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三小时的震撼感受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6:4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为三小时的震撼感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为三小时的震撼感受》。

第一篇:华为三小时的震撼感受

华为 三小时的震撼感受

1、华为有限技术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2、感受华为三小时

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即公元二零零九年七月十六日,我们激动,我们兴奋,因为一向带给我们诸多神秘感的华为公司不但同意接待我们,而且安排时间给我们参观学习,并能跟我们的师哥师姐进行面对面的座谈!

华为,这个世界知名的电信业巨头,留给外人的感觉总是高收入、高压力、高自杀率„„都说华为好,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为什么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华为能发展的如此强大,我不是专家,当然不能深刻的去分析内在原因,我只想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下我们参观华为的点点滴滴,或许你也能从其中感受到我所感受到的华为带给我们的震撼!

下午两点二十分,华为派来的接待专车准时到达杨美村车站,热情的师姐招呼我们上车,坐定后,只看到每个座位后面的口袋里都放有一瓶水和一袋湿巾,这是专门为乘客解暑用的,这使我们初次体会到华为注重细节的魅力!行车路上,师姐为我们每人分发了一张华为专门为我们此次参观学习而制作的客户日程安排表,此时此刻,我的心理微微一颤,我们真的非常意外,就为我们几个不知名的学生,我很兴奋,兴奋之余,我第一次被震撼了,或许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有那种感觉,我心里默默的念叨着一句话“华为不强大谁强大”,注重细节到这种程度,一切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他们非常了解客户需要的是什么,了解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客户,对待访客也是如此,尽管不会给他们带来半点的利益,真的做绝了!

车继续行驶,远远的看到一片绿色园区和许多幢漂亮的大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美丽。师姐告诉我们,那里就是华为工业园。过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进入了华为的地盘。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密集的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这里就是华为百草园单身公寓,我很纳闷,为什么要加“单身”两个字,我问师姐,师姐说小两口在这里过小日子不方便,一般都会在外边买房子,所以这里住的都是单身,单身公寓由此得名。阳光明媚,白云飘飘,车子行驶在一条大道上,绕来绕去,路两旁都是茂密的“森林”,好像公园一样,应该比公园还要漂亮,我第一次感受到华为的大、华为的美丽。之前几天也参观过一些企业,有的只租有两层楼,最大的也只有两栋三层的小楼,而华为,“霸占”着深圳市的一隅,这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华为在通信业界的霸主地位和唯我独尊的豪迈。

当然了,地盘的大只是在视觉上告诉我们华为很强大,要真正的、深刻的体会华为,还得从它的文化、它的技术产品以至于它的发展历程去感受一个真实的华为。总是听到别人说华为是如何如何的牛,工资是多么多么的高,那时我不信,淡淡的神秘感一直笼罩在我的心头。现在有机会了,我要亲身体验一番,亲手去解开我心中的谜团,虽然我知道自己能触及到的也只是一点点皮毛而已,但我已经很知足。

汽车缓缓驶入一个把守森严的大门,警卫全副武装,真像一个军事训练基地,令人望而生畏!离大门口不远,是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由绿玻璃包裹的大楼,这是华为的研发中心。进门乘电梯到-1楼,我们来到了华为展厅,空旷的大厅里摆满了各种先进的通信设备。跟随一位漂亮的讲解员,我们一一了解的各个设备的大致技术标准,虽然有很多我听不懂,但我知道这些就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技术上的创新与研发,华为就不可能走到今天。在展厅的一角,是一个匠心独具的办公体验区,所有装饰品均从欧洲进口,家具的摆设温馨细腻,韵味独特,身临其境,为之赞叹。

参观完展厅,按照日程表上的安排,我们走马观花,乘车参观整个园区。汽车来到行政部,那里布满了诸多具有古代皇室建筑风格的小楼,形式各异,很有感觉。来到华为大学门口,师姐说了一个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实,外边一个团队在这里两个小时的培训费高达8万元人民币,我当时就瞠目结舌,讲天机也不是这个价啊!在一个漂亮的小湖周围,零星散落着一些高级会议厅,树木环绕,依山傍水,很有雅致。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坐进里面跟华为洽谈生意!

最令我震撼的,是华为的物流中心。师姐说这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还禁止拍照!我疑惑了,装货的地方,有什么竞争力,我不信!我们问师姐,她笑笑说,等参观完了你们就知道了。进入一个走廊,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我们看到几辆叉车来来回回的忙碌着,一批批货物被装上车辆。硕大的装货厅里,没有几个员工,师姐告诉我们,这里开叉车的工人月工资四五千,我很无语!继续前进,来到一个无人之地,哐当哐当,只有机器的响声。这里是货物存储中心,货物存取全自动化。再走两步,我睁大了双眼,一排排几层楼那么高的货架一眼望不到尽头,每个货物都有自己的编号,存取全由机械手臂自动完成,根本看不到一个人影,程序是华为人自己写的,包括库房温度湿度的调节,太牛了!看上去很混乱的过程,实则有条不紊,我明白了,核心竞争力!两平方公里的物流中心,员工总共才30个,还三班倒,技术就是力量,没错!离开物流中心,那些机械的影子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以前在广告上看到过一次这种场景,因为太宏伟了,我以为是电脑模拟的,现在我亲眼看到了,我相信了这是真的!

接下来就要切入我们此行的主题了,来到研发中心的会议室,几位师哥师姐已经等在那里了,我们将在这里进行一次访谈。先说说会议室,庄严素朴,桌上的摆设,能为客户想到的都想到了,估计在这里开次会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每人一个皮质文件夹,一支精美的圆珠笔,一瓶水,两个玻璃杯,访谈期间,礼仪小姐时刻为你送上温热的茶水。访谈开始,是一段介绍华为的视频,我们目不转睛的盯着荧幕,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访谈开始,关于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师哥师姐都做了耐心的回答。

首先当然是关于华为的几个问题,其中有两个回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是华为旨在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而服务;对啊,为着这个信念,华为一步步成长,如果不从大众的角度出发,那么一个公司一个企业就只是一个躯壳,迟早会死亡,在服务大众的同时,大众也会回报企业;第二个是华为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这又是另一种境界,比如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华为并没有裁员,每一位员工都是华为的责任,当然了,优胜劣汰,一定的淘汰率那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位员工在来企业的前两年是不会产生利益的,但企业要坚实的负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没有对员工的培养,就不会有企业的发展。

接下来,谈到了关于我们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针对考研转专业等问题,刘师哥给了我们一些建议;不要盲目,是先读研还是先工作,他建议我们先踏入社会,了解情况,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学以致用,这样会上手比较快,比起盲目跟风,效率高百倍;其次,他提醒我们要多看,看别人如何做事;多问,不怕打扰别人,主动问问题;多想,善于总结自己,改善自己;傅师哥告诉我们,考研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考研是为了生存,不管他说的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至少他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方向;

我最欣赏的是苏丹师哥的几句话,“年轻没有失败,趁年轻多失败几次”,对啊,谁都想在人生的路上一帆风顺,似乎这有点不现实,但即使一直是顺境,我们想想,这样的人生是不是索然无味,不希望有大风大浪,但一些小小的波动似乎是很值得的,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刚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找工作失败的人来说,从整个人生的历程来看,暂时的失败算不了什么,也是我们必须去经历的人生轨迹,所以,失败了,不要气馁,站起来,擦干眼泪,从头再来,经历过失败后的成功才能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拼搏过”,我非常欣赏这个“过”字,什么是过,过就是过程,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享受过程,享受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才能回味无穷。

