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李彬“幸福人生家庭大讲堂”讲座有感
听李彬“幸福人生家庭大讲堂”讲座有感
今天上午去听李彬“幸福人生家庭大讲堂”讲座,讲座中提到家庭教育为什么重要?现在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把所有期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过于关心孩吃饱穿暖,考试分数高低,忽略了孩子精神和心灵成长,这样的孩子迟早会出问题。因此孩子的一生成就,由父母和家庭决定,父母的品质是孩子的起步线,孩子的成长由父母的成长所决定。
其次,家庭教育应该教什么?百善孝为先,家庭的教育必须从孝字抓起,这才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其次,父母还需要鼓励孩子多学习、接触伟人传记和圣贤思想、经典音乐、西方经典文化、科普知识、经典故事,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心灵修养和思想境界、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家庭教育应该怎么教?李老师表示,关键的一点是让孩子用耳朵听。给孩子反复读几遍之后,孩子就可以记住听到的内容,不断重复这种做法,就能够获得“用耳朵来记忆”的记忆力(而不是用眼睛来记忆的记忆力)。这样培养出来的记忆力是优质的记忆力!
这一次公益报告会,将正确的家庭教育的观念植入到与会家长的心里,讲座中不仅有案例,同时还有方法,并且图、文、音、视屏相结合,是我们家长全面掌握了教育孩子的防腐,不少父母表示,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他们愿意携手与孩子一起成长,成为高品质的父母。
第二篇:听《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听《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我是一个很荣幸的人!在学校领导陈校长的推荐下,让我参加了《幸福人生》讲座。首先应该感谢陈校长,推荐了我;再者就应该感谢《幸福人生》讲座的所有义工老师,以及那些为了这个讲座而献出爱心的人们。
四天的学习,无论是专家老师的讲座、大家的分享,还是义工的服务,都非常令我感动。在这期间,讲座虽然大部分都是以观看视频的模式进行学习,但是都真正的诠释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人生,怎样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下面我就来浅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传统的礼仪:让我震撼
当我们一到达学习中心的大门,就有六位义工在那里恭候我们每一个前往的人,他们排列有序、精神焕发、毕恭毕敬的首先深深的鞠躬,而整齐又真诚的喊着“热烈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让我小有惊喜,我也就看作是普通欢迎而已,就显得略微真诚一点罢了。这时有一位义工带领着我们前去报到的地方,而一到达签到点,“热烈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当时在场的所有义工、老师、工作人员,都再次的让我听到、看到了刚才的那一幕,我感觉有点懵了。这则真正的让我感到了他们这里的所有人都是那么的有礼貌,待人都是那么的真诚谦和。而在我学习的这几天里,学习课程中也安排有待人礼仪的课程,这里的所有义工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恭敬谦和。所以,让我真正的明白了,我平时的生活中,礼仪做的有多么的欠缺,也激发了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对礼仪的重视,对礼仪的学习,对礼仪的运用。
二、《弟子规》: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首先,我对《弟子规》有了真正意义上里了解。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精髓。它里面包罗万象,生活中的一切的一切,点点滴滴,《弟子规》都能解释,让我们都能想通,都能做好。让我明白了“学习”的真正含义。学,简单的说就是:了解,知道,理解,明白;习,则是:做,实践。所以,“学习”就是必须要合起来才行,绝不能分开使用。则是:明白了,知道了,懂得了,就要去落到实处,真诚去实践,否则就是空谈,都是瞎扯。正如习主席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李总理所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三、餐饮:素食能拯救人类
在学习期间,我们没有闻到,更没有尝一点点的荤腥,天天所食用的全是素食。我以前对“素食”的理解很单一,仅以为就是平时偶尔的吃吃素罢了,也就对身体有一点点的好处,为环保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影响。而当我真正的素食了几天,学习了几天后,我才真正的了解了何为“素食”,原来素食有那么大的好处。
1、对身体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啦,不仅仅是能清洗我们肠胃,而能够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能让我们延年益寿。
2、环保,能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能让我们的子孙有更好的生存环境,有更多的资源利用,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不那么早早的就逝世。
四、以周边的人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这几日聆听了诸位老师的讲座,方才明白:他们的心地是多么善良,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更有幸的是,我们可亲可敬的义工老师们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影响着我们,平时关心、问候我们,走时还送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与光碟……无一不体现出对世人的关心。所以,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沿着他们的足迹走下去。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洗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给孩子们讲授,用行动去带动孩子们,从小事做起,从孝敬父母的点滴做起,我将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身作则践行《弟子规》,把爱传递下去,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罗太苹
2013年8月21日
第三篇:听《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听《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听了王老师在形势与政策课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授以及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感触颇多,有一种心灵得到滋养的感觉,同时却又忧心于我们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漠视。
何谓幸福?在西方人看来,物质丰裕、个人得到享受就是幸福,而这种幸福却没有稳固的根基,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的幸福,势必充满竞争,当这种竞争演绎到极致的时候就会引发战争,在这个时候所有人的幸福都将瞬间崩塌。而中国人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认为幸福人生的根基在于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要从小积福,而后造福,最后到老年的时候才能够享福。只有从小开始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讲求孝道、仁爱、慈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替他人着想,与他人和谐共处,最终才能走向有稳固根基的共同幸福。
