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童话的语言美

时间:2019-05-12 06:5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悟童话的语言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悟童话的语言美》。

第一篇:感悟童话的语言美

感悟童话的语言美 ——以《巨人的花园》为例

摘要: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主要是写给孩子们看的,能让孩子从中得到快乐,获得意义。本文主要是通过解读文本《巨人的花园》来探究童话的语言美:首先指语言的形象性;其次指语言的简短性;最后指语言的音乐性。这三者共同构建起童话语言的特色,使得这种文学体裁能够在孩子心中唤起最美的记忆。

关键词:形象性;简短性;音乐性

童话作为一种文字浅显的儿童文学体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的故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告诉孩子们真、善、美的道理,教会他们如何去爱与宽容,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与启迪。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如今提倡教改新理念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童话教学的意义在于:

(一)童话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与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和背诵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是学生理解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朗读和背诵时,如果教师指导得当,学生就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

俄国小说家邦达列夫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考的答案,不由自主会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哭、会笑、会同情和参与。”

(三)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小学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是:情感的表现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儿童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多变,激情占优势,心境的持续时间短;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高级社会性情感逐步发展。

(四)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是童话的突出特点,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童话。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是编写童话的主要核心。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教具来引导他们先仔细观察,并教会观察的方法。

下面就联系我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巨人的花园》谈谈童话的语言美。

一、语言的形象性:

语言的形象性指通过想象、拟人、夸张、比喻等,使事物亲切、熟悉;增强动作感;增强色彩感、画面感。《巨人的花园》开篇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人间天堂: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这是由作者通过想象构造的世界,经过语言这一媒介,进而由读者进行再想象、再构造。而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乐于想象,也容易想象。乐于想象是因为孩子的天性,童话恰好可以满足他们对事物的美好遐想;容易想象是因为语言文字本身简洁而富有美感。这一想象的发挥对于学生产生的作用有三:其一,产生画面感。所谓画面感,就是看了文章像看了一幅画一样,和王维所说的诗中有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回顾“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这几个词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突出了对应季节中的重要景物。有了一定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孩子们,就能很迅速地在脑海中浮现四幅图景。对于优秀的孩子,也许还能在每一幅图画中增添自己感兴趣的景物。比如:在春天这副图景里,也许还能想象放风筝的趣事;在夏天,有荷塘月色;在秋天,有涨红了脸的高粱;在冬天,有干枯的树枝。这样的想象是富有童真和烂漫的,因而也是愉悦身心的。其二,增强色彩感。色彩是感情的语言,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千差万别。原文中的几个关键词“鲜花、鲜果、绿、白”传递给我们的恰是不一样的感觉。先看“鲜花”和“鲜果”,花儿之所以鲜艳,是因为由各种明亮、娇艳的颜色聚拢而来产生的视觉美;瓜果之所以新鲜,也是因为它的色彩是靓丽,而非单一的。这两个关键词传递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奔放的激情。而“绿”和“白”产生的色彩效果是一种反差美。“绿”代表青春、健康和朝气,“白”代表沉寂、纯洁和内敛。这样一种强烈的冲突,带来的感觉却是一种强烈的欢愉。其三,为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铺垫。通过想象产生画面感和色彩感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花园本身是很美丽的,但如果有破坏力量来摧毁它的美,我们应该与之对抗和较量,一定要维持花园本身的美丽,因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坚持是应该保有坚定的信念的。有了这一层意思的理解,学生才能真正的明辨是非:巨人赶走孩子,不与孩子共同分享花园的美是错误的行为;后来巨人拆除围墙,与孩子共同分享幸福和快乐,这是正确的行为。最后,才能得出不要自私自利,要与人分享快乐的结论。

