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学一做”学习体会:要打牢“学”这个基础
“两学一做”学习体会:要打牢“学”
这个基础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的怎么样,关键还要看基础打的牢不牢、实不实。要打牢“学”这个基础,要在三个字上下功夫。
一是“真”字。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次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要求我们把认真二字顶在头上、记在心里、抓在手上,做到真学。要认认真真学习党章党规,带着问题、逐字逐句地学,确保学懂学透,入脑入心。对照合格党员标准,明确“红线”、知晓“底线”,查找自身存在不足,明确整改方向;要认认真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原原本本读原著、认认真真悟原理,用系列讲话武装头脑,启迪思想,指导工作。
二是“长”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次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是一次常态化、常规化的党内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学习向经常性学习延伸。这就要求我们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切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韧劲、有恒心。习总书记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思想政治建设也同样永远在路上,开展学习教育,既要杜绝“走形式、走过场”,也要防止“一日曝十日寒”,要有久久为功的决心和勇气,在日积月累中实现思想的升华。
三是“活”字。“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党员。因此,学习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制定学习计划。要创新载体学,通过网络平台、qq群、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媒体,提升学习教育的实效性;要联系实际学,将学习教育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对工作生活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挤出时间学,提升学习教育的针对性。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相信我们只要真学、长学、活学,就一定能打牢“学习教育”的基础,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真正“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二篇:打牢团结基础
打牢团结基础,建设幸福尉犁
-----尉犁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调研材料
近年来,尉犁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中央、自治区和自治州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各项要求,大力开展学习宣传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明确工作责任,开展各项活动,在民族团结、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的建设
持续深入开展理论武装工作。以县委中心组为龙头,以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为契机,积极配合县委和县委办、政府办、思政办等部门,落实县委中心组学习和夜读制度,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积极参与以马克思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科学跨越、建设幸福尉犁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截至目前,县委中心组学习共29次,夜读62次,组织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根据自治州党委宣传部转发《关于做好<援疆干部>一书征订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转发《关于组织学习<春风播
向全县各单位免费发放。组织各党委学习宣传自治区维稳宣传材料《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眼里的新变化》、《一个维吾尔族干部三问“三股势力”》、《没有国哪有家 没有家哪有我》、《是谁想遮蔽维吾尔族姐妹的美丽》、《我所了解的维吾尔族打工妹》等重要文章。
积极做好2014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县委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于2014年5月5日召开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动员会,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尉犁县关于深入开展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安排意见》,县委书记马文郁作了动员讲话,对我县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进行具体安排部署。
5月15日上午,尉犁县在达西村举办了民族团结“万户结对一家亲”活动启动仪式,州党委书记彭家瑞与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沙吾尔·芒力克互戴民族团结花,并强调坚持民族团结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娃娃抓起,从学前抓起,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手拉手、心贴心、交朋友,从小培养珍惜爱护民族团结的感情,建立水乳交融的民族关系。5月7日,县团委举办了2014年“现代文化与青年同行”小品大赛,此次大赛汇聚了12个作品,亮点层出不穷,呈现出各族青年团员干部群众在维护稳定和长治久安进程中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生动实践。全
对代表互戴民族团结花、互换“民族团结连心卡”,高兴的结为民族团结“兄弟姐妹”。5月16日下午,卫生系统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百姓健康你我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5月19日,州委统战部住孔雀社区工作组邀请原新疆大学教务主任、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春古典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新疆语言文字委员会特邀专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厅宣讲团成员库来西·买合木提热依斯教授以《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先进现代文化》为题,在我县向宗教人士、信教群众及近千名干部群众开展了两场宣讲活动。5月20日,古勒巴格乡举办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农牧民运动会,300余名广大农牧民参加了运动会。5月5日-20日,各中小学陆续开展了“民汉互帮互学结对子”和“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举办了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班会,开展了“我和小伙伴手拉手”讲故事比赛、“民族团结和我”征文比赛,观看了民族团结教育宣传片。尉犁一中《罗布人的饮食文化》一书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莅临学校调研时受到高度评价,巴音郭楞日报也在全州进行广泛宣传;我部一名领导编写民族团结“四字谣”在全疆乃至全国引起反响;尉犁一中教师亲自改编的一首歌曲《民族团结亚克西》,现在已在全校乃至全县传唱。
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针对性强的活动,密切了民族关系、党群、干群关系,最大限度地争取了民心、凝聚了人
月通报,进一步把外宣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评内容,实行目标管理,细化量化责任。积极配合“丝绸之路”、“掀起你的盖头来”等区级媒体摄制组录制专题节目,罗布人烧烤节”、金秋大漠胡杨摄影大赛活动、集体采访、专访、新闻发布活动,进行对外宣传。目前,正在认真学习宣传第二次中央I型你就工作座谈会议精神。
积极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工作。开展“打击非法开荒”等专项工作的对外宣传;开展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宣传工作;对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实施“提升教育内涵和教育保障工程”、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开展“文化旅游惠民工程”、健全基层文化服务平台等3类24项57个民生工程进行宣传报道;7乡1镇文化体育站都已建成投入使用,做好村级文化室活动的宣传;做好尉犁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活动报道。
四、积极开展维护稳定宣传工作
