用的风格。江玫和齐虹的爱情过程并不如现在影视剧中那样美伦美奂,但在那样的政治背景下有如此刻骨铭心又痛中离分的爱情正是最美丽的一笔。
当我们仔细感受这篇文章时,会被打动的是作者不经意流露出的那种感情的细腻、哀伤;爱情的喜悦、缠绵、惆怅。就是在表现江玫与齐虹之间分分合合,纠纠缠缠,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
然而让我为之心动的不是那经不起的爱情,而是带给我的疑惑。像齐虹,用历史的角度、用政治的眼光,他是罪恶的,他是背叛全中国人民的知识分子,是自私自利和没有道德与善心的狂人。然而在当代呢?已经跨入二千年的现在,像齐虹的人却被带上了很高的帽子。没有人会去责问他们的爱国心,只有为他们是中国人在外国求学的事实感到扬眉吐气、光宗耀祖,更不会有什么被同学看轻的可能,相反是众人的羡慕。
被给予高度赞扬的江玫,若放在现在,我估计真的是很难在几亿女性里找出一个。无不
为能有一个帅气富有的男友深爱自己感到万分骄傲,更别说能跟着他到国外去留学,何谈什么革命、理想、父母、朋友,全是当作风光人生的伴脚石而踹到一边去了。
偏偏在这样的现实背景学着如此高尚情操的小说,是要我们歌颂还是效法。在道德日益低下和弥散的今天,物质完全盖死了精神,何来文明?文明也快成为有钱人装模作样和借以区分穷苦人的标准和借口。我们还需要示威游行吗?一辆宝马跑车已经把理想和爱国的口号压扁了,剩下的也只是穷人们的口水。
在我们看完《红豆》之后,最后那句被江玫重复的话语,似是告诉齐弘她不后悔,或是自言自语的,其实是对自己的心理麻醉和安慰,那句重复的“我不后悔”,给我们的感觉实际是无限的痛苦和无奈,江玫那已经被社会,革命束缚的心灵与情感不容许她跟着齐弘走,她只能无奈的自我安慰,她不后悔。在文章的一开始,那两颗红豆出现在她的眼前时,即使是8年过去了,但她当时所谓的不后悔的心灵伤痕从未愈合,在红豆的触动下,残忍的啃食着她的心灵,她,当年所谓不后悔的,其实是后悔没有跟齐弘一起走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最相思的红豆,在社会,革命,历史的压抑下,成为了最理所当然的牺牲品。也只有女主人公的叹息和心里那道不能愈合的伤口才能体会其中的痛苦与无奈吧.
第二篇:读《红豆》有感
相思红豆
—读《红豆》有感
时间在流逝,往事如烟。那时的快乐与悲伤正在慢慢被遗忘,有一些记忆却是深埋心底最为柔软的部分,无法磨灭。有时候,不期然遇见既熟悉又陌生的某样事物,不自觉地受到触动、甚至是激动。小说取材自生活,则小说中的人物也无法避免普通人的心境。面对着两颗色泽依旧匀净、鲜亮的红豆时,一段难以忘却的过往如电影般一幕幕清晰地跃动在江玫眼前,泪水遮住了眼睛。褪去了浪漫的色彩,留下温润的情怀。
自古至今,红豆定义为相思之物,成为恋人思情的代名词。处于全国解放前这个特殊的时期,这份爱情被精心呵护,仍没有细水长流,挣扎痛苦后走向枯竭。宗璞小说《红豆》讲述的是两个大学生江玫与齐虹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相知相恋,就算生活中有争吵仍是将对方放在心头,后因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而决裂分离。爱情中有着期待、缠绵、甜蜜、矛盾、悲伤、惆怅,体会其中的痛苦与欢乐,最后还是未摆脱没有开花的爱情悲剧。
爱情若在平时,那便可能是简单或琐碎的美好生活。但任何爱情都会被时代所影响,打上独属时代的烙印。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及不同的思想性格,使得这份情感显得复杂、脆弱。不管怎样,每个人心中那份最真实的感情却不能为时代所泯灭。就算是过去八年光阴,江玫已然是一个成熟的党工作者,仍在看到作为她与齐虹相爱的信物——红豆还完好无损时,还是泪水盈眶。