除了想象,《巨人的花园》里还善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此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提起这个小男孩,就想起《最后一片叶子》里的主人公贝尔曼,他用画笔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给重病患者营造了一个美好而感人的谎言。对比小男孩和贝尔曼这两位主人公,他们共同之处在于都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对外界作出一定的改变,而且这样的改变都是出于一种善意的目的。而不同的是,小男孩被赋予了一种神力,这就是夸张所带来的效果。这样一来,小男孩的形象就变得高大起来,这正好满足了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因为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成年人,他们渴望自己能够像超人一样拯救世界。再仔细研读描写小男孩动作的词——“伸”。这个字非常简单易懂,做出这个动作也不难。它赋予小男孩的人物形象是天真,带点孩子气。把“伸”和后面的“绽出”、“开出”结合起来理解,还能得出以下联系:

一、“伸”是动作的实施,“绽出”和“开出”表示一个结果。

二、桃树绽出绿芽并开出花朵是一种神力的体现,而此种神力指向的并非神奇非凡的力量,它指的是一种崇高的美德——懂得与人分享快乐,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夸张的效果不仅仅突显童话语言本身的魅力,更把童话的内容和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语言的简短性:

童话适合孩子阅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语言的简短性。《巨人的花园》一文的段落中常用的开头用语有:从前、有一年秋天、不久、一天早晨和从那以后。这几个词和短语都非常简单明了。“从前”是许多童话故事中开头的常用词汇。它是代表过去的一个时态,往往能勾勒起孩子们对以往生活阅历的一个回顾,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在后面的故事情节中寻找和自身经历相似的一幕。这从心理学意义上叫做唤起记忆。通过记忆的被唤起,和想象的再现,孩子能产生一种模糊的意识:创作往往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创作,才能真正践行大语文观。“有一年秋天”和“一天早晨”看似简单随意的语言,恰能突显童话的幻想色彩。这种叙事模式能让孩子的思维随之发散,甚至发挥更多的联想和想象。如果把“有一年秋天”改为具体的时间点,就少了童话的味儿,也会降低孩子的阅读兴趣。“从那以后”这组短语很明显将要引向童话的结尾,读了结尾,再回顾前面的因,才明白事物因果循环的道理。除了叙述的语言简洁明了以外,人物的语言同样如此。巨人一开始对孩子的态度是非常傲慢的,他连续说了三次“滚出去”,这样的用语是非常生活化,和契合实际的。联系课文内容还可以让我们清楚地明白:巨人不但自私,而且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爱护与疼惜。

以上是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童话语言的简短性,另外还可以从语法结构上进行分析和理解。“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属于主谓短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简单的。学生还可以仿照说出很多主谓短语:小鸟飞翔、汽车行驶、粮食丰收等。甚至可以在原文基础上进行扩展训练:五颜六色的鲜花绽开美丽的笑脸。“欢乐的笑声、刺骨的寒风、尽情地玩耍”属于偏正短语,这类短语难在“的”和“地”的区别:“的”是定语的标志,后面接名词;“地”是状语的标志,后面接动词。“绽出绿芽、拆除围墙”属于动宾短语,一般遇到这种类型的短语,可以让学生把主语补充出来,建立起完整的句式概念。除了这三种较常见的短语类型外,文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短语,在此不一一列举。

三、音乐性:

语言不仅包括意义层面,还包括声音层面(字音、语调、节奏、押韵)。文中一开始描写花园的词语“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这些词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读来非常响亮动听,给人带来听觉享受的同时,也能让人想象出花园的一幅幅美景。接着巨人回来后,他追赶孩子们,此时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在这里的“坏”和“散”都是入声,使得矛盾双方冲突越发激烈,也让人感觉巨人的可恶和自私。这时,花园里北风呼啸,狂风大作。巨人开始疑惑道:“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此处连续两个“这么”的运用,使得语调变得缓慢肃静,也引起读者的深思。当巨人再次赶走孩子的时候,“纷纷逃窜、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这几个词的出现,更突出了巨人的自私所造成的恶果。最后巨人在小男孩的指点下,终于领悟:“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被我永远赶走了。”这句里的“是”和“不是”的对比运用,使得节奏短促有力。同时我们也能通过这扇窗户,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传达的意义。因此,总观全文,它富有音乐的节奏感,能使学生易于吟唱,乐于吟唱。

结合童话语言的特点,在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如下:

