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也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读《丑小鸭》的故事有感
我也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读《丑小鸭》的故事有感
刘莎(研一新生)
第一眼看到老师空间的《丑小鸭》这个题目,瞬间就被它吸引了。我首先想到的是安徒生那篇童话故事,心里不住地念叨:“郭老师怎么会写个童话故事放在空间里?”我很好奇地点开了这篇。读完后,我久久沉默了,后来又忍不住地拨动鼠标重回开头细细将它品味。我从来就不是一个感性的人,这个故事却让我震撼了,此小鸭非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而是音乐教育现实中的丑小鸭。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天生说话有点口吃的小雅,在新来的语文老师刘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学习音乐,练习朗诵,渐渐找回自信,并克服了口吃的毛病。大学毕业的她成绩非常优异,却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回到自己曾经就读的小学任教,这一切只是因为感恩。
故事里的小雅和刘老师都是让人敬佩的好老师,为了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青春。小雅因一颗感恩之心毅然走向教育之路,只为报答曾经给过她人生莫大帮助的刘老师;而刘老师则是对学生发自内心地关爱,如此拯救了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人们都将目光投向小雅时,我则选择了更令我敬佩的刘老师,我为她的勇敢和善良所折服。我想象不出刘老师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气,去面对她那段不堪回首的回忆,跨过自身心理障碍那道坎。如果不是她那么努力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去鼓励小雅,支持小雅,帮助小雅寻回自信,我们也不会看到“丑小鸭”这么引人深思和令人感动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了我那远在美国的班主任。
去年,在选报专业时,我看中了许多人都向往的华师音乐教育专业。之后,有不少过来人都劝我,让我不要选报华师,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报考难度太大,历年来的报考人数都相当多。以我当时的文化底子,显然自身没有什么优势,如果不想考第二年,最好选择一个低一档次的学校或者较为冷门点的专业,那样成功率相对会大很多。报名那会儿我迟迟不敢登录网站,不敢去面对这样的选择,因为,我的确有些动摇了!我似乎还没弄明白我究竟要的是什么,是一纸文凭还是一身传道授业的本领。带着一颗迷茫的心,我给我最信赖的班主任写了封简短的邮,向她倾吐了我的烦恼并且寻求她的指点帮助。班主任自从去了美国以后,工作十分忙碌,几乎再也没在班级群里出现过,我们也只能偶尔从她隔三差五发的一两条微博了解到她的近况。因此,我不敢奢望收到老师的回复。眼看着报名的截止日期渐渐临近,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换个冷门的专业,因为害怕失败,不想再重来一次。令我没想到的是,在我发出邮后的第二天,班主任居然给我回了一封长长的信,信的细节我已记不太清,但结尾那段话我记忆特别深刻。她说:“别人说的那些是挺有道理,若要求稳,换个专业看起来是不错,但如果你不喜欢那个专业,你研究生这三年又要花上大把时间去调整自己,与其浪费这时间,还不如坚持一开始的想法。相信你会成功的,尽自己努力去争取吧,不要害怕失败,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老师的这席话让我顿时醒悟,以往的自己一直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以至于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从那以后,班主任总会在百忙中抽空给我发邮,甚至打电话过来关心我的备考进度,而且不厌其烦的开导我和鼓励我。在我心里,我的班主任就像是《丑小鸭》故事里的刘老师,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自己的学生。班主任是我大学期间最最信任的人,我学习生活上的烦恼都愿意向她倾诉。当然,我最要感谢她的是,在去美国后还一直关心我的考研情况,这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动力,让我坚定了当初的选择,并陪伴我走完了整个考研过程。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班主任,现在的我极有可能还在为第二次的考研进行拼搏。俗话说,人这一生一共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时遇到好师傅,成家时遇到好伴侣。如若遇到其中一个,幸福便足以!我上学时遇到了好老师,我很幸运。
或许我不像故事里的“丑小鸭”那样,有如此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经历;或许我做不到像刘老师那样大爱无私的奉献。但是,读了《丑小鸭》的故事,我明白了很多以往并不明白的事情。既然已经选择了成为一名老师,那就要尽力去做好,既要向小雅那样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又要像刘老师和班主任那样尽自己所能,用心去聆听学生,去帮助和鼓励学生,用音乐去丰富他们的生活,去给与他们应该有却已久违的快乐,让他们的童年充满幸福!