到最后,陈辉师哥对我们培养自己的基本能力提了几点要求,比如以始为终,设定目标,看着目标前进;多参加活动,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等等。在整个座谈过程中,他们始终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和他人合作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学习知识,只要我们有心,将会受益匪浅。

这次的整个参观过程,以及在与师哥师姐的访谈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很多信息,不一定要做具体调查,从学长的谈话中,我们学到的对我们以后以及在就业大学生都是很好的启示,尽管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很多的挫折,但是只要我们端正心态,我想千难险阻也算不了什么,心态决定一切,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在华为,成长空间广,回报大,但压力也大,想想,如果没有很好的心态,那几个师长以及所有的华为人怎么会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共同打造华为光辉的明天。

遇到困难不要抱怨,就要步入社会的我们,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去迎接,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平平淡淡的走下去,以失败始,以失败终,还是轰轰烈烈的干一场,直到苦尽甘来,我们要思考的还很多很多,提前准备,提前着手,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希望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在谈到经济危机对华为影响有多大的时候,我们只得到一个答案,基本没影响!也难怪华为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上市,有技术支持,有资金保障,大企风范,这其中的奥秘,值得每一个经理人去思考去学习。

短短三个小时的参观学习就要结束了,最后,我们来到了华为测试中心,这里号称小白宫,远远望去,它就像白宫,很真实!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

在回去的路上,我内心的激荡久久不能平静,我回味并继续享受着这场盛宴。车到站了,谢过师傅后我们缓缓下车,这时,又一幕激起了我心中的涟漪,只见司机师傅离开驾驶座,一一检查座位,看我们是否有落下东西,我又一次感受到细节的魅力,我完完全全折服了,我想大企业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产品技术上,更重要的是全心全意替顾客着想的那片细心与真心,这才是企业之道,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不无道理。虽然此行没有感受到华为的压力,但我真的收获了很多,至少一点,我坚定了一条信心,抓紧大学四年时间,努力学习,扎实专业知识,没坏处,大学有用,谁说无用,此时不学待何时,不要让自己后悔,从现在做起!

第二篇:感受华为

我毕业就进华为了,说实话,当时口语好的话,也想去外企什么的,不过在华为工作2年还算比较顺心的,网上有很多关于华为的讨论,有些属实,有些歪曲,我想写点自己的客观体会,大家可以参考:

1、华为现在门槛不高,公司正值高速发展,需要很多人,但牛人又少,要价又高,只能自己招些基础比较好的自己培养。现在大多数只招慧通,一般只有应届硕士和本科工作3年才能直接进华为。起薪确实不如以前了,也不如IBM、摩托等大外企。

2、我觉得入职培训谈不上洗脑,20多年养成的性格、观念不可能在半个月被洗掉,只是介绍了公司文化、制度等,我想这是每个公司都会介绍给新员工的。有些人不认同公司文化就离开了,其实这只是心动化为行动而已,有很多员工也是不认同公司的某些做法,包括我,但大家都不太在意这些,更看重学习和发展机会,有得必有失。所以,没有哪个公司可以改变员工,而是员工能否适应这个公司。

3、至少有4种人是不适合在华为的:急于求成浮躁的、疾世厌俗愤青的、目光短浅只看眼前的、好逸恶劳图享受的。说白了,公司就是需要“简单”的人,这个简单不是说好欺负、懦弱,而是踏踏实实肯干的。我参与了几次华为的招聘活动,就是要找出这样的人。

4、公司的信息安全制度很严格,说苍蝇也飞出不来是夸张,但也差不多了,以前不这样,都是几次严重的泄密事件给闹的,自己的知识产权当然要保护。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这些制度一般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正常工作。有些事会觉得不爽,但别太计较就行了,哪个公司都有这不好那不好的地方。按照社会上“人性化”的理解,客观的说,华为真的算不上。

5、华为累,确实不假,但分地区,分部门,分领导,深圳总部累些,外研所稍好一些,但身体是自己的,一般人都不会为工作拼命吧,只要尽职尽责就好。有人说,在华为不加班就没人重用你,不完全是这样的,也要看能力,也就是绩效,任何一个公司和领导都会重结果轻过程的: 能力强+工作出色肯付出=很快会被提拔为骨干,并作为培养项目经理人选能力强+只把自己的活干好=会受重用,成为业务骨干能力弱+肯付出和学习=能在公司干下去,成为骨干和领导需要较长时间能力弱+不肯付出和学习=混日子型,离职只是时间问题能力弱+不能自己的活干好=哪个公司愿意留这样的人?

6、有人说,能力强的人也很累,因为领导看你能力强,就多安排活给你干,直到你也和别人一样累为止。其实,领导不会白用人的,你和别人一起进的公司,你干的活多,你得到的怎么会和别人一样,慢慢你就会发现,很多荣誉和机会都会随之而来。另一方面,你可以和领导谈,你能力强你怕什么。我做项目经理的时候有时候市场人员把进度压的很紧张,那我们就用数据说话,根据市场的需求找专家评审一下工作量,根据公司的代码生产率算一下,就可以估算出需要的人力和时间。人力、进度、功能、质量,这四个因素相互制约,质量是第一位的,那么人力少,进度紧,只能削减功能,分二期开发。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会削减一些功能,把客户最需要的功能先完成。假如进度紧、功能又多、质量要求又高,但就是人力不够,这时候只能笑着说:我干不了这事情,因为不想把兄弟们都累死:)。在华为有句话,不会讨价还价的项目经理不是好项目经理。所以,任何人在任何公司都不能埋头苦干,毫无怨言的干,这与踏踏实实不矛盾,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与周边的人沟通,与领导沟通,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7、我的领导比较开明,每天的工作量基本上都安排在7个小时,晚上一般不会安排开会,除了培训等,你也可以不去听。但如果要是有紧急情况,比如出现了严重的网上事故,需要尽快处理,领导是会要求你晚上加班的,但更多时候是因为自己负责的模块出了事故,自发干到很晚的。要知道,也许就是由于你的失误,导致世界上几百万人打不了电话、上不了网,自己的良心也过不去啊,曾经由于一个员工的一行错误代码让公司和运营商损失上亿元。相比之下,在除夕之夜还在边疆坚守岗位的战士,还在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值勤的警察,我觉得自己真是算不上什么。

8、可以客观的说,如果你能力强,又肯干,那么在华为一定会发展很快,加薪提拔都会有,当然这样的人去其他企业也同样会有成就,也许干的更好。也许我运气不错,所以以上仅代表自己观点,祝大家都能在自己个岗位上做出成绩!

