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培根的《论读书》感想
读培根的《论读书》感想
培根在《论读书》中告诉我们: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更重要的是可以增长才干。读书对于人的性格养成有很大关系,“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读书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开启心智,充实人生,提升品性,丰富情感。
“读书可以提升精神生命,使人生放出光彩。”全国许多著名的老师魏书生、史建筑等,起点并不是很高,甚至比不上我们,可是读书却成就了他们的事业,勤于动笔使他们文采飞扬。可是反观我自己,也不是不要求上进的人,可是每天的时间被工作任务和家庭琐事所挤占,再加上职称评上,教学工作领导也比较满意,这就成了我没有时间读书的理由,心安理得。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课堂上的灵气。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是不允许自己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作低质量的重复。我们作为与书本打交道的教师,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能适时更新和充实知识,就犹如电池不能充电一样,必然会出现可怕的透支。
我也品尝过阅读给我带来的快乐。那是学校的一次公开课,内容是《正反比例应用题》,上课前我就想怎样让课上得生动有趣呢?这时候我想起来了刚看的一本教育杂志,上面讲了低年级青岛版教材常用的“情景串”,那么我能否尝试在这节课用上呢?于是我以春游为题,通过租车、集合站队、课外辅导员带领队员们进行智力竞赛等环节把练习、新授和巩固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也是受教育杂志上把“判断题”称作“火眼金睛”的启发,我还给各部分起了非常别致的名字:如复习题叫做“温故知新”,选择题叫做“对号入座”等,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件事情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还应该把读书与教书结合起来,从书本中汲取滋养,“读”出教育的品位,“读”出教学的精彩。
记得一位名师的话:“一个爱读书,书读得好的老师,教书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再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我们教师不同于别的行业,随着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教师只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才能拥有丰富的知识内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书是一杯咖啡,使我们品味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书是一杯牛奶,使我们解渴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营养。作为一名教师,让我们来读书吧,读好书,以书为友,争取作一名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第二篇:培根论读书
培根论读书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
读书太慢的人驰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就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能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道理,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的人,他可以研习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细琐的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改善。
第三篇:读《培根论人生》
读《培根论人生》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的哲学具有神学的不彻底性,他主张双重真理,承认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等宗教教条。他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近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代表作:《新工具》,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哲学家由此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
而这本《培根论人生》正是他一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他一生的沉思。这本书在西方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欧洲近代的三大最著名散文之一,美国公众最喜爱的十大著作之一,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被世界公众和权威机构评选为“深刻影响人类思想史的著作”和“一生要读的散文经典”。这些荣誉足以显现《培根论人生》的影响之大。
这本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与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的体现。正如他所倡导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论人生》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跌出,充满了谙通人世的智慧,是作者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英国大诗人雪莱曾在他著名的《诗辩》中称赞道:“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又庄严的节奏„„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的心灵局限,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
我选两篇感触比较深的散文。第一篇是《论死亡》。在书中,他认为多次死亡过程比一肢之受刑其痛苦还轻。因为人体最生死攸关的器官并不是最敏于感受的器官。与死亡俱来的一切,逼死我更骇人。呻吟与痉挛,变色的面目,朋友的哭泣,墨绖及葬礼,诸如此类都显得死的可怕。人心内的各种情感,无论多么薄弱,没有一种是不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的。复仇之心胜过死亡,爱恋之心蔑视之,荣誉之心希冀之,忧伤之心奔赴之,恐惧之心先期之。一个人虽然既不勇敢,也不困穷,然而为了倦于屡次做同一的事,也会寻死的。
我记住了这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死与生同其自然。也许在一个婴儿方面生与死是一般痛苦的。在某种热烈行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热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当时是不觉得痛楚的。所以一个坚定的,一心向善的心智是能免死的痛苦的。是的,当我们正在做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时,我们总能忘却我们的痛苦,以百般的热情投入到事业中去。一个人的热情是可以驱散我们对死亡的恐惧的。最甜美的歌就是在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某种有价值的目的和希望后所唱的“如今请你让你的仆人离去”。死还有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嫉妒之心。生时受人妒羡的人死后将受人爱。