第二篇:读《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有感
读《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有感
暑假,我读了《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这本杂志。读完这本书后,我感慨良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老师尊敬有加。老师无私地向学生们传授着知识,教给学生们做人的道理。老师会默默地关心着学生。在我们失败时,老师会鼓励我们站起来,勇敢前行;在我们成功时,老师会和我们一起分享喜悦;在我们伤心时,老师会安慰我们。因此,老师既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可谁能知道,看着一个个可爱的学生从自己身边离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看看她时,老师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学生照顾着学生,每天晚上呕心沥血地备课到深夜,第二天再将知识一点一点地传授给学生。老师看着学生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心里面充满了喜悦,可不知自己也正一天天地变老,额头边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几根银丝。老师就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为他人照亮前行之路,为他人奉献自己。
最美老师张莉莉为了护住自己的学生,却不幸被车轧断了腿。张莉莉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老师这一词语的真正含义。还记得有一次,我的眼睛红得非常厉害,老师便为我滴上了几滴眼药水。老师如同慈母一般,细心得呵护着我们,为我们排忧解难,让我们健康成长。
读完《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老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三篇:读《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有感
读《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有感1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短短四句话既写出了老师的幸勤汗水,也总结了老师的丰功伟绩。
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以前从不知道老师有这么辛苦,老师的工作这么伟大!自从我读了《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这本书以后,我才慢慢有点了解我们敬爱的老师。
敬爱的老师谢谢您!是你在我茫然无知的时侯把我带到知识的海洋,在这里我找了许许多多的乐趣。以前我刚到学校的时侯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是你像我温柔的妈妈一样在课堂上手把手地教我写字,用你和蔼可亲微笑的给我讲解课本内容,用那嘶哑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叮咛我们要小心遵守纪律不要追追打打,免得摔跤,而我们总是左耳进右耳出。这时候,你不厌其烦地给我们重复一遍又一遍,直到我们记住了为止。
敬爱的老师,谢谢您,您是我们人生旅途的烛光,燃烧着自己释放出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老师谢谢您!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读《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有感2
《老师您好 我的好老师》这本书中有一个这个故事,具体讲的是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陶校长看到一位男生用泥土砸另一位男生,陶校长当场制止了男生,并叫他下课去校长室。下课了,男生立刻来到校长室,而陶校长却迟到了。接着,陶校长分四个理由与原因依次发给了男生四块糖,理由1:能遵守时间,按时来到校长室。理由2:很尊敬陶校长。理由3:男孩有“正义感”。理由4:男孩能承认错误。接着,陶校长把他送出了校长室。这个男孩很感动。陶校长真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从“四块糖”使男生认识到错误,使这男生在以后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想想对不对得起陶校长的那“四块糖”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老师也是这样,我们做错事,不是简单批评我们,而且想一些办法告诉我们事情的严重性,使得我们以后不会再去做那些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啊,陶校长正是用他的名言与他珍贵的点滴行为,去“教人求真”,教人去“学做真人”。
读《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有感3
那绵绵春雨,悄无声息得滋润着小草,孜孜不倦的呵护着小草茁壮成长。在春雨一天一天的滋润下,小草不断向上,向上,再向上,成为祖国新一批的栋梁之才——小草感到无比幸福,春雨也感到无比幸福。这些春雨对小草的无私大爱,震颤了心房,温暖了世间。
老师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中国强!