转眼间,已经在华为公司工作一个月了,回头看这一个月,感觉还是很充实,也相当有收获的。由于自己大学毕业就一直在武汉某通信企业工作,与华为公司属于同一个行业,所以华为这个名字在我过去工作的三年中一直在耳边萦绕。由于我有一些同学、朋友以及同事在华为,所以有时候聊天,我就很喜欢和他们聊华为,听他们谈谈对华为的看法,以及他们自己的亲身体会,由于大家都是年轻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跟我提到了几点,那就是

1、在华为,让他们的能力都提升得很快,使自己在华为这个平台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自己有了一个快速的成长。

2、华为良好的氛围,积极的工作态度,每个人都很有拼劲。我觉得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公司做出自己的贡献。

3、每个人都很有激情。工作中的年轻人就应该把自己的激情用在工作上。总之,他们都对华为做出了肯定。觉得自己到华为工作是值得的,是比较开心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付出也都得到了回报。由于在原来单位经常需要把自己的产品拿着和华为的同类产品做对比,发现华为产品的质量非常好,故障率非常低,而且自己经常关注通信新闻。

收到华为录取通知之后,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告诉自己,张威,该紧张起来了,你应该加倍努力。调整好心态,之前我就知道华为工作比较辛苦,我已经调整好心态了,为即将到来的辛苦工作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且,我认为年轻就应该多工作,年轻不奋斗,何时奋斗?在没有到公司之前,我每天都在调整自己,例如锻炼身体,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业务技能,目的就是为了入职之后能够迅速融入到团队中去。因为自己已经不是毕业生,而是一个有了三年通信企业工作经历的人了,就理所应当地快速融入进去。回头看这一个月的工作,觉得自己还是做到了快速融入团队的,由于自己对通信企业研发产品开发流程比较熟悉,因此对于版本控制、质量控制、源代码管理都不太陌生。当高博把我带到实验室的时候,我看到大家都在积极地忙碌着,快节奏而充满激情,我心里暗暗说道:我终于也可以在华为充满激情地工作了!希望能够为华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质量

质量控制

对于公司的工作流程比较熟悉,源代码管理,版本控制cvs,问题跟踪系统mantis,对公司的企业文化也非常认可,因为华为还年轻,还很稚嫩,面对思科、爱立信、阿朗这些通信老店,就应该付出的比他们多,才可能在市场上胜出。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年轻人就应该有股冲劲,我就应该奋斗,这样我才能感觉到自己在成长,自己有收获。这是我看中的。

迅速对sig产品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由于自己原来是做VOIP的,所以通过这个比较熟悉的点去了解SIG的功能以及

看代码,然后解决一些问题单

参加很多培训,感觉自己的知识范围得到了拓宽。虚心像技术牛人,专家请教问题。活动很多、培训,球赛,年会,所有的人都有一颗年轻的心,当看到杨总弹吉他给员工伴奏,刘总廷永唱隐形的翅膀,看到了华为领导层的风范,没有太多领导的架子,和员工之间的距离走得很近,和员工就像朋友一样。并没有工作紧张,而把其他一些活动忽略掉,例如拜年DV,年会。

我适合奋斗,我喜欢奋斗

年会很让人振奋!只有通过自己的好好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产品才能顺利,公司业绩才会很好,这样,自己才会收获更多!

华为的工作氛围很好,大家都很热心的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从不推脱,即使自己不会,也会告诉你,哪个人会,总之,你肯定能够找到能够解答你问题的人。有了高人的指点,这样,解决问题就会快很多。

强调自己在这一个月一来的工作收获以及感受

第三篇:华为令人震撼的成功

华为令人震撼的成功。

1、伟大的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出生,祖籍江苏,任正非无疑是华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任正非有非常鲜明的个性,雄才大略,目光深远,深谋远虑,处事低调,不喜张扬,以治国之才治企,在他带领下华为在通讯市场上摧城拔寨,研发出一项又一项新的产品和技术,从国际电信大鳄口中抢单,结网式地搜夺人才,并将所有的员工培养成极具攻击性、忧患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华为狼”。

任正非作为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而后继而成为中国最有出息的企业家,遭遇中国社会的数次大变革,始终在经济和政治的缝隙动荡间游刃有余,终铸大业。他极具才学韬略,精力旺盛,见识过人。他驾驭华为19年,时而衔枚疾进,时而蓄势待发,国内独步江湖,国外与“狼”共舞。华为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任正非对中国社会特殊时期的领悟力、人际关系、眼光和某些个性特质。

2、国家大力扶持

华为成功离不开国家扶持。1995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族通讯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家在政策上一直向本土企业大大倾斜。一个注册资金只有2.4万元的民间企业,若没有国家扶持在短短10几年间单靠自己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能取得如此成就是不可能的。国家在重大产业走向国际的进程上,要通过国家的战略安排,使重要跨国公司有效地为国家战略产业承担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抗衡、较量、博弈、协作的职能。通讯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华为应运而生。华为能够走到今天正是得益于政府的扶持。1995年,当华为因试图扩大生产规模而遇到资金瓶颈时,国家领导人适时到访,让之前一直困扰华为的银行贷款问题迎刃而解,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也随之加强。任正非不是一个政治家,却有着一个政治家的敏锐眼光,有着一个政治家的谋略与胆识,这正是他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勇立潮头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兴不同,华为除了价格、技术、市场等常规套路,坚持把紧跟国家的外交路线作为华为自己的销售路线。华为的跨国营销是跟着我国外交路线走的,1996年,叶利钦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任正非马上捕捉到这一国际关系变化中隐藏的商机,加快与俄罗斯的合作。好处有两点:一是可以在国家外交的背景下,长期稳定海外发展方向;二就是在为经济外交做贡献的同时,可以优先获得国家的支持。

3、抓住机遇

善于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华为成功是特殊历史机遇所造就。华为幸运遇上改革开放的大潮、遇上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任正非亦承认,华为过去的成功,机遇的成份更多,华为常务副总裁徐直军曾表示,在华为发展的历史上,有三次重大机遇都与国内运营商的支持有关:第一次是在建立号称通信网心脏的NO7信令网络时,国内运营商选择当时新兴的华为;第二次是1999年移动智能网即“神州行”网络搭建时,中国移动研究院开创与华为共同开发的发展模式;第三次则是与中国移动刚刚签署的省际光传送网传输系统四期工程和长途软交换网四期工程设备合同。

4、卓越的战略思想

华为的战略思想为企业的发展指明基本方向,与其他企业的战略思想相比,华为战略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可谓是一种“前无古人”的独特管理创新。华为在进入电信行业之初,便倾全力投入到程控交换机的开发上。产品开发成功,使华为与国内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在电信行业站稳脚跟。而国际巨头主要集中在城市市场,华为程控交换机等产品开发成功后,一开始选择农村“新市场进入”,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没有遇到国际巨头的激烈狙击。实际上国际巨头在高端市场上的巨额垄断利润和高成本运营模式使其无意也无力狙击华为。

5、独特的经营机制

华为探索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包括利益驱动机制、权力驱动机制、成就驱动机制、理想追求与价值驱动机制。公司的价值评价体系和价值分配制度是华为之所成功的关键所在,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创造公司的全部价值;公司的成就,以及全体员工的士气和公司的归属意识是价值评价的标准;才能、责任、贡献、工作态度与风险承诺是价值分配的依据;组织权力和经济利益是价值分配的对象;机会、职权、工资、奖金、股权、红利、福利以及其他人事待遇是价值分配的形式。华为经营机制独特另一方面乃是华为模式不可复制或难以复制。如今,全球化竞争早已充分展开,国内企业已很难在国内市场保护的情况下取得原始资本与技术的积累,很多企业从一开始就必须面对全球化竞争来构建自身竞争力。因此,华为的发展路径与模式难以复制。