为确保我县的安全稳定,我部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维护我县安定团结的活动中,开展强大舆论攻势。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部在第一时间制定了《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维护我县安定团结宣传工作的方案》。按照有关要求,采访了县长苏来曼·玉色因和四大班子民族领导5人,汉族领导2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3人,剧193套;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专项计算机24台,价值75000余元。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在尉犁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2013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部门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全面履行文化市场管理的职能,认真抓好文化市场管理的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文化市场治理整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经营行为,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研究制定了2013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特别是7-8月根据县委的中心维稳工作,会同综治委、工商局、公安局、文广局等部门开展了拉网式检查。累计出动了检查人员2274人次,检查网吧719家次、游戏厅212家次、歌舞娱乐场所133家次、检查出版物市场、店铺摊580个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刻录打字复印)73家次,其它娱乐场所22家次。开展查禁收缴非法宗教宣传品专项行动。县委宣传部和工商局牵头根据《尉犁县开展查禁收缴非法宗教宣传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定期召开了联席会议,由县综治办、公安局、文广局、交通运输局、民宗委、邮政局、电信公司等15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重点组织公安局、文广局、工商局每周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出动了检查人员423人次,检查网吧171家次,图书音像店164家次,歌舞娱乐场所29家次,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扬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道德品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遵守道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构建崇德向善的社会道德氛围,每次至少邀请10个单位参加道德讲堂活动,旨在互相交流学习,传递道德正能量,营造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和城乡文明程度。
举办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2月28日在县影剧院召开首届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暨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建设月启动仪式。全县各级文明单位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干部400余人参加制作道德模范宣传牌。从首届表彰的23名道德模范中选择本县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道德模范代表,精心组织材料,制作道德模范宣传牌。宣传牌的内容包括道德模范照片和事迹简介,照片上方有荣誉称号,如:“最美乡村医生”、“最孝顺的儿媳”、“最美乡村教师”、“优秀大学生村官”、“民族团结标兵”、“最美尉犁人”、“致富带头人”等。道德模范宣传牌悬挂在最繁华的解放路,吸引过往行人驻足观看,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开展“最美尉犁人”推荐评选表彰活动。发掘身边“最美公务员、最美老师、最美白衣天使、最美志愿者、最美工商户、最美社区干部、最美儿女”等具有道德力量的典型,进行层层
1乡送春联、文艺座谈会、“中国梦·我的梦”书画摄影比赛、河南豫剧专场文艺演出、巴州北四县采风等活动。
2013年8月,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组建了机构,落实了编制,社科联2名人员全部到位后,开始筹备县社科联成立及第一次代表大会,并按时召开了第一届社科联成立大会。把达西村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我县重要的社科教育基地。
八、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2013年,我县积极开展了尉犁县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进社区”活动和文化下乡送欢乐活动。制定下发了《尉犁县关于丰富春节期间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通知》,对全县各单位春节期间开展系列城乡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安排,并狠抓落实;积极配合文广局及其他单位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编印了“三级党代会”宣传资料,维、汉文共3000本;制定下发了《尉犁县关于丰富春节期间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通知》,对全县各单位春节期间开展系列城乡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安排,并狠抓落实;积极配合文广局及其他单位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2014年,我县共计划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100场次,目前已开展演了116余场。
高质量完成尉犁县军民共建美好精神家园村级文化室的建设。根据《自治区党委、新疆军区印发<关于开展军民
3强对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努力保证舆论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尉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十、存在的问题
1、基层特别是村、社区做宣传思想工作的人员几乎没有,更谈不上专职人员了,这一块显得十分薄弱;
2、偏远地方、牧区这些地方正面宣传还有待于加强,针对性不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待业青年等教育开展的不够;
3、基层一线懂民族语言、文字的汉族干部太少;
4、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经费紧张,装备太落后;
5、对宗教的管理的体制、机制、办法进行新的探索;
中共尉犁县委宣传部 二0一四年六月十日
第三篇:建设文化强国要打牢“四个基础”
建设文化强国要打牢“四个基础”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目标,体现了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要建设文化强国,就要打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个基础,全面加强文化建设。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的角度上说,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每个人的角度上说,就要用这24个字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这24个字,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规范部门、个人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使其入脑入心,时刻铭记,牢固树立。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是建立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基础。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企业讲诚信才能发展,社会讲诚信才能和谐。社会主义诚信文化体系建设,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的幸福安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诚信文化体系建设是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社会诚信制度建设、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信用文化建设和监督惩戒制度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是以社会诚信制度为核心的维护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正常秩序和促进诚信的社会机制,没有诚信就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诚信是政府取信于民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是公民立身的根本。要加强诚信文化体系建设,从道德范畴规范人们的行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风尚,教育人们懂得诚信是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做到为人诚实、讲信誉。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这是文化建设必须始终恪守的原则。纵观古今中外,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无一不是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善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同时又要面对所生活的时代,在文化研究和学术研究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体现鲜明生动的时代特征色,不断增强文化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尤其是行业部门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运行机制等深层次改革,进一步释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一切文化创造源泉不断涌现,一切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一切文化创造热情充分发挥,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加强。