建设创新型国家,使国家变得富强,关键在人才。中国教师,正肩负着立德树人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使命。是老师,给新一代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让同学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是老师,当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迷茫时,耐心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带给我们希望;是老师,为青少年插上梦想的翅膀,让祖国的新生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梦之队!”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乃至花费他们自己的休息时间,并尽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他们图什么?他们只图我们能健康、平安、快乐的成长,我们能学有所成,有好的前途,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老师,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的伟大!
一代代中国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真诚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教育颂歌。我的数学老师——倪老师的所作所为,正诠释了老师的无私和伟大。倪老师不仅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还是学校的校长,却毫无违和感,并且从未耽误过我们学习。百忙之中,她竟能将我们做的试卷和作业在一天之内全部批改完,速度真叫人惊叹。我给倪老师的标签就是:做任何事都负责、、认真严谨,并从不拖延。
那个傍晚,让我永生难忘。我参加一个活动,结束时,已经放学了。一回到教室,就听到有同学说,让我去倪老师的办公室,于是,我便拿着习题和笔盒向办公室走去。走在路上,我的心里犹然升起阵阵对倪老师的敬佩:都放学了,倪老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来给我讲题,补习。换做别的老师会让我们带回家做吧?到了办公室,我敲了敲门:“报告!”“进来!”倪老师的声音是那么的和蔼、亲切,如三月的和风,徐徐拂过我的心房。“搬张椅子坐旁边吧!”进来后,倪老师微微带着笑意,热情地招呼我,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坐下后,她让我取出《数学报》,为我评讲习题:倪老师并没有只讲错题,对于我解题方法含糊的,她会将解题方法耐心详细地讲给我听。讲完后,倪老师还出了一些类似的题目,让我来解答,在解题过程中,还仔细问我,为什么要这样算或者这步算的出什么-----整个解题过程她一遍遍的反复讲解。她对工作是多么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数学报》做好后,倪老师有让我将《数练》做完,并且帮我认真的批改好作业。倪老师并没有因为我写的答案全对,就结束。而是指出我解题时的不足,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做题时,不能光注重答案,不在乎解题过程,过程也非常重要。你看,这题答案是对的,如果你将这个转化,你看下。”倪老师说着用红笔给我标注了一下,“解题过程就简便了。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的,这种题目你懂了吗?”我望着老师的眼睛点了点头。我发现老师的脸上因为一天的工作劳累,布满疲惫之色,却还在为我补课,我的心中泛起片片爱的涟漪。“路上注意安全哦!”倪 老师朝我笑着挥挥手再见。此时,火红的晚霞洒在我的身上,带着倪老师的温暖,我心里暖洋洋的。
同学们,请由你而起,汇聚亿万青少年的声音,向我们的老师、伟大的筑梦人致敬,郑重地、发自内心地道一声:老师,您好!
读《老师你好,我的好老师》有感
“怀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级的科学老师。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预料的举动。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他说这种动物一般自傲夜间行动,因为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他一面侃侃而谈,一面让我们传看一个颅骨。我们全部认真做了笔记,然后是随堂测验。”
在这里老师手里拿了个已经灭绝的动物的颅骨,这让人可以提出个质疑,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出现在一位科学老师的手里有呢?这点可以质疑!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在这里,关于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猫猬兽都被否认了,这证明刚才上面我所说的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出现在一位科学老师的手里有呢的这句话。
“不用说,我们全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其实这里,我感到这些学生的反应对老师那种“恶劣”的行为感到极为反感。比如上学期的李老师,由于她的教学方法我们适应不了,再加上没怎么沟通导致全班对这位辛苦的李老师造成误会与反感。