6、人才战略

华为认为,人才是资本,而且是比金钱更重要的资本,因而不遗余力地广揽高素质、开拓型、敬业型人才,并创造一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目前,1000O多员工中,85%以上是大学本科学历;高薪聘用技术研究及开发人才400O多人,其中博士后、博士、硕士等高级研究人才占7O%。华为强调人力资本增值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目标。公司不仅建立在自由雇佣制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而且引入竞争和选择机制,在内部建立劳动力市场,促进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在人才流动上,华为强调高中级干部强制轮换,以培养和提高他们能担当重任的综合素质;对低级职员则提供自然流动,爱一行干一行,在岗位上做实,成为某一方面的管理或技术专家。华为每月平均有2OO多人换岗,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或竞聘自己适合的岗位和职位。

7、科技领先

华为创业伊始,就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力求领先于世界。他们立足于当代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的高新技术,大胆创新,取得一系列突破。每年投入销售额10%的资金用于科研开发,装备大量精良的开发设备和测试仪器,并与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研究开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广泛合作与交流,与国际上知名公司和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稳定的伙伴关系。8营销铁军

华为是中国IT业界的奇迹,更让人称道的是它的营销人员。华为的营销人员数量之多、素质之高、分布之广、收入之高都是中国企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华为的销售队伍数量高达6000余人,占全部华为员工的33%。他们大部分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是经过华为的魔鬼训练之后投入到市场第一线。华为营销人员的薪水是诱人的,但这些人一线市场寿命一般只有3年。在华为,市场就是核心竞争力,而市场是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士争夺过来的。在本土,华为用三流的技术卖出一流的市场,并且华为铁骑跨过亚非欧,把战火烧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技术不是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营销,而华为营销的核心的就是华为营销铁军。

第四篇:华为令人震撼的成功

华为令人震撼的成功。19年前,华为只有6名员工、2.4万元注册资金;19年后的今天,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设立研究所。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世界通信巨头思科也为之头痛,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

2007年电子信息百强新鲜出炉。联想控股以1398.4亿元收入排名第一,其利润与上交税收分别是4.1亿元与13.6亿元。而收入658.8亿元排名第三的华为,利润与上交税收则分别是41.4亿元与73.4亿元,分别是联想的10倍和5.4倍。华为已经从简易厂房起家的一个小公司,快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通讯公司。华为的快速成长,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华为为什么成功?它的成功原因值得特别关注。

1、伟大的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出生,祖籍江苏,居七兄妹之长,大学文化。1978年从部队转业,1982年从四川某部队转业到深圳后,在南油工作两年,其后开过电子公司。1988年以仅2.4万元资金注册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主营电信设备,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产值连年翻番,1993年达到4.1亿元,1997年达到50亿元,1999年突破100亿元,2007年以658.8亿元收入位居电子百强企业第三。华为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现已成长为一个机构庞大、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华为产品几乎覆盖国内电信的主要领域,众多产品已走向世界。在世界电信运营商前50强中,华为已经名列第22位。任正非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其个人财产为5亿美元。企业家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家是企业的掌门人、是企业的舵手、是企业的灵魂,他们的智慧、性格以及好恶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发展。任正非无疑是华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任正非有非常鲜明的个性,雄才大略,目光深远,深谋远虑,处事低调,不喜张扬,以治国之才治企,在他带领下华为在通讯市场上摧城拔寨,研发出一项又一项新的产品和技术,从国际电信大鳄口中抢单,结网式地搜夺人才,并将所有的员工培养成极具攻击性、忧患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华为狼”。

任正非作为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而后继而成为中国最有出息的企业家,遭遇中国社会的数次大变革,始终在经济和政治的缝隙动荡间游刃有余,终铸大业。他极具才学韬略,精力旺盛,见识过人。他驾驭华为19年,时而衔枚疾进,时而蓄势待发,国内独步江湖,国外与“狼”共舞。华为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任正非对中国社会特殊时期的领悟力、人际关系、眼光和某些个性特质。

任正非很多名篇佳作诸如《华为的冬天》被许多企业(尤其IT界)作为企业管理的范本。任正非励精图治十多年,把华为建成中国IT界的标杆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一样成为众多名牌大学学子择业的首选企业之一。

2、国家大力扶持

华为成功离不开国家扶持。华为总裁任正非曾感慨地说过:“华为一诞生就在自家门口碰上了国际竞争,竞争对手是拥有数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著名公司。要是没有国家的政策保护和扶持,华为是很容易被摧毁的。”1995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族通讯产业发展的政策。国家在政策上一直向本土企业大大倾斜。一个注册资金只有2.4万元的民间企业,若没有国家扶持在短短10几年间单靠自己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能取得如此成就是不可能的。国家在重大产业走向国际的进程上,要通过国家的战略安排,使重要跨国公司有效地为国家战略产业承担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抗衡、较量、博弈、协作的职能。通讯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华为应运而生。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通过自己国家的公司(包括爱立信、诺基亚等)走出去实施国家战略的。

华为能够走到今天正是得益于政府的扶持。1995年,当华为因试图扩大生产规模而遇到资金瓶颈时,国家领导人适时到访,让之前一直困扰华为的银行贷款问题迎刃而解,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也随之加强。1996年6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基视察华为,明确表示希望国产交换机打入国际市场,并允诺由政府提供买方信贷。在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政府的再次出手相助对于希望摆脱国内市场束缚、意欲进军国际市场的华为来讲,无疑是最大的鼓励与帮助。之后任正非又通过随国家领导人出访,让华为走出国门,在俄罗斯、埃及等国家打开了市场。

任正非不是一个政治家,却有着一个政治家的敏锐眼光,有着一个政治家的谋略与胆识,这正是他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勇立潮头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兴不同,华为除了价格、技术、市场等常规套路,坚持把紧跟国家的外交路线作为华为自己的销售路线。任正非明确表示:“中国的外交路线是成功的,在世界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华为的跨国营销是跟着我国外交路线走的,相信也能成功。”1996年,叶利钦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任正非马上捕捉到这一国际关系变化中隐藏的商机,加快与俄罗斯的合作。1997年4月8日,任正非亲赴俄罗斯,出席华为与俄罗斯的合资公司贝托华为的签字仪式。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克林顿总统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2个月后,任正非也飞赴美国考察IBM等著名公司。在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时,华为通常都由国家牵引和扶持,因为我国和这些发展中国家有着传统的友谊和援助项目,因此,先以产品援助打开大门,逐步取得当地政府和电信部门的信任。华为依照外交路线设计营销路线,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好处有两点:一是可以在国家外交的背景下,长期稳定海外发展方向;二就是在为经济外交做贡献的同时,可以优先获得国家的支持。