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导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是人民信念、信仰之源,也是人民丰富生活之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丰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显得越来越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坚持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出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适应时代脉搏的优秀作品,是文化建设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使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相适应,唱响时代主旋律,建设具有鲜明时代性、民族性、先进性的社会主义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教育各族人民,推进社会发展进步。
第四篇:暑期“两学一做”学习体会
暑期“两学一做”学习体会
xxxx 八月二十五号,xxxx小学暑期学习班开始培训学习,在培训中,我校党支部按照上级的要求和部署,在全校党员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即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的又一主题活动,是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方案和内容,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尤其是谢书记党章的学习以及肖校长《打铁还需自身硬》记总书记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专题讲座,使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学习情况
结合暑期两节专题党课,党章学习,结合习近平讲话精神,我自觉学习、遵守、维护党章党规,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同时学习《xx市党员干部应知应会读本》,《xx区党员干部党务知识口袋读本》,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注重学习总书记在党的五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明确方向、推动工作。采取自主学、集中学、比赛学、对比学、研讨学等方式,认真学习党章,落实忠诚信仰。严格遵守党章,落实严于律己,强化党章意识,发挥党员作用,严守党的纪律,模范践行党章,落实勇于担当,坚持用党章的要求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自觉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记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并积极参加相关知识竞赛。
二、存在问题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不够,自己的思想行动与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理论学习上不够自觉。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感受不深、要求不严。在提升思想觉悟上随大流,缺乏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有有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整改措施
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将积极整改。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党史、党章、经典著作的研究学习,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加强思想改造,不断提高党的宗旨意识。时刻遵守党的章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做到思想上、言行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树立终身接受学习教育的思想观念,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加强思想改造,不断提高党的宗旨意识。时刻遵守党的章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做到思想上、言行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是要坚持原则、公平公正,为每一个孩子负责,为每一个孩子服务,树立老师的高尚师德与美好形象,把尊重当做教育的基石。多学多练多思,不断增强教学能力。学习各项新的业务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听优秀教师的课程,反思自己的讲课方式;广泛阅读教学资料,学习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严谨治学方面要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把关键落实到做上,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爱学生、爱工作。时刻以党员标准衡量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党员模范先锋作用,
第五篇:夯实基层打牢基础
夯实基层打牢基础
———四解“求客观规律之真”
(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任何事物的发展,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有一个基层基础问题。夯实基层、打牢基础,是成就一切事业的根基。
(二)越是要干大事业,越要夯实基层、打牢基础。我们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是如此,许昌要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尤为如此。
(三)同样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两基”强与弱,结果两重天。
同样是信访稳定,坡李王村由于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处事公正,群众信服,连续20多年没有群众上访。而一些“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的村,时常“冒烟”,“漏洞”百出。
同样是党委、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一把手”过硬、基层组织战斗力强,就能跟得上、行动快、落实好。反之,就跟不上、推不动、难落实。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稳,许昌难安。一些地方之所以基层组织不健全、作用难以发挥,之所以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不信任,之所以信访稳定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屡屡发生,之所以中梗阻、下梗阻、落实不到位,之所以不作为、乱作为、工作不规范,凡此种种,无不与基层基础不牢密切相关。
(四)问题是表象,根源在思想。
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不端正,总认为基层基础工作周期长、见效慢,不容易快出政绩;矛盾多、难度大,做起来费时费力。对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显政绩”看得重、用心多,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众的“潜政绩”看得轻、用心少,不想做、不愿做、不屑做。致使许多问题在基层、在萌芽、在初始不能及时有效解决,最终把小事拖成了大事,既干扰了大局,又损害了形象,更伤害了民心。
(五)痛定思痛。市委遵循党的执政规律,作出了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开展“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的决策,目的在于把基层基础打得更牢,把民生民本看得更重,把群众立场站得更稳,把社会风气树得更好,把发展方式转得更快,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六)“强两基”,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组织是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正因为如此,省委书记卢展工明确提出,着眼基层,依靠基层,着力基层,服务基层,把基层组织建设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位的是要选好支书、建好支部。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基层政权的象征,革命战争年代,把“支部建在连上”,坚持党指挥枪,我们取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当今和平建设时期,要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我们更要注重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如果一个地方的党组织不健全,必然是一盘散沙。支部书记是支部的领头人,选不好、配不强,就会领上歪路、带上邪路。只有按照“双强”的标准和“讲党性、能致富、甘奉献、有威信”的要求选好支书,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标准建好支部,才能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开门要用钥匙,落实要有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一文九论十八谈”、实施“百村整顿、百村提升”工程、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社区和非公企业党建等都是很好的载体,都要融入到“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之中,通过主题活动来推进、来实施、来提升,依托主题活动抓教育、抓建设、抓整改,切实解决基层基础、为民意识、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干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基层组织建设有抓手、有特色、见实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同的历史时期,许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比如,40年来始终坚持以党建促发展、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许继集团党委;叫响全国的“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杨水才;新时期的“好军嫂”、全国道德模范吴新芬;一心为民的坡李王村党支部书记李福成„„这些先进典型,是身边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值党的90华诞,全市党员干部都要以此为动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见贤思齐。
