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我的阅读观》有感
改变,从阅读开始
————读《我的阅读观》有感 李琳琳
他说,“教育是一首诗”。他常用诗一般的语言讴歌教育,表达他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热爱
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 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未来
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 有一条破浪的船
朱永新,一名教育理论家,是中国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是近年来推广阅读的“第一人”。他提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等观点,我非常赞同。尤其是他对阅读的诠释,让我对阅读这件事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阅读改变人生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畅想,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形象。
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令人如沐春风,你会觉得他深邃厚重,觉得自己得到很多启迪。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而气象万千。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人的生命长度有基因等先天因素在起作用,而后天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而充实。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的美景,体验精彩人生。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但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我们的人生梦想。
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犹太民族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民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据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而中国,“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这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得出的结果。”
人类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几乎都被犹太人改变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改变过或依然在改变着人类对社会和历史的观点;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物理世界和时空的认识。《货币战争》一书甚至认为,是犹太人掌握着当今世界的金融命脉。一个民族获得这些杰出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犹太人精神成长历程中对于书籍宗教般的情怀。犹太人嗜书如命,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在以色列,平均6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犹太人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这种对书的迷恋和敬畏之情,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浙江桐乡有一个环卫工人名叫欧福礼,每当他清扫完路面的垃圾后,别的工友在一旁侃大山、闲聊,他却坐在路边,或倚在三轮车旁,从口袋里拿出一本古典书,认真阅读起来。
马路上,车水马龙,到处是嘈杂、喧哗声。可是,这一切对他没有丝毫影响,他沉浸在忘我的阅读中,他感受到阅读带给他的那份幸福和快乐。
欧福礼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热爱阅读古典书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这一读,就是30年。艰涩难懂的《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左传》等古籍,他都烂熟于胸。他每月的微薄工资,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剩下的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书了。
他说:“有时心情不好,或者干活累了,只要看看书,疲劳和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阅读,是我生命中最幸福和快乐的事。”
欧福礼热爱阅读的照片被人发布到网上后,感动了无数网友。人们从欧福礼身上感受到阅读带给人的一种力量。
二战时,在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法西斯在对犹太人进行残酷折磨和疯狂屠杀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犹太人在那种极其艰难的时刻,甚至就要失去自己生命时,他们随身携带的竟是几本书。除了《圣经》,还有一些科学、自然、地理、文学方面的书。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许多人走向刑场时,手里还紧紧地拿着一本书。有的小孩子手里也紧紧地攥着一本书。
纳粹法西斯对这些犹太人的做法感到震惊,他们不禁喟然长叹:这是一个真正不可战胜的民族,他们内心强大的力量,足以抵挡住向他们射来的子弹。
据联合国最新调查显示:以色列人平均年阅读书籍85本,每4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在以色列人看来,书如同水和粮食一样重要。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能抵御尘世间任何艰难和险阻,给人带来不可战胜的力量和信心。