(一)在想象中走进童话的神奇意境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常常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营造浓厚的幻想氛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小女孩在擦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

(二)大胆创新,激发质疑,不通讲课文,只讲关键处

很多童话作品,因为情节曲折的缘故,篇幅相对其他体裁的文章而言较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创新,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理解课文。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只讲关键处,不需通讲课文。

(三)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尊重个人阅读感受

在“个性化”这个词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的今天,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 来诊释“个性化”的内涵。但一般来讲,都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解释的:“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

(四)采取多种有趣的训练形式

1、续编童话故事

续编童话故事是诶样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根据童话的内容,学生通过想,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在中年纪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童话的结尾可以用来给学生进行训练。最常用的以《狼和小羊》、《坐井观天》为多。

2、看图编童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动物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抓住这个特点,可以用直接出示图片或用幻灯片或用电脑演示出一制小动物,如白兔.然后有序地出现一些相关的画,如有顺序地出示草地、树林、太阳、蘑菇、小鸟、一条河.一只大灰狼.兔妈妈及一些动物.每增加一个画面,就让学生进行想象练说,到最后一个画面出现后,一个“小白兔与大灰狼”之间的故事救灾孩子们独特的构思中漫漫形成了。

3、仿写童话故事

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般是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过程。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就接触到不少课本里的童话故事。这为训练提供了模仿的机会。以《小壁虎借尾巴》来仿写《小兔子借耳朵》......同时,也可以借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书、卡通片来仿写。

4、自由编童话的故事

童话故事的情节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孩子们的潜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训练的目的。孩子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所有的东西都有灵气,有生命。所以,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上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想象王国自由遨游,怎样想就怎样写,鼻子、嘴巴、耳朵、牙齿、舌头会互相争功;铅笔、书本会捉迷藏;柳树会跳舞,花儿会唱歌;小鸟会变魔术;森林里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音乐会......当你被孩子们带入童话世界时,你不得不惊叹,他们的世界是多么美丽。

以童话的形式打开写作大门,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感情,全部智慧去写作,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情感。

总之: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教师只要能用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一定会让孩子们的心灵童话世界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赫尔岑.赫尔岑论文学[M].辛未艾,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35.[2] 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4.[3] 龙协涛.文学阅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4]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3.[5] 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M].北京:三联书店,1988.209.[6] 卢卡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2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429.[7] 黄健.文学与人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7.[9] 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40.[10] 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469.[11] 北师大公共课编写组.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62.

第二篇:对话文本,感悟语言美

对话文本,在赏读中感悟语言文字之美

——《拉萨的天空》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我们年级的教研活动,根据这一主题制定的研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词句感悟语言美”,具体怎样实施呢?以《拉萨的天空》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华美的语言描写了拉萨天空的“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文语言精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和“美”。【课堂实录】 „„

师:读了课文,拉萨的天空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湛蓝、透亮、蓝晶晶、蓝宝石。

师: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不长,可是描写天空时,有个字出现的次数却很多,是哪个字呢? 生:蓝!

师:对!你们看,除了第一句话,几乎每一句都含有“蓝”字。再找找,含有“蓝”的词语也很多呢!生:蓝天 蓝宝石 湛蓝 蓝晶晶 蓝得让人神往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师:拉萨的天空,让人最难忘的就是它的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走进拉萨。抬起头来,看,拉萨的天空多么蓝啊!(音乐声中出示拉萨的蓝天)这样的天空,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生:很蓝很蓝,蓝得很干净„„

师:(出示句子)谁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句子。

师:见过蓝宝石吗?(出示蓝宝石图片)瞧,这样的颜色——清澈的深蓝,还透着光亮呢!这就叫——湛蓝、透亮。读好这两个词语,怎样读好这两个词语?

这么美的蓝宝石,再用清水一洗,该会怎样呢? 生:更加蓝,更加干净,更加亮了„„

师: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湛蓝湛蓝、透亮透亮。真是美得没话说了。加上第一句话,谁来美美地读好第一自然段?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拉萨的天空,不仅是蓝的、美丽的,它还很奇妙呢!出示学习要求:大声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句子。

师:四人小组,互相说说看自己的想法。

交流1:有人说: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师:“掬”是什么意思知道吗?让我们也来捧一捧蓝天洗洗脸,什么感觉?