“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想理会我们的心情。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他告诉我们,当时怀特森让我们传看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并且,就在那堂课上他还提醒过我们: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里似乎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句话就是他想同学们提供出的猫猬兽的破绽。没有发现过任何痕迹,那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横飞出来了?“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这一句话使我最感动,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伽利略与众多的科学家怀疑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观点极为相似,譬如在比萨斜塔伽利略把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往地面上扔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理论是错误有偏差的。在中世纪欧洲有罗马教皇他们的论理是地心说但是哥白尼、布鲁诺那些反对权威的科学家用实验观测证实了自己的观点——日心说,残忍教皇的迷信始终都是坚持地心说,最后把两位科学家进行了刑法,其中布鲁诺为了坚持自己的学说被教皇们在广场上活活的烧死。
篇一:我的老师读后感
读了《我的老师》这篇文章之后我深受感触,在《我的老师》这篇文章里面充满了作者对老师浓厚的敬意。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自己的老师。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在学校,老师犹如我们的父母,老师是一棵大树,而我们就是小苗。大树将自己的营养全都给了小苗,让小苗成为苍天大树。老师你犹如火光,将我们个个点亮了,但是自己却熄灭了。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尊敬的职业了,我敬仰世界上每一位老师,因为他们是伟大的。老师,您犹如一座山,这一座山为周围的景物都给予了最好。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实在太多太多了,老师将青春都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在老师付出的背后是多少心血和汗水埃每到了我们舒舒服服睡大觉的时候,老师此时此刻就正在灯光下改作业。老师这么拼命地给我们上课,得益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老师拼尽了努力去为我们,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学校甚至有些学生不体会老师的用心良苦,老师为了我们真是辛苦了。在这里我对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你。”是你让一个无知的小孩成了一个知识也挺丰富的学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你为成长的路上付出了许多,让我人生这一条路上有了许多精彩。让我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老师是我的第二个父母,在我遇到了困难的时候。老师,您是第一个伸出双手为我解决困难的,您对我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篇二:
当我翻开《我的老师》的第一页时,看到的是“我妈妈是老师的故事”。那里有这么一段话,“每天每当我和小妹睁开眼睛时,妈妈早已走了,晚上我们睡下妈妈才回来,她已经精疲力尽了,但还在批改作业。”
老师是一颗蜡烛,把光和热送到我们心里;老师是熊熊的火焰,把我们的心点燃。啊!老师,每当您站在讲台前,您是那么温柔,那么亲切。
我的老师姓武,她圆圆的脸上戴着一副眼睛,讲起语文来像讲故事,讲起数学来是那么明白。
老师您是一个园丁,我们是一棵棵小树,您是多么勤劳,每天给我们浇水。
每个星期那么长,就有星期日能休息一天,可您却忙碌着批改作业。您曾经说过,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是成绩,我们一定要把答满分的卷纸拿给您看。篇三:
我们先来欣赏《我们的老师》一文中的四段文字。这些文字虽说不上精彩,但是对于我们做教师的却有着一定的启发与教育。
……看见一个因生水泡、脸上红肿的学生,就停止了听写,用两只手托着那个孩子的脸仔细查看,询问到底是什么回事,还用一只手摸摸那个孩子的前额,看他有没有发烧。①
这时,老师身后的一个孩子站在桌子上,开始做起鬼脸来。正好老师转过身去。那个孩子赶紧轻轻地坐好,低下头去,等着挨训。老师把手放到那个孩子的头上,只说了一句话:“以后,再也不要做这样的事了。”②
……听写结束之后,有一会儿的短暂沉默。然后,老师用他那洪亮而亲切的声音缓缓地对我们说:“听好,我的孩子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我没有亲人了;我的亲人就是你们!……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们,我再也没有任何东西了!除了你们,值得我去爱、去牵挂的再也没有什么人了,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喜欢你们!希望你们也能欢喜我。我不愿意给予你们任何的惩罚!请让我看到你们都是具有谦和之心的孩子吧!那样,我们的班级就好像一个家庭一般。……我不用你们在口头上保证什么;你们一定已经在心中对我说:‘是,一定会那样的!’对吗?我先谢谢你们了!”③
……刚才站在桌子上的那个孩子走到老师的身边,用颤抖的声音说:“老师!请原谅我!”老师吻了一下他的额头,说:“回去吧,我的孩子!”④
一、关心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关心学生的全面身心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比知识发展更为重要,这位教师像父母一样关心着自己的学生,你说学生能不喜欢他吗?