3、抓住机遇

善于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机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纵即逝。机遇大多可遇不可求,需要人去创造;机遇容易稍纵即逝,需要人及时把握。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从某次机遇开始的。偶然的机遇往往决定于人生道路上关键的几步,它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人的一生。企业若人,做得好的企业可以横跨几百年,做得不好的就很快夭折。因此企业务必在其所从事行业的蓬勃发展阶段,紧紧抓住各种机遇,才能获得市场的主动权,才能为做一个横跨百年的企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华为成功是特殊历史机遇所造就。华为幸运遇上改革开放的大潮、遇上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任正非亦承认,华为过去的成功,机遇的成份更多,他曾经说:“华为成长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中国正从一个落后网改造成为世界级先进网。华为像一片树叶,有幸掉到了这个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随波逐流到今天的。”因此,华为的成功应该是机遇大于其素质与本领。华为常务副总裁徐直军曾表示,在华为发展的历史上,有三次重大机遇都与国内运营商的支持有关:第一次是在建立号称通信网心脏的NO7信令网络时,国内运营商选择当时新兴的华为;第二次是1999年移动智能网即“神州行”网络搭建时,中国移动研究院开创与华为共同开发的发展模式;第三次则是与中国移动刚刚签署的省际光传送网传输系统四期工程和长途软交换网四期工程设备合同。

4、卓越的战略思想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打个比方来说,战略好比是制作一部电影,每部电影都要有一种情境,通过这种情境让观众在电影结束时体验到某种结果。战略思想与此非常相似,因为它要求能首先展望到企业所要达到的理想结果,然后集中怎样实现既定目标,再反过来考虑该如何一步步去努力实现。战略思想的运用对一个企业来说,有促进其兴旺发达和决定其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未来学家阿乐曼·托夫力也曾说过:“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像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不管企业的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定,都将在新的革命性技术和经济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的条件。”这充分说明战略思想的重要性。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华为的战略思想为企业的发展指明基本方向,与其他企业的战略思想相比,华为战略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可谓是一种“前无古人”的独特管理创新。比如华为将毛泽东思想活学活用,视其为传家宝;一般的企业都提出营造民主环境而不讲独裁,华为却提出“没有独裁就没有民主”;一般企业做大后大多都会走向多元化,而华为坚守“只做通信产品”的道路;另外,在IT业形势一片大好时华为却未雨稠缪先喊出“IT业的冬天必将到来”,为企业发展敲响警示的钟声。

最初电信业在国内还是较小的行业,通信质量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价格高和使用不方便,大多数单位和私人的通信需求被大大压抑,多数中国人被挡在市场之外。对中国市场而言,改进通信质量、降低成本的技术开发成为决定行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华为在进入电信行业之初,便倾全力投入到程控交换机的开发上。产品开发成功,使华为与国内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在电信行业站稳脚跟。而国际巨头主要集中在城市市场,华为程控交换机等产品开发成功后,一开始选择农村“新市场进入”,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没有遇到国际巨头的激烈狙击。实际上国际巨头在高端市场上的巨额垄断利润和高成本运营模式使其无意也无力狙击华为。华为在农村新市场成功后,开始进入城市市场,由于技术性能逐渐接近国际巨头,成本又低于国际巨头,在城市市场华为能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更高的性价比,于是又成功扮演“低端进入者”的角色,使其在中国城市市场上不断收复失地。

5、独特的经营机制

华为探索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包括利益驱动机制、权力驱动机制、成就驱动机制、理想追求与价值驱动机制。公司的价值评价体系和价值分配制度是华为之所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华为管理中最具特色之处。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劳动、知识、企业家和资本创造公司的全部价值;公司的成就,以及全体员工的士气和公司的归属意识是价值评价的标准;才能、责任、贡献、工作态度与风险承诺是价值分配的依据;组织权力和经济利益是价值分配的对象;机会、职权、工资、奖金、股权、红利、福利以及其他人事待遇是价值分配的形式。把知识转化为资本,知本主义实现制度是华为的创新。其表现在股权和股金的分配上,股权的分配不是按资本分配,而是按知本分配,即将知识回报的一部分转化为股权,然后通过知本股权获得收益。

华为经营机制独特另一方面乃是华为模式不可复制或难以复制。应该承认,到目前为止,华为的全球化战略是比较成功的,无论是市场开拓还是自主研发,华为都实现阶段性的全球化目标。不过,我们也应该清晰看到,华为发展起来的初始条件是无法轻易获得的,特别是发展初期幸运地遇到国内通讯市场的大规模建设,为其积累起来足够的经验、资本及研发体系,形成重要的发展基础。总之,华为的发展是自身清晰的战略选择与不可或缺的特殊历史机遇所共同造就的。如今,全球化竞争早已充分展开,国内企业已很难在国内市场保护的情况下取得原始资本与技术的积累,很多企业从一开始就必须面对全球化竞争来构建自身竞争力。因此,华为的发展路径与模式难以复制。

6、人才战略

高素质的人才是高科技企业得以发展的保证。华为认为,人才是资本,而且是比金钱更重要的资本,因而不遗余力地广揽高素质、开拓型、敬业型人才,并创造一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目前,1000O多员工中,85%以上是大学本科学历;高薪聘用技术研究及开发人才400O多人,其中博士后、博士、硕士等高级研究人才占7O%。华为强调人力资本增值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目标。公司不仅建立在自由雇佣制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而且引入竞争和选择机制,在内部建立劳动力市场,促进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在人才流动上,华为强调高中级干部强制轮换,以培养和提高他们能担当重任的综合素质;对低级职员则提供自然流动,爱一行干一行,在岗位上做实,成为某一方面的管理或技术专家。华为每月平均有2OO多人换岗,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或竞聘自己适合的岗位和职位。

华为人才战略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李一男的传奇经历折射出华为的人才战略。李一男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21岁进入华为,两天时间升任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与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坐上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之后迅速升任“华为技术”副董事长,是任正非最为得力的助手,也是当时呼声最高的华为接班人。2000年底,李一男带着从华为拿到的价值1000万元的设备北上京城,创立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以华为企业网产品高级分销商的身份开始独闯江湖。李一男从华为率众出走,纠集华为顶级人才,并处处以华为为对手,让任正非愤怒。本来任正非鼓励员工出去创业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只是这种方式又另当别论。华为与港湾彻底交恶的导火索,是2002年对香港一运营商业务的争夺。此事,港湾在获得代理商的支持下,直接在台面上与华为竞争,引爆华为、港湾之战。此后,华为开始对港湾痛下杀手。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大肆从港湾挖产品、项目、人员。这个项目组当时在华为被戏称为‘打港办’。就是为了全面打击港湾的业务。2006年6月,华为正式收购港湾,至此,华为与港湾多年恩怨终了结。华为收购了港湾,包括各大产品线、知识产权、库存产品、港湾的绝大部分人员等。李一男是同年9月11日回到华为,职务是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主要负责战略与市场部门。

7、科技领先

华为创业伊始,就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力求领先于世界。他们立足于当代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的高新技术,大胆创新,取得一系列突破。每年投入销售额10%的资金用于科研开发,装备大量精良的开发设备和测试仪器,并与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研究开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广泛合作与交流,与国际上知名公司和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稳定的伙伴关系。科技领先,使华为跻身于世界少数几家能够提供CAC08-STP数字程控交换机设备的巨头行列;在移动智能网、STP、移动关口局、GPRS等核心网络方面形成领先的优势。

8、营销铁军

华为是中国IT业界的奇迹,其发展速度令人咂舌,而更让人称道的是它的营销人员。华为的营销人员数量之多、素质之高、分布之广、收入之高都是中国企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华为的销售队伍数量高达6000余人,占全部华为员工的33%。他们大部分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是经过华为的魔鬼训练之后投入到市场第一线。华为营销人员的薪水是诱人的,但这些人一线市场寿命一般只有3年。