生:凉、舒服、清爽„„

师:天怎么成了蓝蓝的海了?真的太妙了!读好这句话。

生:朗读句子。

交流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师: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生:人们与天空很近。

师:(出示白云缭绕图)让我们看看这幅图。生:白云离我们很近、我们好像站在白云中间了„„

师:对啊,我们好像成神仙了!拉萨的蓝天,给我们神仙一样的感觉,真奇妙!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奇妙来。生:朗读句子。

交流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这句话说,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是怎样的? 生:纯净、明洁。师:读好这两个词语。什么样子是纯净、明洁的? 生:干净没有杂质、明亮纯洁„„

师:读好这两个词语,读出干净、一尘不染的感觉来。„„

【成功与启示】

一、创设情境,发现天空的“蓝”

天空对学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但是像拉萨那样的天空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和遥远的。因此,在上课伊始,通过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文插图,再次走进文本。通过两次视觉感受,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拉萨的天空“蓝”这一最大特点,为学习文本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字词入手,品读天空的“蓝” 通过画面整体感受拉萨蓝天的基础上,请学生通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拉萨天空的词语,补充完整作者眼中的是“()的天空”。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和伙伴的补充,很快就找到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描写天空蓝的关键词,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分布在文本的各个段落,就能理解全文都是在描写拉萨天空的“蓝”。结合课文插图,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在朗读中品味天空的“蓝”。

三、赏析句子,感受文字的“美”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的回答集中在“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和“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学生在朗读中想到了“一碧如洗”,蓝天、白云、高山、河流、草地所组成的画面美得像一幅画,学生在朗读中渐渐对拉萨的天空也神往起来了。作者在描绘这一幅画面时,用到了“映衬”和“对照”,“越发”和“更加”,在赏读这些句子时,也发现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灵活,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第三篇: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语言美

苏州市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交流论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文学是意识的,也是审美的。作为审美客体的载体——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是作品中无所不在、处处充溢的成分,能够形成基调性的深厚的缜密的语言情绪,增加文体中的审美信息量。”(胡平《叙事文学感染力研究》

如何挖掘文本语言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获得美感的陶冶,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探索。

一、激发想象 入景入境 在创造中体悟语言的丰富内蕴

在教学梭罗的《神的一滴》一文第二节时,为了让同学们品读文段感受作者的情感,我抓住“湖岸边的山太峻峭,山上的树木又太高,所以从西端望下来,这里像一个圆形剧场,水上可以演出山林舞台剧。”一句,让学生做编导来设计怎样演出这场山林舞台剧?背景,灯光,音响,角色等等,该怎样安排?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通过讨论,同学们创造了这样的场景:巍峨的山茂密的林作背景,蓝天的倒影作幕布,太阳的光线作“灯光”,林中的鸟鸣虫唱为伴奏,而水上的水鸟,游鱼,甚至人就是舞台剧的主角。多么绚烂的一幅图画啊,山的青,树的绿,花的红,水的碧,天的蓝,鸟的白,色彩斑斓;多么生动的一幅画面啊,山的静穆,水的灵动,花木的静谧,鸟鱼的翔动,动静结合。在这样一个可以上演“山林舞台剧”的地方,谁还能无动于衷,不感动不陶醉其中呢?

同学们通过发挥想象,入景入境,在看似平淡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语言的美。这样学生们就会很自然地在优美文字的引领下体验作者所体验的情景:游者像和风一样在湖上漂浮,在湖心放任自流的慵懒和随意形成了强大的诱惑的力量。体会到作者 “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的深厚感情。作者体验到了这种与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而这种体验就是这个“圆形剧场”——瓦尔登湖的美丽和神韵对作者的心灵的直接作用的结果,从而体现出了作为“神的一滴”的那种净化人的心灵、引导人的精神的特性和圣洁。学生在自我的创造中创造中体悟语言的丰富内蕴,加深了对文本语言的深刻理解,获得了一种真正意义的审美享受。