江玫是革命家的后代,齐虹父亲是银行家。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俩人截然不同信仰、生活态度及政治立场。齐虹是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有着独特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对认为是无意义的事选择漠视,与现实格格不入。江玫在与萧素的交往中,革命信念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学会了“为大家”,拥有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热诚的信念。即便有着同样的爱好,爱音乐爱自然,价值追求不同致使发生三次不愉快的争吵。看似坚固的爱情遭受无情打击。因为爱情的强烈,才会痛苦矛盾。江玫与齐虹之间有些东西是永远也不会一致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中间不时透露着矛盾和悲伤。爱情一旦与思想,人生联系在一起,将变得复杂、脆弱。我想,也许齐虹还没有爱江玫到愿意和她一同投身于艰苦战斗的程度。也许江玫也太过坚持,彼此谁都不肯让一步。再加上萧素这一有力的催化剂,这份情感终是调零,只留下两粒红豆。
对于分手相离,怕是两人心中都有遗憾。若是换了个大背景,也许结局如童话般美好,毕竟两人曾经拥有那么多的幻想、期待和甜蜜,对彼此感情很深,那般分不开。
优美的句子:
1.在这一年以前,江玫的生活像是山岩间平静的小溪流,一年到头潺潺的流着,从来也没有波浪。
2.好像有什么隐秘的悲哀在过早地染白她那一头丰盛的头发。
3.人常常会在一刹那间,也许只是因为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伤透了心,破坏了友谊。人也常常会在一刹那间,也许就因为手臂上的一点针孔,建立了死生不渝的感情。
4.我宁愿听说你死了,不愿知道你活得不像个人。
5.她觉得自己的爱情,正像那粉碎了的花盆一样,像那被吹落的花朵一样,永远不能再重新完整起来,永远不能再重新开在枝头。
6.这种爱情,就像碎玻璃一样割着人。
7.周围只剩了一片白,天旋地转的白,淹没了一切的白。
第三篇:读宗璞散文有感
读宗璞散文有感
不久之前,学习了宗璞写的《紫藤萝瀑布》,我惊叹其文采之美。在我眼中,紫藤萝不过是上浅下深的紫花罢了。但在作者笔下,花儿有了生气,有了光彩,那张满的帆、船舱,即将绽开的笑容,不见终极的瀑布,伴随着淡淡的如烟般的芳香,缭绕在我心头,流淌在我胸间,眼前似乎有万朵紫花在对我绽放,它们在笑,在欢笑,在高声大笑,用它们短暂的生命,灿烂绽放。虽有一些像作者弟弟般的“花儿”,凋零于脚下,但在“花儿”的长河里这样非损失,而是新的花开放的开端。我觉得有鼓极强的生命力撞击了我的心灵,虽只如惊鸿一般短暂,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花儿开、谢、开、谢,无止尽地开,又无止尽地凋谢,这就是生命的长河啊!我就像是长河中的一朵小花,含苞欲放,誓要生如夏花般灿烂。我又看了宗璞另一篇文章,这篇散文很短,其中有一半讲述了作者看到的另一种花——玉簪花。此花易长,且不喜阳光,谦虚地把阳光让给别人。它的叶子还能治病。看后,我突然想到,这就是人生啊!一个人,如果他开花得辉煌灿烂,但却没有用,那么这不是完美的人生。人生就要结合紫藤萝和玉簪花,不怕吃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把好的土壤、阳光让给别人,必要时能益于它人。如果能做到这样,这个生命就完美了,这朵“朵”在凋谢时,并不会为原先碌碌无为而后悔,也不会为自己仅有一个包装而怨天尤人,而它会死得如秋草般乎静而安详。
“领取你的秋,领取你的冬,领取你的生活吧!”宗璞这样说道。但,我们要怎样领取生活呢?是如紫藤萝般绚烂夺目,玉簪花般利于他人,领取一个五彩美丽的人生,还是如蝼蚁般刚生即死,如冬天般冷漠黑夜般暗淡,庸碌无为,就看你了!