华为的老板任正非如是说:“华为的产品也许不是最好的,但那又怎么样?什么是核心竞争力?选择我而没有选择你就是核心竞争力”。在华为,市场就是核心竞争力,而市场是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士争夺过来的。在本土,华为用三流的技术卖出一流的市场,并且华为铁骑跨过亚非欧,把战火烧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技术不是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营销,而华为营销的核心的就是华为营销铁军。华为的成功主要依赖其在营销方面的优势,而华为营销优势的首当其冲就是华为营销队伍的优势。华为的营销铁军是如何锻造出来的呢?华为打造自己的营销铁军主要有五招:第一招:塑造“狼性”与“做实”企业文化;第二招,选择良才;第三招,魔鬼培训;第四招,制度化用人;第五招,有效激励。

“狼性”与做实的企业文化是华为之所以为华为的根本。华为的“狼性”不是天生的。现代社会把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留给企业,企业只有解决好了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华为对狼性的执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保证华为的营销团队永远活力充沛,在战场上充满战斗力。从培养“狼性”到维护“狼性”,从“讲到”企业文化到“做实”企业文化,华为营销人员用自身的发展经历证实“狼性”与“做实”的难得。华为的营销团队建设为中国本土高瞻远瞩企业树立一个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华为告诉我们,要成功打造营销铁军就得要让营销团队充满“狼性”,而且,也告诉中国的本土企业“狼性”的培养是可能的,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艰巨的。成功没有捷径,从招聘人才,到培训人才,再到使用人才,最后激励人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企业付出心血。

没有专业的招聘,没有系统的培训,华为将无法塑造自己的销售铁军;没有办法让整个销售队伍统一思想,没有完善制度,华为对销售团队的管理将“无法可依”;不严格考核,华为的制度将没有任何的意义;没有公平、有效且完善的激励制度,企业的销售团队将象死水一样毫无动力!

9、优秀的企业文化

华为基本法说得好: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华为的企业家以其特有的远见卓识,从华为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意精心培育华为企业文化,并自觉地将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注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从而产生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的关系,正如任正非提出的:“文化是为华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土壤,文化的使命是使土壤更肥沃、更疏松,管理是种庄稼,其使命是多打粮食”。

一支军队假设没有灵魂,这个军队将可能在瞬间分崩离析;而一个有灵魂的军队,那么即使遇到一时的困难,这个军团也可能重新组建起来,重新在战场上扬威,对于企业的团队建设来说也是如此。企业文化即企业灵魂。在中国,能真正理解企业文化和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企业并不多,而华为就是其中之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华为的企业文化体现了“华为精神”。企业文化是华为之所以为华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华为的企业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华为的企业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实。企业文化在华为不单单是口号,而且是实际的行动。“狼性”与做实的企业文化是华为之所以为华为的根本。

华为非常崇尚“狼”,而狼有三种特性:其一,有良好的嗅觉;其二,反应敏捷;其三,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是华为狼性的体现。在华为,对这种狼性的训练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一向低调的华为时时刻刻把内部员工的神经绷紧。从《华为的冬天》到《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无不流露出华为的忧患意识,而对未来的担忧就要求团队团结,不能丢失狼性。华为人认为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找到冬天的棉袄。

凶悍的“狼性文化”无疑是华为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任正非早年一直提倡“狼性文化”:敏锐、好斗、奋不顾身、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任正非用军事化的“铁腕”,来治理企业,包括超强的劳动强度、严厉的管理制度、残酷无情的内部优胜劣汰机制等。随着国内通讯市场饱和、华为的不断壮大和国际化,华为实施“狼性文化”的环境已经改变。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过度的凝聚力反而会阻碍国际化的实施。华为长期以来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推动华为迅猛发展的同时,反过来阻碍公司的发展。而要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首先要有一种兼容并包的大企业文化,也就是不同于“土狼”的“大象”文化。能够认识到以文化为动力源泉,这样企业才能把握市场经济的脉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扬长避短,乘势发展。

10、国际战略

中国企业并不缺少国际化的战略,缺少的是对国际化战略的执着。一般公司考虑的是中国区域,而华为考虑的是全球。经过几年的探索后华为发现,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品牌建立的过程也相当漫长,如果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建立自有品牌的难度和投入更大。于是,华为考虑以自有品牌与贴牌生产并行的方式拓展海外销售市场。1998年开始,华为与许多国际著名通信企业洽谈贴牌生产合作,如摩托罗拉、朗讯等,谈判要么没有结果,要么合作不甚理想。此时摆在华为面前的是,要么放弃全球化经营,坐等国内市场业务萎缩;要么,选择一条最为艰难的独立自主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最终,任正非选择后者。

华为的国际化是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培养出来的,不是将之完全交付给国外代理商或合作伙伴,这样的国际化策略见效慢,但投入分阶段,总体来说风险较小。像TCL通过并购知名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可以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但由于企业现有的国际经营水平较低,完成整合的难度大,风险自然大。在国际市场上华为的进入也基本遵循低端进入的策略,在低端市场上迫使国际巨头无利可图,愿意“主动"退出,而华为由于其成本优势则可尽早在国际市场上盈利,完成其持续投入,在国内市场处于低迷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新的增长点。这一点也不同于海尔先难后易的战略。因为电信行业的产业链较复杂,管制严,技术壁垒高,不同于家电行业,若开始选择最难的市场无异于“自杀”。选择适合电信业的国际化路径是华为成功的又一原因。

从一个产品跟随者、模仿者,到技术与市场的全面创新者,华为的蜕变得益于全球经营所带来的广阔视野。作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够与全球性产业巨头在主流产品领域竞争的中国企业,华为10多年来在通讯产业所取得的成败得失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分析。一方面,华为为何能够在竞争强度较大的通讯行业站稳脚跟并取得发展;另一方面,华为如何做到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提升研发能力。

在国际化过程中,华为公司应该称得上是比较扎实和富有成效的。华为在国际与国内先后建立诸多研究所:美国硅谷研究所、美国达拉斯研究所、瑞典研究所、印度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等海外机构,华为技术(总部深圳)、北京研究所、上海研究所、西安研究所、成都研究所、杭州研究所、南京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华为不断站在全球竞争的角度去思考自身的全球化策略,不断地在发展中寻求并保持发展的主动性。

华为实行全方位的国际化。华为在全球市场进行艰苦的开拓和攻城拔寨。华为管理层认为,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市场,制造、研发、人才等方面的全球化,特别是管理与资本的全球化才是华为实现全球化经营的核心价值。

华为确实在国际化上硕果累累。到2004年底,海外市场取得全面突破,全球拓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产品进入70 多个国家,不仅有在发展中国家,而且还包含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巴西以及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12个西方发达国家。获得“亚洲最佳通信设备供应商”称号。华为CDMA2000产品已经进入40个国家52个运营商,2004年海外销售超过4亿美金。华为在全球建立8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及技术服务中心,销售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服务300多个运营商,其中包括世界电信运营商50强中的22家。在人力资源上,华为现有员工24000多人,其中外籍员工3400多人。2005年,华为的海外市场收入首次超过国内,截止到2006年,华为年销售收入达到656亿元人民币(折合84.5亿美元),海外销售额所占比例突破65%。