二、阅读滋养心灵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亚伯拉罕林肯说:“阅读比起任何其他的行为都更有力量释放你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本性会得到更好的展现。”阅读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阅读使人获取信息、占有知识;阅读使人开发智力、激发潜能;阅读使人拓展思维、开阔眼界;阅读使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每一个从艰苦的农村走出来的读书人,一定会感动于有这样的读书之路让自己走出大山,使自己摆脱贫穷与落后;每一个精神充实的人,都会感谢生命中那些一直伴随自己的书,是这些书让他们走向成熟。
阅读能帮助我们超越害怕困难的倾向。阅读能帮助我们摆脱贫穷,走向富有。
阅读能帮助我们超越语言和思维的局限,做一个积极的人。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阅读能与大师交流,与崇高对话;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健康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良好发育。
三、阅读让教育更美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的书,那就是学校。只要有了书,孩子们就有了阳光,有了成长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比我们现在很多村小的硬件设施还要差很多,但他每天都要和老师、孩子们一起读书,让孩子们真正走进图书的精彩世界。
我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的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的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我们很多老师几十年来都拿着同样的备课稿去给学生们讲课,这被人戏称为“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阅读,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只有教师热爱上了阅读,他才能感染他的学生,从而带动学生阅读。
四、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共读,是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是途径之一。
共写,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乃至于整个社会通过反复交互的书写,彼此理解,并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加深认同,体会存在的过程。
在当下这个浮华的时代,读书的人已经是很少了,更何况共读共写!值得高兴的是学校舍得拿出宝贵的时间让师生共读,晨诵、课前5分钟的交流,让师生之间有了许多的真诚对话,有了对经典的共同阅读理解,有了精神上的巨大收获。虽然遗憾偶尔会觉得意犹未尽,会觉得刚刚温热的情感被无情的铃声打断而戛然而止,但可是通过共读,拉近了我们的感情,提升了我们的阅读能力,这是极好的。
我希望我们的改变,从阅读开始。我们的阅读,从儿童开始。我希望在我的班级里,随时都可以看见捧起书本阅读的学生,在我的学校里,随时都可以看见热爱阅读的学生。我喜爱这本书,因为阅读的力量感染了我。让我们一起开始阅读,改变我们的人生吧。
第二篇:读《我的PE观》有感
读《我的PE观》有感
近期阅读东方富海创始人兼董事长陈玮先生的《我的PE观》,学到很多东西,感悟也颇多。陈先生利用自己在PE行业摸爬滚打10年的经验,写出了30篇文章来总结在这个圈内的感悟及一些独特的见解。这30篇文章,都是陈先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陆续为《新财富》写下的专栏,谈及了PE界各类相关的话题,其中包括未来中国PE的发展,政府对PE的监管,本土PE对IPO的追求,PE的募资以及做PE的技巧等话题。
陈玮先生用多年的私募投资管理经验写下的这些文章,帮助读者务实中肯地回顾了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对其目前在金融市场中的定位以及目前尚且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少理智的见解。其中有两条给我的感触最深。
首先,是国内的很多PE在LP和GP的关系处理上非常“中国化”。中国的传统观念让很多投资人觉得有钱就是老板,既然资金已经投入,就一定要参与这个项目。LP不能够放心的让GP去管理,就导致GP为了保证资金持续,不得不去讨好LP,变得束手束脚。我觉得这也和行业的迅速发展有关,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造就了业内一批著名的Pre-IPO成功故事,“涉世未深”的LP被这些故事洗脑,往往追求迅速的投资回报,却不了解PE是个长期投资的过程,7-10年的投资回报期对他们而言实在太长了。GP对LP言听计从,这种”快进快出”的要求让GP们只能盯着Pre-IPO,拼资源,价格,抢项目成了他们的只要工作。当然,我认为这只是中国PE业发展的其中一个阶段,随着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成熟,政策的完善,这种发展必将会更加稳定,几年后定会有一批杰出的GP脱颖而出,这些GP经历风风雨雨,见证了行业内的洗牌,专业经验和技能将能够和外国优秀GP相提并论,而且到时候国内LP也将更加专业。专业的投资者和专业的管理人必将对PE发展提供必不可少助力。
第二,陈玮先生在书中提到,目前国内PE的火热几乎让这个行业变成了全民皆可参与的运动,“不差钱”的PE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大多数都盯着那些成功造富的故事,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梦想一夜暴富。于是投资项目时,只要觉得好就砸钱进去,然后抱着胳膊等上市。除了钱,能够提供的增值服务少之又少。我认