二、进行变式 字斟句酌 于平淡处汲取语言的审美信息

中学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以冷静深刻的思考、深沉强烈的感情、高超独到的手法、精准丰富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也用如椽之笔形象地阐释了对人生、对社会、对民众、对民族的独特的思考,常常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也正是由于其文具有丰富深刻的内蕴,更需在阅读时仔细品味,努力捕捉作品中的审美信息即情感信息,以期获得思想的碰撞、情感的陶冶和心智的启迪。鲁迅先生作为语言艺术大师,常常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强烈的情感,带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体验,做到了“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馀味,篇中有馀意”(清·沈祥龙《论词随笔》)。在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在看似平淡处捕捉语言的审美信息,挖掘语言的深意,顿悟语言的极强的表现力。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刘和珍的喋血的过程,鲁迅先生作了如下的详细的描述:“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这段叙述表面上看可谓平静冷静到极点,没有一处直抒胸臆,没有一处议论,没有一个生僻的字眼。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往往因对其内容的易于理解而不细加体味,一读而过。我就有意识的将文段加以改造,去掉了“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一句的三个逗号,将中弹及子弹射入的部位、角度的描写都去掉,投影给学生,让他们品味表达效果的不同。

通过合作探究和老师的讲解,学生们感受到:看似平淡的描写,仔细品味就会发现那是字字血泪!句句悲愤!“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十几个字的一句话,却用了三个逗号,而这三处停顿,却造成了强烈的表达效果。我们仿佛看到先生在写这几个字时,目光如炬,一字一顿,力透纸背,对自己学生遇害的哀痛悲愤尽现在这三处停顿上。“从背部入,斜穿心肺”,说明是背后的偷袭,且击中要害;“其一是手枪”,说明了有当官的有政府的手枪队;“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说明是居高临下甚或是走到跟前,也是致命之伤,“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面对手无寸铁的柔弱女子,面对救助同伴的爱国青年,面对已经受伤的自己的同胞,竟实行这样的枪杀!这样的棒杀!这样的虐杀!其手段的残忍狠毒令人发指,行径的卑劣无耻更令人切齿!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执政府前”发生的!政府的凶残狠毒,反动文人的阴险下劣,全都昭然若揭;而三位学生的爱国情操,在弹雨中互相救助的精神,虽殒身而不恤的勇毅,更令人感奋钦佩!可以说这段描述的语言饱含了“超于字典意义以外的内涵义”即强烈的情感意味,字字句句传达出强烈的情感信息,引起读者内心的巨大震动。

这种变式教学,引起了学生的高度注意,引发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感知了简约的文字中浓缩了丰赡的审美信息,收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

三、强化诵读 咏之悟之 在吟诵中品享语言的诗情画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百遍”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入思考,反复品悟的过程。但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多少闲暇的时间去反复地进行大量的阅读。如何立足课堂这个主阵地利用好文本进行阅读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而诵读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以读激情,以读促思。让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建筑美、绘画美以及洋溢其中的诗情画意,从而提高学生感知语言美的能力。

但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除了注意诵读的常规指导(断句、重读、快慢、高低等)采取不同的诵读形式(因文制宜,先听后读、先读后听读、跟读,仿读,角色读,齐读,师生交叉读,配乐读等)外,更注意学生主体化的阅读。

《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有注意创新指导,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想读,敢读,会读,读出个性,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才能使学生在读中求知、陶情、启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感知语言美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时,在叫学生阅读时,就由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读,并且要求说出喜欢的理由并读出内在的一种情感。结果同学们很快进入阅读的境界。当一位同学读“微雨寒村图”的“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几句时,很有情感,得到了大家的掌声。我让她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她自豪地回答:这段的景和我家周围的景很相似。很显然,她融入了自我的生活体验,画面的描写引起了情感的共鸣。我又顺势让她说出“泊”、“添”、“加”、“画”几个动词表情达意的作用,然后,再让她朗读,那种悠闲的味道就更足了。这样以问带读,以读促思,以思促读,再以读生情,既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地位,又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真正地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吟诵中欣赏了文本的诗情画意。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填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获得宝贵的审美愉悦,进而陶情冶操,应是语文老师的不贷之责!