11、技术创新

华为的成功首先来自于技术创新。大家知道,企业国际竞争力虽然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成本优势,另一个是技术优势,但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来说,最终是靠技术优势,不变的是技术优势。华为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因而将核心技术创新当作企业的生命线。在目前我国不少民企因为成本优势开始丧失而大为苦恼的时候,华为却已经成为中国出口自主品牌的高技术企业,为什么华为能在技术创新上成功?关键是华为形成一整套科学而可行的自我技术创新战略。华为将技术创新作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具有根植于心灵深处的“技术救国论”。并科学地选择技术创新的切入点,形成以核心技术为创新中心的技术创新路线。因为华为所从事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因而华为一直把自己的技术创新的切入点,放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上,例如华为明白在WCDMA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因而冒着很大的风险启动自己的ASIC项目,并成功地实现技术突破,从而在这方面有了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华为注重并不断扩大技术资金投入,千方百计地强化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从而形成独特的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体。

12、核心技术

靠着掌握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华为在世界电信市场上已经能与跨国公司比肩较量。通讯行业的一个特性是,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掌握市场竞争的战略高地。唯有立于核心技术,才能势不可挡。还在公司刚刚成立之际,华为就义无反顾地把大量资金投入研发。二十年如一日,华为最终成为中国技术的骄傲。一般公司会考虑以产品拓展市场,而华为则是以研发带动市场。华为每年要将当年销售额的10% 投入到研发中去,而其中的80%又被投入在软件方面,甚至有人认为,华为才应该是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华为在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专利申请一直保持超过100%的年增长率。2002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近30亿元,仅用于专利申请的费用就超过1000万元。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02年,华为累计申请专利2154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国内企业之首;申请PCT国际专利和国外专利198件,是发展中国家申请PCT最多的公司之一;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华为已在86个国家和地区注册600多件次、在巴黎公约成员国和WTO成员国享受特别保护。技术专利特别是核心技术专利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华为独创的SDH接口技术,使程控交换机的性能大大提升,为客户节省大量工程费用;华为自行设计专用ASIC芯片成本10多美元,而原先从国外购买需200美元。

13、市场战略

华为的市场战略经历了公关型-推销型-营销型-管理型的几次转变和飞跃。如今他们还采取以技术换市场的策略,开拓国际市场。华为非常重视发现和培养战略营销管理人才和国际营销人才,培育一支高素质的销售员、工程师队伍与营销现场管理者队伍。目前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服务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 35%,均具本科以上学历,并在全国建立33个市场、销售办事处,35个用户服务中心。市场战略的成功,使华为的销售收入按年均100%的递增率增长。

14、先进的管理思想

华为总裁任正非这样总结华为的管理经验:“管理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华为取得既往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人才、资本,更有管理与服务。”回顾华为对管理体系全面西化和提升的过程,是从研发、供应链等后端业务流程入手,逐渐加入人力资源管理等辅助单元,最终在组织结构与涉及市场营销前端业务的流程上与国际接轨。

早在1997年,华为就开始与Hay Group(合益集团)合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globrand.com)此后,华为又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聘请IBM的顾问在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咨询。在财务和质量控制方面,华为聘请普华永道和FhG公司做咨询。2005年开始,华为又与Hay合作,进行领导力培养、开发和领导力素质模型的建立,为公司面向全球发展培养领导者。

企业在成长到较大规模后经常会因为复杂性管理进入组织官僚化危机,华为克服此危机的办法先是从文化上塑造员工内部客户行为导向意识,接着通过整合产品开发流程实现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导向,又通过软件企业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使其组织能力趋于成熟,从而摆脱国内多数软件企业靠能人保证的初级阶段,进入能力上与国际企业并驾齐驱的阶段。华为的管理模式是矩阵式管理模式,矩阵式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互助网络,任何问题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不然就会暴露出矩阵式管理最大的弱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而华为销售人员在相互配合方面效率之高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因为华为从签合同到实际供货只要四天的时间。在全球化实践中,任正非深刻领会到企业组织的可复制能力与可预测性的意义,体现在企业内部一系列流程和内外环境的模式化,这已经成为现代规模管理的基础。华为在引进西方管理的过程中,经历过削足适履的痛苦过程。1998年,华为花大价钱请IBM来指导企业内部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成长基因,被IBM用集成管理的模式移植到华为的终端研发,并通过流程加以固化,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任正非果断拍板,对华为的全部流程实行再造,提出“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要穿美国鞋,就必须削足适履”的口号。这表达任正非的意志和决心。

15、借船出海

对战略产业的专注,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华为固守通讯设备供应,为结成更多战略同盟打下基础。商业竞争有时很奇怪,为了排除潜在的竞争对手,花再大的血本也不在乎。在通讯运营这个垄断行业,企业也许可以在一个地域获得一小部分收益,但在更多地方,运营商会关闭可以切入的通道。任正非洞悉人性的弱点,恪守着华为长远的战略利益。

2001年,任正非提出学习拉宾“以土地换和平”的联盟策略。坚持“我发展,让别人因此也发展;我得利,让别人因此也得利;我发达,让别人因此也发达”的思想。发达国家客户知道华为的不多,但是没有人不知道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GE、微软、IBM、索尼、阿尔卡特、3COM等。与这些巨头们形成战略联盟,无疑是一种借船出海的间接策略。客户通过这些巨头认知华为品牌。

中国企业普遍的信条是:全力打造出最完美的产品,创出品牌,征服世界。华为则进一步认识到间接策略的价值,实现与跨国公司的广泛合作。凭借自己的产品和技术,通过参股或控股,华为以技术为本,借力知名品牌与其渠道,实现华为全球技术版图的扩张,这是间接策略的实质。

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任正非强调不打价格战,要与友商共存双赢,不扰乱市场,以免西方公司群起而攻之。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获取客户认可,不能由于华为的一点点销售来损害整个行业的利润,不能做市场规则的破坏者。通信行业是一个投资类市场,仅靠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不可能被客户接纳的。因此,华为拒绝机会主义,坚持面向目标市场,持之以恒地开拓市场,自始至终地加强我们的营销网络、服务网络及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艰苦拓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赢来海外市场的全面进步。华为迅速崛起于深圳湾之畔,宛如世界通讯行业的一个神话。然则虽华为迈入世界通讯行业巨头的行列,但华为所处竞争环境依旧异常惨烈,华为之压力毫不轻松。展望华为未来之路,华为依然任重道远。“华为”之意义可引申为“中华有为”,对哉,华为应大有作为,中华应大有作为。华为的成功似乎披上神秘的面纱,吾希冀从中能窥测到其成功原因之一二。一个华为少矣!希望更多中国企业从华为成功模式中吸取营养,成就中国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华为”。

第五篇:感受的是震撼

感受的是震撼,收获的是转变

天宝初中

李岚

走杜郎口,访昌乐二中,看即墨二十八中,一周的考察学习,感受的是震撼,收获的是转变。聆听专家的讲座,深入课堂实地听课,与课改名校师生的交谈以及与同去的老师交流,让我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学习和观摩,我觉得不虚此行,我现将考察学习的感受汇报如下。

一、步入校园

走进昌乐二中、即墨二十八中,便有一股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校园内有很多温馨且蕴含哲理标语,如: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故事从这里开始,求实创新,至善唯美;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彰显文化特色。身处这样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中的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