二、理解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而且要育人。《礼记》《曲礼上第一》中有这么一句话;“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因此,对于学生的一时错误,我们教师不要急于出于惩罚,而是应该多少给以理解,用爱心去感化他。你看,安利柯的老师做的多好:老师把手放到那个孩子的头上,只说了一句话。简单而又亲切的动作,蕴涵着多少的情意与爱怜,我想,我们是否也能做到呢?
三、以情感人:作为一名教师,科学地教育学生也是不够的,更需要情感的交流。这位教师在批评犯错学生的时候,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用自己洪亮、亲切、缓缓的语言通过内心的激感去激发所有在座学生的情感。用亲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试想,学生能不感动吗? 篇四:
老师是灯塔,照亮前方;老师是大地,哺育万物;老师是雨露,滋润幼苗。今天,我读了《我的老师》,对老师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章中的蔡老师是个温柔漂亮的人。“她从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落在石板边上。”由此可见,蔡老师是多么爱自己的学生啊!我的数学老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课上,她如果看到有人搞小动作,就会连走带跑地往他身边去,举起巴掌刚要打,却又笑着说:“下次不能再犯了啊!”虽然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却不失老师的威严,又渗透着老师对我们的爱,我们沐浴着她的爱,快乐、健康、茁壮地成长着。因为她爱我们,我们也依恋着她。
文中的“我”梦游还想着去看老师,这表现了一个孩子对温柔又不失威严的老师的依恋。在放假的时候,我也经常会想起我的语文老师,甚至每天都会回想起那些发生在老师身上的事。我们六年级不准上体育课,语文老师就每个礼拜给我们上一节,那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笑话,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在我们的笑声中,老师又给我们讲起了知识,让我们边玩边学,学得轻松。
老师,您对我的恩情我终身难忘,我将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篇五:
一直以来,我喜欢我的老师们。读罢魏巍的《我的老师》,留给我深深的回忆。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可爱的孩子们,总是如此的善于“察言观色”。魏巍的话,把我的记忆拉回了初一的那个下午。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刚刚考完试,老师端坐在办公室靠窗户的位置,阳光洒过来,照在她美丽的脸庞上,我蹑手蹑脚的走上去,她冷不丁的给了我一戒尺,我不解的抬起头,她的嘴唇上扬微笑着说:“谁让你粗心的?”那一戒尺,包涵的是爱与疼惜。
文中的蔡老师写信给“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一封信,来自恩师的一封信的力量是无法想象的,在我的写字台下,一直压着一封信,至今让留有墨水的清香,留着当时洒下的眼泪,更多的则是勇气与力量。老师有力的笔
我的老师读后感(2)他说我是他的骄傲,他说他是我的大朋友。是啊,对于一个学生来自恩师的一封信,得到的是力量与勇气。
是的,人生之中得一恩师足矣。一直以来我喜欢一种职业,叫做人民教师。魏巍的文章,留给我的更是深深的感悟。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玩一个游戏,游戏有一个很俗的名字叫做“老师学生”我总是喜欢做老师,我喜欢那种三尺讲台的感觉,我也一直以为只要有流利的口才,渊博的知识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读罢,《我的老师》我才知道,一个人民教师肩上担负的是多么重的责任。
作者说“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可见一个人民教师的作用不止是讲授知识,更多的则是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心灵,“教育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到某种目的而做出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是啊,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知识,更需要的是师德啊!
读着作者对于蔡老师的依恋,我落下了眼泪,多少次,我也曾依恋。多少次,我也曾在失望的时候深深的依赖这老师,是啊,作者说的对啊”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多少次,我也渴望什么时候,我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以有个孩子如此的依恋我?
一遍又一遍我读着这篇文,一遍又一遍憧憬着:若干年后,我将尽情的在三尺讲台上书洒青春,会有学生在难过时找我谈话,在成功时找我分享,会在每个节日给我一个轻轻的问候,这样就足够了。那是我将自豪的说:“做一名老师很幸福!”