还有一篇就是《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标题本身就作为一句名言流传千古。这足以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培根总共列出了十点论据,从各个方面严密地论证了知识就是力量。人所能做、所能懂的只是如他在事实中或思想中对自然进程所已观察到的那样多。人赤手做工,不能产生多大的效果。事功是要靠工具和助力来做出的。这对后来的工业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我们才从中意识到了工具的重要性。我们才发明了一个个工具,一项项技术,将人类文明推向了一个巅峰。所以培根被称为“科学之光”也是有很强的根据的。
正如培根的墓志铭上所写的:“圣阿尔本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高一六班李阳志
第四篇:培根论读书读后感
培根《论读书》读后感
姓名:赵雅琴学号:2011134057专业:2011级汉语言文学
力量之始,精神之源
——培根《论读书》读后感有一份心情,我们从未停下脚步去追寻;
有一份梦想,我们从未放下翅膀去采撷。
读书之梦、之乐。关于读书,我们保存着心情,娱情,写实以记录精彩人生。
——题记“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文章一开始就指出读书的目的。“消遣、装饰、增长才干”。犹如站立在一片浩瀚大海之前,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清新空气与灿烂阳光。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唯物主义哲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经历过生活坎坷磨难的贵族子弟,生活的磨难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她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非宗教的,她崇尚理性主义,是一位经验论者和现实主义者。
《论读书》是培根较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提出了读书的重要性等。其实一个学生似乎已然对读书这一名词并不陌生,而读书之好、之乐、之用,我们却如婴孩,仍在认识世界里处于感知阶段。
怎样去读书?培根在文章中将书籍比作食品,或浅尝、或吞咽、或仔细咀嚼、或请人代读,都是较为科学且蕴含哲学意味的方式了。
读书的重要性,培根则是较为重点的进行论述了。他指出:“读书可作为消遣,可作
为装饰,可增长才干。”实际静心、专心,莫不是如此!
我们的世界里,书书本本并不是什么难见之物,似乎它们已是如同空气分子一般的存在。而我们,是不是有一份心情,一份追求去对待阅读呢?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林语堂也曾发文特指出阅读的好处,其实文人是应该最了解读书的好处的罢。“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等关于知识,关于教育的口号,亦已显出读书作用了。
或许,我们读书,是为了它的作用,而更多的,这是一份关于人生漫步的幽静小道,不是么?生命之源,源于力量;力量之起,起于精神;精神之始,始于我们思想文化内涵,而读书则真如一片浩瀚之海,拥有无尽的能量了。
第五篇:培根 论读书读后感
Bacon's Essay“ for the well-know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ish
thinker, statesman and philosopher Francis Bacon written by empiricism.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On the quest for knowledge,“ ”On Beauty“, ”On the Good,“ ”On Truth,“ ”On health“, ”On Family,“ ”On Friendship“ and many
essays.In ”On the quest for knowledge“, the Bacon said: ”Man's nature is like the wild flowers, seeking knowledge, learning is like pruning transplanting.“ Visible quest for knowledge can change people's destiny, in our lives is very important.”On Friendship“, the Bacon said: ”If you bring happiness to tell a friend, you will get two happiness;and if you sad to confide in a friend, you will be minutes away half the sadness.“ This shows friends an essential role in around us, you can add color to our lives.In dozens of Suibi in impressed me most is ”On Beauty.“ This is one of ”America“ in classic, language simple, profound message is full of philosophy.”America“ itself is a very broad
ques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people should treat the external beauty and inner beauty problems.There is no one is perfect, so do not complain about his external defects, only the inner beauty is eternal beauty.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more important than beauty, the aesthetic appearance of virtue and beauty combined, the United States issued a truly brilliant.Text there is such a word: ”physical beauty to be better than the color of beauty, grace acts of beauty is better than physical beauty." Shape a person's overall image of the shape.Color refers to facial appearance, primarily the face, be partial.The behavior of the United States, refers to gestures action demeanor is acquired, is the inner beauty reflected in performance in the three highest.Now, some people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beauty of appearance, while
ignoring the inherent, although they have a beauty, bu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cultivation not deserve to be a beautiful compliment.Therefore, a dress is not luxury but a dignified and solemn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people are very respectable.Hence, the morphology of the United States combined with the virtues of beauty bar.Only in this way, each will radiate the true bri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