二、走近教室

学校的班级文化真是独具特色,每个班级的教室外墙都有文化长廊,走进班级文化长廊,琳琅满目,有学海拾贝、五彩班栏、课间驿站、青春舞台等。这些墙报大多都是手抄报,手抄报定期出版张贴,每月出一期,所有板式策划、内容选择及抄写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一个班级一学期下来,累积起来的手抄报五花八门,组成了一部独具特色的“百科全书”。班级墙报有个“特别关注”栏目,这是班主任、学生共同选出的时政要闻,还有感动班级人物。墙报上还有目标管理栏,记载着班集体的长期奋斗目标和中期奋斗目标,每个小组的组内目标,每位学生的自己的个人目标,一个个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目标的制定与落实,必然成就学生不平凡的人生。这些看似杂碎的东西,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对学生心灵的洗礼和升华,会折射出有益于高效课堂、有益于人生成长的七彩阳光。

三、融入课堂

进入班级,映入眼帘的是6排整体的学生。学生是面对面而坐的,这与传统模式的面对黑板而坐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安排更加方便了学生的面对面讨论交流。每次课堂讨论的时候学生全都要站立起来,这种6人一组站立式探究学习,让思想更为集中、热情更为奔放。每天这种融洽、和谐、热烈的学习方式,已演绎成一种文化,它融合了同学间情感的互换、友谊的深化、真挚的赞赏,它展现了团队作战的精神和力量。

教室有前黑板和后黑板,共分成九组展示区,班级墙壁贴有“三力”(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建设评价表,高效课堂小组晋级评价表,每班门口挂有值日班长告示牌。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名称,比如,卓越,弘毅,起航,奋斗。每个班级都有班徽,班徽都是学生设计完成,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每个班级教室内墙上都贴有本班班级公约,上面的各项规定,全部是学生自己确定,讨论成型定格后,每个学生在“公约”上签字,并赋予坚决执行的保证。这些都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起始点,像一场音乐会之前的造势活动,可振奋人的精神。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其实都是班级管理一个重要的部分,每一条标语,每一句话,每一次板报,不一定要学生一次就能感悟,理解,受到教育,但是长期的刺激和重复,会使学生不仅收到教育,同时也能深刻的理解,并执行。

教室一侧有每个学生的置物柜,柜门上贴有每个学生的奋斗目标。教室的另一侧则是一个置物架,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小小的书架,书架上整齐的摆满了学习所需的书本,无意间我发现每个小书架上都会有至少2本字典,一本中文的,一本英文的。这样的摆放是不是就是个摆设呢?这是我当时心中的疑问。可是在后面的听课中,我看见学生在讨论时,主动的拿起了身后的英语字典查阅了起来。顿时我就觉得,我太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些学生真正的是在主动学习的。

这次也有幸在这样的班级里面听了一节课。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真的只是一个引领者,完全由学生小组合作去解决一个个的重点内容。然后由每组的学生向全体同学分享所得。在这样的环节中,所有的同学都聚精会神的去听取每个人的分享,及时的在书本或笔记本上用红色笔醒目的记录下重点内容,这一行为不需要老师诸如“用笔记下来”“笔记本拿出来”等等言语的提醒,一切一切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在分享过程中,遇到有分歧的地方,学生们也都是主动大胆的提出自己的异议,然后大家一起探讨,实在无法分辨的时候才会轮到老师的出场讲解。课间,翻开学生课桌上的本子,又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原来这帮孩子们不仅有长远的人生目标规划,中考奋斗目标、每年的目标规划,学期的目标规划,而且还有每天的规划。他们每天都会有一个计划安排,都有一个当天要达成的目标,决不让任何一天的光阴虚度。这样精细的规划让我在这帮孩子面前汗颜,更让我对培养出这些孩子们的老师们产生了无比的敬畏。

四、聆听讲座

听课之后,我们前去报告厅聆听专家们的讲座。在讲座中,让我倍感新奇的是,昌乐二中的创新理念。最让我难忘的是,他们撤销了班主任制,全面落实学生发展导师团制,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伟大人生导师,让每个孩子成为建设和谐班级家庭的主人。原本的班主任已经不再存在,而变身为首席导师;其他的任课教师则是人生导师,这样形成一个导师团。每个导师就是本学科的学科班长、学科组长的人生导师。由于在昌乐二中的班级中,学科班长,学科组长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一个职位,所以这样就把班级分成了几个部分,一个导师负责一部分。由于大家身处在一个集体中,导师团的共同配合,所以也不必担心会有班级零散的现象产生。以往的班主任制度,造成了班主任非常劳累,而且一人的管理精力是有限的。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导师团共同努力下的管理必定更加精细,全面。

杜郎口中学更是令人感慨万千,教师的智慧和敬业精神让人折服,他们真的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学生,他们的学生是那样的自信,课堂上的表达真是口若悬河,他们的学校以背诵文本教材为特色,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朗朗上口的背诵文本,不得不让人佩服。

即墨二十八中整体课件、集体备课为最大亮点,学校规模宏伟,干净整洁,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总之,一周考察学习,确实让我非常震撼。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都是值得我认真学习的东西。他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导学案的编写流程设计、小组的建设培养,这一切我们都可以学习的到,但是我们没法复制的是昌乐人的创新理念和精神。我校的课改正如火如荼,所以我一定在工作中大胆创新,坚信只有不断改革,课堂才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一定将此次所学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本校本班实际的教学模式,打造出真正“不惟模式惟高效的”精彩课堂,我今后一定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实践:

一、着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二、加强小组建设,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三、加强口语训练,突破教材,加大词汇量积累。

下载华为三小时的震撼感受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为三小时的震撼感受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为C8650自我感受(合集5篇)

    关于智能手机和3G.一、最初对智能手机的理解 大四的时候也就是2006年开始第一次在朱君那了解到多普达的智能手机,了解到上面可以装很多软件,比如当时很多人对发短信按键很慢感......

    走进特殊的课堂 感受心灵的震撼

    走进特殊的课堂 感受心灵的震撼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3月22日,院里组织参观了辽宁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在参观中不仅浏览了腐败典型......

    感受父亲节的震撼满分作文[5篇模版]

    感受父亲节的震撼满分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受......

    震撼-汗颜-求知——教学能手培训感受

    震撼-汗颜-求知——教学能手培训感受 (一)震撼 1.培训师资阵容之强大让我震撼 七位培训老师中一位博士,一位全国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五位特级教师。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

    穿越民国影视基地 感受震撼科技之旅

    穿越民国影视基地 感受震撼科技之旅 ——金桥小学乡村少年宫社会实践活动简讯 跟随着春天的脚步,伴着车窗外那带着湿味的泥土气息,金桥小学一千多名师生一路欢歌笑语来到影视......

    三小时盲人体验周记(5篇模版)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转眼一周又结束了,我们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一定有不少可以记录的东西吧,该写一篇周记了。快来参考周记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小时盲人体验周记,欢迎......

    《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读后感5篇范文

    《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只......

    “一周三小时”班级活动策划书5篇

    一. 活动背景 为了从各方面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在保证不影响的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增强班级同学的交流,提高班级文娱活动的质量,丰富09过控班班级活动,经过班委提议,同学同意,决定在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