第四篇: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感触颇深,这着实是一本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推荐给更多的家长和关心教育的人。
这是在单位图书馆借读的第一本书,书中有非常多的观点让我回味无穷,因借书早晚有还,故写此文,总结精华,加深记忆,以防来日忘却、悔恨不已。
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16岁时参加高考,成绩超过清华录取线22分,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作者有很多观点是我非常赞同,甚至极为欣赏的,因为她总结了我自孩童时期经历过的很多事情,我深有体会;有些观点颠覆了我一贯的教育认知,让我不自觉发出“噢,原来如此!”的感叹;但也有一些观点,我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谨慎对待,这需要时间和实践的验证。
下面我就我认为的书中精华予以总结:
一、阅读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
杨振宁数学才能超常,刚上初中一年级时就把中学几年的数学都学完了。有人建议他去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但他父亲对他的要求却是,花几年时间去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后来,杨振宁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对他的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
作者在书中用了非常之大的篇幅、非常之多的专家观点、非常之丰富的事例,来描述阅读的重要性。认真读过此部分后,我十分推崇她的观点: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作者把课外阅读比作一把“魔杖”,能够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也比那些阅读少的孩子快上很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谁不善思考。”“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1、阅读与是否善于思考挂钩;
2、阅读与学习成绩挂钩;
3、阅读与智力挂钩。
在孩子接受初等教育时,仅凭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越高,在学习和待人处事上就越显得力不从心。
21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202页。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203页。“就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他们从小就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我觉得作者的这句话可以让我们作为名言警句,经常拿出来看看。
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表弟今年高考,现在成绩还没出,他自己估的是670分,而且他已在高考前通过了北京一所“211”也是 “985”高校的自主招生,即使高考发挥失常,也能保证今后有一个好的前程。自他小时候,我姑姑、姑父因为工作忙经常管不上他,一天姑姑突然打电话来说孩子丢了,因为她临下班突然有事,忙完工作再去接孩子时,孩子找不到了!这给我们大家带来极大的恐慌,去学校、去各个亲戚家、去表弟的同学家、回家的每个路口……大家分头找,后来却是在新华书店找到的。小小的人儿蹲坐在历史名著区的地板上,捧着一本《双城记》看的津津有味。他在小学时期把能叫上名的世界名著基本上都看了个遍。
在这里,我想对家长们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如果孩子对大块头书不感兴趣,就不要拿什么“作文大全”、历史名著一下把孩子的读书兴趣“闷死”。作者想要培养她女儿长篇阅读能力时,给孩子推荐的是金庸小说。孩子8岁时已经把金庸写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全部看完了。
当前,国家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69页。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不少于260万,高中生不少于150万。我想问,现在的孩子有多少能达到标准的?
二、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有些孩子经常说“我不会”、“我不敢”、“我害怕”,如果家长不适时给予孩子帮助,时间久了,孩子在心中就会产生“惯性”,以后再遇到此类事情还是退缩不前。家长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把难度和痛苦降到最低。比方说“打针”,每到打预防针时,门诊上总是哭声一片,有些孩子甚至“鬼哭狼嚎”手脚并用着想要挣脱父母的桎梏。可以想象,这些孩子对打针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我们来分析下大人的想法:打针是件很简单的小事,不疼,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者哄骗着打完就没事儿了。我们再来分析下孩子的想法:那么长那么冰冷的针头要插进肉里应该很痛吧,爸爸妈妈“动用武力”或者许下种种诱惑,证明了肯定非常痛,不然他们才不会这样对我呢!
按照作者的思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肯定打针疼的事实,再给孩子一个心理预期,给个“甜枣儿”,最后来 44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页。个“兜底条款”。“打针有一点点疼,就像宝宝摔了一个屁股蹲儿那么疼。妈妈觉得宝宝很勇敢,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要哭,忍不住想哭也没事儿。”
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甜枣儿”是利用孩子都有的英雄情结,让他觉得自己很勇敢,给了他鼓舞,激发孩子的勇气。“兜底条款”给了他退路,让他觉得想哭也没事儿。
三、不要捉弄孩子。
“捉弄孩子,是承认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举两个最时常发生的例子:
亲戚朋友笑问孩子:“如果你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你跟着谁呀?”