为这种现象的造成不仅是因为这些公司缺乏专业的团队和提供服务的经验,也是由于很多项目企业只看重钱的缘故。一个好的项目企业,往往会吸引很多投资公司的注意。激烈的竞争难免让那些企业居高自傲,只在乎钱,谁投的多,项目就给谁,而对投资公司能够提供的服务并不在意。然而钱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对企业未来成长性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但是企业的成长性很多时候需要优秀投资公司的优质服务来带动的,这些公司能够利用他们的人脉,专业知识,甚至GP的企业管理经验来为项目企业的管理方式,财务审核,发展模式,产品定位,渠道推广等方面提供优于资金的宝贵建议。我初入这个行业,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一个好的平台对于我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虽然我对本公司的各类投资项目还不是很熟悉,但这短短的几天我已经感受到本公司对于项目企业,和有潜力成为项目的企业都能够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我相信在我职业初期就形成这样一种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能让我今后都受益匪浅。
第三篇:读朱永新《我的阅读观》有感
读朱永新《我的阅读观》有感
第一次读到朱永新老师的代表作《我的阅读观》,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可以零距离感受大家的风采,不过对于这本书我还处于“进行时”,主要是由于前段时间有些杂事需要处理,所以落下了不少,当然我会尽快拜读完的。
书中,朱老师一直在阐述读书的重要性,而且说的面面俱到,入木三分,有条有理,有理有据,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读书的意义,读书确实是一件大事,我们在读书的问题上不可以敷衍了事,应该把读书看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在读书,我们就可以真正得到收获,而且这种收获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而能够改变自身的命运,那么读书当然是影响我们一生的重要事件。
朱老师为了向读者说明读书的意义所在,不是一味地用一些枯燥的理论来说服读者,而是通过自身经历和一些各种各样鲜明的实例来展现读书的重要,所以本人读到一些朱老师的观点时,并没有感到有些乏味,而是被朱老师平实的语言所打动,因为看似简单的言语,其实是饱含了朱老师的心声的倾诉,是朱老师用一种真诚的情感来让我们读者感受到读书的意义,我们没有被自身的一种对于读书的厌倦来亵渎读书的重要,当然也就跟随朱老师一步步地去感受读书的那份真正的快乐,我们应该说是彻底被朱老师的文字所折服,我们再一次地知道了读书的价值,而且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读书的意义。
朱老师在文中用一些很浅显的实例来说明读书是我们的一种睿智选择,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读书的部分,我们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通过读书来真正达到的,我们不能让读书这样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被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干扰,我们应该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用读书所收获到的知识去思考我们社会和我们大自然,我们不能让自己活在一种得过且过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多多思考社会和人生,这样作为高等动物的我们才能有资格去掌管地球家园,我们人类才可以称之为万灵之首,我们不能让自身在社会和大自然面前失去作为人类的意义之所在。朱老师的阅读观确实让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佩服不已,我们虽然不能向朱老师那样写下许多催人奋进的作品来激励人们,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读书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知识分子”了。
朱老师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这一章里详细的列举了小学,中学,大学和教师阅读推荐书目各100种。非常惭愧,我在推荐教师阅读的书里一共才读了5本。虽然看到这时有些着急,但我知道着急是达不到任何的目的。我很有信心,虽然不已经30多岁了,但我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尽力的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就像雨亭老师在天不设牢的故事中讲的一样:“如果只为名利所诱,心中就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这时,是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的牢笼之内,徒劳地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则粉身碎骨。”我不会去计较太多的名利,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为一个教师,要有用大的眼光去观察,体会教育。朱老师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去改变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但我可以在一个学校里去改变我周围的环境,可以在我的班级里去改变我的学生。当然在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心中一定是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班级的。我要做一个小小的火把,去照亮我周围的世界。我期待着开学的日子赶快到来。也更加清楚我应该在假期结束前要好好的梳理自己的思路,为开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喜欢这本书里的这句话: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
第四篇:我读经典有感
我读经典有感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故事,也是一个蕴含着深刻道理、个人以启发的故事。它证明了,只要不抛弃、不放弃,世间没有做不成的事,一切皆有可能,人是可以超越极限的……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英国人不顾全家的反对坚决去航海,但在一次海难中流落荒岛,历尽艰险,坚持不懈,顽强的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获救的事。他在岛上有自己的王国、仆人,大批的食物等,这全是他辛勤耕耘的结果。在吗、在对孤独和寂寞的时候,有的人抱怨沮丧,灰心低头,甚至选择极端的自杀,但他却挺过了二十六年。他,就是鲁滨孙!