第四篇:文明城市语言美

文明城市语言美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它会解除人与人之间的语言障碍。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都是非常团结的,但是由于语言不统一,互相交流起来,会有很大的语言障碍。

我是一名兰州市的小学生。有一次我和奶奶上街买菜,走到一个卖菜的老奶奶前面,我奶奶问:“这个菜卖多少钱?”卖菜的老奶奶说的是兰州方言,我和奶奶怎么听也不明白她的意思,幸亏旁边有一位热心的阿姨能听懂兰州方言,为我们翻译了一下。从那以后,我认识到了讲普通话的重要性,我决心要从我做起讲普通话,也提醒身边的人讲普通话,写规范汉字。

最近,我们学校也在大力推行普通话,组织了很多的活动。我想大家都有因为语言不通遇到麻烦的经历吧,而且大家也都想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成为一个文明的城市,所以,我们应该多了解普通话,讲普通话。

大家都讲普通话,在公共场合里不再有其他方言,让我们的城市没有语言障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变得更加容易,更友好。我相信,我们的语言一定会统一,如果再多一些礼貌用语,比如:“您好”、“再见”…….我们生活的城市就会变成一个更加文明美丽的城市——文明城市语言美。

第五篇:古诗语言美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永昌电厂子弟小学 王亨桂

------------------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通往心灵的桥梁。”是的,美的语言带给人美的享受。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及早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经典之作,是作者在生活中审美体验的结晶。例如:低年级课文中所选的古诗儿歌《小池》、《咏柳》、《雪地里的小画家》、《柳树醒了》„„以和谐的音韵美、鲜明的节奏感为学生提供了极佳的语言范例。再如:《匆匆》、《秋天的雨》、《桂林山水》、《荷花》等小美文也以优美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句,散发着语言艺术的瑰丽光彩。而童话、寓言、小说中意蕴深刻的句子,往往具有一种深沉而含蓄的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到:“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只有认真读、细细想,才能领会出那含蓄、深沉的意境美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语言文字和文体结构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语言艺术的潜移默化中,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进一步促进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美

1、巧用媒体,品味教材语言美

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选用相应的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主动去发现语言美,细细去品味语言美,自觉接受形象美的教育。

我执教《翠鸟》一课时,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想想它美在何处。回答时,有学生说喜欢描写翠鸟羽毛的句子。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找找美的地方,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下述句子:“翠鸟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是翠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并附上一幅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句子和老师写的句子的比较,得到了这样的感受:书本上的句子用词优美,准确、精致地刻画了翠鸟羽毛的色彩和花纹的美丽,还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生动具体,使翠鸟显得更加活泼可爱。而老师出示的句子则缺乏这种美感。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亲身体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的优美形象,进而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2、朗读指导,依靠范文培养语言美

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美读”,就是有表情地朗读吟诵课文,在入情的朗读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这种有声有色的课文,只有朗读品味,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用词之精当。文中第三段写听泉时的美妙感受,作者用了“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一串排比句式,将四中不同的泉声分别比成“轻柔”的小提琴声、“清脆”的琵琶声、“厚重”的大提琴声、“磅礴”的铜管乐声。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朗读,积累美的语言,进而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小学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看作特殊的艺术家,始终以培养学生语言美为教学宗旨,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显的教学语言美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塑造出儿童美的心灵。

下面结合《古诗三首》的教学,谈谈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美激智的尝试。

一、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

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接着,老师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借助图画,再现美的情境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诗句。又如学习杜甫的《绝句》,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边画边想象,给画配上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再如学习《小池》一诗,诗中初夏秀美的小荷花池,充满生机,引导学生自学,自读几遍,展开想象,画一画,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用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形象,表现诗中优美的意境和活力,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三、运用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对“朝辞白帝彩云间”中“彩云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入美的境界。我对同学们说:“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桔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的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又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诗,在学习“树阴照水爱晴柔”时,组织语言启发学生想象:“让我们想象一下,清清的小池边,新长成的树叶连成片片树荫,树荫映照在水里,好像也非常喜爱这柔美的风光。”随着老师的描绘,学生眼前浮现出初夏小池柔美的景象,领悟初夏生机勃勃的意境。