“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跟我回家吧。”
也许大人会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儿,只是拿孩子的童言稚语逗大人一乐,问过也就算了。但是对小小的他来说都是一种伤害,会痛苦,会失落,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如果你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他可能会在此之后,与人
55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7页。打交道不似原来那么大方、自信,眼神躲闪,说话犹疑。甚至有的孩子会做恶梦,梦见父母离异,梦见被大人抛弃。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谈到,人在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应该有正确的观念,不要误导孩子,这样孩子也会以做大事的气质回报家长。
四、“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经常照看自己的那一两个人,把他们看成是自身安全的可靠保障。即使年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突然离去,而丧失对人对物的兴趣,不开笑脸,不思饮食,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抑……儿童长大成人后,毕生处事乐观还是悲观,待人热情还是冷漠,为人多信还是多疑,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出生后两年中主要负责照看他们的人的态度。”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家长是他们思想品格的第一任工艺师。家长的重要性大家都清楚,但是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当代女作家池莉说,“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 67
67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467页。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94页。8(美)本杰明·斯巴克,《新育儿百科全书》,翟宏彪译,中国建设出版社,1989年第1版,37页。在太多的父母只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
很多人把干事业和养育孩子对立起来,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不认为与孩子相处是件重要的事情。在他们那里,孩子如同一件贵重的宝物,可以暂时寄存在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那里,然后可以随时完好无损地取回来。他们觉得孩子小,忘性大,没有把他当成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
七八岁时放暑假,父母把我送回老家呆了近两个月,老人年纪大了,虽然对我很好,但因为不常见,也没有共同语言,所以聊天基本上没有内容,仅是日常问候之类。开始时突然没有人管了,行动上疯的像个野小子,成天跑出去玩,又不想和那些乡下小子一样光屁股钻泥塘,玩不到一起,只是自己傻跑傻窜,因为小还不会表达,但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像是被抛弃一般。后来就盼着爸爸把我接回去。但直到暑假快结束时,爸爸才来接我,那时我已经忘了原来我不是本地人。我清楚的记得,爸爸来接我时,我就站在姥姥旁边,看着西装革履的爸爸就像看着一个陌生人,没有兴奋,没有激动,一点波澜都没有。回想起来,真恐怖,我怎么会忘了爸爸的样子呢。
五、给孩子古诗以滋养。
池莉,《来吧孩子》,作家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55页。“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事情和文采,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艺术需要感知。幼儿时期学古诗并不侧重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着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感知。大人们会觉得古诗词难以理解,甚至有一两个字特别难以诠释、琢磨,但这都是大人的事情。孩子需要的只是感知它们的韵味、深邃,体会它们的意境美。诗读百遍,其义自现。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千万不要一字一字地释义,逐字逐句地解释,这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对意境美的破坏,兴趣往往就是这样一点点被磨灭的。
家里来客人时,家长会让孩子背几首古诗,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甚至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炫耀说他会背了多少诗。因为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炫耀感,虽说可能会激励孩子短时间内多背几首诗,但是孩子是把背古诗词当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失去了徜徉在古诗词里单纯的心境,起不到滋养身心的效果。
六、善良与实事求是。
现代人很多认为这两种品格已经被社会潮流所湮灭,有它不多,没它也不少。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利己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语,而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善良的 101
11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36页。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1988年11月北京第1版,34页。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人,待人处事能力要强一些,他的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实事求是的主要对立面不是虚假,是虚浮——虚荣、浮躁,以及这之下的偏执和嫉妒等——看似小问题,在不经意间流露,却有相当的破坏力。”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不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知识欠缺,而是由于虚荣、浮躁。
我想要我的孩子幸福,要达到这一目的,培养孩子善良、实事求是的品格是必不可少的。
七、“不管”是最好的“管”。
清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相似的一幕:孩子背着小书包准备上学,爸爸妈妈追出门去喊着:“别忘带……”
大人生怕孩子有什么考虑不周,替孩子全部想到了,一点不落地盯着他做,当时是帮了孩子的忙,但长远来看,却是帮了孩子的倒忙。只有不断犯错,不断改正,才能不断成长。
“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
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八、设立“记功薄”,不设“记过薄”。