第四篇:读宗璞《好一朵木槿花》有感
生如木槿
——读宗璞《好一朵木槿花》有感
南昌外国语学校 高一(3)班 李伊人
时至初春,窗外飘着细雨,本是润物无声的温润春夜,我的思绪却在这雨中悠然飘往了雨声淅沥的秋日,忆起那盛放在秋日的秋之木槿。
宗璞笔下的木槿,温柔而又坚强。本不过为千万娇嫩花朵之一的它,却偏偏选择在这最为萧瑟的秋日绽放。
每到枫红叶落之日,便又是一轮百花争艳之时。丹桂飘香,随风千里;金菊盛放,富贵雍容。人们熟知这一切早已被歌颂了千年的花卉,却并不熟知木槿。秋日的木槿或许会被遮掩在那绚丽得令人目不暇接的花丛之中,那最耀眼的名号也许永远也轮转不到它头上,大多数时日甚至并不甚起眼,乃至被世人遗忘。但木槿始终是木槿,是它坚守的自己。它不会为了与秋花争艳而去改变自己,也不会因为世人的眼光与偏见而去怀疑自己,更不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便去放弃自己。它生而为木槿,便始终而为木槿,永远是秋日中一首美妙精致、淡然自得的小诗。当泥土、钢筋、砖块与木条遍布宗璞心爱的小园时,其它为宗璞所钟爱的花都极少存活,往日争芳斗艳、耀武扬威的奇花异草,此刻都只能垂头丧气地屈于这磨难之下。而唯有它,木槿,一声不吭地爬出了那暗无天日的荫蔽,一如既往默默地开放着它那娇嫩而又精致的花,依旧无所谓秋日的凛寒,依旧无所谓百花的奇艳,依旧无所谓世人的褒贬。然而此刻的小园,早已沦为一片废墟,百花屈首,唯有木槿才是这劫后的唯一一点美丽。这是木槿以它温柔的坚持换来的胜利,也是它所本应得的荣耀。
旁人都说,生如夏花;而我却言,生如木槿。夏花之绚烂,或为朝夕,或仅一瞬,纵然万众瞩目,但这孤注一掷的美却最终还是无法诠释生命的真谛。但木槿之不屈,却正是这漫漫人生路上最为本真的东西。质朴而又不甘于平庸,温雅却又绝不懦弱,坚守着本真,也坚守着最初的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朵木槿花,也许未曾身披荣耀,也许未曾受人瞩目,甚或曾被世人所摈弃,但正如木槿生而为木槿,我们也生而为我们自己,虽不免终属芸芸众生,却终究仅为独一无二。我们生而不为世人,自然也不需为了世人的眼光而活,不需为了他人便抛弃最初的自己。哪怕生于荆棘之中,哪怕身周遍布钢筋水泥,我们也需要这一份如木槿般温柔而不屈的坚持。
我们生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放眼望去不过尽是灰蒙蒙的砖瓦水泥,身边的行人匆匆而过,一如小园之中的遍地废墟般令人窒息。但尽管环境如此,我们却终究还是这钢筋水泥筑就的森林之中跳动着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属大流而不同于大流。只有坚守着自己本来的颜色并努力向上,才能打破这灰色世界的冷漠,拼接出梦想五彩的画卷。
我愿生如木槿,本真而不屈于世故,温润而不折于困境;我愿生如木槿,做万千俗流之中独一无二的生命;我愿生如木槿,在灰色的世界之中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美丽。
第五篇:参观红豆有感(模版)
参观红豆有感
李敬山
1400多年前,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与一位才思敏捷学识渊博的法号慧如的尼姑一见钟情.在当时的社会,他们二人根本无法结为连理,慧如相思郁积,离开人间。太子萧统悲痛欲绝,赶到尼姑庵哭祭,并亲手种植二颗红豆发芽后便合二为一,在太湖岸边共同长成一棵红豆相思树。唐代大诗人唐维得知此事感慨前朝遗恨,凭吊风流遗迹,写下了千古绝唱《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从“红豆”树到《相思》诗,富有丰富的文化含量。“红豆”响亮、新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红,红红火火、吉祥如意;豆,蓬勃向上,生命力顽强。虽然当时洋名盛行,但周耀庭决定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红豆”做商标,一个蕴含民族文化内涵的产品名就这样诞生了。自从3月24日参观完红豆之后,我头脑里就浮出这样的一句话“红豆,是每一个红豆人的红豆”。在红豆,红豆的精、气、神无处不在——虽然我们遗憾的没有见到作业员在作业的画面,但不论是接待我们的红豆领导,还是带领我们参观讲解的“宣传员”,不论是整洁安静的办公区工作人员,还是红豆园区的门岗守卫,甚至是维护红豆树的“奶妈”,我都从他们眼中、身上感受到一股“自豪之气”,我不知道他们是为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价值感到自豪,还是为他们成为红豆的一份子或者有幸被红豆认可而感到自豪,也许他们自己都不曾发觉吧…… 在这次的参观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红豆从不生产帽子这句话。讲解员说是“上不封顶的意思”当时我们都当一个笑话,或说句迷信。但又何曾不是红豆领导人的一种信念,一种坚持,红豆品牌的成功来自于企业文化的支撑,决不是偶然性,从红豆集团全力倡导,将原来的“七夕节”办成七夕红豆相思节,中国的“情人节”证明红豆领导人的民族情结,魄力。所以我这次红豆行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像山一样的意志,水一样的情怀。
我不禁为之钦佩为之感慨,我在心底默默祝福德贤同红豆一样走的更远、更高,我将用红豆的精神不断鼓舞自己,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征服险峻的高峰,德贤是我们的德贤,也将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