(七)“强两基”,务必打牢各项基础。
“基”以“土”为底,意味着只有植根大地,才能立“其”高;“础”以“石”为旁,意味着只有依靠磐石,才能“出”其右。这本身就说明了基础的重要。
抓好机关打基础。机关工作中也有基础,这个基础不仅决定机关自身,而且影响着一个系统乃至全局。要围绕服务大局、提高效率、规范运转,切实加强机关队伍、作风、效能、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站所的建设、监督和管理,夯实机关工作基础,努力建一流机关、创一流业绩。
完善机制打基础。制度机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夯实基础,重在机制。必须结合实际,按照个性问题找对策、共性问题靠机制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机制,靠机制管人管事,靠机制规范行为,靠机制推进工作。
着眼长远打基础。基础涉及方方面面,除基层组织、安全稳定基础这些工作外,还包括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要素等。就全市而言,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田水利建设亟待加强;产业基础还不坚实,主导特色和战略新兴产业亟待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亟待提速增效;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社会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尤为注重做好打基础、管长远、惠民众的工作,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业绩。
(八)“强两基”,重在做好群众工作。
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更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必修课”,必须愿做、敢做、善做。
愿做,就是站稳群众立场、心甘情愿做。群众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立场问题。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麻木不仁、置若罔闻,视上访群众为草民、刁民,根本原因是群众立场站得不稳。如何站稳群众立场?就是“四个不能忘”: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来自群众,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由群众供养,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恩;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情;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都由人民群众赋予,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责。
敢做,就是敢于直面矛盾、不畏困难做。坚持群众有所呼,党和政府有所应;群众有所需,党和政府有所为,是做好群众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反映的事,再小的事都是大事,不能小视、不能回避、不能推脱,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尤其是对涉法涉诉、陈年老案、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等重大问题,更要领导牵头、统筹协调、重点解决,让群众高兴、让群众满意。
善做,就是讲究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做。做好群众工作既有一个世界观问题,又有一个方法论问题。方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样。只有善于用宣传发动、说服教育、利益导向、示范引路、依法行政等综合方法推动工作,注重发挥群团组织、中介组织、社会法庭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化解矛盾,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做到群众心坎上。
(九)“强两基”,贵在坚持务本责实。
基层基础工作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大力弘扬务本责实之风,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才能久久为功、收到实效。务本责实抓“两基”,就是“六个一”:强化一个意识——抓好基层是政绩,打牢基础是责任;树立一个导向——齐心协力抓基层,脚踏实地打基础;尽到一个责任——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一把手”抓党建;弘扬一种作风——坚持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机关干部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健全一个机制——人力、精力、财力更多地向基层基础倾斜;明确一个标准——基层组织不健全,基础工作不扎实,分管领域不稳定,就不能称为称职。
(十)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做起,筑牢执政之基、发展之基、稳定之基,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就一定能够逐步解决,许昌“十二五”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一定能够更加繁荣昌盛!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五解“求客观规律之真”
(一)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人们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憧憬。
幸福生活,是人们的美好向往。为民造福,是党的不懈追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的90年,正是由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无论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着力改善民生、着力赢得民心,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这是党执政规律的要求,更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责任所系。
(三)“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每年办好“十大民生工程”,全市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12亿元,年均增长25.5%,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2.7%,解决了一批又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今日许昌,人们在庄重典雅的许都大剧院欣赏高雅音乐,在设施一流的体育馆观看国际赛事,在游园里健身、在绿荫下休憩、在华灯下散步、在广场上曼舞„„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景象。
(四)美好生活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面对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幸福依赖物质,但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759元、3938元;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121元、1706元。
幸福注重质量,但一些群众还在为就业、就医、就学、养老而犯愁,为衣食住行而忧虑。
幸福植根尊严,但一些社会不公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情况在基层时有发生。
幸福要求文明,但各类社会陋习亟待破除,群众的文明素质亟待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破解幸福“密码”,答好民生“答卷”,我们重任在肩。
(五)幸福是“建”起来的、“干”出来的。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创造幸福生活靠建设、靠劳动、靠实干。要以创业就业创造幸福,以社会保障巩固幸福,以公平正义促进幸福。只要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动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幸福就会“来敲门”。
(六)顺民意。政之所兴在于顺民。顺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合民心、顺民意。
问政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任何政策的制定、工作的开展,只有听取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意愿,才能上合天意、下合民意、富有创意。