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生理的感受,物质的丰裕所带来的满足仅仅是一时按习性生活得到的快感,既不真实也十分浅薄,而真正的幸福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它是一种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通过爱他人、爱家庭、爱社会所得到的一种心灵充盈的感觉,这种感觉直达心灵,深入我们的灵魂,并且可以用我们的爱不断创造,一直延续。这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每一次我真心实意地去帮助他人,孝顺我的父母,为这个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的时候,心里的那一种快乐总是那么地真实,那么地圆满,而每当我同他人竞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他人争夺,纵使最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那一种快乐却那么平淡,并且总是伴随着一种空虚与愧疚。而更让我震惊的是,回首自己走过的二十载人生,发现真实圆满地快乐却远远少于那些虚幻、平淡的快乐,顿悟到自己的人生原来一直在歧途上行进!
而我又在思考,为什么我到现在才明白这些老祖宗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道理?回想起自己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我找到了答案。我们从小便没有系统的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弟子规》这本书我到高中才听说过,初中、高中课本里那些经典的文言文,甚至《论语》、《孟子》等也沦为唯一的作用只有做默写题,那些经典的语句、朴素的真理只入了我们的眼睛、大脑却从来没有用于滋养过我们的心灵,无怪乎我们一直在狂奔却不知道自己一直在错误的路途中迷失了自己。
再看看其他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评价和重视,更是让我感觉到现代的教育让我们中国人都愧为中国人。我们在崇洋媚外,不断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却视我们的文化为瑰宝,诺贝尔得奖主认为二十一世纪人类要生存需要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伟大的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要解决社会问题需要靠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试想:如果我们抛弃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古老智慧,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何在?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又将走向何方?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想我是幸运的,能在二十岁这个不算太晚的年岁,开始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那些穿越了几千年的朴素真理、谆谆教诲必将照亮我以后的人生旅途,引领我走向正确的幸福之路。也非常感谢老师的言传身教,带领我走入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智慧殿堂,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以更虔诚的心去从古圣先贤那里汲取更多的营养,并通过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人来学习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篇:听讲座有感
热爱与激情
——我从郭育三老师身上看到的热爱与激情——这是我听了郭育三老师两个晚上的课后,最大的感触。
无可置否,郭育三老师是一个无比热爱新闻事业的人。他两晚的课堂中,都提及到了九江蹋桥事件。他强烈地对佛山台在蹋桥事件中的无作为表达了不满。可以感觉得到,他的内心对事件是真实的遗憾。一件本不关他责任的事,何以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我想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才是他如此在意事件的根源。
媒体无作为不同于报道错误,一条新闻报道错误了或许会让当事人记一辈子,但那是源于对教训的铭记;如果一次无作为也会让相关人员刻骨铭心的话,那么当事者就必须是一个对新闻事业无比热爱的人了。新闻有何用?新闻的价值体现在宣传真理、反映事实的时候。佛山台对身边的突发事件无所作为,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无比热爱着新闻事业的郭育三所不能够原谅的。
听了两晚的课,郭育三老师的新闻业务能力固然让我佩服,但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新闻的热爱更让我感动。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热爱新闻才涉足这个职业,但从郭老师的身上我确确实实是看到了差距。我当初选择新闻是因为新闻工作好玩、有挑战性,但当工作不再新鲜、当挑战不再是那么困难,我却仍然无法突破自身认识上的局限。郭育三老师引发了我一次思考的机会。
郭育三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他很享受新闻带给他的快乐,每一次成功的报道都让他感到满足;拍一个简单的镜头,在他看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条新闻背后的故事,都让他记忆犹新;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他都会探究背后的新闻看点------郭育三老师表现出了他对新闻事业永不衰退的激情。
激情也源于热爱,但热爱未必就会产生激情。对同一项事物,有人会因热爱而痛心失望,但也有人会因热爱面激情澎湃。郭育三属于后者。
我想这也是郭育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时的激情不难,但难就难在长久的激情。作为新闻工作者,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题材的新闻,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采访对象,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采访条件,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新闻环境,都应该保持一份激情,发现其中的乐趣,享受其中的快乐。唯有如此,新闻才能天天出新、新闻工作者才能日日保持冲劲。
我入行两年多,最怕的就是热爱不再、激情缺失。郭育三老师表现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两有东西。他不是大师,但他是学习的榜样。厌倦一样事物,会产生冷淡;热爱一样东西,会产生激情。我想当厌倦时就应该重新培养热爱;冷淡了就应重新树立激情。唯有如此,做新闻、做任何事都不至于虎头蛇尾。
做一项工作,先有热爱,再有激情,然后才会有好的成绩——我想这即使不是真理,也应该是一条值得去总结的经验吧。
第五篇:听讲座有感
听吴正宪教授讲座有感
有幸听了吴教授的讲座《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深深的触动。
在大多数人的眼睛里,“又好吃,又有营养”是用来形容食品的,但吴教授却用它来形容数学,用它来形容教书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这种比喻是我第一次听到的,细细想来,这种比喻是那么地贴切。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可谓是营养丰富,可以说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然而这些营养却并不想孩子们所品尝的美食那样可口,甚至是难以下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这些极富营养的知识,烹调成好吃的,近似美食的数学。