四、充分地读,感悟美的韵律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古诗教学中,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绝句》时,老师提炼讲解内容,简化教学头绪,控制教师在课内的活动总量,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指导学生,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反复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使学生在读诗的同时,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小池》可指导学生多读,在学生感受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勃勃生机,进而介绍杨万里的另一首写荷花的诗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分别写了不同季节的荷花小池,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多读,感受诗的艺术感染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同时,感悟诗的和谐的韵律。积累消化,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

五、进入角色,体会美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感。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结合简笔画画面说出彩云之间的白帝城,地势高、美,“千里”之遥,“一日”之短用夸张的手法点出穿行速度之快。两岸猿的叫声不间断,轻快的小船已穿过连绵不断地群山,这时,老师接着说:“在这样的画面中,假如你是坐在小船上的诗人,你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播放诗人翘立船头,顺流而下的动画课件,再配上古筝曲的轻松明快的曲调,让学生感觉犹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带着这种感受练习朗读。凭着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就会去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课堂上,学生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品味。每当听一个学生读完,老师针对情况称赞:“真是入情入境了!”“真有些诗人的气质!”鼓励学生通过角色体验,体会美的情感。从而实现学生自主、自悟地学习。

《低年级古诗教学三步骤》

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事倍功半;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识字、学词、析句、明理,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阅读指导,让他们从中体味古诗的美感。教学过程宜分成“初读感知”“精读体会”“诵读领会”三个步骤。

一、指导初读,体味情境美

初读古诗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画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要重视让他们结合观察课文插图初步了解古诗描写的情境,从形象的画面中初步获得整体感知。

二、指导精读,体会语言美

学生通过初读,对全诗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接着再让他们自由读、个别读,此时要求是一句一句读正确,注意词的连贯,按标点停顿,找到朗读古诗的一般节奏,并让学生相互评议,纠正读错的字词。接着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表情朗读,采用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读、比赛读等形式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学生从中自然地接受了诗歌语言美的熏陶。

三、指导诵读,体味意境美

每一首古诗,作者都表达了一种思想感情。诵读是低年级学生领会古诗思想感情的最佳途径。可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直至熟读成诵

下载感悟童话的语言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悟童话的语言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还原童真,感悟童话

    还原童真,感悟童话 ——《去年的树》教学例谈 《去年的树》是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在我的充分预设下顺利进行。到了潜心会文,展开对话......

    我爱祖国语言美

    我爱祖国语言美 ——合作三小六年级(1)班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通过对社会上说普通话和使用不规范字的调查、 搜集数据与分析,了解本地区人们对说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文字的看法及......

    我爱祖国语言美

    我爱祖国语言美 自古以来,我国的语言一直是一门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它美化了我们的家园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语言是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正是这样这一座神奇的桥梁连接......

    我爱祖国语言美

    我爱祖国语言美 黄牛铺小学孙莉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同学们,中华民族创造并使用的汉语言,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她有无数千古流传的诗词歌赋,妙趣横生的俗语歇后语,有言......

    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美 一、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

    读写结合 感悟童话语言表达

    读写结合 感悟童话语言表达 —— 柳州市德润小学语教研活动报道 (通讯员:周丽)2017年4月12日下午,为提高全校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把握,以及正确解读教材的能力,设计了本......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一、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绘画美、音乐美 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口语化是构成朱自清散文语言的基本因素。(一)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绘画美朱自清散文语言的绘画美主要表现......

    歌词中的语言美

    歌词中的语言美 歌词中的语言就像诗,凝练、丰富、富有感染力,有些甚至押韵,虽不及诗意蕴深刻,发人深省,却也别致精炼,通俗易懂。喜欢邓丽君甜美的嗓音,亦喜欢她那些清纯自然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