问需于民。服务群众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所想,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做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群众有所需、政府有所为。
问计于民。坐在办公室里找不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凭空瞎想作不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必须到一线发现问题,在基层总结经验,在现场破解难题,向群众汲取智慧。
(七)促民富。有恒产者有恒心。“三化协调、两高两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十二五”总目标,就是坚持富民优先,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许昌民营经济发展虽有很大起色,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推动民营经济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以民营经济大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大提升。
积极推进创业就业。幸福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坐享其成,而是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付出获得丰厚的回报。要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工程,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壮大新的创业主体,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使群众干有目标、富有路径、劳有回报,到“十二五”末使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诚心诚意搞好服务。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更多地体现为服务发展的能力。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能够市场化运作的不审批,能够下放基层的不留在上边,能够交给中介组织的不包揽,能够备案的不审核;处理好“给”与“取”的关系,多予、少取、放活,减负解困、“放水养鱼”。
(八)解民忧。对于群众来讲,无忧、少忧即是福。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之困、就学之难、就医之急、养老之忧等问题,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所依,尤为迫切。
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生连民心、民生聚民力。把对人民负责看得更重一些,坚持每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做到惠民政策优先落实、民生问题优先解决、财政支出优先保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着力构建保障民生的“安全网”、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加强城乡教育、文化、卫生、道路、住房、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早日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九)保民安。平安是福。这是人们对幸福最朴素的理解,也是党和政府为民造福最起码的要求。
让群众生活更平安。深入推进“平安许昌”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让群众生命更安全。生命高于一切。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不折不扣、不突不破地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按时完成任务。抓好道路、消防、企业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让群众吃得更放心。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等一系列事件,让人们闻“食”色变;曾经发生在许昌的腐竹、蜂胶等食品安全问题,也让许昌形象受损。质量是大计、是民生、是形象,务必加强安全监管,让人人享有健康生活。
(十)化民怨。理不顺,气死人。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由事不平、理不公、气不顺引发的。
以情感人。每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做家里的事来办,怀着满腔热忱去做群众工作,以真心换真情,人民群众才会感到温暖、感到温情。
以理服人。人民群众是最讲道理的。要善于把大道理转化成听得懂、易接受的小道理,群众听明白了事情,就好解决;事情解决一点,群众怨气就会消除一分。万不可动不动就拿权势压人,对群众颐指气使,结果是越压群众怨气越大,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解决问题。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不是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看问题解决了没有。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勇于担责、积极解决问题、主动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在初始、在萌芽。千万不能被动应付,等矛盾激化了、问题成堆了、群众上访了,才去解决,这样只会增加成本、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化解民怨,就要把公平正义体现在司法、分配、教育、就业等方方面面,以公平求公正、以公平求和谐,让太阳的光辉照进每个人的心田。
(十一)便民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看似日常小事,却是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大事,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为民造福,就要从一家一户的小事抓起。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进行道路积水点治理、背街小巷道路硬化、农贸市场改造、街头游园建设、无主楼院环境整治、“千村万店工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超过90%,集中供热率达到80%,燃气普及率达到89%,绿化覆盖率达到43%。各级党委、政府只有关注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情”,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大温暖”、体会到生活的“大幸福”。
(十二)淳民风。民风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
正党风。全面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扬学风。以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为载体,加强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树新风。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持续深入地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集市、文明农户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让文明新风吹遍许昌大地。
(十三)最美的风景是“和谐”,最好的感受是“幸福”。这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打赢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 ——六解“求客观规律之真”
【一】
文明是一个城市最美的容颜。
物质文明赋予城市之形,精神文明赋予城市之魂。一座现代化宜居城市,不仅需要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更需要文化的厚重、文脉的传承,需要文明相生相伴。
【二】
为了这个目标,近年来,全市上下把创建作为扮靓城市容颜、塑造文明形象的重要抓手,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重民、创建惠民,全民动员,共建共享,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金融生态模范城市”、“中国花木之都”等国家级“金字招牌”,正在向文明城市一步步迈进。
十年铸一剑,风雨再兼程。“十二五”伊始,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集结号: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统揽各项创建工作,确保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
【三】
全国文明城市,是衡量一个城市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许昌意义重大。
——实现“十二五”总目标的客观要求。“三化协调、两高两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是许昌“十二五”的总目标。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十二五”总目标变得具体、有形和细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题中之义。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人口增加、地域扩张的过程,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过程;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是群众文明素质的提升;不仅是空间的城镇化,更是人的城镇化。文明城市创建,是提高城乡群众文明素质的有效载体,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提升创建水平的必由之路。文明城市创建和各个单项创建,是“纲”与“目”、“根”与“叶”的关系。单项创建的内容,都包含在文明城市创建之中。纲举才能目张,根深才能叶茂。以文明城市创建统揽各项创建工作,有利于整合力量、整合资源,瞄准最高目标,带动创建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