121
21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39页。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35页。“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许多家长的错误就在于总喜欢用物质的东西奖励孩子,这说明他们并不了解孩子——对于今天并没有物质短缺体验的孩子,物质奖励作用不大,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
为什么不设“记过薄”呢?因为好行为与坏行为经过记录,不断翻看导致不断暗示,好行为与坏行为都会趋于稳定,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好行为经过不断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坏行为经过不断暗示也将成为影响一生的缺点。而且,若是外人看到孩子的“记过薄”,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又是一种“副作用”。
孩子的天性是好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上进是他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会健康成长。
九、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
昨天去老公同事家做客,他家宝贝儿一岁半,最赖人的年龄,看见来了客人很兴奋,困得都快睁不开眼了也死活不去睡觉。当他稍微一眯眼,他妈妈就示意我们安静,不要吵醒他,静悄悄地静候宝贝儿睡熟。
前段时间高考,很多家庭不开电视、走路悄无声息、说 1414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209页。话轻声细语,就怕影响孩子的学习。
有些孩子确实会被一点点声音打断思路,被一点点声响吵得不入睡,家长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这样做是错误的,孩子的这些习性都是被惯出来的。“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他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作者这句话道出了孩子不专心学习、做事的真正原因。
十、在生活中应当注意的“小事”。
“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一些人上当受骗的事,一定要讲给孩子听。各种各样的儿童伤害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就在于大人和孩子没有相关生活常识,没有提防心理。”
“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无论家长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的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
“辩论是为了明辨是非,而不是驳倒对方。” “表扬的话说得过头了,不如不说。……不打击孩子和不过度表扬孩子,意义其实差不多,都是家长不去扰乱孩子
1918
1615 1516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258页。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288页。17(苏)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吴式颖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507页。18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221页。19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209页。的自我认知。”
“考好了不奖励。把奖励当作学习的诱饵提出来,是一种成人要求儿童以成绩回报自己的行贿手段。它让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却把心思用在如何换取奖品,如何讨家长欢心上。这让孩子的心总是悬浮在半空,患得患失,虚荣浮躁,学习上很难有心无旁骛、脚踏实地的状态。”
“任何考试卷,只要修改,成绩肯定会高于原来的。这样,孩子就发现了过程与结果的关联性。认识到,只要去解决一个错题,就能得到更好的成绩。”(不考100分)
“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孩子的成长经历会经历这些“小事”(不是错事)……只要鼓励孩子改正就可以了,不要责怪,也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和负罪感,否则的话它真能固定成孩子一个难以改正的缺点。”
“批判意识的培养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提出什么新观点来,而在于首先让他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健康的批判精深应该是视角开阔的,是有高度的,所以应该是具有宽容 202120
24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92页。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88页。22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85页。2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53页。24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47页。气质的。”
台湾作家李敖尖锐地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当你引导孩子去认识一件事或理清一个思想时,最好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把想法讲出来,把思路理清楚,这比单方面由家长讲道理效果要好。”
“人们在煞费苦心地寻找教读书写字的最好办法,有些人发明了单子拼音读卡和字卡,有些人把一个孩子的房间变成了印刷厂。真是可怜!”
“当孩子因为什么大哭时,要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比哄啊劝啊更有效,更能降低孩子的痛苦感。”
“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
2625 2526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30页。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28页。27(法)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134页。28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6页。29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317页。
第五篇: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我在当当网上看见大家都在推荐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于是就买了一本。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