如何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的问题。吴教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课堂,只有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只有属于孩子自身的数学才是真正的数学。好吃的数学就是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好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就是能给孩子良好感受的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能“走教案”!要读懂学生,要放下架子。课堂要“真实”、“朴实”、“互动”。如果教师能真正融入课堂,就是对课程有感觉的人。教师要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的智慧。创造孩子们“好吃的”数学就必须改变我们自己已经习惯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中有所突破,充满智慧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一定是伴随孩子千奇百怪为题的开始,学生会在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和价值,并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吴教授还提醒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童真的话语;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输出准确的语言;教师要学会对接,在恰当的时候点拨孩子,实现孩子语言想精确语言的转换。听着吴教授的话,我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的课堂上就缺少倾听,当孩子们一次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式,我总是很武断地打断他们,力求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教学中,我也缺少耐性,总是不愿多话些时间去等待孩子“成熟”,总是以一个成人的眼光,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计算孩子们所需的时间,总认为再多的等等待等同于“浪费时间”。至于教师的对接 我更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时间,总是让孩子生硬地接受精准语言,而忽略了童年时代的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听了吴教授的讲座,我才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种种不妥,种种行为表明:我的教学行为正在一点点吞没这孩子们的同去,我的童心也早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翼而飞了,我将孩子们原本快乐的童年时光一点点给抹杀了。
吴教授的讲座从一个侧面唤醒了我,唤回了我那颗消失已久的童心。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一定会改变现状,力求从儿童的心理出发,把好吃又有营养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感受到学习也是童年快乐的幸福时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月8日我听了吴正宪老师关于怎样做一名数学教师的讲座,她讲到数学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更应把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来看待。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夯实知识基础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的肤浅化、形式化。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她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她在讲座中把理论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讲述了自己成功的历程、课堂的心得。她的成功之路就是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和学生真诚相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她善于感悟文字的美,课堂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她容易感动学生,也被学生感动。看到她就能感觉到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活力。她在课堂的情感、激情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生命的热爱。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怎能不成功呢?
吴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数学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需要成长为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老师。“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新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鼓舞,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沿着这样的成长道路,早日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只要在教学中学生思想出现的火花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要及时引导,吴老师还提出了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笔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迷惑中自己能主动去探求,以达到自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个性得以民展等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所谓的差生要学会等待,等待是艺术,等待是尊重,等待是策略。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小心呵护学生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除此之外,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品位、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漫长悠久的数学史、璀璨的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的名人事迹、古代数学名题”都是滋养学生数学涵养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当然数学是科学,讲究的是真与实,教学必须扎实、踏实、诚实地对待,让“求真、求实、诚实、守信”的教育浸润其中,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凸显其中。
吴老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她与所教过学生的深厚感情。有因为一句表扬的话而多年还深深记得这句话的学生;有冒着严寒,捧着多年储蓄的零用钱只求能请吴老师吃一顿饭的小学生;有因一句话而影响到一生的学生。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吴老师高尚的人格。由此我们想: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心换心,何愁不能实现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
最后再次用吴正宪老师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
听了她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体验!
“笑声过后有思考,交流过后有体验”!真正体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多点自由体验和快乐感受,之后有所反思。正如吴正宪老师对学生说的:笑声过后有思考!她也正是这样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