路漫漫其修远兮。对照创建为民、惠民的新要求,问题和不足摆在面前:
环境状况亟须改善。精细化管理不到位,造成沿街门头牌匾不规范,沿街墙体立面不整洁,乱贴乱画清理不及时, 绿化带内暗藏垃圾,施工车辆沿途抛洒,背街小巷污水横流,集贸市场脏乱不堪,影响了城市形象,损害了群众利益。
阵地建设亟须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文化底子薄弱,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社区条件简陋,科普场馆有待加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缺场所、缺平台,活动单调、品位不高,何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文明素质亟须提升。放松了对人的全面提升。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等现象时有发生,闯红灯、横穿马路、跨越护栏,非机动车逆向行驶、违章停靠、混道行驶,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窗口服务亟须优化。对服务行业的管理不规范。一些出租车车容不整洁、司机语言不文明,汽车站、火车站候车厅、出站口、售票厅卫生环境不洁净,医院导医标志不清晰,社区警务室配备不完善,商场超市投诉处理记录不完整,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一个个缺口亟待填平,一个个短板亟须提升,一个个问题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不我待,任重道远。许昌该如何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之战?
【五】
创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一次公交车上的让座,一次问路的热情回答,一个拾起易拉罐放入垃圾桶的简单举动,都会使初来乍到的人对我们这个陌生城市倍感亲切、深感温馨。创建文明城市,根本在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融入创建各个环节,贯穿创建全过程,在全社会营造“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良好风尚。重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把经典诵读与“全民阅读”活动相结合,与践行道德规范相结合,用雅言传承文明,用经典浸润人生。
开展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拓宽服务范围,壮大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倡导文明礼仪、维护公共秩序、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让广大志愿者在讲奉献、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追求一种“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德境界,用志愿服务彰显城市文明。
深化群众创建活动。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集市、文明农户等,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细胞工程”,支撑着整个文明城市创建的“大戏”。要不断丰富内涵,提高质量,创新形式,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其中,真正让群众成为参与主体、实践主体、受惠主体,在实践中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质,让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六】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牵牛牵鼻子”。创建文明城市,就要抓住环境整治这一关键,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重点突破,必见成效。
在市容环境上治“脏”。城市环境是城市的“脸面”,也是“内功”。以街面、路面、铺面和墙面“四面”整治为突破口,以清除视觉污染、尘土污染、生活污染为着力点,继续做好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五小”门店的整治工作,抓好街巷道路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在公共秩序上治“乱”。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抓住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等重点,突出整治车辆乱停乱放,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等现象,加大对网吧、互联网有害信息、非法侵权盗版物、荧屏声频的治理力度,认真整顿行业不正之风,真正做到“管”而到位,“理”而有序。
在窗口行业上治“差”。擦亮一个窗口,带动的是一个行业,影响的是整个社会。对窗口服务行业等领域影响城市形象的违章违规行为,既要敢于碰硬、严格执法、问责惩处,切实解决态度差、形象差、效率差等突出问题,把文明服务落到实处,又要积极引导他们爱岗敬业,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勇于担起弘扬文明的责任,养成文明行为,倡树文明新风。
【七】
创建文明城市,好比建楼房,重在夯实基层、打牢基础。基础就是“硬件”,“硬件”不“硬”,劳而无功。
基础设施靠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最基础的工作。把创建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从与人民群众利益最密切的项目抓起,持续推进道路、体育、科技、环保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贸市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快交通站点升级,提高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能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科技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馆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形成更加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
基层工作靠功夫。文明城市创建,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立足基层、面向群众,把创建文明社区和文明村镇作为两大基础性工作来抓。完善社区功能,创新管理机制,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努力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文明社区。更加重视镇、村基层创建,从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抓起,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绿化净化环境,倡导移风易俗,建设文明家园,筑牢文明城市的基础工程。
【八】
文化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特色和内涵。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在培育特色文化上下工夫,靠文化创品牌、增亮点。
打造文化品牌。许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重在挖掘好、利用好“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生态文化”资源,通过办好“中原花木博览会”、“三国文化周”、“钧瓷文化节”等活动,努力形成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丰富提升许昌的文化内涵。
实施文化惠民。大力培育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走文化滋养城市、文化助推发展的创建之路。更加注重建好小型、便民的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城市社区和村“文化中心”建设力度,真正将文化惠民舞台搭到百姓的“家门口”,让“文化阳光”普照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九】
百战之军,胜在纪律严明;攻坚之力,得于令行禁止。创建文明城市,成于群策群力、众心如一。
明责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各级各部门负责人是创建第一责任人,对创建工作要亲自部署、协调、督察、落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大班子合力抓、条块结合共同抓、职能部门配合抓、专门机构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建机制。“人叫人动人不动,机制调动积极性”。对过去探索实践、行之有效的创建工作机制,要持续、提升、规范、完善,靠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创建工作由专业创建向文明城市创建统领转变,由以改善环境为主向以育人为主转变,由以集中整治为主向常态创建转变,由以事后追究为主向过程问责转变,带动各项创建工作全面推进。
强督导。他律出效率,督导见实效。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督察、人大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单位舆论监督的作用,把经常性督察与突击性整治结合起来,把正面宣传引导与监督曝光结合起来,把过程追究与结果追究结合起来,推动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聚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按照开门创建的要求,倾听民声、集中民智,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对创建的全力支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引导,通过多形式、常态化、高密度、多视角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十】