鲁滨孙是当之无愧的勇者,他在荒岛上一个人生活了那么多年,有过失落、悲伤、快乐、欣喜,但他全都挺过来了。这既显示出了他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惊人的生存能力,更显示出了他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品质。鲁滨孙在稳定了心情之后,立即和大自然做起了抗争,他靠自己勤劳能干的双手和一些简陋的工具,克服无数困难,挖凿山洞,建造房屋,驯养动物,种植谷物,烧制器具,烘烤面包等,并且从不气馁,这是非常难得的。
大家还记得鲁滨孙得了疟疾的那一段日子吗?他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人照顾,这该死的疟疾却又把他折磨的死去活来,是多么痛苦啊。像我有一次发烧,烧到了39.3°,自己感觉天旋地转,非常难受,连睡都睡不着,后来还是妈妈带我去看了医生,又挂了两天的盐水,自己才好受多了。但鲁滨孙就大不相同了,他没有人照顾,甚至连最基本的药品和可以睡得踏实的床都没有,一脸病了十几天才好,还没人谈心来发泄苦闷,可见鲁滨孙是多么的可怜!但是,大家想过没有,鲁滨孙在病的日子里放弃过吗?不,他没有。他一直希望这病快点好,没有一点自暴自弃,这也是他勇者风范的一次体现。
鲁滨孙的勇者风范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不止体现对抗病魔的坚韧不拔上,更体现在他的博爱之上。那是在他上岛后的第二十六年,一群野人带着三个可怜的野人上了岛,先杀了其中的两个。最后一个逃了出来,被鲁滨孙救下并培育它,使他成了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显示出了他不抛弃的品质。我和他比就不行了,有时十分小气,就连同学向我借个东西都不肯给他,看来我确实应该多学学鲁滨孙的作风。
“不抛弃,不放弃。”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它可以使我们不惧怕困难,超越自我!
第五篇:我_观《》有感
此作全卷构思精密,五个画面一气呵成,以人物的疏密,景象的闹静等来调节节奏,使得事件进程一目了然,发展状况曲折起伏。卷上并无多余的背景,却巧妙地用屏风和床榻切换时空,完成不同场景间的过渡,将时间和空间不着痕迹地揉合为一。画中人物以韩熙载为表现中心,作者细致描画了他从夜宴开始以后几个不同阶段的神情与活动,精细地把握住了他情绪变化的脉络。在全图四十余个人物的刻画上,作者力求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动态表现反映其内心状况,同时营造多种群像组合形态,透出生动和谐的形式美感。画家还善用细节传情达意,如以侍女的探头听琵琶暗示演奏技艺之高,以盘中水果点明节令,以案上烛火表示时间等等,都值得细心去体会。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还有一处我认为是非常有趣的。我认为有个和尚是非常有趣的。出家人该清心寡欲,但是因为他也是邀请的到场的宾客之一,面对外界的干扰,他只有将自己的欲望进行克制。所以他在屏风的另一侧进行自己的念经以求维护自己的信仰,维护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认为那个和尚的刻画也是本画得以流传千古的一个原因。作者对其的刻画也非常深入,细致如微。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的碰撞,擦出了炫目的火花。使画卷给人以不同的思想文化冲击。
总之,我认为,《韩熙载夜宴图》是我见过的对人物刻画最深刻最细致的画作,描绘了韩熙载在官场失意之后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韩熙载形象具有肖像画特点,神态抑郁苦闷,被夜宴的欢快反衬得格外明显,这与他当时受到宫廷猜疑和权贵排挤的背景想符合,《韩熙载
夜宴图》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人物画作,在画史上对后世有重大影响。