面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攻坚战,只要我们同心同德、戮力进取、协力攻坚,把劲头鼓得更足,把氛围造得更浓,把工作做得更实,其攻必克,其战必胜!
曙光在前,胜利可期。一座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魅力之城正在中原大地悄然崛起。
重运作 破瓶颈
——七解“求客观规律之真”
【一】
发展必重运作,跨越必破瓶颈。凡事有破乃立、运作必成。
【二】
审视许昌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积极探索创新、持续运作求解、不断突破瓶颈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亮点,如许昌新区上升为省级战略、中原电气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创建荣获一系列国家级“金字招牌”等,无一不是注重运作、善于运作的结果。
【三】
当前,各地遇到的发展难题很多都是相同的,谁注重运作、善于运作、率先破解,谁就能脱颖而出、先行一步,谁就能跨越自己、跨越他人、跨越时空,这就是跨越发展。
【四】
注重运作、善于运作,靠有效运作解决难题、破解瓶颈,既是衡量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又是对领导干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最好检验。
不容忽视的是,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些干部不重运作、不敢运作、不会运作、不善运作的现象仍然存在。
有的不重运作。工作拘泥于旧思维,局限于老办法,满足于老套路,不想创新、不思求变,眼界不宽、办法不多。
有的不敢运作,“和稀泥、打太极”,害怕触及深层次矛盾,担心做了事情得罪人。即便是好的项目,也前怕狼后怕虎,没有快刀斩乱麻的勇气,更缺乏大刀阔斧的锐气。
有的不会运作,“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忙忙碌碌,却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该为的不为,不该为的乱为。不懂得也不尊重客观规律,更不会自觉运用客观规律办事。
有的不善运作,“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推工作大轰大嗡,方法简单粗放,工作干了不少,力气花了不小,却收效甚微。
【五】
踏上“十二五”的新征程,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思路、蓝图变成现实,核心在于遵循规律、用心运作、科学运作,着力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瓶颈和难题。不重运作,没有运作,每一个瓶颈都可能成为发展的桎梏,再好的思路、再好的蓝图也是一纸空谈。
【六】
重运作,破瓶颈,态度要端正。
没有端正的态度,工作就失之于“浮”,浮躁浮漂,浮光掠影,是不会静下心来运作的,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
遇到矛盾,不能遮遮掩掩。只有直面现实、敢于触及,才能认清根源,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讳疾忌医”,只会使矛盾越来越深,解决难度越来越大。
对信访稳定问题,个别干部总认为是个棘手问题,总是绕着走,掩盖矛盾,甚至把老百姓看做“刁民”,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只要把信访工作看做体察民意的“寒暑表”、维护稳定的“减压阀”和发扬民主的重要“窗口”,就能怀着为民之心对待每一位上访人,对待每一封来访信,时时处处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七】
重运作,破瓶颈,思想要解放。
“观念一变天地宽”。思想解放了,眼界才能开阔,思路才能活跃,才能在遇到难题时找到破解的办法。
在破解资金难题方面我们取得的突破,就是解放思想的结果。通过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加强银企对接、加快企业上市、完善担保体系、引进商业银行、加强招商引资、采取BT和BOT模式等途径,市县两级筹集了一大笔资金,较好地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实践证明,只要解放思想,研究透政策,借鉴好经验,发动好群众,运用好市场,就能广辟“钱路”。
在土地瓶颈问题上,很多地方只知道抱怨政策越来越严,畏首畏尾,错失发展良机,而不会解放思想求蹊径、开动脑筋找办法。要看到,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框架下,解决土地“紧”的难题,必须充分发挥灵活性,在“扩大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上找路径,在集约节约上做文章,盘活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厂房,提高投资强度,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八】
重运作,破瓶颈,方法要得当。
所谓“困局”,大多是方法、路径的困局。只有找到方法和路径,“困局”才会变成“活局”。
面对难题,要学会“弹钢琴”,学会通分、约分,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剥茧抽丝、化繁为简,找准症结,对症施治。
把握好“度”。一方面,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善于战略思维,学会依全局形势“制定战略”,凭自身实际“开辟战场”,按发展需要“排兵布阵”。要善于调查研究,坚决避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盲目决策,努力做到决策前充分论证、决策中适时调整、决策后落实执行。另一方面,增强处事的透明度。关键是做到“一碗水端平”,核心是坚持依法行政。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不分亲疏,不论等级,一把尺子,一视同仁;做到按章理事,重制度、建机制、守规矩,不能图简单、走捷径。
运用好“法”。大禹治水,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仅仅在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更在于他“变堵为疏”的方法。面对问题,如果一味地“堵”,只能是扬汤止沸、自欺欺人,最终会使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积越大;只有注重创新、运用有“方”,从根本上想办法、找路子,坚持“宜疏不宜堵”,才能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在征地拆迁上,方法对路就能做到难题不难,“热点”不“热”。有些干部一谈到拆迁就头痛,认为是“顽症”、是“难题”,其实是没有找到破解难题的有效方法。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城中村改造方面明确提出,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政府主导、政府“零受益”。做到了这一点,就能较好地把握工作力度、推进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和群众满意度的最佳结合点,问题就会得到纾解、妥善化解。
执著于“变”。所谓“变”,就是根据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创新、完善、提升的过程。如何“变”?首先,要适应渐变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有渐变和突变两种现象,渐变是永恒的,突变是短暂的。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学会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一刀切”,否则只会欲速则不达。其次,要具备多变的本领。做工作要多想办法,只有临事不慌、遇事不乱,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途径出发,多策并举,多方给力,才能达成目标、完成任务。最后,要务求快变的实效。在工作理念上,要尽快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在工作态度上,要尽快由“居高临下”向“平等互动”转变;在工作方式上,要尽快由“粗放随意”向“严格规范”转变;在工作监督上,要尽快由“短期突击”向“长效机制”转变;在工作效果上,要尽快由“有限满意”向“综合满意”转变。做到这些,就能用清晰的思路化解矛盾,用有效的办法破解难题。
【九】
重运作,破瓶颈,“做”功要到位。
任何事情都是“做”出来的。破解瓶颈,关键在“做”。
“做”就要抓具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正所谓,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只有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将工作项目化、具体化,发扬务本责实之风,发扬“透竹竿”精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破解,把原则要求变成具体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工作项目和责任主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倘若只发号召、不出实招,只造声势、不做实事,“层层喊落实,层层不落实”,再好的谋划也等于零,再好的决策也会落空。
“做”就要重基层。工作求实求效,关键在于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和基层群众。市委、市政府今年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目的就是把各级党员干部的心思精力、领导方式真正转到为民发展、求实求效上来,转到求客观规律之真、务科学发展之实上来,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做”就要严问责。要问于实,问到关键处、问到具体事;要责于效,责到执行力、责到有效果。惟其如此,难题才能有效破解,工作才能加快推进,许昌“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十】
注重运作是破解瓶颈的有效路径,破解瓶颈是加快发展的必经之道。遵循客观规律,掌握运作之道,善用运作之法,必能走出困局、破解难题,科学发展必有作为,跨越发展必有实效。
练就“求真”硬本领 ——八解“求客观规律之真”
(一)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句话说明一个道理:本领过硬,才能遇难不难。
客观规律看不见、摸不着,认识它、把握它、运用它,必须以能力素质为保障,练就“求真”硬本领。
(二)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事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却事与愿违,劳而无功。
有的干部很想在招商引资上有所建树,却不懂市场运作规律,不是和客商谈不拢,就是引来了一些“夕阳产业”,费时费力,收效甚微;
有的干部很想使经济发展得更快一些,却不知遵循经济规律,“情况不明决心大,思路不清点子多”,“播下去的是龙种,长出来的是跳蚤”,总是处于“交学费”的尴尬境地;
有的干部也想把工作做好,整天忙忙碌碌,却不善于运用规律,抢抓机遇看不准时机,推进工作抓不住重点,破解难题找不到症结,处理矛盾把不准火候,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帮倒忙。
出现这些情况,说到底,在于有些干部自身内存不足、本领恐慌、能力不强。
(三)新时代、新课题、新使命,对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本领过硬,才能紧跟时代。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很多,有些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现在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唯有与时俱进、提升自我,方能应物而化、应对自如。
只有本领过硬,才能担当重任。面对日益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领导干部尤为需要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唯有努力“充电”,方能履职尽责、不负所托。
只有本领过硬,才能推进发展。面对科学发展的新命题,需要看得“真切”,认清优势与不足,判断趋势与走向,知己知彼,扬长避短;需要具备“真知”,以新的思维谋划工作,以新的姿态正视工作,以新的理念开展工作;需要掌握“真法”,善于运用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的方法,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需要常怀“真情”,牢记宗旨,以人为本,明确责任,找准位置,尽心尽职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唯有掌握规律之真义、真谛、真理,方能找到通向成功的阶梯、交出完美的答卷。
(四)练就“求真”硬本领,必须知行合一。
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不愿学、不善学,陷身于文山会海,热衷于迎来送往,沉湎于灯红酒绿,已经落在了时代后面。还有的深入基层少了,距离群众远了,下基层督察、调研往往是图形式、走过场。这些与“求真”的要求都是格格不入的。
“求真”贵在有真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果领导干部不紧跟时代、勤学善思,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势必退化。只有与时俱进,深学理论、博学知识、精学业务,才能有真知灼见、格物致知。
“求真”重在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练就过硬本领,不仅要看怎么说,而且要看怎么做;不仅要“坐而思”,而且要“起而行”。否则,定下的目标任务只能是“空头支票”。只有坚持实践的标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与推进许昌发展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积累、锻炼、成长,才能成为胜任工作的行家里手。
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在基层、在一线、在实践中找出规律、找到方法,才能不断成长、历练成才。
(五)练就“求真”硬本领,贵在“透通竹竿”。
求真的道路,好比是一根长长的竹竿,每一环节都是一个关口,绕不开也躲不过,必须一个一个环节去突破,一道一道难题去破解。“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矛盾就存在问题,就需要去解决,就要“透通竹竿”。
知实情。“透通竹竿”、破解问题,必先摸实情、听民声。要眼睛向下看、脚板向下走、心思向下沉,老老实实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贴近真实生活,才能了解问题的真实情况,才能把准“透通竹竿”的关键点、着力处,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事实真相,作出科学决策。
重运作。“透通竹竿”,既需巧劲又要内功,关键是运作,找到办法和路径。对当前许昌面临的发展方式怎么转、新型城镇化怎么推、要素瓶颈怎么破、基层基础怎么强、为民惠民怎么办等问题,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用创新的思维、市场的办法、项目的抓手,重运作、善运作、科学运作,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靠有效运作破瓶颈、解难题、促发展。
有毅力。“透通竹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捅一节还有一节,不可能一蹴而就,尤为需要毅力和韧劲。要敢于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有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像“解方程式”一样,一步跟一步、一环扣一环来破解。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目标专注而不东张西望、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默默耕耘而不夸夸其谈、持之以恒而不浅尝辄止,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解决彻底不罢休。
(六)练就“求真”硬本领,旨在提升能力。
能力是越壑之桥,是渡河之舟。练就“求真”硬本领,核心在于能力大提升。
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站位全局,科学谋划,深入思考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思路,深入思考为民惠民、改善民生的办法,深入思考推进项目、优化环境的举措,以科学的思路引领实践。要遵循规律、把握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潜心研究抓好工作的有效方法。
提升推进民生改善的能力。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发展。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真心实意地办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着力解决群众的就业之困、就学之难、就医之急和后顾之忧。不折不扣落实好十项民生工程,把更多的财政“蛋糕”切给民生、更多的政策制定倾向民生、更多的发展之举立足民生。
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利益关系调整、新旧观念冲突、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现的时期。要勇于直面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变“搪塞推诿”为“真情关注”,经常和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手拉手帮扶,实打实办事,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七)练就“求真”硬本领,要有务实作风。
“求真”不能画饼充饥,只做表面文章,最终要靠实干求实效,靠落实求实绩。
务本责实。要重实际察实情,把决策和工作建立在客观实际之上;要敢于说实话道实情,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用真劲求实效,多干一些打基础、为基层、谋长远的“基础工程”,少打造一些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泡沫工程”,切实做到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以工作实效取信于民。
认真较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抓工作一认真就具体,一较真就落实。要敢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讲情面,不怕得罪人;要敢于面对矛盾和问题,做到难点棘手问题不回避,历史遗留问题不推诿,在克难制胜中不断增长才干、增强本领。
勇于担当。要强化责任意识,把对人民负责看得更重一些,敢于担当,直面挑战。百姓发出的呼声一定要负责任地答复,向群众承诺的事情一定要负责任地兑现,上级部署的任务一定要负责任地落实,把全部精力放在发展惠民上,把全部心思用在求实求效上,坚决摒弃“光说不练假把式”。
(八)风鹏正举,时不我待。推动许昌科学发展,全市党员干部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努力练就“求真”硬本领,用真知助推跨越,用真情凝聚人心,用真诚赢得信任,真学真信真转真干,共同撑起许昌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九)练就“求真”硬本领,百事可成,百业可兴。“求真”关键在“做”
八解“求客观规律之真”与“一文九论”一脉相承,如果说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文是点题,“何平九论”是破题,“一谈八解”就是解题。
“八解”抓住关系许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找问题、理思路、教方法,对“求客观规律之真”进行了系统解读,是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的“灯塔”、撬动领导方式转变的“杠杆”、推动思想解放的“武器”、破解发展难题的“钥匙”。
推出“八解”的初衷在于“解”,落实“八解”的要义在于“做”。要找准问题“做”,对号入座,查找问题,逐项解决;要遵循规律“做”,研究规律,把握规律,一切按规律办;要抓住关键“做”,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项目带动、产业提升、基层基础、为民惠民、文明创建、破解瓶颈、能力素质8个方面,出实招、掏真劲、求实效;要通透竹竿“做”,注重运作、善于运作,一个一个环节突破,一道一道难题破解。
成事唯“真”,“求真”贵“做”。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做,靠“做”把“八解”落到实处,靠“做”把“求真”进行到底,靠“做”把许昌“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